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励志故事-二战德国士兵感人故事

合集下载

在战火与荣耀中反法西斯胜利的史诗故事

在战火与荣耀中反法西斯胜利的史诗故事

在战火与荣耀中反法西斯胜利的史诗故事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大陆陷入一片黑暗与混乱之中。

纳粹德国的崛起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民主,人们焦灼地期待着一股力量能够挺身而出,结束这场残酷的战争。

而这个拯救世界的力量,最终来自于充满荣誉与勇气的反法西斯盟军。

他们的史诗般的故事,将激励后人,铭记历史。

第一章:黑暗的前奏1939年9月1日,希特勒的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侵略,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德军的攻势如同疾风骤雨,波兰军队损失惨重,很快便被德国占领。

第二章:反击的火种面对纳粹德国的侵略,世界各国纷纷加入反法西斯势力。

英国的邱吉尔发表了著名的“我们将在战争的沙滩上抵抗”演说,鼓舞了人们的士气。

1940年,德国发起了对法国的攻势,法国军队溃不成军。

然而,勇敢的法国抵抗军以及支持物资以及援助的英国和其他盟国,组成了法国自由法国军队,积极对抗法国的沦陷。

第三章:诺曼底的逆袭1941年6月22日,被称为巴巴罗萨计划的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开始,苏联人民抵御了德军的进攻。

苏联的坚决反抗激发了人们的斗志,战线逐渐向德军倒戈。

1944年,盟军计划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诺曼底为突破口进行大规模的登陆行动。

6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役开始,几十万美军、英军、加拿大军队同时发动进攻。

经过激烈的战斗,盟军最终获得胜利,打开了反法西斯胜利的大门。

第四章:斗志坚定的东方抗战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了美国的珍珠港。

美国因此正式加入了二战,并与中国、苏联等国结成联盟,迎战日本军队。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强的抵抗意志,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和顽强。

长城抗战、淞沪抗战、重庆保卫战等一系列战役,让日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第五章:决战柏林的胜利1945年4月,苏联红军发起了进攻柏林的总攻,与德国纳粹军队展开最后的决战。

经过残酷的战斗,苏联红军最终攻占了柏林,希特勒在柏林之战后不久自杀,纳粹德国宣告崩溃。

第六章:胜利的希望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正式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绝境的生机_励志故事

绝境的生机_励志故事

绝境的生机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入侵了扎巴克的故乡——一个贫穷的波兰南部小镇,肆意烧杀当地的犹太人,无数犹太人流离失所,到处都是瘦骨嶙峋的难民和因饥饿致死的尸体。

扎巴克是一位刚刚娶妻生子的犹太商人,为了年迈的母亲和心爱的妻儿,他不得不天天冒险外出经商。

很不幸地,扎巴克在一次回家的路上被纳粹士兵抓走了,因为他用带着厌恶的神色多看了他们一眼。

扎巴克被送进了一个负责在丛林中修筑铁路的集中营。

来到这里后,扎巴克心里无法放下留在家中的母亲和妻儿,每时每刻都在想必须要尽早离开这里,他想到了逃跑。

于是扎巴克向那些来得更早的同室伙伴请教,但同室的伙伴们都嘲笑他的想法太天真:“来到这个地方的人,从来就没有能够活着出去的!”丛林里到处都是硕大无比而且带着病菌的蚊虫,成天肆虐地叮咬着每个难友。

疾病、饥饿以及超负荷的劳动量,使这些难友们一个接一个地死去。

每当有人一死,纳粹士兵就会叫几位同囚室的人把尸体上的衣服脱下来,以便留着让别人继续穿,然后把尸体扔进丛林里一个专门用来堆尸体的深坑里。

那个深坑里,已经横七竖八地堆放着数百具尸体了。

对囚犯们来说,那里简直就是一个地狱,一个象征着绝望与死亡的地狱!难友们告诉扎巴克,这里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好好地活着出去,唯一的归宿就是这个深坑!一天,扎巴克所在的那个囚室有两个人死了。

