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下思考题解答题答案简版..
物理化学思考题及答案

化学系物化实验思考题及答案实验一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一.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1. 测定液测量体饱和蒸气压的方法有哪些?本系物理化学实验室采用的是什么方法?答:(1)静态法:在某一温度下直接饱和蒸汽压。
(2)动态法:在不同外界压力下测定沸点。
(3)饱和气流法:使干燥的惰性气体通过被测物质,并使其为被测物质所饱和,然后测定所通过的气体中被测物质蒸汽的含量,就可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算出此被测物质的饱和蒸汽压。
本实验采用静态法测定乙醇的饱和压。
2.等压计U型管中的液体起什么作用?冷凝器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可用液体本身作U型管封闭液?答:(1)U型管作用:①封闭气体,防止空气进行AB弯管内;②作等压计用,以显示U型管两端液面上的压力是否相等。
(2)将U型管内封闭液蒸气冷凝,防止其“蒸干”(3)封闭液作用是封闭和作等压计用,可用液体本身作封闭液。
若用其它液体作封闭液,则平衡时a球上方的气体为封闭液蒸气和乙醇蒸气的混合气体,测定结果偏高。
3.开启旋塞放空气入体系内时,放得过多应如何办?实验过程中为为什么要防止空气倒灌?答:(1)必须重新排除净AB弯管内的空气。
(2)AB弯管空间内的压力包括两部分:一是待测液的蒸气压;另一部分是空气的压力。
测定时,必须将其中的空气排除后,才能保证B管液面上的压力为液体的蒸气压。
4.如果升温过程中液体急剧气化,该如何处理?答:缓慢放入空气,使系统压力慢慢升高,以保持等压计两液面平齐,以免使等压计内的乙醇急剧沸腾,使液封量减少。
实验二燃烧热的测定1.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答: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2. 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答;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物理化学(下)答案(完整版)

第七章 电化学7.1 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
通过的电流为20A ,经过15min 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2)在的27℃,100kPa 下阳极上能析出多少体积的的Cl 2(g )?解:电极反应为:阴极:Cu 2+ + 2e - → Cu 阳极: 2Cl - -2e - → Cl 2(g ) 则:z= 2 根据:Q = nzF =It()22015Cu 9.32610mol 296500It n zF -⨯===⨯⨯ 因此:m (Cu )=n (Cu )× M (Cu )= 9.326×10-2×63.546 =5.927g 又因为:n (Cu )= n (Cl 2) pV (Cl 2)= n (Cl 2)RT因此:3223Cl 0.093268.314300Cl 2.326dm 10010n RT Vp ⨯⨯===⨯()() 7.2 用Pb (s )电极电解PbNO 3溶液。
已知溶液浓度为1g 水中含有PbNO 3 1.66×10-2g 。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与电解池串联的银库仑计中有0.1658g 的银沉积。
阳极区的溶液质量为62.50g ,其中含有PbNO 31.151g ,计算Pb 2+的迁移数。
解法1: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显然阳极区溶液中Pb 2+的总量的改变如下: n 电解后(12Pb 2+)= n 电解前(12Pb 2+)+ n 电解(12Pb 2+)- n 迁移(12Pb 2+)则:n 迁移(12Pb 2+)= n 电解前(12Pb 2+)+ n 电解(12Pb 2+)- n 电解后(12Pb 2+)n 电解(12Pb 2+)= n 电解(Ag ) =()()3Ag 0.16581.53710mol Ag 107.9m M -==⨯223162.501.1511.6610(Pb ) 6.15010mol 12331.22n -+--⨯⨯==⨯⨯解前()电2311.151(Pb ) 6.95010mol 12331.22n +-==⨯⨯解后电n 迁移(12Pb 2+)=6.150×10-3+1.537×10-3-6.950×10-3=7.358×10-4mol()242321Pb 7.358102Pb 0.4791 1.53710(Pb )2n t n +-+-+⨯==⨯移解()=迁电解法2: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物理化学下思考题解答题答案简版..

