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合集下载

太阳视运动和日出日落方位

太阳视运动和日出日落方位

太阳视运动和日出日落方位1.正午太阳的位置(正午太阳地方时总是12:00)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总在正南。

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总在正北。

2.直射点的纬度(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与极昼圈度数互余。

(2)出现极昼的地方,一天中日出太阳高度加上正午太阳高度除以2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数,即:0一(ho+H)/2(3)极点太阳高度一天不变,其度数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数3.极昼期间的太阳视运动(1)极昼圈(发生极昼的最低纬线圈)上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

极昼圈上,全天24小时内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

,当地时间0时(或24时),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相切;太阳高度最大值就是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其大小为阳光直射点所在纬度数的2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即可推知)。

例如,当阳光某日直射南、北纬h0时,极昼圈(其纬度为南、北纬(90。

一h。

)上某地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曲线及其视运动轨迹,如图l、图2(南半球极昼圈太阳视运动图)和图3(=It半球极昼圈太阳视运动图)所示。

(2)极昼圈与极点之间地区的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在极点与极昼圈之间的极昼地带,全天24小时太阳高度角都大于0。

,其中日最小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等于阳光直射点纬度数的2倍,并且日最小太阳高度角的度数等于该地纬度与极昼圈之间相隔的纬度数。

例如,当阳光某日直射南、北纬h。

时,极昼圈纬度为90。

一h。

,此时处于极点与极昼圈之间地带的某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及太阳视运动图如图4、图5(南半球图)和图6(北半球图)所示。

(3)在极点上看由于太阳周日圈始终平行于地平圈,故一天中的太阳高度没有变化,始终等于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太阳只有方位变化而无所谓升落,因而不存在升落方位问题。

例如:12月22日在南极点上看,太阳周日圈始终高出地平圈23。

26 7,且只有方位变化(每日一周)而无所谓升落,故不存在升落方位问题。

当阳光某日直射南、北纬h。

时,南、北极点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曲线及其视运动轨迹,如图7、图8(南极点图)和图9(北极点图)所示。

高中地理 必修一 1.3 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高中地理 必修一 1.3 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 1)A,由柱A和柱B影子朝向 正北,知太阳直射AB所在经 线,柱C影子朝向东北,判断 柱C位于柱A和柱B的东部; 又据柱C影子长于柱A和柱B 的影长,判断柱C在我国的东 北地区
• (2)图略(10时时影子朝 向西北,下午3时时影子朝
向东北,两影长都长于图 中影长,下午3时时的影长 又长于10时时,且与柱A 夹角大于10时时;移动方 向由西向东。)
• (2)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 方向,其精确的纬度 是
• (1)12月22日,昼 夜等长(3分) (2)东,23.5°N(2 分)
• (1)6月22日缩为0,说明太阳 直射,则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 上,故12月22日时,当地正午 太阳高度最小,则影子最长;3 个月后为春分日,昼夜等长。 (2)根据图示OP表示正午日 影方向,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 上,终年正午日影朝北,故OM 表示正东方向。(
(4)某地某日刚好出现极昼,则该地当日正午太 阳高 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四)、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 度:
①在回归线之间的纬度: =23°26′+当地纬度 ②回归线至极圈之间的纬度: =46°52′(固定值) ③极圈及其以内的纬度: =90°-当地纬度+23°26 (即为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 。
【例题】.在中国有三个相同高度的柱子,分别 位于A、B、C三地,称柱A、柱B和柱C
(1)当柱A和柱B在正午的影子如左图所示时,柱C的影
子如右图所示。则柱C的位置可能在( )
A.中国东北 B中国西北 C中国东南 D.中国西南
判断理由是
.
(2)柱A在上午10时和下午3时的影子是什么样子?请在
图中画出影子,并注明相应时间,并用箭头标出影子的移

E
N

太阳的视运动

太阳的视运动

例一: 左图是一同学绘制的该地旗杆一年来影 子变化图,请问图中反映春分日的点是?

