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评价指引-全国信息安全

合集下载

国家信息安全评估

国家信息安全评估

国家信息安全评估
国家信息安全评估是指对一个国家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安全工作进行评估和审查的过程。

其目的是评估国家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强度,并为国家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和措施提供建议。

国家信息安全评估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 政策和法律框架评估:评估国家的信息安全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是否健全,是否能有效地管理和保护国家的信息系统和数据。

2. 组织结构和管理评估:评估国家信息安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包括信息安全责任划分、信息安全管理流程和制度是否完善。

3. 技术设施和安全设备评估:评估国家的信息系统和网络设施是否具备足够的安全防护能力,包括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流量监测和入侵检测等技术措施。

4. 人员素质和培训评估:评估国家信息安全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和培训状况,包括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等方面。

5. 安全风险评估:评估国家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包括网络攻击、数据泄露和内部安全威胁等方面。

6. 应急响应评估:评估国家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的建设情况,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和安全事件响应能力等方面。

通过对国家信息系统和信息安全工作的评估,可以发现存在的安全漏洞和薄弱环节,并为国家信息安全的加固提供指导和建议。

同时,国家信息安全评估也是国际互联网安全合作和交流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整体信息安全水平和能力。

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出境安全评价指引-编制说明-全国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出境安全评价指引-编制说明-全国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指南》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指南》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信息安全国家标准制定项目,国标计划号为XXX。

本标准为自主制定标准,牵头单位为上海华东电信研究院,参与标准申请单位有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公安部第一研究所、阿里巴巴(北京)软件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蚂蚁金服、国信优易数据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归口单位为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信安标委)。

二、项目的目的与意义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指南是针对网络运营者开展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自评估,以及国家网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规范指引,指南旨在提供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的安全评估的流程、要点和方法,指导网络运营者开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工作,为国家相关政策法律的落地实施奠定基础,有助于促进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有序开展,维护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个人隐私安全。

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指南可以帮助数据出境各方参与主体:●明确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管理流程●建立数据出境安全风险评估模型●衡量数据出境活动风险程度●判定网络运营者是否可以开展数据出境活动三、主要工作过程《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指南》国家标准制定项目:(一)立项准备阶段1、2017年1月19日,标准牵头单位组织召开第一次研讨会,明确标准基本定位,研讨完善标准框架;2、2017年2月21日,标准牵头单位组织召开第二次研讨会,明确标准主要研究内容及要求;3、2017年3月,标准牵头单位组织召开第三次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企业需求,深入了解典型企业数据出境场景;4、2017年4月,立项在大数据安全特别工作组获得通过;(二)编制起草阶段1、2017年5月10日,标准编制组召开第一次封闭研讨会,并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完善;2、2017年5月25日、26日,标准编制组召开第二次封闭研讨会,并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完善;3、2017年6月19日、20日,标准编制组召开第三次封闭研讨会,并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完善;4、2017年6月27日,召开专家评审会,收集到对标准草案的修改完善的意见;5、2017年6月28日,召开大数据安全特别工作组会议,同意根据会议意见,对标准文稿修改后,作为征求意见稿提交;6、2017年7月3日、4日,标准编制组召开第四次封闭研讨会,并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指南》的征求意见稿。

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分解

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分解

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分解一、背景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对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critic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CII),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因此,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是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必要手段。

二、意义1.有效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企业自己的正常运营,而且可能会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这类设施的安全,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网络安全整体水平CII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安全的保障,可以有效提高网络整体安全水平,遏制网络攻击,维护网络秩序,促进网络健康发展。

3.增强CII保障能力通过开展CII网络安全检查,可以发现网络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增强CII 的保障能力,有效杜绝各类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从而降低对企业或国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三、检查内容1.确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首先需要较好的确定CII的范围。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应包括电力、通信、金融、交通运输、水利、医疗卫生、天然气和城市燃气等行业。

2.制定相应安全标准其次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充分解析网络安全的攻击防范、事件响应等内容,以明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管理、运营、维护、安全管理的要求,以确保安全的常态化。

3.开展实地检查设施其实地漏洞扫描及测试以确定设备的安全性,并发现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消除。

对CII的管理、维护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以保证其对设备加固和安全防范的熟练操作。

