安徽泾县查济古镇详细介绍.doc
查济景区讲解词

查济景区讲解词各位游客:大家好。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查济参观游览。
我是讲解员**,非常幸运今天能有这样一个为大家服务的机会,希望我的服务能陪同大家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首先请容许我对査济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查济位于泾县县之西,东紧靠太平湖、桃花潭,南与黄山接壤,西与九华山毗邻,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金三角区域,处于泾、青、太三县交界之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最早建于唐初,始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八十多年的历史。
查济是查村与济阳二村的合称,两村以村中溪流许溪为界,溪左岸为纪念查济人祖籍为山东济阳府,故名“济阳村”,溪右岸以姓为地,为“查村”。
我们查济素有“板栗村”、“桂花乡”之称,勤劳的查济人民喜栽桂花树,遍植板栗林。
农历八月,桂花盛开,板栗成熟,满眼一派“金桂飘香栗满园”的诱人景象,摘下一颗板栗放入口中,竟有着桂花的清香。
早在明朝嘉靖年间,查济就做了整体的村落规划,村外设四门三塔,村内有三溪汇流,把查济整个村落隔成几大版块,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星吾公古民居群,它大部分为清中前期的建筑,以人名命名的。
星五公也叫德淑公,生于乾隆间,一生积善行德,省志载其义行。
生有六子,六房人丁上百,大家聚族而居,兄弟相依为命,妯娌和睦相处,户户相通,屋屋相连,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它背靠独山墩,面临岑许二溪,东南有大门“大夫第”,西北昔有大门“聚德里”,四围院墙高筑,形成一片封闭式的封建庄院,就如同现在城市的生活小区。
明朝进士,四川按察使余珊有诗赞美查济“武林深处是谁家?隔河两岸共一查,不怕渔郎漏消息,明年还约看桃花。
”高度赞美了查济桃源般世界。
进入室内,厅厢之间有墙相隔,这就是和纯徽派风格不同的地方,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这是一处商人建筑,尽管很富有,但受官府限制,只能在民居室内装饰上铺装,促成了木雕、石雕的精雕细琢,房屋体现了商人的奢侈豪华。
明清时期,查济人才辈出,由商致富,富而重学,学而至仕。
鼎盛时建有108座祠堂,108座桥,108座庙宇。
安徽古村落—查济村

安徽古村落—查济村
查济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距泾县县城60公里。
这座建于唐初的徽派古村,自始祖查文熙定居于此开始,一直聚居着查姓家族。
岑溪、许溪、石溪三溪在村中汇流,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沿溪而建。
村中祠堂众多,建筑上的徽派三雕砖雕、木雕、石雕很是精美。
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有许多查明清民居古建筑群,绵延10里,现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
财神桥,因桥头有财神楼,所以得名。
财神楼上有“紫气东来”四个题字。
传说的是春秋时期,函谷关令尹喜看到一团紫色在天空飘过,边断言:“必有圣人过关。
”不久,老子骑青牛自东而来。
查济人用“紫气东来”表示渴求和希望人才降临的心愿。
查济是历史文化名村,出了二个翰林,十二名文进士,百余名举人。
红楼桥,为查济主要街道。
之所以名红楼桥,因旧时其桥头有一高楼,名红楼。
天申桥实际为两座桥,因为桥面连成一体,故而被人们称为“双桥合璧”。
天申桥背后还有着鲜为人知的孝道故事:相传明崇祯年间,许溪北岸有对兄弟俩,分家后并排而居,共同奉养老母亲。
因母亲年事已高,绕道过河极为不便,分别在家门口建了石桥,表达孝心。
后来兄弟俩听了母亲的告诫,将两桥间的空隙被填补,双桥变成如今的宽敞模样,永远驻守着中华民族孝道、和睦的传统美德。
查济古镇的介绍

查济古镇的介绍
《查济古镇,一个宝藏之地》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查济古镇,那可真是个超有意思的地方哟!
当你踏入查济古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时光穿梭机,一下子回到了过去。
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的,那斑驳的墙壁啊,就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走在那石板路上,“哒哒哒”的脚步声仿佛在和历史对话呢。
古镇里的小巷子那叫一个多呀,七拐八弯的,感觉就像在走迷宫。
你要是不注意,说不定就会在里面转晕啦!不过别怕,就算迷路了,沿途的风景也能让你心情超好。
说不定还能在某个拐角处发现一家超有特色的小店,里面摆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
这里的人们都特别热情。
你要是随便找个当地人问问路啥的,他们会特别热心地给你指引,还会跟你唠唠嗑,讲讲古镇的趣事呢。
我就遇到过一个老爷爷,绘声绘色地给我讲了他小时候在古镇里玩耍的故事,可有意思啦!
