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矿地质学岩心录井共51页
岩芯编录相关

3.3.7 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
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1 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均匀.不均匀)、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稍密.中密.密实)等;2 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稍湿.湿.饱和)、密实度等。
3 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取一块土放在手心用另一直手敲打这只手背看土中水分是否出来。
强.弱)、光泽反应、干强度(强.弱)韧性(高.低)等;4 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5 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土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6 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3.3.4 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 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3.3.5 塑性指数大于10 的土应定名为粘性土。
粘性土应根据塑性指数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 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7 的土应定名为粘土。
注:塑性指数应由相应于76g 圆锥仪沉入土中深度为10mm 时测定的液限计算而符。
3.3.6 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2 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3 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4 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 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 时,宜定为“夹层”;夹层厚度比小于1/10 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5 当土层厚度大于0.5m 时,宜单独分层。
岩心编录

1)ZK19-1号孔孔深0~97.43m为二叠系上统翠屏山组(P2cp)地层,地层厚度97.43m,该段地层主要岩性为浅灰~灰白色厚层状石英砂岩、细粉砂岩。
孔深97.43~749.36m为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P1t)地层,控制地层厚度651.93m,主要岩性为灰~深灰色细砂岩、粗粉砂岩,灰黑色细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煤组成。
共揭露煤层煤线11层,其中可采煤层6层,均经过测井验证,具体见矿位置如下:孔深228.11~229.13m为一层可采煤层,倾角50°,真厚0.66m;孔深528.76~529.48m为一层可采煤层,倾角25°,真厚0.65m;孔深587.45~588.45m为一层可采煤层,倾角30°,真厚0.87m;孔深608.45~609.50m为一层可采煤层,倾角27.5°,真厚0.93m;孔深633.00~633.71m为一层可采煤层,倾角27.5°,真厚0.63m;孔深673.45~674.35m为一层可采煤层,倾角30°,真厚0.78m。
孔深749.36~763.09m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地层,控制地层厚度13.06m,岩性主要为细晶石灰岩,局部夹少量硅质、泥质灰岩条带。
ZK19-1号孔,终孔孔深为763.09m,终孔层位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地层,达到预期地质目的。
2)ZK15-1号孔孔深0~590.81m为三叠系下统溪口组(T1x)地层,地层厚度590.81m,该段地层主要岩性为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状钙质粉砂岩,钙质砂岩,局部夹硅质泥岩;具水平层理,底部夹黑白条带相间的硅质岩。
孔深590.81~982.75m为二叠系上统翠屏山组(P2cp)地层,地层厚度391.94m,该段地层主要岩性为浅灰~灰白色厚层状石英砂岩、细粉砂岩。
孔深982.75~1121.40m为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P1t)地层,控制地层厚度138.65m,主要岩性为灰~深灰色细砂岩、粗粉砂岩,灰黑色细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煤组成。
油矿地质学岩屑录井资料.

⑶特殊岩性法
⑶ 特殊岩性法
利用大段单一岩性中的特殊岩层
▲大段砂岩中的泥岩
▲大段泥岩中的灰岩
▲大段泥岩中的砂岩等
▲ 钻时(曲线)配合-- 特殊岩层表现出特高或特低值:
● 记录钻遇时间 ● 上返至井口时间
二者之差即为迟到时间
需要注意:迟到时间随井深加大而延长→一般
每隔一定的间隔测算一次迟到时间,作为该间 距内的迟到时间。
⑶碳酸盐岩、火成岩、变质岩中缝洞发育情况描述
缝洞不能通过岩屑直接看到,可根据一些 特殊标志(充填物--主要为次生矿物)间接推 断岩石缝洞发育情况。
●次生矿物越多,缝洞就愈发育--但可能存 在死缝、死洞。●次生矿物的结晶程度能反映缝
洞发育的有效程度:▲自形晶或半自形晶发育→说 明缝洞空间大,连通性好;▲它形晶发育→表明缝 洞小,连通性差。
样品在环 形空间内 上返时间
t1
样品在钻 杆内的下
行时间t0
※ 实物测定法的优点:
▲ 实物与地层密度相似或接近,所测迟到时间较准确 ▲ 颜色鲜艳,易辨认 ▲ 实物沿钻杆下行到井底的时间t0:
钻铤--上接钻杆、 下接钻头,提供钻 压以破碎岩。
V1、V2--钻杆和钻铤的内容积(查表而得) ,m3 d1、d2--钻杆和钻铤的内径,m L1、L2--钻杆和钻铤的长度,m
③除油气层、砂层的深度、厚度解释应与组合测井 解释深度和厚度一致外,其他岩层解释界限可画在 整毫米格上。 ④岩性综述--分小段地层描述,包括岩性、颜 色、结构、构造特点以及纵向变化规律等。
⑷烘晒岩屑--最好自然晾干;来不及时可烘烤; 含油气试验及生油条件分析的岩样,严禁烘烤。
▲样品保存(装袋):洗净的干样,每袋≥500g
录井资料采集与整理规范标准讲解

