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课程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苏冀):生态系统的结构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苏冀):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5课时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标要求 1.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成分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成分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1.生态系统的概述(1)概念: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结构:由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

(4)类型: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

(5)功能: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三种生物成分的比较项目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作用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有助于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地位生态系统的基石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营养方式自养型异养型实例主要是绿色植物主要是动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3)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

源于选择性必修2 P50“概念图内容”:判断以下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①菟丝子②硝化细菌③玉米④噬菌体⑤秃鹫⑥蜣螂⑦蓝细菌⑧结核杆菌⑨蘑菇生产者包括②③⑦;消费包括①④⑧;分解者包括⑤⑥⑨。

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1)如图甲为热带雨林的一个场景,图乙为海洋生物的一个场景,两图中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均有植物、动物、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图甲与图乙中的生物能否相互交换,为什么?提示不能。

每种生物生活的环境不同,都与自己生活的非生物环境相适应,生态系统就是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如图为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2.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的组成。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结构。

2.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建。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知识,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等。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态系统是什么吗?它由哪些部分组成?2.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1)讲解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统一整体。

(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实例,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3.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1)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讲解生物部分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讲解非生物部分的组成:阳光、水、空气、土壤等。

4.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1)讲解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金字塔。

(2)讲解食物链的概念: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

(3)举例说明食物链:草→兔→狼。

(4)讲解食物网的概念:食物网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复杂关系。

(5)举例说明食物网:草→兔→狼;草→羊→狼;羊→狼等。

(6)讲解生态金字塔的概念:生态金字塔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生物量、能量和个体数量在食物链中呈现出的金字塔状分布。

(7)举例说明生态金字塔: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

5.实验观察(1)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观察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组成和食物链、食物网的关系。

(2)让学生记录实验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保护,提倡绿色生活,保护地球家园。

四、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绘制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结构图。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浙教科学九年级下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1课时教学设计
物。

它们是自养生物。

它们制造有机物供给自己,同时也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所以绿色植物被称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其他生物的生存直接或间接依赖生产者。

视频:生产者
思考与讨论
森林、草原、农田和海洋等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有哪些?
【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草原中的各种草,农田中的各种农作物和杂草,海洋中的浮游植物等都是生产者。


能量流入植物,储存在有机物中。

视频:消费者
(2)消费者:生态系统中有各种动物,它们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只能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称为消费者。

视频:分解者
(3)分解者:细菌、真菌、某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物(如蚯蚓等),它们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的有机物分解为较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所以被称为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如图。

2.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
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

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结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3. 让学生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3.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态系统的结构。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 利用图表、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

五、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定义,以及生态系统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生态系统的结构:a. 非生物部分:讲解阳光、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b. 生物部分:讲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a. 捕食关系:讲解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

b. 竞争关系:讲解同种生物之间、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c. 合作关系:讲解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共栖等合作关系。

4.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讲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以及生物如何影响环境。

5.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典型的生态系统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实际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和结构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和分析当地的生态系统结构。

2. 开展生态瓶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构建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加深对生态系统结构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生态系统的图片和图表:展示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图片和图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结构教案

生态系统结构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主题:生态系统结构教案2. 年级:八年级3. 学科:生物4. 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知道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2. 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2. 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功能。

四、教学难点1. 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 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持。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功能。

3. 利用图表和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2. 提问:你们知道吗?这些美丽的景色都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呢?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 提问:生态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三、课堂讲解1. 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 详细介绍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及其功能。

四、案例分析1. 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功能。

2. 提问: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成分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2. 提问: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成分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二、课堂讲解1. 讲解生态系统平衡的概念及其维持机制。

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三、小组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绘制生态系统的结构图。

2. 写一篇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如有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3.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爱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3.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2. 难点: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平衡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生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及相关案例。

