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种子发芽条件的探究
观察黄豆发芽的感受和启发

观察黄豆发芽的感受和启发
观察黄豆发芽的过程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生物实验,更是一次对生命奇迹的探索和对自然规律的思考。
下面是对这一过程的感受和启发:
一、感受:
1.生命的顽强:黄豆在适宜的环境下,即便是极其微
小的种子,也能够破壳而出,展现出生命的顽强和
生长的力量。
2.生长的奇迹:从一颗黄豆到翠绿的小芽,再到茁壮
成长的植株,整个过程充满了生命的奇迹和自然的
神秘。
3.耐心与细心:观察黄豆发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
过程教会了我们耐心等待,并且细心观察每一个细
微的变化。
4.环境的重要性:黄豆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
光照等环境条件,这让我们认识到环境对生命成长
的重要影响。
二、启发:
1.坚持与努力:黄豆发芽的过程让我们看到,只要有
恒心和努力,再小的生命也能突破困境,实现自我
成长。
2.珍惜资源,保护环境:黄豆发芽需要良好的自然环
境,这启发我们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为所有生命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
3.生活中的科学态度:观察黄豆发芽的过程让我们认
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科学,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态
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探索生活的奥秘。
4.对未来的期待:看着黄豆从发芽到成长,让我们对
未来充满期待,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收
获美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观察黄豆发芽的过程不仅仅是一次生物学实验,更是一次对生命、对自然、对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感受和宝贵的启发。
黄豆发芽实验观察记录

黄豆发芽实验观察记录
日期
4月13
生长情况
用清水泡在小碗里,用潮湿的纱布盖住
4月14黄豆明显膨胀,变得胖胖的
4月15埋在土里浇透水放在阳光充足的
地方
保持土壤湿润未发芽4月16
有四颗种子发芽,露出表面
4月17中午12点29分
其中一棵生长迅速,较中午有明显变化4月17晚上9点34分
共有5颗种子发芽,一棵已经露出绿色
的叶片。
一棵完全露出了土壤,其他几棵也快钻
出来了。
发芽最早的一棵大概有2厘米高了。
4月19早上7点40 发芽最早的一棵大概有3厘米高,又有
两棵露出土壤。
发芽最早的一棵已经长到5厘米高,两个叶片微微张开,露出两个小叶片,表面有极细的绒毛。
发芽最早的一棵逐渐直立起来,中间的小叶片开始往外发展。
4月18中午12点5分
4月18晚上9点20
4月19晚上7点
4月20早上8点20
4月20下午3点。
生物豆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生物豆子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2. 探究不同条件下豆子萌发的情况。
3. 学习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种子是植物繁殖的重要方式,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种子萌发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氧气以及完整有活力的胚。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豆子的萌发情况,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四、实验材料1. 黄豆(或绿豆)若干粒2. 两个小碟子(或小碗)3. 自来水4. 温度计5. 湿布6. 干布7. 记录纸和笔五、实验方法1. 准备两个小碟子,分别标记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将黄豆分别放入两个碟子中,每个碟子放入等量的黄豆。
3. 在实验组碟子中加入适量的自来水,使豆子浸没在水中。
在对照组碟子中不加水。
4. 将两个碟子放置在室温下,用湿布覆盖,保持豆子湿润。
5. 每天观察并记录豆子的变化,包括发芽率、发芽时间、豆芽长度等。
6. 分别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设置不同温度(如低温、常温、高温)的实验,观察豆子的萌发情况。
六、实验步骤1. 实验前,将黄豆浸泡在水中24小时,使其吸足水分。
2. 将浸泡好的黄豆分别放入两个碟子中,每个碟子放入等量的黄豆。
3. 在实验组碟子中加入适量的自来水,使豆子浸没在水中。
在对照组碟子中不加水。
4. 将两个碟子放置在室温下,用湿布覆盖,保持豆子湿润。
5. 每天观察并记录豆子的变化,包括发芽率、发芽时间、豆芽长度等。
6. 分别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设置不同温度(如低温、常温、高温)的实验,观察豆子的萌发情况。
7.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七、实验结果1. 实验组豆子发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水分对豆子萌发有重要作用。
2. 随着温度的升高,实验组豆子的发芽率逐渐提高,说明温度对豆子萌发有显著影响。
3. 低温条件下,实验组豆子的发芽率较低,说明低温抑制了豆子的萌发。
