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培训资料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本章的内容包括:●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危害因素之三:物理性危害学完本章后您应能●辨别食物中的三类危害因素●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了解生物性危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常见预防措施●了解餐饮业主要的化学性危害及其预防措施不安全的食品之所以危害人体健康,是因为其中含有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危害因素。
在餐饮食品中,这些因素主要包括:1、生物性危害:包括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等各种微生物。
2、化学性危害:包括食品中本身含有和受到污染。
—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如河豚鱼、高组胺鱼、四季豆、生豆浆和部分野蘑菇等。
—食品受到有毒物质污染,如违禁或超量使用的农药、兽药(如瘦肉精)、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残留及贝类毒素、雪卡毒素等。
3、物理性危害:主要为各类异物,如玻璃、碎石、铁丝、头发等。
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1、食品的感官没有变化不等于没有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2、致病微生物是食品中毒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餐饮业应重点控制的危害。
3、冷冻、冷藏可使大多数细菌休眠,但不能杀死它们,所以记住冰箱可不是绝对保险的!4、高温烧煮一定时间会杀死绝大部分细菌,所以烧熟煮透才是防止细菌繁殖的最好方法!5、时间和温度是影响食品中细菌生长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最经常运用的控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措施。
生物性危害由各类致病微生物(或称病原微生物)导致,这类危害是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最为主要的原因。
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一)细菌和病原菌1、细菌可以在食品中存活和繁殖。
2、致病性细菌通常称之为病原菌或致病菌,是导致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目前餐饮业食物中毒中的80%以上是由它们引起。
3、有些细菌会使食品腐败变质,但很少使人得病;而大部分的致病菌并不会引起食品的感官变化。
4、直接入口的食品中带有病原菌,可能是由于加工时未彻底去除,但更多的是由于受到污染所致,污染通常可来自于生的食物、操作环境、人和动物等。
201X年上海市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考试答案解析195题

·++第一章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单选题11. 以下哪类因素是食物中毒最主要的原因?A. 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 B. 细菌和病毒C. 寄生虫和霉菌16. 以下哪种食物最可能引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A. 变质的鱼肉√ B. 制作不当的腌肉、肴肉C. 霉变的花生25. 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实际运用的控制食品中细菌生长繁殖最有效的措施是:√ A. 控制时间和温度B. 控制 PH和氧气C. 控制温度和水分活性30. 为去除生豆浆中含有的皂素和抗胰蛋白酶等物质,豆浆在煮沸后一般应维持沸腾多少时间?A. 1分钟B. 3 分钟√ C. 5分钟35. 引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是:√ A. 误将亚硝酸盐当食盐用B. 食用腐烂变质蔬菜C. 食用腌制肉多选题1. 常见的能够产生芽胞的致病菌包括:√ A. 肉毒梭菌√ B. 蜡样芽胞杆菌C. 沙门菌√ D. 产气荚膜杆菌2. 以下哪些是致病性病毒的特点?√ A. 可以通过人的排泄物污染食品B. 在适宜的条件下,食品中的病毒可以增殖√ C. 可在食品与食品之间传播√ D. 可在食品接触的表面与食品之间传播3. 生的蔬菜中最易污染的致病菌包括:A. 副溶血弧菌B. 沙门菌√ C. 大肠杆菌√ D. 痢疾杆菌4. 以下哪些是河豚鱼的特点?√ A. 最短食用后数分钟即可发生中毒B. 除严格按要求加工的干制品外,不得经营任何鲜或冰河豚鱼√C.“巴鱼”是河豚鱼的一种,也禁止经营D. 脏、卵巢、血液、鱼皮、鱼肉、鱼头等部位皆含剧毒5. 以下哪些危害因素导致的食物中毒有较高的死亡率?√ A. 肉毒梭菌B. 雪卡毒素√ C. 贝类毒素√ D. 野蘑菇6. 以下适合厌氧菌生长的食品有:√ A. 罐头B. 腌腊肉√ C. 发酵酱D. 牛奶7. 以下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包括:√ A. 牛奶√ B. 花生、黄豆及坚果√ C. 鱼类和贝类√ D. 小麦是非题√ 5. 加入酸性物质可以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培训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培训1. 引言在餐饮行业中,食品卫生安全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许多危害因素可能会存在于食品中,这些因素可能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对餐饮从业人员进行危害因素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餐饮食品中的危害因素,并提供相关培训知识。
2. 常见的危害因素2.1. 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是餐饮食品中最常见的危害因素之一。