一、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
(√ )2、催化剂能改变一反应的平衡常数。
(× )3、只有基元反应的级数才是正整数。
( × )4、阿累尼乌斯活化能与温度有关。
(× )5、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是人为规定的。
( √ )6、r ±值仅取决于离子强度的大小。
(× )7、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 )8、测量出来的电池电动势E 有可能是负的。
(× )9、催化剂能缩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 √ )10、E θ是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活度都等于1时的电池电动势,称为标准电动势.(√)11、符合质量作用定律的反应方程均为基元反应.( × )12、反应级数n 可以是简单的级数0,1,2,3级,也可以是分数或负数(√) 13、一级反应,半衰期是一个与反应物起始浓度无关的常数(√ ) 14、E 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活度、温度、E θ有关系(√ ) 15、E 是强度量( √ )16、对峙反应的特点:正、逆速率系数之比等于平衡常数K =k 1/k -1( √ ) 17、几个平行反应的活化能往往不同,温度升高有利于活化能大的反应;温度降低则有利于活化能小的反应。
(√ ) 18、电导测定用高频交流电源( √ )19、D-H 公式只适用于强电解质的稀溶液;(√ )20、不同价型电解质, γ± (低价型) > γ± (高价型) (√ ) 二、选择填空1、有关催化剂不正确的概念是( CD ) A 催化剂能缩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B 催化剂参与了化学反应;C 催化剂能改变一反应的平衡常数;D 催化剂只能使反应速度加快。
2、在一定T 、P 下,任何气体在固体表面上吸附过程的△H 必然是( C ) A ﹥0, B =0,C <0, D 无法确定。
3、H +和OH –的迁移率比其它离子都大的多,其原因是( D ) A 是由电离而产生的;B H +的体积特别小;C 以水化离子存在;D 氢键作用造成链传递方式。
物理化学课后(下册)部分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1. 反应为一级气相反应,320 ºC时。
问在320 ºC加热90 min的分解分数为若干?解:根据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式答:的分解分数为11.2%2. 某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10 min。
求1h后剩余A的分数。
解:同上题,答:还剩余A 1.56%。
3.某一级反应,反应进行10 min后,反应物反应掉30%。
问反应掉50%需多少时间?解:根据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式答:反应掉50%需时19.4 min。
4. 25 ºC时,酸催化蔗糖转化反应的动力学数据如下(蔗糖的初始浓度c0为1.0023 mol·dm-3,时刻t的浓度为c)0 30 60 90 130 1800 0.1001 0.1946 0.2770 0.3726 0.4676 解:数据标为0 30 60 90 130 1801.0023 0.9022 0.8077 0.7253 0.6297 0.53470 -0.1052 -0.2159 -0.3235 -0.4648 -0.6283拟合公式蔗糖转化95%需时5. N -氯代乙酰苯胺异构化为乙酰对氯苯胺为一级反应。
反应进程由加KI溶液,并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游离碘来测定。
KI只与A反应。
数据如下:0 1 2 3 4 6 849.3 35.6 25.75 18.5 14.0 7.3 4.6解:反应方程如下根据反应式,N -氯代乙酰苯胺的物质的量应为所消耗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的二分之一,0 1 2 3 4 6 84.930 3.560 2.575 1.850 1.400 0.730 0.4600 -0.3256 -0.6495 -0.9802 -1.2589 -1.9100 -2.3719。
6.对于一级反应,使证明转化率达到87.5%所需时间为转化率达到50%所需时间的3倍。