还有那古镇的美食哟,哎呀呀,想想都流口水。
什么泾县发糕啦,茂林糊啦,味道那叫一个绝!尝一口,哇,感觉整个人都要陶醉了。
到了晚上,古镇又别有一番风味。
灯光亮起,把那些古建筑照得格外好看。
这时候在古镇里散散步,吹着微风,那感觉,真是惬意极了。
查济古镇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它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和繁华,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好好感受生活的美好。
哎呀,说了这么多,我都想再去一次查济古镇啦!朋友们,你们也赶紧去感受感受吧,相信你们也会爱上这个地方的哟!哈哈!
怎么样,是不是对查济古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呀?这就是我眼中的查济古镇,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宝藏之地。
安徽古村查济,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

怕 漏 消息 , 相约 明年 看 桃花 ” 高远眺 , 村 落 尽 收 眼底 , 民 居 人 7 彤 分
布, 绵延 l 0余 垦 , 古村 青 砖 黛 瓦 , 马头 墙 重 甄 叠
叠, 鳞 次栉 比 , 几乎 所有 的 明清 建筑 都 雕 丽 栋 . 气 度恢 宏 。查 济古 村 规模 很 大 , 至 今保 着 明清 老房子 2 0 0多幢 , 祠 5鹰 , ‘ 庙 3鹰 , I l I 1 ‘ 桥 3 O
云: “ 武 陵 深 处 是 谁 家 ?隔 河 两 岸 共 一 。} f f I 郎 不
查 济 古村 落 群 坐落 于 安徽 省 泾 县桃 花 潭 镇 ,
距县城 6 0公 里 。 此 地 离黄 ¨ J 一 个 半小 时 车程 . . 它 位 于 黄 山山脉 北 部 , 东 靠桃 花 潭 、 南 靠 太平 湖 、 西 北 与 几华 山毗连 。 村庄 方 圆 3 O余 平 方公 里 , 始建 于 隋仞 , 兴 于
'
_
蕊
千 年 古镇 大 有来 头
硷 济 之 行 颇 为 惊 艳 皖 南 的 古 村 落 也 去 过 多
运川 中旧 占典 园林 艺术 的借 景 、对 景等 手法 , 彤
成“ ¨外 青 I 』 J 如屋 里 , 东 家 流 水 入 西邻 ” 的“ 天 人 合一 ” 的格 局 。
之 下却 有 着厚 重 的沧 桑之 美 。 不 同 于乌镇 的热 闹
繁华 , 不 似 丽 江 的绚 丽 浪 漫 , 它 如 同 藏 在 深 山 巾
的璞 玉 , 保 留 着迷 人 的质 朴 。
元 6 2 5年致 仕 归 , 迁居查济 , 开辟村落 , 距 今
查济古镇宝公祠介绍

查济古镇宝公祠介绍
查济古镇在查济村的西端,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古祠堂——宝
公祠。
宝公祠原名“三元阁”,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由当时的查济人查慎行等人集资兴建,为江南四大名祠之一。
其建筑格局是:一进三间、两层高的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占
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
在结构上,采用了两进三间与两进二间
相结合的做法,并在三进之间设一条宽3米多、长30米的回廊,既加强了空间上的联系,又增加了美观和实用。
在装饰上,运用
了大量的木雕、砖雕、石雕和彩绘等艺术形式。
屋顶用琉璃瓦覆盖,并绘有精美图案。
宝公祠整体建筑结构严谨,工艺精湛,装饰华美,是江南四
大名祠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祠堂。
其规模之宏大、设计之精美、工艺之精湛在江南诸祠中属罕见。
据查慎行《查济古迹记》记载:“查济古镇,有宝公祠一座……旧名三元阁。
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于此建‘三元阁’以祀宝先生,仍名其祠为宝公祠。
”
—— 1 —1 —。
安徽古村查济,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

揽胜天下Seeing the worldAll Rights Reserved.安徽古村查济,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撰文·摄影/李蕊娟古村雨巷106在黄山山脉北部的群山之中、在太平湖北岸,—查济,它是中国现深藏着令人称奇的古村落——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
不同于乌镇的热闹繁华,不似丽江的绚丽浪漫,它如同幽谷中的璞玉保留着迷人的质朴,这里的祠堂、这里的名人故事还在坊间流传着。
All Rights Reserved.107千年古镇大有来头查济之行颇为惊艳。
皖南的古村落也去过多次,西递、宏村的喧嚣已经让人疲倦,而查济始终让我有种“养在深闺未识”的神秘感。
“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
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
