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二上语文版年末文言文阅读练习之(游三游洞记)
游张公洞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游张公洞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游张公洞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由义兴而左泛,泊湖。
湖者,洞所从首径也。
夜过半,忽大雨,滴沥入蓬户。
余起,低回久之。
质明始霁。
从行者余弟敬美,燕人李生,歙人程生,郡人沈生、张生。
可四里许,抵洞,始隆然若覆墩耳。
张生者,故尝游焉,谓余当从后洞入,毋从前洞。
所以毋从前洞者,前路宽,一览意辄尽,无复余。
意尽而穿横关,险狭甚多,中悔不能达。
余乃决策从后入。
多列炬火前导,始委身一窍,鱼贯而下。
渐下渐滑,且峻级不能尽受足。
后趾俟前趾发乃发,迫则以肩相辅。
其上隘,又不能尽受肩。
如是数十百级,稍稍睹前行人,如烟雾中鸟;又闻若瓮中语者。
发炬则大叫惊绝。
巨万乳皆下垂,玲珑晶荧,不可名状。
大抵色若渔阳媚玉,而润过之。
稍西南为大盘石,石柱踞其上。
旁有所谓床及丹灶①、盐廪者。
稍东,地欹下而湿,迹之则益湿,且益洼不可究,即所谓仙人田也。
回顾所入窍,不知几百丈,荧荧若日中昧,时现时灭。
久之,路几断。
其下穿不二尺所,余扶服过,下上凡百余级。
忽呀然中辟可容万人坐石乳之下垂者愈益奇为五色刺人眼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
石状如潜虬,如跃龙,如奔狮,如踞象,如莲花,如钟鼓,如飞仙,如僧胡,诡不可胜纪。
余时惫,足益蹇,强作气而上,至石台,俯视朗然。
洞之胜,至是而既矣。
张公者,故汉张道陵,或曰张果②,非也。
道陵事在蜀颇著。
许询贻逸少书称: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左元放③汉末得道之徒多在焉。
此亦岂其一耶?王子曰:余向所睹石床、丹灶、盐米廪及棋局者,仿佛貌之耳。
乌言仙迹哉!(选自《王世贞文选》,有删改)【注】①丹灶:炼丹的灶。
② 张果:即张果老,唐代道士。
③左元放:东汉末年方士左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不可名状命名B.迹之则益湿追踪C.诡不可胜纪怪异D.仿佛貌之耳表现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低回久之而润过之B.鱼贯而下地欹下而湿C.且峻级不能尽受足且益洼不可究D.石柱踞其上此亦岂其一耶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湖者,洞所从首径也B.张生者,故尝游焉C.即所谓仙人田也D.张公者,故汉张道陵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湖留宿时,因为半夜下起了大雨而焦急徘徊,难以入睡,等到天亮雨停,才和五位同伴走了四里多路,抵达张公洞。
语文高二上语文版年末文言文阅读练习之(三游洞序)

语文高二上语文版年末文言文阅读练习之(三游洞序)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①,微之②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
又明年春,各祗命③之郡,与知退④偕行。
三月十日,三会于夷陵。
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
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
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
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
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⑤,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
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
自未讫戌,爱不能去。
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莹玲珑,象生其中。
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
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俯通津,绵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⑥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因此,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
”仍命予序而纪之。
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
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⑦间。
欲今后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注】①“予自”句:白居易在元和九年,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因上疏请求捕杀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刺客,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四年后,即元和十三年,从江州司马任上改授忠州(四川忠县)刺史。
“刺史”是唐代州的行政长官,“司马”那么是州刺史的属吏。
②微之:元稹,字微之,是白居易的诗交好友,时称元白。
③祗〔zhī〕命:奉命。
之:往。
④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
⑤梯危缒〔zhuì〕滑: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
缒:用绳子拴住人、物传送。
⑥矧〔shěn〕:况且。
⑦廞:通“嵌”。
两崖相廞间:指两个山崖相衔接的地方。
1、文章第二段,作者从□□和□□的角度详细描绘了三游洞的洞石、泉水。
﹙2分﹚2、以下语句中,全都表现“斯境胜绝”的一组是〔〕﹙2分﹚①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②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③寂寥委置,罕有到者④跳珠溅玉,惊动耳目⑤怜奇惜别,且叹且言⑥晶莹玲珑,象生其中A、①②④B、②③⑥C、②④⑥D、④⑤⑥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文章第一段写三人相会的情形,交代了相会的背景、时间、地点等内容。
阅读文章《游三游洞记》及答案

阅读文章《游三游洞记》及答案阅读文章《游三游洞记》及答案游三游洞记[清]刘大槐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
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
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
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
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
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馀尺、广可十二丈。
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
