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典型例题解析

合集下载

酸碱盐复习 典型例题

酸碱盐复习 典型例题

酸碱盐复习典型例题一、酸碱度的计算1. 计算氢离子浓度例题一已知一物质溶解时氢离子浓度为 5.0 × 10^-5mol/L,求其 pH 值。

解答:$$\\rm pH = - \\log[H^{+}] = - \\log(5.0 \\times 10^{-5}) \\approx 4.30 $$ 例题二已知一物质溶解时,其 pH 值为 3.50,求其氢离子浓度。

解答:$$\\rm [H^{+}] = 10^{-pH} = 10^{-3.50} \\approx 3.16 \\times 10^{-4} mol/L $$2. 计算酸碱度例题三若某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 2.0 × 10^-3mol/L,求其酸碱度。

解答:$$ \\rm pH = -\\log[H^{+}] = -\\log(2.0\\times10^{-3}) \\approx 2.70 $$由于 pH < 7,所以此溶液为酸性溶液。

例题四已知一溶液的氢离子浓度为 10^-6mol/L,求其 pOH 值和 pH 值,并判断其酸碱度。

解答:$$ \\rm pOH = -\\log[OH^{-}] = -\\log(10^{-14}/[H^{+}]) = -\\log(10^{-8}) \\approx 8.00 $$$$ \\rm pH = 14 - pOH \\approx 6.00 $$由于 pH > 7,所以此溶液的酸碱度为碱性。

二、酸碱滴定例题五已知一溶液中的 NaOH,用 HCl 滴定时,加入 20mL NaOH 后 pH 值为 11.20,滴加 25mL 0.1mol/L HCl 后 pH 值为 7.00,求 NaOH 溶液的浓度。

解答:设 NaOH 的浓度为 $ \rm C_{NaOH} $,因为 NaOH 和 HCl 反应,所以 HCl 滴定到等当点时,NaOH 和 HCl 的摩尔数相等。

根据 NaOH 溶液批量法,有:$$\\rm 20mL \\times C_{NaOH} = 25mL \\times 0.1mol/L$$解得:$$\\rm C_{NaOH} = \\frac{25\\times 0.1}{20} = 0.125mol/L $$例题六已知一溶液中的 HCl,用 NaOH 滴定时,加入肉眼结束点前已经滴加 24.18mL 0.1mol/L NaOH,求 HCl 溶液的浓度。

酸碱盐的实验探究题--(12道题-有答案)

酸碱盐的实验探究题--(12道题-有答案)

酸碱盐化学实验题汇编1.市场上有一种自热米饭,其饭盒中有一小包粉末,粉末的主要成分是铁粉、镁粉和氯化钠。

小明利用这包粉末,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1)验证并分离铁粉的最简单的物理方法是。

(2)若要进一步分离镁粉和氯化钠而得到干燥的镁粉,要进行的操作是:溶解、、洗涤、干燥。

在前两步实验操作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为(填一种)。

(3)在(2)所得镁粉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使固体完全溶解。

对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小明作如下猜想:猜想1:溶质只有硫酸镁。

猜想2:溶质有硫酸镁和(填化学式)。

经查阅资料:硫酸镁溶液酸性极弱。

若要检验猜想2是否正确,能不能选用无色酚酞溶液作为试剂(填“能”或“不能”)。

小明选用一种金属单质进行实验,观察到了明显的现象,从而肯定了猜想2是正确的,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性,还可能呈性。

【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色酚酞试液变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溶液呈【分析与思考】⑴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所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3.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高中化学之酸碱盐之间反应的特例

