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的特点

合集下载

朱自清文章特点

朱自清文章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郁达夫曾经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说到:“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着那一种诗意。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了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

”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着超乎寻常的美的感染力,他丰富的艺术经验需要我们予以认真地总结。

大体说来,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1、构思缜密,布局精巧。

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方面。

朱自清的散文在构思上是十分讲究的。

缜密而严谨,新奇而精巧,营构合理。

“设眼有致”。

散文具有“文眼”,这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

唯有“眼”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才会有虚实,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

朱自清的散文是十分注重“眼”的安设的。

并且充分地使之成为构思的“焦点”。

也成为将作品的思想与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凝光点”。

《荷塘月色》一开篇就“揭全文之旨”——“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

接着,作品写小路的“静”,写月色朦胧的“静”,反衬自己的“心里颇不宁静”。

再接着以荷塘四周蝉声和蛙鸣的“闹”突出荷塘月色的“静”,又以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旧俗。

梁元帝的《采莲赋》和《西洲曲》关于采莲的热闹、嬉戏的情景,进一步反衬此时此地“荷塘月色”的“静”。

最后画龙点睛:“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含蓄地揭示出“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

《背影》也是篇首点明题旨:“我和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文章围绕“背影”对各种材料进行适当的剪裁布局。

首先是由远及近,回叙父子奔丧时的相聚,细数父爱的种种表现,定下深情怀念的基调。

接下来写父亲“终于不放心”,亲自“送我上车”的情景,初步揭示了父对子的挚爱之情。

这些简炼的叙述,为即将推到面前的“背影”作了必要的铺垫和蓄势。

再接着对父亲买桔子的“背影”集中描写渲染,一方面极写父亲行动的艰难,真切地表现父对子的深情关怀。

另一方面突出“我”的动情,表现了父对子的感激思念。

最后概述父亲老境的凄凉颓唐及始终惦念儿孙的厚爱。

谈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谈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谈朱自清散文的特点第一篇:谈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散文同一切形式的文学作品一样,是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

一个成熟的作家,其作品的艺术风格会从他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述中体现出来,会从作品的结构、语言、情感以及写作技巧上体现出来。

朱自清的散文不论是写景、状物、叙事、议论诸方面,还是作品的结构、情感、语言上都烙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那就是构思的精巧,结构的缜密,情感的真挚,语言的朴素清晰。

一、现实主义创作与真实情感的完美结合。

(1)现实主义创作特色。

朱自清先生早期散文思想内容中的进步倾向,形成了艺术上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

他的早期散文创作活动,全部是在现实主义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并且结合他个人的写作修养,审美观点,联系当时文艺界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不少关于散文创作的见解,同时,在创作实践上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2)现实主义创作主张。

他对散文创作的基本主张是:提倡写实,要求深入观察生活,崇尚革新。

他在好多篇作品里都主张“‘以文载道’,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在这个基础上,他竭力提倡‘写实文学’”。

(3)现实主义艺术特征。

他在创作态度上的不自我掩饰,使他的散文作品独具一种艺术真实与风趣相统一的特色。

他在提倡写实,深入观察、革新的同时,又一再强调真挚和亲切:“虽只一言一动之微,却包蕴着个人的性格,最要紧的,包蕴着与众不同的趣味。

”“在它们里,我见着活活泼泼的真实的人。

”所以在他各篇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一个“活脱脱1的朱自清”。

(4)在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借写景抒发真实情感的篇章。

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用真挚的情感做骨,以细致准确的观察、精工传神的描写、五彩缤纷的想象为肉,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在写景抒情散文上,朱自清最擅长浓墨重彩、精工细描水光山色,淋漓尽致地再现自然景观的风彩神韵。

这类散文文笔优美、雍容典雅,是他笔下的“美文”精品。

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等,在朱自清的笔下,自然已是人格化的自然,情感也是自然化的情感,是真实的情感。

茅盾散文特点

茅盾散文特点

茅盾散文特点
茅盾的散文,嘿,那叫一个有味儿!读他的文章,就像是在老茶馆里,听老茶客们娓娓道来,那股子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首先说说他的语言吧,平实里透着股子雅致。

茅盾写散文,从不用那些晦涩难懂的词儿,都是咱们平日里能听到的家常话,可一读出来,嘿,立马就不一样了。

他能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儿,写得跟花儿一样美,让人看了心里头那个舒坦啊,就跟喝了蜜糖水似的。

