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微考点 第64练 沉淀溶解平衡 苏教版

合集下载

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考点(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应用课件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考点(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应用课件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如用 H2S 沉淀 Cu2+,离子方程式为 H2S+Cu2+===CuS↓+2H+ 。
(2)沉淀的溶解 ①酸溶解法
如 CaCO3 溶于盐酸,离子方程式为 CaCO3+2H+===Ca2++H2O+CO2↑。
②盐溶液溶解法
如 Mg(OH)2 溶于 NH4Cl 溶液,离子方程式为 Mg(OH)2+2NH4+===Mg2++2NH3·H2O 。
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 FeCl3 溶液,可发现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
说明 Mg(OH)2 可以转化为 Fe(OH)3 沉淀
()
(4)除去 MgCl2 溶液中的 Fe3+可以加入足量 Mg(OH)2
()
答案:(1)× (2)√ (3)× (4)√
2.以 AgCl 为例:AgCl(s) Ag+(aq)+Cl-(aq) ΔH>0。请填表:
((32))炉 根(据灶已)膛知材C料oC的l2选·6择H2_O_熔_点_为_86_℃_,加_热_至_1_10_~_12_0_℃_时_失_去_结_晶_水_变_成_无_水_氯_化_钴_,故_C_oC_l2_·6_H2_O_常_用_减_压_烘_干_法_烘_干_,原_因_是_降_低_烘_干_温_度_,防_止_产_品_熔_化_或_分_解。失去结晶水变
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
[课标要求] 1.认识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2.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 3.能综合运用离子反应、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电解
质溶液的实际问题。
考点(一) 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应用 1.沉淀溶解平衡
(1)含义 在一定温度下的水溶液中,当沉淀溶解 和 生成 的速率相等时,即达到了溶
进一步分析(a)图所示的LiF2ePO4的3晶胞中,八面体结构和3 四面体结构的数目均为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沉淀溶解平衡PPT19 苏教版 (25)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沉淀溶解平衡PPT19 苏教版 (25)

考点二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1.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的关系 (1)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的关系(完成下列表格) 能 每周期第一个元素 每周期最后一个元素 周 层 原子 基态原子的 原子 期 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数 序数 电子排布式 序数 1 [He]2s 2 2 3 10 1s22s22p6 3 4 5 6 3 4 5 6 11 19 37 55
(3)原子轨道: 电子云轮廓图给出了电子在核外经常出现 的区 域。这种电子云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 原子轨道 s p 轨道形状 轨道个数
球形 纺锤形
1 3
特别提醒
第 1 能层(K),只有 s 能级;第 2 能层(L),有 s、
p 两种能级,p 能级上有三个原子轨道 px、py、pz,它们具有 相同的能量;第 3 能层(M),有 s、p、d 三种能级。
7.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中,A 和B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均只有1个,平且A-和B+的 电子相差为8;与B位于同一周期的C和D,它们价电子层 中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4和2,且原子序数相差为2。 回答下列问题: (1)D2+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 (2)四种元素中第一电离最小的是________ K ,电负性最 F 。(填元素符号) 大的是________
②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减小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增大 。
(2)电离能 ①第一电离能: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
kJ· mol-1 。 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符号: I1 ,单位:
②规律 a.同周期:第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最小 ,最后一种元素的 第一电离能 最大 ,总体呈现 从左至右逐渐增大 的变化趋势。 b.同族元素:从上至下第一电离能 逐渐减小 。 c.同种原子: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即 I1 < I2 < I3…)。 (3)电负性 ①含义: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键合电子能力的标度。元 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 吸引键合电子 的能 力越 强 。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春季出版)必修课件1-8-4沉淀溶解平衡 91张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春季出版)必修课件1-8-4沉淀溶解平衡  91张