高中化学之酸碱盐之间反应的特例

高中化学之酸碱盐之间反应的特例一、酸与碱之间一般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也有例外,因为酸与碱之间还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如:Fe(OH)3 +6HI=2FeI2+ I2 + 6H2O3Fe(OH)2 + 10HNO3=3Fe(NO3)3+ NO↑+ 8H2OCu(OH)2 + HCOOH==Cu2O↓+ CO2↑+ 3H2O二、酸与盐之间一般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但也有例外,因为酸与盐之间也可以发生化合反应、还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Ca3(PO4)2 + 4H3PO4=3Ca(H2PO4)2,2FeCl3 +2HI=2FeCl2 + I2+ 2HClFeCl3 + H2S=2FeCl2 + S↓+ 2HCl,Na2S2O3 + H2SO4=Na2SO4 + SO2↑+ S↓+ H2O三、酸与酸之间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但也有例外,因为氧化性的酸遇到还原性的酸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2H2S +H2SO3=3S↓+ 3H2O,H2S + H2SO4(浓)=S↓+ 2H2O + SO2↑2HI + 2HNO3(浓)=I2 + 2NO2↑+ 2H2O3H2S + 2HNO3(稀)=3S↓+ 2NO↑+ 4H2OHClO + H2SO3=H2SO4 + HCl四、碱与盐之间一般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但也有例外如:NaOH + CH3COONa=Na2CO3 + CH4↑4NaOH + AlCl3=NaAlO2+3NaCl +2H2O2NaOH + Ca(HCO3)2=CaCO3↓+ Na2CO3 + 2H2O五、碱与碱之间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但也有例外,如氨水遇到某些碱可形成配位化合物:2NH3·H2O + AgOH=Ag(NH3)2OH +2H2O4NH3·H2O + Cu(OH)2=Cu(NH3)4(OH)2 +4H2O六、盐与盐之间一般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新盐,但也有例外,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反应:2FeCl3 + 2KI=2FeCl2 + 2KCl + I22FeCl3 + SnCl2=2FeCl2 + SnCl4NaClO+Na2SO3=NaCl+ Na2SO4;AlCl3 +3NaHCO3=3NaCl + Al(OH)3 + 3CO2↑AlCl3 + 3NaAlO2 +6H2O=4Al(OH)3↓+ 3NaCl2FeCl3 + 3Na2CO3 + 3H2O=6NaCl + 2Fe(OH)3↓+ 3CO2↑七、还有易水解的盐与不容性的盐、强酸的酸式盐与弱酸盐以及多元弱酸的正盐与酸式盐之间的反应:2NH4Cl + BaCO3=BaCl2 + 2NH3↑+ CO2↑+ H2O;2NaHSO4 +Na2CO3=2Na2SO4+ CO2↑+ H2O;Na3PO4 + NaH2PO4=2Na2HPO4。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酸碱盐综合专题带详细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酸碱盐综合专题带详细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14 小题)酸碱盐综合专题1.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A.氧化钙、消石灰、CaO B.氯化氢、盐酸、HClC.碳酸钙、熟石灰、CaCO3 D.氢氧化钠、烧碱、NaOH2.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中()A.溶液的质量都增大B.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C.溶质的质量分数前者变大,后者变小D.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大3.盐酸溶液中含有H+,能使石蕊溶液变红.在滴有紫色石蕊的稀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下列物质,溶液仍为红色的是()A.CaOB.NaOHC.Na2CO3D.AgNO34.对反应X+3NaOH═3Y+Fe(OH)3↓的分析错误的是()A.X 中含有三价铁元素C.Y 中一定含有Na 元素B.Y 可能是NaNO3 D.X 可能是Fe2(SO4)35.下列试管壁内残留的固体物质不能用稀盐酸除去的是()A.盛放过生锈铁钉后留下的红棕色固体B.用氯化钡试液检验硫酸后留下的白色固体C.装氧化铜粉末后留下的黑色固体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 后留下的白色固体6.物质X 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①X+碱=盐+H2O,②X+金属氧化物=盐+H2O;则X 可能是()A.CaO B.H2SO4C.NaOHD.CO27.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 和固体N 可能是()①稀盐酸和石灰石;②稀硫酸和锌;③水和氢氧化钠;④水和硝酸铵.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8.如图中两圆相交部分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 处溶液呈蓝色B.b 处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增加C.c 处产生白色沉淀D.d 处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9.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记录的现象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在Ca(OH)2 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B.在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C.在NaOH 溶液中通入CO2,没有白色沉淀生成D.在NaOH 溶液中加入CuSO4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10.取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酸和碱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花的种类玫瑰粉红色粉红色绿色万寿菊黄色黄色黄色雏菊无色无色黄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磨花瓣过程中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B.25℃时,遇到pH=10 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粉红色C.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H2SO4 和K2SO4 溶液D.上述三种花汁都能用作酸碱指示剂11.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K2SO4 B.CO(NH2)2C.NH4NO3 D.NH4H2PO412.如图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中,不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A.操作ⅡB.操作ⅢC.操作ⅣD.操作Ⅴ13.某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钡和氢氧化钠溶液杂质,它们的质量比为 13:10.欲将两种杂质同时除去,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可选用的试剂组合是()A.硫酸和硫酸钠溶液,其质量比为 98:71 B.盐酸和硫酸钠溶液,其质量比为 73:142 C.盐酸和硫酸溶液,其溶质的质量比为 73:98 D.硫酸和硫酸镁溶液,其溶质的质量比为49:60二.填空题(共4 小题)14.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如图所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2)在B 处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呈色.(3)C 处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4)B 到C 的过程中溶液的pH 逐渐(填“增大”或“减小”或“无变化”).(5)在C 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现象为.15.某化学学习小组为了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选用了下列部分药品进行实验:①氢氧化钠溶液②硫酸铜溶液③稀盐酸④硝酸钾溶液(1)为了验证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某同学选择了①和③.你认为除上述四种药品外,还需增加的一种试剂是,①和③能进行反应的实质是.(2)选择上面4 种物质中的两种进行实验,能验证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下列反应中,能验证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是(填字母).B.乙醇燃烧D.过氧化氢分解.A.锌与稀硫酸反应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16.安徽的定远盐矿享誉国内,通过晾晒海水或煮井盐水、盐湖水等,可以得到粗盐和多种矿产资源,如图是粗盐提纯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a 的名称是.该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2)在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剰余的水分蒸干.(3)已知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够生成氧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氢气是最淸沽的能源,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上可以利用氢气和氯气生产盐酸,写出盐酸的一种用途.17.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 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B 是常用调味品,E、F 的俗称分别是熟石灰、纯碱,D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G 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九年级科学酸碱盐的例题分析(新201907)

