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完整版

合集下载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生态系统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A.分解者B.植食动物C.绿色植物D.肉食动物【答案】C【解析】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同时绿色植物也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有利于保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首先明确什么是碳氧平衡.2.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2)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它在碳循环能将生物遗体中有机物分解、水和无机盐。

(3)写出图中的食物链:,此食物链中含某些重金属浓度最高的生物是。

【答案】(1)呼吸(2)腐生细菌和真菌;成二氧化碳(3)乙→丙→丁;丁【解析】该图图示了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生物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了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绿色植物呼吸和动物的呼吸③呼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①和水转变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②.(1)③所示动物的呼吸作用.(2)腐生细菌和真菌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呼吸,腐生细菌和真把动植物等残体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归还到环境中.(3)食物链的写法是生产者乙开头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丙)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丁),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毒物质(某些重金属等)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考点】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3.下列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认识不正确的是A.通过光合作用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B.直接或间接的为其它生物提供能量C.通过蒸腾作用促进和参与水循环D.通过呼吸作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答案】D【解析】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故选D。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最全版)PTT文档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最全版)PTT文档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燃料燃烧需要消 耗大量的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可 我们并没有感到缺氧。为什么?
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演示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 二氧化碳从气孔进入细胞; 植物和小白鼠都正常生活 二氧化碳从气孔进入细胞; 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 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 2、答:水是植物的根吸收的,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 二氧化碳从气孔进入细胞; 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 2、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1、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 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 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 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 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的浑浊的空气 2、答:水是植物的根吸收的,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 3、答:因为虽然在冬天北方的大多数绿色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了,但是南方的植物仍然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1、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
金鱼藻
实验现象: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 签),在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出来 的气体,立刻猛烈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 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氧气。
水草进行光合 作用,叶片产 生许多气泡。
普利斯特利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① 蜡烛熄灭 小鼠死去

植物生长
蜡烛不熄灭③ 植物和小Fra bibliotek鼠都正常生活
3、答:因为虽然在冬天北方的大 多数绿色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了, 但是南方的植物仍然可以通过光合 作用制造氧气。生物圈是一个整体, 大气在不停的运动,氧气可以从含 量多的地方向含量少的地方扩散。 所以,……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课件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课件
方案二:
清水
接下来该怎样进行实验?
















预测结果
清水装置中叶片变蓝,氢氧化钠装置中叶片不变蓝。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氢氧化钠
视 察
二、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 演示实验
注意,氧气助燃!
三、光合作用还需要水
圆圈内的叶 片就没有水 供应了
讨论交流
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第三章 第五节
光合作用吸取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人教版 生物(初中) (七年级 上)
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如何维持的? 大气
学习目标
1、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是什么? 2、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3、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有怎样的应用?
海尔蒙特实验
柳树增重80多千克 土壤减少不到100克
是什么物质使柳树增重了呢?
没有气泡冒出
感谢各位的凝听
人教版 生物(初中) (七年级 上)
四、光合作用的实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 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 主体: • 场所: • 条件: • 原料: • 产物:
绿色植物 叶绿体 光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贮存了能量)、氧气
四、光合作用的实质
光合作用示意图

物质转变
对照、单一变量 二氧化碳
探究实验
方案一:
A

B
A
方案二:
清水
氢氧化 钠
B
氢氧化钠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学情分析
关于光合作用原料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先分别进行分析,再将分析结果综合起来考虑,得出光合作用不但能产生氧,而且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结论。植物所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外,还可以供给其他生物使用。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引导学生归纳光合作用的总方程式和概念。通过概念初步分析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而后给学生提供数据,并设置思考题,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装置采集气体,对气体成分进行简单探究,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课本叙述和教师的讲解学习实验过程,获得结论。
通过课本对普利斯特里的三个实验分别进行分析,初步获得光合作用不但产生氧,而且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结论。
教学设计
题目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者
孙亚东
年级

