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接种率调查方案

儿童接种率调查方案
儿童接种率调查方案

儿童接种率调查方案

篇一:XX年下半年接种率调查方案

上港乡XX年下半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调查方案

一、背景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后,流脑、乙脑、甲肝等新纳入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免疫预防工作有较大的进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个别村预防接种率偏低甚至存在免疫空白,适龄儿童某些疫苗接种率极低,既反映出免疫漏洞成为疾病暴发的重要因素,更说明新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工作亟待加强。为全面了解我乡包括新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内的各常规免疫疫苗接种率情况,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势在必行,为指导该项工作的开展,特制订本方案。

二、调查目的

(一)掌握适龄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

(二)推动预防接种和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的深入发展。

(三)了解其它有关信息。

(四)为上级制定免疫规划工作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免疫规划规范化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出生日期在XX年1月1日至XX年12月31日之间,在该地常住3个月(含)以上的儿童。每个年龄组调查10名儿童,共30名儿童。

四、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覆盖全乡各村。

五、调查内容

(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接种情况。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包括麻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调查各疫苗在接种证、接种底册和信息化系统中的接种日期,并填写结果判定、未种原因及是否由二类疫苗替代等。

(二)其它与预防接种有关的信息。新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起始时间。

六、调查方法

组织开展各个村的接种率调查。在所调查村随机抽取

确定第1个调查户,以与第1个调查户大门之间顺时针方向步行距离最近的一户为第2个调查户,以此类推。直至每一个年龄组调查足10名儿童为止,如调查的最后一户有两名或以上的适龄儿童,则全部调查。如所调查村某一年龄组不足10名儿童,则选择该村最近的村按上述方法继续查找,直至每个年龄组调查足10名儿童为止。

七、接种结果判定原则

所有调查对象均需调查接种证、接种底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本地户籍儿童三种接种记录一致者为接种,有任一记录不一致者(包括某种记录上该疫苗为空项),视为未接种;如接种证丢失,以接种底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为准,二者记录一致视为接种,不一致(包括某种记录上该疫苗为空项),视为未接种;如未建证,视为

未接种。

本地以外户籍儿童以接种证记录为准,并需对照接种底册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如接种证、接种底册和/或信息化系统中有该儿童记录,但接种记录中该疫苗处存在不一致(空项不视为不一致),视为该疫苗未接种;如某种疫苗接种证上有记录,但接种底册、信息化系统中该处为空项,可视为接种;如某种疫苗接种证上无记录,但接种底册和/或信息化系统中有记录,视为未接种;如接种证丢失,以接

种底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为准,二者记录一致视为接种,不一致(包括某种记录上该疫苗为空项),视为未接种;如未建证,视为未接种。

八、资料报告

调查组成员负责接种率调查表填写,组织将调查表内容录入计算机,并录入EXCEL电子表格。

九、数据分析

要对辖区内接种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计算每种疫苗每剂次接种率,特别是新纳入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情况,重点关注多剂次疫苗如乙肝、百白破、含麻疹成分等疫苗的全程接种率,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接种率,另外,还应注意未种原因的分析及数据质量及真实性的分析。更应对接种数据进行认真梳理,查找接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隐患。主要分析内容与指标包括:

(一)儿童建证率、信息化系统使用率、证、接种底册以及信息化系统符合率。

(二)各疫苗接种率、多剂次疫苗全程接种率、含麻疹成分疫苗和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三)各相关疫苗由二类疫苗替代的比例。

(四)调查未接种原因。

(五)调查数据的真实性,调查数据录入计算机的准确性等。

十、质量控制

调查组要严格按照随机化原则选定调查对象、严格按要求入户开展调查,特别应注意调查过程中是否对接种证、接种底册、信息化系统均进行了查找和比对,调查表填写是否准确、认真,调查过程是否存在弄虚作假等。同时应帮助基层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真正达到通过调查促进免疫规划工作的目的。

篇二:XX年全国接种率调查和免疫规划管理调查方案-XX0709

XX年全国接种率调查和免疫规划管理检查方案

《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XX]57号)提出“XX年全国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0%”的目标。XX年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卫办发〔XX〕50号),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把预防接种工作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中之重,优先予以保障,并提高预防接种服务的可及性。

为了解各地免疫规划工作进展情况,督促各地及时发

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决定于XX年下半年开展一次全国以乡(镇、街道,下同)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和免疫规划管理检查,特制订本方案。

一、检查目的

(一)调查全国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及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的进展情况。

(二)检查各地免疫规划政策落实情况。

二、检查方法

(一)检查单位

1. 接种率调查

调查单位为乡级单位,指国家行政区划法定的乡级行政区域,包括乡、镇、街道、苏木、民族乡、民族苏木、区公所,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团级单位。

本次调查乡级单位要求人口不少于10000。对于人口<10000的乡,按照就近原则合并成一个人口大于10000的调查单位。如一个县(市、区、师,下同)总人口<10000,按照一个乡级单位开展接种率调查。

2、免疫规划管理检查

对象为部分县级单位,由省级和国家级抽取。

(二)接种率调查对象和样本量

调查2~3岁儿童,其中2岁组为XX年7月1日~XX 年6月30日出生的儿童,3岁为XX年7月1日~XX年6月30日出生。

调查对象为不论户籍所在地、在当地居住≥3个月的适龄儿童;非本地户籍且在当地居住<3个月适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需填写调查表,但不作为接种率统计对象;外籍适龄儿童不作为调查对象。

采用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Lot Quality Assurance Sampling, LQAS),在每个乡(镇、街道)调查2岁或3岁适龄儿童至少42名。现场调查要求每乡2岁和3岁儿童均≥18人,保证调查对象年龄均衡。

(三)调查内容

1、接种率调查。

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下同)3剂、卡介苗1剂、脊髓灰质炎疫苗(脊灰疫苗,下同)3剂、百日咳-白破-破伤风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下同)4剂、A群脑膜炎球菌

疫苗(A群流脑疫苗,下同)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2剂、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乙脑疫苗,

下同)2剂、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1剂或甲肝灭活疫苗2剂(统称甲肝疫苗,下同)、A+C群流脑疫苗1剂等的接种率。具体内容见“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入户调查表”(附表1)。

2、免疫规划管理检查。

国家级和省级对抽查乡所在的县,开展免疫规划管理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地方政府对于疾控机构免疫规划经费投入情况;当地免疫服务的形式,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在预防接种服务中的作用与保障机制;疾控机构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管理、考核与经费安排中的作用;预防接种补助的落实情况等。具体调查内容见附表2。

