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静电现象学点练习 (新版)苏科版
2019-2020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练习(包含答案)——7.2 静电现象

7.2 静电现象1.一个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金属箔片一定A.带同种电荷B.带异种电荷C.带正电D.带负电2.现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相互吸引,C和A相互排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B.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C.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D.B可能不带电,C带正电3.关于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B.原子是由分子和电子构成的C.原子核和电子都带负电D.原子核外的电子是静止的4. 如图所示,一带负电橡胶棒靠近用细线挂住的轻细吸管A端时,吸管发生了转动.对吸管A端带电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若相互吸引,一定带正电B.若相互吸引,一定带负电C.若相互排斥,一定带正电D.若相互排斥,一定带负电5.如图,经过摩擦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现象就是()A.电生磁B.物体被磁化C.摩擦生热D.摩擦起电6.东汉时期的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乱龙》中记录了“顿牟掇芥(dùnmóuduōjiè)”。
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顿牟)能吸引(掇)芥菜子、干草等的微小屑末(芥)。
这一记述说明()A.自然界只存在一种电荷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C.同种电荷相互吸引D.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7.如图所示,无风条件下卡通造型铝箔气球两次均向带电棒靠近但未接触,气球A.不带电B.带正电C.带负电D.带电情况无法判断8.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由细线吊着的轻质小球,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该小球()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9.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A.晚上脱化纤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B.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C.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10.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相同的验电器,带有等量电荷,甲带正电,乙带负电,金属箔片都处于张开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写选项前序号).A .若用橡胶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的夹角不变B .若用玻璃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的夹角不变C .若用金属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的夹角不变D .若用金属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全都闭合 11.用塑料梳子梳干燥头发时,头发常会随梳子“飘”起来,越梳越蓬松,这是________现象。
《7.2静电现象》课后巩固练习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2静电现象》课后练习姓名:日期等第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由细线吊着的轻质小球,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该小球〔〕A. 一定带正电B. 一定带负电C. 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D. 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2、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经检验梳子上带上了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B. 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C. 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D. 梳子得到了一些原子核3、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墙面上不掉下来,下列现象与其实质相同的是 ( )A.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单杠,手会被粘上B.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粘起C.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D.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4、小明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这三个实验不能说明的是(图中箭头表示棒的旋转方向)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异种电荷相互吸引C.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等量的电荷 D.玻璃棒和橡胶棒带异种电荷5、毛皮与塑料尺摩擦,由于毛皮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所以结果是()A 塑料尺得到电子带负电B 塑料尺失去电子带正电C 毛皮得到电子带负电D 毛皮失去电子带负电6、关于电中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正负电荷抵消 B.原子内正负电荷相等 C.正负电荷转移 D.得失电子7、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
若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带正电B.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不带电C.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带正电D.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不带电8、摩擦产生的带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下列各现象中,不是由于摩擦起电引起的是()A.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B.印刷机里出来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C.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容易粘在铁棒上9、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 ( )A.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B.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C.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D.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10、把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自由转动,如图所示,手持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A端,A端会远离橡胶棒,实验中()A. 吸管不带电B. 吸管带正电C. 摩擦时,吸管得到电子D. 与吸管摩擦的餐巾纸一直不带电11、如图所示,将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细丝蓬散开来,是因为细丝与手摩擦后带上_______(选填“同”或“异”)种电荷而相互________。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二静电现象 练习题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二静电现象寒假预习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是汽车的导电链,有关汽车带电及导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汽车行驶时与空气摩擦起电,这个过程中创造了电荷B. 用干毛巾擦车玻璃后,玻璃更易吸附灰尘是因为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C. 如果车体带负电,导电链中电流方向是从车体到大地D. 车体带电后,开关车门时经常“触电”是因为人体是绝缘体2.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称为静电感应.如图,将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导体B的右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静电感应的过程产生了电荷B. 橡胶棒上的部分电子会转移到导体B上C. 导体B中的部分电子会排斥到左端D. 导体B中的所有电子会排斥到右端3.用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手持一根靠近另一根被吊起的玻璃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看到两根玻璃棒相互吸引B.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得到电子C. 吊起的玻璃棒受到的斥力更大D. 此实验体现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4.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说法A. 验电器带正电荷,接触时正电荷从玻璃棒转移到验电器B.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C. 箔片张开说明玻璃棒带电D.