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简单机械(第课时滑轮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滑轮)简单机械教学课件

滑轮
方向
2倍
不能
B
B
D
B
C
D
B
A
C
A
C
D
10
50
A
答案
解析
2
答案
解析
2.如图所示的三个滑轮中,属于动滑轮的是 。若滑轮的自重和摩擦不计,当分别沿力F1、F2和F3方向匀速提起同一物体时,则F1、F2、F3的大小关系是 。
3
二、滑轮组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同一物体,在滑轮重及摩擦不计的情况下最省力的是( )
答案
解析
4
4.小虎同学用滑轮组匀速提起重力为600 N的物体,如果不计摩擦力、动滑轮重力和绳子重力,则小虎同学对绳子的拉力应为( )A.600 N B.400 NC.300 N D.200 N
答案
5
5.如图所示,某人在A处提起物体,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答案
解析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 滑轮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定滑轮
二、动滑轮
三、滑轮组1.概念: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2.特点: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3.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时,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滑轮组的特点滑轮组省力的多少取决于吊着动滑轮的绳子的段数,而跨过定滑轮的绳子,包括最后从定滑轮引出的拉绳只起改变作用力方向的作用。如果不考虑摩擦和绳重,绳子承担的是物体和动滑轮的总重,滑轮组用几段绳子承担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用公式表示为F= ;若再不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公式就变为F=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为s=nh(其中n为吊着动滑轮的绳子的段数),所以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是费了距离。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2.2滑轮第1课时滑轮滑轮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2.2.1 滑轮、滑轮组【学习目标】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并能识别它们。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与实质,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重点难点: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分析。
2.用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解决省力和改变力的方向问题。
学习内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82至P83内容,定滑轮、动滑轮的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并把两者的区别画上方框。
【自学检测】1.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
2.定滑轮是使用时滑轮不随物体一起被提升的滑轮,动滑轮是使用时滑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被提升的滑轮。
3.指出下列是定滑轮还是动滑轮。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定滑轮特点利用图11.2-3乙图组装定滑轮,并用定滑轮做功(竖直匀速向下拉),根据实验完成下被测物理量次数物重G物/N物体被提升高度h/m拉力F1/N沿拉力方向移动的距离S/m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F=G可得出使用定滑轮不能(“能”或“不能”)省力。
②比较物体提升高度h和拉力通过的距离s关系可得出:使用定滑轮不能(填“能”或“不能”)省距离,物体提升高度等于拉力通过的距离。
③观察拉力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得出:当作用在定滑轮上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下时,物体运动的方向是竖直向上,说明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
二、动滑轮特点根据图11.2-3丙图组装动滑轮并用动滑轮做功(竖直匀速向上拉,让拉力与阻力方向平行),根据实验完成下表:被测物理量次数动滑轮自重G动/N物重G物/N物体随动滑轮提升高度h/m拉力F1/N沿拉力方向移动的距离S/m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结论:①比较物重、动滑轮自重、拉力三者的大小能得出:F1=(G物+G动)/2;说明使用动滑轮能省力,如果不计摩擦和滑轮自重时:即G动=0,则F1=G物/2,说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②观察拉力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得出:拉力F1的方向竖直向上,重物运动的方向竖直向上,说明使用动滑轮不能(填“能”或“不能”)能改变用力方向。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第二节滑轮、滑轮组最全笔记

滑轮知识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和动滑轮1)滑轮:滑轮是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2)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这种滑轮叫做定滑轮。
3)滑轮的轴随被吊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叫做动滑轮。
4)滑轮的实质: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以看做连续旋转的杠杆。
