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 函数的表示法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数学函数的表示法教案

人教版高一数学函数的表示法教案
(2)下列对应中,是 到 的映射的序号为_______
① “求平方”



(3)图中的图象所表示的函数的解析式为( )
A. B.
C. D.
4、已知函数 ,若 ,求 的值
作业:书P24习题A7-10
(3)题图
课后
反思
重 点
难 点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分段函数的概念
怎样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分段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
教 学
用 具
教 学
主 线
教 学 过 程
一、基础知识回顾:
1、请同学们叙述一下函数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预习的情况完成下列各题:
(1)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函数的方法叫解析式法;
课时教案
年月日 第周 星 期
执教人
学 科
数学
高中年级班
课 题
(1)函数的表示法
课 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图像法;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列表法。
(2)比较一下这三种函数表示法的优缺点:
函数表示法
特 点
解析式法
图像法
列表法
(3)分段函数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2 函数的表示法(一)课件-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3.1.2  函数的表示法(一)课件-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解:∵ 2f x +
∴ 2f
消去f
1
x
1
x
+f x
1
x
1
f
x
1
=
x
解得 = −2 + 1 .
= x x ≠ 0 ,求f x 的解析式.
=x x≠0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x≠0 ,
,解得f x =
2x
3

1
,x
3x
≠ 0.
知识梳理·自主探究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方法总结
当同一个对应关系f 中的两个变量之间有互为相反数
1
(或互为倒数)关系时,可以用−x(或 )代替原式中的x
x
所得方程与原方程联立构造方程组求解.

知识梳理·自主探究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角度3 赋值法求函数解析式
例6:已知对任意实数x,y都有f x + y − 2f y = x 2 + 2xy − y 2 + 3x − 3y,
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
2
x
x
x
1
2
1
+ +1 −2 +1 +3
x2
x
x
2
1
1
+ 1 − 2 + 1 + 3,
x
x
1
1 2
1
f 1+ = 1+
− 2 1 + + 3,
x
x
x
1
2
f x = x − 2x + 3. 又∵ 1 + ≠ 1,
x

3.1.2函数的表示法+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3.1.2函数的表示法+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学课题:3.1.2 函数的表示法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课标要求:1、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理解函数图象的作用;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学习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理解函数图象和解析式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3、发展学生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核心素养。

重点: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难点: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探究式相结合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引入1:(师)你还记得初中我们学习过的函数的表示方法有哪些?(生)解析法、列表法和图像法引入2:(师)你能分辨下列函数是用什么方法表示的吗?(1)3.1.1的问题3:北京市2016年11月23日空气质量指数(AQI) I和时间t的关系;(生)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2)3.1.1的问题4:恩格尔系数r与年份y的对应关系;年份y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恩格尔系r(%)36.6936.8138.1735.6935.1533.5333.8729.8929.3528.57(生)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3)3.1.1的问题1: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s=350t,t{00.5}∈≤≤t t(生)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设计意图:学生对初中学过的三种函数表示方法已经比较熟悉了,但是接触的例子有所欠缺,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具体的例子,为学生深入研究这3种方法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x x∈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列表法和图情境1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1,2,3,4,5})像法表示函数y=f(x).解析:用列表法可将y=f(x)表示为笔记本数x12345钱数y510152025用图象法发可将y=f(x)表示为追问1(师)你发现图象上这些点有什么特征?(生)这些点好像都经过一条直线。

函数的表示法教案三篇

函数的表示法教案三篇

函数的表示法教案三篇函数的表示法教案一篇一、目的要求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内容分析1、初中主要是通过几种简单的函数的初步介绍来学习函数的,前面三小节,先学习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法,这是为学习后面的几种具体的函数作准备的,从本节开始,将依次学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大体上,每种函数是按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及性质这个顺序讲述的,通过这些具体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函数意义、函数表示法的认识,并且,结合这些内容,学生还会逐步熟悉函数的知识及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旧教材在讲几个具体的函数时,是按先讲正反比例函数,后讲一次、二次函数顺序编排的,这是适当照顾了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学了正反比例关系的知识,注意了中小学的衔接,新教材则是安排先学习一次函数,并且,把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特例予以介绍,而最后才学习反比例函数,为什么这样安排呢?第一,这样安排,比较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识规津,从函数角度看,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图象与性质都是比较简单的,相对来说,反比例函数就要复杂一些了,特别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由两条曲线组成的,先学习反比例函数难度可能要大一些。

第二,把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特例介绍,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益,又便于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

3、函数及其图象这一章的重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一方面,在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有关内容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函数进行学习,因此,全章的主要内容,是侧重在具体函数的讲述上的。

另一方面,在大纲规定的几种具体函数中,一次函数是最基本的,教科书对一次函数的讨论也比较全面。

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函数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学习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方法。