”这是在很早之前就拜读过的关于查济的诗句,脑海里不断回放着查济古村的构造,惊觉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出了一个立体的查济。
查济古村落群坐落于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距县城60公里。
此地离黄山一个半小时车程。
它位于黄山山脉北部,东靠桃花潭、南靠太平湖、西北与九华山毗连。
村庄方圆30余平方公里,始建于隋初,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废毁于晚清及近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它的规模之大,在皖南堪称第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村落群之一。
这座古村四面环山,有三条溪水呈川字型穿村而过。
沿水量最大的许溪溯流而上,古树掩映中,依河而建的徽派古居如水墨画般美丽。
早在明朝嘉靖年间,查济古村就制定出村落规划图,“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格局。
村外有钟秀、平岭、巴山、石门四门;环绕村围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塔;村内有岑溪、石溪、许溪三条小溪穿村而过。
其中主溪流许溪河两岸为商业、经济、文化中心。
明朝三品官查绛曾有诗云:“武陵深处是谁家?隔河两岸共一查。
渔郎不怕漏消息,相约明年看桃花。
”登高远眺,村落尽收眼底,民居呈人字形分布,绵延10余里,古村青砖黛瓦,马头墙重重叠叠,鳞次栉比,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梁画栋,气度恢宏。
安徽查济

安徽查济查济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査济村,是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
查济村原有108座桥梁,108座祠堂、108 座庙宇。
现尚有古代建筑140余处。
其中桥梁40余座,祠堂30座,庙宇4座。
元代建造的“德公厅屋”,位于村中水郎巷,三层门楼,厅内前檐较低,檐柱楠木质,粗矮浑圆,柱础为覆盘式,无雕琢。
明代的“涌清堂”、“进士门”,雕刻细腻,结构精致。
查济村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
查济离桃花潭不足二十公里。
显然,大诗人李白不会错失与这样美丽风景邂逅的机会。
也许是在别了汪伦之后,李白受查济人查师模(官至中书郎、校书郎)之邀,来到查济的石门碧山游历栖息,一连数日因流连而忘返。
直到校书郎携茶带酒来款待他,他才如梦方醒,随即挥毫写下“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千古佳句。
自唐宋以来,查氏族人就开始建立了一系列的家规、家训及家理。
明嘉靖年,查绛又进行了整理,订立家规十条、家训十四条和家理五条。
事实上,这些家规、家训和家理就是查济的法律。
氏族拥有对其成员立法的权利,这种权利具有超越当局法律的效力,在宗教礼仪上,它还具有抗拒法律的效力。
总结说来,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以孝道和祖先崇拜为中心而展开的。
今天看来,在查济,除了居住需要外的民居之外,现存的遗迹主要是祠堂和牌坊,它们都深深地打上了氏族时代里彰显孝道和祖先崇拜的烙印。
在历史上,中国百姓最根本的信仰是对于祖先神灵力量的信仰。
无疑,祖先崇拜是一种古典而又悠久的“民间祭祀”。
一个村落,一个家族,必然有它的祠堂,一般而言只有一个祠堂。
但在查济,祠堂众多,因为所在之地查姓人群非常庞大,据说在极盛的明末清初号称有十万人口之巨,查姓人从一千三百余年前开始繁衍生息,支系丛生,一旦某一支系发达了(无外乎中举、进士及第、做官、封诰、发财等),后人就会建祠堂以光宗耀祖、鞭策后人。
宋末元初的查济人查郁因其人缘好,人财均异常繁茂,始开基立业,建宗祠、修宗谱,规模宏远。
安徽查济古镇旅游攻略

租车:在当地租用摩托车或自行车游览古镇,是体验古镇风情的好方式。
查济古镇的住宿选择
民宿:体验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价格适中 客栈:风格独特,服务周到,价格较高 青年旅社:价格实惠,适合背包客和学生群体 度假村:设施齐全,环境优美,适合家庭出游
等。
周边景点:除了 查济古镇本身, 周边还有许多值 得一游的景点, 如桃花潭、太平
湖、黄山等。
06
查济古镇的旅游服 务设施
THEME TEMPLATE
查济古镇的旅游咨询中心和导游服务
旅游咨询中心:提 供古镇地图、住宿 和餐饮推荐、旅游 线路规划等咨询服 务
导游服务:古镇提 供专业导游服务, 带领游客深度了解 古镇的历史文化、 建筑风格和风土人 情
医疗设施:查济古镇内有多家诊所和药店,提供基本的医 疗服务和药品
紧急救援:古镇内有紧急救援队,提供24小时的紧急 救援服务,包括突发疾病的处理和意外伤害的救治等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周边城市的旅游景点和特色
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
