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第十四章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生态系统的类型

从环境性质:陆地、淡水、海洋生态系统

从人类的影响大小:自然、半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

从物理角度:隔离、封闭和开放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气候带

?土壤带

?植被带

?地球植被分布的模式,主要由气候

(水热条件)决定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水平分布规律

?垂直分布规律

经向变化规律

?东欧平原表现最为清楚:植被自西北至东

南,依次为:冻原→森林冻原→泰加林→

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

草原→荒漠

?北美洲植被的经向变化也表现的非常明

显:从东向西,植被依次更替为森林→草

原→荒漠→森林

海拔高度变化中国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具有明显的纬度和经度地带性

?由气候和地形造成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受海洋季风和湿气

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

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的气候

?植被依次为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

草原区、西部内陆干旱荒漠区

植被的经度地带性规律

局部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坡度和坡向对植被的分布具有很大的意义?山地北坡和南坡间植被存在显著差异

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流水:急流(含氧高)/缓流(水底多污泥,底层缺氧)

?静水:湖泊、池塘、水库

?静水群落的分带:沿岸带(littoral zone)、湖沼带(limnetic zone)、深底带(profundal zone)、底层带(benthic zone)

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海洋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布也服从地带性规律,但寒冷海域区系丰富,热带海域较贫乏

?群落分带:

–潮间带(intertidal)或沿岸带(littoral zone)

–浅海带或亚沿岸带(neritic或sublittoral zone)–半深海带(bathyl zone)

–深海带(abyssal zone)

–大洋带(pelagic zone)

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

?耐阴湿、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纬5-10度的热带气候地区

热带雨林中乔木的板状根

以及著名的白藤属(Calamus)和兰科附生植物热带雨林中的老茎生花

优势,豆科植物也占有一定的优势

我国的热带雨林

中国草原群落的特点

?欧亚草原区的一部分

?具有山地草原

?我国草原可分为4个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

荒漠(Desert)

?荒漠植被是指超旱生半乔木、半灌木、小半灌木和灌木占优势的稀疏植被

?荒漠植被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地区

冻原tundra

?寒带植被的代表,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形成一个大致连续的地带

冻原的环境特点

?冬季漫长而寒冷,有6个月见不到太阳;夏季短促而凉爽,最热月平均气温为0-10℃,植物生长仅2-3个月。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年降水量不多

?冻原土壤的永冻层是冻原生态系统最为独特的一个现象。冻土层上部是冬冻夏融的

冻原植被的特点

?植被种类组成简单

?植物群落结构简单

?植物极其耐寒

?通常全为多年生植物,没有一年生植物

森林沼泽若尔盖高原沼泽

芦苇沼泽丹顶鹤黑颈鹳

城市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同之处组成主体营养结构系统功能能量流通调控机制自然生态系统各种生物金字塔型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在通过食物网各生物间流通具有自净能力城市生态系统人类倒金字塔型还具有人口流和价值流利用机械设备依赖性强,易被破坏组成从组成上看,自然生态系统有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即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而城市生态系统主要有两大部分,即由生物物质与无生命物质两部分组成,生物物质主体是消费者——人,而不是动植物。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 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分解功能不强。 营养结构从营养结构上看,我们知道,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顺着这种渠道流动的。 自然生态系统内能量的流动是靠各种有机体来转化和传递的,能量在顺着营养级序列传递时,大部分用于呼吸,只有10%左右输送给上一级。 这样便形成了逐级地、急剧地、梯级般的递减图形,即能量金字塔。 城市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则成倒金字塔,即生产者所占比例很小,消费者所占比例大。 维持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正常生产的物质与能量,必须从环境中或外界输入,并同时向环境排泄废物,因此,城市生态系统是开放式的。 系统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及其内部各子系统或各组成成分能为人类社会提供的各种类型优的服务。 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除了上面3个流以外,还有人口流和价值流在发括重要作用城市生态系统