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
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
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鼓音。
背有石如床,可坐。
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
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
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行歌①,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②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③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④,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
其后,欧阳永叔⑤及黄鲁直⑥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
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
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
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
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
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
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注]①薪采者行歌:樵夫们唱着歌。
②白乐天:白居易,乐天是他的字。
③元微之:元稹,微之是他的字。
④知退:白行简的字。
⑤欧阳永叔:欧阳修,永叔是他的字。
⑥黄鲁直:黄庭坚,鲁直是他的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濒:靠近B.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仄:狭窄C.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适:恰好D.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炙:炙烤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而石洞穹起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B.扣之,其声如钟吾其还也C.如三楹之室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D.因共游此洞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详细记叙了由下牢关前往三游洞的行程,由舟而舆,由水而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险而夷,由窄而广,经过一番波折才一睹三游洞的真面目。
2021届高三文言文阅读(游记、散文类)专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1届高三文言文阅读(游记、散文类)专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
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日“禅寂”。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攢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
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
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
渺焉四顾,心目豁然。
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
于时暖气熏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
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
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
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
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
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注】①章:大材。
2019年白居易《三游洞序》阅读答案附翻译-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白居易《三游洞序》阅读答案附翻译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
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
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
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
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
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
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馀尺、广可十二丈。
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
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
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
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鼓音。
背有石如床,可坐。
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
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
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剌史,而元微之①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②,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
其后,欧阳永叔及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
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
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
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
若予者,虽其穷幽徙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
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③其光。