3.1.4.4 井壁取心的描述 按本标准3.1.3.4.2~3.1.3.4.4条款执行。 3.1.5 荧光录井 3.1.5.1 录井井段及密度(间隔)要求
3.1.5.1.1 岩屑逐包进行荧光湿照、滴照,储层逐包进行系列对比分析,并保存 滤纸。
3.1.5.1.2 岩心全部进行荧光湿照、滴照,储层按产状进行系列对比分析,并保 存滤纸。
第7页/共124页
3.1.2.3.2 取样位置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取样位置,但每口井必须在同一位置。 3.1.2.3.3 样品采集方法
3.1.2.3.3.1 样品数量较少时,全部捞取;数量较多时,采用二分、四分法在砂堆 上从顶到底取样;每次取样后,应清理余下样品。 3.1.2.3.3.2 每次起钻前,应取完已钻井段的全部岩屑样品。若遇特殊情况,起钻 前无法取全的岩样,下钻后进行补捞。 3.1.2.4 样品的清洗
丈量钻具做到五清楚(钻具组合、钻具总长、方入、井深和下接单根)、两对口 (钻井、录井)、一复查(全面复查钻具),严把倒换关,确保井深准确无误。 3.1.1.2 录井密度(间隔)
录井密度(间隔)为1m,单位用“min/m”表示,保留整数。
3.1.1.3 井深校正 仪器记录深度与单根深度误差小于0.2m,每单根校正一次仪器井深。 3.1.2 岩屑录井 3.1.2.1 录井井段及密度(间隔) 3.1.2.1.1 可根据盆地、地区具体情况确定岩屑录井井段。 3.1.2.1.2 岩屑录井间距应根据盆地、地区及层位的不同来确定,现场录井应根 据实钻剖面的变化调整录井间距,在非目的层钻遇含油气层及特殊地层应加密取 样。钻井取心井段,正常进行岩屑录井工作。
3.1.2.7.1.3 不能定论的岩屑,要注明疑点和问题。 3.1.2.7.1.4 岩屑失真段,主要内容描述后,要注明其失真程度及井段,进行原因分析, 用井壁取心资料及时校正和补充。
岩屑录井PPT演示课件

岩屑: 地下的岩石被钻头破碎后,随钻井液被带到地面,这些岩
石碎块就叫岩屑,又常称之为“砂样”。
岩屑录井定义:
在钻井过程中,地质人员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 连续收集和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称为岩屑录 井。
岩屑录井具有成本低、简便易行,了解地下情况及时和资料 系统性强等优点,因此,在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被广泛采 用。
14
三、岩屑描述
判别真假岩屑 描述前的准备 描述方法 分层原则 定名原则 岩屑描述的内容 岩屑描述时应注意的事项
15
1.判别真假岩屑
真岩屑:在钻井中,钻头刚刚从某一深度的岩层破碎下来的 岩屑,也叫新岩屑。 真岩屑的特点:
色调比较新鲜; 个体较小,一般碎块直径2~5mm,依钻头牙齿形状大小长短而 异,极疏松砂岩的岩屑多呈散沙状; 碎块棱角较分明; 如果钻井液携带岩屑的性能特别好,迟到时间又短,岩屑能即 时上返到地面的情况下,较大块的、带棱角的、色调新鲜的岩屑 也是真岩屑; 高钻时、致密坚硬的岩类,其岩屑往往较小,棱角特别分明, 多呈碎片或碎块状; 成岩性好的泥质岩多呈扁平碎片状,页岩呈薄片状。疏松砂岩 及成岩性差的泥质岩等多呈泥状。
指示剂从井口随钻井液经钻柱内到井底,又从井底 随钻井液沿环形空间返到井口振动筛处,记下发现第一 片指示剂的时间,两者之间时间差即为循环周时间。
指示剂从井口随钻井液到达井底的时间叫下行时间, 从井底上返至振动筛处的时间叫上行时间,所求的迟到 时间就是指示剂的上行时间。即:
T T循环 T下行
5
钻杆、钻铤内径是规则的,下行时间可用下式计算:
1
第三节 岩屑录井
一、岩屑迟到时间的测定 二、岩屑取样及整理 三、岩屑描述 四、岩屑录井草图的编绘 五、岩屑录井的影响因素 六、岩屑录井资料的应用
石油开采常规地质录井培训教材课件2024新版

