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围”阅读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5单元9垓下之战 含解析 精品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5单元9垓下之战 含解析 精品

学生用书[P92~P93]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左.,乃陷大泽中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C.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解析:选C。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C项为名词作状语。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汉军围之数.重寡者百数.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乃属.其子于齐鲍牧C.项王乃复引.兵而东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D.所当.者破当.室者死解析:选C。

A项,几;人数。

B项,跟随;嘱托。

C项,带领。

D项,抵挡;掌管。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此天之.亡我”中的“之”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句是()A.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C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D.专诸之.刺王僚,彗星袭日解析:选D。

A项,结构助词,的;B项,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动词,到、去、往;D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下列句子中与“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句式完全相同的一句是()A.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B.不忍杀之,以赐公C.项王则夜起,饮帐中D.有美人名虞,常幸从解析:选C。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5~8题。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侥幸B.然今卒.困于此卒:终于C.亡.其两骑耳亡:损失D.吾为若德.德:恩德解析:选A。

A项,应为“被君王宠幸”的意思。

6.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项羽英勇无敌”的一组是()①直夜溃围南出②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③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④骑皆伏曰:如大王言⑤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④⑥D.③④⑥解析:选B。

①写了项羽被围于垓下半夜突围;⑥写了项羽的知耻之责。

7.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情势垂危,气氛悲凉,与虞姬诀别时“泣数行下”更是慷慨悲凉,表现英雄末路多情却又无奈的心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一二单元语文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一二单元语文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14秋期东溪中学高17级第一学月语文检测题(必修1一二单元)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毎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浮藻秋毫无犯彷.(fáng)徨浪遏.(è)飞舟B. 拊心人为刀俎百舸.(gě)彳亍..(chìchù)C. 忸怩书生义气廖廓.(kuò)岁月稠.(chóu)D. 瓦菲行而无信颓圮.(qǐ)挥斥方遒.(qiú)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浅的江底)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指游泳)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D、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4.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戴望舒,当代诗人,被称为“雨巷诗人”,诗风低回婉转,情意深长,追求意象的朦胧,艺术感染力很强。

B、徐志摩,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著名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在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

C、艾青,现当代诗人。

诗集《归来的歌》、《雪莲》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奖。

被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

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

D、《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分别选自编年史著作《左传》,国别体《战国策》,纪传体《史记》。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5-6题。

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5.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垓下之战》课后真题要点

《垓下之战》课后真题要点

《垓下之战》学习重点与真题1.《垓下之围》描绘了哪三个场面?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1)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表现项羽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暗示出项羽不善用人,众叛亲离的困境;(2)东城快战:表现出项羽爱逞匹夫之勇,说到做到,展现了项羽勇猛无比以及不理解自己失败的原因的悲剧性。

(3)乌江自刎:宁死不屈,揭示出项羽内心世界知耻重义的性格特征,以及走投无路,只能一死的英雄末路的心情。

2.作者在文中对项羽倾注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既肯定了项羽起兵灭秦的历史功绩,又批评他缺乏政治远见,专持武力以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

3.作者在文章结尾处运用了项羽的什么话,这表明了作者对项羽的什么评价?引用了项羽“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话。

表明项羽到死也没有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

4.分析文中细节的作用。

(1)“虞兮虞兮”的悲歌:表现了项羽表现项羽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2)文中出现三次“天之亡我”,表现项羽至死不觉悟。

(3)“瞋目而叱”表现项羽在失败关口仍有英雄气概。

(4)将宝马赠给乌江亭长,既是报答乌江亭长的好意,又是对战马的爱惜。

(5)对吕马童说:“吾为若德”,是对敌人的藐视,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经典真题1.《垓下之围》中,司马迁认为导致项羽最终败亡的原因是()。

A.专恃武力B.不肯过江C.弃马步战D.军壁垓下【答案】A【解析】《垓下之围》中,司马迁既肯定了项羽起兵灭秦的历史功绩,又批评他缺乏政治远见,专持武力以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