2. 案例材料:收集有关生态系统实际案例。

3. 课堂讨论工具:划分小组,准备讨论所需材料。

【导入】(简要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新课讲解】1. 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其重要性(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阐述其对生物圈的作用)2. 生态系统的结构(讲解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举例说明各成分的作用)3. 生态系统的功能(讲解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小组讨论】1. 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2. 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分析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绘制生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 搜集更多关于生态系统的资料,了解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六、教学章节: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之一——生产者【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生产者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生态系统的结构》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生态系统的结构》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问,并精讲点拨疑惑、重点、难点→反思总结(树立学
生社会责任),当堂检测→作业布置
合作探究一: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2.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吗?举例说明。
3.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吗举例说明。
4.所有微生物都是分解者吗举例说明。
教学过程
5.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有什么关系(用箭头和必要的
教师在课前通过书籍、网络查阅资料,制作课件,
收集一些关于临沧市内的自然保护区的文字、视频资 课例研究综
料。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完成探究,并通过视频资料 述
让学生了解我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培养学生的生物
所教学生为高一艺术体育专业班学生,学生通过必 学生学习能
修 1、2 和必修 3 前面的知识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 力分析
识有一定的掌握,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
学习能力逐步形成。但部分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差,基
础薄弱,分析能力弱。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对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生态系统
的营养结构有一定的掌握。
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并完成预习案(落实学生
形成生命观念)→教师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
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疑惑→教师讲解学生预习中遇到 教学策略选
的疑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探究案(培养学生科学 择与设计
思维、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提
文字说明)
合作探究二: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怎样正确写出食物链?
营养级和消费者级数有何关系
怎样判断食物网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探究案内容,教师通
过 PPT 展示探究案上的问题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提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精选4篇)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精选4篇)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精选4篇)《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篇1课程名称:生态系统的结构授课章节:第5章第一节教学目标:1. 让同学理解生么是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的种类。

2. 让同学学会知道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有哪些成分。

3. 通过对养分级能量流淌的理解,让同学明白越是最高养分级的生物导致能量铺张越严峻。

4. 让同学充分理解本节内容,在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和对食物链食物网的熟悉,联系实际,把学到的学问运用到实践中来,让同学熟悉到爱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简单性是如此重要。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种类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3.食物链与食物网。

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食物链食物网及养分级。

板书设计: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生态系统的分类1. 自然生态系统i海洋生态系统 ii森林生态系统 iii湿地生态系统……2. 人工生态系统i城市生态系统 ii农田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 组成成分i外界环境 ii生产者 iii消费者 iv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2. 食物链和食物网i食物链:养分级概念ii食物网概念习题、作业:1. 下列生物哪个不是消费者。

()a 蛇 c 蚯蚓b 猫d 蛔虫2.一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生产者不肯定是绿色植物。

b 错综简单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c 食物网是物质循环,能量流淌的渠道。

d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一只猫的食物为40%米饭,60%鱼。

(该鱼吃草长大的)试求这只猫长了1kg至少需要多少绿色植物?教学后记:(教学总结)本章内容比较零碎,要把握的学问点也比较多。

需要同学在课前预习,充分做好预备。

这一节内容理解性比较强,课本只补过短短五页书,但联系方面特别广,既有生态系统的类型,又有系统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些光考记忆是肯定不行的。

首先应当指出本节的重点很难点;其次,举例说明,利用身边的环境很生物结合课本内容,让同学生动地理解记住;最终,让同学做些例题,在做题中关心同学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课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
(3)讨论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思维的能力。

?
(2)通过指导学生制作图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整体的系统。

?
(2)初步形成生态学的观点,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2.教学难点
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三、教学过程
导入:向学生展示生态瓶和有关资料、图片,引出什么是生态系统,并讲解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共同探讨的话题。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范围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范围
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提问: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也栽培了多种植物。

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生态系统吗?全部的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生态系统吗?教师强调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统一整体,引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⑴提问为什么生态瓶内的小鱼能长时间存活?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①生态瓶有哪些成分?②生态瓶内各成分的关系怎样?(板书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以上我们探究了小型生态系统,如果我们把生态瓶放大到池塘生态系统(图片展示),试比较它们在成分上有什么异同点?总结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作用。

(PPT图片展示)
思考判断:
1、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

错。

举例:寄生植物菟丝子属于消费者。

可以捕捉虫子猪笼草属于消费者。

2、生产者一定是植物。

错。

举例:硝化细菌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光合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它们也属于生产者。

3、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

错。

举例:腐生性动物如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

4、所有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错。

举例:自养型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寄生型微生物(如人皮肤上的真菌)一些共生型微(如根瘤菌)属于消费者。

腐生型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板书展示,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并补充概念图。

总结:正是由于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紧密联系,才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过渡:展示生活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不同的生物,提问学生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引出食物链的概念。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课件展示草原生态系统,让学生找出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并请学生以箭头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引出食物链的概念。

(板书)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比较分析不同的食物链,提问:
①、食物链中箭头表示什么含义?
②、每条食物链包含生态系统中那些成分?
③、每条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是什么?
向学生阐述食物链中的成分及地位。

举例分析:
消费者
(生产者)
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3)激发学生兴趣,以谚语“螳螂补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引出食物链的判断。

2、营养级:指各种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的环节。

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
(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第五营养级)
总结:同种生物所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一定是不同的,总是差一级。

(4)讲述:在生态系统中,一种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引出食物网的概念。

3、食物网: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
展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完成练习:
①图中有几条食物链?
②猫头鹰有_ _种营养级,分别为__ _____。

③猫头鹰和蛇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 。

(5)学生展示、汇报,教师讲解: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个体数量越大,营养结构(食物网)就越复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四)、小结
四、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范围
1、概念
2、范围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食物链和食物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