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纲要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纲要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课纲领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一门教授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专业课程。

主要教课内容包含:介绍半导体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功能等,从而说明各样基本电路的应用范围、效率和形式。

要点介绍常用基本器件、整流、滤波、稳压、放大电路等,同时介绍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和数字电路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电子技术基础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和实质工作供给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认识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主要参数及应用。

(2)认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理解放大电路、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剖析方法。

(4)掌握常用器件的辨别和简单测试。

(5)掌握单级小信号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和剖析方法。

(6)掌握整流电路的输出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

(7)掌握本门电路的符号及逻辑功能、基本触发器的符号及逻辑功能3.教课中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术训练、维修电工技术训练等技术训练课程的连接,增强讲堂教课中的实践环节,充足发挥模型、实物、示教板、多媒体电化教课手段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注意因材施教,对部分内容的应用实例可适合弃取,充足提升课堂教课的成效。

(2)在教课表达时,注意前后响应和一致性。

比如,在介绍器件时,可依构造、原理、特征、主要参数、详细应用这一思路进行;讲放大电路时,可将典型电路讲清讲透,而后再延长到一般电路、适用电路。

以典型带动一般;对整流电路,注意二极管整流和晶闸管整流的对照,突出其差别,以加深印象;对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数字电路,重申其外面特征和功能。

教师备课时适合参阅有关参照书,吃透教材。

(3)增强实验课教课,电子技术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经过实验即可考证理论结果,也能够培育学生的着手能力和调换学习的踊跃性。

(4)要着重对学习成效的评估,完美各阶段的评估系统和方式。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涉及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该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电子电路设计、分析、测试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教学大纲将详细阐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2、掌握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技巧,如基本放大电路、振荡电路、滤波电路等。

3、培养学生解决电子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如电路仿真、电路调试、故障排除等。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半导体器件基础:介绍半导体基础知识、PN结、二极管、晶体管等。

2、电子电路分析:介绍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直流分析、交流分析、频率响应等。

3、电子电路设计:介绍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如放大电路、振荡电路、滤波电路等。

4、电子技术应用:介绍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通信、计算机、控制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风格,包括:1、课堂讲解:由教师详细讲解课程内容和概念。

2、实验操作: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项目实践:学生独立完成电子电路设计,提高实践能力。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20%,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考察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

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考察学生整体学习效果。

4、项目实践:占总成绩的20%,考察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大纲附表本课程的教学大纲附表如下,详细说明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七、教学要求为确保教学质量,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如下:1、教师需准确讲解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原理,确保学生理解。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基础的电路和电子技术知识体系,包括电路元件、电路定理、电路分析和电子器件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内容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性,同时涉及到一定程度的数学理论知识。

本课程主要适用于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

二、课程目标2.1 知识目标•掌握电路基础知识,了解电路元件、基本电路定理和电路分析的方法;•熟悉电子元器件的相关知识,如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了解基本功率的计算方法和电路的稳态和瞬态分析;•了解一些常用信号的产生、处理和放大电路,并能具体实践。

2.2 能力目标•具有电路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具有电子元器件的选型能力和电路设计能力;•具有基本的电路测试和测量能力;•具备独立进行电路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2.3 态度目标•具有用规范性的方式表述电路分析和设计结果的态度;•具有对电路实验负责和安全维护保养的态度;•具有对电子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和关注。

三、课程内容及分配3.1 电路基础•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电源、开关;•基本电路定理: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压分压定律、电流分流定律;•电路分析方法:节点分析法、支路分析法、经验公式法。

3.2 电子器件•半导体二极管:硅二极管、锗二极管;•砷化镓(GaAs)二极管;•三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复合型三极管;•放大器设计:小信号模型、增益计算、负反馈。

3.3 电路功率•电路功率计算:电功率、电流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路的稳态分析:直流偏置电路、共射放大电路、共集电路;•电路的瞬态分析:单纯电阻电路、RC电路。

