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
晚春古诗的意思翻译

晚春古诗的意思翻译
《晚春》的翻译是: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
原诗: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出处:唐代韩愈的《晚春》
《晚春》赏析
此诗作年不详。
或谓作于元和十一年(816),时韩愈在京得罪当政者,仕途不得意。
题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诗中所写乃郊游所见暮春景色。
全诗用拟人手法,前二句写草和树都知春将归去,争斗芬芳,后二句则以嘲笑和怜惜口吻,谓杨花、榆荚没有才华。
或谓其中有寓意。
其实,此诗轻松诙谐,富有情趣,不必求之过深。
其主要还是以写景见长。
晚春唐韩愈翻译

《晚春》(唐·韩愈)翻译及鉴赏晚春【作者】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古诗简介】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
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
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
【翻译】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好像漫天飞雪。
【注释】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榆荚:亦称榆钱。
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解(jiě):知道。
【鉴赏】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
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
“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
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
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晚春唐韩愈古诗译文

晚春唐韩愈古诗译文
《晚春》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一首佳作,原文如下: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于是想方设法挽留春天,因此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没有美丽的容颜和香味,杨花榆荚只能在春天即将结束时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
赏析:
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
“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
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
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
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韩愈《晚春》赏析

韩愈《晚春》赏析韩愈《晚春》赏析《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
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之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韩愈《晚春》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
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文艺创作的思路;文思。
解(jiě):知道。
【白话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好像漫天飞雪。
全诗解释: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赏析】《晚春》是韩诗颇具奇趣的小品。
历来选本少有漏选它的。
然而,对诗意的理解却是众说纷纭。
诗题,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诗中所描写的乃郊游即目所见。
乍看来,只是一幅百卉千花争奇斗妍的“群芳谱”:春将归去,似乎所有草本与木本植物(“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刹那间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可笑那本来缺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言“杨花榆荚”,偏义于“杨花”)。
仅此寥寥数笔,就给读者以满眼风光的印象。
再进一步不难发现,此诗生动效果与拟人化的手法大有关系。
“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着想之奇是前此诗中罕见的。
最奇的还在于“无才思”三字造成末二句费人思量,若可解若不可解,引起见仁见智之说。
有人认为那是劝人珍惜光阴、抓紧勤学,以免如“杨花榆荚”白首无成;有的从中看到谐趣,以为是故意嘲弄“杨花榆荚”没有红紫美艳的花,一如人之无才华,写不出有文采的篇章;还有人干脆存疑:“玩三四两句,诗人似有所讽,但不知究何所指。
韩愈《晚春》

韩愈《晚春》韩愈是一个语言巨匠。
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它的《晚春》就是一首佳作。
下面是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
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文艺创作的思路;文思。
解(jiě):知道。
【白话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好像漫天飞雪。
【赏析】《晚春》是韩诗颇具奇趣的小品。
历来选本少有漏选它的。
然而,对诗意的理解却是众说纷纭。
诗题,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诗中所描写的乃郊游即目所见。
乍看来,只是一幅百卉千花争奇斗妍的“群芳谱”:春将归去,似乎所有草本与木本植物(“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刹那间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可笑那本来缺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言“杨花榆荚”,偏义于“杨花”)。
仅此寥寥数笔,就给读者以满眼风光的印象。
再进一步不难发现,此诗生动效果与拟人化的手法大有关系。
“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着想之奇是前此诗中罕见的。
最奇的还在于“无才思”三字造成末二句费人思量,若可解若不可解,引起见仁见智之说。
有人认为那是劝人珍惜光阴、抓紧勤学,以免如“杨花榆荚”白首无成;有的从中看到谐趣,以为是故意嘲弄“杨花榆荚”没有红紫美艳的花,一如人之无才华,写不出有文采的篇章;还有人干脆存疑:“玩三四两句,诗人似有所讽,但不知究何所指。
”(刘永济《唐代绝句精华》)姑且不论诸说各得诗意几分,仅就其解谈之歧异,便可看出此诗确乎奇之又奇。
清人朱彝尊说:“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只是如此。
《晚春》韩愈诗词赏析

