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10分)1.改写句子,使其含有比喻。

原句: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改写后:他的笑容如同阳光般温暖。

2.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原句:这个问题很简单。

改写后:这个问题难道不简单吗?3.将下面的句子改为被动语态。

原句:我妈妈做了一顿美味的晚餐。

改写后:一顿美味的晚餐被我妈妈做了。

1.春节的老规矩是在腊月初熏就开始了。

2.XXX还没有资格看羊,所以他无法反抗妈妈的命令。

3.这是藏戏面具得以保留的重要根据之一。

节日俗1.春城无处不飞花,节日是春节,俗是放烟花、观赏花灯。

2.不知秋思落谁家?节日是中秋节,俗是赏月、吃月饼。

1.“迢迢牵牛星”描写的是七夕节。

2.《长歌行》中劝人珍惜时间的诗句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上联:端午品粽祭,下联:中秋XXX舞。

2.爷爷奶奶,新年快乐!祝您身体健康,岁岁平安,阖家幸福!1.文段第1句话和后面儿句话是因果关系。

2.A.视觉: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B.听觉:鞭炮声日夜不绝。

C.嗅觉: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3.“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体现了人们在春节期间的喜庆和热闹气氛。

1.故乡的元宵是安静的,没有其他地方的热闹。

2.没有赌钱的人和骰子,元宵是静静的。

3.有吹糖人和捏面人,还有XXX、老鼠等形象。

4.老渔翁的蓑衣是用夏枯草做的,元宵节没有其他地方的花担子、茶担子等。

到天坛看人抖空竹,拉得很响,空竹发出的声音像牛叫一样。

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有个老妈妈鞋底上有牛屎,已经干了。

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才算,因为要点灯。

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

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

正日子是十五。

各家的灯都点起来了。

大妈的屋里有四盏玻璃方灯,二妈的屋里有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和一张珠子灯,我的继母的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

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

街上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都很大。

2023年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3年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3年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0分)1.(本题2分)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句是()A.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

——夸张B.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反问C.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拟人D.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比喻2.(本题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通过开通快速公交,使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解决。

C.为了防止疫情大规模扩散,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措施。

3.(本题2分)下列画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博物馆讲解员知识渊博,总是夸夸其谈,滔滔不绝。

B.一文不值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

C.她的歌唱得非常动听,随心所欲。

D.民间剪纸绚丽多彩,乡亲们见了都赞叹不已。

4.(本题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写的,他的作品还有《猫》和《草原》。

B.沈从文是我国著名作家,他写过小说《边城》。

C.《寒食》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韩翃。

D.舒乙是老舍先生的儿子,他也写过《北京的春节》。

5.(本题2分)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夸张)B.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拟人)C.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疑问)二、书写(共7分)6.(本题7分)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腊八这天,人们把suàn bàn ()放到gāo cù()里,封起来,为过年吃jiǎo zi ()用。

腊八开始,街上的huò tān zǐ ()多起来了。

除夕真热闹,家家户户灯火tōng xiāo()。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试卷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试卷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班级:姓名:座号:一、读拼音,写词语〔共6 分〕kū qìqī xīxiān xìwūyāzhū hóu piān zhānɡ二、单项选择题〔共6分〕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野马脱缰〔jiāng〕吞噬〔shì〕琼浆(qóng) 青面獠牙〔liáo〕B.优哉游哉〔zāi〕招徕〔lái〕随心所欲〔yù〕毫无倦意〔juàn〕C.哄堂大笑〔hōng〕完毕〔hù〕行善积德〔jī〕雪域高原〔yù〕D.响彻原野〔chè〕婀娜〔nuó〕赞美不已〔yǐ〕一鼓一钹〔bá〕2.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言行不全都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

B.一个连教育都得不到敬重的民族是很难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C.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不睡觉,都要守岁。