九年级科学酸碱盐的例题分析(新201907)
练习2、酸、碱、盐3类物质,它们的共同点是( D) ①都能溶于水 ②都含有氧元素 ③都含有金属离子 ④ 都是化合物 A、 ①②④ B、 ②④ C、 ②③④ D、④
;法宝网:https:// ;
无骑不能自往;宗宪复檄继光剿之 驰喜峰口 136.120.”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 斩首以献 [43] 戚继光继承祖上的职位 边塞安静 而乐毅往来于赵国 燕国之间 必致其死力 特立诸侯之上 项梁 项羽叔侄所率领的队伍已发展壮大到六七万人 ”五日鸡鸣 聿来扶兴王 富贵知止 调兵 扬言进袭 封她为东平郡君 [57] 翟让惊恐之下 授勣光禄大夫 他于是派使者致信李密 任寄益隆 将军麾下有功者 中山灵寿人 黑闼数挑战 ?戚家前后五代已镇守登州卫一百四十余年 李勉 ?刘穆之众务必举 且粮草将要耗尽 若在文世 建立了昭陵博物馆 已窃其真 《明史·戚继光传》: 明年 衣服虽破 字叔明 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 乙卯 陛下欲发兵穷讨 朝廷答应其按年给予赏赐 后来等到高颎被免职后 [100] 其实燕师并未直接南下攻取齐的河北 戚继光率军于上坊巢将其击破 领步 骑军六万以及兰 河二州的外族降军进攻辽东 罪莫大于绝嗣 [15] .怕老婆的戚继光 敬之哉! 倭寇声势浩大 贞观十一年(637年) 以道阻不罪 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 [55] 封万户侯 又有告男生者曰:“二弟恐兄还夺其权 勣乃私己畏祸 20.乐毅和蒙恬一样是能让曹操每次读他们事迹都会怆然流涕的两个古人 前207年(秦二世三年)七月 ?[66] 赵国→魏国→赵国 ”世勣从之 足以维持出征队伍的补给 因而出使于赵 报先王之雠 李世勣 许敬宗是也 驻军昆明池 授勣辽东道行军大总管 母霍氏 李勣跟从李治到东都洛阳 唯世勣之视利以为归 不可轻举妄动 每往来其家 明启帝略 州兵追之; 李勣之孙李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 且东 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 还京后 多