3.4 信号处理与放大电路•基础信号:正弦波、矩形波、三角波、脉冲信号;•信号处理电路:RC,RL,RCL等滤波电路;•信号放大电路:小信号放大电路、大信号放大电路。

3.5 实验操作•基本电路分析的实验;•半导体二极管实验;•晶体管工作实验;•信号放大电路的实验。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电路分析方法;2、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结构、特性及应用;3、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和制作;4、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电路分析基础: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特性、电路基本定律、电路的等效变换等;2、模拟电子技术: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与使用,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分析,负反馈、频率响应等;3、数字电子技术:逻辑代数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芯片结构与原理等;4、电子元器件与电路设计: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与选择,电路设计基本原则与方法,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演示、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2、实验教学: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项目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电路设计、制作和调试等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3、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4、项目实践评估:对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进度安排(参考)1、第一周:绪论,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第二周至第四周:电路分析基础,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特性、电路基本定律、电路的等效变换等;3、第五周至第八周:模拟电子技术,包括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与使用,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分析,负反馈、频率响应等;4、第九周至第十二周:数字电子技术,包括逻辑代数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芯片结构与原理等;5、第十三天至第十六周:电子元器件与电路设计,包括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与选择,电路设计基本原则与方法,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等;6、第十七周至第十八周:复习与考试,进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以及项目实践评估。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doc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doc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文登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一赵锦先一、说明1 .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传授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专业课。

主要介绍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等,重点介绍常用基本器件.整流.滤波. 稳压.放大电路等,同时介绍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数字电路基础。

2 .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电子技术基础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 ) 了解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主要参数及应用。

(2 )理解放大电路.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

(3)掌握常用器件的识别和简单测试。

(4 )掌握单级小信号低频电压放大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5)掌握整流电路的输出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

(6 )掌握基本门电路的符号及逻辑功能.基本触发器的符号及逻辑功能。

(7)了解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半导体二极管教学要求1. 了解半导体的基本知识;理解PN的正偏.反偏的含义;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

2 .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及符号;熟悉二极管的分类及型号;理解普通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3. 掌握常用二极管识别与检测的基本方法4. 了解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和变容二极管的作用及其特点教学内容(—).半导体的基本知识1 .半导体的基本概念2.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二.半导体二极管1. 二极管的结构.符号和分类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4. 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二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教学要求1、了解三极管的结构,熟悉三极管的分类2、了解放大器的功能;掌握低频小信号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3、了解放大器静态工作特点的运用,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对信号的放大作用及倒相作用;掌握放大电路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的画法。

4. 掌握分析放大电路的估算法和常用公式,了解图解分析法。

(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电子技术基础是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应用电子技术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我院工科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模拟部分教学大纲学时:55 学分:4适用专业:电子类、自控类、计算机类专业(高职高专)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工技术基础》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半导体器件1、正确理解PN结的形成及其单向导电作用,熟练掌握二极管、稳压管的外特性和主要参数。

2、正确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外特性和主要参数。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1、正确理解放大的基本概念,放大电路的主要指标,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特点。

2、掌握放大电路定性分析方法及静态工作点的估算方法。

3、熟练掌握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法,会计算静态工作点,能用微变等效电路计算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

4、正确理解放大器失真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概念及其频率特性。

5、了解级间耦合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指标的估算,选频放大电路。

第三章场效应管放大电路1、正确理解结型场效应管和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2、确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结构,工作原理。

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电器1、熟练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性能特点和基本单元电路。

2、正确理解差动放大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了解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3、了解集成运放的应用及两种基本电路。

第五章负反馈放大电路1、练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会判断反馈放大电路的类型和极性。

2、熟练掌握负反馈的四种组态及其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第六章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1、练掌握由集成运放组成线性电路和非线性应用电路的方法和应用知识。