例二: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表示正午时旗 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六月二二
日缩短为零.M处有一棵树,OM垂直于OP,则:
一二月 二二 日OP最长,三个月后,该地昼
夜长短状况是: 昼夜平分 ,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

二0
一0时
东南
一0五
°E
CE
16
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 太阳视运动曲线图.
[一]据图得知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四0°N, 判断依据 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为四 .
[二]一二三三条表0示°太阳视运动的曲线中,表示冬至日 的是 三 ,这一天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二六°. 三 [四]当该地太阳视运动曲线如图中三所示时,该四地′的昼长 约为 九小时.南宁的昼夜状况 昼短夜.长
二、正午日影长短的变化及影子朝向
A、正午为地方时一二点,影子都是朝正北[北半 球]或正南[南半球];距直射点越近,正午日影子 最短,反之越长.
B、赤道——半年时间影子朝北,半年时间影子朝 南
C、北回归线以北——影子一直朝北
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半年以上朝 北
D、南回归线以南——影子一直朝南
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半年以上朝 南
方向正,其东精确的纬度是:
二三. °二六′N


判读的主要内容
一.方 向
二.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视运动图
三.昼夜长 短
四.日出日落方向
五.影子变化 [方向.长度]
四0°N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图
右图为我国一二
两地某日日出、日
落[北京时间]示
意图.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太阳视运动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太阳视运动
a.甲的地理纬度为( D )
A23 ° N B 66 ° N C 20 ° N D 90 ° N
b.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C )
A20° B 11 ° C 40 °
D 70 °
c.堪培拉该日太阳升起的方向是( A )

A东北 B 东南 C 正东 D 正北

太 阳
高度
H
0

1
O 2
6 12 18 24 小时
高考复习课件:太阳视运动
广信二中——郭大富
一、非极昼区的太阳视运动:
头顶
正午
傍晚
太阳运动轨迹
早晨
1.日出日落方位
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日)
太阳在晨线正东方,在昏线的正西方
故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太阳直射北半球(夏半年)
太阳在晨线东北方,在昏线的西北方
故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太阳直射南半球(冬半年)
太阳在晨线东南方,在昏线的西南方
规律: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的纬度数。

2.夏至日,北京(40°N、116°E)当地看到太阳升落的视运动轨
迹示意图为下图中的( D )
A
B
C
D
【例题3】
下图是赤道及以北地区三地夏半年某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过程(h
是已知数),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A地的地理纬度是 90°N 。
(2)这一天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为 2h 。
北半球二分日全球太阳东升西落
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北半球冬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极昼地区日出日落 北极附近正北升、正北落;
南极附近正南升、正南落。
正午太阳方位
1.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在天顶正南,

日出日落方位与正午太阳

日出日落方位与正午太阳

全球不同纬度日影分布规律
高考考点:太阳视运动路线图的判读
判断当地地理纬度: 判断正午太阳高度及方位 判断日出日落方向 判断白昼长短 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判断某一时段日影朝向
1.夏至日,北京( 40° N、116°E)当地看到太阳升落的 视运动轨迹示意图为图中的
2右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圆O为地平圆, 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角1=角2=220,回答:
春分-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 日出时物影指向西南,正午指向正北,日落指 向东南,物影一天的移动是由西南-西-西北-北-东 北-东-东南。
思考
• 今日我们校园旗杆在一天中日影如 何变化?此时此刻它的影子朝哪?
日影规律总结
• 1 日影在一天中长短如何变化?何时
最大何时最小? • 2日影长短取决于什么因素? • 3日影的方向取决于什么因素? ? • 4正午日影的方向取决于什么因素?
73.5 500 26.50
图示日出日落的方位问题 夏至日:
日出 冬至日 :
日落
日出
日落
二分日:
日出
日落
日出、日落方位 规律总结
• 1、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 升起,在西北落下(极昼极夜区除外) • 2、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 升起,在西南落下(极昼极夜区除外) • 3、太阳直射赤道,太阳从正东升起,在正 西落下(极点除外)

①A.23°26′N ②A.90°N ③A.0° ④A.23°26′N
B.46°52′N B.66°34′N B.23°26′N B.46°52′N
C.66°34′N C.23°26′N C.90°N C.90°N
D.90°N D.0° D.66°34′N D.66°34′N

高考地理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解

高考地理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解

右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
1、 甲的地理纬度为
A23026'N B 66034'N C 220N D 900 N
2、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A220 B 110 C 440 D 680
3、悉尼该日太阳升起的方向是 A东北 B 东南 C 正东 D 正北


太阳高度
H

1O 2

0 6 12 18 24 小时
一、太阳视运动图总结:
二、太阳视运动图解 : 判断一
1、日出:地平圈上看日出 2、正午太阳高度角:天顶上看正午太阳位置、正午太阳高度角
东北升起

正午太阳
N 西北落下
E
a A
W
正午S太阳高度角
如图:

二分二至太阳轨迹图
E
N
S
A
判断二:位置、季W节(月份)
1、根据倾斜方向判定半球:南斜(北半球) 北斜(南半球)
(∠1+ ∠2)/2=太阳直射的纬度
3、右图为北半球某 地的太阳运行路径, 此地的纬度可能是:
A.23.5°N B.50°N C.30°N D.20°N
太阳从偏东X度升起,则直射点的纬度为X度; 太阳从偏西X度落下,则直射点的纬度为X度;
如:太阳从东偏北20°升起,则太阳直射20°N;太阳从东 偏南20°升起,则太阳直射20°S。
规律: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的纬度数。
7、下图表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 地面的夹角,回答:
5° N
35° S
某地
⑴.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B)
A.15°N B.20°N C.15°S

21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21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例题】.某学校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 杆。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 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处有一颗树
,OM垂直于OP。读图回答:
• (1) 月 日OP最长,三个月后,该地的昼夜 长短状况是 。
• (2)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 方向,其精确的纬度 是
【例题】.在中国有三个相同高度的柱子,分别 位于A、B、C三地,称柱A、柱B和柱C
(2)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A.22° B.44° C.11° D.68° B
日影问题
• 1.昼长问题:影子扫过的角度(等于 180°时,昼长为12小时;大于180°时 ,昼长超过12小时;小于180°时,昼长 短于12小时)
• 2.正午时间问题:影子最短时
北半球二分二至日 的太阳运动轨迹
南半球二分二至日 的太阳运动轨迹
A
W
规律1-3:观察地点在赤道上,则太阳 运行轨道面与地平圈垂直
继续
天球立体图

E
N
夏至
S
A
春秋分
W
规律1-4:观察地点在极点,则太阳运 行轨道与地平圈平行。
继续
东北升起
B 夏至
春秋分 东南升起
冬至
E
N
A
西北落下
W
S
西南落下
规律2: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
•夏半年太阳从东偏北升起,从西偏北落下; •二分时太阳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 •冬半年从东偏南升起,从西偏南落下
就是此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夏至: H= 81°26′ 春秋分:H= 58° 冬至: H= 34°34′

E
N
பைடு நூலகம்
S
A

日出日落方位与正午太阳

日出日落方位与正午太阳

日影变化规律
1日影长短日变化:一天中,正午日影最短,日出 日落时(即晨昏线上)日影最长。 2、正午日影长短年变化规律:与正午太阳高 度成反比。直射点纬度正午日影缩短为零 3日影方位的变化规律:
日影方向与太阳方位始终相反。 正午日影方向: 直射点纬线以南——日影向南; 直 射点纬线以北——日影向北; 有极夜的地区正午无日影。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太阳周日视运动
日出日落方位与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
西 h 南 东 日出
日落

天津某日太阳运行图
夏至 二分 冬至
北 纬 40 度 二 分 二 至 日 出 日 落
南纬40°二分二至日出日落图
73.50 500 26.50
赤道二分二至日出日落
思考
• 以上三图日出日落方位有 何相同之处? • 正午太阳位置有何不同?
春分-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 日出时物影指向西南,正午指向正北,日落指 向东南,物影一天的移动是由西南-西-西北-北-东 北-东-东南。
思考
• 今日我们校园旗杆在一天中日影如 何变化?此时此刻它的影子朝哪?
日影规律总结
• 1 日影在一天中长短如何变化?何时
最大何时最小? • 2日影长短取决于什么因素? • 3日影的方向取决于什么因素? ? • 4正午日影的方向取决于什么因素?
答案: (1)90N (2)2h (3)12时 (5)00≤h≤23026ˊ
(4)北纬(90—h)0及以北地区
8、下图为某学生自制的刻有钟点时间的圆盘,中心垂直插 上一根高为10厘米的标杆,7条放射状线是该生在某日每隔 2小时记录的标杆阴影的长度。正午时标杆影长10厘米,以 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地纬度可能处45 º N B、此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5 º C、此地可能位于南半球 D、此日全球昼夜平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昼处日出地理日日出落日落方方位及太向阳视运为动 正北或正南
运用下图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地作出日 出、日落方位和昼夜长短的判断。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解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天球立体图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E
N
S
A
W
规律1-1:观察点A位于北半球,则太
太阳直射的纬度=(∠1+ ∠2)/2
1 2
设:某地极昼多时, ∠1(12时的H)=30 °, ∠2(0时的h)=10° 求:1、某地的纬度 2、求太阳直射的纬度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2
1
北半球
练习3:∠1=∠2=22°,求甲乙的纬度
答:甲是北极点,太阳高度相等=22度, 说明太阳直射在北纬22度,乙地刚好极
日出日落方位判定:
由于日影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因此可以通过日影朝向来判别日出日 落方位。
看看下面几幅日照图 你得出什么结论?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春秋二分日照图
A
A
B
B
C
C
春秋二分全球除极点地区 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夏至日日照图
A
A
B
B
C
C
夏至日全球除极昼极夜区 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继续
AN
aa a
直射点
N
A
S
S
设:太阳直射在10°N (a°N)
问:1、北半球刚好极昼的纬度A是(80°N) 2、A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H为 (20°)
规律六:太阳直射在a°N,刚好极昼的 纬度为 90 °-a°, 其H=2 ∠a°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北半球 某地的纬度= 90°-(∠1--∠2)/2
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南倾斜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继续
天球立体图
冬至 B 春秋分
夏至 E
N
S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W
规律1-2:观察点A位于南半球,则太
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北倾斜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继续
天球立体图
夏至 春B秋分 冬至
E
N
S
A
W
规律1-3:观察地点在赤道上,则太阳
运行轨道面与地平圈垂直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纬度_6__7_0,N太阳直射的纬度_2_3_0_N_。
A
a
N
46° B
S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下图表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 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据此判断
B (1)该地的纬度位置是( )
A.70°N B.75°N C.70°S D.75°S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下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图0 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1=∠2=22°,完成下题
继续