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分别使用同一物体在不使用滑轮、使用定滑轮、使用动滑轮时匀速运动,记录整个过程需要用力的大小,物体移动的距离及动力移动的距离,动力的方向,然后由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器材:钩码两个,滑轮两个,弹簧测力计一个等。
实验过程:①按图甲所示测出钩码的重力G。
①按图乙所示安装定滑轮,让钩码匀速上升的高度h=10cm,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力方向及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①按图丙所示安装动滑轮,让钩码匀速上升的高度h=10cm,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力方向及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①换用数量不同的钩码,重复上面的步骤。
使用简单机械情况拉力大小F/N钩码提升10cm时绳端移动的距离s/cm拉力方向不使用简单机械24610上使用定滑轮24610下使用动滑轮12320上交流论证:①对比用甲、乙两图所做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使用定滑轮时,拉力F与钩码重力G相等,绳端移动的距离s与钩码升高的高度h相同。
(忽略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和滑轮与轴间的摩擦力,绳子的重力)①对比用甲、丙两图所作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使用动滑轮时,拉力F=1/2G,绳端移动的距离s=2h。
(忽略动滑轮与绳的重力和摩擦力)实验结论:①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①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离。
注意事项:①弹簧测力计要匀速拉动。
①动力的方向与并排的绳子平行。
①选用质量较小的动滑轮。
①保证滑轮轴间摩擦较小。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①定滑轮可以看成一个变形的杠杆,滑轮的轴相当于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即l1=l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l1=Gl2可知:F=G,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第2节滑轮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它们。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与实质,并能用它们来解决简单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定滑轮、动滑轮的实际使用.2。
对实践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有好奇心.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教学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会按要求组装滑轮,并画出它的绕线,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
【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杠杆,知道了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应用了其他简单机械。
如我们每周一升国旗,升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我们会看到国旗缓缓上升;工人在动滑轮的帮助下,居然用50N的力提起重95N的物体,你知道这些是应用了什么吗?生思考、讨论。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先不急于解答.师你们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学习了本课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进行新课】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师好,请大家先看教材P81页图12.2-1漫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大人能将重物吊到二楼,孩子却被重物吊了起来?生思考、发表看法。
教师展示一架定滑轮、动滑轮装置,并利用它们分别提起钩码,对滑轮的构造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它们在工作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生:定滑轮工作时,轴不动,轮转动;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着物体一起上或下运动。
师回答正确.好,下面请大家分组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可参照教材P82页《实验》).教师参与实验指导,这样便于降低学生实验难度.设计表格(供参考)学生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并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二节 滑轮 课件(共22张)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三个力一样大
F1
F2 F3
3. 用滑轮按图甲、乙、丙所示三种不同方式,拉着同一物
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是F1、F2、F3,
则( D )。
A. F1>F2>F3 C. F2>F1>F3
B. F2>F3>F1 D. F3>F1>F2
F1
F2
F3
动滑轮
(1)动滑轮的定义 (2)动滑轮的作用 (3)动滑轮的实质
随堂训练
1.瘦子在二楼想用动滑轮提起重为700 N的一袋米, 动滑轮的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 请问:瘦子需用多大的力?
350N
2.定滑轮左端绳子下端挂着相同的重物,若在定滑轮右
端的绳子自由端分别沿三个方向用力(如图所示),力
的大小分别为:F1、F2、F3,则 ( D )。
甲
乙
丙
3.
F=100 N
F
s=10 m
s= ?
F=?
F=100 N
s=?s=?ຫໍສະໝຸດ G=100 N h=10 m
G=? h=?
G=? h=10 m
物体以0.2 m/s 的速度匀速上 升10 s 的时间
实验
1.使用定滑轮拉物体。 仔细观察实验,注意力的方向及大小