(四)接种率调查抽样和调查方法

采用入户调查方式开展接种率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均需入户访视,调查员填写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入户调查表”。现场调查时,幼儿园不作为调查单位。

1、调查村的抽取(建议使用)。

建议在调查乡随机抽取5个行政村进行调查,其中乡

政府所在地的村为必选抽样单位,其他4个行政村通过单纯随机抽样抽取(抓阄或利用随机数随机抽取)。也可采用其他方法确定调查村。

2、适龄调查儿童抽取。

对于每一个选定的调查村,可根据XX年底该村人口登记册(或村内现有的户序号),利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如用抓阉或用人民币最后几位号码)来确定调查户,其中乡(镇、街道)政府所在地需调

查10名儿童,其余4个行政村各需调查8名儿童。

若调查户中有一名适龄儿童,则进行调查;若调查户中有几名适龄儿童,则随机抽取1名作为调查对象。若调查户中没有适龄儿童,则应选择右手距离最近的户作为调查户。

若在城镇进行调查,当调查区域为楼群时,为寻找方便可按门牌号顺序由楼下到楼上寻找最近户,应选择右手距离最近的户作为调查户。

3、儿童接种记录。

调查对象有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者,以预防接种证记录为准;无预防接种证,有预防接种卡者以预防接种卡记录为准;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两者均无者,判断为未接种。

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状况的记录,只能选择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卡一种方式。不能一种疫苗以预防接种证为准,另外一种疫苗以预防接种卡为准。

4、接种率判断标准。

根据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统计设计,按照预期接种率90%,假阳性率为 5% ,在42名适龄儿童中出现某疫苗剂次≤1名未接种者,判断该乡某疫苗剂次接种率≥90%。

三、调查安排

接种率调查由县普查、省和国家抽样调查的分阶段实施。免疫规划管理检查由国家和省两级随机抽取单位进行检查。

(一)第一阶段:县级普查阶段

由县级按照本方案对所有乡开展以乡为单位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每乡调查2岁和3岁儿童计至少42名。

总人口<10000的乡按照就近原则(同一县区且相邻)合并成一个人口>10000的调查单位;总人口<10000的县,按照一个乡级单位开展接种率调查。

各县在调查结束后,汇总填报“附表3.全国县区以乡

为单位适龄儿童接种情况普查汇总表”。

(二)第二阶段:省级抽查阶段

每省采用系统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范围随机抽取36~42个调查乡开展接种率调查,各省需调查最小乡数见“附表4.各省调查最少乡(镇、街道)数”。总人口数<10000乡镇合并同第一阶段。

各省在抽样确定乡级调查单位后,填报“附表5.各省乡级调查单位最终选定登记表”。对于选定的总人口数<10000乡镇,需填报其乡镇合并情况(附表6)。

在调查乡按照本方案,入户现场调查2岁和3岁儿童至少42名。全国共计调查1270个乡。

省级对调查乡所在的县开展免疫规划管理检查。

(三)第三阶段:国家抽查阶段

国家级在每省随机抽取2个县,每县抽取1个乡,每个调查乡按照本方案现场调查2岁和3岁儿童共计42名。

国家级对调查县开展免疫规划管理检查。

四、数据管理

篇三:接种率调查总结XX

府山街道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率调查分析报告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为全面了解我辖区适龄儿童的建卡、接种情况,及时发现漏卡漏种儿童,以便及时补卡补种。根据年初方案,我中心按月开展常住、流动儿童查漏补种与每半年一次集中调查工作,现将整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参加人员:防保科成员与各社区责任医生。

2、调查与补种内容:适龄儿童的建卡率、建证率、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基础免疫、加强免疫的合格接种情况,对一类疫苗漏种及时补种。

3、调查地点及对象:在辖区内所有的0-6周岁适龄儿童,接种率调查为深入流动儿童聚集地入户调查,常住儿童分片区入户调查。

4、调查与补种时间:社区责任医生按月搜索上报,中心接种门诊及时开展催种。

二、调查与补种结果

1、通过社区责任的努力,本年度社区责任医生利用上门随访,社区核对等多种方式搜集流动儿童信息,并按月上报,本年度各社区共计上报0-7岁流动儿童56名,通过社

区与中心催促都及时完成了建档建卡纳入常规管理。全年843名流动儿童接受了系统补种,共计补种3370剂次一二类疫苗,补种率达到95%以上。通过每月到期未种儿童电话催种,常住儿童接种达到95%以上。

2、为进一步了解流动儿童接种率情况,我们组织人员深入流动儿童聚地开展流动儿童接种率专项调查,调查采用偶遇的方式,全年共计调查流动儿童27名,其中基础免疫中,卡介苗接种率为100%;脊灰接种率为 %;百白破接种率为100%,含麻疹成分接种率为100%,乙肝疫苗接种率为100%,首针及时接种率为100%;乙脑接种率为%;流脑接种率为%。经过调查结果分析,大部分流动儿童基咄免疫接种率尚可,但是加强免疫容易忘记或者忽视,导致延迟接种,或未接种,影响本次接种率的主要为一名贵州籍流动儿童,既往接种出现过严重反应,因此家长怕带孩子前去接种。

3、为进一步了解常住儿童接种率情况,我们根据家庭户档案列表,每个服务站点管辖区社区随机抽取5名儿童,上门入户调查登记接种率情况,共计调查20名儿童,其中其中基础免疫中,卡介苗接种率为100%;脊灰接种率为 100%;百白破接种率为95%(1人因禁忌未接种),含麻疹成分接种率为95%(1人因禁忌未接种),乙肝疫苗接种率为100%,首针及时接种率为100%;乙脑接种率为100%;流脑接种率

为100%,甲肝接种率为100%。

三、存在的问题

1、儿童流动性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免疫次数,不能按时完

成基础免疫;

2、加强免疫因时间跨度较长,家长容易忽视或遗忘,导致疫苗

不能按时完成接种,存在较大的隐患;

3、社区医生责任心不够强,宣传不到位,以致出现很多超期未

接种疫苗。

4、接种医生对疫苗接种知识的宣教不到位,特别是出现反应后

解释处理工作不到位,导致儿童家对预防接种产生反感。

四、下一步措施

1、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人员培训,健全防保工作队伍。

2、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动员工作,让辖区每个人知道预防接

种的重要性,让流动人口第一时间知道预防接种地点。

3、积极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查验工作,及时为漏种儿童

补种,提高接种率。

4、在做好一类疫苗的同时,积极开展二类疫苗管理和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儿童享受更多的保护。