钻井液录井法
包括气测录井、液测录井和固测 录井等,用于监测钻井液性能变
化、发现油气显示等。
地球物理测井法
包括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密 度测井等,用于获取地下岩层的 物理参数,评价储层物性和含油
气性。
02 石油开采地质基 础知识
地层与岩石
01
02
03
地层的概念
地层是地质历史上某一时 代形成的层状岩石,包括 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 。
THANKS
感谢观看
包括钻井液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用于实 时监测钻井液性能、气体含量等参数。
数据处理系统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提供 地质、工程等方面的信息。
数据采集系统
负责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模数转换、存 储和传输。
控制系统
对整个录井仪进行控制和操作,包括参数设 置、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
综合录井资料的获取与处理
07 石油开采常规地 质录井实例分析
实例一:某油田地质录井实例分析
油田地质概况
简要介绍油田地理位置、构造特征、地层分布及油气藏类型等。
录井方法及技术应用
详细描述针对该油田所采用的地质录井方法,如岩屑录井、岩心录 井、气测录井等,并分析各种录井方法在该油田的适用性。
录井资料解释与评价
结合录井资料,对油田的地层岩性、含油性、物性等进行解释和评价 ,为后续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油气藏类型及特征
01
油气藏的概念
油气藏是指地壳中聚集了足够数量油气的圈闭构造。
02
油气藏的类型
根据圈闭成因,油气藏可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和
水动力油气藏等类型。
03
油气藏的特征
中石化新疆地质录井岩屑(岩芯)描述要领

中石化新疆地质录井岩屑(岩芯)描述要领岩屑、岩芯描述其主要意义是建立本井所在部位的地层岩性剖面和油气水显示层剖面,并且为油气田开采及油气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各类参数,因此通过岩屑、岩芯描述可以初步了解本井乃至本区块地层岩性、油气水显示层特征、生储盖组合关系及岩相古地理沉积相特征,故岩屑、岩芯描述的好差衡量标准也就显而已见了。
本文就岩屑、岩芯描述要点依据规范进行探讨,仅供广大描述者参考,谬误之处,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1.岩屑描述1.1砂质岩(1)细粒岩屑长石砂岩:浅灰色。
成份石英60%、长石25%、岩屑15%。
具细粒结构:其中细砂75%,粉砂20,中砂5%。
次棱角状,分选中等。
胶结物泥质为主,灰质次之,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2)泥质粉砂岩:浅灰色,色因含泥质不均略显深浅不匀。
泥质30%,粉砂70%。
成份石英为主、长石次之, 岩屑少量。
具泥质粉砂结构:粉砂90%,细砂10%。
普含泥质,局部富集,且呈条带状、团块状分布。
次棱角状,分选好。
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3)含砾中粒岩屑石英砂岩:浅灰色。
砾石8%,砂质92%。
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砾为主,少量变质岩砾,粒径一般1-3 mm,最大可达9 mm。
砂岩成份石英80%、长石5%、岩屑15%。
具含砾中砂岩结构:其中中砂52%,细砂40%,砾石8%。
砾石次圆状,砂岩次棱角状,分选中等。
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4)砾质中粒长石岩屑砂岩:浅灰色。
砾石30%,砂质70%。
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砾为主,少量变质岩砾,粒径一般2-4 mm,最大可达10 mm。
砂岩成份石英60%、长石15%、岩屑25%。
具砾质中砂岩结构:其中砾石30%,中砂30%,粗砂25%,细砂15%,。
砾石为次圆状,砂岩次棱角状,分选差。
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5)砂砾岩:杂色,灰色为主,灰绿、棕色次之。
砾石40%,砂质60%。
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砾为主,少量变质岩砾,泥岩砾。
粒径一般2-4 mm,最大可达10 mm。
岩心录井

3)含油、气、水情况
②含油饱满程度:分三种情况描述。 含油饱满:颗粒孔隙全部被原油充满,达到饱和状态。岩心 呈棕褐色或黑褐色(视原油颜色而不同),新鲜面上油汪汪 的。出筒时原油外渗,染手,油脂感强。 含油较饱满:颗粒孔隙被原油均匀充填,但未达到饱和状态, 颜色稍浅,新鲜面上原油均匀分布,没有外渗现象,捻碎后 可染手,油脂感较强。 不饱满:颗粒孔隙的一部分或不同程度被原油充填,远未达 到饱和状态,颜色更前,呈浅棕褐色或浅棕色,新鲜面上发 干或有含水迹象,油脂感弱。
2.4~2.7
低值
比砂岩还低
无异常
高值
白云岩
155~250
2.5~2.85
低值
比砂岩还低
大片异常
高值
硬石膏 石膏 岩盐
约164 约171 约220
约3.0 约2.3 约2.1
约为0 约为50 约为0
最低 最低 最低(钾岩 很高)
基值 基值 基值 极低
高值 高值 高值
在开发阶段(开发井),钻井取心的目的包括:
3)含油、气、水情况
③含油级别: 砂岩含油级别主要根据含油产状、含油饱满程度、含油面积 等综合考虑确定。可分为六个含油级别。
饱含油 富含油 油浸 油斑 油迹 荧光
饱含油:含油面积大于或等于95%,含油饱满,分布均匀,
孔隙充满原油并外渗,颗粒表面被原油糊满,局部少见不含 油斑块和条带,棕褐色或黑褐色,基本不见岩石本色,疏松
高值 低值
基值 异常不明显或很 大正异常(无烟 煤)
低,平直
低,平直 高值,无烟 煤最低
砂岩
250~380
2.1~2.5
中等
低值
明显异常
中等,明显正差 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