4. 高温条件下,实验组豆子的发芽率也较低,说明高温同样抑制了豆子的萌发。
发豆芽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2. 掌握发豆芽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总结能力。
二、实验原理豆芽是豆类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生长的嫩芽。
在发芽过程中,豆子中的营养成分逐渐转化为易于人体吸收的形式,如维生素C、矿物质等。
三、实验材料1. 种子(如黄豆、绿豆等)2. 容器(如塑料杯、玻璃瓶等)3. 水源4. 棉花或湿纸巾5. 温度计(可选)6.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种子准备:- 选择新鲜、饱满的豆子。
- 将豆子用清水浸泡6-8小时,使其充分吸水。
2. 发芽容器准备:- 选择合适的容器,底部铺一层湿棉花或湿纸巾。
- 将浸泡好的豆子均匀地撒在棉花或湿纸巾上。
3. 环境控制:- 将容器放置在温暖、通风的地方。
- 保持容器内的湿度,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 观察温度变化,保持室温在18-25℃之间。
4. 观察与记录:- 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种子发芽时间、豆芽长度、颜色等。
- 观察豆芽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病虫害、腐烂等。
5. 生长周期:- 记录豆芽从发芽到成熟的全过程,包括发芽时间、生长速度、成熟时间等。
6. 实验结束:- 豆芽成熟后,将其从容器中取出,洗净。
- 将豆芽进行食用或保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时间:记录不同品种豆子的发芽时间,分析其生长速度差异。
2. 生长速度:记录豆芽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长度变化,分析其生长速度。
3. 生长环境:分析不同环境条件对豆芽生长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4. 营养分析:通过实验前后豆子营养成分的变化,分析豆芽的营养价值。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发豆芽的基本方法。
2.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认识到豆芽的营养价值。
3. 培养了观察、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七、实验心得1. 发豆芽实验简单易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激发对生物学的兴趣。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记录,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生物实验报告发豆芽(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环境因素。
2. 掌握豆芽的培育方法,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材料1. 黄豆若干2. 水盆3. 装豆芽的容器(如碗、盆等)4. 湿布或保鲜膜5. 温度计6. 记录本三、实验方法1. 将黄豆洗净,放入水盆中浸泡,浸泡时间约为6-8小时。
2. 将浸泡好的黄豆取出,用湿布或保鲜膜覆盖,保持湿润。
3. 将装有豆芽的容器放置在温暖、通风的环境中,温度控制在20-25℃。
4. 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5. 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如种子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皮、子叶展开等。
6.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豆芽生长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黄豆洗净,浸泡6-8小时。
2. 实验开始:将浸泡好的黄豆取出,用湿布或保鲜膜覆盖,保持湿润。
3. 实验观察:a. 第一天:观察黄豆是否吸水膨胀,种皮是否破裂。
b. 第二天:观察黄豆胚根是否突破种皮,子叶是否展开。
c. 第三天:观察豆芽生长速度,记录豆芽高度。
d. 第四天:继续观察豆芽生长速度,记录豆芽高度。
e. 第五天:观察豆芽生长情况,记录豆芽高度。
f. 第六天:观察豆芽生长情况,记录豆芽高度。
g. 第七天:观察豆芽生长情况,记录豆芽高度。
4. 实验结束:将豆芽从容器中取出,洗净,可进行食用或观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第一天:黄豆吸水膨胀,种皮略有破裂。
b. 第二天:黄豆胚根突破种皮,子叶开始展开。
c. 第三天:豆芽生长速度较快,豆芽高度约为2cm。
d. 第四天:豆芽生长速度较快,豆芽高度约为3cm。
e. 第五天:豆芽生长速度较快,豆芽高度约为4cm。
f. 第六天:豆芽生长速度较快,豆芽高度约为5cm。
g. 第七天:豆芽生长速度较快,豆芽高度约为6cm。
2. 实验分析:a. 种子吸水膨胀:种子在浸泡过程中吸收水分,使种皮膨胀,有利于胚根突破种皮。
初中生物论文探究豆芽的发芽的条件

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探究豆芽的发芽的条件实验人:指导教师:探究豆芽的发芽的条件(一)前言豆芽,被称为“活体蔬菜”,它味道清凉,有30多个品种。
品种丰富,营养全面,豆芽是最常见的蔬菜之一。