德国士兵就命令四个人把那两具尸体抬上汽车,恰好扎巴克也是抬尸者之一。

纳粹士兵载着他们来到那个深坑旁边,让他们把那两具尸体扔进深坑里。

“你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最终结果!”一位曾经嘲笑过扎巴克的室友用无比悲哀和绝望的语气告诉他,“你还是老老实实地干活吧,那样也许可以多活几天!”回到囚室后,躺在床上的扎巴克再次想到了家中的老母妻儿,那仿佛是他心中的一团火,能给他不尽的勇气和力量,扎巴克心想自己无论如何一定要尽早地活着出去,但是出路在哪儿呢?扎巴克想到了那个堆尸体的深坑,那个几乎只能给人以绝望的地狱!忽然间,他心中萌生了一个主意……不久后的一天,机会来了!那天他们来到了离那个深坑不远的地方干活,扎巴克趁着黄昏收工的时候,爬进了那个堆尸体的深坑,然后脱光了身上的衣服钻到那些尸体的下面,完全不顾刺鼻的恶臭和蚊虫的叮咬,一动不动地装死。

用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确保战争胜利的例子

用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确保战争胜利的例子

用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确保战争胜利的例子以用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确保战争胜利的例子为题,以下是满足要求的十个例子:1. 乌尔苏拉·昂德斯(Ursula Anders):她是一位法国护士,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抵抗运动。

在照顾伤员的过程中,她放弃了个人安全,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将重要情报传递给盟军,为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2. 弗拉基米尔·科诺诺夫(Vladimir Kononov):他是一名苏联飞行员,参加了二战期间的空战。

在一次与敌军的激烈战斗中,他选择了牺牲自己的飞机,将敌军引导到一个陷阱中,最终使苏联队伍取得了重要的战略优势。

3. 纳奥米·佩金斯(Naomi Perkins):她是一位英国电报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承担了传递情报的重要任务。

她在战斗中不断冒着生命危险,将敌人的行动情报及时传达给盟军,为胜利的到来做出了巨大贡献。

4. 阿尔瓦·西蒙森(Alva Simonson):他是一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二战期间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选择了独自留在战场上,为同伴争取撤退的时间,最终成功保护了部队的安全。

5. 艾琳·奥康纳(Eileen O'Connor):她是一名澳大利亚护士,参与了越南战争期间的医疗援助工作。

在战场上,她经常冒着危险救治伤员,甚至不顾自身安全,选择前往危险地区进行医疗援助,为战争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6. 萨拉·麦克唐纳(Sarah MacDonald):她是一名加拿大战地记者,参与了多个战争报道。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她多次进入战区采访,记录了战争的真实情况,为世界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牺牲了自己的安全,确保了战争的胜利。

7. 菲利普·坎贝尔(Philip Campbell):他是一名新西兰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了多个重要战役。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选择了留下来掩护同伴的撤退,最终为部队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确保了战争的胜利。

走向失败的胜利1943年曼施坦因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役

走向失败的胜利1943年曼施坦因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役

走向失败的胜利-1943哈尔科夫反击战役明基文化《较量》杂志供中华网特稿走向失败的胜利——1943年曼施坦因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役在德国和西方历史学家们的描绘中,德国军队在东线的战争,似乎就是一个个分散在漫长战线上的英勇德国士兵,和铺天盖地、咆哮而来的大群T-34坦克间的战斗。

但实际情况却并没有那么富于传奇色彩。

要知道恰恰就是在这一时期,德国的东线陆军兵力达到了创纪录的340.5万人,而德国的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盟友另外为希特勒提供了81万炮灰。

这些数字中还不包括德国东线海空军和辅助人员。

关于1942—1943年冬季之战的另一个神话,是据说总是把胜利从聪明的德国元帅手中夺走送给敌人的希特勒,以及那位聪明的德国元帅曼施坦因之间发生的传奇故事。

希特勒被描绘为德国这次巨大失败的罪魁祸首。

他不仅没有预见到苏军的进攻,而且当英勇的曼施泰因组织救援部队,打败“数倍的苏联红军”,即将救出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之际,希特勒却听信了无能的戈林空军元帅能够保证空运的牛皮,禁止第6集团军突围。

而愚忠的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将军竟然也不敢违逆希特勒的坚守命令,坚决不肯率领他的部队突围,结果导致了全军覆灭。

