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集美大学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集美大学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3.掌握现代福利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国家干预活动的一个核心内容,隐含统治阶级一系列的价值观理念,并对社会福利的内涵和运行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教学重点: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教学难点:社会福利制度的含义、分类与特征
第二节中西社会福利制度
一、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二、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促进系统、理性与战略的形成;建构行动策略;解构现代性的缺陷;促进知识积累;发展服务技巧。
3.掌握社工哲学基础的内容——宗教理念;人文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理想主义;集体主义;费边主义。
教学重点: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教学难点: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一、价值体系
3.掌握中国的职工福利制度改革——改革职工福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办法;改革集体福利事业的管理体制;探索社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教学重点: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教学难点:西方的社会福利制度
第四章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观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一、哲学基础
二、价值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社会工作强调职业与责任;理性与情感;社会支持与关系网络;公平正义与社会行动;模式建构与理论指导。
3.掌握1913年,美国休姆受聘长沙耶鲁医院从事医务社工;1918年,北京协和医院成立“宗教与社会服务部”;1920年,蒲爱德女士在该部主持医务社工。
教学重点:中国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难点:中国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社会福利制度
第一节社会福利制度的性质
一、社会福利制度的含义、分类与特征
二、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教学重点:过程模式与角色
教学难点:过程模式与角色

《社会工作概论》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概论》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个案工作》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小组工作》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社会工作实务》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老年社会工作》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家庭社会工作》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学校社会工作》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社会工作概论》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社会工作概论课程编号222730699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教材及实验指导书《社会工作概论》学时学分:总学时54总学分3实验学时8实验学期:三年级五学期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本课程以讲授环节为主,根据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及学习的对象,将课程内容分两个个层次:即理论学习与实验验证。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按实验目的、内容,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要进行讨论,写出实验总结报告。

经过多方式教学的全面训练后,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社会工作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案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案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案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1.1 课程介绍理解社会工作的定义和范围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和原则1.2 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了解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理解社会工作在不同国家的特点1.3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掌握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和内容了解社会工作在不同领域的实践第二章:社会工作理论基础2.1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掌握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原理2.2 社会工作理论框架掌握社会工作理论的主要框架和理论基础理解社会工作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2.3 社会工作实践模式掌握社会工作实践的主要模式和方法了解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的发展趋势第三章:社会工作实务过程3.1 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步骤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步骤和程序理解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评估和干预策略3.2 社会工作实务技巧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了解社会工作实务技巧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3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分析社会工作实务案例,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干预培养社会工作实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章:社会工作者角色与素质4.1 社会工作者角色理解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职责掌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要求4.2 社会工作者的素质培养了解社会工作者的素质培养方法和途径培养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4.3 社会工作者的伦理与责任理解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责任掌握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决策和责任履行第五章:社会工作计划与评估5.1 社会工作计划制定掌握社会工作计划制定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理解社会工作计划制定的原则和目标5.2 社会工作计划实施掌握社会工作计划实施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了解社会工作计划实施中的挑战和应对策略5.3 社会工作评估与反思理解社会工作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掌握社会工作评估的基本步骤和技巧第六章:社会工作与政策6.1 社会政策概述理解社会政策的定义和目的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构成和制定过程6.2 社会工作与政策的关联理解社会工作与政策的相互关系掌握社会工作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作用6.3 社会政策分析与评估掌握社会政策的分析方法和评估技巧培养对社会政策的批判性思考和评估能力第七章:社会工作与群体7.1 社会工作与不同群体的实践理解社会工作在不同群体的特点和挑战掌握社会工作在与不同群体合作中的方法和技巧7.2 社会工作与特殊群体的干预策略理解社会工作在特殊群体(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中的干预策略掌握社会工作在与特殊群体合作中的专业素质和能力7.3 社会工作与群体的合作实践分析社会工作与群体的合作案例,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干预培养社会工作与群体合作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第八章:社会工作与社区8.1 社区概述理解社区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社区的基本构成和功能8.2 社会工作与社区实践理解社会工作在社区中的作用和意义掌握社会工作在社区实践中的方法和技巧8.3 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理解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之间的关系掌握社会工作在促进社区发展中的策略和方法第九章:社会工作与服务9.1 社会服务概述理解社会服务的定义和目的掌握社会服务的基本构成和提供方式9.2 社会工作与服务提供理解社会工作在服务提供中的角色和职责掌握社会工作在服务提供中的方法和技巧9.3 社会工作与服务的评估和改进掌握社会服务的评估方法和改进技巧培养社会工作在服务评估和改进中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第十章: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10.1 社会工作在国际的发展趋势了解社会工作在国际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社会工作在国际的挑战和机遇10.2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理解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历程掌握社会工作在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10.3 社会工作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理解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性和创新方法掌握社会工作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关注环节:1. 社会工作定义和范围的理解2. 社会工作理论基础的掌握3. 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评估和干预策略4. 社会工作者角色与素质的认识5. 社会工作计划与评估的方法详细补充和说明:1. 社会工作定义和范围的理解:社会工作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到人类行为、社会环境、政策制定等多个方面。

