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旅游管理系统
旅游景区智慧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第三方接口集成
支持与第三方系统的接口集成,如支付系统、地 图服务、数据分析等。
高并发处理
采用高性能的服务器集群和负载均衡技术,确保 系统在高并发场景下的稳定性和性能。
用户界面设计
交互设计
提供简洁、直观的用户界面,支持多种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 、电脑等。
ABCD
移动端适配
开发适用于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客户端,方 便游客随时随地获取服务和管理信息。
系统安全与稳定性保障
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措施,确保系统数据的保 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05
技术选型与实施方案
技术选型原则及依据
01
先进性
选择业界先进、成熟的技术,确 保系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领
先地位。
公共服务监督
监督景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情况,确保公共服务质量。
数据统计与分析
收集并整理旅游相关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其他辅助功能模块
多语言支持
提供多语言版本的游客服务和管理界面,满足不 同国家和地区游客的需求。
集成第三方服务
与酒店、餐饮、交通等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合作, 实现服务的无缝对接和优化组合。
旅游景区智慧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汇报人:XX 2024-01-18
目录
• 项目背景与目标 • 需求分析 • 系统架构设计 • 功能模块划分与实现 • 技术选型与实施方案 • 项目风险与应对措施 • 项目效益评估与未来发展规划
01
项目背景与目标
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市场规模不断
扩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 消费逐渐成为刚性需求,旅游市 场规模不断扩大。
旅游景区管理系统

旅游景区管理系统一.系统概述1。
背景由于时下大多数人生活优越,交通工具方便快捷,信息获取方便,导致旅游业迅速发展。
为了方便旅游爱好者在网上获取信息,有效地掌握景区的相关信息,开发出一套适合于旅游者在网络上快速获取信息的管理系统,通过本系统,出行者可以查看河南的全部景点列表,了解某个景点的详细情况,自驾车、公交线路,获取景区内的旅游地图等.该系统为旅客提供全面的旅游景点查询服务。
2.目的本系统提供对各旅游景点综合信息的查询和管理,可以作为旅游出行综合信息查询的门户。
通过本系统出行者可以查看全部景点列表,了解某个景点的详细情况。
二.需求分析1。
系统需求分析:通过系统功能分析,针对一般旅游景区信息管理的需求,分析总结出如下需求信息。
● 用户可以对旅游线路及其详细信息进行查询● 用户可以预定旅游线路● 用户可以查看网站的公告信息● 用户可以查看留言板以及留言● 管理员可以修改旅游线路信息● 管理员可以删除和增加旅游线路● 管理员可以增加和修改公告信息● 管理员可以查看留言板以及回复留言2。
业务流程数据字典⑴数据项用户信息表:留言板信息表:⑵数据结构⑶数据流⑷数据存储公告信息公告信息查看,管理用户,管理员⑸处理过程处理过程名输入数据流输出数据流说明部分登录查看终端用户信息线路预订终端旅客留言更新后留言旅客旅游路线浏览终端旅客公告浏览终端旅客留言信息管理回复留言当前留言旅游线路管理更新旅游线路当前旅游线路公告管理更新公告当前公告3.组织结构图景区查询旅游信息修改4.数据流图旅客数据流图:公告信息管理数据流图:旅游线路信息三.系统设计部分1。
局部E—R图数据对象E_R图用户与可预订旅游线路之间的实体关系E-R图管理员与旅游线路之间的实体关系E—R图管理员与公告之间的实体关系E-R图管理员与留言板之间的实体关系E-R图2。
全局E—R图四.逻辑结构设计1。
联系类型的转换E-R图转换为相应的关系模式(依据转换原则)。
a级旅游景区管理系统

A级旅游景区管理系统引言A级旅游景区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旅游景区的软件系统。
该系统旨在帮助旅游景区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游客体验,实现景区资源的科学利用和保护。
本文档将对A级旅游景区管理系统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系统的功能、架构、实现方式等内容。
功能概述A级旅游景区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游客管理:对游客进行注册、登录、个人信息管理等操作。
2.导游管理:对导游进行管理,包括注册、审核、评价等功能。
3.景区资源管理:对景区的景点、餐厅、酒店等资源进行管理,包括添加、修改、删除等功能。
4.门票管理:对景区的门票进行管理,包括价格、库存、售卖渠道等信息的维护。
5.订单管理:对游客的订单进行管理,包括下单、支付、退款等操作。
6.数据统计分析:对景区的游客人数、收入、评价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提供可视化的报表。
7.安全管理:保护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设置权限管理功能,防止非法访问和操作。
系统架构A级旅游景区管理系统的架构采用主从式架构,主要包括后端服务和前端界面两部分。