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5.在干燥的环境下,用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手持其中一根靠近被吊起的另一根,它们相互排斥。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玻璃棒得到电子带正电B. 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C. 在潮湿的环境下重复实验,它们相互吸引D. 玻璃棒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绝缘体6.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这是由于()A. 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B. 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C. 橡胶棒上的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 毛皮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7.央视网在“智力快车”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会产生静电,有爱好者发现蜜蜂在飞行中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针对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蜜蜂与空气摩擦一定获得电子B. 蜜蜂与空气摩擦一定失去电子C. 蜜蜂与空气摩擦空气不会带电D. 蜜蜂与空气摩擦创造了电荷8.2020年春,全球陆续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国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举国上下,万众一心,进行科学防治。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7.2 静电现象 知识梳理和练习题

7.2 静电现象知识梳理1.摩擦起电(1)定义: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2)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产生了电荷,只是将电荷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2.两种电荷(1)自然界只有种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的是电荷;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的是电荷;(2)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3.常见的静电现象干燥天气脱毛衣时有“噼啪”声、闪电、静电复印、静电植绒等.一、选择题1.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A.电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B.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C.质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D.质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2.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B的金属箔闭合(如图).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A和B上的两金属球连接起来,则A、B金属箔张角的变化情况是()A.A和B都不变B.A变小,B张开C.A变大,B不变D.A闭合,B张开3.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A.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鼻的花香B.夏季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C.秋天夜晚,脱毛衣时常听到“噼啪”声D.冬季晴天,梳头时常看到头发随塑料梳子飘动4.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排斥乙,乙吸引丙,用丝绸与玻璃棒摩擦过后,丝绸所带的电荷与丙物体所带电荷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带正电B.乙带负电C.丙带正电D.甲带负电5.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A.小球A带正电B.小球B带正电C.小球B可能不带电D.小球A可能不带电6.电脑显示屏表面比它下面的电脑桌表面有更多的灰尖是因为()A.显示屏是用具有吸附灰尘能力软强的材料制成的B.房间里灰尘的自然堆积C.显示屏工作时,显示屏表面温度较高D.显示屏工作时,显示屏表面带电,容易吸附灰尘7.如图所示的“吸引现象”中,与静电无关的是()A.图甲,梳头后塑料梳子能吸引小纸屑B.图乙,干燥天气,衣服表面容易吸附灰尘C.图丙,用气球摩擦头发,头发会随气球飘起D.图丁,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8.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如图所示,已知丙带正电,则A.甲、乙均带正电B.甲、乙均带负电C.乙带正电,甲一定带负电D.乙带正电,甲可能不带电9.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子B. 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C. 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异种电荷D. 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向橡胶棒转移10.将塑料包装袋撕成细丝后,上端打结,然后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希望做成如图的各种情形,其中无法完成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11.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越梳越蓬松:这是因为头发带了___电荷(填“同种”或“异种”),这种使头发带电的方法称为___.12.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______电.将该橡胶棒靠近带负电的泡沫塑料小球时,小球将会被___________.13.如图,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将一块橡皮大小且不带电的“碳海绵”吸起,这说明了“碳海绵”的密度______,该玻璃棒带______电.14.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____(填“正”或“负”)电,如图将它与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因为_________(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相互排斥.15.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 分别靠近悬挂的轻质带电小球B 和C ,发现B 被排斥,C 被吸引,则__带正电.用久的电风扇布满灰尘,主要是由于风扇旋转与空气发生____,带电体具有_______的性质.16.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细细的水流,会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惊奇的现象,这是由于梳子摩擦后___,会吸引细细的水流;当梳子靠近带负电的小球,小球被排斥,说明梳子带___电.17.气球与羊毛衫相互____后会吸引头发,这说明气球带了电荷;如果将两个带同种电荷的气球靠近时,会出现相互____的现象.18.早在公元前500年,人们就发现了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起电的实质是_______的转移;1973 年,科学家经过实验区分出两种电荷,并总结出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___________.19.两块竖直放置并相互平行的金属板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现从两板之间的上方释放一个带负电的小球,如图所示.请画出小球从图示位置运动到两板下方这一过程的大致路径.v L三、实验题20.高斌同学参观科技馆时,对一组静电实验兴趣浓厚,回来后他进行了探究,结合探究的环节他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1)从图甲(或图乙或图丙)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________和________,可知电荷间作用力的大小与电荷的多少有关;(3)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4)从图丁可得出的结论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019-2020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基础与强化必刷题:7.2静电现象(原卷版)

第7章从粒子到宇宙7.2静电现象◆要点1 摩擦起电(1)带电体的性质:具有吸引轻小物质的特性。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①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互相摩擦才会发生摩擦起电。
②摩擦起电时,保持实验器材和手的干燥。
◆要点2 两种电荷(1)正电荷和负电荷①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板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用符号“+”表示。
②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用符号“—”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验电器:①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能粗略地比较不同物体所带电的多少。
②原理:当带电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就会有部分电荷转移到金属箔上,使两瓶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所带电荷越多,张开角度越大。
◆要点3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闪电的形成:带有不同电荷的云层在相互靠近时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