全球生态学

全球生态学

1.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适应性与脆弱性 敏感性:指一个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 适应性:指系统在其运行、过程或结构中对预计或实际气候变化的可能调节程度。 脆弱性:指气候变化对一个系统的破坏程度。它既取决于一个系统对 类科学家所使用。全球变化指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全球性的环境变化,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大气组成变化,如CO2浓度及其它温室气体 :指人类依据土地的特点,根据一定的经济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的生物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经营活动,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 土地覆盖(land cover):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如道路等),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其形态和状态可在多种时空尺度上变化。 4.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是指在10微米附近(8~10μm)的红外光谱波长上吸收辐射、对地表有一种遮挡作用的气体,并导致地球大气的增温,如CO2,CH4,N2O,O3和H2O等。 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中高浓度的CO2等温室气体象温室的玻璃罩一样只允许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却吸收从地面反射的红外辐射,而导致地球 指由流体力学方程组和热力学方程组组成的一组用于定量描述发生 在大气、海洋、冰和陆地的各种过程的方程组。该方程组可以综合地反映相耦合的大气-海洋-陆地-生物圈系统内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过程的相互作用,预测大气运动的变化。是进行天气和气候预 植被:是植物生长着、繁殖着,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与隐蔽所,并通过截留雨水与养分循环稳定土壤的植物群落。 植被区划:是在一定地段上依植被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的特征划分出高、中、低各级彼此有区别、但在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的植被类型及其有规律组合的植被地理区。植被类型是植被区划的主要依据。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课时3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一、书本基础知识整理 1.生态系统的类型 2.各类型生态系统的分布 3.各类型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的种类 4.各类型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各类型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二、思维拓展 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特征: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互相作用的自然系统。 (2)生态系统概念的内涵有四个方面:①时间和空间界线;②系统的基本组成;③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④系统在功能上统一的结构基础和发展趋势。 (3)生态系统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都具有下面的一些共同特征: ①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生态学研究的四个层次由低至高依次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②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其早期发育阶段和晚期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2.比较各类型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大至整个生物圈,小至一个池塘或一堆朽木及其生物组成的局部空间。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在生物圈内依据植被或盐度等方面的差异可分成若干类型。在不同的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群落复杂程度、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 ①森林生态系统 特点:以乔木为主,动物的生活习性大多以树栖、攀缘。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长期处于较稳定状态。 ②草原生态系统 特点:以草本植物为主,啮齿目和适于奔跑的动物较多。但动植物种类较少,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 ③农田生态系统 特点:人的作用突出,群落结构单一,主要成分是农作物。 ④海洋生态系统 特点:生物数量和种类较多。以浮游植物为主,它们是植食性的重要饵料,一般都分布在200米以内的海域中。 ⑤湿地一般是指沼泽和沿海滩涂等,但按照《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 地》(简称湿地公约)的定义,沼泽地、泥炭地、河流、红树林、沿海滩涂等,甚至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水域。 ⑥苔原(冻原)生态系统、 特点:主要是分布在北纬六十度以北、北极圈以南的永久冻土带,土壤几厘米以下的终年结冰,有机物不能彻底分解。其中地衣是极地苔原的典型植物。 ⑦城市生态系统 特点: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它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大多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它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备课资源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备课资源 新人教版必修3 【备课资源】 每逢秋天,环卫工人都特别繁忙,他们忙着把落叶扫起来,塞进垃圾车。没有了垃圾的城市看起来很清洁,但专家却指出,这种不让落叶归根的做法破坏了生态平衡,不利于环境保护。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是落叶高峰期,但我们却几乎看不见落叶铺满大街的情景。 清扫落叶的做法是否科学?专家认为,土壤没有裸露出来的马路可以清扫落叶,然后把它们堆在树的根部。但在土壤裸露出来的地方,落叶就该待在它落下来的地方。 从化学的角度看,树木的养分是从土壤中吸取的,最终这些养分以落叶的形式流失,落叶在微生物的分解下又转化为土壤中的养分。如果将落叶扫走,土壤会因为得不到养分的补给而变得贫瘠。从物理的角度看,土壤中的固体物质、水分和空气有一定比例,而地上的落叶有助于这种比例。举例来说,如果地面上有一层落叶,这时我们在上面倒一桶水,水就会到处流淌,很少被土壤吸收,容易造成土壤板结。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落叶有利于维持一种生态平衡,因为落叶层本身就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19世纪,德国有一个林务官,他总是嫌林里的落叶看起来很脏乱,于是他命令工人把落叶和杂草象垃圾一样清扫掉,这样一来,林子看起来清洁多了,但是从此以后,林子里的鸟越来越少,害虫越来越多,最终,好好的树林被毁掉了。这是什麽原因呢?原来,落叶层里栖息着很多昆虫,落叶本身也是一些分解者的食物,落叶被扫走了,这些昆虫就无法存活,而鸟类又是以这些昆虫为食,因此鸟的数量也减少了,毛毛虫等害虫则因为少了天敌而数目大增,最后大举向树木进攻。 中国人至今仍对环保认识不够,因此才会有扫落叶这样不科学的做法。我们总是在夸大自己修复大自然生态平衡的能力。事实上,大自然有自己运行、修复和持续的能力。以落叶为例,叶子落了,之后又被分解到土壤中,为树木提供养分,这本来是一个最自然最完美的过程,但我们偏偏要插手,非要把落叶扫走不可,大自然的循环因此被破坏。将落叶填埋,显然是一种浪费,因为落叶就不是垃圾。自然的法则,我们遵从就行了,否则既浪费人力,也破坏环境。

