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病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泌尿系统疾病病理学实验

--泌尿系统疾病病理学实验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24小时尿量500ml,尿蛋白(++), RBC (++),WBC:1-4个/低倍镜,颗粒及 透明管型(++)。血常规:Hb 106g/L(正常: 110-150g/L),RBC 3.0×1012/L(正常: 3.5~5.0×1012/L),WBC 7.8×109/L(正常: 6~10×109/L)。血液检查:非蛋白氮: 26.6mmol/L(正常14.3-25mmol/L),肌酐: 148μmol/L(正常:44.0-133.0μmol/L)。 入院后给予卧床休息,利尿,低盐、低蛋白 饮食等治疗,3周后病情好转,各项实验室 检查结果正常而出院。
观察病理切片
分析讨论
诊断:慢性性肾盂肾炎
病理依据 --------联系--------临床依据:
肾小球体积
1、尿的改变
细胞数目
多尿 夜尿
球囊腔内
低比重尿尿
肾小管
2、高血压
间质改变
3、贫血
4、氮质血症、尿毒症
分析讨论
诊断: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依据 --------联系------
球囊细胞
少尿/无尿
球囊腔
血尿
肾小管
蛋白尿
间质改变
2、氮质血症
3、水肿
病例3
病史摘要:患者女,54岁,因浮肿7个月,加重10 天,于2003年8月12日收人院。患者9年前曾因发热、 尿频、尿急、尿痛,伴腰部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 “膀胱炎”,消炎治疗后病情好转。近年来病情反复 发作,7个月来尿量减少,全身浮肿,伴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头晕、乏力等症状,近10天症状加重来我 院就诊。
观察病理切片
分析讨论
诊断:急性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泌尿系统的实训报告单

泌尿系统的实训报告单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泌尿系统实训,旨在提高学生对泌尿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增强动手操作技能,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学院解剖实验室、XX医院泌尿外科病房四、实训内容1. 泌尿系统解剖学2. 泌尿系统生理学3. 泌尿系统病理学4.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临床诊疗五、实训过程(一)泌尿系统解剖学实训1. 实训目的:熟悉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掌握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2. 实训内容:- 观察泌尿系统的解剖模型,了解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解剖位置和形态。

- 观察人体标本,观察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实际结构。

- 学习泌尿系统的血管、神经分布。

3. 实训方法:- 教师讲解泌尿系统解剖学知识,并指导学生观察解剖模型和标本。

- 学生分组进行解剖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二)泌尿系统生理学实训1. 实训目的:了解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掌握尿液生成和排泄的过程。

2. 实训内容:- 观察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生理模型,了解尿液生成的过程。

- 学习尿液在泌尿系统中的运输和储存过程。

3. 实训方法:- 教师讲解泌尿系统生理学知识,并指导学生观察生理模型。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泌尿系统病理学实训1. 实训目的:了解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掌握病理诊断方法。

2. 实训内容:- 观察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切片,了解病理变化。

- 学习病理诊断的基本方法。

3. 实训方法:- 教师讲解泌尿系统病理学知识,并指导学生观察病理切片。

- 学生分组进行病理切片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四)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临床诊疗实训1. 实训目的:了解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 实训内容:- 观察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病例,了解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 学习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 实训方法:- 教师讲解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知识,并指导学生观察病例。

尿沉渣实验报告

尿沉渣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尿沉渣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掌握尿沉渣检验的基本方法;3. 学会观察和分析尿沉渣中的各种细胞、管型、结晶等成分;4. 诊断和评估泌尿系统疾病。

二、实验原理尿沉渣是指尿液经过离心后,沉降至管底的一层物质。

尿沉渣检验是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和分析尿沉渣中的细胞、管型、结晶等成分,可以初步判断泌尿系统的病理状态。

三、实验材料1. 尿液样本;2. 尿沉渣检验专用试管;3. 离心机;4. 显微镜;5. 尿沉渣检验试剂。

四、实验方法1. 收集尿液样本:留取晨尿或随机尿,置于尿沉渣检验专用试管中;2. 离心:将尿液样本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5分钟;3. 观察尿沉渣:用吸管吸取尿沉渣,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4. 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尿沉渣中的细胞、管型、结晶等成分;5. 记录结果:记录尿沉渣中的各种成分数量、形态及异常情况。

五、实验结果1. 细胞: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等;2. 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透明管型等;3. 结晶: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等;4. 异常情况:细菌、寄生虫、肿瘤细胞等。

六、结果分析1. 红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红细胞数量较少。

若红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等疾病;2. 白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白细胞数量较少。

若白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3. 上皮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上皮细胞数量较少。