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XX年11月19日

2020年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工作总结.pdf

2020年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工作总结为进一步加强全镇免疫规划工作的基础管理,全面掌握我镇适龄儿童的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真实客观的评价我镇疫苗接种工作水平和免疫规划工作质量,按照区防疫站的统一部署,菜园镇卫生院于2013年6月20-21日,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工作,现将此次调查工作小结如下: 一、调查方法: 接种率的调查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按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进行调查。东街村、葛庄村、大偏店村。 二、调查对象及内容: 1.调查对象为抽样调查单位中所有完成基础免疫的2~7周岁适龄儿童。 2、计算目标儿童的"五苗"单苗接种合格率,全程合格接种率;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率。 3、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单苗接种率。 4、目标儿童的建卡建证率,卡证相符率、卡痕阳性率;儿童预防接种个案及时录入率、个案录入准确率。 三、判断标准: 有接种证和接种卡者以接种证记录为准;无接种证,有接种卡者以接种卡记录为准;接种证和接种卡两者均无者,判断为未接种。 1、基础免疫合格判断标准: ①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记录。 ②免疫起始月龄未提前。

③接种针(剂)次间隔未缩短(≥28天)。 ④基础免疫在规定月龄内完成。 ⑤内容填写齐全,记录清楚,无缺项。 2、加强(或复种)免疫合格接种判断标准: ①百白破疫苗加强免疫,儿童满18月龄后在6月龄内完成接种,判断为合格; ②麻疹疫苗(含麻苗成分疫苗)复种,儿童满18月龄后在6月龄内完成者判断为合格; 3、新增疫苗判断标准: ①A群流脑疫苗第1、2剂次在儿童出生后6-18月龄内完成,两剂次至少间隔3个月,判断为合格; ②乙脑减毒活疫苗在儿童出生后8-12月龄内完成初免,满2周岁加强1剂,判断为合格; ③甲肝减毒活疫苗在儿童满18个月后6月龄内完成1剂次,判断为合格。 四、调查结果: 1、五苗基免: 1)五苗接种率:调查30名儿童,建卡率100% ,建证率100%。卡证相符率为100%。五苗全程合格人数20人,合格率为99%。单苗接种情况:OPV 合格率为100%,DPT 合格率为100%,BCG 合格率为96.55%,卡疤率为96.55%,MV 合格率为100%。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数人,及时率为96.10% ,合格率为100%。

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抽样调查

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抽样调查 [摘要] 目的为监测和了解四川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评价接种工作质量,为EPI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四川省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抽样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1年四川省儿童建证率、建卡率、卡证符合率、原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接种率在90%以上的乡占调查乡的比例均保持较高水平, 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提高了2.81个百分点;新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逐年提高,接种率在90%以上的乡占调查乡的比例明显增加。所有疫苗不合格原因主要为超期接种,未接种原因主要为家长不知道要接种、流动人口。结论四川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原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新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稳步提升。 从2007年起,国务院决定扩大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me, NIP)[1]。四川省于2008年7月全面启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为了解四川省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实施情况,评价接种工作质量,进一步推动全省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现对四川省2009-2011年抽样调查接种率资料的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四川省90个县、470个乡(镇)的63242名适龄儿童。 1.2 抽样方法每年按照“组群抽样”法抽取30个县(区),每个县(区)按“五、六、七”法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6个村作为调查点(调查点由各市/州按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进行接种率调查,每个调查点抽取3-7名儿童,2009-2011年分别为14625、24422和24225名。 1.3 评价方法 1.3.1 合格接种判定标准有准确出生和接种日期记录;免疫起始月龄不提前;各剂次间隔不少于28天;接种时间判定以证记录为准,无证有卡者以卡为准,无证无卡者视为未接种;在12月龄内完成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麻风疫苗和乙肝疫苗等五种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乙肝疫苗第1剂在出生后24h内接种,第2剂在第1剂接种后1个月接种(1~2月龄),第3剂在第1剂接种后6个月接种(5~8月龄);A群流脑疫苗1、2剂次间隔不少于3个月,在18月龄内完成;乙脑减毒活疫苗在12月龄内完成;甲肝疫苗在24月龄内完成。 1.3.2 不合格接种初始接种提前、间隔不符、超期接种、记录不清、其他原因,均视为不合格接种。 1.3.3 未接种无证无卡或有卡有证未填写均视为未接种。 1.4 统计分析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建卡、建证、卡证符合率情况2009-2011年共调查63242名儿童,建证率分别为94.64%、96.39%和96.51%( 2 =44.70,P<0.01),建卡率分别为98.28%、99.03%和98.56%( 2=12.92,P<0.01),卡证符合率分别为88.62%、92.52%和92.36%( 2=7 3.72,P<0.01)。建卡、建证、卡证符合率均逐年提高。 2.2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 2.2.1 原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2009-2011年调查的儿童除卡介苗及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χ2BCG= 3.0475,P>0.01;χ2HepB全程=1.7045,P>0.01),其他各单苗、四苗全程、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均有所提高(Χ2OPV=19.6737,P<0.05,;χ2DPT=2 4.0966,P<0.05,;χ2MV=2 5.1252,P<0.05;χ2四苗全程=58.0623,P<0.05,χ2HepB1=40.1719,P<0.05)。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总结

2013年计划免疫工作总结一年来,接种门诊工作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相关科室的配合下,圆满地完成了预防接种工作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门诊管理,强化服务意识 预防接种门诊是我院对外服务的窗口,为了树立我院接种门诊的良好形象,更好的为接种对象服务,加强了日常工作管理,合理安排人员分工,明确各岗位责任。严格履行预防接种程序,做到接种前告知、检查、登记、签名、接种后留观等。同时,我们树立了“服务社会、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理念,努力做到热心、细心、耐心的服务,竭尽全力做好门诊接种工作。一年来,没有发生过与服务对象因服务态度而产生的纠纷。 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了业务能力。 为了接种更为及时、安全、规范,我们立足本职,不断加强学习,重点学习了新的接种程序、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通过学习,我们加深了按工作规范接种的重要性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认识,提高了传染病应急和接种异常反应处置能力。我们认真的按照接种工作规范进行操作,使接种工作安全、规范。我们按照新的接种程序告诉接种儿童家长接种的时间程序,使他们能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 三、加强门诊信息化管理,规范门诊信息化管理制度。 开通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对辖区内接种儿童的疫