后端服务后端服务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用户请求、数据存储和业务逻辑处理。
后端服务采用三层架构,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1.表示层:负责接收用户请求,解析请求参数,并将请求转发给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
可以使用Spring MVC框架来实现。
2.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具体的业务逻辑,包括用户认证、数据校验、数据操作等。
可以使用Spring框架来实现。
3.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包括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可以使用MyBatis框架来实现。
前端界面前端界面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界面,可以使用Web界面或移动应用程序的形式实现。
前端界面负责向用户展示数据和接收用户的操作请求,并将请求发送给后端服务进行处理。
前端界面可以使用HTML、CSS、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进行开发,并通过HTTP协议与后端服务进行通信。
可以使用Vue.js、React等前端框架来简化开发。
a级旅游景区管理系统

A级旅游景区管理系统简介A级旅游景区管理系统是一个为旅游景区提供管理和运营支持的系统。
该系统致力于提高景区的管理效率,提升游客的体验,以及增加景区的收入。
该系统主要包括景区信息管理、门票管理、导游管理、游客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等功能。
通过使用该系统,景区管理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地管理景区的各项运营活动,并实时监控景区的运营状况。
功能模块1. 景区信息管理模块•管理景区的基本信息,如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简介等。
•提供景区地图及导航功能,方便游客查找景点位置。
•可以对景区进行评级,并记录评级历史。
2. 门票管理模块•管理门票种类,包括不同时间段的票价和折扣。
•提供在线购票功能,游客可以通过系统购买门票,并选择游览日期和时间段。
•支持扫码验票功能,门票使用后自动失效。
3. 导游管理模块•管理导游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经验等。
•提供导游排班功能,可以安排导游的工作时间和景点引导路线。
•游客可以通过系统预约导游,并在游览期间获得导游的解说服务。
4. 游客管理模块•记录游客的个人信息和购票记录。
•提供游客实名认证功能,保证游客身份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可以统计游客数量和流量,帮助景区管理人员进行运营决策。
5. 设备管理模块•管理景区内的设备,如电子导览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
•提供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功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游客可以通过系统查找设备位置和使用说明。
6. 财务管理模块•统计景区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提供明细和报表。
•管理门票和其他商品的销售,包括库存管理和进销存统计。
•提供财务分析和预测功能,帮助景区管理人员制定经营策略。
系统特点1.用户友好:系统界面简洁清晰、操作简单明了,用户可以快速上手使用。
2.实时监控:景区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掌握景区运营状况,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3.安全可靠:通过实名认证和门票验票等功能,保证游客身份的真实性和景区的安全性。
4.数据分析:系统提供丰富的统计数据和报表,帮助景区管理人员进行运营分析和决策。
旅游景区管理系统

旅游景区管理系统旅游景区是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游玩的重要场所,而一个好的旅游景区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提升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游客体验。
本文将介绍旅游景区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功能以及对景区管理的影响。
一、旅游景区管理系统的重要性1. 提高管理效率:旅游景区通常拥有大量的游客流量,包括门票销售、参观安排、餐饮住宿等方面的管理。
通过旅游景区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录入和查询,减少了手工操作的繁琐,提高了管理效率。
2. 提升服务质量:景区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是至关重要的。
旅游景区管理系统可以提供游客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了解游客需求并进行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提升服务质量。
3. 优化资源配置:一个好的旅游景区管理系统可以对景区的各项资源进行规划和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等。