若上皮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提示肾小球疾病、尿路感染等;4. 管型: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疾病,颗粒管型提示肾小管疾病,透明管型提示轻度肾功能不全;5. 结晶:草酸钙结晶提示尿路结石,磷酸钙结晶提示尿路感染;6. 异常情况:细菌、寄生虫、肿瘤细胞等提示相应的疾病。

七、结论通过尿沉渣检验,可以初步判断泌尿系统的病理状态,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本实验结果显示,尿液样本中存在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等成分,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等疾病。

检验病理实验消化、泌尿系统疾病

检验病理实验消化、泌尿系统疾病
假小叶
门脉性肝硬化
淋巴细胞浸润 假小叶
门脉性肝硬化
中央静脉
大 红 肾 蚤 咬 肾
近曲细胞水肿




粒 润细

细 胞







血管扩张充血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中 性 粒 润细 胞 浸
近曲细胞水肿
内 皮 细 胞 和 系 膜 细 胞 增 生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胃溃疡癌变
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消化性溃疡
渗出层 坏死层 肉芽组织层 瘢痕组织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肉芽组织层
瘢痕组织层
慢性胃溃疡
渗出层 坏死层 肉芽组织层
门 脉 性 肝 硬 化
门脉性肝硬化-切面(大体)
坏死后性肝硬化(大体)
坏死后性肝硬化(大体-近观)
门脉性肝硬化
门脉性肝硬化
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炎细胞浸润 新生小胆管
病理解剖学实验
实验七 消化、泌尿系统疾病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观察 (二)病理切片观察 三、作业
实验目的
1.掌握胃溃疡、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 炎、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大体和镜 下病变特点。
2.掌握门脉性肝硬化、弥漫性新月体性 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实验内容
弥 漫 性 硬 化 性 肾 小 球 肾 炎
肾小球纤维化 弥
漫 淋巴细胞浸润 性





球 玻

璃 样


肾小管

观察泌尿系统实训报告

观察泌尿系统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泌尿系统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了解泌尿系统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功能以及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从而加深对泌尿系统生理学和病理学的理解。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泌尿系统解剖结构的观察- 肾脏: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颜色和表面结构,了解肾脏的皮质、髓质和肾盂的分布。

- 输尿管:观察输尿管的起始部、走行路径和开口位置。

- 膀胱:观察膀胱的形态、大小、壁层结构和膀胱三角的位置。

- 尿道:观察尿道的起始部、走行路径和开口位置。

2. 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观察- 观察肾脏的血液供应情况,了解肾小球和肾小管在尿液形成中的作用。

- 观察膀胱的充盈和排尿过程,了解膀胱在尿液储存和排出中的作用。

3. 泌尿系统疾病的观察- 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病理变化,了解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病理特征。

五、实训过程1. 肾脏观察- 在解剖实验室,我们首先观察了肾脏的解剖结构。

肾脏呈红褐色,表面光滑,有肾门和肾盏。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肾脏由皮质和髓质组成,皮质富含肾小球,髓质则包括肾锥体和肾窦。

2. 输尿管观察- 接着,我们观察了输尿管的解剖结构。

输尿管起始于肾盂,走行于腹膜后间隙,最终开口于膀胱。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了输尿管的结构和功能。

3. 膀胱观察- 在观察膀胱时,我们注意到膀胱壁分为三层,分别是黏膜层、肌层和浆膜层。

膀胱三角是输尿管和尿道开口之间的区域,容易发生炎症。

4. 尿道观察- 最后,我们观察了尿道的解剖结构。

尿道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是尿液排出的通道。

5. 尿液形成和排出观察- 通过观察肾脏的血液供应和尿液的形成过程,我们了解到尿液的形成主要依赖于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膀胱在尿液储存和排出中起着重要作用。

6. 泌尿系统疾病观察- 在病理观察中,我们了解了肾小球肾炎、肾结石、膀胱癌等疾病的病理特征。

六、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以下知识:1.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病理学实验:泌尿系统疾病(二)

病理学实验:泌尿系统疾病(二)

镜下:
肾小球受累范围 肾小管
弥漫硬化性 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
大体:
弥漫硬化性 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盂肾 炎
肾间质
慢性肾盂肾炎
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
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
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65)与慢性肾盂肾炎的区别(67)
镜下:
肾小球受累范围 肾小管
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慢性肾盂肾炎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65与慢性肾盂肾炎的区别67肾小球受累范围肾小管肾间质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较大各种管型较少纤维组织弥漫增生慢性肾盂肾炎较小各种管型较多纤维组织弥漫增生灶性瘢痕大体
泌尿系统疾病(二)
——肾小球肾炎
掌握以下内容:
1、肾小球肾炎的病变性质:非化脓性变态反应 性炎(Ⅲ型变态反应 )、增生性炎症
2、病因、发病机制
3、各类肾小球肾炎的特点(光镜、免疫荧光、 电镜、临床特点)
(新月体、Goodpasture综合征、颗粒性固缩肾)
实习内容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实65 弥漫型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实62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 肾炎 实63 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实64 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病例讨论七
肾小球过滤屏障(模式图)
上皮细胞 外疏松细胞 致密层 内疏松细胞 内皮细胞
1
2
__
_ _ __ _ _ _ _ _ _3
- - -+ + +
-
+
-
-+
+-
-
-+