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态系统的类型 课题生态系统的类型主备人参与者 课型新授使用时间教者 学习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以及几个主要类型 2.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重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 难点: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教法引导探究法、归纳法 学法探究学习法、问题讨论法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的视频、图片、阅读材料等资料,制成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个性展示 导入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自然界的生物与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以一个池塘为研究对象来分析一下,通常情况下,池塘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是怎样相处的? CAI演示“池塘生态系统”图片,并列出如下复习提纲:1、池塘中有哪些生物?2、池塘中所有的鱼类是一个种群吗?为什么?3、池塘中的鱼、水生植物等总称什么?4、池塘中除了我们说到的这些生物以外,还能看到些什么? 自主学习 提出疑问实例导入生态系统的类型: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a)在座的每位同学都生活在美丽的城市……大连;b)玉米、水稻等分布在……?(农田)c)带鱼、海带、飞蟹等产自于……?(海洋)d)芦苇、丹顶鹤主要分布在……?(湿地)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无机环境的不同组合方式决定着生物群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同。因此,引导学生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进行大体分类。 生:总结不同的类型,明确不同的无机环境组合决定着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类型。 合作 探究 点拨 解疑同学们有谁去过老顶山森林公园?谁去过湿地公园? 生:去过(没有去过)。师:去过的同学用我们上节课所学习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老顶山森林公园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生:是师:对,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收集各种生态系统的资料,现在就请各小组把本组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先请第一组同学展示,大家欢迎! 生:我们第一小组收集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资源(展示九寨沟视频资料) 师:第一组同学收集的资料很丰富,现在请同学们讨论如下问题:

河流与城市生态系统

河流与城市生态系统 摘要: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河流具有的供应水源、提供绿地、保护环境、旅游娱乐、交通运输等各项生态功能,指出保持河流的自然地貌特征、维持自然水文过程、控制河流水污染、综合规划河流是发挥河流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河流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建设 人类诞生伊始濒水而居,近水而种。河流与城市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 河流或穿城而过,城市或滨水一侧。在远古时代河流就为城市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后来,随着水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河流成为了城市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在近代工业化阶段,河流对城市的作用更加重要,不仅成为水源地、动力源、交通通道,而且是污染净化的场所;在现代,城市生态化成为城 市建设的主流,在其生态建设过程中,河流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意义。河流对城市的繁荣与衰落,对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河流与城市生态 城市生态建设就是城市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创建一个物质循环畅通、能量流动高效、系统过程稳定、结构和功能协调的生态系统,为城市人口提供一个与社会和自然发展相匹配的、持续稳定的物质环境,保证城市人口的身心健康发展。河流本身所具备的物质静态和动态特性,为城市生态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1.1河流与城市水源 水在人类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许多城市人均用水量(除工业用水)已达到100L/d·人以上,如此庞大的用水量从就近河流中引取,具有投资少,稳定性高等诸多优势。城市生产中所必需的大量的各类工业用水从就近的河流中解决,也具有明显低成本、高稳定的优势。地下水可以作为城市的水源,但是地下水安全性、卫生性、稳定性,经济高效性等方面都无法与地表河流相比,且城市地下水在很多情况下,大部分补给量仍来源于河流,河流水量的减少、水质的恶化均会影响到地下水量的时空分布和水质的时空分布,且大量使用地下水,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地面沉降而加剧地质与洪涝灾害。尽管人类可以远距离调水,但是伴随而来的将是高的供水成本。可以预见,河流在未来仍是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最佳水源。 1.2河流与城市热岛效应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重要考点: 一、生态系统的类型 1.各类生态系统的比较 2.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1)经济效益:提供木材、林副业产品(食物资源、油料资源和药材资源)和极其丰富的物种资源。 (2)生态效益:维持生物圈稳定,改善生态环境