(2)生活中干燥的环境中,脱毛衣时,发出火花,用梳子梳头时,头发蓬松树立。
(3)静电的防护:安装避雷针。
Δ基础题系列◆1.(2019·常州)甲、乙两个轻质小球相互排斥。
把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甲球时,甲球与玻璃棒相互吸引,则乙球( )A. 一定带正电B. 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C. 一定带负电D. 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2.(2019·深圳)在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实验中,用绝缘细线悬挂两个小球,静止时的状态如图1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B.两球可能带异种电荷C.两球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D.两球均只受两个力◆3.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D.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4.(2019·鄂州)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 )A. 一定带正电荷B. 一定带负电荷C. 可能带负电荷D. 可能带正电荷◆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A. 通信卫星采用硅光电池板提供申能B. 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C. 高大建筑物上要安装避雷針D. 电脑屏幕上会吸附灰尘◆6.(2019·内江)下列有关电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B. 摩擦起电是利用摩擦的方式创造电荷C. 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D.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荷◆7.现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A.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B.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C.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D.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8.(2018·安徽)如图所示,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这些正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B.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这些负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C.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电子转移到带电体上D.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正电荷转移到带电体上◆9.(2019·山西)小亮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如图)。
2020-2021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7.2静电现象 同步习题 (含解析)

7.2静电现象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A.缝衣针和磁铁接触几次,缝衣针就能吸起铁屑B.电风扇扇叶的周边部分,容易积攒更多的灰尘C.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D.用干抹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上粘有细小的绒毛2.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输汽油的油罐车通常在地上拖一根铁链,为了防止静电危害B.只有正电荷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C.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得到电子带上了正电D.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排斥3.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与吸管的一端摩擦使其带电,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吸管,吸管两端都能与玻璃棒相互吸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管两端都带负电B.吸管两端都带正电C.吸管的一端带正电,一端不带电D.吸管的一端带负电,一端不带电4.如图,是加油站里常见的“静电释放器”司机或工人提油枪加油前,必须用手触摸金属球清除身体上的静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体带的电荷是人体与衣服摩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B.“除电”时,人体、金属球、大地连通C.若人体带有负电“除电”时,电流方向是从金属球流向大地D.“静电”消除后,人体的正负荷载全部消失5.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排斥乙,乙吸引丙,用丝绸与玻璃棒摩擦过后,丝绸所带的电荷与丙物体所带电荷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带正电B.乙带负电C.丙带正电D.甲带负电6.东汉时期的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乱龙》中记录了“顿牟掇芥(dùnmóuduōjiè)”。
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顿牟)能吸引(掇)芥菜子、干草等的微小屑末(芥)。
这一记述说明()A.自然界只存在一种电荷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C.同种电荷相互吸引D.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7.如图所示,打开水龙头,放出一股细细的水流,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水流,将发生的现象及原因是()A.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后具有磁性吸引水流B.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后具有磁性排斥水流C.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吸引水流D.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排斥水流8.如图所示的“吸引现象”中,与静电无关的是()A.图甲,梳头后塑料梳子能吸引小纸屑B.图乙,干燥天气,衣服表面容易吸附灰尘C.图丙,用气球摩擦头发,头发会随气球飘起D.图丁,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9.带正电的甲金属球和不带电的乙金属球接触后,乙球也带了电,这是由于()A.甲球上的部分质子转移到乙球上B.甲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乙球上C.乙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甲球上D.乙球上的部分原子转移到甲球上10.把细条形锡箔纸放在支架上,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锡箔纸A端,A端会主动靠近橡胶棒,如图。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2《静电现象》同步练习1

二、静电现象
1.平常所说的“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依靠摩擦,使,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电,并且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了电荷。
2.毛皮与塑料尺摩擦,由于毛皮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所以结果是()
A.塑料尺得到电子带负电
B.塑料尺失去电子带正电
C.毛皮得到电子带负电
D.毛皮失去电子带负电
3.关于电中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负电荷抵消
B.原子内正负电荷相等
C.正负电荷转移
D.得失电子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有()
A.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的脏物
D.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引铁屑
5.两个完全相同的极轻小球,其中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将两球靠近时,所发生的现象是()
A.带电小球向不带电小球靠近
B.不带电小球向带电小球靠近
C.两小球互相靠近
D.两小球互相排
参考答案:
1、电子发生了转移;负;正;等量异种。
2、A
3、B
4、D
5、C。
静电现象考点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两个铅柱紧压在一起后,很难分开,说明分子间有相互 作用的引力. 【答案】C
2 教室内的电风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风扇叶片上会有 很多灰尘,这是因为风扇的叶片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 摩擦带上了___电__荷___,可以___吸__引___轻小物体,所以 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
【点拨】 风扇的叶片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了电荷,
12 下列均是与静电现象相关实际应用的例子,属于防止 静电危害的是( ) A.静电除尘 B.静电复印 C.静电带放电 D.静电喷绘
【点拨】 油罐车上的搭地铁链是为了把产生的静电导走,
属于静电危害的防止. 【答案】C
13 如图所示,纺织厂里有一道工序叫作“梳棉”,是将杂 乱无章的棉絮梳理成顺直的棉絮后,才能用于纺 线.但由于棉絮和机器之间的相互摩擦,使这些棉絮 带上了____同____种电荷相互___排__斥___,给纺线带来了 不便,而且带电体有__吸___引___轻小物体的性质,使棉 絮上吸附很多灰尘,所以纺织车间必须 保持一定湿度来消除静电的影响.