苗信息、日常接种、预约记录和疫苗出入库进行全方位数据化管理,通过该系统,家长可预知孩子下次接种时间,实时掌握逾期未种记录,告别了以往手算的历史,避免漏种、迟种、重种等人为疏忽的出现。 四、做好防疫报表上报及各项记录的填写。 每月及时上报各类统计报表,如常规疫苗接种报表,二类疫苗接种报表等。报表上报做到了及时、准确。疫苗的各项记录包括疫苗和注射器的领取使用记录、每月疫苗和注射器的计划领取记录、接种室消毒记录、冷链运转记录、疫苗针对相关传染病监测记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记录、安全注射相关记录都做到了填写详细认真均无漏项。 五、预防接种工作成效 (一) 常规接种 2013年以来,门诊为新生儿建卡、建证64人次,乙肝疫苗接种157剂次,糖丸340剂次,麻风减毒疫苗81剂次,无细胞百白破303剂次,A+C流脑疫苗217剂次。A群流脑疫苗151剂次,白破疫苗113剂次,麻腮风减毒疫苗72剂次,乙脑减毒疫苗169剂次,甲肝减毒疫苗81剂次。单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取得了这样的成效主要是我们强化了服务意识,通过我们真诚地服务态度融洽了与广大群众的关系,加强了门诊管理,提高了门诊接种工作效率;加强了门诊接种宣传,使接种对象加深了预防接种重要性的认识。 (二)查漏补种 1.麻疹查漏补种活动

2016年接种率调查工作总结

2016年免疫规划工作 督导暨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工作总结 为了解我镇免疫规划实施情况,督促各接种单位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调整或制定相应措施提供依据,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长带队与兄弟单位计免科长一行于2016年10月8--12号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次以接种点为单位的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和免疫规划管理检查,调查结束后市疾控免疫规划科及兄弟单位各科长就此次检查中存在问题及总结如下: 本次调查单位和对象:以村为单位开展工作,采用入户方式调查,抽取2012年9月1日~2014年8月31日出生的儿童,且在被调查村内居住≥3个月为调查对象(不包括外籍适龄儿童)。除义棠村调查12名儿童外,其余村级接种点各调查10名儿童,不够10名儿童的全部调查。调查员填写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入户调查表。 疫苗品种和剂次:乙肝疫苗3剂及首针及时接种、卡介苗1剂、脊灰疫苗3剂、百白破疫苗4剂、A群流脑疫苗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2剂及首针及时接种率、乙脑减毒活疫苗2剂、甲肝减毒活疫苗1剂。 接种情况判断:调查儿童有接种证和接种卡(或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个案资料),以接种证记录为准;无接种证但有

接种卡,以接种卡记录为准;接种证和接种卡均无,判定为未接种。 此次接种率调查共228名儿童,其中2012.9.1--2013.8.31之间出生儿童106人,2013.9.1---2014.8.31之间出生儿童122人,建卡率100% ,建证率100%。其中有17名儿童存在卡证不符现象。卡证相符率为92.5%。八苗全程合格人数223人,合格率为97.8%。单苗接种情况:OPV 合格率为100%,DPT 合格率为100%,BCG 合格率为98.7%,卡疤率为99%,MV 合格率为100%。乙脑减毒活疫苗合格率99.6%,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数为228人,及时率为100% 。 存在的问题: 1、免疫规划知识宣传不深入,村民免疫规划知识知晓率低,预防接种意识淡薄。 2、流动、留守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的免疫服务存在缺口,底数不清,接种率低。 3.村卫生室负责人不清楚bopv疫苗保存温度及运输温度.村级冷链设备不合乎要求,未将疫苗单独保存,冷链设备测温记录不真实。 4.接种卡证中乙肝第一次及卡介苗批号效期未填写,家长签字及接种者签字未填。 5.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及急救药品存在过期及准备

2014年盐城市接种率调查方案

2014年盐城市接种率调查方案 2014年盐城市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专题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 了解当前我市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推动我市免疫 规划工作进一步发展。 二、调查内容 1、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合格接种率; 2、麻疹/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和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率; 3、建卡率、建证率; 4、儿童预防接种证与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接种记录相符情况; 5、疫苗未种原因; 6、电话复核儿童已出省、迁出、流出等流动情况。 三、调查地区: 每个县(市、区)共抽查2个乡镇,县城镇所在乡镇(街道)必查,另外再随机选取1个乡镇。四、调查类型与方法 (一)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接种状况调查 1、调查对象:各县(市、区)免疫接种信息系统中2008年1月1日以来出生的在册儿童(常住+迁入+流入)。 2、调查内容和方法:从免疫接种信息系统中导出并计算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和及时率。 (二)、电话调查迁(流)出儿童 调查组在到达所调查的乡镇(街道)预防接种单位后,在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客户端)中)随机抽取2008年1月1日以来出生的,迁出时间为2014年,在迁(流)出前应种而在当地未种疫苗的10名出省、迁(流)出儿童。电话联系儿童监护人,调

查其在当地疫苗未种原因,同时复核儿童迁(流)出的真实性,并现场填写调查表1。(如当年迁出儿童数量不足10人的,往前一年推送) (三) 入户走访调查接种状况 每个乡镇(街道)调查2个村,为所查乡镇(街道)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和乡(镇、街道)政府所在地的村,每个村走访登记2008年1月1日以来出生的已满12月龄的10名儿童(含流动儿童);随机抽查1个幼儿园、1个小学各10名儿童接种证。每个乡镇至少调查40名儿童。每县区合计调查80名儿童。 以儿童接种证为唯一凭证,调查建证率、人证相符、接种证记录、疫苗接种情况,并收集接种证,返回接种单位核实接种证与系统的儿童信息相符情况,填写完成调查表2。幼儿园、小学的接种证还要与入园入学时的查验记录核查后填写附表3。 五、判定标准 1、基础免疫合格接种标准为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记录。 (2)免疫起始月龄不提前。 (3)接种针(剂)次间隔不缩短(?28天)。 (4)基础免疫在12月龄内完成。 (5)内容填写齐全,记录清楚,不缺项。 2、及时接种标准: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HepB首针接种者判为首针及时;麻疹疫苗(2010年5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考核及时率)满8月龄不满9月龄接种,认为是及时接种。麻腮风疫苗(2010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考核及时率)满18月龄不满19月龄接种。 3、加强免疫合格:按照免疫程序,自该疫苗加强免疫起始月龄6月内完成加强免疫接种,记为合格,提前或推后或未完成加强免疫均为不合格。

