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有关报道

乡村旅游有关报道
乡村旅游有关报道

台湾乡村旅游创意"有得学" 两岸业者寻找合作亮点

厦门网-厦门商报讯(记者陈凌)现如今,台湾乡村旅游已进入到“文化为魂”的深度开发阶段。在台湾业者看来,注重创意是经营的重中之重,而这创意,则体现在吃、喝、玩、乐、购等多个环节中。

“上山下乡”已成为现代人生活新主张,两岸业者也正加强联系,寻找合作亮点。上周,由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理事长郑健雄率领的“台湾乡村旅游专家团”,专程来海西进行乡村旅游专题考察。

漫步台湾乡村,如同走进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步步惊艳。历经40多年的发展,台湾乡村旅游已呈全面开花之势。据统计,台湾现有休闲农庄1244家、民宿1386家、休闲农渔业区超过300个,观光果园385处。其中,注重创意,使台湾乡村旅游进入到“文化为魂”的深度开发阶段。这次考察中就来了许多台湾知名的乡村旅游业者,在两岸交流中,他们也道出了许多宝贵而值得借鉴的“心经”,一起来听听看。

田妈妈

就地取材推广健康料理

乡村创意美食是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台湾有个著名的“田妈妈”,“田妈妈”可不是一个人,而是遍布乡村郊野的农家饭店,是台湾“行政院农委会”抓住旅游业发展机会,协助农村妇女开发副业的一个项目。

这些饭店的老板由于提倡和推广“三低一高”(低油、低盐、低糖、高纤维)的风味料理,同时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各地农村的土特产品,一时名声大振。

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理事长郑健雄就认为,厦门也可以打造一个类似的品牌,然后根据不同乡村的不同特产进行精致加工,吸引游客前来。

“八番坑民宿”

与当地资源相互结合

民宿如何吸引人?台湾优质民宿联盟执行长吕人凤认为,服务与创意是十分重要的,“来过我们民宿的都知道,他们永远不会饿肚子。作为民宿的主人,我会担心游客会不会饿着、渴着,会提供给游客各种零食、小吃、泡面等,让游客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吕人凤也是台北九份“八番坑民宿”董事长。“八番坑”是台湾目前仅存的10个坑口中,保留最好的也最具古意的坑道口。吕人凤将民宿取此名,意在“掀开最在地的记忆,品尝九份最纯朴的那份味道”。

据介绍,“八番坑民宿”有许多种主题风格的山海景观套房,每间房都有一个有趣的名称,如夏竹冬梅、春兰秋菊、地中海、红眠床等,民宿提供西式早餐,包括三明治、咖啡和奶茶。

吕人凤喜欢自然本质,在参观厦门同安五峰古堡的时候,就赞赏其民宿虽然小,但创意十足,又贴近自然,“小小的房间内,落地窗外面就是一大片农田。夜晚仰望星空,聆听昆虫的鸣叫声,游客真正体验到了大自然的韵味,这就是与当地资源进行相互结合的很好例子。”

青蛙ㄚ公

青蛙给游客留下纯真回忆

台湾南投埔里的桃米小区是一处看似荒芜沼泽的大凹地,却拥有全台湾种类最多的青蛙、蜻蜓和数量最多的萤火虫,王惠美就这么一头栽入青蛙世界,创建了“埔里青蛙ㄚ婆ㄟ家民宿”。

王惠美的先生林俊哲人称“青蛙ㄚ公”,这次也加入考察团。他告诉记者,桃米生态村在台湾已经成为一个响当当的科普教育基地,台湾有32种青蛙,这里就有23种,村里的人从来不吃青蛙,相反,他们视青蛙为宝贝。经过培训后的村民已然成为生态专家,他们了解青蛙习性、叫声、特征,还将这种资源变成商机,依靠生态导览解说来赚钱。

每年,到桃米生态村来观察动植物生态的游客很多,这里也因此建立了多家民宿。原先在台中从事插花教学和会场布置的王惠美,一手主导了民宿的规划和房间的设计,并“臣服”在青蛙、鸟儿等小动物的纯真之下。她常常带领客人观察青蛙,使住宿在“青蛙ㄚ婆ㄟ家”的游客总能留下一段最难忘的回忆!