对于二级反应又应为多少?解:转化率定义为,对于一级反应,对于二级反应,7.偶氮甲烷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
物理化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气体1.如何使一个尚未破裂而被打瘪的乒乓球恢复原状?采用了什么原理?答:将打瘪的乒乓球浸泡在热水中,使球的壁变软,球中空气受热膨胀,可使其恢复球状。
采用的是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在两个密封、绝热、体积相等的容器中,装有压力相等的某种理想气体。
试问,这两容器中气体的温度是否相等?答:不一定相等。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若物质的量相同,则温度才会相等。
3.两个容积相同的玻璃球内充满氮气,两球中间用一根玻管相通,管中间有一汞滴将两边的气体分开。
当左边球的温度为273K,右边球的温度为 293K时,汞滴处在中间达成平衡。
试问: (1) 若将左边球的温度升高 10K,中间汞滴向哪边移动? (2) 若将两个球的温度同时都升高 10K,中间汞滴向哪边移动?答:(1)左边球的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推动汞滴向右边移动。
(2)两个球的温度同时都升高10K,汞滴仍向右边移动。
因为左边球的起始温度低,升高 10K所占的比例比右边的大,283/273大于 303/293,所以膨胀的体积(或保持体积不变时增加的压力)左边的比右边的大。
4.在大气压力下,将沸腾的开水迅速倒入保温瓶中,达保温瓶容积的0.7左右,迅速盖上软木塞,防止保温瓶漏气,并迅速放开手。
请估计会发生什么现象?答:软木塞会崩出。
这是因为保温瓶中的剩余气体被热水加热后膨胀,当与迅速蒸发的水汽的压力加在一起,大于外面压力时,就会使软木塞崩出。
如果软木塞盖得太紧,甚至会使保温瓶爆炸。
防止的方法是,在灌开水时不要灌得太快,且要将保温瓶灌满。
5.当某个纯的物质的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不断升高平衡温度,这时处于平衡状态的气-液两相的摩尔体积将如何变化?答:升高平衡温度,纯物质的饱和蒸汽压也升高。
但由于液体的可压缩性较小,热膨胀仍占主要地位,所以液体的摩尔体积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而蒸汽易被压缩,当饱和蒸汽压变大时,气体的摩尔体积会变小。
随着平衡温度的不断升高,气体与液体的摩尔体积逐渐接近。
物理化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 2、 升高 3、 =,=,= 5、=,=,=,> 12、降低 13、 0 0 0 0 < > 0 0 0 > > > < <或≈ < < ><或≈>>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1、不违反,该过程体系本身的压力、体积发生了变化。
2、不对,只有在孤立或绝热条件下熵增加原理才成立。
3、不对,⎰=∆TQ S Rδ,理想气体等温膨胀时有0ln 12>==∆V VnR T Q S R 。
6、系统若发生了绝热不可逆过程,是否可以设计一个绝热可逆过程来计算它的熵变?答:不可。
7、不一样。
绝热可逆才等熵。
10、 与0的关系 U ∆H ∆S ∆F ∆G ∆(1) = < > < < (2) > > > < = (3) = = > < < (4) < < = - - (5)==><<第三章 化学势与平衡 2、对3、错,溶剂遵从拉乌尔定律,溶质遵从亨利定律。
4、>5、错。
沸点升高要求非挥发性溶质,凝固点降低要求该过程溶质不析出。
6、错。
食盐在水中解离后使溶质的浓度发生改变。
15、C第四章 化学动力学 1、(1)错、(2)错、(3)错、(4)对、(5)错、(6)错、(9)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对 (10)错 3、一级:1:2; 二级1:3。
4、如果想获得更多的产物B ,应该升温。
10、不变第五章 电化学2、不一样。
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可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稀溶液的电导率,计算摩尔电导率,然后用公式()c m m β-Λ=Λ∞1线性拟合来求。
而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只能由离子独立移动定律,通过强电解质的极限摩尔电导率来求。
3、1203907.0-⋅⋅mol m S 5、原电池的正极与阴极相对应,发生还原反应;负极与阳极相对应,发生氧化反应。
物理化学学习指南思考题答案(傅献彩)--全..