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旅游景区管理系统的功能1. 门票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门票的线上销售和实时查询功能,方便游客提前购票和查询门票信息。
2. 排队管理:景区游客流量大,排队是无法避免的。
旅游景区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智能排队系统,对游客进行排队管理,减少游客排队的等待时间,提升游客的体验。
3. 导览服务:旅游景区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语音导览和电子导览地图等功能,为游客提供导览服务,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景区的历史文化和景点信息。
4. 餐饮住宿管理:对于大型景区来说,餐饮住宿是游客必不可少的服务。
旅游景区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餐饮住宿的在线预订和管理,提供便捷的服务。
5. 安全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系统可以对游客进行风险预警和安全监控,提供安全保障。
三、旅游景区管理系统对景区管理的影响1. 信息化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系统实现了景区信息的数字化和集中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和信息的准确性。
2. 数据分析:旅游景区管理系统通过收集游客数据和行为数据,可以进行数据分析,为景区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3. 优化服务流程:旅游景区管理系统可以对服务流程进行优化,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旅游景区管理系统

旅游景区管理系统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其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也逐渐成为了业内关注的重点。
为此,开发一款旅游景区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对于提升景区的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分析旅游景区管理的需求,设计系统功能和流程,并探讨系统的优劣势与应用前景。
一、需求分析旅游景区的管理涉及到门票销售、游客导览、景区安全、餐饮住宿、文化活动等方面,各项任务繁琐,且需要及时高效的管理。
因此,旅游景区管理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门票管理功能开发门票管理模块,实现在线售票、检票和退票,方便游客在线购买门票后凭取票码进行检票和入园。
同时,系统需要支持管理人员对门票价格、库存、优惠信息等进行管理。
2.游客导览功能系统需要提供游客导览功能,将景区内的景点、游览路线、文化历史等信息呈现给游客。
为游客提供电子导览图、语音、文字介绍等多种信息呈现方式。
还需实现一些互动游乐设施,增强客户体验。
3.安全管理功能开发安全管理模块,对景区内的重要设施进行监控,实时掌握每个游客的位置信息,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同时,系统应该能够进行紧急处理并向游客发送应急信息。
4.餐饮住宿功能开发餐饮住宿模块,为游客提供餐厅预订、客房预订等服务。
同时,系统还需要支持餐饮住宿设施的管理和评价,提供多种支付方式。
5.文化活动功能开发文化活动模块,推广景区文化,吸引游客,增强游客的滞留时间。
线上开展文化活动,举办文艺展览,儿童游乐,扶持旅游专家写游记、拍摄带货视频,吸引更多人关注。
二、系统架构与流程设计1.系统架构前端采用ReactJS + ReduxJS 开发,使用Ant Design UI组件库进行开发。
后端采用Spring Boot + MyBatis + Redis 对接旅游景区数据,实现数据的存储、查询、更新等功能。
同时,使用Nginx进行反向代理和负载均衡,确保系统的高并发和稳定性,在系统架构上做好了样板。
旅游行业:旅游景区智慧管理系统方案

旅游行业:旅游景区智慧管理系统方案第一章:引言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3)1.3 研究方法 (3)第二章:旅游景区概述 (4)2.1 旅游景区概念 (4)2.2 旅游景区分类 (4)2.3 旅游景区管理现状 (4)第三章:智慧旅游景区概述 (5)3.1 智慧旅游景区定义 (5)3.2 智慧旅游景区发展现状 (5)3.3 智慧旅游景区发展趋势 (6)第四章:智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架构 (6)4.1 系统设计原则 (6)4.2 系统架构设计 (6)4.3 系统功能模块 (7)第五章:景区门票管理 (7)5.1 门票预约与销售 (7)5.2 门票查验与核销 (8)5.3 门票数据分析 (8)第六章:景区客流管理 (9)6.1 实时客流监控 (9)6.1.1 采集技术 (9)6.1.2 数据分析 (9)6.1.3 数据展示 (9)6.2 客流预测与分析 (9)6.2.1 预测方法 (9)6.2.2 分析内容 (9)6.2.3 应用场景 (10)6.3 客流调控与优化 (10)6.3.1 分时调控 (10)6.3.2 智能导览 (10)6.3.3 个性化服务 (10)6.3.4 信息发布与宣传 (10)第七章:景区安全与应急 (10)7.1 安全管理 (10)7.1.1 安全管理概述 (10)7.1.2 安全管理制度 (10)7.1.3 安全防范措施 (11)7.2 应急预案 (11)7.2.1 应急预案概述 (11)7.2.3 应急预案的执行与监督 (11)7.3 处理与反馈 (11)7.3.1 处理概述 (11)7.3.2 处理流程 (11)7.3.3 反馈与整改 (12)第八章景区服务与体验 (12)8.1 导览服务 (12)8.1.1 导览地图 (12)8.1.2 导览语音 (12)8.1.3 导览 (12)8.2 互动体验 (13)8.2.1 虚拟现实(VR)体验 (13)8.2.2 增强现实(AR)体验 (13)8.2.3 互动展示 (13)8.3 信息推送与反馈 (13)8.3.1 信息推送 (13)8.3.2 游客反馈 (13)第九章:景区营销与推广 (14)9.1 营销策略 (14)9.1.1 市场定位 (14)9.1.2 产品创新 (14)9.1.3 价格策略 (14)9.1.4 营销组合 (14)9.2 推广渠道 (14)9.2.1 线上推广 (14)9.2.2 线下推广 (14)9.2.3 媒体宣传 (14)9.2.4 口碑传播 (15)9.3 效果评估 (15)9.3.1 游客满意度 (15)9.3.2 游客数量及消费水平 (15)9.3.3 品牌知名度 (15)9.3.4 营销成本与收益 (15)第十章:项目实施与运营 (15)10.1 项目实施步骤 (15)10.1.1 项目筹备阶段 (15)10.1.2 项目开发阶段 (15)10.1.3 项目部署阶段 (16)10.1.4 项目验收与交付 (16)10.2 运营管理 (16)10.2.1 系统运维 (16)10.2.2 数据管理 (16)10.2.3 员工管理 (16)10.3.1 项目评估 (16)10.3.2 项目优化 (17)第一章:引言1.1 项目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旅游行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区旅游系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景区旅游系统,验证智慧旅游技术在提高景区管理效率、改善游客体验、提升旅游安全性等方面的实际效果。
实验主要围绕以下目标展开:1. 构建一个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慧旅游系统;2. 实现对景区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提高景区运营效率;3. 通过数据分析,为景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4. 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强游客满意度。
二、实验内容1. 系统架构设计本实验所搭建的景区旅游系统采用分层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层次:- 感知层: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收集景区内的各类数据,如游客流量、环境数据、设施使用情况等;- 网络层:采用5G网络、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感知层设备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 平台层:基于云计算平台,构建数据存储、处理、分析等模块,为景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应用层:面向游客、景区管理者等用户提供各类服务,如在线预订、智能导览、安全管理等。
2. 系统功能实现本实验所搭建的景区旅游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游客数据,包括入园报告、分散客户报告等,提高景区管理水平和效率;- 智慧票务系统:采用电子二维码门票、身份证、非接触式感应IC卡等介质门票,实现对散客门票、多人票、团体票等类型门票的管理;- 视频监控系统:设置景区视频监控设备,调试配套软件,对景区进行全天实时监控,随时检索各监控点的监控内容;- 车辆调度系统:集通信、物联网、视频监控等技术于一体,实现景区车辆的综合统一管理调度;- 智慧园区数字孪生和景区元宇宙:基于时空GIS的景区数字孪生建设理念,满足景区全周期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和服务需求;- 全景融合技术: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为游客提供沉浸式旅游体验。
3. 实验实施本实验在荔波小七孔景区进行,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前期准备:与景区管理者沟通,了解景区需求,确定系统功能;- 设备安装:在景区内安装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搭建网络基础设施;- 系统开发:根据需求开发智慧旅游系统,包括前端界面、后端数据库、数据分析模块等;- 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测试,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系统部署:将系统部署到景区内,进行实际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区旅游信息管理系统1.1.1 项目需求在旅游景区,经常会遇到游客打听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的最短路径和最短距离,这类游客不喜欢按照导游图的线路来游览,而是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景点游览。
为于帮助这类游客信息查询,就需要计算出所有景点之间最短路径和最短距离。
算法采用迪杰斯特拉算法或弗洛伊德算法均可。