人教版高一年级数学必修课程《函数的表示法》(第一课时)优质教案

人教版高一年级数学必修课程《函数的表示法》(第一课时)优质教案

1.2.2函数的表示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2.会根据不同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函数,树立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习重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学习难点:对函数解析法的理解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函数值的求法,两个函数是否相同的判定方法,那么函数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1)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方法叫做解析法,这个数学表达式叫做函数的解析式.(2)图象法:以自变量x的取值为横坐标,对应的函数值y为纵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个点,这些点构成了函数的图象,这种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3)列表法:列一个两行多列的表格,第一行是自变量的取值,第二行是对应的函数值,这种用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例1.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x∈{1,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f(x).分析:学生思考函数的表示法的规定.注意本例的设问,此处“y=f(x)”有三种含义,它可以是解析表达式,可以是图象,也可以是对应值表.本题的定义域是有限集,且仅有5个元素.解: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数集{1,2,3,4,5},用解析法可将函数y=f(x)表示为y=5x,x∈{1,2,3,4,5}.用列表法可将函数y=f(x)表示为笔记本数x 1 2 3 4 5 钱数y 5 10 15 20 25用图象法可将函数y=f(x)表示为图1-2-2-1.图1-2-2-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的特点是: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意一个自变量的值所对应的函数值,便于用解析式来研究函数的性质,还有利于我们求函数的值域;图象法的特点是:直观形象地表示自变量的变化,相应的函数值变化的趋势,有利于我们通过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某些性质,图象法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企业生产图,股市走势图等;列表法的特点是: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对应的函数值,列表法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银行利率表、列车时刻表等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函数都能用解析法表示,只有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时,这样的函数才可能有解析式,否则写不出解析式,也就不能用解析法表示.例如:张丹的年龄n(n∈N*)每取一个值,那么他的身高y(单位:cm)总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因此身高y是年龄n的函数y=f(n),但是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不存在,函数y=f(n)不能用解析法来表示.注意:①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②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否则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函数的定义域;③图象法:根据实际情境来决定是否连线;④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例 2.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三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几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及班级平均分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王伟98 87 91 92 88 95张城90 76 88 75 86 80 赵磊68 65 73 72 75 82 班平均分88.2 78.3 85.4 80.3 75.7 82.6 请你对这三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的数学学习情况做一个分析.分析:学生思考做学情分析,具体要分析什么?怎么分析?借助什么工具?本题利用表格给出了四个函数,它们分别表示王伟、张城、赵磊的考试成绩及各次考试的班级平均分.由于表格区分三位同学的成绩高低不直观,故采用图象法来表示.做学情分析,具体要分析学习成绩是否稳定,成绩变化趋势.解:把“成绩”y看成“测试序号”x的函数,用图象法表示函数y=f(x),如图1-2-2-3所示.图1-2-2-3由图1-2-2-3可看到:王伟同学的数学成绩始终高于班级平均分,学习情况比较稳定而且成绩优秀; 张城同学的数学成绩不稳定,总是在班级平均分水平上下波动,而且波动幅度较大;赵磊同学的数学学习成绩呈上升趋势,表明他的数学成绩稳步提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实际情境需要选择恰当的函数表示法的能力,以及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题可见,图象法比列表法和解析法更能直观反映函数值的变化趋势.注意:本例为了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离散的点用虚线连接,这样便于研究成绩的变化特点.例3.将长为a 的铁丝折成矩形,求矩形面积y 关于一边长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定义域和值域,作出函数的图象.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先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即把面积y 表示为x 的函数,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然后再回到实际中去. 解:设矩形一边长为x,则另一边长为21(a-2x),则面积y=21(a-2x)x=-x 2+21ax. 又⎩⎨⎧>>0,2x -a 0,x 得0<x<2a ,即定义域为(0,2a).由于y=-(x 4a -)2+161a 2≤161a 2, 如图1-2-2-4所示,结合函数的图象得值域为(0,161a 2].图1-2-2-4例4.已知2f(x)+f(-x)=3x+2,则f(x)=________.分析:由题意得⎩⎨⎧+=++=+2,-3x f(x)2f(-x)2,3x f(-x)2f(x)把f(x)和f(-x)看成未知数,解方程即得. (三)课堂练习1.向高为H 的水瓶中注水,注满为止,如果注水量V 与水深h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1-2-2-5所示,那么水瓶的形状是( )图1-2-2-5 图1-2-2-6答案:B2.2007宁夏银川一模,理14已知f(x x +-11)=2211x x +-,则f(x)=________.分析:可设x x +-11=t,则有x=tt+-11, 所以f(t)=22)11(1)11(1t t t t +-++--=212t t +, 所以f(x)=212x x+.答案:212xx+ 3.已知函数f(x)=273++x x ,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换元法)注意:讨论函数的值域要先考虑函数的定义域,换元后马上写出新元的取值范围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在具体的实际问题中能够选用恰当的表示法来表示函数. (五)作业:1.车管站在某个星期日保管的自行车和电动车共有3 500辆次,其中电动车保管费是每辆一次0.5元,自行车保管费是每次一辆0.3元.(1)若设自行车停放的辆次数为x,总的保管费收入为y 元,试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若估计前来停放的3 500辆次自行车中,电动车的辆次不小于25%,但不大于40%,试求该保管站这个星期日收入保管费总数的范围.2.水池有2个进水口,1个出水口,每个水口进出水的速度如图1-2-2-9甲、乙所示.某天0点到6点,该水池的蓄水量如图1-2-2-9丙所示(至少打开一个水口).图1-2-2-9给出以下三个论断: ①0点到3点只进水不出水;②3点到4点不进水只出水;③4点到6点不进水不出水;其中一定正确的论断是( )A.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3.求值域y=x4+ x2-2(六)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函数的表示法》教案1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函数的表示法》教案1