宏村、西递: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以水墨画般的徽派建筑和田园风光吸引游客。
九华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寺庙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地藏菩萨肉身所在地——肉身 宝殿。
安庆: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天柱山、迎江寺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查济古镇的餐饮服务设施
餐厅种类:提供各种口味的美食, 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卫生状况:餐厅的卫生状况良好, 游客可以放心食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泾县查济古镇详细介绍
安徽泾县查济古镇
查济古村紧靠太平湖,位于泾县西面,与黄山接壤,与九华山毗邻,这里青山环抱,绿树成荫,古建筑鳞次栉比,清一色的花岗岩石板路,遍布全村的大小街巷。
有关查济的景色有诗为证:
十里查济九里烟
三溪汇流万户间
祠庙亭台塔影下
小桥流水杏花天
此诗道出了查济特有的盛世美景,也使查济成为远近闻名的画里乡村。
查济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座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数里,现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
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粱画栋,翘角飞檐,其中德公厅屋、诵清堂、爱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伟、结构精致。
尤以德公厅屋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朵斗拱屋面,略带翘角分三层覆盖门楼,古朴典雅、雄浑大方。
背面以镂雕手法雕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手法娴熟精美。
查济村历经百年风雨沧桑,虽不复有往日风采,却仍存有红搂,天申、灵芝等15座桥和10余座祠堂、庙宇,于其中规模较大的宝公祠、洪公柯、二甲祠中的镏金飞檐、雕粱画栋中不难想见查济村的昔日风貌。
三水村中流,三塔拱四门,石桥跨河溪,两岸古建群。
悠远独特的建筑文化,钟灵旒秀的山水意境,蕴育了昔日勤劳勇敢的查济人民。
查济的石雕、砖雕、木雕随处可见。
门窗扇格的木雕、厅堂柱础的石雕、门楼门汇的砖雕,均繁刻精镂,玲珑剔透、画面
各异,或花鸟、或禽兽、或人物,无一不栩栩如生;房屋结构为多进式,或三进、或四进,进间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沿天井二搂廊廓置有美人靠条石砌就墙基,柱基为圆形雕石,墙体青砖、屋上黑瓦。
传统的双披屋顶半掩半露,躲在重重叠叠的山墙后面。
高出屋顶的山墙既可阻止火势蔓延,又具防盗作用。
古民居建筑群--査济
查济是泾县一个具有明清风格的古村落,位于泾县、太平、青阳三县交界处,在泾县县城的西南60公里处。
从泾县短途汽车站乘到厚岸的中巴车,再沿公路西行3公里,就可以达到这个美丽而古老的村落了。
査济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
村庄方圆20余平方公里,始建于隋初,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废毁于晚清及近代,至今已有1380余年的历史。
鉴于村庄现存明清古建筑较多,且废墟绵延,国家文物部门于2001年将其列为第五批国保单位。
査济的美有诗为证:十里査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査济是一个类似于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地方,静谧的村落,青山环抱,绿树成荫,三溪(许溪、岑溪、石溪)穿村,四门三塔相映,一座座小桥,潺潺的流水,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庄严肃穆的祠堂,巍巍耸立的宝塔,飘逸的凉亭,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古树,闲散安逸的村民,一座散发着古朴典雅气息的古村落,以其独特的魅力,一下子攫住了人的心灵。
查济村最辉煌的时候,有钟秀、平岭、石门、巴山四门,有巴山、青山、如松三塔,有108座桥梁,108座庙宇,108座祠堂,村民近7万人。
历经风雨,加上太平天国战火和当代破四旧,村庄废毁严重。
但三溪(许溪、岑溪、石溪)并流,人们依山建屋、临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的总体格局并没有改变,现存明清古民居也还有约200座,元代建筑1处,一个中国乡村时代辉煌村落的架子还在,村口山上的如松塔,还顶风冒雨傲然挺立着。
査济古镇建筑特色
古朴沧桑