传奇故事总是那样的引人入神,而且也常常让人信以为真。

但遗憾的是,在20世纪,冷酷无情的文件却取代了令人神往的英雄传说。

根据这些文件,希特勒在红军反攻将近一个月以前就已经预见了这次行动,而德国陆军情报机关对希特勒预见的否定才使德国人的失败不可避免。

至于聪明的曼施坦因在救援第6集团军中起的作用可以用以下事实来证明:还在救援行动开始前,曼施坦因便认为在缺乏物资补给的情况下,被围的第6集团军最好不要以自身的兵力突围。

而在战斗开始后的1942年12月21日,曼施坦因又向希特勒表示,他的坦克部队不能救出第6集团军(虽然曼施坦因此前承认他的坦克比苏联人还多,当然战后他的说法恰恰相反)。

此时,由于大量红军被包围圈内的德军所牵制,因此如果允许第6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向外突围,那么德军的整个南部战线都将被发动追击的苏联人打垮。

克莱姆的励志故事

克莱姆的励志故事

克莱姆的励志故事鲁道夫.克莱姆(Rudolf Klemm),1918年2月10日出生于巴登洛拉地区的哈尔丁根(Haltingen in the Lörrach region of Baden),1937年加入德国空军。

1941年12月,克莱姆军士长在担任了几年飞行教官后,被调到位于东线的JG54联队,加入其麾下的8/JG54中队作战序列。

1942年2月7日,克莱姆击落1架伊尔-2攻击机,取得首次胜利。

第一个战果就是难啃的伊尔-2,充分说明这位前教官扎实的飞行技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4月4日,克莱姆军士长在列宁格勒上空取得第2次空战胜利,他打下1架Pe-2轰炸机。

这也是JG54联队史上的第2000场胜利。

初来乍到的他能这么快就在联队战史里留下自己光辉一笔,看来这家伙运气不错。

9月10日,克莱姆击落1架拉格-3战斗机后胜利次数达到5次,成为普遍意义上的王牌飞行员。

这意味着他至少在名头上可以和那些拥有上百个战果的超级明星相同的称谓。

1942年9月29日,逐渐进入状态的克莱姆出现一个小爆发,他在当天的一次行动中连续击落5架苏军战斗机,包括4架伊-16和1架米格-3,创下个人单日最高击落数。

1943年1月,克莱姆先后取得7次胜利,包括4架难对付的伊尔-2攻击机。

这种攻击机在战时生产了3.6万架,被认为是二战期间最好的对地攻击机,机身主要部位均有装甲保护,皮实耐揍,攻击能力出众,德国人将其称为“黑色死神”。

1943年2月初,Ⅲ/JG54大队奉命进驻西线,在德意志湾战斗机指挥部麾下参与帝国保卫战。

此时克莱姆已经是手握23场胜利的资深飞行专家。

他在3月晋升少尉军衔,并调到9/JG54中队。

4月17日,美军出动115架B-17前去轰炸位于不莱梅的福克-沃尔夫飞机制造工厂。

中午时分,Ⅲ/JG54大队在大队长莱因哈特.塞勒(Reinhard Seiler,战绩109)少校率领下从奥尔登堡出发拦截美军战机。

这是Ⅲ/JG54大队第一次遭遇美军重型轰炸机编队。

坚持信念安妮弗兰克的励志故事

坚持信念安妮弗兰克的励志故事

坚持信念安妮弗兰克的励志故事坚持信念安妮弗兰克的励志故事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是二战时期一位年轻且富有才华的犹太女孩,她用自己的日记记录了在隐居阿姆斯特丹的逃亡生活。

这部日记书后来被出版成长篇作品《安妮日记》,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最为畅销的书之一。

