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方图均衡化

合集下载

简述直方图均衡化的基本原理。

简述直方图均衡化的基本原理。

简述直方图均衡化的基本原理。

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对图像进行处理的技术,它可以改变图像的明暗效果,增强图像的对比度。

它是一种把图像的灰度分布改变的形式,一种以灰度调整为基础的图像处理技术,也可以称为“灰度变换”。

直方图均衡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直方图解析处理图像中的灰度值,使图像变得更加标准化。

它会把图像的灰度分布从原有的偏高或偏低的值,归一化为一个新的更平均的灰度范围,从而提高图像的对比度。

直方图均衡化的基本步骤是:首先,利用灰度直方图,计算图像中每一个灰度值出现的次数,把灰度值表示为概率函数。

然后,根据概率函数计算每一个灰度值对应的累计概率分布函数,对累计概率分布函数进行处理,把每一个灰度值映射到一个新的灰度值上,生成一张新的灰度图像。

直方图均衡化的一个关键应用就是它可以有效地处理图像的曝光不均的问题,例如,当一张图片带有曝光过度的区域时,直方图均衡化可以调整灰度分布,使这些区域亮度变得更均匀,从而改善图像的质量。

另外,直方图均衡化可以有效改善彩色图像的色彩细节,因为在调整灰度分布的同时,也可以调整图像的亮度、饱和度和色调等方面的参数,即使是差的图片也可以令彩色图像看起来更加自然和活力。

尽管直方图均衡化有许多好处,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它的处理效果有限,因为它无法真正解决图像中特定信号的可操作性问题;其次,它只能用于灰度图像,对于彩色图像,效果不是很好;最后,由于它会增强图像的对比度,所以会使图像中的噪声变得更加明显,会降低图像的质量。

由此可见,直方图均衡化能够改善图像的质量,同时它也有一些局限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多种图像处理技术,比如图像的缩放、裁剪、色彩校正,利用直方图均衡化的优势,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人脸识别技术的图像增强方法详解

人脸识别技术的图像增强方法详解

人脸识别技术的图像增强方法详解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安全监控、人脸解锁、人脸支付等。

然而,由于环境光线、姿态、表情等因素的影响,人脸图像的质量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降低了识别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图像增强方法,以提高人脸识别的性能。

一、直方图均衡化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常用的图像增强方法,它通过对图像的像素值进行重新分配,使得图像的直方图更加均匀。

在人脸识别中,直方图均衡化可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具体而言,直方图均衡化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 计算图像的直方图,得到各个灰度级的像素数量;2. 计算累积分布函数,得到每个灰度级对应的累积概率;3. 根据累积概率将原始图像的像素值映射到新的灰度级。

直方图均衡化能够有效地增强图像的对比度,使得人脸特征更加明显,从而提高了人脸识别的准确性。

二、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尽管直方图均衡化能够增强图像的对比度,但是它忽略了图像局部的细节信息,可能会导致图像过度增强或细节丢失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方法。

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将图像分成多个小区域,对每个小区域进行直方图均衡化,从而保留了图像的细节信息。

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的具体步骤如下:1. 将原始图像分成多个小区域;2. 对每个小区域进行直方图均衡化;3. 将均衡化后的小区域合并成最终的增强图像。

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能够更好地保留图像的细节信息,提高了人脸识别的准确性。

三、多尺度Retinex算法多尺度Retinex算法是一种基于图像亮度的增强方法,它通过模拟人眼对亮度的感知来增强图像的细节。

多尺度Retinex算法通过计算图像在不同尺度上的亮度分布,然后将亮度分布与原始图像进行融合,从而得到增强后的图像。

多尺度Retinex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将原始图像分解成多个尺度的图像;2. 对每个尺度的图像进行Retinex增强,得到亮度分布图像;3. 将亮度分布图像与原始图像进行融合,得到增强后的图像。

图像处理中直方图均衡化的使用教程

图像处理中直方图均衡化的使用教程

图像处理中直方图均衡化的使用教程图像处理中的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常用的增强图像对比度的方法。

通过对图像的像素值进行重新分布,直方图均衡化可以使图像中的明暗区域更具有对比度,从而提高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本文将介绍直方图均衡化的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具体的步骤。

1. 直方图均衡化的原理直方图均衡化的原理基于对图像的灰度级进行重新分布。

它通过将原始图像的像素值映射到新的像素值上,使得直方图在整个灰度范围内得到均匀分布。

这样就能够增强图像中的低对比度区域,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

2. 直方图均衡化的应用场景直方图均衡化在图像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增强图像的对比度:直方图均衡化可以使得图像中的亮度值更加均匀分布,提高图像的对比度,使得图像变得更加清晰。