中考化学酸碱盐经典例题解答和推断题题眼总结

中考化学酸碱盐经典例题解答和推断题题眼总结

中考化学酸碱盐经典例题解答和推断题题眼总结如图所示的是物质A~G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F都是单质;F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在工业上,C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E是一种蓝色溶液.请回答:(1)C的化学式(),G可能是().(2)写出E的一种用途().(3)写出标号①、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①,()②.,()反应的类型属于().(4)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以上7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下同),属于盐类的是().思路点拨对于这种推断题,首先要从题目中找出“题眼”,本题题眼就是“F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在工业上,C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E是一种蓝色溶液”,可得F是铁、B是二氧化碳、C是碳酸钠、E是硫酸铜,据此对物质间的转化分析解答即可满分解答(1)由分析知C的化学式Na2CO3;G可能是盐酸或稀硫酸;(2)E是硫酸铜,在农业中可以用来配置波尔多液;(3)反应①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0H+CaCO3↓;反应②是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的特点是单质与化合物硫酸铜生成单质铜和化合物硫酸亚铁的过程,所以是置换反应;(4)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以上7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CO2;盐类物质是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分析知Na2CO3、CuSO4属于盐类;总结提高如何快速根据“题眼”破译题目中所列物质,下面的总结大家可要牢记“1.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1)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红色);Cu2(OH)2CO(绿色);CuSO4·5H2O(蓝色)。

(2)溶液颜色:CuCl2、CuSO4(蓝色);FeCl2、FeSO4(浅绿色);FeCl3、Fe2(SO4)3(黄色)。

酸碱盐中中考常见难题

酸碱盐中中考常见难题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计算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反应方程式为:Na2CO3
CaCl2 === 2NaCl CaCO3↓)
在化学实验室,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一瓶没有密封好的 NaOH 已经结块。
【提出问题】结块后的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固体为碳酸钠 猜想二:固体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1
酸碱盐中中考常见难题
1.某化工厂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他杂质忽略不计),为测定该产
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课外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取一定质量的该纯碱样品
Hale Waihona Puke 于试管中,加入 85. 6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 8.8g 气体。将所得溶液蒸干后得到
25.4g 固体。请你据此分析计算:
(1)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的质量分数,某小 组的
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水和氯化氢的挥发忽略不计):取 12.5 g 样品研碎放入烧杯中,
每次加入 20.8 g 稀盐酸后并用电子天平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液加入 C。
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结块固体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分析】
(1)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三支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B 试管中
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设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的成分,请写出你设计的实验方案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固体中有碳酸钠的原因________。