接种率调查工作报告.doc

接种率调查工作报告

根据xx市卫生局、xx市疾控中心有关文件精神,我站按照“组群抽样”方法的要求,在全县46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中随机抽取了30个乡镇30个行政村作为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点,并于XX年6月派专业技术人员分成3个调查组在各调查点开展了抽样调查工作,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一、调查对象及内容 1、基础免疫:XX年出生儿童的建卡率、建证率、卡证符合率、“四苗”单苗及全程接种率、卡痕率、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及不合格接种原因。 2、加强免疫:1岁组儿童麻疹、百白破疫苗的加强免疫接种率;4岁组儿童脊灰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7岁组儿童麻疹、百白破二联加强免疫接种率。 二、调查方法 1、基础免疫以现场调查与查阅接种卡、证相结合进行。 2、加强免疫主要以查阅接种卡的方式进行。 三、判断标准 按《全国计划免疫接种率第三个85%目标的审评原则和方法》的要求,做到人卡核实,以卡、证记录为准。凡经核实符合免疫程序,全程全量接种为合格接种,凡未建卡、证者,未接种者,接种起始月龄、间隔时间不足者,未全程全量或超龄接种以及未建卡者和卡、证记录不清,卡、证不符者,均视为不合格接种或未接种。 四、调查结果 1、基础免疫:共调查适龄儿童210名,建卡205人,建卡率97.61%。其中卡介苗接种率为95.7%,卡痕率91.9%,脊灰糖丸接种率97.61%,百白破接种率93.33%,麻疹疫苗接种率91.9%;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77.14%;“四苗”全程接种率91.9%。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6.19%。 2、加强免疫:1岁组、4岁组7岁组分别调查适龄儿童各210名,1岁组麻苗、三联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3.33%和93.80%;4岁组糖丸加强免疫接种率98.09%;7岁组麻苗、百白破二联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85.23%和86.66%。 3、不合格接种 基础免疫:不合格接种共计74人次,其中:未建卡建证25人次、未接种8

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方案 篇一:20xx年接种率调查方案 20xx年xxx儿童基础免疫 接种率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县适龄儿童(包括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和乙肝首针及时接种情况。 2、了解我县适龄儿童接种率、预防接种证卡持有率、免疫监测与管理水平,研究和解决流动儿童免疫预防管理策略与服务模式。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01、调查对象: (1)抽取20xx年7月1日至20xx年6月30日期间出生的儿童,即满一岁的儿童。 (2)卡证持有率调查:抽取20xx年7月1日至20xx 年6月30日出生的儿童。在被调查行政村中,随机抽取7名儿童,共抽查30个行政村,全县共计调查210名儿童, 三、调查内容

1、适龄儿童计划免疫八种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率和合格率。 2、脊灰疫苗及时率和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率。 3、建卡率、建证率。 四、调查项目及说明 1、接种日期以接种证为准。无证者以接种卡为准,卡上如有 涂改或逻辑错误视为无效。对每名儿童的合格接种判断只能选择接种证或接种卡一种方式。不能一种疫苗以接种证为准,另外一种疫苗以接种卡为准。 2、基础免疫合格接种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记录。 (2)免疫起始月龄不提前。 (3)接种针(剂)次间隔不缩短(≥28天)。 (4)基础免疫在12月龄内完成。 (5)内容填写齐全,记录清楚,不缺项。 3、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hepb首针接种者判为首针及时。脊灰疫苗在2~5月龄按规定完成接种判为及时接种。 4、乙脑、流脑根据年龄和集中接种时间判定,全程合格为合格。 .

年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工作总结

2013年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工作总结为进一步加强全镇免疫规划工作的基础管理,全面掌握我镇适龄儿童的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真实客观的评价我镇疫苗接种工作水平和免疫规划工作质量,按照区防疫站的统一部署,菜园镇卫生院于2013年6月20-21日,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工作,现将此次调查工作小结如下: 一、调查方法: 接种率的调查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按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进行调查。东街村、葛庄村、大偏店村。 二、调查对象及内容: 1.调查对象为抽样调查单位中所有完成基础免疫的2~7周岁适龄儿童。 2、计算目标儿童的"五苗"单苗接种合格率,全程合格接种率;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率。 3、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单苗接种率。 4、目标儿童的建卡建证率,卡证相符率、卡痕阳性率;儿童预防接种个案及时录入率、个案录入准确率。 三、判断标准: 有接种证和接种卡者以接种证记录为准;无接种证,有接种卡者以接种卡记录为准;接种证和接种卡两者均无者,判断为未接种。 1、基础免疫合格判断标准: ①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记录。 ②免疫起始月龄未提前。 ③接种针(剂)次间隔未缩短(≥28天)。 ④基础免疫在规定月龄内完成。

⑤内容填写齐全,记录清楚,无缺项。 2、加强(或复种)免疫合格接种判断标准: ①百白破疫苗加强免疫,儿童满18月龄后在6月龄内完成接种,判断为合格; ②麻疹疫苗(含麻苗成分疫苗)复种,儿童满18月龄后在6月龄内完成者判断为合格; 3、新增疫苗判断标准: ①A群流脑疫苗第1、2剂次在儿童出生后6-18月龄内完成,两剂次至少间隔3个月,判断为合格; ②乙脑减毒活疫苗在儿童出生后8-12月龄内完成初免,满2周岁加强1剂,判断为合格; ③甲肝减毒活疫苗在儿童满18个月后6月龄内完成1剂次,判断为合格。 四、调查结果: 1、五苗基免: 1)五苗接种率:调查30名儿童,建卡率100% ,建证率100%。卡证相符率为100%。五苗全程合格人数20人,合格率为99%。单苗接种情况:OPV 合格率为100%,DPT 合格率为100%,BCG 合格率为96.55%,卡疤率为96.55%,MV 合格率为100%。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数人,及时率为96.10% ,合格率为100%。 五、存在的问题: 1、免疫规划知识宣传不深入,村民免疫规划知识知晓率低,预防接种意识淡薄。 2、流动、留守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的免疫服务存在缺口,底数不清,接