就说他写家乡,那文字就像是从心里头流淌出来的,每一句都带着对家乡的深情厚谊,看得人直想掉眼泪。

再聊聊他的结构,那叫一个巧妙。

茅盾写文章,从来都不按套路出牌,他就像是一个手艺高超的厨师,能把各种食材随心所欲地搭配在一起,做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他写散文,也是这么回事儿,一会儿写这儿,一会儿写那儿,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条理清晰,让人看了直呼过瘾。

还有他那情感表达,那叫一个真挚。

茅盾写散文,从来都不藏着掖着,有啥说啥,直截了当。

他写人,就把人的喜怒哀乐都写得淋漓尽致;他写景,就把景的春夏秋冬都写得栩栩如生。

读他的散文,就像是跟他在聊天,啥都能聊,啥都能说,那叫一个亲切。

最后说说他的思想深度吧,茅盾的散文,可不是光光为了好看,他那是要告诉我们一些道理的。

他写社会,写人生,写理想,每一篇都带着深
深的思考,让人看了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是被点了一把火,烧得旺旺的。

总之啊,茅盾的散文,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一道风景线,不管啥时候看,都能看出点新意思来。

他的文字,就像是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儿,让人欲罢不能。

散文鉴赏,写作技巧及主要特点

散文鉴赏,写作技巧及主要特点

散文鉴赏,写作技巧及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⑵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编辑本段鉴赏技法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

朱自清散文特点

朱自清散文特点

郁达夫曾经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说到:“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着那一种诗意。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了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

”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着超乎寻常的美的感染力,他丰富的艺术经验需要我们予以认真地总结。

大体说来,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1、构思缜密,布局精巧。

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方面。

朱自清的散文在构思上是十分讲究的。

缜密而严谨,新奇而精巧,营构合理。

“设眼有致”。

散文具有“文眼”,这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

唯有“眼”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才会有虚实,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

朱自清的散文是十分注重“眼”的安设的。

并且充分地使之成为构思的“焦点”。

也成为将作品的思想与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凝光点”。

《荷塘月色》一开篇就“揭全文之旨”——“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

接着,作品写小路的“静”,写月色朦胧的“静”,反衬自己的“心里颇不宁静”。

再接着以荷塘四周蝉声和蛙鸣的“闹”突出荷塘月色的“静”,又以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旧俗。

梁元帝的《采莲赋》和《西洲曲》关于采莲的热闹、嬉戏的情景,进一步反衬此时此地“荷塘月色”的“静”。

最后画龙点睛:“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含蓄地揭示出“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

《背影》也是篇首点明题旨:“我和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文章围绕“背影”对各种材料进行适当的剪裁布局。

首先是由远及近,回叙父子奔丧时的相聚,细数父爱的种种表现,定下深情怀念的基调。

接下来写父亲“终于不放心”,亲自“送我上车”的情景,初步揭示了父对子的挚爱之情。

这些简炼的叙述,为即将推到面前的“背影”作了必要的铺垫和蓄势。

再接着对父亲买桔子的“背影”集中描写渲染,一方面极写父亲行动的艰难,真切地表现父对子的深情关怀。

另一方面突出“我”的动情,表现了父对子的感激思念。

最后概述父亲老境的凄凉颓唐及始终惦念儿孙的厚爱。

名家散文的特点

名家散文的特点

名家散文的特点
1、充满诗意:名家散文常常充满诗意,有时甚至可以和诗歌相媲美,但不受限于诗句的格式,有时会更加灵活和抒情。

2、有深度:名家散文常常有深度,不仅仅是一种文字形式,而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深入探索生活中的真理和智慧,以及作者的思想感受。

3、精致而简练:名家散文总是精致而简练,把情感和思想精炼到最简洁的形式,让读者很容易把握作者的意图。

4、具有艺术性:名家散文具有艺术性,文字的构成、句式的搭配、色彩的运用都和艺术作品一样,可以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名家散文的特点有哪些

名家散文的特点有哪些

名家散文的特点有哪些名家散文的特点有哪些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下文是小编整理的名家散文的特点,欢迎阅读参考!欧阳修的散文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他的散文创作特点有三:1、文体多样,议论、叙事和抒情兼备;2、采“古文”与骈文之长,融成新的风格;3、富于变化,开阖自如,具有和谐的韵律感。

