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中赋

合集下载

2024年八中春季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及教学反思(二篇)

2024年八中春季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及教学反思(二篇)

2024年八中春季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及教学反思中国八中是一所高等中学,秉承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宗旨,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春季高三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改进措施。

在此,我将对春季高三语文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一、教学工作总结在春季高三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具体来说,我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复习教学内容。

根据高考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复习,并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小组讨论、阅读理解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2. 强化语文能力训练。

除了复习教学内容,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应试能力。

我组织了一系列的语文能力训练活动,如作文训练、阅读理解训练、语法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

3. 指导学生策略性学习。

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我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教授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归纳总结、思维导图、阅读策略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应对高考。

二、教学反思在春季高三语文教学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1. 教学设计不够差异化。

由于时间紧张和课程设置的限制,我有时候在教学设计上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导致一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和学习效果不佳。

下一学期,我要更加重视学情分析,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在教学设计中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难度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学生参与度不高。

在一些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不高,表现为课堂讨论氛围不浓、学生提问少等。

我认识到这可能与我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的不足有关。

下一学期,我要在教学设计中更多考虑提问和讨论的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对学生情感的关注不足。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024学年北京西城区北京八中学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北京西城区北京八中学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北京西城区北京八中学中考四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能唱的诗,属于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B.《战国策》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作者是西汉刘向。

C.《孔乙己》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呐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通,市民们慕名而至....地到来。

B.机会到来时切莫犹豫,不要等到失之交臂....后再暗自叹惋。

C.首张黑洞照片公布于众,让全球天文爱好者们忘乎所以....。

D.看见母亲朝自己快步走来,正在奋力奔跑的他戛然..。

..而止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泰州城区的内环水系和外环水系已融会贯通....,营造出了“双水绕城”的城市景观。

B.两弹元勋钱学森和他的妻子著名音乐家蒋英在工作中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C.节假日回乡探亲,我发现农村打麻将现象蔚然成风....,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D.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设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4.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年以来,我国发生了多起校园安全事件,因此,校园安全必须警钟长鸣....。

B.杨绛先生心怀恬淡..,一生与世无争,醉心于读书。

C.在“辉煌共和国”读书活动中,我市涌现了35 个先进集体和500 多个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赤壁赋(枣庄八中东校赵春光)

赤壁赋(枣庄八中东校赵春光)

师:由云端降至谷底,面对处境的巨大变化,苏轼是怎样做的呢?从第 4 段
中寻找一下答案。 学生4:“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 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就是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清风、山 间明月。
师: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寄托。这是他在经历了人生坎坷后得出的感悟。 4.诵读指导:
第 1 段: 重点在于读出节奏(按句子主谓之间、动宾之间的停顿去读),读出重音(动 词,语气词,押韵字等),读出情感。如: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重音)/明月之诗,歌(重音)/ 窈窕之章。 白露/横(重音)江,水光/接(重音)天。 情感上,是慢慢变化的。清风徐吹,皓月当空,碧波万顷。饮美酒,诵古诗, 赏月色。在朦胧的月光下,泛舟江上,随心所欲,飘然若仙。至“浩浩乎如冯虚 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句,应是乐到极致了。 心情由最初的平静而渐至欢快,语调上则先平缓,渐至激昂。 第2段: 诵读重点:读出气势、节奏、重音、悲情。如“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 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节 奏转至语速舒缓,四字句,体现豪迈气势)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 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 四、板书总结,自由诵读 讨论探究:文末的“喜”与开头的“乐”程度是否一致? 明确:开头之“乐”是由良辰、美景、乐事引发而生,属浅层之乐;文末则 是从宇宙自然中彻悟后发自内心的“喜”,属深层之乐。(板书:浅、深) 板书总结:苏轼通过游赤壁之乐想到了自然永恒,人生短暂,功业难成,而 萌生悲意,但深受儒道佛思想影响的他是乐观旷达的,他从水与月等自然风物中 悟出了人生应有的态度,在精神顿悟中获得了真正的喜悦。他的一颗赤子之心与 纯净的自然山水相交融,便完成了对痛苦心灵的升华,破茧成蝶。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说:“无论多么痛苦,都能与美并存,痛苦会过去,美会 流传。”苏轼以旷达乐观的心态迎接“人生的苍茫烟雨”,他那美妙的文字、深 邃的思想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现代作家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原序)》中 评价苏轼说:(PPT 显示) 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臵之。他的这种魔力 使得无数中国的读书人为之倾倒,对他心生爱慕。 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 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上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 营养,因而维持众生万物。 让我们怀着高山仰止之心,饱含深情地诵读全文,读出节奏,读出气势,读 出情感,读出美感。 五、板块链接,能力提升 1.清风明月对苏轼的心灵起到了抚慰和净化作用。是大自然做了他心灵的导 师,精神的引路人。他的乐观旷达情怀是在自然美景的影响作用下生成的。无论 何时何地,自然都是人类最亲密、最不可或缺的朋友,是人类心灵的栖息地。生 活在自然地怀抱中,你的天地会更广阔。选取一个最能震撼你心灵的自然画面, 写一段抒写情怀的文字。 2.读其文而观其人,结合对苏轼的了解,在查阅一些文史资料,请以《读苏 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300 字的小作文,感悟苏轼超凡脱俗的才华和乐观豁达 的人格魅力。 3.背诵全文,填写空缺部分。 2012 山东卷: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 2012 四川卷:举酒属客, , 。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大连育明高级中学、大连八中三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模拟联考语文试卷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大连育明高级中学、大连八中三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模拟联考语文试卷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大连育明高级中学、大连八中三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模拟联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几千年来,中国古代文艺观念孕育、巩固、创新,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众多标识性的古代文艺观念,为传统文化形塑了品格,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久远传承。