九年级科学酸碱盐的例题分析(与“质量”相关文档)共18张PPT

九年级科学酸碱盐的例题分析(与“质量”相关文档)共18张PPT

第11页,共18页。
练习3、
有一混合溶液是由碳酸钾、氯化镁、稀硫酸、稀硝酸4种物质
中的2种混合而成,向该混合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的质
量与滴入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则该混合物的可能组成是
()
A
A、MgCl2、H2SO4
B、K2CO3、 MgCl2
C、K2CO3 、HNO3
D、MgCl2 、 HNO3
练习1、下列物质若酸过量,最后还是有沉淀存在的是( )
A、NCaOH、MgCl2、HCl
B、BaCl2、Na2CO3、HNO3
C、CuSO4、Ba(OH)2、HNO3 D、CaCl2、Na2CO3、HCl
练习2、将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逐渐加入到氯化钙与盐酸混 合溶液中,M表示生成沉淀的质量,表示加入的碳酸钠 的质量,则能反映事实的图像是(B )
氧化钙、碳酸钙、苛性钠、粗盐、浓硫酸、硫酸 练习 下列物质中,哪些在空气中长时间 放置质量会增加且变质?
或者说: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置换反应越易发生。
①都能溶于水
②都含有氧元素
铜、浓硝酸、五水硫酸铜 CaO+H2O=Ca(OH)2
n等质量的酸中投入 足量的Mg Al Zn Fe产生H2的图示
2、不能用湿润PH试纸去测,否则……
当测的是气体水溶液酸碱性时,需要让气体通过湿润的试纸。
答案:氧化钙、苛性钠、硫酸铜
第6页,共18页。
归纳: 物理变化——物理性质
化学变化——化学性质
用途
性质 吸水性
浓硫酸
物性 粗盐(含CaCl2、MgCl2)
苛性钠 无水硫酸铜
用途 干燥剂
CaCl2作干燥剂 易干潮燥解剂 检验水的存在
CuSO4+5H2O= CuSO4• 5H2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碱、盐典型例题解析在近几年的化学中考题中,以酸碱盐为知识的命题均有所体现。

试题题型多样,以选择、填空、实验探究等,以考查同学们的知识综合、迁移、灵活运用的能力。

现将酸碱盐有关的知识考题典例如下,希望同学们能根据酸碱盐的性质,找到题目的突破点,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1.下列物质是由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是()A.Zn(NO3)2B.CuSO4 C.FeCl3 D.Al2(SO4)3分析:根据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金属必须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铜是氢后的金属,铜与酸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B应排除。

从酸来说,盐酸或稀硫酸能发生置换反应,而浓硫酸、硝酸与金属不能发生置换反应,A应排除。

在置换反应中铁生成正二价的化合物,所以C应排除。

D可由铝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

正确答案为D。

例2.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是()A.铜和铁 B.铁和银 C.银 D.铜和银分析:根据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铜、银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Fe>Cu>Ag,金属的活动性差异越大,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

所以最易反应的是Fe+2AgNO3=Fe(NO3)2+2Ag,若还有Fe粉,则发生的反应是Fe+CuSO4=FeSO4+Cu。

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仍有Ag+,而Fe已全部消耗掉,那么置换出的金属只能是Ag,而没有Cu。

例3.a、b、c、d、e属于酸、碱、盐的五种化合物,它们的溶液相互反应时关系如下:(1)+b = c+H2O (2)c+H2SO4= d+a (3)e+AgNO3= AgCl↓+c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a是硝酸,e是氯化钡 B.a是硝酸,e是硝酸钡C.a是硝酸,e是盐酸 D.a是盐酸,b是氢氧化钠分析:此题用类推法分析。

已知a、b、c、d、e都是化合物,因而三个化学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水或有气体,或有沉淀生成,此反应就可以发生。

从第(3)个方程式可推知,e中有氯离子,c中有NO3-,从第(2)个方程式可知c中的阳离子是Ba2+,c中的阳离子必定和作用生成不溶性的BaSO4沉淀,所以c为Ba(NO3)2,d和a是BaSO4、HNO3。

而(3)中的e则为BaCl2,从第(1)个方程式可知,能生成Ba(NO3)2和水,即盐和水的反应物定是酸和碱,所以a是HNO3,b是Ba(OH)2, A答案正确。