- 2- 2+ [SO2 ] [SO ][Ba ] 4 4 K= - = 2- 2+ [CO2 ] [CO ][Ba ] 3 3
KspBaSO4 = KspBaCO3 1.1×10-10 mol2· L- 2 = 5.1×10-9 mol2· L -2 =2.2×10-2
饱和BaSO4溶液中:
溶解平衡
1.溶解平衡 AgCl 在溶液中存在下述两个过程: 一方面, 在水分子作用下, 少量的________和________ 脱离 ________溶入水中;另一方面,溶液中的 ________和 ________受 AgCl 表面 __________的吸引, 回到 AgCl 的表 面 ________沉淀。在一定温度下,当 ________和________ 的速率相等时,得到 AgCl 的________溶液,即建立下列 动态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温度升高,难溶物的溶度积增大。(
⑦AgCl的溶度积常数大于AgI,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 NaI,白色沉淀逐渐变为黄色沉淀。( )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1)应用 可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2)方法
方法
实例 除去NH4Cl 溶液中的 FeCl3 除去污水中 的重金属离 子
(1)溶度积:KSP=________________ (2)浓度商:Q=cm(An+)· cn(Bm-)
(3)沉淀的溶解与生成的判断 ①Q______K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②Q______KSP:溶液恰饱和,溶解平衡状态。 ③Q______K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
从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为什么BaSO4不 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而BaCO3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硝酸 或稀盐酸?

江苏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专题盐类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

江苏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专题盐类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

之比为1∶1∶1的混合液,且pH<7,则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水解程度,可得
c(Na+)>c(CH3COO-)>c(Cl-)>c(CH3COOH)>c(H+)>c(OH-),故D项正确。
思路梳理 1.先确定溶液成分(两溶液混合时能发生反应者优先考虑反应);
2.再确定溶液酸碱性(考虑电离程度 、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3.若选项中包含等式,要考虑两个守恒(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若选项中包含不等式,要考虑两 个守恒且结合等量代换。
规律总结 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2CO3>
>HCO3 ,所以
+CO2
+H2O
+NaHCO3。
易错警示 根据盐类水解的规律,越弱越水解,即弱酸(弱碱)的酸性(碱性)越弱,其阴离子(阳离 子)的水解程度也就越大。D选项中,pH:Na2SO3溶液>NaHSO3溶液,说明S O32 水解程度更大,即 S O32结合H+的能力更强。
答案 AD 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关系。A项,由电荷守恒可知:c(H+)=c(OH-)+
c(HC2
O4
)+2c(C2
O
2 4
),将其中一个c(C2O24
)用题干信息代替可变式为c(H+)=c(OH-)+c(HCO2 4
)+
c(C2
O
2 4
)+c(总)-c(H2C2O4)-c(HC2O4
)=0.100 0
应:NH3·H2O+NH4HCO3
(NH4)2CO3+H2O,根据物料守恒:c(NH
4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沉淀溶解平衡PPT19 苏教版 (26)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沉淀溶解平衡PPT19 苏教版 (26)