中国古代早期的文艺观念,比较注重文艺的政教功用,偏重于文治目标,而非文辞艺术本身,《论语·阳货篇》记载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连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观、群、怨既有结构逻辑,又有各自功能,是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以“兴”引譬连类,发出对社会现实的观与感;以“观”认识社会风俗的盛与衰,量度国家政治的兴与败;以“群”实现互相交流,形成命运共同体,推动社会共同进步;以“怨”美刺不足,期于政治修明,社会和谐。

汉代《乐记》中有“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两汉时期的思想家也推崇“尚用”的观念,比如扬雄、桓谭,王充等,强调文艺著作必须要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这一文艺观念滋养的政治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意志和匡世决心,让中华民族一次次在磨难坎坷中化危为机。

唐宋以来盛行的“文以载道”观念,则进一步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

无论是韩愈提出的“文以明道”,还是周敦颐提出的“文以载道”,最初都是为了矫正“文胜于质”的文艺弊病,摆脱文人对技巧、文辞、修饰的偏执迷恋,重新恢复文艺内容的重要价值。

宋代以后,“文以载道”观念成为普遍的文化共识和社会规范,要求创作者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使命感和深弘气度,在践履社会责任、承续文化传统中从事文化创造,用文学艺术的有形表达反映广泛的生活现实,传递社会的主流价值思想,引导、带动、升华人们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文以载道”在以文育人、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中体现出一种基础、广泛、深厚的文化自信。

(完整版)XX中学赋

(完整版)XX中学赋

慈中赋
赣西形胜,南泉慈化。

钟灵毓秀,八方环她。

人杰学府,傍临古刹。

丙申建校,岁近花甲。

西南溪水潺潺,东北香烟袅袅;南仰群峰如聚,北眺山岳栉比。

晨昏钟鼓悠悠,四时鸟鸣啾啾。

学楼相望突兀兮,陌间花草以相映,健儿环跑竞逐兮,列列绿荫以相随。

朗朗书声悦耳兮,谆谆教诲触心灵;萃萃学子奋发兮,频频佳音报桑梓。

清华北大题金榜,异地海外展奇才。

公仆数十勤奉献,贤达芸芸孚众望。

适盛世,校园添异彩,喜今朝,学府焕新颜。

百名园丁齐心协力育精英,二千学子如饥似渴求智慧。

创新理论出成果,三鹰计划添良才。

管理公平数字化,育人方式父母心。

文化氛围之浓郁,生活气息之旺盛;教学相长之活跃,不耻下问已蔚然。

寝室管理,秩序井然,升旗仪式,行列成线。

科学实验,器材俱添,电化教学,门类齐全。

博古通今,图书炫眼,休闲娱乐,亭下花前。

寓教于乐增活力,师生迈步奔向前。

往昔辉煌炳千秋,如今追梦传万年。

癸已年暮春月。

陈雷: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统制

陈雷: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统制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统制3陈 雷 内容提要 抗战时期,为了保障军粮民食的供应,国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统制,其措施主要是田赋征实、军公民粮定量供应和限制粮价等。