第一章1.两瓶不同种类的理想气体,如果他们的平均平动能相同,密度相同,则它们的压力也相同。
此结论对吗?答案:不对。
P=nRT/v=mVRT/m=ρRT/M,,32t m E RT =,平均动能相同,则温度相同。
现在已知密度相同,压力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不同种气体,相对分支质量不同,所以压力不同。
2.Dalton 分压定律能应用与实际气体吗?为什么?答案:不能。
由于实际气体分子间有引力,不同实际气体分子间的引力也不同,混合气体中第i 中气体的分压,与第i 种气体在同一温度并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的体积时所具有的压力不同,故不存在p=i p ∑的关系。
3.在一定容积的容器内含有一定量的气体,若升高温度,则使分子动能增加,碰撞次数增加,问其平允自由程如何变化?答案:平均自由程不变。
因为1l =4.试判别H2,O2,CO2气体在0℃时根均放速率何者最大?最概然速率何者最小?答案:根均方速率H 2最大,最概然速率CO 2最小。
5.试写出钢球分子模型的气体状态方程。
答案:p(V m -b)=RT6.实际气体在Boyle 温度时符合理想气体行为,此时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本身的体积均可忽略不计,这种说法对法?为什么?答案:当实际气体的温度低于Boyle 温度时,如果压力较低,则气体体积大,分子本身体积可以忽略,但引力项不可忽略,气体容易压缩,所以pV m <RT 。
随着压力增大分子本身的体积效应越来越显著,使pV m <RT 。
随着直至大于RT 。
当实际气体温度大于Boyle 温度时,在高温下引力向可以忽略不计,体积效应显现出来,所以pV m >RT.7.当实际气体温度偏离Boyle 温度时,试分析pVm 与RT 的大小关系,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a )A ;(b )C ;(c )D 。
8.气体A,B,C,D 都服从vanderwaals 方程,它们的vanderwaals 气体常数a 值与之比为aA :aB :aC :aD=1.2:1.2:0.4:0.01,b 值之比为bA :bB :bC :bD=1:6:4:0.8。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思考题习题答案—第7章 化学动力学

第七章化学反应动力学一.基本要求1.掌握化学动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速率的定义、反应级数、速率系数、基元反应、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机理等。
2.掌握具有简单级数反应的共同特点,特别是一级反应和a = b的二级反应的特点。
学会利用实验数据判断反应的级数,能熟练地利用速率方程计算速率系数和半衰期等。
3.了解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Arrhenius经验式的4种表达形式,学会运用Arrhenius经验式计算反应的活化能。
4.掌握典型的对峙、平行、连续和链反应等复杂反应的特点,学会用合理的近似方法(速控步法、稳态近似和平衡假设),从反应机理推导速率方程。
学会从表观速率系数获得表观活化能与基元反应活化能之间的关系。
5.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的基本内容,会利用两个理论来计算一些简单反应的速率系数,掌握活化能与阈能之间的关系。
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的优缺点。
6.了解催化反应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酶催化反应的特点和催化剂之所以能改变反应速率的本质。
7.了解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光化学平衡与热化学平衡的区别,了解光敏剂、量子产率和化学发光等光化反应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把握学习要点的建议化学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与热力学不同,它没有以定律的形式出现,而是表现为一种经验规律,反应的速率方程要靠实验来测定。
又由于测定的实验条件限制,同一个反应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可能会得到不同的速率方程,所以使得反应速率方程有许多不同的形式,使动力学的处理变得比较复杂。
反应级数是用幂函数型的动力学方程的指数和来表示的。
由于动力学方程既有幂函数型,又有非幂函数型,所以对于幂函数型的动力学方程,反应级数可能有整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或小数之分。
对于非幂函数型的动力学方程,就无法用简单的数字来表现其级数。
对于初学者,要求能掌握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主要是一级反应、a = b的二级反应和零级反应的动力学处理方法及其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
(√ )2、催化剂能改变一反应的平衡常数。
(× )3、只有基元反应的级数才是正整数。
( × )4、阿累尼乌斯活化能与温度有关。