③该结构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______________。
解析
碳氮之间是共价双键,一个是σ键,一个是π键;氮镍
之间形成的是配位键,氮原子提供孤对电子,镍原子提供空 轨道;分子中和氮原子形成双键的碳原子发生sp2杂化,甲 基中的碳原子发生sp3杂化。
答案
①σ键、π键
配位键
②氢键
③sp2杂化、sp3杂化
2.根据价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论分析氮气分子中的成键情况? 解析 一般共价单键是 σ 键,双键和叁键中有一个 σ 键,其
余为 π 键。两个氮原子相互形成分子时的原子轨道重叠情况 及成键情况如图所示。
答案
氮原子各自用三个 p 轨道分别跟另一个氮原子形
成一个 σ 键和两个 π 键。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s­s σ 键与 s­p σ 键的电子云形状对称性相同 C.碳碳双键的键能是碳碳单键键能的 2 倍 D.N2 分子中有 2 个 σ 键,1 个 π 键
第3讲
[考纲要求]
化学键类型和σ键与π键数目的确定
1.了解共价键的形成,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 分子的某些性质。 2. 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 键和π 键,
考点一 1.本质
共价键
在原子之间形成 共用电子对 (电子云的重叠)。 2.特征 具有 饱和性 和 方向性 。
3.分类 分类依据 形成共价键的 原子轨道重叠 方式 形成共价键的 电子对是否偏 移 原子间共用电 子对的数目 类型
引燃 7. (1)在 2KNO3+3C+S=====K2S+N2↑+ 3CO2↑ (已配平 ) 中 , 含极 性 共价 键的 分子 的 中心 原子 轨 道杂化 类 型为 __________。 (2)已知 CN-与 N2 结构相似, 推算 HCN 分子中 σ 键与 π 键 数目之比为 ________。 解析 (1)含有极性键的分子是CO2,属于直线形分子,中心 原子C采取sp杂化。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沉淀溶解平衡PPT19 苏教版 (40)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沉淀溶解平衡PPT19 苏教版 (40)
般方法,能根据其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5.知道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常用方法。
3.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知识建构】
一、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1.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⑴碳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 或 是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基本骨架。 ⑵碳原子总是形成 个共价键,碳原子间 可以形成 、 和 等。 ⑶碳氢原子间只能形成碳氢 ,碳氧原子 间可形成碳氧 或 。
【知识建构】
2.碳原子的成键取向
⑴饱和C为中心的四个价键上所连接的其他原子,与
中心碳构成正四面体结构,键角等于或接近 ⑵具有 周围4个价键所连接的其他原子共处在 。 上,
结构的分子,以C=C为中心,与
键角等于或接近 。 ⑶具有一C≡C一结构的有机物分子,与叁键上两个 碳原子相连接的其他原子,共处在 上。
⑴碳、氢元素质量分数的测定:最常用的是
燃烧分析法。
⑵氧元素质量分数的确定
m ( 样 品 ) m ( 样 品 ) ( 其 他 元 素 ) 1 0 0 % m ( 样 品 )
【知识建构】
2.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用相对分子质量求解
①利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ρ ②利用相对密度D 3.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 ⑴现代化学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经常采用 法
第1讲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命名
【复习目标】
1.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中 的常见官能团,能正确表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2.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
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不包括立体异构体)。 4.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
【典型例析】
如图是由4个碳原子结合成的6种有机物(氢原子没有画出
⑷与(e)互为同系物的最简单有机物的结构简 式为: 。 ⑸上述有机物中不能与溴水反应使其褪色的有 (填代号) ⑹(a)(b)(c)(d)(e)五种物质中,4个 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的有 (填代号)。

高考化学沉淀溶解平衡一轮复习小题训练(原卷版)

高考化学沉淀溶解平衡一轮复习小题训练(原卷版)

沉淀溶解平衡1.下列对“难溶”的理解正确的是()A.在水中难溶的物质,在其他溶剂中也是难溶的B.难溶就是绝对不溶C.难溶就是溶解度相对较小,没有绝对不溶于水的电解质D.如果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另一种试剂时,生成了难溶性的电解质,则说明原溶液中的相应离子已沉淀完全2.下列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状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gCl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C.升高温度,AgCl的溶解度不变D.向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NaCl固体,AgCl的溶解度不变3.为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的一种试剂是() A.NH3·H2O B.NaOH C.Na2CO3D.MgCO34.在下列溶液中,AgCl的溶解度最小的是( )A.0.5mol/L AgNO3溶液B.0.5mol/LKClO3溶液C.0.1mol/LNaCl溶液D.0.3mol/L AlCl3溶液5.在CaCO3饱和溶液中,加入Na2CO3固体,达到平衡时( )A.c(Ca2+)=c(CO32-)K CaCOB.c(Ca2+)=c(CO32-()sp3C.c(Ca2+)≠c(CO32-),c(Ca2+)·c(CO32-)=K sp(CaCO3)D.c(Ca2+)≠c(CO32-),c(Ca2+)·c(CO32-)≠K sp(CaCO3)6.已知25℃时,K sp[Mg(OH)2]=1.8×10-11、K sp[Cu(OH)2]=2.2×10-20。

