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的配方、时间、作用、注意事项、禁忌
三伏贴配方

三伏贴配方引言三伏贴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通过在特定穴位贴敷药物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三伏贴的配方以及制作方法。
三伏贴的作用三伏贴主要用于治疗寒湿体质、阳虚体质以及一些寒湿引起的疾病。
它能够温经散寒、活血祛湿,增强人体阳气,促进气血运行,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常常使用三伏贴可以改善人体的体质,并且有助于预防一些季节性疾病。
三伏贴的配方材料以下是常用的三伏贴配方材料:1.红花:5克2.当归:10克3.白芷:10克4.桂枝:10克5.羌活:10克6.防风:10克7.干姜:10克8.艾叶:10克三伏贴的制作方法步骤一:准备材料将以上配方材料准备好,并确保材料的品质新鲜。
步骤二:研磨材料将研磨材料放入研磨器中,研磨成细粉。
确保所有材料均匀细致的研磨。
步骤三:混合材料将研磨后的材料放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轻轻地搅拌均匀,确保所有材料充分混合。
步骤四:贴敷药物将配制好的三伏贴药物均匀地贴敷于体表相应穴位上,并轻轻按压,使药物充分吸收。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三伏贴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穴位选择:根据需要治疗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穴位,常用的穴位有气海穴、关元穴、大椎穴等。
2.用量控制: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三伏贴的用量,初次使用时可以适当减少药物用量。
3.贴敷时间:一般贴敷时间为30分钟到1小时,根据实际效果和个体感受适当调整。
4.皮肤检查:贴敷三伏贴后,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如出现过敏、瘙痒等情况应立即停用,并就医。
结论三伏贴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式,通过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起到调节气血的作用,适用于寒湿体质和寒湿引起的疾病。
只有正确选择配方材料并掌握制作方法,才能发挥三伏贴的最佳效果。
同时,在使用三伏贴时,也要注意使用注意事项,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了解三伏贴的配方和制作方法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1.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2. 《中药学》。
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规程

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规程一、三伏贴开展时间及基本作用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贴敷以晴天的9:00—17:00为佳。
作用:一是穴位作用:运用敷贴疗法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可纠正脏腑阴阳的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温和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二是药效作用:药物直接敷贴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
三是综合作用: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整体作用。
二、贴敷方法1.患者取正坐位暴露贴敷部位先擦去汗液再用75%的酒精消毒贴敷局部皮肤面积要大于贴敷面积,皮肤干燥后将贴敷膏放在选取的腧穴上贴敷,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
2.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老人及体质敏感者应酌情缩短时间。
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3.根据病情每伏贴敷1-3次,连续治疗3年为宜。
三、选取穴位基本原则1.根据疾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如哮喘、久咳、肺痹、肺胀呼吸系统疾病应首选肺俞、心俞、膈俞、膻中其次百劳定喘、脾俞、肾俞、天突.鼻疾、咽炎首选肺俞、膈俞、大椎、天突等;风湿类疾病、肩周炎、颈肩腰腿痛首选腰阳关、膝阳关、足三里、关节局部穴位;痹症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应选取病变部位周围的穴位;2.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经穴取之选穴不宜多。
三伏贴执行标准