(× )5、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是人为规定的。
( √ )6、r ±值仅取决于离子强度的大小。
(× )7、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 )8、测量出来的电池电动势E 有可能是负的。
(× )9、催化剂能缩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 √ )10、E θ是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活度都等于1时的电池电动势,称为标准电动势.(√)11、符合质量作用定律的反应方程均为基元反应.( × )12、反应级数n 可以是简单的级数0,1,2,3级,也可以是分数或负数(√) 13、一级反应,半衰期是一个与反应物起始浓度无关的常数(√ ) 14、E 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活度、温度、E θ有关系(√ ) 15、E 是强度量( √ )16、对峙反应的特点:正、逆速率系数之比等于平衡常数K =k 1/k -1( √ ) 17、几个平行反应的活化能往往不同,温度升高有利于活化能大的反应;温度降低则有利于活化能小的反应。
(√ ) 18、电导测定用高频交流电源( √ )19、D-H 公式只适用于强电解质的稀溶液;(√ )20、不同价型电解质, γ± (低价型) > γ± (高价型) (√ ) 二、选择填空1、有关催化剂不正确的概念是( CD ) A 催化剂能缩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B 催化剂参与了化学反应;C 催化剂能改变一反应的平衡常数;D 催化剂只能使反应速度加快。
2、在一定T 、P 下,任何气体在固体表面上吸附过程的△H 必然是( C ) A ﹥0, B =0,C <0, D 无法确定。
3、H +和OH –的迁移率比其它离子都大的多,其原因是( D ) A 是由电离而产生的;B H +的体积特别小;C 以水化离子存在;D 氢键作用造成链传递方式。
4、以下是标准氢电极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只能作负极;B 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是人为规定的;C Pt|(H 2/ H +)是标准氢电极;D Pt|(H 2/OH –)是标准氢电极;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反应级数是微观量;B 写出反应方程式就可以知道反应总级数;装订线C 只有基元反应的级数才是正整数;D 总级数为零的零级反应一定不是基元反应。
6、298K时,对0.5mol dm-3KCl溶液加水稀释,则溶液电导率κ与摩尔电导率Λm值变化为( C )A κ及Λm 均增大;B κ及Λm均降低;C κ降低Λm 增大;D κ增大Λm降低。
7、反应aA=eE的速率之间的关系是( C )A (1/a)(dCA /dt) = (1/e)(dCE/dt)B - (dCA /dt) = (dCE/dt)C - e (dCA /dt) = a (dCE/dt)D (a/e)(dCA /dt) = (dCE/dt)8、定温下,各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是电极( B )电势A 绝对;B 反应各物质活度均为1时与标准氢电极相比的;C与标准氢电极相比的;D 以上三种说法皆不正确。
9、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如果是物理吸附,其吸附的特点是( A )A 吸附力是范德华力;B 有选择性反应;C 覆盖层是单分子层;D 吸附速率较慢。
10、对2 H2+O2=2 H2O反应,反应进度ξ=1mol是表示( B )A 有1molH2O生成;B 完成了1单位的化学反应;C完成了2单位的化学反应D 指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的H2O11、对平均活度系数r±,理解正确的是( D )A r±值仅取决于离子强度的大小;B 弱电解质溶液r±小于1;C 强电解质溶液r±大于1;D 当浓度趋向于0时,r±趋向于1。
12、下列各式可能为基元反应的是( C )ACH3CHO=CH4+CO r=kC2(CH3CHO);B2NO+2H2=N2+H2O r=kC2(NO)C(H2);CH2+2I=2HI r=kC2 (I)C (H2);DCO+NO2=CO2+NO r=KC (NO2)。
13、有关离子迁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 ti是i离子传递电量与总电量的比值;B 溶液呈电中性,故t+=t-C 浓度一定时,同种离子的迁移数一定相等;D 温度一定时,同种离子的迁移数一定相等;14、真实气体在( D )的条件下,其行为与理想气体相近。
A 高温高压;B 低温低压;C 低温高压;D 高温低压;15、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如果是物理吸附,其吸附的特点是( D )A 吸附力是范德华力;B 有选择性反应;C 覆盖层是单分子层;D 吸附速率较慢。
16、对平均活度系数r±,理解正确的是( A )A r±值仅取决于离子强度的大小; B 弱电解质溶液r±小于1;C 强电解质溶液r±大于1; D 当浓度趋向于0时,r±趋向于1。