社会工作理论教学大纲5篇

社会工作理论教学大纲5篇

社会工作理论教学大纲5篇第一篇:社会工作理论教学大纲《社会工作理论》课程大纲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社会工作实务不同领域、不同视角下的理论模式,从而对社会工作实务进行理性的反思和对话,提升社会工作研究生的理论敏感度。

具体目标:掌握西方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发展过程,以及背后的理论范式的转移,从而反思批判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历史的局限和贡献;区分社会问题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不同的影响因素,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实物流派,从而反思批判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专业技术和整合可能;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核心模式和特定时空的处境化互动,尤其是对中国文化传统和现行体制的融合与碰撞,创造性推动社会工作策略与中国社会的协同转型。

课程纲要:第一讲社会工作理论概述1.理论的属性及其和实践的关系: 2.什么是社会工作理论3.社会工作理论分类:类型学框架VS.实务领域框架4.社会工作理论发展:科学主义范式VS.建构主义范式第二讲生态系统视角下的问题解决模式:社会工作新主流框架1.一般系统理论2.生态主义演变3.生态系统框架4.问题解决模式5.生命模式:生态系统框架的运用1 6.家庭治疗:生态系统框架的运用2 第三讲优势视角、能力建设和增能框架:一个有希望的生活世界1.优势视角 2.增能概念3.抗逆力模式:优势视角的运用1 4.能力建设模式:优势视角的运用2 5.社区资产建设:优势视角的运用3 第四讲行为主义和准行为主义理论:证据为本的干预模式1.行为主义理论2.社会学习理论3.认知行为理论4.认知行为治疗 5.理性情绪模式6.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第五讲精神分析和心理社会模式:病态模式的治疗实践1.弗洛伊德的创造2.自我心理学阶段:埃里克森的贡献3.客体关系理论:克莱因、比昂、温妮科特的贡献4.自身客体理论:海因茨.科胡特5.约翰.鲍尔比和大卫.豪的依附理论6.弗洛伦斯.霍利斯和玛丽.伍茨的心理社会治疗第六讲符号互动理论和社会建构论:反思实践的理论背景1.乔治.H.米德的理论创新2.芝加哥学派(赫伯特.布卢默)和衣阿华学派(曼福德.库恩)之争:情景的权宜性VS.情景的结构性3.认同和角色理论:谢尔顿.斯特莱克和拉尔夫.特纳4.拟据化理论:欧文.戈夫曼5.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和身份理论6.布迪厄的建构结构主义和反思实践 7.唐纳德.肖恩:反思行动实践第七讲人本主义、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理论:一个哲学意味的激进实践1.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和罗杰斯的贡献2.作为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让-保罗.萨特3.现象学之后的存在主义:马丁.海德格尔4.人本主义小组工作:格拉斯曼和凯茨5.存在主义社会工作:N.汤普森第八讲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理论:相对正统的激进实践1.马克思主义:作为异化主题,还是剥削主题? 2.安东尼.葛兰西:文化霸权与市民社会 3.法兰克福学派:对工具理性的批判 4.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5.欧内斯特.拉克劳和尚塔尔.莫菲:后-马克思主义的接叙(articulation)实践6.保罗.弗雷勒:受压怕者的教育学 7.进步社会工作第九讲性别视角、族群视角和文化视角:反霸权支配的文化激进实践1.第二性:西蒙.D.波伏娃2.母职的再生产:南希.乔德罗3.性别麻烦:朱迪丝.巴特勒4.三种不同的文化观:文化同化、文化融合和文化冲突5.多元文化下的社会化过程和身份认同6.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实践:丽娜.多米内利和卡伦.希利7.反歧视、反压迫的文化实践:达琳普尔和伯克的理论第十讲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处在虚无主义边缘的新激进思维1.表征危机和语言学转向 2.从一般语义学到语用学3.克利夫德.格尔茨:地方性知识4.让-弗朗索瓦.利奥塔:民间叙事与合法性5.米歇尔.福柯:真理体制和规训权力6.后现代批判社会工作:迈克尔.怀特和简.福参考文献:1.Robbins, Susan P.Chaterjee, Pranab.Canda, Edward R.Contemporary Human Behavior Theory: A Critical Perspective for Social Work.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8.2.Turner, Francis.J.and Kendall Katherne A.Social Work Treatment: Interlocking Theoretical Approaches.Third edition.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6.3.Howe, David.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 Theory: Making Sense of in Practice.Aldershot: Wildwood House, 1987.4.Payne, Malcom.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third edition)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英]马尔克姆.派恩,《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第三版,冯亚丽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概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课程代码113103101319课程属性专业知识课程课时/学分32/2课程性质选修实践学时0责任教师课外学时0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社会工作概论》是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开设的专业知识课程,主要面向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政治学三个专业的本科生,共32学时。