①制造O ②净化空气③过滤尘埃 2 ④杀灭细菌⑤消除噪声⑥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少在表径流 ⑦函养水源,保持水土 3.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 (1)畜牧业生产基地 (2)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 4.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 (1)人类生活资源、工业原料和能源的重要场所 (2)调节气候防 5.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1)生活和工农业水源 (2)调节流量和控制洪水 (3)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形成食物网的原因:一种生物可以摄食多种其他生物,一种生物也可以被多种生物摄食。2.分析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时,应考虑是否同时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3.食物网中某生物的数量减少对其他生物数量的影响 (1).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其他生物都将减少。 (2).若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向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则另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应视具体的情况确定: ①若只有一条食物链,则其天敌数量会减少,则其食物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向稳定。 ②若中间营养级处于食物网中,应视情况而定。应遵循以下原则: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线路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例1:在图2的食物网中如果蚱蜢突然减少,则蚯蚓的数量如何变化? 图2 图3 解析:当蚱蜢突然减少时,以它为食的蜥蜴也减少,蛇随之减少,鹰就要更多地捕食相思鸟和兔,蚯蚓由于天敌相思鸟的减少而数量增加,达至极限时发生剧烈的种内斗争,导致数量下降,所以蚯蚓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城市生态学简答题

简答: 1简述系统的特征 1 整体性或称集合性 2 关联性 3 目的性 4 环境适应性 5 反馈机制 2 系统研究思路一般可分为哪几种? 1)系统研究思路一般可分为黑箱,白箱和灰箱三种 2)黑箱研究思路是完全忽略系统内部结构,只通过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研究系统的转化特性和反应特性 3)白箱研究思路是建立在对系统的组分构成及其相互联系有透彻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揭示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包括输入和输出在内的整体特性 4)灰箱研究思路是建立在对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只有部分已知,而其余部分未知的基础上来认识分析系统 3 何谓还原者?其基本功能是什么? 1)还原者属于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 2)还原者是把杂交的动植物有机残体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终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被生产者再次利用,所以还原者的功能是分解,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生态系统的成分可分为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两类 2)生命类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三种 3)无生命类可分为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有机物质三种 5 简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类型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根据循环的属性可分成水循环,气态循环,沉积循环三种类型2)水循环:水是自然的驱使者,没有水的循环就没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气态循环:主要蓄库是大气和海洋,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质 4)沉积循环:主要蓄库是岩石圈和土壤圈,具有循环缓慢,非全球性,不显著的特点6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何联系和区别? 答:1)生命的存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二者密切不可分割地构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功能单位 2)能量流经生态系统,沿食物链营养级向顶部方向流动,能量都以自由能的最大消耗和熵值的增加,以热的形式而损耗,因此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由外界获得能量 3)物质流动是循环的,各种有机物最终经过还原者分解成可被生产者吸收的形式重返环境,进行再循环 7 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答: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因子作用的阶级性5)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8 如何理解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答:1)环境中各种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其重要性,尤其是作为主导作用的因子,如果缺少便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甚至疾病残疾,所以说总体上生态因子是不可代替的,但在局部能补偿 2)在一定条件下的多个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过程中,由于某一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生态因子来补偿,同样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3)但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做部分补偿,而不能以一个因子代替另一个因子,且因子间的补偿作用也不是经常存在的