17、反应aA=eE的速率之间的关系是( B )A (1/a)(dCA /dt) = (1/e)(dCE/dt)B - (dCA /dt) = (dCE/dt)C - e (dCA /dt) = a (dCE/dt)D (a/e)(dCA /dt) = (dCE/dt)18、有关离子迁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 ti是i离子传递电量与总电量的比值;B 溶液呈电中性,故t+=t-C 浓度一定时,同种离子的迁移数一定相等;D 温度一定时,同种离子的迁移数一定相等。
11、科尔劳斯的离子独立运动定律适用于:( D )A、所有电解质的水溶液B、强电解质的水溶液C、弱电解质的水溶液D、溶液浓度不太大的水溶液12、在基元反应中 :( D )A、反应级数总是大于反应分子数B、反应级数总是小于反应分子数C、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总是一致的D、反应级数不一定与反应分子数总是一致的13、测得25℃时饱和AgCL溶液的电导率为3.41×10-4S/m,所用水的电导率为1.6×10-4S/m。
则AgCL溶液的净电导率为:( A )A、1.81×10-4S/mB、2.04×10-4S/mC、1.5×10-4S/mD、3.00×10-4S/m14、某反应的速度为K=0.0462h-1,又初始浓度为0.100mol/L,则该反应的半衰期t1/2为:( B )A、2016hB、15.0hC、2.65hD、25.0hE、31.0h15、在描述一级反应特征时,哪一点是不正确的:( B )A、㏑C对时间t作图为一直线B、半衰期与反应物起始浓度成反比。
C、反应物消耗的原分数相同时所需时间一样(同一反应)D、速度常数的单位为(时间)-1E、半衰期t1/2与浓度a无关16、夏季有时旱无雨,甚至天空有乌云但不下雨,从表面化学的角度来看其原因是:( C )A 、天空温度太高B 、天空中空气稀薄C 、形成乌云的水滴半径太小。
D 、天空湿度太低 17、将水银滴在玻璃板上,平衡时其接触角:( B ) A 、00~900之间 B 、900~1800之间 C 、00 D 、180018、朗格茂等温吸附理论中最基本的假设是:( D ) A 、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 B 、分子间可以相互利用 C 、吸附是多分子层的 D 、吸附是单分子层的19、将0.012L-1,0.02mol.L-1KCL 溶液和100L-1,0.005 mol.L-1AgNO3溶液混合成的溶胶,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将:( A )A 、向正极移动B 、向负极移动C 、不作定向移动D 、静止不动 21、8、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水有表面张力; B 水的表面张力和温度有关; C 固体没有表面张力; D 水的表面张力和压力有关。
22、肥皂泡上所受到的附加压力为多少?( D ) A γ/r ; B 2γ/r ; C 3γ/r ; D 4γ/r 。
三、计算1、已知250C 时φ0(Fe 3+/ Fe) =-0.036V ,φ0(Fe 3+/ Fe 2+) =-0.770V 求250C 时电极Fe 2+|Fe 的标准电极电势φ0(Fe 2+/ Fe)。
解:上述各电极的电极反应分别为Fe 3+ + 3e - = Fe (1) Fe 3+ + e - = Fe 2+ (2) Fe 2+ + 2e - = Fe (3) 显然,(3)=(1)-(2),因此 ()()()r m r m r m 31-2G G G ∆=∆∆()()()2332-2Fe |Fe -3Fe |Fe Fe |Fe E F E F E F++++=+()()()()33223Fe |Fe Fe |Fe Fe|Fe 230.0360.77020.439VE E E ++++-=⨯--==-2、0.01mol dm -3醋酸水溶液在250C 时的摩尔电导率为1.62×10-3S m 2 mol –1,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为39.07×10-3S m 2 mol –1计算(1)醋酸水溶液在250C ,0.01mol dm -3时的pH 值。
(2)250C ,0.001mol dm -3 醋酸水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和pH 值。
-2-32-1m κ 1.6210Λ===1.6210(S.m .mol )c 0.01⨯⨯⨯1000+--4m H ,m Ac ,mΛ=λ+λ=(349.82+40.9)10∞∞∞⨯).mol (S.m 103.91-122-⨯=-3m -2m Λ 1.6210α===0.0451Λ 3.9110∞⨯⨯ pH =-lg(αc)=-lg(0.0451)=3.38⨯0.0122c c α0.010.045k ==1-α1-0.045⨯-5-3=1.0810(mol.dm )⨯答案:(1)pH=3.38;(2)摩尔电导率=0.520×10-3S m 2 mol –1 pH=3.88 参考:P 56习题12、291 K 时,已知KCl 和NaCl 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分别为∞Λm (KCl )=1.2965×10-2 S .m 2·mol -1和∞Λm (NaCl)=1.0860×10-2 S .m 2·mol -1,K +和Na +的迁移数分别为t K+=0.496,t Na+=0.397。
试求在291 K 和无限稀释时: (1)KCI 溶液中K +和Cl -的离子摩尔电导率;(2)NaCl 溶液中Na +和C1-的离子摩尔电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