在c(Mg2+)=c(Cu2+)的酸性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稀溶液使pH慢慢増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g2+先沉淀B.Cu2+先沉淀C.同时沉淀D.Mg2+和Cu2+均不可能沉淀7.在1L0.01mol·L-1MgCl2溶液中,加入1mL0.01mol·L-1的Na2C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MgCO3的K sp=6.8×10-6mol2·L-2) ( )A.有MgCO3沉淀析出B.无MgCO3沉淀析出C.无法确定D.有沉淀但不是MgCO38.一定温度下,将有缺角的BaSO4晶体置于饱和Ba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缺角消失得到有规则的BaSO 4晶体。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课件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课件
根离子,因此 c(Ca2+)>c(CO23- ),A 错误;根据 Ka2=4.7×10-11 可得 c(c(COH23C- O)-3·c)(H+)=4.7×10-11,则碳酸根的水解平衡常数为 Kh= c(HcC(OC- 3 O)23- ·c)(OH-)=KKaw2≈2×10-2>Ka2,说明碳酸根的水解程度较大, 则上层清液中含碳微粒主要为碳酸氢根离子,B 正确;向体系中通入 CO2, 碳酸钙与 CO2 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易溶于水,则溶液中钙离子浓 度增大,C 错误;由题干可知,Ksp(CaCO3)=3.4×10-9,Ksp(CaSO4)=4.9×10-5, 碳酸钙比硫酸钙更难溶,加入硫酸钠后碳酸钙不会转化成硫酸钙,D 错误。
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溶液体积不变,n(Ca2+)不变,则 c(Ca2+)不
变,D 正确。
答案:B
考向 2 溶度积常数及应用
3.(2023 年浙江卷)碳酸钙是常见难溶物,将过量碳酸钙粉末置 于水中达到溶解平衡:CaCO3(s) Ca2+(aq)+CO23- (aq)[已知 Ksp(CaCO3)=3.4×10-9,Ksp(CaSO4)=4.9×10-5,H2CO3 的电离常 数 Ka1=4.5×10-7,Ka2=4.7×10-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层清液中存在 c(Ca2+)=c(CO23- ) B.上层清液中含碳微粒最主要以 HCO3- 形式存在 C.向体系中通入 CO2 气体,溶液中 c(Ca2+)保持不变 D.通过加 Na2SO4 溶液可实现 CaCO3 向 CaSO4 的有效转化
解析:上层清液为碳酸钙的饱和溶液,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
ⅱ.图 2 中曲线Ⅰ的离子浓度关系符合 c(Mg2+)·c2(OH-)= Ksp[Mg(OH)2];曲线Ⅱ的离子浓度关系符合 c(Mg2+)·c(CO23- )= Ksp(MgCO3)[注:起始 c(Na2CO3)=0.1 mol·L-1,不同 pH 下 c(CO23- ) 由图 1 得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淀溶解平衡一、单项选择题1.(2015·淮安二模)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Na2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1)CuSO4+Na2CO3主要:Cu2++CO2-3+H2O===Cu(OH)2↓+CO2↑次要:Cu2++CO2-3===CuCO3↓(2)CuSO4+Na2S主要:Cu2++S2-===CuS↓次要:Cu2++S2-+2H2O===Cu(OH)2↓+H2S↑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Cu(OH)2>CuCO3>CuSB.CuS>Cu(OH)2>CuCO3C.CuS<Cu(OH)2<CuCO3D.Cu(OH)2<CuCO3<CuS2.(2015·莱州一中质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沉淀和溶解即停止B.K sp越小,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定越弱C.K sp的大小与离子浓度无关,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D.相同温度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在NaCl溶液中的相同3.(2015·哈尔滨六中四模)相关物质的溶度积常数见下表(25 ℃):A.浓度均为0.2 mol·L-1的AgN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一定产生CH3COOAg沉淀B.将0.001 mol·L-1的AgNO3溶液滴入0.001 mol·L-1的KCl和0.001 mol·L-1的K2CrO4混合溶液中,先产生Ag2CrO4沉淀C.0.11 m ol·L-1的MgCl2溶液中加入氨水产生Mg(OH)2沉淀时溶液的pH为9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K sp(AgCl)不变4.(2015·武汉二模)25 ℃时,CaCO3的K sp为2.9×10-9,CaF2的K sp为2.7×10-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 ℃时,饱和CaCO3溶液与饱和CaF2溶液等体积混合,不会析出CaF2固体B .25 ℃时,饱和CaCO 3溶液与饱和CaF 2溶液相比,前者Ca 2+浓度大C .25 ℃时,在CaCO 3悬浊液中加入NaF 固体,CaCO 3全部溶解D .25 ℃时,CaCO 3固体在盐酸中的K sp 比在氨水中的K sp 大5.(2015·盐城高三模拟)25 ℃时,K sp (AgCl)=1.56×10-10,K sp (Ag 2CrO 4)=9.0×1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同浓度的Na 2CrO 4和NaCl 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 3溶液,AgCl 先析出B .向AgCl 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 晶体,有AgCl 析出且溶液中c (Ag +)=c (Cl -)C .AgCl 和Ag 2CrO 4共存的悬浊液中,c (Cl -)c (CrO 2-4)=1.56×10-109.0×10-12 D .向Ag 2CrO 4的悬浊液中加入NaCl 浓溶液,Ag 2CrO 4不可能转化为AgCl6.(2015·宜昌一中三模)已知:K sp (AgCl)=1.8×10-10,K sp (AgBr)=7.7×10-13。