泌尿和生殖实验报告单

泌尿和生殖实验报告单

泌尿和生殖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泌尿和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原理:泌尿和生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生殖系统则包括男性的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和尿道,以及女性的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递生殖细胞,实现繁殖功能。

实验步骤:
1. 首先观察和分析泌尿和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

使用解剖模型或实物进行观察,注意各个器官的位置、大小和相互连接关系。

2. 探究肾脏的功能。

了解肾脏的主要功能包括排除废物、调节体液平衡和维持血液成分稳定性。

可以进行实验演示,使用模型或实物模拟肾脏的滤过和排泄过程。

3. 研究生殖系统的功能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了解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差异,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发育过程。

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生殖细胞的形态和特征。

4. 分析泌尿和生殖系统的相关疾病和常见问题。

了解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常见疾病,如泌尿感染、结石、前列腺肥大等,并探讨可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5. 总结实验结果,形成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进行观察、分析和记录,得出有关泌尿和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结果。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泌尿和生殖系统是人体重要的
组成部分,分别负责排除废物和维持生殖功能。

研究泌尿和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增进对人体生理学的理解,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机能实验报告泌尿

机能实验报告泌尿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和了解泌尿系统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尿液生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3. 掌握泌尿系统疾病的基本诊断方法。

二、实验原理泌尿系统是人体的重要排泄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尿液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尿液浓缩和排泄。

泌尿系统疾病会对尿液生成和排泄产生影响,因此掌握泌尿系统功能对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2. 仪器设备:手术显微镜、手术器械、注射器、血压计、膀胱套管、生理盐水、10%葡萄糖溶液、0.5%肝素生理盐水、呋塞米(速尿)、去甲肾上腺素、酚红指示剂、班氏试剂、试管、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1. 麻醉与固定:将家兔用10%水合氯醛溶液进行麻醉,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2. 肾脏解剖:切开家兔背部皮肤,暴露肾脏,观察肾脏外形、颜色、大小等。

3. 肾脏穿刺:在肾脏表面选择一合适位置,用手术刀刺入肾脏,观察穿刺过程。

4. 尿液采集:将膀胱套管插入家兔膀胱,收集尿液。

5. 尿液检测:对尿液进行外观、比重、pH值、葡萄糖、蛋白质、酮体等检测。

6.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给予家兔静脉注射0.5%肝素生理盐水,观察尿量变化,计算肾小球滤过率。

7. 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测定:给予家兔静脉注射呋塞米(速尿)和去甲肾上腺素,观察尿量变化,分析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8. 肾脏血液供应观察:给予家兔静脉注射酚红指示剂,观察肾脏血液供应情况。

9. 肾脏病理学观察:观察肾脏组织切片,了解肾脏病变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尿液外观:家兔尿液呈淡黄色,透明。

2. 尿液比重:1.015。

3. 尿液pH值:5.5。

4. 尿液葡萄糖:阴性。

5. 尿液蛋白质:阴性。

6. 尿液酮体:阴性。

7. 肾小球滤过率:120 mL/min。

8. 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给予呋塞米(速尿)和去甲肾上腺素后,尿量明显增加,表明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正常。

9. 肾脏血液供应:肾脏血液供应良好,无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泌尿病理实验报告
《泌尿病理实验报告》
泌尿病理实验报告是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重要文献,它为医
学界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和病理信息。

通过对泌尿系统组织和细胞的病理学
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病理机制,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泌尿病理实验报告中,病理学家会对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详细的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形态学、细胞学特征、病变程度和类型等方面的描述和分析。

通过显
微镜下的观察,可以发现组织和细胞的异常变化,比如细胞增生、变性、坏死
等病理学改变,这些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泌尿病理实验报告还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观察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揭
示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分子机制。

比如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检测特定蛋白
质的表达情况,从而判断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而电镜观察则可以揭示细胞
内部结构的微观变化,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通过泌尿病理实验报告,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理机制,为
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病理学家也可以通过对大量病例
的病理学分析,为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提供重要的临床数据,
为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重要的支持。

总之,泌尿病理实验报告是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重要文献,
它为医学界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和病理信息,对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推
动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