该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有:社会工作总论、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实务等。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全面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性质与功能,理解社会工作价值、社会工作理论、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能够熟练掌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

"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is a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urse offered by th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mainly for undergraduates in three majors: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and politics,with a total of32class hours.The main contents taught in this course include:general social work,social work methods,and social work practices.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ocial work,grasp the basic concepts,nature and functions of social work,understand the value of social work,social work theor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havior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and be able to master-1-social work methods such as case social work,group social work,community social work, and social work administration.2.设计思路:本课程引导学生在对《社会学》具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掌握社会工作的概念、性质、功能的基础上,了解西方社会工作实践与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理解社会工作价值与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理论指导社会工作实务,探索社会工作的过程。

社会工作概论 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 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应对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社会工作概论的教学大纲进行探讨,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一、课程目标社会工作概论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有全面的理解,使其能够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并能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干预和解决。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社会工作的定义和范畴:通过学习社会工作的定义和范畴,学生能够明确社会工作的核心任务和职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学生将学习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包括系统论、生态学、人类发展理论等,以了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3. 了解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学生将学习社会问题的分类和特点,并探讨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

4. 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技能:学生将学习社会工作的基本技能,包括社会调查、个案管理、组织干预等,以提升实践能力。

二、内容安排社会工作概论的内容安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工作的定义和范畴:介绍社会工作的定义、历史和发展,以及社会工作的范畴和职能。

2. 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介绍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包括系统论、生态学、人类发展理论等,以便学生理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3. 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介绍社会问题的分类和特点,以及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

4. 社会工作的基本技能:介绍社会工作的基本技能,包括社会调查、个案管理、组织干预等,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5. 社会工作的伦理和职业道德:介绍社会工作的伦理和职业道德,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课程目标,社会工作概论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包括以下几种: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讨社会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主干课。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在认识我国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尝试透过结合社会实践,探索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时数共51学时(周3)(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以讲授为主。

学生除了听课,还应该通过讨论、模拟、专题讨论、实地考察等活动直接参与教学过程。

(五)面向专业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定义及构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旨在帮助学生对“什么是社会工作”有一个初步的理念架构,了解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性质及施用领域。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社会工作有初步了解。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教学内容为 1、社会工作的含义。

2、社会工作的领域。

3、社会工作的对象。

其中,如何认识社会工作是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工作一、社会工作是科学1、什么是科学。

2、科学的特质。

3、社会工作工作方法的科学性。

4、社会工作工作过程的逻辑性。

二、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1、社会工作过程是对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的灵活运用2、社会工作需要细致地分析、巧妙地应对问题。

3、社会工作面对的任务常常是新的、独特的、特殊的。

三、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1、什么是制度2、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制度四、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1、什么是专业2、社会工作的专业特征五、社会工作的涵义1、专业社会工作与我国通行的社会工作的区别。

2、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3、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定义与学科性质一、社会工作的定义1、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个人的慈善事业2、把社会工作视为由政府或私人社团所举办3、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由政府和私人社团举办的专业服务,这种服务不分性别、年龄与贫富,以协助任何个人发挥其最高潜能,使其获得最美满最有效的生活为目的。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第一篇:《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课程说明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旨在对社会发展、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和工作技巧。

《社会工作概论》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性的主干课程,是社会工作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内容包括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和技巧及其社会工作实务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学科特点和意义;了解其西方和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基本过程;社会工作的一些重要流派及其主要理论;理解并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于解决社会问题。

通过对社会工作助人特点的了解,以及对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把握,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关怀素质和专业价值观。

本课程适用于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学总学时为54学时第一编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和内涵教学要求掌握: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类型;熟悉:社会工作的工作领域;了解:社会工作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其它社会科学的关系。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三、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四、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第二节社会工作的领域一、社会工作领域的拓展二、社会工作领域的分类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类型一、社会工作的定义二、社会工作的构成三、社会工作的类型第四节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一、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关系二、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三、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2 复习思考题:1、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2、试述社会工作的领域。