太原市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方案

太原市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方案

太原市免疫规划工作 督导暨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方案 为了解全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实施情况,客观评价免疫规划工作进展,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为调整或制定相应措施提供依据,我市定于7月,在全市开展免疫规划工作检查督导暨儿童免疫接种率抽样调查。 一、目的 1、了解各县(市、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实施情况,促进免疫规划措施的全面落实。 2、了解全市七苗基础免疫及加强/复种接种率水平,为推进免疫规划工作发展制定相应措施或策略提供依据。 3、了解疫苗的管理及使用情况。 4、检查督导麻疹和AFP病例主动监测报告系统的运行情况,确保主动监测报告工作的有效落实。 5、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沈苏、太原市)的运行情况 二、内容 (一)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 (二)疫苗的管理及使用情况 (三) 医院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开展情况 (四) 麻疹和AFP病例主动监测报告情况 三、检查范围和方法

(一)接种率调查 1、调查对象 7月1日至 6月30日出生的儿童。 2、抽样方法以县(市、区)为单位,每个县(市、区)抽取10个乡镇(街办),每乡镇(街办)抽1个村(社区),共调查100个村(社区),每个村随机调查10名7月1日至6月30日出生的儿童(详见附件1)。 (二)疫苗的管理及使用情况(详见附件2) (三)免疫规划工作督导 对县(市、区)CDC、一所县级综合医院、一所乡镇卫生院,经过查阅相关文件资料、询问、现场核查等方法调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及麻疹和AFP病例主动监测报告情况,并填写相应调查表(详见附件3)。 (四)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沈苏、太原市)的运行情况。 四、组织领导 检查工作由市卫生局统一组织实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技术指导,负责数据收集、分析等工作。 五、时间安排

儿童接种率调查方案

儿童接种率调查方案 篇一:XX年下半年接种率调查方案 上港乡XX年下半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调查方案 一、背景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后,流脑、乙脑、甲肝等新纳入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免疫预防工作有较大的进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个别村预防接种率偏低甚至存在免疫空白,适龄儿童某些疫苗接种率极低,既反映出免疫漏洞成为疾病暴发的重要因素,更说明新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工作亟待加强。为全面了解我乡包括新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内的各常规免疫疫苗接种率情况,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势在必行,为指导该项工作的开展,特制订本方案。 二、调查目的 (一)掌握适龄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 (二)推动预防接种和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的深入发展。 (三)了解其它有关信息。

(四)为上级制定免疫规划工作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免疫规划规范化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出生日期在XX年1月1日至XX年12月31日之间,在该地常住3个月(含)以上的儿童。每个年龄组调查10名儿童,共30名儿童。 四、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覆盖全乡各村。 五、调查内容 (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接种情况。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包括麻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调查各疫苗在接种证、接种底册和信息化系统中的接种日期,并填写结果判定、未种原因及是否由二类疫苗替代等。 (二)其它与预防接种有关的信息。新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起始时间。 六、调查方法 组织开展各个村的接种率调查。在所调查村随机抽取

接种率调查工作总结-模板

接种率调查工作总结 根据xx市卫生局、xx市疾控中心有关文件精神,我站按照“组群抽样”方法的要求,在全县46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中随机抽取了30个乡镇30个行政村作为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点,并于XX年6月派专业技术人员分成3个调查组在各调查点开展了抽样调查工作,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查对象及内容 1、基础免疫:XX年出生儿童的建卡率、建证率、卡证符合率、“四苗”单苗及全程接种率、卡痕率、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及不合格接种原因。 2、加强免疫:1岁组儿童麻疹、百白破疫苗的加强免疫接种率;4岁组儿童脊灰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7岁组儿童麻疹、百白破二联加强免疫接种率。 二、调查方法 1、基础免疫以现场调查与查阅接种卡、证相结合进行。 2、加强免疫主要以查阅接种卡的方式进行。 三、判断标准 按《全国计划免疫接种率第三个85%目标的审评原则和方法》的要求,做到人卡核实,以卡、证记录为准。凡经核实符合免疫程序,全程全量接种为合格接种,凡未建卡、证者,未接种者,接种起始月龄、间隔时间不足者,未全程全量或超龄接种以及未建卡者和卡、证记录不清,卡、证不符者,均视为不合格接种或未接种。 四、调查结果 1、基础免疫:共调查适龄儿童210名,建卡205人,建卡率%。其中卡介苗接种率为%,卡痕率%,脊灰糖丸接种率%,百白破接种率%,麻疹疫苗接种率%;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四苗”全程接种率%。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 2、加强免疫:1岁组、4岁组7岁组分别调查适龄儿童各210名,1岁组麻苗、三联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和%;4岁组糖丸加强免疫接种率%;7岁组麻苗、百白破二联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和%。 3、不合格接种 基础免疫:不合格接种共计74人次,其中:未建卡建证25人次、未接种8人次、初始接种提前5人次、间隔不符12人次、记录不清6人次、卡证不符18人次。

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工作总结

精品文档 2016年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工作总结 为了解我镇免疫规划实施情况,督促各接种单位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调整或制定相应措施提供依据,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带队与兄弟单位计免科长一行 于2016年10月8--12号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次以接种点为单位的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和免疫规划管理 检查,调查结束后市疾控免疫规划科及兄弟单位各科长就此次检查中存在问题及总结如下: 本次调查单位和对象:以村为单位开展工作,采用入户方式调查,抽取2012年9月1日~2014年8月31日出生的儿童,且在被调查村内居住≥3个月为调查对象(不包括外籍适龄儿童)。除某某村调查12名儿童外,其余村级接种点各调查10名儿童,不够10名儿童的全部调查。调查员填写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入户调查表。 疫苗品种和剂次:乙肝疫苗3剂及首针及时接种、卡介苗1剂、脊灰疫苗3剂、百白破疫苗4剂、A群流脑疫苗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2剂及首针及时接种率、乙脑减毒活疫苗2剂、甲肝减毒活疫苗1剂。 接种情况判断:调查儿童有接种证和接种卡(或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个案资料),以接种证记录为准;无接种证但有接种