这些微生物可能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它们可能来自原料、环境、人员以及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
常见的微生物污染导致食物中毒的细菌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2. 化学物质污染除了微生物污染外,餐饮食品中还存在着许多化学物质的危害。
这些化学物质包括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
如果这些化学物质超过了安全标准,就可能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2.3. 物理污染物理污染是指由于不合理的加工和储存过程中,食品中存在的各种杂质。
这些杂质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异物、玻璃碎片、金属屑等。
物理污染会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和口感。
3. 危害因素的防控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餐饮食品中的危害因素,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防控措施:3.1. 加强原料的检验和筛查在食品加工前,应对原料进行全面的检验和筛查,确保其质量安全。
应对原料进行合规性检验,了解原料的来源和生产过程,并确保不受到微生物和化学物质的污染。
3.2. 严格的储存与保管要求食品储存和保管的环境条件应当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同时,应对食品进行分类、标注和分区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3.3. 规范的加工操作流程制定并贯彻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操作规程,保证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操作规程应包括食品加工的工序和步骤、操作员的培训和过程控制措施。
3.4. 加强食品安全培训餐饮行业应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认识。
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安全知识、危害因素识别和食品安全管理等。
4. 结论餐饮食品中的危害因素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潜在的影响。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本章的内容包括:●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危害因素之三:物理性危害学完本章后您应能●辨别食物中的三类危害因素●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了解生物性危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常见预防措施●了解餐饮业主要的化学性危害及其预防措施不安全的食品之所以危害人体健康,是因为其中含有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危害因素。
在餐饮食品中,这些因素主要包括:1、生物性危害:包括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等各种微生物。
2、化学性危害:包括食品中本身含有和受到污染。
—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如河豚鱼、高组胺鱼、四季豆、生豆浆和部分野蘑菇等。
—食品受到有毒物质污染,如违禁或超量使用的农药、兽药(如瘦肉精)、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残留及贝类毒素、雪卡毒素等。
3、物理性危害:主要为各类异物,如玻璃、碎石、铁丝、头发等。
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1、食品的感官没有变化不等于没有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2、致病微生物是食品中毒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餐饮业应重点控制的危害。
3、冷冻、冷藏可使大多数细菌休眠,但不能杀死它们,所以记住冰箱可不是绝对保险的!4、高温烧煮一定时间会杀死绝大部分细菌,所以烧熟煮透才是防止细菌繁殖的最好方法!5、时间和温度是影响食品中细菌生长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最经常运用的控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措施。
生物性危害由各类致病微生物(或称病原微生物)导致,这类危害是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最为主要的原因。
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一)细菌和病原菌1、细菌可以在食品中存活和繁殖。
2、致病性细菌通常称之为病原菌或致病菌,是导致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目前餐饮业食物中毒中的80%以上是由它们引起。
3、有些细菌会使食品腐败变质,但很少使人得病;而大部分的致病菌并不会引起食品的感官变化。
4、直接入口的食品中带有病原菌,可能是由于加工时未彻底去除,但更多的是由于受到污染所致,污染通常可来自于生的食物、操作环境、人和动物等。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20
21
• 呕吐型常见于谷物(尤其大米)、含淀粉食品 中,腹泻型常见于奶类、肉类、蔬菜中,食品 通过土壤和灰尘受到污染。 • 症状为腹痛、腹泻、呕吐,潜伏期:呕吐型1~ 5小时;腹泻型8~16小时。 • 15℃以下细菌不繁殖;烹饪时彻底加热可杀灭 细菌繁殖体,灭活芽胞需100℃20分钟。
• 细菌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温 度越适宜,毒素产生的速度就越快。
污染了金黄色 葡萄球菌毒素 的食品即使加 热,也可能会 引起食物中毒!