2.使用动滑轮拉物体。 仔细观察实验,注意力的方向及大小。
3.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拉物体。 仔细观察实验,注意物体移动的距离和绳子自由
端移动的距离。
甲
乙
定滑轮的实质:
结论:1.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可以看作一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的实质:
初中物理八下滑轮课件教案+逐字稿

初中物理八下滑轮课件教案+逐字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三章《简单机械》的第四节《滑轮》。
详细内容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原理、滑轮组的计算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滑轮进行力的计算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滑轮组的计算。
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模型、绳子、重物、尺子、计算器。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滑轮、绳子、重物、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实例,如吊车、升国旗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
2. 理论讲解(10分钟)(1)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及工作原理。
(2)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滑轮组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滑轮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滑轮2. 内容:(1)滑轮的定义、分类(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3)滑轮组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滑轮组:两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
绳子段数:3段。
每段绳子所能承受的力:10N。
答案:(1)定滑轮不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所能提起的重物为30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的学习兴趣较高,但在滑轮组的计算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其他简单机械(如杠杆、轮轴等)的工作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
3. 实践操作的设计与实施。
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课件)

2f F
S物 2S轴、v物 2v轴
1.定滑轮受力分析(不计绳重和绳子与滑轮之间摩擦): 竖直拉动时,拉力F=G物 水平拉动时,拉力F=f(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2.动滑轮受力分析: 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注 意是否考虑动滑轮自重) 3.绳自由端移动距离为轴移动距离的2倍,速度关系相同。
5.用滑轮按图甲、乙、丙所示三种不同方式,拉 着同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
别是F1、F2、F3,则( D )
A. F1>F2>F3
B. F2>F3>F1
C. F2>F1>F3
D. F3>F1>F2
1
F1 F
F2 2 F
F3 2F
F
F
F
甲
乙
丙
6.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按如图所示的 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 拉出.如果汽车的动力比阻力小800N,则甲图中人 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 800 N,乙图中人拉动汽 车的拉力至少为 400 N,其中比较省力的
5.如图是用滑轮组提升物体A的示意图,物体A受到的重力大
小为GA=100 N。在匀速竖直提升物体A的过程中,物体A 上升的速度大小为v=0.4 m/s,滑轮质量、绳重及一切摩
擦均可忽略不计。
(1)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F=___5_0____N。
(2)拉力F做功的功率P=___4_0____W。
2 滑轮组的绕法 利用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可以怎样绕绳子呢?
特点:不省力,也不费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等臂杠杆
动滑轮
电动起重机吊钩上有一种 滑轮,它的轴可以随被吊物体 一起运动,当电动机转动并收 起绳子时,物体和滑轮就被提
专题11简单机械(滑轮、滑轮组、机械效率)知识点+例题—2021届九年级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专题讲义

不动可动F 2F 1BAG Ol 1l 2F 1 B B GGAAsh202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11 简单机械滑轮、滑轮组、机械效率(知识点+例题)一、滑轮:1.滑轮定义: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2.定滑轮:(1)定义:工作时,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如下左图所示。
(2)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如下中图所示)轴心O 点固定不动为支点,其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圆的半径r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因为重物匀速上升可知,则,不省力。
(3)特点:不省力,但可改变力的方向。
所谓“改变力的方向”是指我们施加某一方向的力(图中F 1方向向下)能得到一个与该力方向不同的力(图中得到使重物G 上升的力)。
(4)动力移动的距离与重物移动的距离相等,S=h 。
