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的教学教案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的教学教案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

2. 使学生掌握鲁尔区在德国乃至欧洲的重要地位。

3. 培养学生对德国鲁尔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鲁尔区的地理位置2. 鲁尔区的历史发展3. 鲁尔区的经济发展4. 鲁尔区的文化特色5. 鲁尔区的环境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2. 难点:鲁尔区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德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鲁尔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鲁尔区的具体情况。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鲁尔区的看法和感受。

4. 进行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鲁尔区的了解程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德国和鲁尔区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展示地图,讲解鲁尔区在德国的位置及其周边地区。

(2)鲁尔区的历史发展:介绍鲁尔区的成立背景、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3)鲁尔区的经济发展:分析鲁尔区作为德国经济支柱的原因,讲解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4)鲁尔区的文化特色:介绍鲁尔区的文化背景、著名人物和传统文化。

(5)鲁尔区的环境保护:讲解鲁尔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和成效。

3. 课堂互动:(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鲁尔区的看法和感受,互相交流学习。

(2)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鲁尔区的问题,检验他们对鲁尔区的了解程度。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鲁尔区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德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2. 评价内容:学生对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文化特色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图片:德国鲁尔区的自然风光、城市建筑、工业设施等。

2. 视频:关于德国鲁尔区的纪录片、新闻报道等。

3. 案例资料:鲁尔区的经济发展报告、环境保护项目等。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鲁尔工业区的位置及地位,学会分析区位位置的方法。

2.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理解鲁尔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图文资料,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对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相协调的信心和责任感。

培养因地制宜的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鲁尔区工业区位优势分析。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教学难点】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目标导航)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理解鲁尔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承转)那就让我们先来认识鲁尔区。

一、鲁尔区的位置探究一:如何描述区域的位置?据图描述鲁尔区的位置,并分析其位置的优越性。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自评(教师活动)补充点评(承转)鲁尔区是一个怎样的工业区呢?它在德国乃至世界的地位如何呢?(学生活动)介绍鲁尔区的地位。

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世界著名工业区之一,工业产值曾占全国40%,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德国经济的领头羊、发动机”,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承转)是什么让鲁尔区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它成功的秘诀。

二、鲁尔区的区位优势探究二:在图中找出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并评价它们的优劣。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自评(教师活动)教师点评(承转)在这些优势区位条件下,鲁尔区工业迅速发展,他都会发展哪些工业部门呢?探究三:推测鲁尔区的主要工业部门,分析该工业地域的特征。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鲁尔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

2.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3.通过“辽中南工业区”补充案例的学习,归纳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教学重点】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
【教学资源】教材、地图册。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1煤炭资源丰富
2离铁矿较近
3水源充足:鲁尔河、利珀河、莱茵河
4交通便利:水路、陆路
5市场广阔:德国、西欧
思考、分析
1鲁尔区支柱产业为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还可派生出机械工业等部门
2产业结构单一
思考、讨论
煤炭工业衰退原因:
1煤炭在能源构成中主导地位下降
2炼钢技术使耗煤量下降(新兴技术的冲击)
3煤炭开采成本提高
方法:对比分析
问题:
①辽中南工业基地有哪些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
②辽中南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
③改革开放以来,辽中南工业基地开工不足,利润下降,下岗工人明显增加,借鉴鲁尔区的经验,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进行综合整治?与鲁尔区相比,有何不同之处,有何启示?
练习、概括、整理
教师总结
倾听、思考
思考、分析得出:
七、评价量规
例:阅读资料和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钢铁产量占到全国70%左右,煤炭产量高达80%以上,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资料二:
1957年
2005年
煤矿(座)
140
7
钢铁厂(个)
26
4
煤矿工人(万人)
47
4
钢铁工业衰退原因:
1煤炭工业衰退
2世界性钢铁过剩
3替代钢产品广泛应用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1产业结构单一
2煤炭工业衰落
3钢铁工业衰落
4新技术的冲击
5环境问题
分析、讨论
整治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第三产业
2依托高校和科Biblioteka 就够推动产业转型3改善环境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的教学教案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的教学教案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特点;(2)掌握鲁尔区的主要产业、资源分布和交通状况;(3)了解鲁尔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查阅、资料搜集,分析鲁尔区的地理、经济特点;(2)运用比较法,分析鲁尔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鲁尔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经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德国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特点;(2)鲁尔区的主要产业、资源分布和交通状况;(3)鲁尔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2. 教学难点:(1)鲁尔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及影响;(2)鲁尔区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及效果;(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基本情况;(2)制作PPT课件,展示鲁尔区的地理、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特点;(3)准备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点,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基本概念;(2)搜集鲁尔区的相关图片、资料,以便课堂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德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出鲁尔区所在地;(2)简要介绍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鲁尔区的经济发展特点;(2)学生分享搜集到的鲁尔区相关资料,介绍鲁尔区的产业、资源、交通等情况。

3. 课堂讨论:(1)对比分析鲁尔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2)探讨鲁尔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及影响;(3)分析鲁尔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鲁尔区的环境保护案例,如治理污染、生态恢复等;(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5. 总结拓展:(1)总结鲁尔区的地理、经济、环境等特点;(2)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高中地理_德国鲁尔区的有益探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德国鲁尔区的有益探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形成分析区域资源开与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图表、分析资料,学会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对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相协调的信心和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难点:一个工业地域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分析与应用教材分析:四个版本教材,三个以鲁尔区为例,一个以山西省为例,中图版教材思路非常清晰,对课标解读上的要求有非常好的体现。

知识储备:1、资源枯竭型城市: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2、传统工业:主要指煤炭、钢铁、机械、汽车、建筑、纺织、橡胶、化工、造船以及与它们相关的一些附属工业部门。