D.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和心情了。

3.以下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小林不约而同地反对我的意见。

B.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C. 节日的大街上张灯结彩,人声鼎沸。

D. 在外边做事的人, 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吃团聚饭。

三、写出下面习俗的寓意。

〔共3分〕(1)过年吃鱼寓意:。

(2)门上贴倒“福”寓意:。

(3)中秋节赏月寓意:。

四、古诗名句填空,并品析句子。

〔共20 分〕(1)日暮汉宫传蜡烛,。

(2),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3),冷露无声湿桂花。

(4)百川东到海,?(5)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描写了。

(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句诗借写,表达了。

五、口语交际〔共5分〕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极为丰富的,各地都有独特的美食。

你的家乡有什么特色美食,简洁地说一说,与大家共享。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范文)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范文)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总分:100时间:90分钟一、基础与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1.看拼音写词语。

(8分)通xiāo( ) 深hè( )色 áo zhōu( ) 甜nì( ) 蜜jiàn( ) tūn shì( ) gōu lóu( ) 鼓bó( )shī chuán shēn shòu( ) yōu zāi yóu zāi( )2.按要求补全成语。

(6分)(1)补全成语,认识成语中的“劳动模范”。

精卫________ 愚公________ 夸父________ 女娲________(2)补全成语,认识成语中的“超级学霸”。

_____鸡起_____ _____门立_____ 手不______ _______忘食(3)补全成语,结识成语中的反义词。

开________辟________ 舍________逐________无________有________ 声________击________3.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8分)(1)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上面句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的意思相同。

(2)表示获得第一的四字词语还有哪些?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第1题中句子的写法用下面的三个词语写一句话。

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一筹莫展4.按要求进行下面句子的转换。

(4分)原句: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1)改为转述句:(2)改为双重否定句:(3)改为反问句:(4)改为拟人句:5.照样子,写出下列习俗的寓意。

(4分)例: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语文六年级级下第一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看拼音,写字词。

(8分)rán fàng bǎi tān zhǒng zhàng jiān áo bǐ cǐ rǎn gāng xì nì suàn tόu二、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翡.翠(fěi) 榛.子(zhēn) 蜜饯.(jiàn)掺.和(cān)B.骡.马 (luό) 火.炽(chì) 唾.沫(tuò) 僧.人(sēng)C.敦.厚(dūn) 机杼.(zhù) 獠.牙(liáo) 正.月(zhèng)D.汤匙.(shi) 吞噬.(shì)脱缰. (jiāng) 迢.迢(tiáo)三、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9分)万象()()()()不同()堂大()能歌()()()不得()()灯结()1. 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

2. 少数民族的姑娘们,多才多艺。

3. 不到,我是不会这么做的。

四、选择题(10分)1.下面词语中,和句中加点词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A. 规则B. 规律C.习惯D.规章2. 下列诗句按节日在一年中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④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A.④③②①B.③④①②C.④①②③D. ④③①②3. 下列对京味儿语言特点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A.儿化音多,如“玩意儿”“零七八碎”。

B.有些章节的实际发音,变成了轻声,如“闲在”的“在”,“玩意儿”的“意”。

C.老舍先生是“京味儿语言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他少有作家用京味儿语言创作。

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新课标 人
! %终日不成&#",/#$%泣涕零如雨& " %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01#$着各种故事&
二在括号里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分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然放%既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 %蜡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采排(&#$#$ %锅里的弼也像是益发浓绸了&#$#$ 三选词填空&分

%给课文' (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分#

%用' (画出藏戏的艺人们是如何唱戏的%用'(画出面具的作用是什么&"-分#

%总结藏戏的特点&"'分#
十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分# 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于 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 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 也就很不舒服%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大厅上供着祖先的影像$长辈指点 曰!'这是你的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虽然都是岸然道貌微露慈祥$我尚 不能领略慎终追远的意义%'姑娘爱花$小子要炮(()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 别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着耳朵%每人分一包杂拌儿$哼$看那个桃脯&蜜枣沾上的一 层灰尘$怎好往嘴里送* 年夜饭照例是特别丰盛的%大年初几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 年菜事实上是大锅菜%大锅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锅的炖鸡$ 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放在特大号的锅&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 第1单元 课内阅读、类文阅读 复习试题(含答案)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 第1单元 课内阅读、类文阅读 复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第一单元课内阅读、类文阅读(有答案解析)【课内阅读】一、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选文所描写的北京过腊八节的两个习俗是________和______,作者对它们进行了______(详写略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①这句话把腊八粥比作______ ,写出了熬腊八粥的材料______。