2.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A.《史记》B.《战国策》C.《资治通鉴》D.《五代史》【答案】A【解析】《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一百三十篇:“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平凉市统招专升本语文月考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平凉市统招专升本语文月考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平凉市统招专升本语文月考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垓下之围》中所载项羽羞见江东父老的直接原因是()A.项王自度不得脱B.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C.时不利兮骓不逝D.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2.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号是()A.香山居士B.放翁C.醉翁D.稼轩3.下列文人中,不属于竹林七贤的是()A.嵇康B.阮籍C.山涛D.蔡琰4.曹操《短歌行》(其一)一诗中,未用典故的一句是()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5.孟子的政治理想是()A.王道B.霸道C.大同D.小康6.《诗经》的语言以()为主A.三言B.四言C.五言D.七言7.以下为苏门四学士的是()A.秦观B.柳永C.苏辙D.庾信8.下列诗歌整体描绘可望难即情境的是()A.《蒹葭》B.《长恨歌》C.《湘夫人》D.《早雁》9.《风波》中反复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物是()A.七斤B.七斤嫂C.赵七爷D.九斤老太10.李广死后,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对刻画李广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A.铺垫反衬B.对比反衬C.侧面烘托D.象征暗示1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的《呐喊》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长篇小说B.曹禺的代表作有《雷雨》《日出》《龙须沟》《茶馆》C.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指的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D.沈从文的《箱子岩》生动地展现了江西省水乡淳厚古朴的民风12.孟尝君回到封地,当地人民扶老携幼迎接他时,孟尝君高兴地对冯谖所说的一句话是()A.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B.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C.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D.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理想,这句话出自()A.《论语》B.《庄子》C.《孟子》D.《大学》14.______开新文学运动之风气,是胡适里程碑式的著作()A.《白话文学史》B.《胡适文存》C.《中国哲学史大纲》D.《尝试集》15.下列选项中属于宾语前置句式的是()A.姜氏何厌之有B.军中自是服其勇也C.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D.晓来谁染霜林醉16.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两句出自郭沫若的诗()A.《地球,我的母亲》B.《女神》C.《天狗》D.《凤凰涅槃》17.《昌黎先生集》的作者是()A.欧阳修B.李白C.韩愈D.王安石18.移行细胞癌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是()A.肾盂B.输尿管C.膀胱三角区D.膀胱前壁19.早期癌包括()A.癌前病变和不典型增生B.上皮内瘤变和原位癌C.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D.不典型增生和上皮内瘤变20.《马伶传》中马伶扮演的人物是()A.顾秉谦B.李伶C.曹操D.严嵩21.下列作品属于汉乐府的是()A.《行行重行行》B.《陌上桑》C.《短歌行》D.《杜陵叟》22.《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作品,这里的书是指()A.书记B.书籍C.书信D.上书23.向同级业务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时,应使用的文种是()A.请示B.报告C.议案D.函24.人称词中之龙的词人是()A.范仲淹B.苏轼C.欧阳修D.辛弃疾25.花妖狐魅,多具人情评价的是以下哪部作品()A.《牡丹亭》B.《聊斋志异》C.《倩女离魂》D.《窦娥冤》26.李商隐《安定城楼》一诗中不曾提到()A.贾谊B.司马迁C.范蠡D.王粲27.《郑伯克段于鄢》中,大叔先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后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这里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是()A.贪婪狂妄,愚昧无知B.老成持重,为国焦虑C.阴险狠毒,工于心计D.褊狭昏聩,以私情干政28.诗歌创作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诗人是()A.高适B.杜甫C.李白D.白居易29.被誉为光明的歌者的诗人是()A.郭沫若B.徐志摩C.艾青D.曾卓30.杜甫的《兵车行》(其四)是一首()A.叙事诗B.送别诗C.抒情诗D.讽喻诗二、填空题(20题)31.周训而能用之,____。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鲁人版《史记选读》文档:第单元9 垓下之战训练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鲁人版《史记选读》文档:第单元9 垓下之战训练含答案

[基础巩固层]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楚兵罢食尽B.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C.左右皆泣;莫能仰视D.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解析】A项,“罢"通“疲”.B项,“傅"通“附”。

D项,“辟”同“避”。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兴之暴.也暴:暴虐B.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购:悬赏尺寸:一点点凭借C.然羽非有尺寸..或者资本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纵:即使【解析】A项,暴:突然。

【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错误!B.错误!C。

错误!D。

错误!【解析】A项,“以”前一个是介词,用;后一个是连词,来;B项,“因”均是趁机的意思;C项,“与”前一个是动词,赐予;后一个是连词,和、同;D项,“之”前一个是主谓之间,取独;后一个是结构助词,的。

【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为三处A.期山东..千里B.地方..C.吾知公长者..,为主死节D.为其守礼义..【解析】A项,“山东”古义是山的东面,今义是山东省;B项,“地方”古义是土地方圆,今义是与中央相对的地区;C项,“长者”古义是品德高尚的人,今义是年龄较大的人。

【答案】D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B.吾闻汉购我头千金C.汉骑追者数千人D.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解析】B项是省略句,“千金"之前省略介词“以”。

其余各项均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B[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0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垓下怀古》的阅读附答案

《垓下怀古》的阅读附答案

《垓下怀古》的阅读附答案垓下怀古【唐】栖一缅想咸阳事可嗟,楚歌哀怨思无涯。

八千后辈②归何处?万里鸿沟属汉家。

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

拔山力尽乌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

【注释】①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系楚汉之争最后决战之处。

②八千后辈: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与其叔项梁杀会稽郡守,集吴中后辈,得精兵八千,在吴地举兵响应。

