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专业建设与发展现状分析

(一)专业建设概况

本专业于2008年通过省教育厅评审,获教育部备案。2008年秋学期招收了第一批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生164人;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普通本科专业在校生551名。经过3年建设,本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教科研、办学规模、学生管理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学设施等基本教学条件初步建立,各项教学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在教学方面,各位教师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前沿的专业知识,本着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从事教学工作,教学评价全部优秀或者良好。本专业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实验课教学以及专业设置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本专业已明确国际营销和进出口业务两大专业方向,主干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学、报关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商法、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营销、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

(二)专业办学条件

1、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已制订详细的教师培训计划,如“青年导师制”和“青年教师人人过关制”,并得到了很好的实施。自2008年本专业招生以来,经过3年的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现已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海内外学习背景兼具,在理论教学与实务教学两方面都有较强实力的师资队伍。

目前本专业任课教师近20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87.5%,近20%的教师有海外留学或访学背景。

本专业还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兼职教授队伍。他

们是:安徽大学国贸系教授夏英祝、安徽行政学院双师型教师赵家凤和安徽鸿润集团福总经理郝朝阳等,他们教学实践水平较高,学科建设经验丰富,是进行本特色专业建设重要的辅助力量。同时,我们还聘请了安徽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安徽省商务厅及相关外贸部门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专业技能课程和企业课程的兼职教师。

2、实践教学条件情况

(1)在实验室进行单证实务模拟实习、外贸流程模拟实习、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和电子商务模拟实训等基础上,安排学生去联合培养基地进行实践锻炼。不断完善国际贸易综合模拟、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等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的操作与实施等。本专业开设的实践课程有:外贸流程模拟实验、货代见习、报检见习、外贸企业或市场调研、广告策划书、国际营销策划案例、进出口贸易流程观摩、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外贸业务认知实习(实践小学期)、毕业论文(设计)、毕业(顶岗)实习等。

(2)加强与企业实训基地的联系,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一方面加强与有关贸易公司的沟通交流,建立了长期的见习基地和实习基地;另一方面专门聘请企业专业人士来学校给学生作专题报告,聘请他们来讲授专业实务课程。合作教育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和社会的亲密接触,使学生的培养更加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匹配。

3、教科研成果情况

本专业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始终坚持严谨治学,从严治教,近年来共主持或参加省级以上教研、科研课题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著作)20余篇,其中CSSCI来源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

(三)存在问题与困难

1.合作教育刚刚开始,需要进一步开拓与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部分企业出于对生产现场安全性的考虑,往往对接待高校学生实习不感兴趣;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企业实际操作存在差距,实习单位不愿承担大学生实习任务,无法有效实现实训的质量和效果。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课程教学能力还不强。

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为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较多的实践性课程。但是,专业教师中多数缺乏实际部门的工作经验。今后,本专业将通过基层研修,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实践课程的教学能力。

3、教师的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等仍有待提高和优化。

4.社会实践课程建设还需要大力加强。如何将人才培养方案内开设的社会实践课程真正落到实处,形成一个充分反映地方经济贸易发展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不断提高社会实践课程教学质量,始终是一个课题。

二、专业建设与发展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以《合肥师范学院“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围绕“培育新型师资,培养应用人才”这一根本目标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

全面树立育人为本、质量为首、能力为重、特色为要的建设发展理念,立足安徽,面向区域,服务基层,重点为安徽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落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规格,面向教学、生产和管理一线。

着力培养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会设计、会操作、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在“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要力求做大,通过师资队伍建设、社会实践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等多种途径,切实提高办学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应用性原则。紧贴区域产业升级、行业发展状况,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遵循教育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全面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建设。

2、开放性原则。加快校地、校企、校际和国际合作办学,把行业准入课程、合作培养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

式,积极引进、利用优质办学资源,探索学院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

(三)建设思路

根据高等学历教育学业标准和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需求,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特色为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感强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入岗竞争力强、到岗适应力强、在岗发展力强”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将始终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基本功训练并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将教学过程和就业结合起来,以较全面的外贸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英语口语能力打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特色。

三、专业建设与发展总体目标

在充分认识和把握学科专业性质和特点的前提下,立足实际情况,实现突破性进展。通过5年全面建设和推进,学科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基础条件明显改善,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学术队伍建设成绩突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有较强的导向性和示范性。短期内,本专业成为合肥师范学院特色专业建设对象;中期内,成为合肥师范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长期目标是力争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为安徽省应用型特色专业。

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在强调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学的基本理论的同时,熟悉国际贸易的惯例和规则,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从而兼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2、建立实验室,模拟实践环境。为了更好地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建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进行单证实务模拟实习、外贸流程模拟实习、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与相关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制定联合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