闽台“对接”乡村旅游

商报记者 | 陈凌

由台湾民宿业者、高校教授、旅游开发者等18人组成的台湾专家团在为期8天的行程中,先后到福清、三明、南靖、漳平、厦门等地的18个乡村旅游景点实地进行考察,并为

乡村旅游星评委成员,部分设区市旅游、住建、财政等部门分管领导或业务处室负责人,乡村旅游经营业者,相关高等院校旅游专业负责人等前往台湾,进行轮训。由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筛选一批特色突出、风格各异的具有突出代表性的乡村旅游点,采取集中授课、实地考察、现场教学、案例分析、经验介绍等方式进行培训。内容突出针对性、实用性、代表性。为我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打造乡村游精品,培养一批乡村旅游发展急需的创意人才队伍、提供智力支持。

在台期间,培训班将在南投县台湾暨南国际大学集中授课,由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理事长郑建雄重点讲解《丰富多元的台湾乡村旅游》,台湾优质民宿协会副理事长曾喜朋重点介绍《台湾优质民宿的发展》、南投金都餐厅林素贞懂事长重点介绍《台湾乡土料理的运行与创新》,台湾农委会苏梦兰科长重点介绍《田妈妈乡村美食计划辅导》等课程。同时深入考察苗栗县大湖酒庄(大湖草莓酒庄的转型发展)、苗栗县飞牛牧场(休闲牧场的转型开发与牧场景观营造)、台南县台南关子岭(风景游乐区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品牌与活动)、台北市头城农场(如何创造休闲农场在地特色与活动)等知名乡村旅游景点,与台湾乡村旅游协会、台湾民宿协会及台湾部分著名乡村旅游业主座谈交流,共同探讨交流两岸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与做法。

台湾乡村旅游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近40多年的发展,以精心创意、精雕细琢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形成了乡村民宿、主题公园、乡村花园、乡村农园等多元产品发展的格局,成为游客消费的时尚选择。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闽台乡村旅游合作,为两岸旅游合作增加了新亮点、新领域。2010年5月,省政府主要领导率团访问台湾,考察了苗栗大湖酒庄,出席了“闽台旅游合作协议签署暨万名福建乡亲台湾乡村游首发团欢迎仪式”,开创了大陆各省市在台湾举办乡村旅游活动的先河,在两岸引起强烈反响。同年9月,借助第六届旅博会平台,闽台各10个乡镇首次开展对接,并签署了《闽台携手发展乡村旅游合作宣言》。2011年第七届旅博会期间,闽台旅游业界共同签署了《推进闽台旅游产业化合作厦门宣言》,就深化乡村旅游合作达成了新的协议。2012年7月1日,省旅游局与台湾乡村旅游协会在厦门同安区举办闽台乡村旅游研讨会,两地20家乡村旅游开发业主齐聚厦门,就携手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建设两岸幸福家园达成共识,共同宣布《“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建设两岸幸福家园”倡议书》。我省漳平、南安等县(市、区),学习借鉴台湾发展休闲农业的先进理念,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取得良好成效。如南安天柱山香草世界借鉴台湾休闲农庄的发展理念,建设了温莎城堡、爱丁堡等欧式城堡,种植了日本樱花、法国薰衣草等奇花异草,以浓郁的异国风情深受游客的喜爱,正向4A级景区的目标迈进。漳平市永福镇,依托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了集樱花、桃花等奇花异草为一体的“十里花街”和目前大陆规模最大的高山茶种植基地,被称为“大陆阿里山”。

考察期间,双方除商谈闽台乡村旅游合作项目外,考察团还将与台湾旅游业界重点就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政府部门在发展乡村旅游中的角色作用、文化创意对凸显乡村旅游特色的重要意义;乡村旅游创意辅导中心的运作模式以及政府、开发业主与农民三者利益整合等问题,开展深入交流研讨。随后,另一批由我省赴台乡村旅游开发业主组成的培训班一行20人,将于2013年1月17日至16日启程赴台学习考察。可以预见,此次赴台乡村旅游专题人才培训,将成为我省深化闽台乡村旅游合作的又一个新的突破。(郭景沪)

2013-1-5 17:52:12福建旅游之窗

郭景沪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乡村旅游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汇总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4 :150~152Acta Agriculturae J iangxi 乡村旅游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 韦瑾 , 薛东前 3 收稿日期 :2010-01-16 作者简介 :韦瑾 (1981- , 女 , 浙江东阳人 , 讲师 , 主要从事旅游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研究。 3通讯作者 :薛东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 陕西西安 710062 摘要 :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村经济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 提出了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关键词 :乡村旅游 ; 农村经济 ;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59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581(2010 04-0150-03 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 在推动实现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按照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 2015年 , 到 2015年 , 实现乡村旅游收入 1145, , 济的发展 , 但是 , 目前我国乡 , 据 2009年中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显示 :全国共有 14039个村开展旅游接待服务 , 占总数的 2. 2%, 但其接待能力偏弱 , 严重制约了乡村旅 因此 , , 以促进 , 这是朝着振兴乡村经济迈出了但是乡村地区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有进一步的发展 , 特别是在西部地区 , 其生态条件恶劣 , 就连正常的农牧业发展都受到较大的限制。而中国的乡村在不同的地区 , 其经济收入也有一定的差距 (见表 1 。