卡,以接种卡记录为准;接种证和接种卡均无,判定为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未接种。 此次接种率调查共228名儿童,其中106人,之间 2012.9.1--2013.8.31出生儿童2013.9.1---2014.8.31之间出生儿童122人,建卡率100% ,建证率100%。其中有17 名儿童存在卡证不符现象。卡证相符率为92.5%。八苗全程合格人数223人,合格率为97.8%。单苗接种情况:OPV 合 格率为100%,DPT 合格率为100%,BCG 合格率为98.7%,卡疤率为99%,MV 合格率为100%。乙脑减毒活疫苗合格率99.6%,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数为228人,及时率为100% 。 存在的问题: 1、免疫规划知识宣传不深入,村民免疫规划知识知晓率低,预防接种意识淡薄。 2、流动、留守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的免疫服务存在缺口,底数不清,接种率低。 3.村卫生室负责人不清楚bopv疫苗保存温度及运输温度.村级冷链设备不合乎要求,未将疫苗单独保存,冷链设备测温记录不真实。

计划免疫工作总结

计划免疫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市计划免疫工作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在省、市主管部门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部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规范免疫接种门诊、控制乃至消灭相关疾病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基本情况 ******地处**,属河网湖区,国土面积**平方公里,东与******接壤,南隔****,西倚*****相望。东西长约**公里,南北宽约**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米。全市辖**个乡镇、办事处,***个村(居委会),****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人,共有医疗机构****个,其中市直**个,乡镇卫生院**个,城区防保站*个,村卫生室***个。现在全市已建成规范免疫接种门诊**个,市镇两级计划免疫专业人员**(中级职称*人,医师**人,医士**人)。0~7岁儿童****人(其中****年出生****人),已有****名儿童建立了预防接种卡,建卡率为99.92%,建证****名,建证率为99.92 %。 工作成绩 一、免疫实施 1、完成了6次冷链运转。冷链运转是控制乃至消灭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的基础工作,因此,确保冷链运转高质量地进行是搞好计划免疫工作的先决条件。我们坚持5、7、9三次高温期间冷链运转送冰排、送疫苗到各乡镇,在每次运转时,

全科每人都到乡镇进行计划免疫督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年共计应种五种疫苗应种**人次,实种 **人次,接种率为99.53 %;其中卡介苗应种**人次,实种**人次,接种率为99.82 %;脊灰糖丸疫苗(不含强化免疫 )应服**人次,实服**1人次,服苗率为99.47 %;吸附百白破应种24996人次,实种**人次,接种率为99.44 %;麻疹疫苗应种14819人次,实种**人次,接种率为99.41 %,乙肝疫苗应种**人次,实种14648人次,接种率为99.81%。 2、认真组织实施了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日活动。为持续保持我市无脊灰状态,根据上级安排,我市于****年1月5日~6日进行了强化免疫日活动,部分毗邻武汉地区开展了两轮强化免疫活动,全市适龄儿童应种79723人次,实服79346 人次,服苗率为99.5%。 3、开展了麻腮二联疫苗接种工作。由于麻疹将是计划免疫要消灭的下一个目标疾病,而腮腺炎在我市中小学中时有暴发的报告,为有效地控制这两种疾病,保护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我们经请示省卫生厅同意,于今年10月16-17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麻腮二联疫苗接种工作,共计接种疫苗64746人份,接种率为 46.2%。 二、免疫监测 1、开展了接种率调查。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和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我们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选出全市18/个乡镇、办事处的30个村进行了接种率调查,共调查XX年9月1日至XX年8月31日出生的儿童216名,建卡率100%(216/216),建证率98.6 %(213/216),卡证相符率

儿童接种率调查方案

儿童接种率调查方案 篇一:20XX年下半年接种率调查方案 上港乡20XX年下半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方案 一、背景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后,流脑、乙脑、甲肝等新纳入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免疫预防工作有较大的进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个别村预防接种率偏低甚至存在免疫空白,适龄儿童某些疫苗接种率极低,既反映出免疫漏洞成为疾病暴发的重要因素,更说明新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工作亟待加强。为全面了解我乡包括新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内的各常规免疫疫苗接种率情况,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势在必行,为指导该项工作的开展,特制订本方案。 二、调查目的 (一)掌握适龄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 (二)推动预防接种和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的深入发展。 (三)了解其它有关信息。 (四)为上级制定免疫规划工作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免疫规划规范化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出生日期在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之间,在该地常住3个月(含)以上的儿童。每个年龄组调查10

名儿童,共30名儿童。 四、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覆盖全乡各村。 五、调查内容 (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接种情况。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包括麻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调查各疫苗在接种证、接种底册和信息化系统中的接种日期,并填写结果判定、未种原因及是否由二类疫苗替代等。 (二)其它与预防接种有关的信息。新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起始时间。 六、调查方法 组织开展各个村的接种率调查。在所调查村随机抽取确定第1个调查户,以与第1个调查户大门之间顺时针方向步行距离最近的一户为第2个调查户,以此类推。直至每一个年龄组调查足10名儿童为止,如调查的最后一户有两名或以上的适龄儿童,则全部调查。如所调查村某一年龄组不足10名儿童,则选择该村最近的村按上述方法继续查找,直至 每个年龄组调查足10名儿童为止。 七、接种结果判定原则 所有调查对象均需调查接种证、接种底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本地户籍儿童三种接种记录一致者为接种,有任一记录不一致

田阳县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

田阳县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 为全面掌握田阳县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全县免疫规划工作的协调、平衡、健康发展,我县于2011 年9 月初开展全县儿童接种率 调查,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选择全县有10 个乡镇12 个卫生院。对每个卫生院的辖区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其中城镇村4 个、农村8 个),每村入户调查29 名1~3 岁儿童(即2008 年1 月1 日至2010 年7 月31 日出生),被调查村不足29 名的向周边村抽取。 1.2 调查内容 1.2.1 入户调查对2008 年1 月1日至2010年7月31 日出生儿童调查8 种免疫规划疫苗[卡 介苗(BCG)、乙肝疫苗(HePB)、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百白破疫苗(DPT)、含麻疹类疫苗(MCV)、乙脑减毒活疫苗(JE)、甲肝减毒活疫苗(HePA—1)、 A群流脑疫苗(MenA)]的基础免疫,同时满1.5 岁~3岁儿童调查百白破、麻疹疫苗的加强 免疫。 1.3 合格接种判定标准五苗基础免疫(即BCG、HePB、OPV、 DPT、MCV)全程合格接种必 须同时符合以下5 个条件:(1)免疫起始月龄正确,不得小于疫苗的免疫起始月龄;(2)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疫苗的剂次间隔时间正确;(3)在12月龄内完成疫苗的全程接种;(4)接种记录完整:包括出生日期、接种日期、疫苗批号、厂家、接种者姓名;(5)有卡 有证的以证为主,有卡无证的以卡为主。无接种卡、证者视为未接种[1]。 2 结果 2.1 合格接种率五苗(BCG、HePB、OPV、DPT、MCV)基础免疫全程合格、JE、HePA—1、MenA 合格接种率分别为 89.64%(320/357)、92.44%(330/357)、90.78%(187/206)、 93.84%(335/357)。 DPT、MCV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0.29%(186/206)、91.71%(189/206)。 2.2 不合格接种五苗基础免疫不合格接种率为 5.60%(20/357),JE、HePA—1、MenA 和DPT、MCV加强免疫不合格接种率均为0。 2.3 未接种率五苗基础免疫及JE、HePA—1、MenA未接种率均为0;DPT、MCV加强免疫未 接种率为9.71%(20/206)、8.25%(17/206)。 2.4 城乡接种率五苗全程合格、JE、HePA—1、MenA和DPT、 MCV加强免疫接种率均是城镇 高于农村(见下表)。 3 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田阳县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较高,但部分乡镇新增的免疫规划疫苗和百白破、麻疹疫苗的加强免疫接种率偏低,提示免疫规划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今后应加大宣传力度,扎实、深入开展查漏补种活动,重点加大对薄弱乡镇(村屯)的工作督导,确保每一位适龄儿童均享受免疫预防接种服务[2]。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05 [2]张连馥李杰马炳杰抚宁县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8(3): 233-233