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刘大櫆《游三游洞记》既而,通夕不寐。
迨旦将去,怜者惜别,且叹且言。
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俯通津繇④,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
游颜洞记 阅读附答案

游颜洞记阅读附答案游颜洞记徐霞客临安府颜洞凡三,为典史颜姓者所开,名最著。
余至滇省,南抵临安府。
城南临泸江。
此江西自石屏州异龙湖来,东北穿出颜洞;而合郡众水,亦以此洞为泄水穴也。
于是觅一导游者于城东接待寺。
颜洞大道,当循城而南,渡泸江桥。
导者从寺前小路东北行,遂不得渡泸江,东观三溪会合处。
渡赛公桥,上山,为金鸡哨。
哨南泸江会诸水,由此东入峡。
峡甚逼,水倾其中,东抵洞口尚里余。
望洞顶石崖双劈,如门对峙,洞正透其下,重冈回夹之,不可得见。
求土人导入,皆曰: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桥非一处,每洞中水深处,辄架木以渡。
往例按君来游,架桥费且百金,他费亦百金。
土人苦之,乘普酋兵变,托言洞东即阿迷境,叛人尝出没此,遂绝官长游洞者。
余必欲一至洞门,土人曰:须渡江南岸,随峡入,所谓泸江桥大道也。
始悔为导者误,乃舍水洞,觅南明、万象二陆洞。
从哨东下坡,复上山登顶。
东瞰峡江环峡东入,洞门即在东峡下。
余所登山处,正与其上双崖平对,门犹为曲掩,但见峭崖西向,涌水东倾,捣穴吞流之势,已无隐形矣。
东北三里,逾岭脊下山,抵峡中。
稍南上,洞门廓然,上大书云津洞,盖水洞中门也。
游颜洞以云津为奇:从前门架桥入,约四五里,暗中傍水行,中忽辟门延景,其上又绝壁回环,故自奇绝。
余不能入其前洞,遂瞰洞而下。
下临水湄,径之,水阔三丈,洞高五六丈,而东西当门透明处,径可二十丈。
但水所出入,直逼外壁,故非桥莫能行。
出水西穴,渐暗不可远窥;东为水入穴处,稍旁拓,隔水眺之,中垂列乳柱,缤纷窈窕。
复上出洞外,上眺东南北三面,但环壁无可上。
仍西出旧道,北上山。
东一里,逾岭,已陟东壁回环上。
其地南北各起层峰,石崖时突,万象洞即在北崖上,导者乃妄谓在南崖下。
直下者一里,抵南崖。
一洞东向,高四丈,水从中涌出,两崖角起,前对为峡,水出洞破峡,势极雄壮,盖水洞后门也。
又东二里,执途人问之,万象洞在西北岭上。
余欲更至洞门,晚色已合,去宿馆尚十里。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风骚.(sāo)娉.婷(pīng)解剖.(pōu)断章.取义(zhāng)B.瞥.见(piě)恪.守(kè)襟.怀(jīn)自吹自擂.(léi)C.嗤.笑(chī)冠.冕(guān)恣睢.(suī)彬.彬有礼(bīng)D.箴.言(zhēn)麾.下(háo)掺.杂(chān)间.不容发(jiān)2.下列句子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山野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B.有人说:“山穷水尽,走头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C.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D.成功者往往能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使事业和家庭相得益彰。
3.下列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了“中国天眼”,这对于天文学研究而言,堪称丰功伟绩....。
在“天眼”清晰的镜头之下,宇宙的“神秘感”不攻自破....,截止目前,这个500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了660余颗新脉冲星。
人类探索太空奥秘的信心与日俱增....,解密宇宙起源与演变的理想变得不再可望而不可即......。
A.丰功伟绩B.不攻自破C.与日俱增D.可望而不可即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国家“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旨在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为教育事业注入新动力为目的。
B.“超级演说家”之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是因为节目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原因。
C.现在许多年轻人非常注重文化输出,她们把汉服、唐装和中国古代服饰穿到了世界各地。
D.她见证并记录了成都的发展历程,并将老成都的城市记忆浓缩在《时间的烟火》这本书中。
二、文言文阅读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广东省中山市龙山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试题(三)

广东省中山市龙山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试题(三): 试题传真: 2013-01-17 22:20:中山市龙山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试题(三)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请帖/字帖混淆/佳肴蔓延/顺蔓摸瓜兴奋/兴师动众B、誊写/眷恋殷红/湮没筵席/垂涎欲滴熏陶/叨天之幸C、中肯/中听采撷/仓颉呜咽/狼吞虎咽装载/载入史册D、诤友/挣脱膝盖/油漆戏谑/不屑一顾着急/着手成春2.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市体育馆举办的“2009中国李白诗歌节”开幕式,给观众带来了如诗如画的视听体验,每当节目结束时,全场就爆发出如雷贯耳的掌声。
B、市中心商厦一楼的窗户全部焊有粗粗的铸铁护栏,消防专家指出,这样的做法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是消防法规所令行禁止的。
C、崔颢的《黄鹤楼》诗的首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还是“昔人已乘白云去”,自唐以来,因版本记录不同,评论家莫衷一是。
D、可在空中持续飞行长达五年的太阳能无人驾驶飞机一经问世,石破天惊,一举打破了无人驾驶机的飞行时间记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天安门广场、北大红楼等7个景点,已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北京首批红色旅游景点。
对于天安门广场是否收门票的问题,旅游局新闻发言人方泽华给予了否认。
B、诚信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C、要使课程改革真正起到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达到“三个面向”的要求,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育观念的变是关键。
D、从“豆你玩”“蒜你狠”到“姜你军”再到最近的“糖高宗”“苹什么”,这些词汇无一不显示了市民对于不断上涨的农产品价格感到担心和无奈。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合适的一组是()(1)3月25日,欧盟贸易总干事奥沙利文在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时表示,中国应该能够帮助世界金融危机,这是全球共同的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高二上语文版年末文言文阅读练习之(游三游洞记)