表 1 2007年部分地区乡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元 地区 可支配收入 总收入 收入来源 工薪收入 经营净收入 财产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全国 13785. 8114908. 6110234. 76940. 72348. 533384. 60上海 23622. 7326101. 5418996. 581157. 55368. 795578. 63江西 11451. 6911984. 008411. 73655. 34155. 542761. 39新疆 10313. 4411302. 999012. 19 606. 33 67. 97 1616. 49 注 :资料来源于《 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从表 1可知 , 单纯依靠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乡村居民的收入 , 遇到了一个刚性增长的极限。无论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 , 还是经济最不发达的西部地区 ,

乡村旅游经济

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近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收入逐渐增加,恩格尔系数越来越小,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越来越少,人们开始重视精神娱乐、文化教育等方面,文体支出越来越多。随着人们对精神娱乐方面的重视,旅游一词也开始变得大众化了。 在现代经济中,旅游经济已经开始蓬勃发展,旅游业已成为现代经济中的“朝阳产业”,旅游正成为现代人类社会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 在中国,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旅游业不仅对城市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逐渐突显,随着“三农”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农村旅游业开发也受到重视。 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 21世纪初,国家旅游局推出各主题年活动。 2006年,中国乡村旅游的主题口号是“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 2007年口号是和谐城乡游。等 为树立发展典型,探索发展模式,总结发展经验,2015年,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继续开展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经基层单位申报、地方主管部门审核、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决定认定北京市大兴区等68个县(市、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北京市中农春雨休闲农场等153个点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融合体,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拉动国内消费、传承中华农耕文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获得认定的示范县、示范点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强化示范带动,推动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做大做强。各地农业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示范县、示范点的业务指导和服务,加大宣传推介,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7年,国家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和跨界融合,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不久前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将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放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方法上来,更加注重农业与包括旅游产业在内的相关产业的融合,并对建设新型农村提出了更加务实的指导。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农业发展提出的政策指导将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新的看点,双业态驱动优势将更加明显,农业转型发展也将依托乡村休闲旅游的方式来满足供给,而中国旅游消费升级带来的个性化需求也将通过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得到更远的发展,消费关联产业多角度

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乡村旅游起源于1885年的法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乡村旅游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意义得到了充分证明。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乡村旅游开发在世界各地发展非常迅速,2001年,意大利一万多家乡村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达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9000亿里拉(约合4.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2.5%%。在美国就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它们的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在以色列,乡村旅游开发被作为对农村收入下降的一种有效补充,乡村旅游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太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 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测算,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达到三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占全国出游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据介绍,目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已经达到359家,遍布内地的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每年的三个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比例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论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华西村为例 【摘要】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从华西村的探索和实践看,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华西村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农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旅游资源,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田园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它的兴起既迎合了新千年的“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巨大潮流,也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使传统古老的第一产业与朝气蓬勃的第三产业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一、乡村旅游的起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乡村旅游起源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叶,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外大规模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幅员辽阔,农村资源众多,乡村田园风光千姿百态,大江南北农耕、渔牧、茶果、林木应有尽有,风情各异。5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我国富厚底蕴的中华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文化,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 截止目前,我国已建成的两万多个旅游景区(点),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国家旅游局倡导创建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达359家,遍布内地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据测算,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拉动内需明显的特点。我们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以游助农”方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旅游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规模的乡村旅游市场。与朝气蓬勃的第三产业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河北的野三坡,江苏的华西村,杭州的龙井村、广东四会市的观光农业园等众多乡村旅游地的兴起与发展足以说明我国乡村旅游市场的广阔. 二、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 乡村旅游所具有的、与其它旅游类型有明显差异的特点是乡村旅游地——农村经济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动力。乡村旅游特点与农村发展的联动关系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乡村旅游集第一、第三产业于一体 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在充分利用乡村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合理规划与设计,把农事生产操作、农作物与农业科技展示、农产品系列加工与旅游者的活动融为一体,并向旅游者充分展示农业艺术及良好生态环境的新型旅游的形式。做为一个乡村旅游地,它首先应该是一个进行科学化农事生产的基地,是第一产业的像征。同时,它又是一个集食、宿、行、娱、购、游等旅游六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属第三产业的范畴。它既要满足服务性企业的需要又要体现和突出农业生产性的特点,它把农业生产与旅游服务进行有机的交融和联系,从而达到农业生产为旅游服务,旅游服务促进农业生产之目的。 (二)乡村旅游重游率高,生命周期长 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游客大多只停留在静止的,浮光掠影式的游览,且重游率低,回头客少。乡村旅游却不然。乡村是一个集农事知识、生物知识、农作物知识、高新科学知识为一体的大课堂,诸多乡村文化沉淀形成的乡村旅游文化亮丽多彩,田园风光随季变化,四季特色明显,农事生产品种各异,内容繁多。这一些都不断的刺激和吸引游客旧地重游,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观赏田园风光的千姿百态,参与不同的农事活动。乡村旅游所具有的强的生命力和较长的生命周期必然为乡村旅游目的地——农村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催化剂,促进和带动农村的发展并成为农村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乡村旅游业经验做法