(如上右图所示)对于定滑轮来说,无论朝哪个方向用力,定滑轮都是一个等臂杠杆,所用拉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G 。
(不计绳重和摩擦)【例题1】如图所示用的定滑轮的拉力F 是20N ,匀速提起物体A ,不计摩擦,A 的重力为 N 。
定滑轮实质是 杠杆。
若在拉力F 的作用下,物体A 上升了2m ,则拉力F 做的功为 J 。
【答案】20;等臂;40。
【解析】拉力F 是20N ,匀速提起物体A ;F1向上向上OF2GF1l1l2hs=2h因为是定滑轮,所以G=F=20N,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动滑轮中,拉力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的高度h之间有S=h=2m;所以W=FS=20N×2m=40J。
【变式练习1】如图所示,甲物体重6N,乙物体重10N,弹簧秤重力及摩擦均不计。
则当甲、乙两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为 N。
【答案】6【解析】当图中的装置静止时,它们受到的都是平衡力的作用。
甲的重力为6N,它对弹簧秤的拉力就是6N,两侧拉力平衡,因此,乙端对弹簧秤的拉力也是6N,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课 堂时 测作 评业
1.(对应例 1) (2018·安徽桐城)关于滑轮组的叙述,较全面的是( C ) A.一定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B.一定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有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有时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D.使用滑轮组一定能省力
【解析】 如图乙所示,滑轮组有三股绳子,力的方向向上,因此可以省力 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故 A 不符合题意。如图甲所示, 滑轮组有两股绳子,力的 方向向下,因此可以省力,同时能改变力的方向,故 B 不符合题意。图甲滑轮组 能省力,而且能改变力的方向;图乙滑轮组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故 C 符合题意。如果提升的物体重力远小于动滑轮重力,则使用滑轮组就不能省力, 故 D 错误。故选 C。
根据图示可知,n=2,不计滑轮重及绳间摩擦,由 F=n1F′可得:F=12F′ =12×30 N=15 N。
5.(对应例 2) (2018·四川凉山州)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装成滑轮组来 提升重物,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法。
【解析】 从动滑轮的挂钩开始依次绕绳子,最后有三股绳子承担物重,这 就是最省力的绕法。如图所示。
2.(对应例 2) (2018·内蒙古通辽)用相同的滑轮装配成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用 它们提起相同的物体时最省力的绕绳方法是( C )
【解析】 A 项两个滑轮的使用,效果相当于一个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拉力 F=12G;B 项两个滑轮的使用,效果相当于一个定滑轮,不能省力,拉力 F =G;C 项两个滑轮组成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n=3,所用拉力 F=13G; D 项两个滑轮组成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n=2,所用拉力 F=12G。可见, 用它们提起相同的物体时最省力的绕绳方法是 C。故选 C。
【解析】 由题知,不计摩擦和动滑轮、杠杆重,A 项使用的是动滑轮,F =12G;B 项使用的是滑轮组,n=3,F=13G;C 项使用的是定滑轮,F=G;D 项 设杠杆的长度为 L,则动力臂为 L,阻力臂为12L,则 FL=G×12L,F=12G。
故由以上分析可知 B 最省力。故选 B。
2.(对应例 1) (2018·江苏苏州)如图所示,吊篮重 400 N,动滑轮的总重为 50 N, 定滑轮重 40 N,人的重力为 600 N,人在吊篮里拉着绳子不动时,人需用力( C )
4.(对应例 2) (2018·安徽亳州)如图所示,某人站在 A 处用一根绳子和滑轮组 拉小车,请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解析】 从动滑轮的挂钩开始,依次绕过定滑轮和动滑轮,绳端回到人的 手中,则 F=G3 为最省力的绕法,如图所示:
【答案】 如图所示。
分课 层时 作 业
1.(对应例 1)(2018·四川广元)用如图所示的工具提升相同重物 G,(不计摩擦, 不计绳、滑轮和杠杆重)最省力的是( B )
A.该滑轮组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 方向
B.若不考虑绳重、滑轮重及摩擦,要提起重物,拉力至少为 10 N C.若将重物提升 3 cm,绳子自由端需要移动 9 cm D.实验中,该同学匀速提升物体,所用拉力大于 10 N
【解析】 图中的滑轮组,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使用此滑轮组 可以省力,但最后一股绳子绕过的是动滑轮,起承担物重的作用,不可以改变力 的方向,故 A 错误;若不考虑绳重、滑轮重及摩擦,拉力至少为 F=13G=13×30 N =10 N,故 B 正确;根据滑轮组的特点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 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三倍,则绳子自由端需要移动 9 cm,故 C 正确;若考虑绳 重、滑轮重及摩擦,要提起重物,拉力 F=n1(G+G 动),则所用拉力大于 10 N,故 D 正确。故选 A。
A.218 N B.220 N C.210 N D.236 N
【解析】 将人、吊篮、动滑轮看作一个整体,由于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受 力平衡,则人的拉力 F=15(400 N+50 N+600 N)=210 N。故选 C。
3.(对应例 1、2) (2018·山西晋城)某同学使用图中装置探究滑轮组,物体重 30 N,下列说法错G 人=500 N<F 手=600 N,所以绳端的最大拉 力 F=G 人=500 N,不计绳重和摩擦时,由 F=n1(G+G 动)可得,最大物重 G=nF -G 动=2×500 N-100 N=900 N。故选 C。
7.(对应例 1) (2018·新疆乌鲁木齐)如图所示,每个滑轮的重力相等,不计绳 重和摩擦力,G1=60 N,G2=38 N,甲、乙两种情况下绳子在相等的拉力 F 作用 下静止。则每个动滑轮的重力为( B )