《函数的表示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会根据不同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函数.
2.学习函数的表示形式,其目的不仅是研究函数的性质和应用的需要,而且是为加深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3.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表示的必要性,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难点: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1)实例教学,让学生感悟到知识的生成.
(2)层层设问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3)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2.学习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作法总结,变式演练】
【思维拓展,课堂交流】
【归纳小结,课堂延展】 y
d
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地位分析:
学习函数的表示,不仅是研究函数本身和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而且是加深理解函数概念的过程,同时基于高中阶段所接触的许多函数均可用几种不同的方式表示.因而使得学习函数的表示也同时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方法的重要过程.2.学生现实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函数的两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和图象法(建立在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基础上).进入高中之后,又学习了函数的定义.本节课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函数的三种表示法.鉴于学生的应用能力不强,缺乏从生活实际抽象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在教学中以日常生活为背景抽象出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并应用于生活实际,将实际生活中的函数表示法互相转换,使问题具体化、数学化.。

统编人教A版数学高中必修第一册《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A版数学高中必修第一册《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2≤2,则 y∈(-1,1].
1+x
所以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1].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及解题技巧
六、板书设计
1.定义
3.1.1 函数的概念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2.区间
七、作业
课本 67 页练习、72 页 1-5
本节课主要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函数概念的活动,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分析问题的
题型三
区间
例 3 已知集合 A={x|5-x≥0},集合 B={x||x|-3≠0},则 A∩B 用区间可表示为
.
【答案】(-∞,-3)∪(-3,3)∪(3,5]
【解析】∵A={x|5-x≥0},∴A={x|x≤5}.
∵B={x||x|-3≠0},∴B={x|x≠±3}.
∴A∩B={x|x<-3 或-3<x<3 或 3<x≤5},
.
x+1
x+1
x+1
6

4
≠0,∴y≠3,
x+1
3x-1
∴y=
的值域为{y|y∈R 且 y≠3}.
x+1
12 15
2
2
④(换元法)设 t= x-1,则 t≥0 且 x=t +1,所以 y=2(t +1)-t=2 t- + ,由 t≥0,再结合函
4 8
15

数的图象(如图),可得函数的值域为 ,+∞.
1.试判断以下各组函数是否表示同一函数: ①f(x)=
√x
x
x
,g(x)=x-1;
x
②f(x)= ,g(x)= ;
√x
2
③f(x)=√(x + 3) ,g(x)=x+3;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第三课时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第三课时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3.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及内容解析(一)教学内容1.函数的表示法;2.分段函数。

(二)教学内容解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本节课直接给出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并通过典型例题训练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函数,并且通过例题引进分段函数。

学习函数的表示,不仅是研究函数本身和应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且是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深化对具体函数模型的认识需要。

同时,基于高中所涉及的函数大多数均可用几种不同的方式表示,因此学习函数的表示也是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重要过程。

(三)教学重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缺点,分段函数。

二、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实例,能总结出函数三种表示法各自的特点,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2.通过用图象法表示一些函数,能利用函数图象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体会利用图象简化代数运算的过程.3.通过具体实例,能认识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问题:提炼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各自的优缺点。

突破:课本3.1.1中四个实例为学习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做了铺垫。

在实际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比较三种表示方法各自的特点,再师生一起进行评价并总结。

四、教学支持条件为了增加学生对分段函数的理解,可以利用GGB软件,作出图像,让学生观察各段图象函数解析式.五、教学过程设计上一节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函数的概念,那么函数的具体表示方法有哪些呢,在不同的情境中函数如何表示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来深入学习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吧.问题1:我们在初中已经接触过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分别是什么?如何表示?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设计意图:本节课就是学习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通过回顾初中函数表示的三种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评】本例介绍了一个可以用三种表示方法来表示的函数.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到:(1)三种表示方法有各自的优点.(2)函数的图象可以是一些离散的点,这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是连续的曲线有很大的差别,y=7x(x∈R)是连续的直线,但y=7x(x∈{1,2,3,4,5})却是5个离散的点,由此又可看到,函数概念中,对应关系、定义域、值域是一个整体.
要注意的是:(1)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2)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否则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函数的定义域;(3)图象法:根据实际情境来决定是否连线;(4)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
2.分段函数图象的画法
例2 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求其值域
(1)
1,0
1,0
x x
y
x x
-≥

=⎨
-+<

(2)||
y x
=
【思路分析】通过对绝对值内部符号的讨论,将含有绝对值的解析式转化为不含绝对值的解析式,再画出图象,
【解析】
☆变式练习2 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求其值域
(1)
1,0
1,0
x
y
x


=⎨
-<

(2)|1|
y x
=+
3.分段函数求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