发展乡村旅游业经验做法 发展乡村旅游业经验做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出旅游已经成为大家在忙碌的工作和学习之余的一项重要选择。乡村生态游已经成为城里人的偏好和时尚追求。然而,虽然广大的农村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基础设施薄弱已经成为了制约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必然将成为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扩大农村就业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下面结合我地实际和个人的一些想法与大家交流,希望对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深挖优势资源 (一)挖掘好自然优势资源 例如笔者所在的**乡地处云贵高原南麓中段,平均海拔1000米,四季风光分明。每年的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漫山遍野的桐花由低海拔向高海拔逐渐绽放,到了三月底花期的旺盛时节,震撼场面绝不亚于日本樱花绽放的场景。夏天到了,特别是到了夏季傍晚,天气凉爽,气候宜人。进入深秋,位于**村大、小**及**村**路口的大片红枫不甘寂寞地竞相露面,似乎要把人带到梦幻般的童话世界中。到了冬天,山上的草木银装素裹,白皑皑的雪成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正所谓“春赏桐花,夏避暑,秋看红枫,冬观雪”。 除了十万亩桐花,还有**连片的梯田,春雨漫在田里,远远望去,

好像一幅油画,秋天到了,稻穗飘荡在田野里,好像地上撒满了金子。纳彩河天上人间景观、高原日出日落以及夏秋千山雾海让人仿佛处于仙境之中。 (二)发挥好地域资源优势 **乡处于两省三县(市、区)交界处,西面与**省**县**镇和**乡、西北面与**镇隔河相望,东北面与**县**镇和**乡、东面与**镇接囊。该乡处于**省**县连接**至**旅游黄金分割线上,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 (三)传承保护好文化资源 一是要充分激发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文化挖掘和宣传热情。在当地党委政府合理的政策引导下,基层文广站负责同志和其他文化爱好者涌现出了极大的文化挖掘热情,经常深入村屯走访,收集整理当地的文化资料,为当地文化保护作出了不小贡献。目前该乡已经完成了**桐花节、****的商标注册工作。推动了****服饰和婚俗的非物质文化申报保护工作。接下来就是要成立**刺绣专业合作社,推动刺绣产业发展壮大。同时要推动**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抓好文化传承工作。 **乡民风民俗淳朴,群众热情好客,目前**文化传承良好。**文化中保存和传承最为完好的当数**服饰和婚俗文化。 **服饰是用纱线纺成的土布经过用一种叫“蓝靛”的天然颜料染色后形成的蓝衣土布,因为当地壮家男女老少皆喜欢穿上自制的服装,以蓝为美,俗称**。**服饰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其手工刺绣。一幅完整的刺绣作品通常要通过绘画、剪纸、镶纸、布线、刺绣等程序

发展乡村旅游业经验做法

发展乡村旅游业经验做法 外出旅游已经成为大家在忙碌的工作和学习之余的一项重要选择。 乡村生态游已经成为城里人的偏好和时尚追求。 然而,虽然广大的农村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基础设施薄弱已经成为了制约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必然将成为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扩大农村就业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下面结合我地实际和个人的一些想法与大家交流,希望对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深挖优势资源(一)挖掘好自然优势资源例如笔者所在的**乡地处云贵高原南麓中段,平均海拔1000米,四季风光分明。 每年的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漫山遍野的桐花由低海拔向高海拔逐渐绽放,到了三月底花期的旺盛时节,震撼场面绝不亚于日本樱花绽放的场景。 夏天到了,特别是到了夏季傍晚,天气凉爽,气候宜人。 进入深秋,位于**村大、小**及**村**路口的大片红枫不甘寂寞地竞相露面,似乎要把人带到梦幻般的童话世界中。 到了冬天,山上的草木银装素裹,白皑皑的雪成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正所谓“春赏桐花,夏避暑,秋看红枫,冬观雪”。 除了十万亩桐花,还有**连片的梯田,春雨漫在田里,远远望去,

好像一幅油画,秋天到了,稻穗飘荡在田野里,好像地上撒满了金子。 纳彩河天上人间景观、高原日出日落以及夏秋千山雾海让人仿佛处于仙境之中。 (二)发挥好地域资源优势**乡处于两省三县(市、区)交界处,西面与**省**县**镇和**乡、西北面与**镇隔河相望,东北面与**县**镇和**乡、东面与**镇接囊。 该乡处于**省**县连接**至**旅游黄金分割线上,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 (三)传承保护好文化资源一是要充分激发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文化挖掘和宣传热情。 在当地党委政府合理的政策引导下,基层文广站负责同志和其他文化爱好者涌现出了极大的文化挖掘热情,经常深入村屯走访,收集整理当地的文化资料,为当地文化保护作出了不小贡献。 目前该乡已经完成了**桐花节、****的商标注册工作。 推动了****服饰和婚俗的非物质文化申报保护工作。 接下来就是要成立**刺绣专业合作社,推动刺绣产业发展壮大。 同时要推动**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抓好文化传承工作。 **乡民风民俗淳朴,群众热情好客,目前**文化传承良好。 **文化中保存和传承最为完好的当数**服饰和婚俗文化。 **服饰是用纱线纺成的土布经过用一种叫“蓝靛”的天然颜料染色后形成的蓝衣土布,因为当地壮家男女老少皆喜欢穿上自制的服装,