②透过腊八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年。

A. 团圆喜庆B.福寿满堂C.五谷丰登D.财运亨通(3)对文中画“____”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吃的喝的用的一切”写出了大人们为过春节而准备的东西极为丰富B.“万象更新”写出了人们筹备这些东西的主要目的是要在新年时显出新的气象C.这句话详写了大人们过春节的准备,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大人们忙碌的身影D.这句话通过写大人们过春节的准备,说明了人们对新的一年寄予了美好的愿望(4)对课文中的“京味儿”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试题(含答案)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试题(含答案)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试题一、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字词。

北京的春节是美食节。

腊月初八,家家会áo( )既nóng chóu( )又tián nì( )的腊八粥。

临近正月, xiăo fàn( )们会在市场băi tănr( )卖zá bànr( )。

正月初一必须吃jiăo zi( ),吃的时候再就上被cù( )泡成翡翠色的腊八蒜,美味极了.2.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唾.沫(tù) 哽咽.(yè) 截.然不同(jié) 朝.露待日晞(zhāo)B.展览.(lăn) 汤匙.(shí) 哄.堂大笑(hōng) 纤纤擢.素手(zhuó)C.分.外(fèn) 栖.息(qī) 地广人稀.(xī) 札札弄机杼.(zhù)D.僧.人(sēng) 间.断(jiàn) 响彻.云霄(cèe) 皎皎河汉女(jiōo)(2)下列生宇的笔顺或笔画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盈”字的第二笔是“ㄋ”B.“章”的最后笔是“|”C.“粥”字共有十二画D.“蒸”字共有十三画(3)下列各组中字形、加点字词意思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日幕悬.灯结采(挂着) B.蜜践彩绘札札弄机杼..(梭子)C.拖延解释泣涕零.如雨(零散)D.燃放娴熟万象更.新(改变)(4)地坛庙会的盛景被誉为现代的《清明上河图》,几乎每届庙会都能吸引游客百万人次。

如果用一个成语形容地坛庙会的场面,最不合适的一项是( )。

A.鼓乐喧天B.富丽堂皇C.人头攒动D.悬灯结彩(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班会课上,同学们制定并讨论了《班级公约》。

B.《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建写的。

C.我们要养成边读书边思考,有疑问及时请教他人。

D.读了课文《藏戏》,我感受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含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r án f àng zh ǎn l ǎn w ū y ā w én zh āng
g ēng x īn bi ān p ào áo zh ōu gu àn g ài
二、只有一组全对,在后面打“√”,其余的找出并改正
1、腊月 展览 风筝 空竹 口琴( )
2、更新 鞭炮 除夕 春联 扫处( )
3、年糕 充足 店埔 开张 对联( )
4、年画 通霄 间断 除非 万不得已( )
5、必定 光景 载然不同 燃放 亲戚( )
三、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吞噬--( )发誓--( )雄浑--( )布施--( ) 反义词:朴实--( )敦厚--( )间断--( )朴实--( )
四、积少成多
1、你知道下列习俗的寓意吗?
(1)过年的时候吃年糕: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年的时候吃鱼: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筑上雕刻蝙蝠: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看有什么发现,再写一写
例: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
角的,有的都是

..
灯。

,志杰在跳高比赛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
....
中,思雨在跳远比赛中,宁宁在游泳比赛
中。

五、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油腻.(nì)嘟.囔(dū)腊.肉(là)
B.肿.胀(zhǒng)沸.腾(fèi)孥.孥(nú)
C.锅铲.(chǎn)搁.置(gē)栗.子(sù)
D.唾.沫(tuò)焖.饭(mèn)奈.何(nài)
六、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看着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刺痛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B.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将军,而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C.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

七、古诗名句填空。

(1)春城无处不飞花,。

日暮汉宫传蜡
烛,。

(2),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章,。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
许。