欧阳修的政论散文,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不仅富于现实意义,而且语言婉转流畅,是“古文”中的名篇。

最能体现他散文成就的是记事兼抒情的作品。

他的这类散文,无论状物写景,或叙事怀人,都显得楚楚动人,如他最著名的《醉翁亭记》,写滁州山间四时的景色和早晚的变化以及人们游玩山间的情景,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抒发了一种解脱束缚后,从容怡然而又怅惘若失的情怀。

《醉翁亭记》连同他的《鸣蝉赋》、《秋声赋》一样,都保持了骈文注重声律辞采的特点,散文句法的加入,又使得文章节奏变化协调、舒敛自如。

简约有法的叙事、迂徐有致的议论、曲折变化的章法、圆融轻快而无窘迫滞涩之感的语句,构成了欧阳修散文含蓄委婉的总体风格。

苏轼的散文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苏轼,在诗、词、散文创作三个方面都表现出超凡的才能。

他的作品的豪迈气象、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在第一章里,对苏轼的诗、词已经作了介绍,这里再对他的散文作品作一概览。

苏轼的散文,可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家的散文媲美。

苏轼散文,首先在其政治论文中大露峥嵘。

在《策略》、《策别》、《策断》等篇章里,作者满怀儒家的政治理想,凭借大量的历史事实加以周密的论证,字里行间颇有贾谊、陆贽的气势、神韵。

文脉晓畅,文采飞扬,所受《战国策》的影响,明显可见。

苏轼的历史论文,如《平王论》、《留侯论》等,是其政治论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作者借描画、评述历史人物、事件、典故,阐释政治见解。

这些文章尽管在内容上无什么特别可取,但写法上善于随机生发,仍有不少可借鉴之处。

汪曾祺散文的基本特点

汪曾祺散文的基本特点

汪曾祺散文的基本特点汪曾祺散文的基本特点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汪曾祺散文的基本特点,欢迎大家的阅读。

散文的基本特点一、流转生动的语言美一切情感和思想的表达都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读者和作者心灵沟通的桥梁,没有它一切情感和思想的表达都无从谈起,汪曾祺尤其重视语言美,他对语言的见解也很精到,其中最重要的是他要求语言要气韵生动。

他说:“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汁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

语言像水,不能切割的。

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这里,他认为语言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同时他也强调文章语言中流动的韵味,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

”他的散文语言都有这样的韵味,在平和简约的语言里,或透出一种柔情,或低吟一分悲悯,或活泼着几许幽默机智,细细咀嚼,犹如“春初新韭”。

如在回忆金岳霖先生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文字:……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

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

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

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

”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

”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这段文字不长,却行云流水般,气韵流转,寥寥数笔,一个“怪”教授,跃然纸上。

在这里,作者写出了金教授那“治学精深”的品质,同时也不无幽默地道出了金教授憨厚、朴实和有趣的性格,他是一个可敬又可爱的学者!湖南的评论家凌宇曾说过:“汪曾祺的语言很奇怪,拆开来看,都很平常,放在一起,就有一种韵味”这应该是对汪曾祺散文气韵生动的如水语言美的肯定。

另外,这里的“平常”,讲的是汪曾祺散文语言的平民化特征。

这种特征在汪曾祺谈吃食,谈花草虫鱼的文章中表现尤为突出。

汪曾祺是位活在人间烟火中的平凡享受者,他爱美食,爱忆旧,喜游历,所到之处,必开怀享受。

他吃遍大江南北,如他谈在内蒙古吃羊贝子:……羊贝子真是够嫩的,一刀切下去,会有血水滋出来.同去的编剧、导演,有的望而生畏,有的浅尝则止,鄙人则吃了个不亦乐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家散文的特点
导读:【散文概述】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

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

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着作。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着,共18万字,记载了春秋240年间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鬼神、灾祥、占卜之事。

这部书叙事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语言精炼、富于形象。

《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诸侯各国(公元前1000--前00)之事,记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话。

《战国策》作者不可考,现在版本为西汉刘向辑成。

它同《国语》一样,也是分国记事,记载了西、东周及秦、齐、楚、赵等诸国之事,记载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

《战国策》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事,善用比喻,人物形象塑造极为生动。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王安石的散文】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他的散文紧贴社会、政治和人生的实际问题,直接为他的政治斗争服务。