建立一个景区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制订旅游景点导游线路策略和制订景区道路铺设策略。
任务中景点分布是一个无向带权连通图,图中边的权值是景点之间的距离。
(1)景区旅游信息管理系统中制订旅游景点导游线路策略,首先通过遍历景点,给出一个入口景点,建立一个导游线路图,导游线路图用有向图表示。
遍历采用深度优先策略,这也比较符合游客心理。
(2)为了使导游线路图能够优化,可通过拓朴排序判断图中有无回路,若有回路,则打印输出回路中的景点,供人工优化。
(3)在导游线路图中,还为一些不愿按线路走的游客提供信息服务,比如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的最短路径和最短距离。
在本线路图中将输出任意景点间的最短路径和最短距离。
(4)在景区建设中,道路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道路建设首先要保证能连通所有景点,但又要花最小的代价,可以通过求最小生成树来解决这个问题。
本任务中假设修建道路的代价只与它的里程相关。
因此归纳起来,本任务有如下功能模块:创建景区景点分布图;输出景区景点分布图(邻接矩阵)输出导游线路图;判断导游线路图有无回路;求两个景点间的最短路径和最短距离;输出道路修建规划图。
主程序用菜单选项供用户选择功能模块。
1.1.2 设计流程主程序采用设计主菜单调用若干功能模块,同时在主程序中定义两个邻接链表类型变量G和G1,作为调用子函数的参数。
建图子模块建立无向带权图,输入顶点信息和边的信息,输出邻接链表G。
由于是无向边,输入一条边时构建两条边。
输出图子模块:从邻接链表g转换成邻接矩阵a,并输出邻接矩阵a。
图中边的权值∞用32767表示。
遍历子模块:通过遍历图G,只得到遍历的顶点序列。
我们先将顶点序列存在数组vex(带权无向)图的邻接链表/***************************************************************/ /*程序功能:建立一个旅游景区管理系统,实现旅游路线选择*/ /*景区道路优化等功能*//***************************************************************/ #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include “string.h”#define MAX_EDGE_NUM100/*定义图的最大边数*/#define MAX_VERTEX_NUM 20#define MAXNUM 32767typedef char Vertex_type[10];typedef struct node/*边表结点*/{int adjvex;/*邻接点域*/int weight;struct node* next;/*指向下一个邻接点的指针域*/}Edge_node;typedef struct /*顶点表结点*/{Vertex_type vertex;/*顶点域,存放景点名称*/Edge_node* firstedge;/*边表头指针*/}V ertex_node;typedef struct{Vertex_node adjlist[MAX_VERTEX_NUM];/*邻接表*/int n,m;/*顶点数和边数*/}Lgraph;边的类型定义在求最小生成树时,用到边的定义。
typedef struct{inti; /*顶点vi的序号*/int j; /*顶点vi的序号*/intweight;} Edge_type;1.1.4 程序清单主程序源程序/*************************************************************/ /*函数名:main*/ /*入口参数:无*/ /*返回值:无*/ /*************************************************************/ voidmain(){Lgraph *g, *g1;int sele;void create_graph();void output_graph();void dfs_main();void topo_sort_main();void min_distance_main();void min_tree();g=(Lgraph *)malloc(sizeof(Lgraph));g->m=0;g1=(Lgraph *)malloc(sizeof(Lgraph));while(1){system("cls");printf(“\n\n******景区旅游管理信息系统******\n”);printf(“1.输入景点分布图\n”);prin tf(“2.输出景点分布图邻接矩阵\n”);pri ntf(“3.生成导游线路图\n”);printf(“4.输出导游线路图中回路\n”);printf(“5.求两景点间最短路径和最短距离\n”);printf(“6.输出景区道路修建规划图\n”);printf(“0.退出\n”);printf(“请选择功能序号:”);scanf(“%d”,&sele);printf("\n\n***************************************************\n\n");switch(sele){case 1: create_graph(g); break;case 2: output_graph(g);break;case 3: dfs_main(g,g1);break;case 4: topo_sort_main(g1);break;case 5: min_distance_main(g);break;case 6: min_tree(g); break;case 0: exit(0);}getchar();printf("按回车键继续......");getchar();}}建图子模块源程序参见10.3 节的create_graph()函数。