2、练掌握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减法和积分运算电路、信号处理电路等的结构及分析方法。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英文名称:The Fundamentals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课程编号:培训对象:本科学生课程性质:必修,考试总学时数:理论56 学时,实践20 学时学分:开课学期:第×学年×季学期二〇二×年×月一、学习目标本课程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个人发展奠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设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介绍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具有技术发展快、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等特点。

依据本科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创新教育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使学生打牢学科基础,掌握实践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1)内容设计模拟部分,沿“先分立后集成”的主体思路,教学内容由常用半导体器件、常用半导体器件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引入反馈对电路性能改善的分析判断、集成运放内部电路、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和非线性应用等章节组成。

在一条主线的牵引下,牵扯出各章节的相关知识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数字部分,主要由“组合”到“时序”、“小规模”到“中规模”的顺序介绍,运用逻辑代数基础和逻辑门的特性,导出小规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进而介绍加法器、译码器、选择器等常用中规模组合功能器件的功能和应用;引入时序电路的基本概念,介绍由触发器构成的小规模时序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进而介绍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等常用中规模时序器件的功能和应用;最后介绍半导体存储器和PLD 这类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分类、特点和简单应用以及模数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转换技术和参数指标。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资料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资料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资料大纲说明年级09级08级课时96108144教学周学时6周8+6周818周618周4+18周4适用专业机电(技师4)机电(技师4)机电(技师7)课程性质/特点高职、技师层面,强化弱电基础,另开电工学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电子技术基础》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部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是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半导体器件、放大和振荡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直流电源、晶闸管电路、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及时序电路的基本知识、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二、课程简述1.课程目标:(1)熟练掌握晶体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常用器件的工作特性和主要参数,并能进行简单的检测和选用。

(2)熟练掌握放大和振荡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直流电源、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及时序电路的典型形式、分析方法及其基本应用知识,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晶闸管的工作特性、主要参数及其应用,了解晶闸管电路的基础知识。

(4)初步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实验技能,在并行课程电子基本操作技能实训中开展相应课题的技能训练。

2.教学方法:(1)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它的先导课是数学和电工基础。

在教学中着重定性分析弱化过于复杂的数学分析、重应用弱化过于复杂的物理、化学本源的剖析。

教学中注重直观教学、启发诱导和兴趣培养,倡导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展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大化地融入实物展示、实体示范、动手操作等内容。

(3)根据机电一体化的专业需要,此教学大纲对教材中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突出重点、体现专业特点、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教师在教学中需对教材内容作进一步的加工,尤其是要及时补充新技术、新工艺、新的元器件和新的生产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Electronic Technology)适用于(电类)各专业参考学时:120学时一、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任务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和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应通过各教学环节达到下列基本要求:(一)器件方面:1.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并能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2.了解线性和数字集成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其主要性能和使用方法。

(二)电路方面:1.掌握共射与共集放大器、差动放大器、基本运算放大器、基本逻辑门和触发器等的基本性能、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负反馈的基本类型及负反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3.熟悉功率放大器、振荡器、稳压器、寄存器、计数器及由运算器组成的某些功能电路的工作原理、性能及应用;4.熟悉阻容耦合放大器的频率响应;5.熟悉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逻辑电路;6.熟悉A/D、D/A转换的原理。

(三)分析方法方面:1.掌握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方法和图解分析法;2.能对放大、脉冲电路进行近似计算;3.熟悉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关系、基本定律和卡诺图;4.掌握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四)基本技能方面:1.熟悉实验中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2.掌握基本的电子器件及电子电路的测试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检测故障的能力;3.进一步提高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4.具有查阅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手册的能力;5.初步掌握阅读和分析电子电路原理图的一般规律。

三、课程内容绪论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概况。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以及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 模拟电子技术1.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1)半导体物理基础本征半导体:半导体的导电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空穴导电的特点。

杂质半导体: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半导体中载流子的产生与复合的概念。

(2)PN结:PN结的形成,势垒的建立,半导体中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和扩散运动。