接种率调查总结

免疫规划疫苗 接种率调查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我社区免疫规划工作的基础性管理,全面掌握免疫规划疫苗接辖区适龄儿童种情况,真实客观的评价疫苗接种工作水平和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单位名称)组织专人员于20**年**月**日至20**年**月**日在辖区内开展了下半年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调查工作,现将此次调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查方法 接种率的调查采用随机抽取儿童入户的方法进行调查。二:调查对象及内容 ⒈随机抽调查调查20**年**月**日~20**年**月**日和20**年**月**日--20**年**月**日出生的儿童各5名。 ⒉计算目标儿童的“七苗”单苗接种合格率,全程合格接种率;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率。 ⒊目标儿童建卡建证率,卡证相符率。卡痕阳性率;儿童预防接种个人档案及时录入率、个人档案录入准确率。 三、判断标准 有接种证和接种卡者以接种证记录为准;无接种者,有接种卡者以接种卡记录为准;接种卡和接种证均无者,判断为未接种。 ⒈基础免疫合格标准 ⑴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记录

⑵免疫起始月龄未提前 ⑶接种针次间隔未缩短 ⑷基础免疫在规定月龄内完成。 内容填齐全,记录清楚无缺颃 ⒉加强﹙或复种﹚免疫合格接种判断标准 百白破疫苗加强免疫,儿童满18月龄后在6月龄内完成接种,判断为和格。 ⑵麻疹疫苗﹙含麻苗成分疫苗﹚复种,儿童满18月龄后在6月龄内完成者,判断为合格。 ⑶新疫苗判断标准 流脑A+C儿童满3岁6岁各接种一针判断为合格 四、调查接果 ⒈七苗基免见接种情况凳记表 ⑴七苗接种率:调查10名儿童,建卡10人,建卡率:100﹪,建证10人,建证率:100﹪,卡证相符10人,卡证相符合格率:100﹪。七苗全程合格人数10人合格率为:100﹪。单苗接种情况:OPV合格10人,合格率100%,DPT合格率为10人,合格率为:100%,BCG合格率为:10人,合格率为:100%,卡痕阳性10人,卡疤率为100%,MV合格率10人,合格率为:100%。乙脑第一针调查适龄儿童10人,接种率为100%,A群流脑第一针:调查适龄儿童10人,接种率为:100%,A群流脑第二针调查适龄儿童10人,接种10人,接种率为100%,乙肝接种10人,全

接种率报告分析

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是预防接种工作质量的常用的评价指标,深圳市福田区自1996年起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接种率监测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接种率监测质量,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掌握接种率动态变化,评价和改进常规免疫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现将福田区2010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效果评价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人口资料来源于福田区统计局,接种率报告数据来源于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报表。数据采用EXCEL2003进行处理。 1.2接种率评价方法:采用统一的监测评价方法[1]。①差值(D)评价:根据区统计局公布的出生人口数为估计应种人数,以监测系统报告的实际接种人数为接种人数计算估算接种率,即估算接种率=实际接种人数/出生人口数。D=估算接种率-报告接种率。D≤0.05时为可信,0.050.15时为不可信。②比值(R)评价:R≈3MV(BCG)/OPV(DPT)。0.95≤R≤1.05时为可信,0.90≤R<0.95或 1.05

疾控中心工作总结..

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一四年工作总结 2014年XXX疾控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卫生局的具体指导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理清思路抓发展,强化职能抓落实,狠抓管理促规范,整顿作风树形象,在业务发展和内部管理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2014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提高全民健康教育知识,下大力气宣传普及健康教育工作 (一)以健康教育阵地建设为依托,大力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增长健康知识、预防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的必要措施。我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始终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提高居民卫生素质、保障居民身体健康为重点,积极推进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真正把“健康理念”转变成居民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工作。XXX健康教育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区健康教育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XXX健康教育所承担全区健康教育业务技术指导职能,做到了机构、人员、设备、经费、工作五落实。XXX健康教育所现有

3名工作人员,办公用房为100平方米,配备了投影仪、摄像机、照相机、多媒体活动室等约15万元的设备,为正常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健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制定下发了《XXX健康教育工作考核标准》、《控烟检查评分标准》等10余个规范性文件,每年进行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业务培训达5000余人次。制定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认真组织督导考核,及时整改提高,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实。 (二)以“三进一团”活动为载体,提高各类人群健康知识普及 为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我区整合辖区优质资源,充分利用“三进一团”活动为载体,(即“教育进社区”、“卫生进社区”、“计生进社区”和“健康教育宣讲团”)对居民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先后开展了“百名教师进社区”、“小手拉大手、健康到我家”、“健康讲师进社区”等大型健康教育宣讲活动,根据不同地点、针对不同人群,灵活运用不同的宣传方法,通过走家入户、登门讲解、集中培训、集中授课、有奖问答、灯迷竞猜、学教互动、巡回讲座、文艺演出和播放音像资料等多形式、多渠道、多频率、全方位、立体式、全覆盖的方式,通过干部—骨干—群众、医生—病人—家属、老师—学生—家长等途径达到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