三伏贴执行标准摘要:一、三伏贴简介1.三伏贴的定义2.三伏贴的起源和发展二、三伏贴的执行标准1.三伏贴的制作材料2.三伏贴的药物配方3.三伏贴的穴位选择4.三伏贴的使用方法5.三伏贴的适用人群和病症三、三伏贴的注意事项1.使用三伏贴的禁忌人群2.三伏贴的使用注意事项3.三伏贴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四、总结1.三伏贴的优势和局限2.三伏贴在现代医疗中的应用前景正文:一、三伏贴简介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源于我国的传统中医疗法。
它利用夏季气温高、人体气血旺盛的原理,选择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时期,将特定药物敷贴在特定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增强体质的效果。
三伏贴疗法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逐渐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养生治疗方法。
二、三伏贴的执行标准1.三伏贴的制作材料三伏贴的主要制作材料是中药,通常包括红花、丹参、川芎、细辛、延胡索等药材。
中药的配比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三伏贴的治疗效果,因此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选材和炮制。
2.三伏贴的药物配方三伏贴的药物配方因治疗病症不同而有所区别。
根据传统经验和现代研究,针对不同疾病,药物配方的选择和比例都有严格的要求。
如针对呼吸系统疾病,常选用麻黄、桂枝等温阳解表的药物;针对关节疼痛,常选用红花、当归等活血化瘀的药物。
3.三伏贴的穴位选择穴位是人体经络上的特定部位,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敷贴,可以提高三伏贴的治疗效果。
根据疾病不同,穴位选择也有所差异。
例如,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常选用肺俞、膻中等穴位;对于消化系统疾病,常选用中脘、足三里等穴位。
4.三伏贴的使用方法使用三伏贴时,首先需要清洁敷贴部位的皮肤,然后将药物贴在选定的穴位上。
敷贴时间通常为2-4 小时,具体时间根据药物性质和病情而定。
敷贴期间,应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沾水。
5.三伏贴的适用人群和病症三伏贴适用于大部分人群,尤其是阳气不足、寒湿内阻的患者。
它主要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关节疼痛、消化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
三伏贴的配方、时间、作用、注意事项、禁忌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伏即为潜伏的意思。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
三伏天入伏开始已经预约了三伏贴。
这主要是治疗秋冬疾病的,像是哮喘、支气管炎、冠心病、过敏性鼻炎、风寒感冒、老寒腿等。
下边为您详细介绍三伏贴的配方、时间、作用、注意事项、禁忌大全。
三伏贴:中医根据内经“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原则,在夏季机体阳气充沛之时,调整人的身体,增强抗病能力,防患于未然,尤以三伏天治疗效果更佳。
【一】三伏灸的药物配方1、虚寒性便秘药物:巴豆2克,肉桂3克,吴茱萸6克,生姜汁少许。
取穴:气海、足三里、神阙。
2、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老虎草、白芥子、毛莨、独蒜头任选一种。
取穴: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绝骨。
3、高血压药物:槐花、珍珠母各30克,吴茱萸60克,米醋适量。
取穴:神阙、涌泉。
4、过敏性鼻炎药物:麝香1.5克,甘遂、细辛、玄胡各2克,白芥子5克,姜汁适量。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5、哮喘药物:麝香1.5克,细辛、甘遂各15克,延胡索、白芥子各30克,生姜汁适量。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二】2016三伏贴贴敷的最佳时间分别为伏前加强(7月7日—7月16日) 头伏(7月17日—7月26日)中伏(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8月16日—8月25日) 伏后加强(8月26日—9月4日)。
【三】三伏灸的作用三伏灸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针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冻疮、手足发凉、和女子宫寒、以及脾胃虚寒类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四】三伏贴禁忌症尽管三伏贴适合虚寒型疾病的治疗,但这类患者中也有禁忌人群。
如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症状严重者、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到了肺气肿阶段的患者,肺结核患者、湿热型胃痛患者都不适合采用三伏贴治疗。
三伏贴注意事项及告知书

三伏贴注意事项及告知书三伏贴是一种常见的中医保健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夏季降温、祛湿、益气等功效。
然而,使用三伏贴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深入讨论三伏贴的注意事项,并提供一份详细的告知书,以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并正确使用三伏贴。
一、什么是三伏贴?三伏贴,又称伏贴、夏贴,是中医传统疗法的一部分。
它是将配制好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或局部皮肤上,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达到调理身体、改善健康状况的目的。
三伏贴通常在夏季使用,因为夏季气候炎热、潮湿,容易引发一些与湿气有关的身体不适。
二、使用三伏贴的注意事项1. 寻求专业医师建议在使用三伏贴之前,尤其是对于有慢性疾病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人群,应该首先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专业医师能够根据个人情况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指导。
2. 选择适宜的药材和贴敷部位三伏贴使用的药材种类繁多,应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药材,如清热解毒、祛湿散寒等。
贴敷部位也很重要,一般常用的部位有背部、胸部、腹部等。
建议请教中医专家或药师,以确保选择的药材和贴敷部位能够达到期望的效果。
3. 注意贴敷时间和频率三伏贴的贴敷时间和频率应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8-12小时,每日贴敷1-2次。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感、过敏等反应,应尽快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建议。
4. 注意药物禁忌与过敏反应三伏贴使用的药材中可能含有一些人们常见的过敏源,如鱼腥草、花粉等,使用三伏贴前应先检查是否存在与药物成分相关的过敏史。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以及一些特定慢性病患者,应慎重考虑使用三伏贴,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三、三伏贴使用告知书示例:尊敬的用户:您选择使用三伏贴,为了确保您的健康和安全,特将以下事项告知如下,请您仔细阅读并按照指导操作:1. 请在使用之前先咨询医生的意见,特别是对于有慢性疾病、对某种药物过敏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人群。
2023三伏贴的贴敷时间表(一览)