国民政府实行的粮食统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保障了抗战后期军粮民食的供应,稳定了后方社会秩序,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的财政困难,为坚持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国民政府 粮食统制 作用抗战时期,面对严重的粮食困难和粮食危机,为了保障军粮民食的供应,国民政府加强了对粮食的统制,其措施主要有田赋征实、军公民粮定量供应和限制粮价等。

关于抗战时期的粮食问题,过去学术界主要集中在田赋征实方面①,对于田赋征实后国民政府如何管理和分配粮食则较少涉及。

鉴于此,本文试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统制作一全面、系统地探讨和考察。

一 战时粮食统制的必要性粮食是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关系战争胜负,在供应上不容稍有短缺和延误。

而“民以食为天”,确保后方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民食的供应,是关系战时大后方稳定和持久抗战的基础。

因此,战时军粮民食的供应,对支持战争的长期进行有重大意义。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即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1937年7月22日作为战时最高统帅部的军事委员会,密令成立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由军政部长何应钦负责,决定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构及人员进行统制,以适应战时需要。

10月,经国防最高会议决议,国民政府决定在军事委员会下设立农产、工矿、贸易3个调整委员会和1个水陆运输联合办事处,以周作民、翁文灏、陈光甫、卢作孚分别为主任委员,负责“调剂农村经济”、“保育实业生产”、“保持国际市场”和运输等事务,并在一些重要地点分设办事处,以增强对各地专项经济的统制。

其中,关于粮食的收购、运销、储运及管理事宜由农产调整委员会负责。

为加强对粮食的管理和监督,1937年8月先后颁布《战时粮食管理条例》、《食粮资敌治罪暂行条例》、《没收资敌食粮及罚则处理规则》等一系列法规,决定设立战时粮食管理局,直隶于行政院,3①本文为安徽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北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重点项目(编号:2009sk226zd)阶段性成果。

2022-2023学年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2023学年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鲜活、灵动的语言,是文学特色的赋予形式。

文学语言的锤炼之于文学作品,要多重要就有多重要。

怎样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首先,作家要承认文学语言本身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不将它置于依附和被动状态。