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悼古伤今,以咸阳往事入手,生发出楚歌悲思之事,使人慨叹。

B.颈联化用典故,表达出诗人对项羽兵败的可惜,让人寻思。

C.颔联描绘战事,既反应出战事的残暴,又透露出英雄末路的凄怆之情。

D.尾联充溢豪情,有荡气回肠之意,却又使人感叹世事多变的无奈。

E.全诗一唱三叹,体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入哲思,文笔深沉悲壮。

2.结合全诗讨论,本文是不是是在怀古伤今?扼要说明你的理由。

(6分)参考答案1.A D(A:并未悼古伤今,仅为怀古;D:并无发出世事多变的无奈感慨。

)2.没有。

理由:①从诗题可知,本诗只是对垓下之围这一战事的怀古之情,而非伤今(3分)②从全诗气概及诗意可知,诗人仅是对英雄陌路的慨叹(3分)注释①咸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二十里。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迁天下富豪12万户于此,大造宫殿,定为都城。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于各路诸侯攻入咸阳,颠覆秦王朝,随即回军灞上,束缚戎行,与民约法三章,深得民心。

同年,项羽入关,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率军在关中烧杀掳掠,于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因此尽失民心。

楚歌:为古楚国(以今湖北省为中心的泛博地区)的歌曲,详见本诗说明。

②八千后辈: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与其叔项梁杀会稽郡守,集吴中后辈,得精兵八千,在吴地举兵响应。

次年,即率八千后辈兵渡江西击秦军,所向无敌。

后项羽败于垓下,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驾舟欲渡项羽。

项羽谢绝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后辈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哉!”鸿沟:古运河名,故道在今河南省中部。

专升本大学语文《垓下之围》练习题及答案

专升本大学语文《垓下之围》练习题及答案

《垓下之围》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A.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C.记述重要人物的家庭兴衰D.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2.《垓下之围》一文的最后一段是评论性文字,作评论的“太史公”是指()A.张良B.刘邦C.司马迁D.萧何3.项羽因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己出之时,号为()A.霸王B.燕王C.汉王D.韩王4.《垓下之围》中,表现了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心境的一个场面是()A.东城快战中连斩数将B.无路可逃时怒发冲冠C.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D.四面楚歌时霸王别姬5.《垓下之围》中,取项王头颅的是()A.王翳B.吕胜C.司马童D.杨武6.《垓下之围》一文所写的主要人物是()A.司马迁B.韩信C.刘邦D.项羽7.《垓下之围》中,项羽认为他失败的原因是()A.将叛离B.战略失败C.天亡我D.兵少8.《垓下之围》中,“虞兮虞兮”的悲歌表现的场景是()A.乌江自刎B.霸王别姬C.决战楚汉D.东城快战二、解释加点词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2.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3.直夜..溃围南出。

4.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5.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6.然今卒.困于此。

7.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8.吾知公长者..。

9.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10.自矜..功伐。

三、阅读分析题阅读司马迁的《垓下之围》,回答问题。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今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1)这段话是谁的自述?(2)为什么说“困于此”?(3)“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表现了他怎样的观点?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C3.A4.D5.A6.D7.C8.B二、解释加点词1.壁:营垒,此处用作动词,即扎营,驻扎。

垓下之围的阅读及答案

垓下之围的阅读及答案

垓下之围的阅读及答案
垓下之围
司马迁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地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1、解释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字词。

①兵少食尽
②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③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
④美人和之
2、翻译下边的句子。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3、这一段中的故事包含了一个什么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4、作者对项羽的英雄气概具有强烈的同情心,短短的一百多字,塑造出如此浓重的悲怆气氛。

但作者不是直接,他是通过哪些方面将情感传达出来的?
5、南宋词人李清照的一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让多少人对项羽慨叹不已。

结合你了解的史实和本文,谈谈你对“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的反思。

参考答案:
1、①粮食;②几;③悲愤的样子;④应和。

2、力大无比具有盖过当代人的气势,时局不利乌骓马困在重围。

3、四面楚歌;比喻处在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困境中。

4、作者通过写“四面楚歌”的悲凉气氛,惊心动魄的别离曲凄恻
动人和周围人“左右皆泣”相衬托,将情感传达出来。

5、既可以谈项羽视死如归的襟怀,又可以谈他刚愎自用,脱离群众的弱点,重在自己的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垓下之围》片段,完成7-10题。

(12分,每题3分)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騅,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船檥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

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

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节选自《语文读本》)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
壁:筑营垒
B.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购买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
D.持短兵接战
兵:兵器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B.①汉军至,无以渡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②乃自刎而死8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有同情和肯定观点的两项是()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1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每题3分)(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2)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参考答案:6、B (“购”是悬赏征求的意思) 7、A(两个“而”分别表转折和顺承)8、D 9、A(“四面楚歌”是汉军在唱楚地的歌)10、(1)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

(2)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