在这份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妮的信念和励志故事。

故事背景1942年,德国纳粹党开始对犹太人进行残酷迫害。

面对生活的威胁,安妮和她的家人决定躲避在他们父亲的办公楼后的秘密空间内。

在这狭小潮湿的地方,他们与另外四位难民一起生活,不能出声,不能露面,生活环境异常严苛。

坚定信念在这样的困境中,安妮展现了坚定的信念。

虽然她的梦想受到了种族隔离的限制,虽然她被困于狭小的空间,但她从不放弃对未来的希望。

她认为即使在黑暗中也能看到星光的闪耀。

她深知,“无论多么黑暗的地方,总有一丝光明,只要你有勇气去寻找。

”通过努力学习在这段时间里,安妮用自己的日记本记录了内心的感悟,通过勤奋学习,不断吸收知识,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她将日记视为她最亲密、最真挚的朋友,在其中倾诉心声,表达对自由和和平的渴望。

她这种追求知识、追求美好事物的态度,激励着她自己,也激励着每一位读者。

对人性的理解安妮在日记中表露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尽管她在隔离中生活,但她依然保持着对他人善意和同情心。

她相信,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人性都是复杂的。

她对人性的洞察力,让人们想起他们自己身上美好的一面。

对未来的乐观安妮不仅坚持信念,她还保持着对未来的乐观。

她写道:“我依然相信,无论经历过多少曲折,人们依然是好的。

”她相信人类可以超越种族、宗教和国家的界限,共同追求和平与友谊。

悼念和纪念尽管安妮的生命在二战中早早终结,但她通过日记,通过自己的坚持和信念,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她用她的勇气和智慧鼓舞着人们,使得我们深刻认识到坚持信念的重要性。

结语安妮·弗兰克是一个充满勇气的女孩,她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使我们明白了在世界的黑暗中依然要坚持自己的信念。

二战励志人物450字

二战励志人物450字

二战名将巴顿的励志故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涌现了许多非常有名的人物,他们浴血奋战到最后终于取得伟大胜利。

巴顿就是二战中这样一位英雄人物,他在1885年11月11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圣玛利诺市的一个军人世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非常著名的美国军事统帅。

巴顿以作战勇猛,快速进攻闻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德军名将龙德施泰特被俘后曾对讯问的美军将领说“巴顿,他是你们最好的”。

巴顿从小就喜欢阅读各类军事史书籍。

1904年巴顿考入美国第一所军事学校——西点军校,1917年32岁的巴顿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且组建了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并且指挥作战。

1943年,美国第2军遭到德军反击,遭到惨败,导致整个部队士气下降。

为了重振部队士气、扭转战场形势。

美国派巴顿将军前往第二军担任司令官。

巴顿上任后立即开始整顿部队军纪。

他以勇猛迅速地作战风格,使他获得了“血胆老将”的称号。

1945年3月,巴顿率军突破德国防线,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渡过了莱茵河,突入德国腹地歼敌140余万取得了惊人的战果。

1945年4月,因为杰出的军事贡献,巴顿晋升为四星上将。

二战结束后的12月,巴顿在外出打猎时遭遇离奇车祸去世。

后来,美国人在许多地方都用他的名字命名,以纪念这位为战争而生的爱国将领。

世界的凛冬二战中的英雄与牺牲

世界的凛冬二战中的英雄与牺牲

世界的凛冬二战中的英雄与牺牲世界的凛冬,指的是二战期间的恶劣环境与战争的残酷。

在这场伟大战争中,英雄们毅然走上前线,用他们的勇气与牺牲,保卫了世界的和平与自由。

本文将从不同国家的英雄与他们的牺牲展开讨论。

一、英国的英雄在二战中,英国人民坚定地拿起武器,与敌人浴血奋战。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是英国人民的领袖,他激励了全国人民不屈的斗志,并且领导着他们在困难时期坚持抵抗。

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也以勇敢和机智著称。

他们在空中与纳粹德国的空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捍卫着英国的领土。

二、苏联的英雄苏联是在二战中付出了最大代价的国家之一。

斯大林格勒的战斗是苏联和德国之间最艰苦的战斗之一。

在这场持续了几个月的战斗中,苏联士兵们坚持抵抗,面对着饥饿、寒冷和德国军队的强大攻势,他们毅然选择了牺牲,换来了胜利。

这场战斗不仅改变了苏联的命运,也影响着整个世界的格局。

三、美国的英雄美国是二战期间最后加入战争的国家之一,但他们的英勇和决心丝毫不亚于其他国家的英雄。

诺曼底登陆是二战中最具标志性的战役之一。

成千上万的美国士兵冲上了诺曼底海滩,冒着敌人的炮火和枪林弹雨。

他们的勇气和无私奉献粉碎了纳粹德国的防线,为最终的胜利打开了道路。

四、中国的英雄中国是二战中受苦最久的国家之一。

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持续了八年之久。

著名的百团大战是中国人民抗战中的一大胜利,中国军民用血肉之躯打破了日本人对中国的威胁。

中国的英雄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国家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