学科
生物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通过生物呼吸和燃料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没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明显增多,氧气含量降低的悬念,引起学生对大气中碳—氧平衡是如何维持的问题产生兴趣。
□评价○反思
新授
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教师提供实验装置,并指导学生进行采集,引导学生对气体进行探究。
讲解并引导学生学习实验规程,组织学生讨论。
二、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利斯特里实验
2、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养成综合看问题的意识。
提示学生注意事项,鼓励学生自己寻找材料用具,设计实验。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件

4.2 导入新课
工教作学背回景顾
教学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效果
示例一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 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
的内容您的内容打在这里
示例二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 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
的内容您的内容打在这里
2.如图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是否有产生,此装置必须放在环境中 ( C)
A.二氧化碳,有光条件 B.二氧化碳,无光条件 C.氧气,有光条件 D.氧气,无光条件
3.(2015·长沙)土豆富含淀粉,将发展成我国的第四大主粮,形成淀粉 的原料是水和( B )
A.氧 B.二氧化碳 C.有机物 D.无机物 4.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光合作用公式。据图分析可知光合作用( D ) 二氧化碳+水叶――光绿→体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
点击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 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 文字您的内容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您的内容 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
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
4.3 出示目标
工教作学背回景顾
教学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效果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 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有__机__物__;二是能量转变:将光能转变成_化__学__能,并储存在它制造的_有__机__物__中。
9.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农业上应用时,要做到__合__理__密__植__,让植物的叶片
充分地接受_光__照___,提高__光__合____作用的效率。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识清单(含解析)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识清单(含解析)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知识清单】知识点一: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实验原理: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有二氧化碳的装置中的叶片经过碘液处理后变蓝,没有二氧化碳的装置中叶片经过碘液处理后不变蓝。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知识点二: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实验原理: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可以帮助即将熄灭的卫生香复燃实验现象:观察到即将熄灭的卫生香复燃了。

实验结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除了有机物外还有氧气。

知识点三:光合作用的实质1.2.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简单表示为: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 氧气知识点四: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的实质 即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条件:叶绿体、光 原料:二氧化碳、水 产物:有机物、氧气光能 叶绿体种植农作物时 种植过稀:不能充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 合理密植:能够充分利用光照 种植过密: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考点一:考查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例1】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方法是()A.限制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B.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C.限制生物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D.增加森林覆盖率【答案】选B【例2】在比较大的鱼缸中,除了放养各种观赏鱼类外,还要放养一些水生植物,这对鱼的生活作用是()A.提供充足的食物 B.利于鱼的呼吸 C.清除水中的细菌 D.保护鱼的鳞片【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因此,在的鱼缸中,放养一些水生植物,作用是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利于鱼的呼吸.【答案】选B【例3】大自然我们绝好的课堂。

中考生物复习课件: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中考生物复习课件: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考点梳理

(2)过程
二氧化碳
叶绿体
氧气

(3)实质:绿色植物通过 叶绿体 ,利用 光能 ,把 二氧化碳 和 水 转化成储存能量的 有机物 (如淀粉),并且释放出 氧气 的过程。
考点梳理
3.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作物的合理密植:保证作物的叶片能够充分地接受 光照 ,提 高产量。 (2)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适当延长光照时间,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均可促进光合作用。
考点梳理
考点二 呼吸作用 4.呼吸作用 (1)公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2)过程
氧气
线粒体
二氧化碳
考点梳理
(3)意义: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 能量 。 5.呼吸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1)保证呼吸作用:中耕松土。 (2)减弱呼吸作用:贮藏粮食保持干燥和低温等。 6. 呼吸 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都是 有机物分解,释放
备考训练
●能力提升 1.(2022·河南)河南省沿黄生态廊道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成效初 显。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B.通过呼吸作用释放氧气 C.通过蒸腾作用能增加空气湿度 D.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2021·广安)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呼吸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 B.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C.只有叶肉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D.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增加降水量
备考训练
5.(2021·岳阳)在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实验过程中,右图所示实验现象 说明了( B ) A.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B.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C.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产生水
备考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