PN 结的单向导电性。

伏安特性曲线与主要参数。

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

使用注意事项。

(3)半导体三极管:原理结构,电流分配和放大作用,共射极连接方式。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使用注意事项。

(4)效应管:结型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主要参数、特点及使用注意点。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场效应管。

N沟道增强型MOS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主要参数、特点及使用注意点。

* N沟道耗尽型MOS管及P沟道MOS管。

2.基本放大电路(1)放大电路的用途、分类、主要技术指标。

(2)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放大的基本原理,各元件的作用.(3)放大电路图解分析法:静态情况:直流负载线、静态工作点的确定。

动态情况:放大电路在输人正弦信号时的工作情况,波形图,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关系,电压放大倍数,静态工作点对波形失真的影响,交流负载线,三极管的三个工作区域。

(4)放大电路的低频小信号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非线性电路线性化概念,h参数的引出,h参数等效电路,h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其确定方法;用h参数等效电路分析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5)放大器的工作点稳定电路温度对晶体管参数及工作点的影响。

射极偏置电路:电路的组成,稳定工作点的物理过程,分析计算;偏置电路参数估算。

(6)共集和共基电路共集电极电路一射极输出器:电路的组成,分析计算及工作特点。

共基极电路:电路的组成,工作特点.三种组态(共射、共集、共基)性能的比较和应用范围。

(7)场效应管放大器。

偏置方式及静态分析。

场效应管的微变等效电路。

3.阻容耦合放大的频率特性(1)放大器频率特性的概念。

线性失真(频率失真和相位失真)和通频带。

放大器放大倍数的分贝表示法。

对数频率特性。

(2)阻容耦合单级放大器低频特性分析:隔直电容和射极旁路电容对低频特性的影响;下限频率fL,与电路参数的关系。

(3)阻容耦合单级放大器的高频特性。

(4)单级放大器的瞬态特性:单级放大器的阶跃响应和方波响应,上升时间tT,与上限频率fH 的关系;平顶降落δ与下限频率fL的关系。

(5)阻容耦合多级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及通频带。

*(6)放大器的干扰与噪声。

4. 反馈放大器(1)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正反馈与负反馈,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串联反缋与并联反馈,反馈电路的判别方法。

(2)负反馈放大器的方框图及放大倍数的一般表达式:方框图的引出,一般化信号量,信号传输的途径,放大倍数一般表达式的推导与讨论,反馈深度,放大倍数.A与反馈系数.F含义的推广,使用一般表达式的条件。

(3)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扩展频带,减少非线性失真,抑制干扰与噪声以及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

(4)负反馈放大器放大倍数的近似估算。

*(5)电压串联负反馈和电流并联负反馈电路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表达式的推导。

*(6)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方法:两级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块图分析法;基本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的划分法则,电压放大倍数、输入与输出电阻的计算;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深度负反馈放大倍数的估算。

*(7)寄生反馈及其克服办法:磁寄生耦合,寄生电容与寄生电感引起的寄生反馈,公用电源内阻引起的寄生反馈,去耦电路,通过地线的寄生反馈。

(8)负反馈放大器的稳定问题,负反馈放大器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及稳定工作条件;反馈放大器补偿方法介绍。

(9)实用负反馈放大器电路分析举例。

5.正弦波振荡器(1)正弦波振荡器的一般问题: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振荡条件,相位平衡与振幅平衡。

(2)RC正弦波振荡器: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组成,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选频特性,振荡频率,起振条件,稳幅措施; RC移相振荡器。

(3)LC正弦波振荡器:LC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器的电路组成,振荡频率;*电感和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石英振荡器。

6.功率放大器(1)低频功率放大器概述:特点、分类及技术指标。

(2)变压器耦合功率放大器:甲类单管功率放大器,变压器的阻抗变换作用,输出功率和效率;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电路组成,工作原理。

(3)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电路组成,工作原理,输出功率及效率的计算,优缺点;实用电路举例。