3、什么是社会工作?试比较关于社会工作的不同理解。

4、试述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并分析其过程结构。

参考书目:1、叶楚生:《社会工作概论》,台湾同泰印刷局,19862、袁华音、王青山:《社会工作概论》,黄河出版社,19903、徐震、林万亿:《当代社会工作》,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04、卢谋华:《中国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教学要求掌握: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熟悉:社会工作的功能;了解:我国社会工作的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
大纲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07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概论
二、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54 学分:4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开设学期:第7学期
四、课程性质、目标和任务
《社会工作概论》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性的主干课程,是社会工作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内容包括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和技巧及其社会工作实务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学科特点和意义;了解其西方和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基本过程;社会工作的一些重要流派及其主要理论;理解并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于解决社会问题。

通过对社会工作助人特点的了解,以及对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把握,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关怀素质和专业价值观。

五、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系统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在认识我国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尝试透过结合社会实践,探索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六.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与声像教学相结合。

七、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共5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对“什么是社会工作”有一个初步的理念架构,了解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性质及施用领域。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社会工作有初步了解。

(二)教学内容
什么是社会工作?
工作的内涵
社会工作的特点。

社会工作的对象及领域
工作的对象
工作的领域
社会工作的功能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社会工作的对象及领域
难点:社会工作的特点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共3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述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专业伦理,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准备理解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的科学家内涵,领会并熟悉掌握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操作原则和内容,自觉履行社会工作的伦理原则。

(二)教学内容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操作原则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工作专业伦理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守则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社会工作价值面的操作原则
难点: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第三章个案工作方法(共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工作方法之一的个案工作方法的模式,熟悉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掌握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

以便服务与他人与社会。

(二)教学内容
个案社会工作的主要模式
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人本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案或转介
资料
计划
签订协议
服务
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
关系
资料
策划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个案工作的过程和常用技巧
难点:个案社会工作的模式
第四章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共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在认识与了解社会工作方法之一的小组工作方法的概念、类型与特点的基础上,熟悉小组社会工作的过程,掌握小组工作的技巧。

以便服务与他人与社会。

(二)教学内容
小组社会工作的概念、类型与特点
小组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
小组社会工作的类型
小组社会工作的特点及功能
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
治疗模式
互动模式
小组社会工作的过程
工作准备阶段
工作开始阶段
中期转折阶段
阶段
小组工作技巧
与互动技巧
讨论的技巧
活动设计的技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小组社会工作技巧
难点: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
第五章社区工作方法(共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在认识与了解社会工作方法之一的社区工作方法的概念、特点与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熟悉社区社会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掌握社区工作的常用技巧。

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国的社区工作的发展状况。

(二)教学内容
社区社会工作的概念、特点与目标
社区与社区工作
社区社会工作的特点
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模式
地区发展模式
社会策划模式
社区照顾模式
社区社会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启动阶段
工作巩固阶段
评估阶段
社区社会工作技巧
与居民接触的技巧
会议技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社区社会工作的重点及技巧
难点:社区社会工作的模式
第六章社会工作行政(共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在认识与了解社会工作方法之一的社会工作行政基本概念和功能的基础上,正确区分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管理、公共行政,重点把握社会工作行政的内容。

以便很好地服务于社会与他人。

(二)教学内容
社会工作行政的概念与功能
社会工作行政的含义
社会行政与社会管理、公共行政的区别
社会工作行政的功能
社会工作行政的主要内容
社会服务方案策划
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及动作
社会服务机构志愿者管理
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方式
社会工作督导的对象和内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社会工作行政的内容
难点:社会服务方案策划
第七章社会工作实务概述(4节)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工作实务的具体领域及范围,熟悉并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社会工作领域内,如青少年工作、老年人工作、妇女工作及相关机构服务时不仅能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把握,而且能进行实践上的有效操作。

(二)教学内容
社会工作实务的含义及类型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第八章青少年社会工作(共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了解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理论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
学业指导
健康成长指导
就业辅导
生活方式指导
社会交往指导
婚姻指导
青少年服务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难点: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
第九章老年社会工作(共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及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掌握老年社会工作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老年的界定及老年人的特点
老年人的需要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年社会工作的内容
年社会工作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难点: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第十章社会救助工作(共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救助工作的特征,了解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程序,熟悉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二)教学内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救助的程序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生活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基本生活救助的工作方法
专项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法
灾害救助的工作方法
乞讨救助的工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社会救助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难点: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八、教学时数分配
《社会工作概念》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一)推荐教材:《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王思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第二版(面向21世纪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参考书目:
1、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见《发展.探索.本土化:华人社区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2、《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3.
3、《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3.
十、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要求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十一、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考试课。

期中占总成绩的30%(包含作业、提问、出勤、课堂表现等)。

期末占总成绩的70%。

制订:
执笔人:
审订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