[清]刘大槐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
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
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
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穷山之巅,那么又自上缒危滑以下。
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
出那么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馀尺、广可十二丈。
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
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
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
其地石杂以土,撞之那么逄逄然鼓音。
背有石如床,可坐。
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
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
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行歌①,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②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③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④,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
其后,欧阳永叔⑤及黄鲁直⑥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
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
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
然那么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
假设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尽管,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那么好游者踵相接也。
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
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注]①薪采者行歌:樵夫们唱着歌。
②白乐天:白居易,乐天是他的字。
③元微之:元稹,微之是他的字。
④知退:白行简的字。
⑤欧阳永叔:欧阳修,永叔是他的字。
⑥黄鲁直:黄庭坚,鲁直是他的字。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濒:靠近
B、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仄:狭窄
C、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适:恰好
D、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炙:炙烤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石洞穹起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B、扣之,其声如钟吾其还也
C、如三楹之室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因共游此洞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作者详细记叙了由下牢关前往三游洞的行程,由舟而舆,由水而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险而夷,由窄而广,通过一番波折才一睹三游洞的真面目。
B、作品以对三游洞得名缘故的说明作为第一部分游记和第二部分议论的过渡,颇具匠心。
它是记游必不可少的内容,对阐发本文主旨尤其有着重要作用。
C、三游洞景观奇特。
触目皆石,不同石头还会发出种种悦耳的声音,此声与从地底发出的“泠然”水声交织在一起,使人仿佛置身于美妙的音乐殿堂。
D、这篇游记,手法与一般的写景游记不同,它既生动地记述了游历的通过,
又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篇幅抒写了因游历而引起的“幸与不幸”的感慨。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穷山之巅,那么又自上缒危滑以下。
〔4分〕
〔2〕假设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6分〕
[参考答案]
1、D〔炙:领略〕
2、A〔连词,表转折。
B项,代词,那/副词,表商量语气;C项,句末语气词,不译/兼词,于此;D项,副词,因此/介词,通过〕
3、A〔后面的表述有误,正确的说法应是:由舆而舟,由水而陆,由下而上,由险而夷,由窄而广〕
4、〔1〕一直登上山的顶峰,然后义用绳子拴着从高处滑了下来。
〔重点词语:“穷”“缒”“危”各1分,句子通顺l分〕
〔2〕像我如此的人,即使走遍幽奇险峻的山水,和虫儿鸟儿来来去去又有什么不同呢?〔重点词语:“假设”“虽”“幽”“险”“与……何异”各1分,句子通顺l分〕
参考译文:
从夷陵州的州府动身,向西北方向从陆地走二十里,靠近江的北岸,〔这确实是〕所说的下牢关。
路特别狭窄不能行走,因此下了车登上船。
坐船走了一里左右,听见两崖之间有特别大水声。
因此再次下船登陆,顺着狭窄的小路曲折地向上攀登,一直登上山的顶峰,然后又用绳子拴着从高处滑了下来。
〔只见〕下面的土地慢慢平坦,有一块大石头覆盖压着挡住了道路,因此弯着腰低着头,通过巨石下面出来。
一出去便见特别开阔的平地,却又有一个石洞隆起,高六十多尺、宽约十二丈。
两根石柱屹立在洞口,把洞口分为三个门,就像三开门的房子。
中间的室像正屋,右边的室像厨房,左边的室像别馆。
洞中间有一石头像乳房下垂着,敲击它,那声音像钟声一样清脆。
左室外面有一块小石头突出直立,〔形状〕方方正正,敲击它声音像磬声。
这地方还有些石头杂着土,撞击它就发出“逄逄”的鼓声。
背后面还有一块石头像床,能够坐。
我与两三个一同前来的朋友在洞内大声放歌,声音轰响,就像是钟磬等乐器关心它使它更响亮了。
向下看是一条深溪,水声潺潺,就像是从地底传出来的。
深溪两岸,是高达千寻的翠绿的山壁,山壁下面还有小路,樵夫们唱着歌,歌声缕缕而不断绝。
往常唐时白乐天从江州司马迁官为忠州刺史,而他的好友元微之恰好从通州将要回北方,乐天携同弟弟知退,和元稹在夷陵相会,喝酒十分快乐,留恋不舍不忍离别,因此一起来这洞游玩,“三游洞”因为他们三人而得名。
后来,宋朝时欧阳永叔及黄鲁直两个人都因为被排斥贬谪到那个地方,相继来此洞游玩,有的还写了诗文来记载这件事。
〔如今〕我想到自己不禁笑了,谁排斥过我呢?谁使我贬到那个地方的呢?陪同我一起来游玩的,是本地学使陈公的儿子叫伯思、仲思。
我不是陈公,即使想来那个地方,也没有上面说的那些缘故,而陈公因为公务这次没能一起来。
既然如此那么〔假如〕他来了,那又是幸运依旧不幸运呢?
像乐天、微之这类人,确实是世俗所说的伟人,能够在那一时代名声显赫,因此凡是他们足迹到过的地方,都有用来传到后世的,而那个地方也能够凭借人而特别显耀。
像我如此的人,即使走遍幽奇险峻的山水,和虫儿鸟儿来来去去又有什么不同呢?尽管如此,但山川的漂亮景致,假如使它们处在大的城市或交通方便的地方,那么那些喜好游玩的人就会争先恐后地来游玩。
只是放置在荒凉偏僻的地方,美好〔的风景〕并没有显现在外面,人们也无法来亲自领略它的美好。
唉!这哪里是一个人的不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