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4 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4.1 陆地生态系统 全球陆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但陆地生物群落的现存生物量却占了全球的99%以上,可见,陆地生物群落在整个生物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陆地的环境条件非常复杂,从炎热多雨的赤道到冰雪覆盖的极地,从湿润的沿海到干燥的内陆,形成各种各样的适应环境条件的生物群落和陆地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与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决定着生活于其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与构成。因此,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几个次级生态系统,它们在空间的分布主要受到水分条件的制约。 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具有众多的营养级和非常复杂的食物网,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温度的高低决定着生长季节的长短,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特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速率,以及生物生产量的水平。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划分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和寒带冻原等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以它巨大的生产量养育着各种各样的消费者和数量巨大的分解者。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20°之间,以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东南业热带地区面积最大。这些地区高温多雨;生产者以常绿的高大乔木为主;种群结构复杂,仅乔木就有4~5个垂直层次;个体数量巨大,每公顷可达50~70个不同树种;林内还有极其丰富的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不明显。食草动物有貘、象、猴、大猩猩和众多的啮齿类动物,食肉动物有虎、豹等,此外,林内还生活着种类和数量上众多的昆虫和鸟类,它们的食物分布在不同的营养级上。热带雨林的净初级生产量约为37.4×109t·a-1,占陆地净初级生产总量的32%。根据初步的估计,大约只有3.8%的净生产量保持在森林中,其余的部分则在食物链中进行着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传递。 草原生态系统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如欧亚大陆温带地区、北美中部、南美阿根廷等地,那里年降水量较少(250~450mm),且集中于夏季。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和食物网相对简单一些。生产者以禾本科草本植物为主,消费者包括大型食草类动物如野牛、野驴、黄羊、野兔,穴居的啮齿类如田鼠、黄鼠、旱獭和食肉动物沙狐鼬和狼。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和生产量随当地降雨量多少而不同。世界草原的平均净初级生产量为500g·m-2·a-1,在水分不足的温带干旱地区,草原的生产量仅为100~400g·m-2·a-1,而在水分充足的亚热带地区,草地的生产量可高达600~1500g·m-2·a-1,草原生产量最高的是新西兰的常绿草地,约为3200g·m-2·a-1。

济南版《生态系统的类型》导学案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类型 学习目标 1、列举生态系统的类型,说出各类型的特点。 2、知道决定生态系统类型的因素。 重难点 1、重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2、难点:决定生态系统类型的因素 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小组合作 学习流程 一、自然生态系统 自学课本P68-69,、观察图6.2-12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地理因素,自然生态系统可分为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两大类型。前者根据植被分布情况,又可分为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等类型;后者可根据水中盐度的高低,分为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 2、在自然条件下,某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尤其是和决定了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类型。 二、人工生态系统 1、人工生态系统主要包括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 2、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不是的,都与周围 密切相关。所以,各种类型生态系统在上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比较归纳各类生态系统的特点。

达标检测 1.下列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特征的是() A.人的作用非常突出B.动植物种类较少 C.营养结构简单D.自我调节能力强 2.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 A.湖泊生态系统B.荒漠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 3.下列属于荒漠生态系统特点的是() A.气候湿润,动植物种类稀少B.气候干燥,动植物种类稀少 C.气候湿润,动植物种类繁多D.气候干燥,动植物种类繁多 4.苏州湿地资源丰富,具有面积庞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有效蓄水、吸污、净化水质 B.能调节区域小气候 C.是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 D.是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5.生态系统有多种类型,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陆地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 D.生物圈 6.农田生态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人D.分解者 7.下列做法对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不利的是() ①稻田放养蜘蛛②剧毒农药治虫③多施农家肥料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决城市生态问题。 2.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工作、休息和生活。 3.人类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者。 4.根据人口过渡理论,正处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为高出生率- 死亡率- 高增长率类型。 5.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6.酸雨是指pH值小于的天然降雨和降雪。 7.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包括人工食物链和自然食物链两种类型。 8.能源结构是指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构成及比例关系,可反映一个国家和城市生产技术发展水平。我国城市以煤为主要能源。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

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并试图应用整体、综合有机体等观点去研究和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2.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工作、休息和生活。 3.人类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者。 4.根据人口过渡理论,正处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为高出生率- 死亡率- 高增长率类型。 5.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6.酸雨是指pH值小于的天然降雨和降雪。 7.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包括人工食物链和自然食物链两种类型。 8.能源结构是指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构成及比例关系,可反映一个国家和城市生产技术发展水平。我国城市以煤为主要能源。