汪曾祺说,语言是思想,语言是文化,语言更是一个生命体。

既然是生命体,就要拥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感情和色彩。

沈从文评判优秀文学语言的依据,就是要“浸透了作者的人格和感情”。

同时,文学语言又不能像桔子皮那样随意剥离。

它表面看是技巧和形式,但又超出了技巧和形式,是巧妙融合到整篇作品骨子里的。

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读者就容易被感染,最终与作家的真情实感发生共鸣。

其次,文学语言是作家作品的气脉、气质和心力、心慧等品质的综合体现,透过它可以看出作家到底用了多少心血和功夫。

《红楼梦》为何一直被奉为中国文学语言之集大成者?因为它是曹雪芹超凡的才华与十几年倾心倾力打造的结果。

文学语言比故事内容更有生活的黏着力,更容易先声夺人。

余华对文学语言的运用体会是,先在语言技巧和形式叙述上展现出“不一样”,再回归个体现实,使语感、乐感、视点甚至幻觉凸显。

阅读他的作品时,可以察觉到余华运用语言的本真心智和力量。

迟子建《烟火漫卷》里有这样一句:河面上星光荡漾,就像一片爽朗的笑声。

笑,看不见,但她却用了通感语式让河水的笑声看得见。

这种鲜活、灵动,就是文学语言的高度。

再次,文学语言上的生动表达,需要反复修改。

一个对自己作品不修改、不订正的作家,文学语言上的表达仅凭第一次出版就包打天下,总是令人惋惜的。

有些作家写的书稿立意和结构都不错,但语言功底不够,甚至文句啰嗦、语法不佳,却没有主动去修改、提升,便是自我降低要求的表现。

文学语言要求作家对作品经时间沉淀后多次审视,使作品语言节奏、韵律和风格集中显现,产生独特的魅力。

《八德赋》(上)清廉赋、笃孝赋、爱悌赋、遵礼赋:此立身之本

《八德赋》(上)清廉赋、笃孝赋、爱悌赋、遵礼赋:此立身之本

《八德赋》(上)清廉赋、笃孝赋、爱悌赋、遵礼赋:此立身之本清廉赋四季有序,万物无私。

循日月之升落,知天地之恩泽。

长怀华夏之文明,始起上古之轩辕,立制曰:“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

惟仁是行,以德为先。

五千年春秋,十亿余人民,乃成就今日浩浩之中国矣。

天之美,在于自强不息。

地之美,在于厚德载物。

人之美,在于公正清廉。

何也?公者,公而忘私;正者,正大光明;清者,清风峻节;廉者,廉明公正。

“公”、“正”二字,皆与清廉互为基石也。

为人正,方能公,为官廉,方能清。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缺一则必为不全。

廉正者,横平以竖直,道义以两肩。

其品正者,言行守正,不求不实之名,不取不义之财,不染不良之风,不为不法之便。

贪邪之念莫能近身,磊落之举可达九州,故浩然之气可冲霄汉。

其道正者,政也。

若政权正义,则民心所向,若政权反动,则民心所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此乃千古之警言。

廉公者,襟怀坦荡,不倚不偏。

处事凭公,可辨是非,论曲直,无人不敬也。

其胸怀天下者,公而忘私;其眼界高远者,大公无私;其手脚干净者,公私分明。

而因公谋私、损公肥私者,国贼也!民之鄙厌。

处公心而能养廉,藏私心则能纵贪。

兹清廉与腐败,其兴邦与丧邦,只存乎公私之间。

回溯历史滔滔之江河,泥沙漉尽,终熠熠而生辉者,独高洁之士不负于清廉。

昔东汉之董宣,不畏强暴,惩治豪族,首难屈,颈可断,“强项”之誉当之无愧;北宋之包拯,掷砚成洲,大义灭亲,有包弹,没包弹,“铁面”之称表里如一;明朝海瑞,朱门改漆,百姓披孝,只服理,不服权,“刚峰”之号实不虚传。

更有一钱之太守,二不之尚书,三汤之巡抚,四知之刺史,五代之清郎……此皆为民族之英杰,名垂乎史册,亘古乎不变。

敬哉,高山仰止,其志向如巍峨千仞之峰峦。

壮哉,景行行止,其德行若绵延万里之大川。

嗟夫,予尝求古人之心,深知今人亦有之。

君不见黄河岸边,焦裕禄除害造福,九死未悔;君不见高原脊上,孔繁森献血养孤,魂系雪域;君不见彩云之南,杨善洲植树育林,竟成大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八中赋
王恺
千年帝都,隋唐故地,定鼎门外,八中兴焉。

龙门苍苍,伊水汤汤,襟伊洛而邻关庙,坐城南以通四方。

环顾周遭,人文芬芳。

孔子问礼,圣贤握手。

苏秦刺股,蔡伦造纸。

昔日太学,学子万千,王充游历,著述论衡;张衡坐镇,精研地动。

左思一赋,洛阳纸贵。

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及至唐宋,李杜手牵,白氏香山,程门立雪,独乐园里著通鉴。

八中幸于其间兮,承千载人文,秉先贤之懿范。

四八年首开杏坛,零七年省级示范,一四年东区落成,伊洛潮涨兮,声势空前。

撷龙门之精魂,挹伊水之神韵。

汇四方之名师,聚河洛之才俊。

养气蓄势,如蛟龙之潜海;立德树人,似鲲鹏之图南。

至若春和景明,碧草如茵,景色秀妍。

兰桂齐芳,绿树婆娑。

天人合一,生态谐和。

风景独好兮,状元亭前。

寒暑易节兮,求知未止,晨起夜卧兮,勤学不辍。

匡义厚德,弘毅笃信;知礼明智,敬师尊贤。

七十年风雨兮,筚路蓝缕;几代人追梦兮,沐雨栉风。

清华学子,文科状元。

少年作家,群星璀璨。

厚德博学,范行求真,硕果颇丰,代代不乏英才。

待明日,学子怀瑾握瑜,六尺长缨缚天骄;心怀昊天之心,蹉跎浮世济苍生。

雄哉!八中,凌碧空之杳缈兮,挽长缨之奋飞!壮哉!八中,续盛唐之遗韵兮,泽万里之春晖!
甲午年冬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