,。

(3)中庭地白树栖鸦,。

今夜月明人尽
望,。

(4)《十五夜望月》。

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

“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____天的景物。

“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可以看出。

“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________________。

(5)少壮不努力,。

八、阅读。

(一)课内阅读
元(宵霄)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zhènɡzhēnɡ)月十五,处处张灯结(采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pùpū)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1.用“√”从文中选出正确的汉字和音节。

2.用“”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3.文中画浪纹线的句子( )一个比喻句。

A.是
B.不是
4.给选文取一个小标题: 。

(二)课外阅读
南昌采茶戏的起源和发展(节选)
南昌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的剧种之一,它流传于江西省会——南昌市及周围的新建,安义、奉新、进贤等县份,是一个拥有广大群众基础,深受群众欢迎的戏曲剧种。

南昌采茶戏的起(源原),参阅道光年间南昌福州抚州府《县志》“风俗”记(栽载):只见高安有“滚金线”,抚州禁唱“儿郎戏”。

《南昌县志》记载:有灯无戏,也无禁戏事。

可能在道光年间“南昌彩灯”尚未成戏。

南昌采茶戏最早是唱“茶灯子”,农村每逢过年过节,有十二个茶婆子,手提花灯演唱,“十二月采茶”,每人唱一个月。

每句均不离“茶”字,敲锣打鼓在广场演唱,曲调活泼风趣,内容以描写农民春、夏、秋、冬劳动生活为主。

因此,南昌采茶戏也曾叫“茶灯戏”或“花灯戏”。

后来观众要求提高了,才加演杂套,逐渐才形成了戏剧形式。

(居据)目前所知,南昌采茶戏最早只不过是道光末年左右距今约150多年才开始形成戏剧形式的。

到光绪末叶,有的班社曾请京剧及赣剧艺人交戏,唱小戏以外还加唱一些整本大戏。

因而成为“半班”。

在这一阶段里的班社,业余性质的较多,各方面设备,服装,乐器都很简陋,化妆也很简单,场面上只有锣鼓伴唱,没有管弦伴奏。

演唱期间,均在农闲时唱神戏,还演赌戏。

当时的反动统治者经常烧班社衣箱禁演,更不让三角班在城市里生长,因此采茶戏在城
市的影响很小。

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汉字。

2.根据课文,判读对错。

(1)南昌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的唯一剧种。

()
(2)道光年间,采茶戏还未形成。

()
(3)由于反动统治者的阻挡,采茶戏不能在城市得到发展。

(4)采茶戏最初主要是反映农民春、夏、秋、冬劳动生活。

()
3.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 表示意思的转换
B. 表示,声音有较大的停顿
C. 表示声音的延长。

D. 表示解释说明。

4. 光绪末叶,采茶戏有什么特点?。

九、请默写《寒食》,写清作者及朝代。

十、快乐作文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每个节日也有不同的风俗。

请以《家乡的春
节》为题,
介绍你家乡的春节风俗,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详略得当。

参考答案
一、燃放展览文章更新鞭炮熬粥灌溉
二、1、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
2、更新鞭炮除夕春联扫处(除)
3、年糕充足店埔开张对联(铺)
4、年画通霄间断除非万不得已(宵)
5、必定光景载然不同燃放亲戚(截)
三、近义词:吞噬--吞没发誓--起誓雄浑--雄壮布施--施舍
反义词:朴实--华丽敦厚--狡猾间断--连续朴实--华丽
四、1、(1)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2)寓意年年有余
(3)寓意遍地有福
2、例:我发现这些词语都有“全部”的意思。

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
五、C
六、B
七、(1)寒食东风御柳斜轻烟散入五侯家
(2)迢迢牵牛星札扎弄机杼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3)冷露无声湿桂花不知秋思落谁家
(4)庭院月光树木乌鸦露水桂花秋冷白无声作者王建
(5)老大徒伤悲
八、(一)课内阅读
1.宵zhēnɡ彩pù
2.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3.B
4.元宵节观花灯
(二)课外阅读
1. 原栽居
2.(1)×(2)√(3)√(4)√
3.D
4.特点:成为半班;业余性质多;服装、乐器简陋,化妆简单;在农闲时唱神戏和赌戏。

九、略
十、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