- 增强图像的细节:直方图均衡化通过增强图像中的低对比度区域,可以使得细节更加显著,提高图像的可视化效果。

- 降低图像的噪声:直方图均衡化可以将图像中的噪声分布均匀化,从而减少噪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3. 直方图均衡化的步骤下面是使用直方图均衡化对图像进行处理的具体步骤:步骤 1: 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如果原始图像是彩色图像,我们需要将其转换为灰度图像。

这是因为直方图均衡化是针对灰度级进行处理的。

步骤 2: 计算原始图像的像素值分布使用图像处理工具,计算原始图像中每个像素值的出现频率。

这样可以得到一个直方图,该直方图显示了原始图像中像素值的分布情况。

步骤 3: 计算累积分布函数通过对原始图像的直方图进行累积求和,得到一个累积分布函数。

该函数显示了每个像素值的累积出现频率。

步骤 4: 计算新的像素值根据累积分布函数,计算每个像素值的新的映射像素值。

这个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的图像处理工具而有所不同。

步骤 5: 创建均衡化后的图像使用新的像素值替换原始图像中的像素值,将得到的图像称为均衡化后的图像。

4. 注意事项在使用直方图均衡化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直方图均衡化可能会改变图像的整体亮度。

简述直方图均衡化的基本原理。

简述直方图均衡化的基本原理。

简述直方图均衡化的基本原理。

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图像处理技术,它可以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从而使得图像变得更加清晰、对比度更高。

它的原理是通过将图像的亮度分布更均匀,使得图像的光线更加均衡,而不会给受光照不均匀的部分造成影响。

直方图均衡化可以分为两种:全局均衡化和局部均衡化。

全局均衡化通过改变图像的整体亮度分布来达到均衡化的目的,而局部均衡化则是改变局部亮度分布,以达到均衡化的效果。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图像的直方图以及它与均衡化的关系。

直方图是展示图像的亮度分布的一种图表,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图像的光照状况,从而为均衡化提供参考。

直方图均衡化是基于均匀性的一种图像处理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扩展图像的亮度分布,使得其均衡分布,而不会给受光照不均匀的部分造成影响。

这种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图像的对比度,从而使图像更加清晰。

全局均衡化是一种普遍使用的直方图均衡化技术,它可以通过改变图像亮度分布,从而达到均衡化的效果。

这一处理技术可以通过改变一幅图像的整体亮度和对比度来实现图像处理的目的。

另一种技术是局部均衡化,它可以通过改善局部的亮度分布,从而使得图像的整体质量得到改善。

局部均衡化可以有效地减少图像中局部的暗处和亮处,从而使得图像中的一些细节成分得到更加清楚的显示。

对于改善图像质量,所有这些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任何一种图像处理技术,都应该用最有效的方式改善图像的质量,以实现最佳的视觉效果。

总之,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提高图像对比度、降低图像的灰度级数以及改善图像的质量的一种有效的图像处理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图像的亮度分布,使得其均衡分布,从而达到均衡化的目的。

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改善图像的质量,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简述直方图均衡化的基本原理

简述直方图均衡化的基本原理

简述直方图均衡化的基本原理直方图均衡化,也称为图像增强是对图像进行增强,是研究图像处理和认知计算的研究内容。

它最早诞生于一百多年前的摄影技术,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用于图像处理的计算机算法也被用于直方图均衡化。

直方图均衡化的基本原理是将每一个灰度级别的图像分布调整到最大概率密度,使得其灰度分布最大化,从而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增强图像的细节结构,并减少噪声的影响。

首先,要计算灰度级别的分布。

通过计算得到不同灰度级别的像素数量,就可以得到灰度级别的百分比。

然后,根据灰度级别的最低百分比和最大百分比,计算每一个灰度级别的转换值,这些转换值就是灰度级别均衡化后的灰度值。

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将最低百分比记为L,最大百分比记为H,灰度级别1的转换值记为T1,灰度级别2的转换值记为T2,那么可以推出T2 =T1+(H-L)(2-1) 。

接下来,通过转换值对原始图像进行均衡化处理。

也就是说,将原始图像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替换成上面计算得出的转换值。

最后,就可以得到一幅均衡化后的图像。

直方图均衡化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增强图像的细节结构,从而达到较好的图像增强效果。

传统的灰度图像,最终图像的细节和结构可能会受到噪声的影响,但是通过直方图均衡化,可以减少噪声的影响,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然而,由于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图像处理方法,所以它还有可能增加某些图像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锯齿,导致不理想的处理效果。