4.定期演练不定时制定网络安全文档以便管理人员参考,并要按照安全应急预案要求进行定期演练,及时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突发事件及安全漏洞。

四、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分解,是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自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自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自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自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时间一溜烟儿的走了,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既存在亮点,也存在不足,将成绩与不足汇集成一份自查报告吧。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自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自查报告1 根据《关于转发的通知》(区宣字〔20xx〕23号)的要求,椿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迅速开展检查工作,现将检查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一、成立领导小组为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我镇成立了网络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到人,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顺利实施。

二、网络安全现状目前我镇共有电脑32台,均采用防火墙对网络进行保护,并安装了杀毒软件对全镇计算机进行病毒防治。

三、网络安全管理措施为了做好信息化建设,规范政府信息化管理,我镇专门制订了《椿树镇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椿树镇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方案》、《椿树镇病毒检测和网络安全漏洞检测制度》等多项制度,对信息化工作管理、内部电脑安全管理、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管理、数据、资料和信息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计算机操作人员管理、网站内容管理、网站维护责任等各方面都作了详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我镇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针对计算机保密工作,我镇制定了《椿树镇镇信息发布审核、登记制度》、《椿树镇突发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制度,并定期对网站上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未发现涉及到安全保密内容的信息;与网络安全小组成员签订了《椿树镇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书》,确保计算机使用做到“谁使用、谁负责”;对我镇内网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严格、规范管理,并及时存档备份;此外,在全镇范围内组织相关计算机安全技术培训,并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及演练,积极参加其他计算机安全技术培训,提高了网络维护以及安全防护技能和意识,有力地保障我镇政府信息网络正常运行。

信息安全检测及评分制度

信息安全检测及评分制度

信息安全检测及评分制度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一种信息安全检测及评分制度,以帮助组织评估其信息安全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敏感数据和系统。

目标1. 确保信息安全:通过检测和评分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保护组织的敏感数据和系统。

2. 量化信息安全水平:通过评分制度,对组织的信息安全水平进行量化评估,为决策提供依据。

检测步骤1. 风险识别:识别可能的信息安全风险和威胁,包括内部和外部因素。

2. 资产评估:评估组织的信息资产价值和敏感程度,确定最重要的资产。

3. 脆弱性扫描:使用安全工具扫描系统和网络,发现潜在的脆弱性和漏洞。

4. 安全策略审查:审查组织的信息安全策略和流程,确保其与最佳实践和法规要求一致。

5. 安全培训:提供定期的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意识和技能。

6. 安全事件响应:建立有效的安全事件响应机制,及时应对和解决安全事件。

评分制度基于上述检测步骤,为了量化信息安全水平,可以采用以下评分制度:1. 安全等级:根据风险识别和资产评估的结果,将系统和资产分为不同的安全等级,例如高、中、低三个等级。

2. 脆弱性评分:根据脆弱性扫描结果,为每个脆弱性分配一个评分,用于评估其危害程度和修复优先级。

3. 安全策略合规性评分:对安全策略审查的结果进行评分,评估组织在安全策略合规性方面的程度。

4. 员工培训评分:根据员工参与培训和培训成果,为员工培训进行评分,评估员工对信息安全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5. 安全事件响应评分:根据安全事件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安全事件响应机制进行评分,评估组织对安全事件的处理能力。

结论通过信息安全检测及评分制度,组织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保护重要的信息资产和系统。

评分制度可以量化信息安全水平,为决策提供依据,帮助组织制定有效的信息安全策略和措施。

为了确保评分制度的有效性,建议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安全威胁和环境。

我国信息安全评估准则

我国信息安全评估准则

我国信息安全评估准则
我国信息安全评估准则是指对国内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产品进行安全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一套规范和标准。

信息安全评估准则的实施,对于保障国家的信息安全、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国信息安全评估准则要求对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产品进行全面的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软件安全、硬件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评估,旨在发现系统和产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帮助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其次,评估准则要求评估过程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

评估应该依据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系统和产品进行全面的测试和分析,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

同时,评估准则还要求评估过程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流程,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另外,评估准则要求评估机构具备专业的能力和资质。

评估机构应该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和专业知识,能够对信息系统和技术产品进行全面的评估。