五、其他国家的英雄除了上述国家的英雄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英勇战士也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法国的抵抗运动领导者和游击队成员,在德国占领时期进行了坚决的抵抗。

波兰的飞行员在英国皇家空军中表现出色,为盟军制空权的夺取做出了巨大贡献。

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国家的勇士也参与了战斗,为最终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六、英雄的牺牲所有的英雄都为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而进行奋斗,但多数英雄最终都不幸牺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德国励志故事:二战德国士兵感人故事
相信大家看国内的励志故事看的不少了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德国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德国励志故事1
2000年,拜仁将还不满11岁的穆勒从帕尔俱乐部带到青训营,对这名少年而言,这是他梦想成真的一天,在几年后的一次采访时,穆勒说道:“我早就是一名拜仁球迷,我一直都渴望为这支俱乐部效力。

”由于穆勒的家乡距离慕尼黑很近,他也把这座城市当作了自己的故乡,在上个月的一次与球迷在线聊天的活动中,穆勒就坦言道:“我在慕尼
黑已经待了16年,我对拜仁的感情不是那些只待了1、2年的球员可以相比的。


然而拜仁青训营并不如很多人想像的那般轻松,这里走出过拉姆、小猪等佼佼者,但更多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失败者。

就以穆勒同时期为例,和他一道在2000年来到拜仁的球员,到了5年之后,留队的只剩下包括穆勒在内的4名球员,可见青训竞争之残酷,但穆勒无疑是他们当中的幸运儿,当31岁的萨巴还在拜仁二队踢球时,19岁的他便已经被提拔上了拜仁一队,并深得主帅范加尔重用。

他可以说是拜仁青训营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的精英。

在拜仁青训营的8年时光,对穆勒而言是紧张而充实的,除了每日的训练之外,穆勒还完成了中学的学业,每周他都要坐火车往返于学校和训练场之间,穆勒回忆道:“我们的教练要求我们不光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睿智的头脑。

他甚至强调学业要放在训练前面。

”在穆勒的成长过程中,这段学习时光自然也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和一生受用不
尽的财富。

在青训营期间,穆勒还得到了许多和大牌球星切磋的机会,他透露自己曾和巴拉克、马凯这些球星在训练场上对抗过,并且不落下风,这样的出色表现也让穆勒深得拜仁教练组器重,早在20XX年夏天的一次专访中,拜仁历史上的传奇球星盖德穆勒就点名称赞了和他同姓的这名小将的出色
表现,看好他成为拜仁青训营脱颖而出的球星,最终穆勒也没有辜负前辈的希望,在一年之后便让盖德穆勒的期望变为了现实。

在拜仁青训营崭露头角的穆勒也很快吸引了众多德国
劲旅的关注,慕尼黑1860和斯图加特都曾派出球探考察穆勒,而20XX/09赛季的黑马球队霍芬海姆更是付诸行动,在20XX年年底,刚刚夺得德甲半程冠军的霍芬海姆私下接触穆勒,打算用一份丰厚的合同将其签下,并且许诺给他比在拜仁多得多的出场机会。

由于当时穆勒的合同将在20XX年夏天到期,因此他只要接受这份合同,就能以自由身走人,等待他的将是德甲的诱惑和丰厚的收入。

但出人意料的是,穆勒干脆的拒绝了霍芬海姆的提议,
他表示自己更愿意在拜仁证明自己,事后穆勒对《图片报》说道:“霍芬海姆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我在拜仁已经
待了9年,这里我感觉一切都很好,今后我还期待能够在这里获得更多成就。