E
夏至
N
S春秋分
A
冬至
W
规律2: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北极点)
北极点出现极昼时:太阳不升不落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继续
B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E
N
a bc
S
A
W
规律3:北半球某地观察
三条太阳运行轨道面都平行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B 81°26′ 58° 34°34′
E
N
S
A
W
规律4:正午太阳射到A地的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1)甲地的地理纬度
D
A. 23°26′N B. 66°34′N C. 22°N D. 90°N
(2)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A.22° B.44° C.11°地理日D出.日6落8方°位及太阳B视运动
日影问题
• 1.昼长问题:影子扫过的角度 (等于180°时,昼长为12小 时;大于180°时,昼长超过 12小时;小于180°时,昼长 短于12小时)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1)极昼期间,太阳高度24小时内都大于或等于 零度。
(2)刚好出现极昼地区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和为 90°,且该日该地区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
(3)其他极昼地区 该日太阳高度最小值 =当地纬度-刚好出现极昼地区纬度。
(4)某地某日刚好出现极昼,则该地当日正午太 阳高 度等于直射地点理日纬出日度落方位的及太2阳倍视运。动
(四)、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
度:
①在回归线之间的纬度:
=23°26′+当地纬度
②回归线至极圈之间的纬度:
=46°52′(固定值)
③极圈及其以内的纬度:
=90°-当地纬度+23°26
(即为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练习4: 上图表示某地某日太阳运动轨道图,已 知正午太阳位于A点,∠ABS=46°,求观察地点的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冬至日日照图
A
A
B
B
C
C
冬至日全球除极昼极夜区 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日出日落方向的确定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地球上(除 极昼、极夜地区)日出方位均在东北, 日落于西北。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地球上(除 极昼、极夜地区)日出方位均在东南, 日落于西南。直射在赤道时,为东升, 西落。
• 2.正午时间问题:影子最短时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北半球二分二 至日的太阳运 动轨迹
南半球二分二 至日的太阳运 动轨迹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例题】.某学校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 杆。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 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处有一颗树
就是此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夏至: H= 81°26′
春秋分:H= 58°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冬至: H= 34°34′

E
N
S
A
小结:判断季节(月W 份)
1、根据倾斜方向判定半球:南斜(北半球) 北斜(南半球)
2、根据路线长短判定季节: 红色(超过半圈)——夏至 黑色(不足半圈)——冬至 蓝色(正好半圈地)理日—出日—落方二位及分太阳视运动
继续
天球立体图

E
N
夏至
S
A
春秋分
W
规律1-4:观察地点在极点,则太阳运
行轨道与地平圈平行。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继续
东北升起
B 夏至
春秋分 东南升起
冬至
E
N
A
西北落下
W
S
西南落下
规律2: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
•夏半年太阳从东偏北升起,从西偏北落下; •二分时太阳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 •冬半年从东偏南地升理日出起日落,方位从及太西阳视运偏动 南落下
正北升起B
夏至
春秋分
Ea
冬至
N
S
A
W
正北落下
规律2: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刚好极昼)
正北日出,正北日落
角a=(90度-A点纬度) ×2 或直射点纬度 ×2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正北升起 B
夏至
春秋分
E
冬至
N
S
A
W
正北落下
规律2: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 (已经出现极昼多时)
正北日出,正北日落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