乡村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819054184.html, 乡村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作者:吴晖 来源:《进出口经理人》2017年第05期 摘要:本人针对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并选取了 浙江省遂昌县坑口村作为研究对象,对乡村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经济;发展模式 近些年,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内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模式,得以快速发展。乡村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形式,它既利用了生物资源,又发掘了景点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建设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坑口村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坑口村基本情况 三仁畲族乡坑口村是遂昌县民族村之一,位于遂昌县城西部,地处国家级森林公园白马山西麓,距县城10公里。全村共332户,总人口1072人,其中少数民族(畲族)256人,占总人口的23%。村域面积12.52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6346亩,耕地面积1016亩。 (二)坑口村旅游资源 1、生态资源。坑口村位于遂昌白马山脚,风景秀美,百丈坑中的“百丈瀑”是遂昌县最高瀑布之一;“三尖岩”则有“三峯剑影落樽前”之喻,而白马山国家森林公园则是我县开发最早的旅游景区之一,山中森林覆盖率达到96%,绝对最高气温29.5℃,绝对最低气温零下17.3℃,年平均温度11.6℃。 2、农村文化资源。坑口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村中的“坑口寺精进院”文天祥曾在此留下诗词,“叶氏宗祠”、“邓氏宗祠”、“周氏宗祠”等古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杭州灵隐寺文献都有记载。明朝万历年汤显祖曾在坑口为民除虎的美谈流传至今。同时,依托着浓厚的畲族风俗文化,村中还建立了畲族文体休闲公园,开展畲族风情展演,介绍畲族特有的嫁娶文化、畲族对歌。 3、田园风光资源。坑口村有原生态水田1185亩,无任何工业污染,初春一片油菜花花海,夏季是绿油油的禾苗,秋季是金黄色的稻穗,冬天又是一片碧绿的麦苗,一年四季演变,万物生生不息,可提供都市旅客认识农业,了解农村植物生长过程,体验农耕生活。 4、竹产业资源。村建有3000亩竹林体验基地。是全国最高笋竹产量示范区,年度亩产超万元。园区建有竹林喷灌、视频监控溯源体系、竹林游步道等设施。

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交流材料

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交流材料 发展乡村旅游必然会促进农民增收,总之。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缩小贫富、城乡、区域三大差距,推动五个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2020 年,国际游客中有3%左右是出于乡村旅游动机而旅游的约 2.1 亿乡村旅游者。乡村旅游的年增长率为6%高于世界旅游增长几个百分点。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性为依托的旅游活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国从上个世纪50 年代因为外交需要而产生乡村旅游以来,也有60 余年的历史。市乡村旅游发展至今,已经历3 个发展阶段,世界旅游组织出版物《2020 年旅游业远景:全球预测与市场解剖》中估计。即20世纪90年代初的农家乐”阶段,90年代后的农村娱乐”阶段,以及目前正在进入的乡村度假”阶段。当前,发展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 一)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农民增收。贫富差距是三大差距的核心。 发展乡村旅游,农民增收难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和难点。使得传统的农业资源转化为新的旅游资源,可带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拉动第三产业发展形成良性结构。乡村旅游的开展使一部分农业资源增值。蔬菜、水果、肉类、禽蛋等农副产品可就地消费,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市场价值。每到旅游旺季,本地生产的农副产品供不应求,还要到邻村或场镇购买。乡村出现了与旅游市场对接的专业户、专业村,由传统农业为主转

为现代农业。为吸引游客观光游览和放心消费,农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种植无公害蔬菜,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园。据笔者在县的几个农家乐调查得知,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户年收入是当地从事种养殖业农户年收入的48 倍,最好的经营户年收入达到40 余万元,全村人均收入增加10 倍多,农民靠乡村旅游收入大大增加,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二)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农村经济增长。 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经济发展慢。这是当前存在一个普遍问题。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业每增加1 个直接岗位,能为社会创造5 个以上的岗位。旅游部门每直接收入1 元,相关行业就能增加4.3 元。与旅游行业相关的行业有24 个,间接相关的行业有124个,从而产生极大的乘数效应。农业与旅游结合,导致农产品升值,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课题组的调查研究数据显示:1 个公职就业岗位可以带动3 个乡村旅游就业岗位,并带动10 个农村家庭受益,农民获得了乡村旅游的大部分就业机会。一般一个农家乐少则雇佣了13 个服务员,多则达到数十人。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带动了与之相关的餐饮、娱乐、交通、住宿、商业以及旅游商品、土特产品加工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收入来源,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 三)缩小区域差距,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改善。 而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主要是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差距。乡村旅游的发展,主城与边远区县的区域差距主要是经济发展的差距。有力的促进了农村交通、通讯、供电、供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改善了农村的生活条件,改变了农村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调动了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积极性,农民主动配合政府修路、改水、改厨、改厕,村容村貌大为改变,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边远区县与主城区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步缩小,短期看不太明显,从长远看会大大地缩小区域差距。