”穆勒不光拒绝了对方,而且还将此事告知了经理赫内斯,后者立马打电话将霍芬海姆的亿万富翁老板霍普骂了个狗血喷头。

不过穆勒也要感谢霍芬海姆,正是他们的求购,才让拜仁意识到了自己队中还有这样的瑰宝,于是很快,穆勒便得到了一份为期2年、截止到20XX年的新合同。

而时任拜仁
主帅的克林斯曼也被要求给穆勒更多的机会,可以说穆勒的职业生涯正是因此迎来了转机。

德国励志故事2
不少人奇怪,德国人制造出的机械怎么会那么坚实耐用。

德国加入了欧共体后,大家才猛然发现,原来是在观念上,德国人与别国根本不同。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

欧共体成员在一起研制大型客机。

试飞阶段时,一些国家的工作人员照例将“精心保养”、“小心爱护”的字样贴在机舱的醒目位置上,以提醒前来试坐的顾客们处处小心。

这几乎是全世界的生产商们所惯用的“提议”。

而德国人却按照自己的观念,撕去了那些提醒人们如何小心、如何爱护的字样,请前来试坐的每一位顾客,对机舱内的所有设施尽可能地折腾,比如厕所门,你尽量地硬拉硬拽,结果,凡是易损易坏的部分都暴露了出来,最终得以加固完善。

德国人的产品之所以经久耐用,原来在于他们对产品试验时与众不同的观念,德国人从来不主张让人去小心爱护。

因为一件产品是否耐用,完全是厂家的事。

改变我们的观念,有些事,便会在一夜之间被彻底改变。

德国励志故事3
station17并不是一支世界知名乐队,但在过去25年里他们一直感动着德国。

让这群来自汉汉堡的即兴表演乐队如此特殊的原因在于几乎所有的成员都有着肢体或精神上的
残疾。

但这不能阻止他们演奏出美妙的音符。

这支乐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9年,一支名为painlessDirties的朋克乐队的主唱Kaiboysen决定安定下来停止主唱工作并且选择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

在这期间,他在残疾人治疗中心工作,渐渐的他意识到音乐对于这些他帮助的人能产生很好的影响。

所以他邀请了其中的一些人成立了一支乐队。

他把乐队录好的歌送给他的经纪人听,经纪人听到这些声音后十分感动。

在Kai和其他一些音乐家的指导下station17录制了他们首张专辑——mercury。

他们的歌声和当时德国其他的流行歌手十分不同。

Kai说:“听众们十分喜欢他们的声音,一
种全新的完全不同的声音出现在舞台上。

”尽管他们的专辑很畅销,但在一年后这支乐队还是被遗忘了。

有趣的是,历史在他们的复出路上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在柏林墙倒后他们在国家的东部找到新的听众。

Kai 说:“在东德,人们十分有兴趣。

”听众们的反响很好,这支乐队还签了一家专业的唱片公司。

station17很快的火了起来,他们几乎上遍了欧洲的各种节目,包括本土的节日和奇怪的烹饪节目。

他们甚至还在AmidsummerNightsDream的舞台上表演。

这么多年来
station17和很多德国知名的音乐人合作过,比如朋克摇滚乐队robocopKraus以及作曲家ThomasFehlmann。

指导90年代,station17已经完全改变了自己的形象。

他们的音乐中融合了电音和舞曲,也和很多德国知名流行歌手合作。

一些老队员退出后也新加入了许多新队员。

Kai也离开了,他把工作交给了peterTiedeken,peterTiedeken
曾经也是一名摇滚乐手,不过他现在是一名社会工作者。

peter在20XX年的时候加入这支乐队,他说和他们相处很愉快。

这么多年来,有一件事station17从来没有改变过——民主。

peter说,乐队里面没有真正的大老板。

他说整个创作过程重来没有争执没有混乱。

之前他曾经试图控制过整个乐队,但现在这些声音听起来完全是自发的。

peter说:“我自己是完全不可能创作出这些作品的。

”键盘手和歌手sebastianstuber说:“在这支乐队里,我们依靠的都是我们自己,而其他乐队都有属于自己的经纪人。


组建这样一支乐队的想法是很好的,将好几个弱小的力量聚集起来变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station17让人感觉温暖而真实。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