【解析】 本题滑轮组做功是克服摩擦力做功,有 3 股绳子承担拉力,因此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f=3×9 N=27 N;物体移动的速度 v=1.23m/s=0.4 m/s。故 选 C。
10.(对应例 1、2) (2018·安徽铜陵)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一个重 30 N 的物体 用最省力的方法匀速提升 10 m。
8.(对应例 2) (2018·湖南邵阳)图中在画出将物体提升时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 力方向的绕线方法。
【解析】 由于要求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所以拉力的方向 必须向下,则绳子应从动滑轮上面的挂钩开始绕起,如下图所示。
【答案】 如图所示。
9.(对应例 1)(2018·黑龙江大庆)如图所示,滑轮重及滑轮转动时的摩擦均不计。
【答案】 如图所示。
6.(对应例 1)(广西柳州)如图中某同学体重为 500 N,他的手能承受的最大拉 力为 600 N,动滑轮重 100 N。该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物体 A 吊起来,则 物体 A 的重量不能超过( C )
A.1 000 N B.1 200 N C.900 N D.1 100 N
类型之一 滑轮组的特点 (2018·湖南郴州)使用滑轮组可以达到的目的是( D )
A.省力而且一定能改变力的方向 B.省力但不可能改变力的方向 C.省力而且能省距离 D.能省力而且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解析】 定滑轮的优点是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的优点是省力,但不能改 变力的方向,而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故选 D。
3.(对应例 1)(四川南充)如图所示,在滑轮组的作用下,重为 300 N 的 A 物体 以 0.2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动滑轮重为 60 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绳子自由端的 拉力 F 为 120 N,拉力 F 做功的功率 P 为 72 W。
【解析】 由图可知 n=3,不计摩擦和绳重时,绳子末端的拉力 F=13(G+G 动)=13(300 N+60 N)=120 N;因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v2=nv1=3×0.2 m/s =0.6 m/s,所以拉力做功的功率 P=Wt =Fts=Fv2=120 N×0.6 m/s=72 W。
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 容他才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4.(对应例 1) (2018·安徽滁州)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A 在拉力 F 的 作用下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 A 受到的摩擦力为 30 N,GA=100 N,则绳 子对 A 的拉力 F′= 30 N,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力 F= 15 N。(不计滑轮重及 绳间摩擦)
【解析】 因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A,在拉力 F 的作用下向左做匀速直线运 动,所以物体 A 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即 F′=f=30 N;
A.3 N C.11 N
B.6 N D.22 N
【解析】 由图知,使用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分别为 n1=3,n2=2, 每个滑轮的重力相等,设动滑轮的重力为 G 轮,不计绳重和摩擦力,则拉力分别为 F1=13(G1+G 轮),F2=12(G2+G 轮),由题知 F1=F2,所以13(G1+G 轮)=12(G2+G 轮), 即13(60 N+G 轮)=12(38 N+G 轮),解得动滑轮的重力 G 轮=6 N。故选 B。
(3)不计摩擦、绳重,若用此滑轮组提起重为 120 N 的物体,则实际拉力 F2=n1(G′ +G 动)=13(120 N+6 N)=42 N。
答:(1)滑轮组的绕线如图所示; (2)动滑轮的重为 6 N; (3)不计摩擦、绳重,若用此滑轮组提起重为 120 N 的物体,实际拉力 F2 为 42 N。
【点悟】 本题考查了滑轮组的特点,知道省力机械一定费距离,既省力又 省距离的机械不存在。
类型之二 滑轮组的绕线问题 (2018·河北邢台)如图所示是未装配好的滑轮组,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
的绕绳方法,要求使用该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最省力。
【解析】 从动滑轮的挂钩开始依次绕绳子,最后有三股绳子承担物重,这 就是最省力的绕法。如图所示。
【点悟】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取决于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也就是看有几 股绳子连着动滑轮,股数越多越省力。在滑轮组中,绕过动滑轮的绳子股数越多 会越省力,即 F=n1G。
【方法归纳】 (1)最省力的滑轮组绕绳方法: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 上,绕过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
(2)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有两种: 一是绳子先系在定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然后再绕过下面的动滑轮再向上绕到 定滑轮上,依次反复绕,这种绕法有偶数段绳子承担物重; 二是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然后再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再向下,依 次反复绕,这种绕法有奇数段绳子承担物重。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 滑轮
第2课时 滑轮组
学课 习时 指作 南业
本节学习主要解决下列问题: 1.滑轮组的特点
此内容为本节的重点。为此设计了归类探究中的例 1;当堂测评中的第 1、3 题;分层作业中的第 1、2、3、4、6、7、9、10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