“中国乡村旅游经济发展”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分) 材料一: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江口镇的千亩荷花悄然绽放,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现赏,享受夏日清凉韵味。 近年来,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县城发展的热点,大大小小的县镇都在发展旅游产业。然而,红火的背后,同质化现象普遍,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排斥农民的主体地位,挤占农民利益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只有建立在本地乡土文化之上,并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的特色乡村旅游才有生命力,才能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 近年来,乡村旅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不断开发各类旅游资源、持续丰富大众文娱活动到额同时,也成为促进相关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之一。然而,透过乡村旅游的火热,同质化、挤占农民利益等成长中的“烦恼”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如何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探索符合农民意愿的发展之路成为当务之急。 材料二: 2012-2016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变化情况 注:据悉,2012-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32.0%、26.2%,其中,2013年、2015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与营业收入增长迅猛,各指标增长率都达到30%以上。 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营业总收入已达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增长迅速。材料三: 资本下乡不能挤占农民利益 当前,记者注意到,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之一,特别是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地产投资增长迅速。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乡村旅游类产品实际完成投资3856亿元,同比增长47.6%;截至目前,全国共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28个,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70个。 然而,有些地方出现了资本把农民“挤出去”现象,这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乡村旅游的主体是谁,现在的模式主要是地方政府引进资本公司,以景点的运作方式发展乡村旅游。这个模式的重要问题是排斥了农民的主体地位,甚至用围墙将农民排除在外,这样的乡村旅游不是原本意义上的休闲农业。

干部网络学院-----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休闲旅游胜地(下)100分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休闲旅游胜地(下)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 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 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 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 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 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 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 交答案。 一、单选(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 1. 特色小镇发展的推广阶段是()。 A.2014 年-2015 年 B.2015 年-2016 年 C.2016 年至今 D.2003 年 2. 根据本讲,特色小镇的发展阶段不包括()。 A.探索阶段 B.计划阶段 C.成型阶段 D.酝酿阶段 二、多选(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 1. “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五大核心要素包括()

A.景观吸引 B.居民生活 C.服务配套 D.农业生产 三、判断(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 1. 田园农业游面对的主要对象是老年人。 正确错误 2. 科普观光园针对的对象是农业工作者,中、 小学生。 正确错误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休闲旅游胜地(下) 王琪延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三、我国乡村旅游的十大问题 第三个问题,我讲一下,我国乡村旅游的十大问题。简单讲一下,我们国家现在现存的有哪些问题。 第一,规模小,应该讲我们大多数地方还处于个体户状态,都是规模很小,包括在北京,也一样,你不要以为就是挺好,北京有些地方也都是零散的个体户,这种形式也非常普遍,规模小。 第二,档次低。实际上这包括不仅仅吃,也包括住的,床,那个桌子,椅子,非常非常简陋。我有一次去怀柔,我去帮助,应该讲北京市政府让我们帮助它提升一下,这么一个咨询活动,我去的时候,我就问他们,我说为什么你们的小桌这么小啊?他说桌子大了之后,他会在屋里呆的比较久,其实他不希望你在屋里呆着,这样消磨他的产品,消磨他的床啊,椅子,你看想的这么小气,这个就说明我们的档次很低。其实北京是这样的,我们全国各地,应该讲江浙一带做的比较好,其他地方,多数地方都做的不够好。 第三,缺品牌。压根就谈不上这个品牌。同时化你干什么,我也弄什么,餐饮也没什么特色,营销也没什么理念,也不营销,也没有什么,所以它出不来品牌,但是有没有啊?有,但是我讲普遍缺品牌。

论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意义

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1) 1 乡村旅游的概念发展概况 (2) 1.1乡村旅游的起源 (2) 1.2乡村旅游的定义 (2) 1.3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 (5) 2 我国发展乡村旅游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 2.1 存在的问题 (4) 2.1.1 对乡村旅游的概念理解不到位 (4) 2.1.2 经营规模小 (5) 2.1.3 缺乏统一规划,盲目开发 (5) 2.1.4 产品缺少特色,容易出现雷同 (5) 2.1.5 开发中容易忽略对环境的保护 (5) 2.1.6 营销渠道单一 (6) 2.2 解决的对策 (6) 2.2.1 成立片区统一管理机构,聘用高水平旅游管理人才 (6) 2.2.2 对相关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从业素质 (6) 2.2.3 注重产品开发与当地传统文化的结合,凸显产品的特色 (6) 2.2.4注重环境保护,开发生态旅游 (6) 3 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意义 (7) 3.1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7) 3.2 促进社区居民增收 (7) 3.3 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8) 3.4 促进国民收于的增加 (8) 3.5 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8) 4结论 (9) 5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译文: (12)