但是大家想过没有,豆芽的芽是怎样生出来的?豆芽生芽是否需要阳光?是否需要适量的水分?是否需要温暖的气候呢?是否需要足够的空气呢?对于这几个问题,我便展开了研究。
(二)实验准备用具及材料在进行试验前,要先确定实验器材。
这个实验的器材有:水、若干碗、若干玻璃片(有一半透明,另一半不透明)、1000颗能正常发芽的黄豆以及其他实验所需用具,如温度计。
(三)实验方法没有好的实验方法就不会成功,针对这个课题,我选择了这种方法:对照试验法。
步骤大体上是用对照实验来进行研究,做好实验记录。
对最后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四)研究过程一、设置对照实验:1)探究光照对黄豆发芽的影响。
①设置对照组—A:放在阳光下,放入100颗能正常发芽的黄豆,用透明玻璃板盖住,加入适量的水分。
B:放在阳光下,放入100颗能正常发芽的黄豆,用不透明玻璃板盖住,加入适量的水分。
实验记录表1: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用透明玻璃板盖住小部分发芽大部分发芽全部发芽用不透明玻璃板盖住小部分发芽大部分发芽全部发芽实验图片1:(左图为阳光下黄豆发芽结果,右图为黑暗中黄豆发芽结果。
注:因为冬天做实验,所以温度低,导致豆芽的芽有些短。
)②实验结果:有无光照对黄豆的发芽没有太大关系。
据资料显示,豆类在黑暗和光亮处一样发芽,并不受太大影响,它们的发芽与阳光无关,放在哪里发芽都一样(前提是遇到了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
2)探究温度对黄豆发芽的影响。
①设置对照组—C:制作一个像A一样的装置,把它放在暖气(约50℃)上,保持其他变量不变。
D:制作一个像A一样的装置,把它放在室内(约30℃),保持其他变量不变。
E:制作一个像A一样的装置,把它放在阳台(约10℃~20℃)里,保持其他变量不变。
豆儿发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豆类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掌握豆类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并观察不同品种豆类种子发芽的差异,为今后的种植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种子:绿豆、黄豆、红豆、黑豆、豌豆各50克;2. 容器:5个大小相同的塑料盒;3. 装饰品:棉花、沙子、泥土;4. 工具:镊子、剪刀、尺子、温度计、湿度计。
三、实验方法1. 种子准备:将五种豆类种子分别放入5个塑料盒中,用剪刀将棉花剪成小块,铺在盒底;2. 种子催芽:将绿豆、黄豆、红豆、黑豆种子浸泡在水中24小时,豌豆种子浸泡在水中12小时,然后用镊子将种子取出,放在铺有棉花的塑料盒中;3. 种子种植:将浸泡好的种子均匀撒在棉花上,用沙子或泥土覆盖种子,厚度约为1厘米;4. 实验观察:每天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发芽时间、发芽数量、芽长等数据;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品种豆类种子发芽的差异。
四、实验步骤1. 第1天:将五种豆类种子分别浸泡在水中,绿豆、黄豆、红豆、黑豆浸泡24小时,豌豆浸泡12小时;2. 第2天:用镊子将浸泡好的种子取出,放在铺有棉花的塑料盒中;3. 第3天:将种子均匀撒在棉花上,用沙子或泥土覆盖种子,厚度约为1厘米;4. 第4天:开始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发芽时间、发芽数量、芽长等数据;5. 第5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7. 第7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8. 第8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9. 第9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0. 第10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1. 第11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2. 第12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3. 第13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4. 第14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5. 第15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6. 第16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7. 第17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8. 第18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9. 第19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0. 第20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1. 第21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2. 第22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3. 第23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4. 第24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5. 第25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6. 第26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7. 第27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8. 第28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30. 第30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