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态系统的分类及分布 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还可进一步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则可以分为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Tropical forest) 分布:赤道南北纬5 ~10度以内的热带气候地区(热带辐合带)。 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长期处于稳定。据不完全统计,热带雨林拥有全球40~75%的物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热带雨林 植物:高大乔木为主。 动物:丰富度极高,大多数为树栖或攀爬型。 针叶林(Temperate deciduous Dorset) 分布:寒温带及中、低纬度亚高山地区 植物:冷杉,云杉,红松 热带草原(Grassland(Temperate Tropicana)) 分布:干旱地区。 特点:年降水量少,群落结构简单,受降雨影响大;不同季节或年份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景观差异大。 荒漠(desert(Hot or Cold)) 分布:南北纬15°~50°之间的地带。 特点:终年少雨或无雨,年降水布斯基纳法索境内的稀疏大草原量一般少于250mm,降水为阵性,愈向荒漠中心愈少。气温、地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晴天,日照时间长。风沙活动频繁,地表干燥,裸露,沙砾易被吹扬,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荒漠中在水源较充足地区会出现绿洲,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 冻原(tundra) 分布:欧亚大陆和北美北部边缘地区,包括寒温带和温带的山地与高原。 特点: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温凉短暂,最暖月平均气温不超过14℃。年降水200~300mm。水域生态系统 湿地(wetland) 分布:大部分地区 种类: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红树林、水库、池塘、沿海滩涂、深度小于6m的浅海。生态价值:可作为生活、工农业用水的水源;补充地下水;水禽的栖息地,鱼类的育肥场所。

知识点10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知识点10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1.(2010·重庆高二检测)下列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菜市场摆放的白菜、鸡、鸭、鱼等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D.一块农田 【解析】选D。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关系。菜市场摆放的白菜、鸡、鸭、鱼等无相互关系;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是种群;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是群落;一块农田中的生物存在相互关系,生物和环境也存在相互影响,因此一块农田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2.(2010·天水高二检测)下列四类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简单,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A。 3.(2010·桂林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沼泽地、红树林、泥炭地、稻田都属于湿地,能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 B.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农田生态系统的复杂 C.草原上的动物大多数能挖洞和快速奔跑,植被面貌主要取决于光照强度 D.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支配作用较强,但分解者的功能较弱 【解析】选C。草原上降雨少,比较干旱,植被面貌主要取决于水,无高大树木躲藏,动物大多数能挖洞和快速奔跑,。 4.(2010·海北高二检测)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焚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焚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生态系统的蓄水能力 【解析】选C。寒带地区温度低,微生物对残枝落叶的分解速率慢,人工焚烧残枝落叶可以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从而加快物质循环。 5.(2010·平凉高二检测) “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荒漠地区生物种类少”、“许多鸟类在春季交配繁殖”。在上述生物现象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因子依次是() A.阳光、水、温度 B.温度、水、阳光 C.温度、温度、水 D.阳光、水、阳光 【答案】B。 6.(2010·嵊州高二检测)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第十四章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生态系统的类型 从环境性质:陆地、淡水、海洋生态系统 从人类的影响大小:自然、半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 从物理角度:隔离、封闭和开放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气候带 ?土壤带 ?植被带 ?地球植被分布的模式,主要由气候 (水热条件)决定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水平分布规律 ?垂直分布规律

经向变化规律 ?东欧平原表现最为清楚:植被自西北至东 南,依次为:冻原→森林冻原→泰加林→ 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 草原→荒漠 ?北美洲植被的经向变化也表现的非常明 显:从东向西,植被依次更替为森林→草 原→荒漠→森林 海拔高度变化中国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具有明显的纬度和经度地带性 ?由气候和地形造成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受海洋季风和湿气 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 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的气候 ?植被依次为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 草原区、西部内陆干旱荒漠区 植被的经度地带性规律

局部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坡度和坡向对植被的分布具有很大的意义?山地北坡和南坡间植被存在显著差异

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流水:急流(含氧高)/缓流(水底多污泥,底层缺氧) ?静水:湖泊、池塘、水库 ?静水群落的分带:沿岸带(littoral zone)、湖沼带(limnetic zone)、深底带(profundal zone)、底层带(benthic zone) 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海洋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布也服从地带性规律,但寒冷海域区系丰富,热带海域较贫乏 ?群落分带: –潮间带(intertidal)或沿岸带(littoral zone) –浅海带或亚沿岸带(neritic或sublittoral zone)–半深海带(bathyl zone) –深海带(abyssal zone) –大洋带(pelagic zone)