论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意义 摘要: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产物,由于我国与国外(尤指发达国家)国情上的差异,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缓慢,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促进经济(主要指农村经济)发展上的效果不明显,有鉴于此,我通过以我所在的万州区为例,对万州区乡村旅游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最后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开发乡村旅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关键字: 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意义

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经济建设

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经济建设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economy 摘要:新农村经济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部分地方在实施新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以自身的优势和条件为根本,在乡村旅游的道路上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特色产业,在乡村旅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证明,经过挑选培育的特色产业,在经济竞争中会形成特有的优势。反之,没有培育出特色产业的地区,个性缺乏,经济发展平平,市场竞争能力不足。山区因其地理条件的限制,存在公共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疏等弊端,导致山区经济极为落后。近年来,为了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我国出台了很多政策,目的就是推动山区新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收入,而发展特色产业无疑是一个正确选择、便捷措施。本文对乡村旅游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在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新农村经济建设 Abstract: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an arduous and long-term task, some plac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conditions for the root, has been widely developed in the rural tourism on the road. As a special industry for economic activ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ural tourism. It is proved by practice, the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selection cultivation, formed a unique advantage in the economic competition. On the other hand, does not produce the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area, the lack of person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flat, market competition ability is insufficient. The mountain because of the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the existence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is weak, poor natural conditions, sparsely populated and other defects, resulting in a mountainous area economy is very backward.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new rural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得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得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得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得向往,亲近大自然得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得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得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得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得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得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得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得生态环境与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就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得得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得发展,旅游者得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得体验,农村与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与城市相异得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得城市中得居民有巨大得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就是现代旅游业中得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得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得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得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得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就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得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得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得参与活动,把先进得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城市居民可以亲身了解与体验农村生活;旅游者得观光活动将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者封闭保守思想得改变,形成市场意识;通过对观光农业基地得管理,可以提高管