2023三伏贴的贴敷时间表(一览)2023三伏贴的贴敷时间表2023年的三伏贴时间为:初伏7月13日至7月22日,中伏7月23日至8月1日,末伏8月11日至8月20日。
三伏贴是一种具有民间传统的祛病贴敷方法,在三伏的每个时间段内使用不同的药材制成贴敷在人体相应穴位,据说有驱邪、解毒、祛病的作用,被广泛使用。
三伏天贴敷的作用初伏贴的作用初伏贴一般选择的药材为薄荷、香附子、白芷等。
薄荷性凉,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合夏季高温天气;香附子和白芷具有活血化瘀、镇痛消肿的作用,可以舒缓筋骨疲劳和关节疼痛。
初伏贴敷可以缓解中暑、头痛、胸痛等症状。
中伏贴的作用中伏贴一般选择的药材为黄芪、淫羊藿、穿心莲等。
黄芪是一种保健品,具有益气、固表、祛病的作用,适合体质虚弱的人士;淫羊藿可以促进身体内分泌的正常运作,焕发体内潜能;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中暑和急性胃炎。
中伏贴敷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升身体抗病能力。
末伏贴的作用末伏贴一般选择的药材为菊花、熏衣草、龙眼肉等。
菊花可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适合夏季感冒和鼻炎;熏衣草可以缓解紧张和焦虑,帮助人们放松心情;龙眼肉是一种具有滋补作用的食材,可以补肾益精、补血安神。
末伏贴敷可以缓解身体疲劳,改善睡眠质量,有助于身体恢复健康。
三伏贴的使用方法三伏贴一般需要贴在穴位上,贴敷前需要清洗皮肤,将贴片直接撕开贴在所需部位即可。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三伏贴具体使用方法需要根据贴片的种类和使用人群的身体情况而定,要遵照说明书的要求和医生的建议。
三伏天艾灸的注意事项忌吹风、洗澡刚做完艾灸后,机体的毛孔都处于舒张的状态,如果此时立马去洗澡或者是吹风的话,寒邪就很容易顺着毛孔进入体内,从而很容易着凉生病。
一般建议做完艾灸后4小时内不要进行吹风和洗澡。
忌吃生冷食物三伏天天气很热,所以人们很喜欢吃冷饮。
但是三伏天做完艾灸当天最好不好吃生冷食物,否则会对机体造成不好的影响。
三伏天的禁忌1、多喝姜茶进入三伏天时,可以多吃一些姜祛体内的湿气。
中医科的三伏贴知识科普-冬病夏治三伏贴

” 之 根
也 ” 。
四 时 之
·
《 素 问
之 , 起
去 之 时
到、生,的疏外亦脏病基则本此病脉到以
“促长可治松而稳腑处本治。正,要助温
治进之养疗,虚定功于原其而是以精阳阳
病疾能其方采于,能缓则本““其微的之
求病,内法用内但相解。”急冬胜论作药
,,
》
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
气五:法络温取三
的官呼疗,发夏伏
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
壹
从阴阳五行论冬病夏治:根据阴阳学说,在一年节气变化中“冬至”与“夏 至”是阴阳转化的两个转折点。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从冬至开始,阳
气开始复生,阴气开始消退,到夏至,阳气的盛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阴气的
消退也趋于尽头;从夏至开始,阴气开始复生,阳气开始消退,到冬至,阴
气的盛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阳气的消退也趋于尽头。
到心夏 什
预 防 和 治 疗 疾 病 的 目 的
思 想 是 通 过 调 整 人 体 的
治 ” 之 理 。 因 此 , “ 冬
么
生病
冬病夏治与三伏贴的理论溯源
从外之秋养宜宾病准以
其而时冬其养则者备阴
根虚,培内其以,;阳 而于阳养虚内阴当秋互
冬
培内盛内之虚阳顺冬根
病
养。于虚阴之虚时养而 也故外之。阳盛令阴论
三伏贴的理论溯源:三伏贴疗法出现最早有文字记载 在于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三伏贴开始应用见宋· 王执中《针灸资生经》提到的“天灸”,即用旱莲草 外敷治疟,用药后皮肤局部起疱如灸疱
延胡索、甘遂共为末,入麝香,调敷肺俞、膏育、百 劳等穴治冷哮。此法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掘运用拓 展范围,利用三伏炎热阳盛腠理开泄,经络通畅,防 治冬天易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等难治性疾病
三伏贴的禁忌