城市生态管理

第九章城市生态管理 第一节城市生态系统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含义和组成要素 城市生态系统的含义:是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体;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因素。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生物组成要素(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病毒)、非生物组成要素(光、热、水、大气等)及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房屋、道路、生产设施、生活设施)。因此,城市生态系统又分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有空间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营养结构组成。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1、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复合生态系统,人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2、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非完整性,对外依赖性很强。(物质交换) 3、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非稳定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均衡) 4、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人口、工业的增长和破坏) 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和决定因素各是什么? 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是: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最优化,实现人口、资源、设施、环境相协调,环境清洁、安全、优美、舒适。

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决定因素: ①城市规模与地区资源的平衡 ②城市人口与土地空间的平衡 ③生产设施与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的平衡 ④城市“三废”排放与环境容量的平衡 ⑤劳动力数量与职业岗位的平衡 ⑥各类产业之间的平衡 ⑦社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平衡 ⑧城乡物资供应与居民需求的平衡。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1、生产功能2、生活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3、还原净化和资源再生功能。 三、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及其标准 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可以用城市的资源质量、人群健康和生态状况等尺度来衡量,但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可以通过环境污染来衡量。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含义:是城市自然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的总和,其中自然环境质量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的环境质量三个方面晒;社会环境质量则包括经济的、文化的和美学的内容。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分类: 按照城市生态环境的组成要素,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可以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等; 按照城市生态环境要素的性质,城市生态态环境质量可以分为物理环境质

第3讲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和结构

第五部分生态学基础 第37讲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和结构 一、考点内容全解 (一)本讲考什么 1.概念 2.类型 (1)森林生态系统 特点:以乔木为主,动物的生活习性大多以树栖、攀缘。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长期处于较稳定状态。 (2)草原生态系统 特点:以草本植物为主,啮齿目和适于奔跑的动物较多。但动植物种类较少,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 (3)农田生态系统 特点:人的作用很突出,群落结构单一,主要成分是农作物。 (4)海洋生态系统 特点:生物数量和种类繁多。以浮游植物为主,是植食性动物的主要饵料,一般都分布在200米以内的海域中。 (5)淡水生态系统 特点:浅水区以挺水、浮水植物为主,深水区分布大量的浮游植物,是浮游动物和鱼类的饵料。 (6)苔原(冻原)生态系统 特点:主要是分布在北纬60O以北,北极圈以南的永久冻土带,土壤几厘米以下终年结冰,有机物不能彻底分解。其中地衣是极地苔原的典型植物。 (7)城市生态系统 特点: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它所需求的物质和能量,大多从其 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它所产生的废物大多输送到其他生态系统 中分解和再利用。对其他生态系统中会造成冲击和干扰。 (8)深海热泉口生态系统 特点:无光、高温、高压。生产者是硫细菌等化能合成作用的 细菌。消费者是一些高等无脊椎动物。 3.生态系统的结构 组成:(见右图) 结构 食物链 营养结构↓ 食物网 (二)考点例析 [例1]据图回答,正确的是()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属于消费者 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知识。图所示一个生态系统,由生 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分解者(细 菌)和消费者(动物)组成。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关系,

城市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同之处 组成 从组成上瞧,自然生态系统有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即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而城市生态系统主要有两大部分,即由生物物质与无生命物质两部分组成,生物物质主体就是消费者——人,而不就是动植物。 城市生态系统就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就是人制造的,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就是人类,而不就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分解功能不强。 营养结构 从营养结构上瞧,我们知道,食物链与食物网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就就是顺着这种渠道流动的。自然生态系统内能量的流动就是靠各种有机体来转化与传递的,能量在顺着营养级序列传递时,大部分用于呼吸,只有10%左右输送给上一级。这样便形成了逐级地、急剧地、梯级般的递减图形,即能量金字塔。 城市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则成倒金字塔,即生产者所占比例很小,消费者所占比例大。维持城市居民生活与城市正常生产的物质与能量,必须从环境中或外界输入,并同时向环境排泄废物,因此,城市生态系统就是开放式的。 系统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就是指系统及其内部各子系统或各组成成分能为人类社会提供的各种类型优的服务。 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就是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除了上面3个流以外,还有人口流与价值流在发括重要作用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表现为系统内外的物质、能量、信息、货币及人力资源的输入、转换与输出。 生物生产功能 1 生物的初级生产: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2 生物的次级生产: 非生物生产功能 1 物质生产:就是指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所需的各类有形产品及服务。包括,各类生态产品;生态建设的设备产品;服务性产品 2 非物质生产:就是指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所需的各种文化艺术产品及相关的服务 城市起到了保存与保护人类文明与文化进步的作用。城市又始终就是文化知识的“生产基地”,就是文化知识发挥作用的“市场”,同时城市又就是文化知识产品的消费空间。城市非物质生产功能的加强,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品味与层次,有利于提高城市人类及整个人类的精神素养。