查济村庄,规模很大,似乎在建村时不曾有过整体规划,整个村子显得有些零散,像个迷宫,数不清的巷子,让你不知身在何处。
街道像是已经走过,却又新奇。
巷子处处相通,七弯八拐终有出口。
脚下清一色的石板路,踩磨得溜光锃亮,记录着古老的印迹。
[1]
据说古代查济村外钟秀、石门、巴山、平岑四门,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塔;村内岑溪、许溪、石溪三河穿村而过。
村中有祠堂、庙宇、桥梁各一百零八座;有孝子坊、贞节坊、官宦牌坊等十八座。
古村老式民居鳞次栉比,黝黑的屋瓦,浅灰的马头墙连成一片。
大部分房子还都住人,可以像串门般地随意进入居民家中转悠。
主人早已习惯,自管自忙活着;多有善意的笑容,但并不以特别的关注,使人更感自在亲切。
查济古村可以看见的似乎只是陈旧破碎的景象,农妇在溪水中洗衣,犬宠在巷中慢走,然而,昔日的繁华却变成今日平静的农居生活。
如今的查济像是熟睡老人,在沧桑的眉宇间透露出昔日的繁盛。
查济村周围有四门三塔:四门是:钟秀门、平岭门、石门、巴山门;三塔为:如松塔、青山塔.巴山塔。
古朴典雅。
据说三座塔是查姓家族为振兴查济文风,而于清嘉庆年间资兴建的。
雕饰精美
查济村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坐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10里,现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
建筑群房屋结构,皆为多进式,分别是或三进、或四进的;进间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沿天井二搂廊廓置有美人靠条石砌就墙基,柱基为圆形雕石,墙体青砖,屋上黑瓦,翘角飞檐。
传统的双披屋顶半掩半露,躲在重重叠叠的山墙后面。
高出屋顶的山墙,既可阻止火势蔓延,又具防盗作用。
山墙造型
丰富,有云形、弓状、阶梯式等,墙头呈翘首长空的马头状。
古宅的门框均为花岗石,屋内进深和开间都很大,天井有一字形或四字形的,窗友好极少,多在高处,采光通风良好。
古宅的门坊、墙裙、柱础上、窗棂和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饰。
栩栩如生的人物、鸟兽,雅致的山水、花卉,富有文人气息。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徽式建筑中的三雕,即令人骄傲的飞檐木雕、柱础石雕与高大的门头砖雕。
古雕、砖雕、木雕在查济随处可见,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是雕梁画栋。
在二甲祠里被集中展示。
门窗扇格的木雕、厅堂柱础的石雕、门楼门汇的砖雕,繁刻精镂,玲珑剔透,画面各异,或花鸟、或禽兽、或人物,栩栩如生。
其中德公厅屋、诵清堂、爱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伟、结构精致。
德公厅屋: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朵斗拱屋面,略带翘角分三层覆盖门楼,古朴典雅、雄浑大方。
背面以镂雕手法雕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手法娴熟精美。
这些古代民居外形全是青砖黑瓦,并不是古代查济人没有财力或不具审美意识。
明清时期,查济人多在外经商.不乏富商巨贾,且查济文风极盛。
那么查济人为什么不把住宅装潢得五彩纷呈呢?
原来中国封建社会对色彩的使用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区分。
平民百姓,纵使有万贯家私,也绝不允许在住宅上使甩各种金碧辉煌的彩画与装饰。
布局巧妙
虽然住宅是统一的青砖黑瓦,但聪明的查济人巧妙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堤内损失堤外补,门外青
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格局。
房屋间有街巷相通,岑河、许河、石河三水台一的查济河逶迤穿村而流,石渠绕每家每户而过;查济河因落差较大,清澈的河水迭瀑式地流淌,沿河错落有致地建有多道拱石桥、板石桥、洞石桥,将两岸民居相连。
饱经沧桑的石桥,藤萝缠绕,远望犹如碧玉横架水上,与两岸青砖黑瓦遥相呼应。
据说,查济村原有108座桥、108座庙、108座祠堂,也蕴涵传统的文明观念。
山水意境
查济村虽历经百年风雨治桑,不复有往日风采,却仍存有红搂,天申、灵芝等15座桥和10余座祠堂、庙宇,其中规模较大的宝公祠、洪公柯、二甲祠中的镏金飞檐、雕梁画栋中不难想见查济村的昔日风貌。
三水村中流,三塔拱四门,石桥跨河溪,两岸古建群。
悠远独特的建筑文化,钟灵旒秀的山水意境,蕴育了昔日的查济人民。
站在明清古建筑群面前,情不自禁地激起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自豪感,赞叹祖先创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勤劳与智慧。
:
1.关于古镇情怀散文
2.2017中国最受欢迎的十大古镇排名
3.关于古镇的散文
4.云南最值得去的古村古镇
5.描写古镇的优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