现有甲、乙两种溶液:甲溶液为1.0×10-2 mol·L -1的AgNO 3溶液,乙溶液为1.0×10-2 mol·L -1的NaCl 和1.0×10-2 mol·L -1的NaBr 的混合溶液。

按以下两种步骤分别进行实验:①把少量甲溶液滴加到乙溶液中;②把少量乙溶液滴加到甲溶液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可能先形成AgCl 沉淀B .①一定能有效分离Cl -与Br -C .②一定不能形成AgCl 沉淀D .②一定能有效分离Cl -与Br -二、不定项选择题7.(2015·扬州二模)一定温度下,难溶弱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为溶度积(K sp ,化学平衡常数中的一种)。

对于含Fe 24344错误的是( )A .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最先看到红褐色沉淀B .向溶液中加入双氧水,并用CuO 粉末调节pH ,过滤后可获较纯净的CuSO 4溶液C .该溶液中c (SO 2-4)∶[c (Fe 3+)+c (Fe 2+)+c (Cu 2+)]=5∶4D .将少量FeCl 3粉末加入含Cu(OH)2的悬浊液中,其中c (Cu 2+)减小8.(2015·镇江高三质检)已知常温下K sp (AgCl)=1.8×10-10,K sp (AgBr)=5×10-1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饱和AgCl 、 AgBr 的混合溶液中:c (Cl -)c (Br -)=36 B .向AgCl 悬浊液中滴加浓AgBr 溶液会产生淡黄色沉淀C.AgCl在水中溶解度及K sp均比在NaCl溶液中的大D.欲用1 L NaCl溶液将0.01 mol AgBr转化为AgCl,则c(NaCl)≥3.61 mol·L-1三、非选择题9.T1、T2两种温度下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T1____T2(填“>”、“<”或“=”),T2时K sp(BaSO4)=________。