传统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改造。

新兴产业:主要是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

新兴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3、第三产业:再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

包括除第一和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行业。

第三产业的发展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强,有利于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资源枯竭型城市何去何从,已成为世界性难题,河南焦作作为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典型代表路向何方?【学习目标】展示(略)【读图归纳】1、鲁尔区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钢铁企业和从业人数发生了哪些变化?策略一:对传统工业合并和技术改造【幻灯片转接】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鲁尔区的工业分布图莱茵河鲁河利90世纪50年代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问题:对比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与90年代的工业,有哪些变化?(提示:从工业布局、工业门类和数量方面考虑) 学生回答(略)策略二 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 【幻灯片转接】读图回答问题:1、鲁尔区哪个产业的就业人口不断下降?哪个产业的就业人口不断上升? 的产业的调整方向?策略三: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幻灯片转接】(略)煤渣山的处理体现了鲁尔区的什么发展策略?策略四:环境美化【幻灯片转接】杜伊斯堡大学周围还分布有许多大学,如杜塞尔多夫大学、科隆大学、波鸿大学、埃森大学、多特蒙多大学等,是一个大学群,同时还有很多的科研机构,主要得益于鲁尔区的什么发展策略?策略五: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为产业转型提供支撑 【幻灯片转接】鲁尔区的发达交通:鲁尔区交通图鲁尔区的这一发展策略是什么?策略六: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总结归纳】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考察成果展示】●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重视发展第三产业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2、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产业转型提供了支撑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4、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学生理解记忆2分钟 【即时巩固】1.德国鲁尔区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有( )①提高煤炭在能源消费消费中的比重;②消除污染,美化环境;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④减少每个钢铁企业的规模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 2.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表现是: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 改造煤炭、钢铁工业;③煤炭和钢铁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 )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 ①③ 【知识梳理】区位优势分析-------衰退原因分析------------有益探索 【总结提高】【学以致用】鲁尔区的成功经验,为焦作转型指明了方向,下面请同学们运用上述方法来探讨焦作的转型之路:◆焦作市公路通车里程4880公里,公路密度是全国的6.6倍,高速公路密度是全国的6.9倍。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学案(公开课使用)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学案(公开课使用)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分析理解鲁尔区曾经成为欧洲最主要工业区的区位优势。

②理解鲁尔区经济衰退的原因。

③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重点与难点】重点:鲁尔区经济衰退的原因。

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难在用区位分析的方法理解这个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为何曾经“辉煌”,又为何步入“衰退”。

【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德国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它曾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它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煤炭、电力、机械、化工等,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鲁尔区的地理位置流经鲁尔区的重要河流①鲁尔区位于德国西北部,与_____国、比利时、荷兰接壤,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_________河流经于此,并连通______海和_______洋。

②鲁尔区是在______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______(矿产资源)丰富。

另有______(A国)东北部的铁矿资源,通过铁路、内河运输将铁矿石运入。

③鲁尔区建有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和公路网,再加上________河、________河、________河等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联成水运网,为鲁尔区工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④众多河流为这里发展耗水量大的重工业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⑤德国及西欧的发达经济,也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基于以上的区位优势条件,鲁尔区建立了以下主导工业部门:根据该图说出鲁尔区的工业部门有何显著特点?①是传统工业还是新兴工业?②主导产业部门是什么?③生产结构是单一还是多元化的?④各部门之间联系不密切还是非常密切?课堂练习:1、德国鲁尔区的发展依靠着_______。

①鲁尔煤田丰富的煤炭资源②本国丰富的铁矿石③便利的水运交通④西欧的广阔市场⑤丰富的水资源A ①②④⑤B ①③④⑤C 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2、下列各组工业部门都属于传统工业的是_______。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的教学教案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的教学教案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

(2)使学生了解鲁尔区在德国乃至欧洲的重要地位。

(3)使学生了解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整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地图阅读和地理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德国鲁尔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鲁尔区的地理位置2. 鲁尔区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3. 鲁尔区在欧洲的重要地位4. 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5.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鲁尔区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工业遗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2. 教学难点: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鲁尔区的发展特点及其原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3. 利用地图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德国鲁尔区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鲁尔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

3. 课堂讨论:根据自主学习成果,分组讨论鲁尔区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及其原因。

4. 案例分析:选取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案例,分析其保护措施及意义。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研究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分享研究成果。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鲁尔区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工业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8.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鲁尔区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欧洲地位、工业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课程标准】
以某产业转型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德国鲁尔工业区繁荣的工业区位条件
2. 归纳鲁尔区衰退的原因,分析鲁尔区可持续发展措施。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工业区位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知识结构】
【教材学情分析】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这节课是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第四节,承接了前三节的区域分析方法,主要学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逻辑性比较强,易于学生把握。

本节课以鲁尔区的繁荣、衰落、再繁荣为主线,犹如讲述一个工业命运发展故事,易于引导学生形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比较深层次的内容是拓展到世界任何一个传统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其现状,展望其未来,并能提出发展建议。

我们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必修二的工业区位分析方法有遗忘,而工业分析方法是展开这一节课开头的关键,因此要提前让学
生自己查阅笔记,教师适当进行引导,这是第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的空间知识有待提高,因为是用德国的成功案例,学生对德国有点印象但对鲁尔区一无所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区域和位置的教学,这是第二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分析鲁尔区的工业发展案例,但是着眼点是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有这种培养学生这种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用外国的成功经验指导我们中国传统工业区的改造。

【重难点】
鲁尔区工业发展衰落的原因
突破方法:给学生查找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