16
细菌生长繁殖条件的任一项得 到控制,细菌就不再生长。实际采取 的措施有: • 加入酸性物质使食品酸度增加。 • 加入糖、盐、酒精等使食品中的水分 活性降低。 • 使食品干燥以降低水分活性。 • 低温或高温保存食品(在危险温度带 之外)。 • 使食品在危险温度带滞留的时间尽可 能短。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营养 温度
湿度 酸度
时间 气
氧
9
• 营养:细菌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大多数的细菌喜欢蛋白质或碳水 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如畜禽肉、 水产、禽蛋、奶类、米饭、豆类 等。
温度:每种细菌都是在某一温度范围
内生长最好。大多数的细菌在5~60℃ (危险温度带)能够很好地生长繁殖。 个别致病菌可在低于5℃的条件下生长 (如李斯特菌),但生长速度十分缓 慢。
时间和温度是 影响食品中细 菌生长最关键 的因素,也是 大部分餐饮食 品中能够最经 常运用的控制 细菌生长繁殖 的措施
17
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传染病的 部分病原菌
18
19
• 常见于生牛奶、熟肉、糕点及其他受该菌污染的 食品中,食品通过人体伤口、炎症部位(皮肤、 鼻子、口腔)等受到污染。
食品中常见危害因素及预防控制方法有

食品中常见危害因素及预防控制方 法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03 05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预防控制方法
04
总结
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具体措施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种类:细菌、病毒、真菌等 污染途径:水源、原料、加工过程等 危害:引起食物中毒、传染病等 预防控制方法:加强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管理、定期对食品进行检测等
添加项标题
培训员工:对食品生产加工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确保他们了 解并遵守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添加项标题
定期检查: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卫生标准的 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添加项标题
记录管理:建立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记录,包括原料采购、 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记录,以便追溯和监控。
加强食品从业人 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专业知识 和技能水平
建立食品从业人 员的准入制度, 确保从业人员具 备相应的素质和 能力
加强食品从业人 员的职业道德教 育,提高其责任 意识和法律意识
建立食品从业人 员的考核和奖惩 机制,激励其积 极履行职责和义 务
推广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快速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生物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免疫分析技术:对食品中的微生物和毒素进行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标准
建立食品安 全监管机构, 加强食品生 产、加工、 销售等环节
的监管
建立食品追 溯体系,确 保食品来源
可追溯
加强食品生 产、加工、 销售等环节 的卫生管理, 确保食品卫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本章的内容包括: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危害因素之三:物理性危害学完本章后您应能辨别食物中的三类危害因素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了解生物性危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常见预防措施了解餐饮业主要的化学性危害及其预防措施不安全的食品之所以危害人体健康,是因为其中含有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危害因素。
在餐饮食品中,这些因素主要包括:1、生物性危害:包括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等各种微生物。
2、化学性危害:包括食品中本身含有和受到污染。
—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如河豚鱼、高组胺鱼、四季豆、生豆浆和部分野蘑菇等。
—食品受到有毒物质污染,如违禁或超量使用的农药、兽药(如瘦肉精)、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残留及贝类毒素、雪卡毒素等。
3、物理性危害:主要为各类异物,如玻璃、碎石、铁丝、头发等。
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1、食品的感官没有变化不等于没有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2、致病微生物是食品中毒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餐饮业应重点控制的危害。
3、冷冻、冷藏可使大多数细菌休眠,但不能杀死它们,所以记住冰箱可不是绝对保险的!4、高温烧煮一定时间会杀死绝大部分细菌,所以烧熟煮透才是防止细菌繁殖的最好方法!5、时间和温度是影响食品中细菌生长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最经常运用的控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措施。
生物性危害由各类致病微生物(或称病原微生物)导致,这类危害是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最为主要的原因。
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一)细菌和病原菌1、细菌可以在食品中存活和繁殖。