三伏贴的禁忌夏季三伏天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三伏贴,又名天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很多人都会在夏天的时候去养生馆做三伏贴,以去除冬天未根治的一些感冒,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法,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三伏贴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
三伏贴的作用:三伏贴可以温补阳气,利湿散寒,活血通络,增强机体之正气,从而祛除体内沉积的寒气,调整阴阳,达到阴平阳秘,宿疾得以恢复。
1、调解免疫力,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2、祛除湿寒,温补阳气,改善四肢寒冷的状况。
3、改善慢性咳嗽等症状,具有平喘止咳的作用,这对于慢性咽炎、哮喘病、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喉鼻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贴三伏贴注意事项贴敷之后用手掌按压膏药15分钟,以便药物与皮肤充分接触。
敷贴的部位尽量不要沾水,也不宜过度活动,因为出汗会影响粘贴效果。
敷完药6个小时以后再洗澡,要用温水冲洗,不要揉搓贴敷的部位。
单次贴敷时间不宜过长,成人一般不超过6小时,12~18岁4~5小时,8~12岁3~4小时,3~8岁2~3小时。
每个人贴敷所用的药不同,具体时间长短应遵从医师的建议。
贴敷后局部会有轻度瘙痒、灼热感,多为药物正常反应,如果没有发红肿胀,可以继续应用。
如果局部起泡、破溃,应立即揭下药膏,用碘伏或依沙丫啶等局部消毒,无菌包扎,每日换药1~2次,直至愈合。
三伏贴应连续贴3年以上。
三伏贴所治疗疾病多为秋冬季节加重的慢性病,一般疗效会在数月之后显现。
除少数病例能够当年治愈外,许多疾病需要连续治疗多年才能见效。
所以,如果没有禁忌症,应至少贴3年。
有些疾病不适合三伏贴。
三伏贴适用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风湿痹痛、骨关节疾病等。
主要针对寒湿侵袭、阳气不足的患者,对火毒炽盛或阴虚内热的病人并不适用。
再者,三伏贴要与中医综合疗法相配合。
三伏贴属于中医外治,需要和中药汤剂、运动、起居、饮食结合起来才更有效,单纯寄希望于三伏贴,认为什么病都可以一贴了之是错误的。
患者应在贴敷的同时请中医师进行健康指导,全面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伏即为潜伏的意思。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
三伏天入伏开始已经预约了三伏贴。
这主要是治疗秋冬疾病的,像是哮喘、支气管炎、冠心病、过敏性鼻炎、风寒感冒、老寒腿等。
下边为您详细介绍三伏贴的配方、时间、作用、注意事项、禁忌大全。
三伏贴:中医根据内经“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原则,在夏季机体阳气充沛之时,调整人的身体,增强抗病能力,防患于未然,尤以三伏天治疗效果更佳。
【一】三伏灸的药物配方
1、虚寒性便秘药物:巴豆2克,肉桂3克,吴茱萸6克,生姜汁少许。
取穴:气海、足三里、神阙。
2、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老虎草、白芥子、毛莨、独蒜头任选一种。
取穴: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绝骨。
3、高血压药物:槐花、珍珠母各30克,吴茱萸60克,米醋适量。
取穴:神阙、涌泉。
4、过敏性鼻炎药物:麝香1.5克,甘遂、细辛、玄胡各2克,白芥子5克,姜汁适量。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5、哮喘药物:麝香1.5克,细辛、甘遂各15克,延胡索、白芥子各30克,生姜汁适量。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二】2016三伏贴贴敷的最佳时间分别为
伏前加强(7月7日—7月16日) 头伏(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8月16日—8月25日) 伏后加强(8月26日—9月4日)。
【三】三伏灸的作用三伏灸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针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冻疮、手足发凉、和女子宫寒、以及脾胃虚寒类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四】三伏贴禁忌症尽管三伏贴适合虚寒型疾病的治疗,但这类患者中也有禁忌人群。
如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症状严重者、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到了肺气肿阶段的患者,肺结核患者、湿热型胃痛患者都不适合采用三伏贴治疗。
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疾病,或患有支气管扩张、本身为特殊体质、有接触性皮炎等的患者以及孕妇,都不适宜贴三伏贴。
一切属于热性的疾病都不适合用三伏贴疗法。
因为该疗法选择的中药都属辛温大热型,若热天再用热药,无异于火上浇油。
老年人中戴心脏起搏器的不宜敷贴;
处于月经期、哺乳期的妇女不宜敷贴;
儿童长水痘、出疹子的不宜敷贴。
此外,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处于急性发热期的患者,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应避免使用。
【五】三伏贴禁忌敷用三伏贴前应做好身体清洗,贴后当天不要洗澡。
如果贴敷部位的皮肤出现红肿、水疱等,可以找贴三伏贴的医生,用针将脓疱挑破,涂上紫药水避免天热感染。
贴敷后三天之内,忌口“发物”,如虾、蟹、蚌等海鲜,牛肉、鸡肉以及油腻食物都不要吃。
还应注意避风,空调、电风扇不要直吹身体。
三伏贴讲究头伏、中伏、末伏各贴一次,每次贴敷间隔时间约为十天。
如果错过头伏,中伏时仍然可以贴敷。
这是由于中伏是在大暑到立秋期间,此时天气最热,三伏贴的效果也最好。
因此千万不要错过这个三伏贴的“黄金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