《晚春》韩愈诗词赏析《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
此诗写郊游即目所见之暮春景物,全诗语言生动,亦庄亦谐,富含哲理。
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晚春》韩愈诗词赏析,欢迎阅读!《晚春》唐·韩愈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⑴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⑵百般红紫:即万紫千红,色彩缤纷的春花。
斗芳菲:争芳斗艳。
⑶杨花:指柳絮。
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榆荚(jiá):榆树的果实。
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
《太平御览》卷九五六引汉崔寔《四民月令》:“二月榆荚成者,收乾以为酱。
”才思:才气和思致。
⑷惟解:只知道。
漫天:满天。
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之九:“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飞舞占清明。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万紫千红竞相展示美丽芳菲。
杨花榆荚没有这种才华情思,只懂得像漫天白雪四处纷飞。
创作背景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诗题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乃春游郊外时所作。
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
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场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
正是“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红楼梦》林黛玉《葬花吟》),这勇气非常可爱。
晚春原文及翻译注释

晚春原文及翻译注释
《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
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
此诗运用拟人的修
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
晚春韩愈原文及翻译,我们来看看。
作品介绍
《晚春》的.作者就是韩愈,被选为《全唐诗》的第卷。
原文
晚春
作者:唐·韩愈
谁交春色将月夜,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注解
①将:携。
②慢绿:遍野绿色,满眼绿色。
快,通在“那哥”。
妖红:鲜艳的红花。
③等闲:无端,无来由。
作者了解
韩愈(—)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
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
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
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
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主动提倡古文运动,明确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
《师说道》、《进学求解》等,皆为名篇。
韩诗力求技术创新,气势雄伟,存有独有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很大,延及清代。
存有《昌黎先生集》。
《晚春》韩愈古诗词

《晚春》韩愈古诗词《晚春》韩愈古诗词《晚春》是韩愈的作品,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晚春》韩愈古诗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晚春作者: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不久归】将结束【杨花】柳絮【榆荚】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背景】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
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赏析】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通常的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会消逝,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柳絮和榆钱缺少才华和远见,只好随风飘散。
站在这个角度,花草树木是颇具灵性慧根的,感悟岁月不饶人,懂得发奋图强,一展人生价值。
花草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岂能仿效柳絮榆钱,虚度大好年华!我们是否还可以换一个揶揄嘲讽的角度去思考呢?我们将此诗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所以费尽心思只为最后的一抹浮华;柳絮榆钱不屑这些伎俩,飘逸逍遥,俯看芸芸纷争”作者介绍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写作背景,后两句诗从另一角度 思考,似乎是在启示我们什么?
• 〔明确〕 “杨花榆荚无才思”尚 且能“惟解漫天作雪飞”,我们又有 什么理由不能抛弃那点小小的自卑 心理,放弃那点微不足道的自尊,抓 住时机,利用大好时光投身到为自己、 为他人创造美好未来的大环境中呢?
谢 谢!
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什么 画面?又想到了什么?
• 〔明确〕 A.看到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美 丽景色,柳絮纷飞、榆荚飘落的画面。B.想 到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 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 这样的人的。C.想到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 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 阴。”
朗读诗歌
• (1)读准字音,芳菲(fēi) 榆荚(jiá) 解(jiě) • (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按音节停顿或按意 义停顿) • 2.方法指导:读出节奏,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 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 •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 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3.朗读诗歌
• 【创作背景】 • 此诗是《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作 于元和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诗 估计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所见后感 悟而作,同时又是作者年龄已进入“晚春” 时期,正好又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
学习目标
• 1.弄清诗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做到能当堂背诵。 • 2.理解写作背景,揣摩诗的主旨。
有姿色的花草树木争芳斗艳,没有姿 色的杨花榆荚又怎样了呢?退避三舍不敢 出来了吗?诗人借“杨花榆荚”表达了什 么样的愿望?
• 〔明确〕 “杨花榆荚”虽然没有任何姿色,无 法像其他花草那样呈现娇艳,吐露芳香,但是它们 也不自卑,不藏匿自己的短处,而是加入了“百般 红紫”的“斗芳菲”行列,将没有姿色的杨花榆 荚化作了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纷飞。“无才思” 和“惟解”又一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 了“杨花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思 想激情,进而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 时光的美好愿望。
•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 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 学家、政治家。 •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 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 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 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 宜”、“务去陈言”、“文从字 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 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 等。
赏析内容
• 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哪些字用得好?请赏析。 • 这首诗每两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开头两句“草树 知春久不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是写花草树木探得消息, 得知春天用不了多久就要离去了,为了将春天多留些时 日,各自都使出了最大的本事,争芳吐艳,各显美丽姿色。 霎时,万紫千红,春色满园。“草树”,指各种花草树木。 “久不归”,不久就要归去。一个“知”字,一个“斗” 字,将花草树木赋予了人的思维、人的情感和人的动作 行为,使那些花草树木有了留春惜时的生命特征。这一 拟人手法的运用,极有效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和时光 的美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