同时,评估机构应该具备独立性和公正性,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最后,评估准则还要求评估结果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

评估结果应该能够提供给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用户,作为选择和使用信息系统和技术产品的依据。

同时,评估结果还应该能够帮助相关单位和用户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提高信息安全的保障水平。

总之,我国信息安全评估准则是为了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保护用户权益、促进信息产业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标准。

通过实施信息安全评估准则,可以确保信息系统和技术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我国信息安全水平。

信息安全技术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基本要求

信息安全技术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基本要求

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基本要求【1】信息安全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指的是那些对社会和国家正常运行具有关键性影响的信息系统和网络设施,包括能源、交通、金融、通信、政府、医疗等各个领域。

这些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至关重要,一旦遭受到攻击或破坏,将会给社会和国家带来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威胁到国家安全。

信息安全技术对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基本要求主要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物理安全和应急响应能力。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是保障信息系统和网络设施安全的基础,包括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网络流量的监测与过滤、入侵检测与防御等。

数据安全是指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备份、完整性验证等保护措施,以防止数据泄露、篡改或丢失。

物理安全是指对信息系统和网络设施所在的物理场所进行安全保护,包括防火、防水、防盗、防爆等。

应急响应能力是指在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有效地做出应对与处置,减小损失,并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3】在信息安全技术方面,要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策略和制度体系。

这包括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关键程度的信息基础设施,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安全方案和安全管理规定。

需要加强对安全技术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确保能够有效地维护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

还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信息安全技术和设施,引入新的安全技术手段和工具,提高对新型安全威胁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4】个人观点上,我认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是一个复杂而又严峻的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投入和支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安全技术标准和认证制度,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监管和管理。

企业应该提高安全意识,增加安全投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和外部合作,共同维护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认定规则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认定规则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认定规则关键信息基础设施(Critic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CII)是指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旦遭受破坏、瘫痪或失效,将对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产生严重影响的信息基础设施。

为了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认定规则。

我将以中国为例,介绍中国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认定规则。

一、认定标准中国国家安全法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指国家安全、国民经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利益至关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

根据这一标准,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制定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认定标准。

《办法》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对国家安全、国民经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利益至关重要;(二)一旦遭受破坏、瘫痪或失效,将对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产生严重影响;(三)具有较高的技术复杂性、专业性和关键性,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后果难以控制。

二、认定程序《办法》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认定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名录;(二)由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组织专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名录进行审核,并在全国范围内公示;(三)由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组织专家对全国范围内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名录进行审核,并报国务院批准。

三、保护措施《办法》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一)建立健全保护机制,制定保护措施和应急预案;(二)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三)加强技术防护,采取安全加固、安全监测、安全检测等技术手段;(四)加强人员管理,进行安全培训和背景审查;(五)加强安全监管,建立安全监管机制和安全评估制度。

以上就是中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认定规则的相关内容。

通过认定和保护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
查评估指南》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要求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具体范围和安全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网络安全法中明确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对其网络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评估,此外规定了国家网信部门应当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风险进行抽查检测,提出改进措施,必要时可以委托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对网络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检测评估。

为了落实网络安全法要求,规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检测评估相关方法、流程,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6年立项《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评估指南》国家标准,2016年7月,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下达《<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评估指南>国家标准制定》委托任务书,委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开展该标准的研制工作,并将本项目标识为WG7 组重点标准。

《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评估指南》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牵头,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更名为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参与起草。

1.2主要工作过程
2017年1月至3月,《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评估指南》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牵头,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参与讨论,讨论研究指南的编制,并形成标准讨论稿,向中央网信办领导汇报标准编制进展,并向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交项目申请。

2017年4月,标准通过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WG7组会议讨论。

2017年4月,本标准获得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立项。

2017年4月,向中央网信办领导汇报标准进展工作,拟作为中央网信办布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工作的参考标准。

2016年5月,正式成立标准编制组,标准编制组由五家主要参与单位共同组成,集中讨论集中办公,讨论标准的框架、方法论、具体的内容等。

2016年5月25日,召开第一次专家会,地点在中央网信办,由项目组向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杨春艳副局长、各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及WG7专家进行了汇报,5位WG7专家对标准提出了修改意见。