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思路

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思路 发表时间:2013-08-30T09:34:03.217Z 来源:《中国商界》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张雪芹[导读] 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不断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新思路 张雪芹/山东省临沂市园林局 【摘要】乡村旅游是旅游业与农业合二为一的新兴产业,是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解决农民就业、统筹城乡发展、繁荣农村经济、丰富农村文化活动、促进农民增收、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根据当前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特色乡村游的思路。【关键词】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朵奇葩,以其独具特色的乡村民族民俗文化为载体,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享受田园风光愿望,它作为一种旅游形式,正逐渐被人们接受和喜爱。乡村旅游是旅游业与农业合二为一的新兴产业,是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解决农民就业、统筹城乡发展、繁荣农村经济、丰富农村文化活动、促进农民增收、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从政府部门到乡村旅游经营者,都应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的时代特征及重要意义,树立新的乡村旅游观,将旅游开发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发展乡村旅游上来。首先,要正确理解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意义和功能优势,认清乡村旅游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其次,要充分认识农业不仅是农村的主导产业,而且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协调好旅游业与农业的关系,树立“以旅助农”、“农游合一”的开发理念。政府必须要在思想上对乡村旅游具有系统的、全面的认识,并就乡村旅游的发展达成统一共识,为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制定政策,完善机制 大力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既要使新农村建设覆盖到乡村旅游发展的始终,又要使支持“三农”的资金及新农村建设各项优惠政策倾斜于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开发乡村旅游投资数额较大的企业或农户要给予积极支持与帮助;乡村旅游节点道路连接,要纳入交通规划优先建设;乡村旅游点水源污染及环境治理,要纳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优先解决;乡村旅游项目用地要优先协调安排,各种税收、费用可少收或免收。条件允许时可设立乡村旅游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奖励。从宣传促销、人才培训、管理服务等措施的落实上,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为农村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 三、科学布局,错位发展,突出特色内涵,努力打造精品 首先,要依据乡村旅游规划,对乡村旅游各景点进行科学布局,实现乡村旅游的错位发展。其次,要突出乡村特色,结合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田园观光、文化传承,深层次挖掘各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整合特色优质资源,重点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和旅游附加值,努力体现乡村旅游景点间的差异化、特色化、多样化,尽量避免旅游产品同质化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此外,在开发的组织形式上,要坚持乡村旅游主体和利益主体“农”的属性,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收益。要依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农户型、公司型或者农户+公司型,创建各具特色的水产基地型、畜禽养殖型、果蔬基地型、科技农业型、名村名镇型、花卉苗木型、田园生态型、湖库滨水型、岗地生态型等多种类型的优秀旅游景点,打造难以复制的乡村旅游景点,创造更多的旅游精品,培育出叫得响的乡村旅游品牌,使经济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 四、规范服务,提升水平 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不仅需要加强旅游“硬件”设施的建设,也需要不断提升“软件”服务的质量。要逐步建立健全规范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配套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提高乡村旅游的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要从接待设施、接待条件、卫生状况和接待能力等方面规范乡村旅游的接待服务标准,提高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要积极开展争创“星级农家乐”活动,大力倡导合法经营,诚信服务。要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营造整洁、安宁的村容村貌,打造良好的乡村旅游软环境。同时,乡村旅游的投资经营主体是农民,要把乡村旅游做活、做大、做强,首先必须采取多种灵活适宜的形式,坚持把文化知识、农业科技知识、职业道德知识、旅游专业知识、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知识及经营管理等知识培训结合起来,使其在创新理念和提高文化素质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民经营管理的技能和水平。培训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普遍性;既要分阶段,又要坚持长期性。充分发挥教育、农业科技、旅游等方面的力量,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途径抓好培训工作,促进乡村旅游不断向科学化经营、规范化服务方面发展。 五、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不断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新思路 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发展大旅游、大农业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必须改变职能,调整思路,首先要将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到建设新农村的整体布局中,研究好利用好当前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有关政策,用改革发展的思路来破解我市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土地、资金等难题,结合我市实际,在明确乡村旅游业范围界定的前提下,规划、出台有助于发展乡村旅游的综合性政策。各级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其次要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引进工商业资本,允许农民用林木等资源入股。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对部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但仍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体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用地规定执行(防止私人投资者和企业利用乡村旅游的相关政策借机圈地)。此外,建设、农业、规划、土地、交通、供水、供电等相关部门,也应将乡村旅游所需的基础设施优先考虑,提升乡村旅游点交通的通达力,税务、工商、卫生、文化等部门应采取“放水养鱼”的政策,给予支持和优惠。 总之,发展乡村旅游,满足消费者的旅游需求,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向。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广瑞.2007年旅游绿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乡村旅游经济对乡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2018.07   对于目前的旅游经济发展来说,重点应该放在旅游发展究竟对经济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换言之,旅游经济的效益体现在哪些方面。因此,本文也将从收益分配的角度入手,探究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下的经济变化,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今后的同类型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方向。 1 乡村旅游经济与乡村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而不断扩大,让经济效益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从产业经济的角度来看,学术研究主要探究的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与条件,有研究也之处旅游业是减少地区间经济差异,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的有效保障。但需要注意的一点在于,乡村旅游经济与城市旅游经济相比存在着更多的变化趋势与复杂性,此时要想通过乡村旅游产业带动经济的发展,就应该考虑到游客的需求与旅游服务产品的开发,注重游客体验,以控制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2 乡村旅游经济对乡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2.1 个人收入 在个人收益方面,旅游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个人收入的提升。例如“农家乐”的经营与旅游特产的供应等。尤其是对于一些商户来说,游客的消费是旅游收益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下,很多经营者们由于经营理念与经营结构的问题,导致旅游收益过度集中,引发经济问题,但对于现阶段的发展模式来看,分配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能够以产业发展带动个人收入的提高。2.2 产业结构 对于旅游产业来说,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关系非常 密切。一个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成功与否,与产业结构带来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关系。发展乡村旅游经济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其实也是带动乡村经济的提升。我国对于旅游资源的重视和开发也让很多地区的乡村旅游业得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不仅在规划上进行了优化与完善,还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旨在改善卫生设施、旅游环境等。这虽然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成本消耗,但是从旅游产业的发展数据中也能获取到相应的信息,获取经济回报。 对于乡村经济的结构来看,农业等第一产业与餐饮服务业的第三产业占据了重要的比重,而服务对象也是慕名而来的游客。特别是某些乡村地区重视了区域内的宣传,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上进行了当地的宣传,刺激了一些外来游客的消费,从产业结构上来看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 经济发展中的不利条件3.1 盈利模式问题 盈利模式问题从根本上来分析实际上是管理角色的定位问题。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中政府部门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如果能充分了解游客需求,抓住市场的变化趋势,必然能获得可观的收益。但是从近年来乡村旅游整体的发展趋势来看,主要是以农家乐与观光景点作为盈利项目,但这样一来其它产业的盈利模式必然受到影响。经过走访掌握后得知,未来的盈利方式可能通过门票、餐饮住宿服务与休闲娱乐场所为主,而在这些盈利方式中,门票制度显然存在着一定的争议。餐饮住宿服务与休闲娱乐场所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关,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 乡村旅游经济对乡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任世赢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我国的旅游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发展模式,除了表现在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上,还表现在旅游产业的多元化构成。乡村旅游就是旅游产业的重要形式,这也是乡村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水平调整的表现。因此,乡村旅游也是我国未来的主要旅游发展趋势,也是旅游行业新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乡村旅游经济;经济发展; 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任世赢(1997- ), 男,河北人,江西财经大学,国际投资与金融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