总之,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有效的图像增强技术,它旨在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和细节结构,减少噪声的影响,使图像更加清晰。

它是利用计算机算法,根据不同灰度级别的分布情况,计算出每一个像素点的转换值,最终将原始图像的灰度值替换成新的均衡化值,从而达到图像增强的效果。

直方图均衡化原理

直方图均衡化原理

直方图均衡化原理
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图像处理技术,目的是提高图像对比度并增强细节。

其原理是通过重新分配图像的灰度级,使得原始图像的像素值更均匀地分布在亮度范围内。

在直方图均衡化过程中,首先计算原始图像的灰度直方图。

灰度直方图是一个统计图,用来表示不同灰度级在图像中出现的频率。

然后,根据灰度直方图的统计结果,通过累积函数计算每个灰度级的累积频率。

累积函数将原始图像的像素值映射到新的像素值范围上。

在最后一步,通过将原始图像的每个像素值映射到新的像素值范围上,完成图像的均衡化。

通过重新映射,灰度级在整个亮度范围内得到了平均分布,从而增加了对比度,并提高了图像的细节。

直方图均衡化的优点是简单易实现,并且在许多图像处理任务中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然而,直方图均衡化也有一些限制。

例如,在有限的灰度级范围内,图像可能仍然存在过多的低对比度区域。

此外,该方法也可能导致图像噪点的增加。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图像增强方法。

《直方图的均衡化》课件

《直方图的均衡化》课件

直方图均衡化的效果评估
直方图均衡化的效果可以通过比较处理前后的直方图、对比度和视觉效果来 评估,通常希望处理后的图像具有更均匀的像素值分布和更好的对比度。
结论和总结
直方图的均衡化是一种有效的图像增强技术,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改善图 像的质量和视觉效果。
《直方图的均衡化》PPT 课件
直方图的均衡化是什么
直方图的均衡化是一种图像增强技术,通过调整图像的亮度分布,使得图像中的像素值更均匀地分布在 整个灰度范围内,从而改善图像的对比度和视觉效果。
直方图的基本概念
直方图是用于表示图像中像素值分布的统计图,横坐标表示像素值,纵坐标 表示该像素值对应的像素数量。
直方图的均衡化原理
直方图均衡化的原理是通过对图像的像素值进行变换,使得原始图像的像素值分布更均匀,同时增强图 像的对比度。
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均衡化的应用场景
直方图均衡化广泛应用于图像增强、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可以改 善图像的质量、增强图像的细节和对比度。
直方图均衡化的步骤
直方图均衡化的步骤包括计算原始图像的像素值累计分布函数、对像素值进 行映射,以及将映射后的像素值替换到原始图像中。

计算机视觉中的图像增强技术

计算机视觉中的图像增强技术

计算机视觉中的图像增强技术图像增强技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旨在提高图像质量和增强图像的细节。

通过使用各种算法和技术,图像增强能够改善图像的亮度、对比度、清晰度等方面,使图像更加逼真和易于分析处理。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计算机视觉中的图像增强技术。

一、直方图均衡化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常见的图像增强技术,通过调整图像的像素值分布,使得图像在亮度和对比度上得到改善。

该技术基于直方图的分析,将图像的像素值映射到较广的范围内,使得亮度水平更加均衡。

直方图均衡化可以应用于灰度图像和彩色图像,并且对于各种类型的图像效果良好。

二、模糊和锐化模糊和锐化是图像增强中常用的技术。

模糊技术可以减少图像的噪声和细节,使得图像更加平滑。

常见的模糊技术包括高斯模糊、均值模糊等。

锐化技术则相反,可以增强图像的边缘和细节,使得图像更加清晰。

锐化技术常用的方法有拉普拉斯锐化、边缘增强等。

三、增强滤波增强滤波是一种基于图像频域分析的增强技术。

该技术通过对图像进行频域变换,提取频域信息,然后根据图像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增强处理。

常见的增强滤波技术包括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小波变换等。

增强滤波可以有效地去除图像的噪声和模糊,提高图像的品质。

四、对比度增强对比度增强是一种提高图像亮度差异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调整图像的像素值,使得图像中的亮部和暗部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

对比度增强常用的方法有直方图拉伸、对比度增强函数等。

对比度增强可以使图像中的细节更加鲜明,提高图像的可视化效果。

五、超分辨率重建超分辨率重建是一种特殊的图像增强技术,旨在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和细节。