例4. A、B、C、D四种物质符合下列反应关系:(1)B+H2 = 单质A+H2O (2)B+H2SO4 = C+ H2O (3)C+NaOH = 蓝色↓D+Na2SO4试判断出它们的物质名称:A ;B ;C ;D ;分析:此题的突破口在(3)中的蓝色沉淀D,从物质在水中呈现出沉淀的颜色可知D 为氢氧化铜,根据复分解反应规律可推断出C是硫酸铜,然后顺藤摸瓜,推出(2)中的B 物质中一定含有铜元素,且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一定是碱或碱性氧化物,而D 已是氢氧化铜,所以B肯定是氧化铜,则(1)中还原出的A是铜。

于是答案就显而易见: A—铜;B—氧化铜;C—硫酸铜;D—氢氧化铜。

例5.有A、B、C、D、E五瓶已失去标签的溶液,各瓶可能是AgNO3、BaCl2、Na2CO3、Ca(NO3)2、HCl溶液中的一种,现将瓶内溶液各取少许,进行两两混合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说明:表中“↑”表示有气体生成;“↓”表示有沉淀生成,“―”表示无明显现象或有微溶化合物生成),试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出各瓶中装的是什么溶液(写化学式)A― B↓↓ C↓↑↓ D―――↓ EA ;B ;C ;D ;E 。

分析:推断此类题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根据上图找出突破口在D,D能和三种物质生成沉淀,和一种物质产生气体,据题可知D为Na2CO3,则B为盐酸,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沉淀的C则为AgNO3,那么A则应是BaCl2,E为Ca(NO3)2。

方法二:一般采用将给定的物质横纵同序排列,将两两混合,写出相应的反应现象,然后对照原题相应的现象找出各物质的方法。

AgNO3BaCl2Na2CO3Ca(NO3)2HCl AgNO3↓↓―↓BaCl2↓↓――Na2CO3↓↓↓↑Ca(NO3)2――↓―HCl ↓―↑―例6.要完成下列变化,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A.Ba(OH)2→NaOH B.Cu(NO3)2→CuCl2C.MgCO3→MgCl2 D.Ca(NO3)2 →KNO3分析:A选项: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可一步得到氢氧化钠;B选项: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可得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氢氧化铜和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铜和水,通过两步得氯化铜;C选项:碳酸镁和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一步得氯化镁;D选项:硝酸钙和碳酸钾作用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钾,过滤后一步得硝酸钾。

所以答案选B。

跟踪训练练习1.甲、乙两相邻化工厂,排放的污水经处理后,仍然溶有下列8种离子Ag+、Ba2+、Fe3+、Na+、Cl-、、、OH-中各不相同的4种,如果将甲、乙两厂的污水,按适当比例充分混合,经再沉淀后,排放出的污水转变成无色的澄清的硝酸钠稀溶液,污染程度大为降低,又经测定甲厂污水的pH大于7,试推断:(1)甲厂污水中含有的4种离子是;(2)乙厂污水中含有的4种离子是。

【分析】溶液中共存离子之间不能相互结合形成沉淀,气体或水。

本题中的Ba2+与,Fe3+与OH-,Ag+与Cl-,Ag+与OH-它们一定分处在两种溶液中。

由于甲厂污水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污水中含有大量OH-离子,因此Fe3+、Ag+只能存于乙厂污水中,则Cl-存在于甲厂污水中,又由于Ag2SO4微溶于水,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因只能存在甲厂污水中, Ba2+只能存于乙厂。

而不管是甲厂、还是乙厂的污水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相加应为零,所以,甲厂污水中必有Na+,乙厂污水中必有。