(2)根据T1温度时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加入Na2SO4可由a点变为b点B.在T1曲线上方区域(不含曲线)的任意一点时,均有BaSO4沉淀生成C.蒸发溶剂可能由d点变为T1曲线上a、b之间的某一点(不含a、b)D.升温可由b点变为d点(3)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在无机物制备和提纯及科研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已知25 ℃时,K sp(BaSO4)=1×10-10,K sp(BaCO3)=1×10-9。

①医学上进行消化系统的X射线透视时,常使用BaSO4作内服造影剂。

胃酸很强(pH约为1),但服用大量BaSO4仍然是安全的,BaSO4不溶于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

万一误服了少量BaCl2,应尽快用大量0.5 mol·L-1 Na2SO4溶液洗胃,如果忽略洗胃过程中Na2SO4溶液浓度的变化,残留在胃液中的Ba2+浓度仅为________ mol·L-1。

②长期使用的锅炉需要定期除水垢,否则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

水垢中含有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而后用酸除去。

CaSO4转化为CaC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C [沉淀反应中,生成物的溶解度越小,沉淀反应越容易发生,CuSO4+Na2CO3中主要:Cu2++CO2-3+H2O===Cu(OH)2↓+CO2↑,次要:Cu 2++CO2-3===CuCO3↓,可说明Cu(OH)2的溶解度小于CuCO3的溶解度;CuSO4+Na2S中主要:Cu2++S2-===CuS↓,次要:Cu2++S2-+2H2O===Cu(OH)2↓+H2S↑,可说明CuS的溶解度小于Cu(OH)2的溶解度,则溶解度CuS<Cu(OH)2<CuCO3。

] 2.C [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沉淀溶解平衡是动态平衡,沉淀和溶解速率相等,A错误;K sp可用来判断相同类型的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但是如果化合物的形式不同,就不能进行直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一定越弱,B错误;沉淀溶解平衡常在溶度积常数,K sp的大小与离子浓度无关,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C正确;相同温度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能力,因为氯化钠溶液中氯离子对氯化银溶解起到抑制作用,D错误。

]3.B [浓度均为0.2 mol·L-1的AgN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浓度均变为0.1 mol·L-1,此时Q c=c(Ag+)·c(CH3COO-)=0.01>2.3×10-3,一定产生CH3COOAg沉淀,A正确;根据氯化银和铬酸银的溶度积常数可知在氯离子和铬酸根离子浓度均为0.001 mol·L-1的条件下开始出现沉淀时银离子的浓度分别为 1.8×10-7mol·L-1、1.9×10-120.001mol·L-1,所以将0.001 mol·L-1的AgNO3溶液滴入0.001 mol·L-1的KCl和0.001 mol·L-1的K2CrO4混合溶液中先产生AgCl沉淀,B错误;根据氢氧化镁的溶度积常数可知0.11 mol·L-1的MgCl2溶液中加入氨水产生Mg(OH)2沉淀时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为1.1×10-110.11mol·L-1=10-5mol·L-1,因此氢离子浓度是10-9mol·L-1,则溶液的pH为9,C正确;溶度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K sp(AgCl)不变,D正确。

]4.C [等体积混合后的c(Ca2+)会较饱和CaCO3溶液中的c(Ca2+)大许多倍,c(Ca2+)=2.9×10-9+3 2.7×10-1142;c(F-)只减少到原来的12,为3 2.7×10-114,此时溶液中的c(Ca2+)·c2(F-)=2.9×10-9+3 2.7×10-1142×(3 2.7×10-114)2>K sp(CaF2)=2.9×10-9,会析出CaF2固体, A错误; CaCO3溶液中c(Ca2+)=c(CO2-3)= 2.9×10-9mol·L-1, CaF2溶液c(Ca2+)·c2(F-)=2.7×10-11,c(Ca2+)=3 2.7×10-114mol·L-1;后者的c(Ca2+)大于前者, B 错误;在CaCO 3悬浊液中加入NaF 固体,当c (Ca 2+)·c 2(F -)≥K sp (CaF 2)时,CaCO 3可能全转化为CaF 2,C 正确; K sp 只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改变, D 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