2、致病性细菌通常称之为病原菌或致病菌,是导致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目前餐饮业食物中毒中的80%以上是由它们引起。
3、有些细菌会使食品腐败变质,但很少使人得病;而大部分的致病菌并不会引起食品的感官变化。
【免费下载】C练习题252题其中重点题41题131117

注:红色字体为重点题,黑色字体为非重点题。
答案:蓝色表示练习题第一章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单选题1.下列食品中,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是:A. 常温下放置较长时间的青专鱼B. 没有煮熟、外表呈青色的四季豆C. 以上都是2.青专鱼特有的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是:A. 致病菌B. 组胺C. 亚硝酸盐3.食品中最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的危害是:A. 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B. 细菌和病菌C. 寄生虫和霉菌4.下列哪种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可能最高?A. 青皮红肉鱼B. 烤肉C. 暴腌菜5.细菌生长良好的温度范围(即危险温度带)是:A. -18℃~30℃B. 25℃~70℃C. 5℃~60℃6.以下哪种食物最可能引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A. 变质的鱼肉B. 制作不当的腌肉、肴肉C. 霉变的花生7.下列哪种鱼类可引起组胺食物中毒?A. 河豚鱼B. 金枪鱼C. 青鱼8.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实际运用的控制食品中细菌生长繁殖最有效的措施是:A. 控制时间和温度B. 控制酸碱度和氧气C. 控制温度和湿度9.以下哪种食品最适宜于细菌生长?A. 柠檬B. 裱花蛋糕C. 苏打饼干10.为防止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豆浆在煮沸后一般应维持沸腾多少时间?A. 1分钟B. 3分钟C. 5分钟11.以下哪种是国家禁止餐饮业采购、加工和销售的贝类?A. 福寿螺B. 黄泥螺C. 织纹螺12.引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是:A. 误用亚硝酸盐当食盐用B. 食用腐烂变质蔬菜C. 食用腌腊肉13.预防河豚鱼中毒最有效的措施是。
A. 采用高温长时间(如在200℃温度条件下烹煮2小时)烹煮河豚鱼B. 不食用鲜河豚鱼,只食用河豚鱼干C. 不食用河豚鱼或河豚鱼干多选题1. 以下哪些是致病性病毒的特点?A. 可以通过人的排泄物污染食品B. 在适宜的条件下,食品中的病毒可以增殖C. 可在食品与食品之间传播D. 可在食品接触的表面与食品之间传播2. 以下哪些是河豚鱼的特点?A. 毒素加热后也难以去除B. 除严格按要求加工的干制品外,不得经营任何鲜或冰河豚鱼C. “巴鱼”是河豚的一种,也禁止经营D. 禁止经营任何生或熟的河豚鱼干制品是非题1.烹饪时只要烧熟煮透,就可以杀灭所有细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本章的内容包括:
●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
●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
●危害因素之三:物理性危害
学完本章后您应能
●辨别食物中的三类危害因素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了解生物性危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常见预防措施
●了解餐饮业主要的化学性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不安全的食品之所以危害人体健康,是因为其中含有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危害因素。
在餐饮食品中,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生物性危害:包括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等各种微生物。
2、化学性危害:包括食品中本身含有和受到污染。
—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如河豚鱼、高组胺鱼、四季豆、生豆浆和部分野蘑菇等。
—食品受到有毒物质污染,如违禁或超量使用的农药、兽药(如瘦肉精)、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残留及贝类毒素、雪卡毒素等。
3、物理性危害:主要为各类异物,如玻璃、碎石、铁丝、头发等。
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
1、食品的感官没有变化不等于没有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2、致病微生物是食品中毒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餐饮业应重点控制的危害。
3、冷冻、冷藏可使大多数细菌休眠,但不能杀死它们,所以记住冰箱可不是绝对保险的!
4、高温烧煮一定时间会杀死绝大部分细菌,所以烧熟煮透才是防止细菌繁殖的最好方法!
5、时间和温度是影响食品中细菌生长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最经常
运用的控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措施。
生物性危害由各类致病微生物(或称病原微生物)导致,这类危害是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最为主要的原因。
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一)细菌和病原菌
1、细菌可以在食品中存活和繁殖。
2、致病性细菌通常称之为病原菌或致病菌,是导致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目前餐
饮业食物中毒中的80%以上是由它们引起。
3、有些细菌会使食品腐败变质,但很少使人得病;而大部分的致病菌并不会引起食品的
感官变化。
4、直接入口的食品中带有病原菌,可能是由于加工时未彻底去除,但更多的是由于受到
污染所致,污染通常可来自于生的食物、操作环境、人和动物等。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细菌生长繁殖需要以下各种条件:
1、营养
细菌生长需要营养物质,畜禽肉、水产品、禽蛋、奶类、米饭、豆类等都是细菌易于生长繁殖的食物。
2、温度
大多数的细菌在5—60℃能够很好地生长繁殖,因此这个温度范围被称为“危险温度带”。
3、时间
在合适的条件下,大多数细菌每10—20分钟就能够繁殖一代,一个细菌经过4~5小时就能繁殖到数以百万计的数量。
由于大部分细菌使人致病需要有一定数量,因此控制时间以防止细菌繁殖,对于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具有重要意义。
4、温度
水是细菌生长所需的基本物质之一,细菌是由大约80%的水构成的。
所以在潮湿的地方细菌容易存活,而用干制方法加工的食品则不容易变质。
5、酸度
细菌通常不能在强酸性(如柠檬、醋)或强碱性(如苏打饼干)的食品中繁殖,在弱酸性或中性食品中较易繁殖。
大部分食品都属此类,如奶类、畜禽肉、水产品、禽蛋、大部分果蔬等。
6、氧气
有些细菌需要氧气才能生长繁殖,有些则不需要,还有一些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长(大部分致病菌属此类)。
有些细菌在缺乏营养物质和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形成芽胞。
芽胞对高温、紫外线、化学物质等都有很强的抵抗力。
芽胞通常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一旦条件合适可以重新变为具有危害性的细菌。
可产生芽胞的细菌在食物中毒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这类细菌通常能够在烹饪温度中存活下来。
许多病原菌可产生使人致病的毒素,大多数毒素在通常的烹饪温度条件下即被分解,但有些细菌的毒素即使经过烹饪烧煮也不能破坏,污染了这种毒素的食品即使加热也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细菌产生毒素也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温度越适宜,毒素产生的速度就越快。
病毒不会在食品中增殖,上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并不都是病毒生存所需。
病毒通常只需极少的数量即可使人致病,烹饪时彻底加热可以灭活食品中的病毒。
病毒传播的基本特点有:
1、可以通过人员的接触或排泄物污染食品与水源。
2、食品污染通常由于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上厕所后不洗手等)所致。
3、可在食品与食品、食品接触的表面与食品之间传播。
4、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
人感染寄生虫大多是由于生食、半生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或食品加热不彻底所导致。
低温冷冻或烹饪时彻底加热食品均能有效杀灭寄生虫。
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
化学性危害是可使人致病的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危害,这些化学物质可源于食品本身,也可是受到外来污染所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性食物中毒及其预防原则。
河豚鱼、高组胺鱼、四季豆、生豆浆和部分野蘑菇等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
这些食品有些属禁止供应品种,有些则可以通过适当的加工去除毒素后供应。
(一)河豚鱼
河豚鱼毒素加热后也难以去除,发生中毒后的死亡率高,是国家法规明令禁止的食品。
需要指出的是,“巴鱼”也是河豚鱼的一种,同样禁止经营;河豚鱼干制品(包括生制品和熟制品)也不得经营。
(二)青皮红肉鱼
海产鱼类中的青皮红肉鱼(如青专鱼、金枪鱼、沙丁鱼、秋刀鱼等)会形成组胺,引起组胺食物中毒。
由于组胺的产生是因鱼体腐败引起,因此预防的方法是贮存加工中保证鱼的新鲜,防止组胺产生。
(三)四季豆、扁豆、荷兰豆
四季豆、扁豆、荷兰豆中含有可使人中毒的有毒物质。
烹调时先将豆类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后再炒,可有效去除这些有毒物质。
集体食堂加工单位因使用大锅可能导致烧炒不
透,不宜供应这类豆类。
(四)生豆浆
生豆浆也含有毒物质。
预防方法是将豆浆煮透,尤其要防止“假沸”,烧煮时应将上涌的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至沸腾5分钟。
(五)野蘑菇
野蘑菇中的部分品种具有毒性,食用后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防止中毒的有效方法是不采摘、不采购、不食用野生蘑菇。
(一)有机磷农药
1、选择信誉好的供应商,选择为受到农药污染的蔬菜。
2、蔬菜粗加工时以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
效去除大部分农药。
(二)瘦肉精
1、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不采购市场外无证摊贩经营的产品。
2、选用带有肥膘的猪肉,猪内脏选择有品牌的定型包装产品。
(三)亚硝酸盐
1、亚硝酸盐外观与盐和味精相识,故应不使用来历不明的“食盐”或“味精”制作肴
肉、腌腊肉要用到亚硝酸盐,餐饮业应尽量不制作这些食品以免误用;如必须使用则应严格保管,使用量不超过0.15克/千克,使用时搅拌均匀。
2、尽量少食用暴腌菜,不吃腐烂变质的蔬菜,这些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高。
(四)桐油
1、不使用来历不明的油。
2、桐油具有特殊的气味,食品加工用油食用前应闻味辨别。
(五)贝类毒素
1、贝类毒素中毒的表现根据毒素的不同可有多种,部分种类的毒素可导致死亡。
2、预防贝类毒素中毒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不经营国家明令公告餐饮单位不得采
购、加工和销售的织纹螺。
(六)雪卡毒素
1、雪卡毒素存在于珊瑚礁附近觅食的鱼类(也称作珊瑚鱼)体内,常见的包括东星斑、
苏眉、老鼠斑等。
2、预防雪卡毒素中毒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采购时清楚来源;不供应珊瑚鱼的卵、
肝、肠、头、皮等部位,这些部位雪卡毒素含量较高。
危害因素之三:物理性危害
物理性危害主要是食品中的各种有害异物,如金属、玻璃、碎骨等,人误食后可能造成身体外伤、窒息、或其他健康问题。
预防物理性危害应在食品验收、加工等环节进行仔细检查,并采取措施使食品不会在加工操作过程中混入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