《答司马谏议书》剖析了司马光反对新政的言词,言词简炼、委婉、坚决,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读孟尝君传》分析历史事实,驳斥了孟尝君养士的传统观念,畅谈如何才算“得士”的问题。

即使象《伤仲永》这样的小品文,作者的用心也不在表现文思上,其实际的用意是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

在游记这一最具辞采和情趣的文体里,王安石也常将极富哲理的主题引入,如《游褒禅山记》中用了近一半篇幅来议论这样一个理性的问题:做任何事情,如果想要达到超越常规的境界,就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具有超强的意志,此外,别无捷径可寻。

王安石的散文以议论性居多。

他较少注意文章气氛的酝酿,从感情上打动人,而是多针砭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主张。

因此,他的散文一般具有较强的概括力与逻辑性,语言简炼、朴素,立意非凡。

【欧阳修的散文】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他的散文创作特点有三:1、文体多样,议论、叙事和抒情兼备;2、采“古文”与骈文之长,融成新的风格;3、富于变化,开阖自如,具有和谐的韵律感。

欧阳修的政论散文,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不仅富于现实意义,而且语言婉转流畅,是“古文”中的
名篇。

最能体现他散文成就的是记事兼抒情的作品。

他的这类散文,无论状物写景,或叙事怀人,都显得楚楚动人,如他最着名的《醉翁亭记》,写滁州山间四时的景色和早晚的变化以及人们游玩山间的情景,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抒发了一种解脱束缚后,从容怡然而又怅惘若失的情怀。

《醉翁亭记》连同他的《鸣蝉赋》、《秋声赋》一样,都保持了骈文注重声律辞采的特点,散文句法的加入,又使得文章节奏变化协调、舒敛自如。

简约有法的叙事、迂徐有致的议论、曲折变化的章法、圆融轻快而无窘迫滞涩之感的语句,构成了欧阳修散文含蓄委婉的总体风格。

【苏轼的散文】
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苏轼,在诗、词、散文创作三个方面都表现出超凡的才能。

他的作品的豪迈气象、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在第一章里,对苏轼的诗、词已经作了介绍,这里再对他的散文作品作一概览。

苏轼的散文,可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家的散文媲美。

苏轼散文,首先在其政治论文中大露峥嵘。

在《策略》、《策别》、《策断》等篇章里,作者满怀儒家的政治理想,凭借大量的历史事实加以周密的论证,字里行间颇有贾谊、陆贽的气势、神韵。

文脉晓畅,文采飞扬,所受《战国策》的影响,明显可见。

苏轼的历史论文,如《平王论》、《留侯论》等,是其政治论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作者借描
画、评述历史人物、事件、典故,阐释政治见解。

这些文章尽管在内容上无什么特别可取,但写法上善于随机生发,仍有不少可借鉴之处。

苏轼还给后世人留下不少书札、杂记、杂说、小赋。

这些精致典雅、小巧玲珑之作,大都夹叙夹议,挥笔轻盈自如,抒发了作者坦诚的胸怀,也表达了对人生、对文艺的见解和喜爱之情,成就大大超过他的政治论文。

形象地阐明对文艺问题见解的散文,实际上是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交融的文论佳篇,论述精辟,才气横溢,如《传神记》和《书吴道子画后》便是最能令人心折称道的例子。

像“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这一见解,虽是就绘画而言,但其精神对其它艺术门类也可以相通。

阅读此类文章,我们又目睹了苏轼作为一位出色的文论家的风采。

【韩愈的散文】
韩愈(768--824),字退之,他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

韩文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

韩文分论说、杂文、传记、抒情四类。

他的论说文多以明儒道反佛教为主要内容,逻辑性强、观点鲜明、锋芒毕露,能体现他的文风。

《师说》、《原毁》、《争臣记》是代表作。

他的小品文笔锋犀利、形式活泼,《杂说四?马说》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一特点。

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
妥帖巧妙。

《张中丞传后叙》是公认的名篇。

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韩愈是一个语言巨匠。

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阱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

【名家散文的特点】
1.文学常识:名家散文的特点
2.名家散文的特点有哪些
3.2015中国文学常识:名家散文的特点汇总
4.名家散文优美段落摘抄
5.散文的特点及写作技巧
6.摘抄名家散文精彩段落2015最新
7.一封信名家经典散文
8.名家抒情散文:鲁迅《雪》
上文是关于名家散文的特点,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