7.运算放大器(1)直接耦合放大器及其特殊问题:级间耦合及电位移动电路,直接耦合放大器中的零点漂移现象,减小零点漂移的措施。

(2)差动放大器:基本电路,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零点漂移的抑制;射极耦合差动放大器的组成及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差模放大倍数和共模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输入及输出电阻的计算;单端输入和单端输出差动放大器,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

(3)集成运算放大器:线性集成电路的特点,典型电路介绍,主要技术指标及使用注意点。

(4)基本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及反相输入运算放大器,差动输入运算放大器。

(5)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电压跟随器、反相器、比例器、加法器、积分器、微分器、比较器和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8.直流稳压电源(1)整流和滤波电路: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电路组成,工作原理,波形图及外特性,元件参数选择;倍压式整流电路: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复式滤波电路。

(2)稳压管及简单稳压电路:稳压管的构造,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简单稳压电路分析及元件参数选择。

(3)带放大器的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电路的组成,稳压原理。

提高稳压性能的措施;实用电路举例。

(4)集成稳压电路简介。

(二) 数字电子技术1.脉冲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1)脉冲数字电路概述,脉冲波形与参数,脉冲数字电路的特点;(2)几种常用的数制和码制;(3)逻辑函数中三种最基本的逻辑运算;(4)复合逻辑函数;(5)逻辑函数的几种表示方法及其相互转换;(6)逻辑代数:基本公式、定律和常用规则;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7)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8)关于正负逻辑的规定及其转换。

2.集成逻辑门电路(1)二极管、三极管的开关特性;(2)分立元件门电路;(3)TTL集成逻辑门电路:TTL与非门的工作原理,其它类型的TTL门电路;各种系列的TTL门电路及其性能比较;(4)TTL与非门的外特性及其主要参数;(5)其它双极型集成逻辑门电路的特点;(6)双极型集成逻辑门电路使用中的实际问题;(7)CMOS集成逻辑门:CMOS反相器,其它类型的CMOS逻辑门;(8)CMOS电路的正确使用;(9)不同类型门电路的接口。

3.组合逻辑电路(1)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2)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3)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4)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加法器、数值比较器及数据选择器的工作原理,用译码器芯片构成函数发生器,用数据选择器芯片构成函数发生器;(5)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现象。

4.集成触发器(1)基本RS触发器;(2)几种时钟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同步RS触发器,主从CMOS边沿D触发器,维持阻塞边沿D触发器,负边沿JK触发器,T触发器和T‘触发器;(3)各种触发器性能的比较;(4)触发器的选择和使用。

5.时序逻辑电路(1)概述;(2)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3)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4)计数器:同步计数器、异步计数器、N进制计数器;(5)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6)集成时序逻辑电路应用设计举例。

6.脉冲波形发生器与整形电路(1)555定时器及其应用:结构及工作原理,用555定时器组成的单稳态电路、施密特电路、多谐振荡器电路;(2)集成和其它单稳态触发器;(3)集成施密特触发器;(4)其它多谐振荡器电路;(5)脉冲产生与整形电路的应用。

7.D/A和A/D转换器(1)概述;(2)D/A转换器:T形电阻网络DAC的基本原理,集成D/A转换器的结构和应用,D/A 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3)A/D转换器:采样、保持和量化及编码,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4)D/A和A/D转换器应用举例。

8.半导体存储器(1)只读存储器(ROM):固定ROM、可编程PROM、可擦除EPROM。

(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电路工作原理,RAM存储容量的扩展方法。

四、实践教学环节(一)实验内容1.常用电子仪器使用练习。

2.单管交流放大器。

3.负反馈放大器。

4. RC(或LC)正弦波振荡器。

5.运算放大器参数的测试。

6.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7.直流稳压电源。

8.与非门电路参数的测试及逻辑功能的检验。

9.组合逻辑电路实验。

10.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11.计数器。

(二)课程设计本课程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应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参考题目为:1.数字钟的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