输出图子模块/**************************************************************/ /*函数名:output_graph *//*函数功能:输出图G的邻接矩阵*//*入口参数:g --- 邻接链表*//*返回值:无*//**************************************************************/void output_graph(Lgraph *g){int i,j,n;inta[MAX_VERTEX_NUM][ MAX_VERTEX_NUM];Edge_node *p;if(g->n==0){printf(“景点分布图未输入,无法输出!\n”);return;}for(i=0;i<g->n;i++)for(j=0;j<g->n;j++)if (i==j)a[i][j]=0;elsea[i][j]=MAXNUM;for (i=0;i< g->n;i++){p=g->adjlist[i].firstedge;while (p!=NULL){j=p->adjvex;a[i][j]=p->weight;p=p->next;}}printf("景点分布图邻接矩阵为:\n\n");printf("%8s "," ");for (i=0;i<g->n;i++)printf("%8s ",g->adjlist[i].vertex);for (i=0;i<g->n;i++){printf("%8s ",g->adjlist[i].vertex);for(j=0;j<g->n;j++)printf("%9d",a[i][j]);printf(“\n”);}}遍历子模块/**************************************************************/ /*函数名:dfs_main*/ /*函数功能:生成导游线路图*/ /*入口参数:g-- 景点分布图*/ /*g1 —导游线路图*/ /*返回值:无*/ /**************************************************************/ voiddfs_main(Lgraph *g,Lgraph *g1){int visited[MAX_VERTEX_NUM];int x,i;int vex[MAX_VERTEX_NUM];int j, k, i1, tag;int vex1[MAX_VERTEX_NUM];Edge_node *p, *q;for (i=0;i< MAX_VERTEX_NUM;i++)visited[i]=0;if(g->n==0){printf(“景点分布图未输入,无法生成导游线图!\n”);return;}do{printf("请输入口景点序号:");scanf("%d",&x);if (x>=1&&x<=g->n){x--;break;}elseprintf("景点号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n");}while(1);j=0;dfs(g,x,visited,vex,&j);//每次调用时,j初始化为0/*构建游览线路,存放在数组Vex1*/i1=0;for(i=0;i< g->n-1;i++){j=vex[i+1];tag=1;k=0;while (tag){vex1[i1++] = vex[i+k];p=g->adjlist[vex[i+k] ].firstedge;while (p!=NULL && p->adjvex!=j)/*判断vi+k与vj之间有没有边*/p=p->next;if (p==NULL)k--;/*若vi+k与vj之间没有边回溯*/elsetag=0;}}vex1[i1++]=j;/*建立游览线路图的邻接链表G1,供拓朴排序用*/for (i=0;i<g->n;i++){strcpy( g1->adjlist[i].vertex, g->adjlist[i].vertex );g1->adjlist[i].firstedge=NULL;}for (k=0;k<i1-1;k++){i=vex1[k];j=vex1[k+1];p=(Edge_node *)malloc(sizeof(Edge_node));p->adjvex=j;p-> weight=1; /*建立游览线路图时,不考虑边的权值*/q=g1->adjlist[i].firstedge;g1->adjlist[i].firstedge=p;p->next=q;}g1->n=g->n;g1->m=i1-1;/*输出游览线路*/printf(“游览线路为\n:”);for (k=0;k<i1-1;k++){i=vex1[k];printf(“%s->”,g->adjlist[i].vertex);}printf(“%s\n”,g->adjlist[vex1[i1-1] ].vertex);}/**************************************************************//*函数名:dfs *//*函数功能:以Vi为出发点对邻接表存储的图G进行DFS搜索*/ /*入口参数:g-- 图G的邻接表存储*//*i—顶点Vi*//*visited—标志顶点是否已被访问的数组*//*vex—存放遍历时所经过的顶点*//*j—存放位置*//*返回值:无*//**************************************************************/ voiddfs(Lgraph *g,int i, int visited[], int vex[] .int *j){int k;static j=0;Edge_node *p;printf("visit vertex:V%s\n",g->adjlist[i].vertex);/*访问顶点Vi*/vex[*j]=i; /*遍历结点vi,存入数组Vex中*/*j=*j+1;visited[i]=1;/*标记Vi已访问*/p=g->adjlist[i].firstedge;/*取Vi边表的头指针*/while (p) /*依次搜索Vi的邻接点Vj,j=p->adjva*/{k= p->adjvex;if (!visited[k])/*若Vj尚未访问,则以Vj为出发点向纵深搜索*/dfs(g,k, visited, vex,j);p=p->next;/*找Vi的下一个邻接点*/}}在本任务中,通过10.4节的遍历输出景区旅游导游线路,该线路从入口出发,经过所有旅游景点后到达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