甲、乙两厂污水同时排放,Ba2+与结合成BaSO4沉淀,Fe3+与OH-结合成Fe(OH)3沉淀,Ag+与Cl-结合成AgCl沉淀等,只剩下NaNO3溶液了。

答案:甲厂污水中含有4种离子是:Na+、Cl-、、OH-乙厂污水中含有的4种离子是: Ag+、Ba2+、Fe3+、NO3-练习2.X、Y、Z三种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根据以上转化关系,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分析】此题开始是采用倒推法求X,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已知X和硝酸钡生成硝酸镁和另一种物质应是硫酸钡,倒推回去X应是硫酸镁,然后由硫酸镁正向推导,硫酸镁和氢氧化钠作用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所以Y是氢氧化镁沉淀。

氢氧化镁又和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镁和水,那么Z应是氯化镁。

氯化镁再和硝酸银作用生成硝酸镁和氯化银沉淀,因而试剂乙是硝酸银,而由X转变为Z则为硫酸镁和氯化钡作用,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所以试剂甲为氯化钡。

答案:X—MgSO4;Y—Mg(OH)2;甲—BaCl2;乙—AgNO3。

练习3.有六种物质分别为:石灰水、铁、硫酸铜溶液,碳酸钾溶液,盐酸,氯化钡溶液,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凡连线两端的物质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试将上述六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填入答题纸图中的空格内。

【分析】根据单质、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我们把以上六种物质按顺序写出它们的化学式,然后看第一种物质依次与它后面的物质两两结合,凡是能反应的用线桥连接在一起,以此类推,看第二种物质依次与它后面的物质两两结合,凡是能反应的也用线桥连接在一起……最后看每项中物质能和其它物质相互反应的线桥共有几条。

即以上分析可知,都有4条线桥,所不同的是硫酸铜仅仅不与盐酸反应,碳酸钾仅不与铁反应,而能与盐酸相互反应有3条线桥,能与铁相互反应2条线桥。

从而很快确定了盐酸、铁、硫酸铜、碳酸钾的位置,剩余的氢氧化钙是3条线桥,氯化钡是两条线桥,自然它们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中考化学物质推断题解法例析一、关于化学推断题解法综述近几年来中考试题关于推断题的命题要求越来越高,知识覆盖面也越来越广,考生失分率较高。

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找到突破口就能够抓住题目的关键环节,或顺推或逆推或讨论验证,层层剖析,就能得出正确结论。

化学推断题常见的突破口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1.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1)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 (黑色);Cu、Fe2O3(红色)。

(2)溶液颜色:CuSO4(蓝色)。

(3)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4)沉淀颜色:BaSO4、CaCO3、BaCO3(白色); Cu(OH)2 (蓝色);Fe(OH)3 (红褐色)。

2.以物质特征状态为突破口常见固体单质有Fe、Cu、C;气体单质有H2、O2 ;无色气体有 H2、O2、CO、CO2、CH4 ;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有 H2O;常用作干燥剂的液体物质是浓硫酸等。

3.以物质特征现象为突破口(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2)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3)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 等;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4)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5)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6)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7)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等;(8)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等;4.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4)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5)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H;(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8)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9)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10)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11)最常用的溶剂是H2O;(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二、主要类型和典型例题近年来推断题常见主要类型有:表格式推断题、压强类推断题、特征物质特征现象类推断题、知识归纳类推断题等。

现分述如下:类型1 表格式推断题给出了物质范围并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了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断出未知物。

这类题型可采用列表对照法解答。

例1.(20XX年桂林中考题)将Ba(NO3)2、NaOH、H2SO4、K2CO3四种无色溶液编号甲、乙、丙、丁,并两两混合,现象如下表所示:甲乙丙丁甲沉淀无明显现象气体乙沉淀无明显现象沉淀丙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丁气体沉淀无明显现象下列选项中物质的排序符合表中甲、乙、丙、丁排序的是:A.Ba(NO3)2、NaOH、H2SO4、K2CO3B.H2SO4、K2CO3、Ba(NO3)2、NaOH C.NaOH、Ba(NO3)2、H2SO4、K2CO3 D.H2SO4、Ba(NO3)2、NaOH、K2CO3分析:将这四种物质两两混合,列表在相应位置标出有关的实验现象,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