2016年6-7月,标准编制组继续集中办公,集中讨论,并根据第一次专家会意见逐一进行修订,此外与其他安全厂商、科研单位进行交流,就本标准指标方法听取意见,并最终形成标准第二稿。

2016年7月18日,召开第二次WG7专家会,由项目组向专家汇报了标准项目进展,以及根据第一次专家会议的专家意见修订情况,5位WG7专家对标准提出了更进一步的修改意见,随后项目组召开标准讨论封闭会议,根据此次专家会意见对草案作了进一步修订,形成了第三稿。

2017年7月21日,参加WG7组会议,汇报了项目进展和标准修订情况,会议决议最终该标准可以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并根据标准周答辩专家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部分修订,完善草案内容。

二、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2.1编制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要求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具体范围和安全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网络安全法中明确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对其网络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评估,此外规定了国家网信部门应当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风险进行抽查检测,提出改进措施,必要时可以委托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对网络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检测评估。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评估指南是落实网络安全法要求,规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检测评估相关方法、流程,定义了检测评估的主要内容,从而提升关
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本标准提供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检查评估工作的方法、流程和内容,定义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检查评估所采用的方法,规定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检查评估工作准备、实施、总结各环节的流程要求,以及在检查评估具体要求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网络安全服务机构相关的人员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检查评估相关工作。

本标准可用于:
1)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自行开展安全检测评估工作参考。

2)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施检测评估工作参考。

3)网络安全检测产品研发机构研发检查工具,创新安全应用参考。

本标准适用对象是关键息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负责信息安全工作的实施者和其他实施安全检测评估工作的相关人员。

2.2主要内容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检查评估工作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与法规要求,参考国家和行业安全标准,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要求,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流程,对信息系统安全状况进行评估,最后给出检查评估对象的整体安全状况的报告。

检查评估工作由合规检查、技术检测和分析评估三个主要方法组成,每个方法包含若干内容和项目。

合规检查
合规检查是通过一定的手段验证检查评估对象是否遵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强制要求,输出是否合规的结论,对不合规的具体项目进行说明,采取的方法包括现场资料核实、人员访谈、配置核查等形式。

技术检测
技术检测分为主动方式和被动方式,主动方式是采用专业安全工具,配合专业安全人员,选取合适的技术检测接入点,通过漏洞扫描、渗透测试、社会工程学等常用的安全测试手段,采取远程检测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发现其安全
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也可参考其他安全检测资料和报告,对技术检测结果进行验证。

被动方式是辅助监测分析手段,通过选取合适的监测接入点,部署相应的监测工具,实时监测并分析检查评估对象的安全状况,发现其存在的安全漏洞、安全隐患。

两种技术检测方式最终输出技术检测结果。

分析评估
分析评估是围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承载业务特点,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属性进行识别和分析,依据技术检测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参考风险评估方法,对关键属性面临的风险进行风险分析,进而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整体安全状况的评估。

标准充分考虑了当前已有的等级保护相关标准、风险评估标准、及其他行业安全标准,与正在制定的其他WG7系列标准一起,共同形成了支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的标准体系。

本标准与其他国内标准的关联性分析:
GB/T 22081-201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是本标准引用的标准之一,本标准在编制之初就深刻理解网络安全法中“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要求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的要求,在合规检查的内容中重点强调了对等级保护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

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也是本标准引用的标准之一,本标准在第9节引入了风险评估的方法论,通过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性分析,并根据合规检查和技术检测发现的问题进一步进行风险分析,最后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定性分析出整体安全状况的评价。

此外,正在制订的标准草案《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护要求》定义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并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本标准中有专门的项是对改要求的验证,强调的是评估流程的标准化、评估内容标准化,以及评估结果的标准化。

此外,正在制定的标准草案《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指
标体系》与该标准关联,该标准的输出评估结果可以用于标准的量化计算。

三、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
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编制组在标准编制过程中,专门分析了美国NIST的安全评估方法,参考我国已有相关信息安全标准,综合考虑制定了本标准。

四、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未出现重大分歧。

其他详见意见汇总处理表。

五、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建议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六、其他事项说明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

标准编制组
2017年7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