[初一理化生]第六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类型导学提纲

第六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类型 龙都街道吕标初中王少娟殷红妮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描述各类型的特点; 2、说明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领悟不同生态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3、说明人工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的意义。 能力目标: 1、能分析、总结影响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 2、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测:(温故而知新) 在某一生态系统中,其中的两条食物链如下,如果大量捕杀青蛙,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水稻→害虫→青蛙→蛇水稻→老鼠→蛇 A.蛇的数量大大增加 B.虫害严重,水稻减产 C.老鼠大量增加,水稻减产 D.蛇的数量大大减少 同学们考虑一下,上述的生态系统是什么类型?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生态系统有哪些类型呢? 二、自学:(自学课本P53内容,把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利用起来) 1、根据地理因素,自然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和两大类。其中前者又有、、等多种类型;后者可以分为和。 2、在自然条件下,某个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类型是由它的决定的,尤其是和。 3、人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看课本P53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图,分析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要求先独立完成以下题目,然后再小组合作交流。) 1、温度和降雨量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有何影响? 2、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还有哪些?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图片,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注明每张图片 中都有那些类型的生态系统,并说出这些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它们的作用,以及这些生态系统之 间的关系。 2、探究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它们的作用以及这些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时可结合课本内容, 参考下表: 各个生态系统的关系:(争取每个小组都有一位学生发言,互相学习、补充,教师指导学生语言要规范、准确。然后小组内再补充、修正表格填写的内容。) 知识拓展: 补充“湿地生态系统”,让学生阅读教材P76内容“拯救湿地刻不容缓”,学生了解我国的湿 地生态系统的形成、分布及在世界的位置。理解湿地生态系统对地球的重要意义。 [分析与讨论] 小组分析并讨论“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总结影响陆地生态类型的主要因素。(10分钟) 分析:如温带森林,当年降水量维持在500——2000毫米、温度维持在3——20o C时,这个系统属于温带森林,如果同样的年降水量而温度降低到-6——3o C的范围,那么它就成为针叶林;而如果温度不变,年降水量增加到 1800——3000毫米,它就成为温带雨林。学生就这样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主要是和,另外还有、、等因素。 二、人工生态系统: (自学5分钟后再讨论:)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与方法

城市生态规划关键技术方法之三: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与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是生态规划的重要理论和方法,本文参考了相关文献。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食品、医药及其他生产生活原料,还创造与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可以定量反映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换言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可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即分析计算规划方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与现状进行比较,从而可以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及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技术路线为:首先,根据一定的标准,如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方式或生态系统的自然状况,将研究区域内的生态系统进行分类;其次,根据不同的测算方法,计算各种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单位面积资本;最后,计算总资本,汇总得到总资本结构表。 1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一般包括对调节气候、固碳释氧、保持土壤、涵养水源、净化环境与减弱噪声等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 (1) 调节气候功能。深圳市地处南亚热带,城市植被的微气候效应极为显著。城市林地在夏季的降温作用可直接减少城市空调的使用,故而这项功能可用替代成本法即减少空调的耗电费用来衡量。 (2) 固碳释氧功能。由于目前尚缺乏公认的评估生态系统固定CO2 经济价值的方法,参考前人工作经验,比较运用造林成本法及碳税法2 种方法,评估深圳市生态系统固定CO2 的间接经济价值;而生态系统释放氧气的价值用释放的氧气量与氧气价格的乘积衡量。 (3) 保持土壤功能。首先采用无植被覆盖的土壤侵蚀量和森林、草地的实际侵蚀量之差来估算森林、草地每年减少的土壤侵蚀量;然后再评价森林、草地在减轻表土损失、肥力损失和泥沙淤积灾害3 方面的价值。 (4) 涵养水源功能。根据水量平衡评估林地、水域涵养水量。涵养水源价值为年涵养水量乘以水价,水价可用影子工程价格替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