【点拨】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通过给书带电,使书一页页分 开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以给书带上同种 电荷,故A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答案】AB
4 [2023·岳阳]将两个带电轻质小球悬挂起来,慢慢靠近, 会出现的现象是( )
【点拨】 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
11 [2023·葫芦岛]做饭时,妈妈不小心将胡椒粉撒到了粗 粒盐盒里,她想将胡椒粉与盐分离,苦于没有办 法.小玉急中生智,拿了一根筷子在毛皮上摩擦几下, 然后将筷子靠近胡椒粉,胡椒粉被吸到筷子上,成功 地将其与粗粒盐分开,这是因为_带__电__体__能__够__吸__引__轻__小__ _物__体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静电现象
学点1 摩擦起电
实验1:将你的圆珠笔笔杆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屑,小纸屑被吸起。
实验2:将摩擦过的塑料梳子靠近细水流,塑料梳子吸引细水流。
实验3: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中梳几下后靠近通草球,通草球向梳子靠近。
分析与论证:经摩擦后的物体具有共同的特征,都能吸引轻小物体。
问题1:轻小物体是指__质量__很小的物体,如纸屑、头发、灰尘、通草球、细水流等。
问题2:只有两种由__不同__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物体才会带电。
摩擦起电在__干燥__的环境下容易发生。
学点2 两种电荷
实验:(1)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如图7-2-3甲所示,观察到两玻璃棒相互排斥。
(2)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如图乙所示,观察到两橡胶棒相互排斥。
(3)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如图丙所示,观察到橡胶棒和玻璃棒相互吸引。
图7-2-3
分析与论证:两根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一定是相同的,同样,两根与毛皮摩擦的橡胶棒也带同种电荷。
只要是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引的带电体,一定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排斥;只要是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排斥的带电体,一定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吸引。
也就是说,所有带电体带的电要么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称为正电荷)相同,要么和用毛皮摩
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称为负电荷)相同,没有第三种电荷。
问题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只有两种情况:相互__吸引__和相互__排斥__。
问题2:带两种不同电荷的两个物体之间可以相互__吸引__;带正电荷的物体可以吸引__轻小__物体,带负电荷的物体也可以吸引__轻小__物体。
但前者是电荷与电荷间的__相互作用__,后者是带电体的一种__性质__。
问题3:验电器不仅能检测一个物体是否带__电__,还可以粗略地判定物体带电量的__多少__(验电器两金属箔片张开角度大,物体带电量就__多__),但是不能用来判断所带电荷的__种类__。
问题4:除了用__摩擦__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外,还可以使物体__接触__带电(用带电体去接触不带电的物体)或__感应__带电(让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
学点3 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现象1: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如果在黑暗处,还会看到闪光,这是由于毛衣与内衣摩擦而带了电。
现象2:梳头时,头发会飘起来,这是由于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带了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
现象3:夏季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是自然界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
分析与论证:静电现象指的是在电荷产生和消失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现象的总称。
静电可因多种原因而发生,摩擦起电是静电的一种表现方式。
问题1:静电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静电__复印__、静电__植绒__、静电__喷涂__、静电__纺纱__以及静电__除尘__等。
问题2:静电也会产生危害,如__雷电__会导致人畜伤亡,能摧毁房屋;静电产生的火花会引起煤矿瓦斯爆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