该技术可以通过多帧图像的融合、插值和恢复等方法,使得图像的细节更加清晰,增强图像的可见细节。

超分辨率重建常用的算法包括基于插值的方法、最小二乘法等。

总结:计算机视觉中的图像增强技术是提高图像质量和增强图像细节的重要手段。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图像增强技术,包括直方图均衡化、模糊和锐化、增强滤波、对比度增强和超分辨率重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像增强是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内容。

遥感图像增强是为特定目的,突出遥感图像中的某些信息,削弱或除去某些不需要的信息,使图像更易判读。

图像增强的实质是增强感兴趣目标和周围背景图像间的反差。

它不能增加原始图像的信息,有时反而会损失一些信息。

它也是计算机自动分类一种预处理方法。

目前常用的图像增强处理技术可以分为两
大类:空间域和频率域的处理。

主要内容包括基于直方图的处理、图像平滑以及图像锐化等。

空间域处理是指直接对图像进行各种运算以得到需要的增强结果。

频率域处理是指先将空间域图像变换成频率域图像,然后在频率域中对图像的频谱进行处理,以达到增强图像的目的。

6.2.1 图像灰度的直方图
图像灰度直方图反映了一幅图像中灰度级
与其出现概率之间的关系。

对于数字图像,由于图像空间坐标和灰度值都已离散化,可以统计出灰度等级的分布状况。

数字图像的
灰度编码从0,1,2,…,2n-1(n为图像量化时的比特数),每一个灰度级的像元个数mi可以从图像中统计出来,整幅图像的像元数为M,则任意灰度级出现的频率为:
(6-20)
(6-21)
由2n个P值即可绘制出数字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如图6-5。

图像直方图随图像不同而不同,不同图像有不同的直方图。

图6-5数字图像直方图
灰度直方图可以看成是一个随机分布密度函数,其分布状态用灰度均值和标准差两个参数来衡量。

灰度均值为:
(6-22)
式中:为整幅图像灰度平均值;
X ij为(i,j)处像元的灰度值;
R为图像行数;
L为图像列数;
M=R*L为图像像元总数;
标准差:
Xi:i处像元的灰度值
直方图分布状态不同,图像特征不同,如图6-6所示。

a图像直方图靠近低灰度区,该图像属于低反射率景物图像;
b图像为高反射率景物图像;
c图像直方图标准差偏小,为低反差景物图像;
d图像直方图的标准差较大,为高反差景物的图像;
e图像直方图呈现出多峰,图中有多种地物出现的频率较高;
f图像直方图呈现出双峰,并且高亮度地物(如云、白背景等)出现频率高。

图像直方图所包含的面积为1,即有:(6-24)
如果用F表示累积分布函数,则有:
(6-25)
累计分布函数用图6-7来表示,图像下部为图像直方图,虚线部分为累积直方图。

基于直方图增强就是对一幅给定的图像的
直方图按要求一定目的进行修改,以达到改善图像的目的。

6.2.2线性变换
简单线性变换是按比例拉伸原始图像灰度
等级范围,一般为了充分利用显示设备的显示范围,使输出直方图的两端达到饱和。

变化前后图像每一个像元呈一对一关系,因此像元总数不变,亦即直方图包含面积不变。

图6-7 图像累积直方图
线性变换通过一个线性函数实现变换,其数学表达式为:
(6-26)
式中:—经线性变换后输出像元的灰度值;
dij—原始图像像元灰度值;
A和B为常数,A和B可以根据需要来确定:(6-27)
(6-28)
式中:—增强后图像的最大灰度值和最小灰度值;
—为原始图像中最大和最小灰度值。

将A和B代入(6-26)式,有
(6-29)
线性变换过程可用图6-8来表示。

图6-8灰度变换的三种情况
在实际计算时,一般先建立一个查找表,即建立原始图像灰度和变换后图像灰度之间对应值,在变换时只需使用查找表进行变换即可(如表6-1),这样计算速度将极大提高。

图像灰度变换查找表表6-1
由于遥感图像的复杂性,线性变换往往难以满足要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更多地采用分段线性变换(图6-8b),可以拉伸感兴趣目标与其他目标之间的反差。

6.2.3直方图均衡
直方图均衡是将随机分布的图像直方图修改成均匀分布的直方图(图6-9),其实质是对图像进行非线性拉伸,重新分配图像像元值,使一定灰度范围内的像元的数量大致相等。

图6-9直方图均衡
图中(a)为原始图像直方图,可用一维数组P (A)表示,有:
图中b为均衡后的图像直方图,也用数组表示,有:
其中:
m为均衡后的直方图灰度级。

因此直方图均衡需知道图像均衡后的灰度级m。

由直方图可知:
(6-30)
为了达到均衡直方图的目的,可用累加的方法来实现,即:

时,原图像上的灰度为d0, d1 ,d2,…dk的像元都合并成均衡后的灰度dˊ0,同理:

时dk,+1 , dk+2,…dL合并为dˊ1,依次类推直到
时dR,dR+1 ,…dn-1合并为dˊm-1。

可以用累积值直方图来图解解求,均衡直方图在原灰度轴上的区间,如图6-10所示,在P轴上等分m份,通过累积值曲线,投影到G轴上,则G轴上交出的各点就为均衡所取的原直方图灰度轴上的区间值。

一般先求出区间阈值,列成查找表,然后对整幅图像每个像元查找它们变换后的灰度值。

图6-10直方图均衡图解
直方图均衡后每个灰度级的像元频率,理论上应相等,实际上为近似相等,直接从图像上看,直方图均衡效果是:
•各灰度级所占图像的面积近似相等,因为具有相同灰度值的像素不可能分割;•原图像上频率小的灰度级被合并,频率高的灰度级被保留,因此可以增强图像上大面积地物与周围地物的反差。

如图6-11。

•如果输出数据分段级较小,则会产生一个初步分类的视觉效果。

原始直方图均衡后直方图
图6-11直方图均衡的结果
6.2.4 直方图正态化
直方图正态化是将随机分布的原图像直方图修改成高斯分布。

如图6-12所示。

6-12直方图正态化
设原图像的直方图:
正态化图像直方图:
正态分布公式为:
(6-31)
式中x为变量,为均值,σ为标准差,由于图像是非负的、有限的,数字图像又是离散函数,所以正态公式可写为:
(6-32)
式中,x为直方图的每个元素值(即每个灰度处的频率值)Pb0,P b1,…;P(x)是正态曲线下的面积, P(x)=1
对于某一区间的频率累加值为:
(6-33)
修改直方图的方法与直方图均衡类似,采用累加方法,即当
(6-34)
时原图像直方图上灰度值0——K合并为正态化图像的灰度值0,当
(6-35)
时,则原图像上灰度值k+1—L合并为正态化图像的第一个灰度值,依次类推,可以得到正态化后的图像。

6.2.5 直方图匹配
直方图匹配是通过查找表使得一个图像的
直方图与另一个图像直方图类似,亦属于非线性变换。

直方图的匹配对在不同时间获取的同一地区或邻接地区的图像;或者由于太阳高度角或大气影响引起差异的图像匹配
很有用。

特别是对图像镶嵌或变化检测有用。

为了使图像直方图匹配获得好的结果,两幅图像应有相似的特性:
1.图像直方图总体形状应类似;
2.图像中黑与亮特征应相同;
3.对某些应用,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应相同;
4.图像上地物分布应相同,尤其是不同地
区的图像匹配。

如果一幅图像里有云,而另一幅没有云,那么在直方图匹配前,应将其中一幅里的云去掉。

为了进行图像直方图匹配,同样可以建立一个查找表,作为将一个直方图转换成另一个直方图的函数。

6.2.6 密度分割
密度分割与直方图均衡类似。

产生一个阶梯状查找表,原始图像的灰度值被分成等间隔的离散的灰度级,每一级有其灰度值。

进行密度分割时,需知道输出直方图的范围和密度分割层数,然后建立阶梯级查找表,使得输出的每一个层有相同的输入灰度级。

最后对每一层赋新灰度值或颜色,就可以得到一幅密度分割图像。

密度分割可以看成是线性变换的一种,用下式计算:
(6-36)
n为密度分割的层数,其分割过程用图6-
13表示。

密度分割也可以用非线性分割方法。

图6-13 密度分割
6.2.7 其他非线性变换
非线性变换(图6-8-b)还有很多方法,如对数变换、指数变换、平方根变换、标准偏差变换、直方图周期性变换。

前三种变换可用下面的算式:
对数变换:
(6-37)
指数变换:
(6-38)
平方根变换:
(6-39)
上式中
(6-40)
(6-41)
?
F为对应的函数,LOG、EXP、SORT上述三种变换过程可用图6-14描述。

?
图6-14三种非线性变换
6.2.8 灰度反转
灰度反转是指图像灰度范围进行线性或非
线性取反,产生一幅与输入图像灰度相反的图像,其结果是原来亮度的地方变暗,原来暗的地方变亮。

灰度反转有两种算法:
一个是条件反转,其表达式为:
当(6-42)
当(6-43)
其中D为输入图像灰度且已归一化(0-1.0),Dout为输出反转灰度。

另一个为简单反转,其表达式为:
(6-44)
第一种方法强调输入图像中灰度较暗的部分,第二种方法则是简单取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