大班科学黄豆发芽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黄豆发芽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三章《植物生长变化》,详细内容围绕黄豆发芽过程展开。
我们将探讨黄豆从种子到发芽过程,以及影响发芽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黄豆发芽过程,认识种子发芽基本条件。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幼儿对自然科学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黄豆发芽过程及其所需条件。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黄豆种子、透明杯子、湿纸巾、黑色袋子、记录表、笔等。
2. 学具:每组一份黄豆种子、透明杯子、湿纸巾、黑色袋子、记录表、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来一盆已经发芽黄豆,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变化。
引导幼儿思考:黄豆为什会发芽?它们需要什条件?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让幼儿解黄豆发芽过程和所需条件,如水分、温度、空气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每组进行黄豆发芽实验。
幼儿需要将黄豆种子放入透明杯子,覆盖湿纸巾,用黑色袋子罩住,观察并记录发芽过程。
5.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黄豆发芽需要水分、温度和空气等条件,并鼓励幼儿回家后尝试自己种植黄豆。
六、板书设计1. 黄豆发芽过程:种子→发芽→生长2. 黄豆发芽条件:水分、温度、空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黄豆发芽过程。
作业要求:每天观察黄豆种子,记录发芽情况,包括发芽时间、数量等。
答案示例:第一天:黄豆种子还没有发芽,湿纸巾保持湿润。
第二天:部分黄豆种子开始发芽,露出小白点。
第三天:大部分黄豆种子发芽,小白点逐渐变成绿色。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如何让黄豆长得更好,并尝试实施。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解黄豆发芽过程和条件,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我在以后教学中多给予关注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手持技术探究黄豆种子发芽的条件
(一) 问题提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生计关系着国家兴旺。
因此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使农民更加富裕,国家更加富强,每年国家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这方面的科研。
我们知道农作物生长得怎样关键的一步就是种子发芽的好坏。
那么究竟哪些条件影响种子的发芽情况呢?黄豆是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之一,因此本实验利用手持技术探究黄豆种子发芽所需的最佳条件。
(二) 猜想
影响黄豆种子发芽的条件因素如下图所示:
(三) 预测
光的影响:光照有利于种子发芽,在暗处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状况较光照条件下的差。
酸碱度的影响:过酸和过碱的环境不利于种子发芽。
生长激素的影响:生长激素有利于种子发芽,但并不是加入的量越多越好。
温度的影响:室温有利于种子的发芽,但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种子的发芽。
(四) 实验探究
实验原理
CO2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红外吸收原理的传感器,它通过测量红外线的吸收率来确定CO2的浓度。
根据浓度-时间图,浓度对时间求导即可求出二氧化碳的生成速率。
种子在萌芽阶段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此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的升高,从二氧化碳的生成速率可衡量出种子萌芽的旺盛程度。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环境下,改变种子萌芽的某一环境因子(本实验探究光照、酸碱度、生长激素、温度),进行同样的实验,通过比较实验结果而得出结论。
发芽率=几天内发芽种子数/种子总数×100%;
发芽指数=Σ(Gt/Dt)(Gt指在t时间内的发芽数;Dt指发芽天数);
药品和仪器
•浓盐酸广州市东江化工厂•Na2CO3(C.R) 广州市番禺力强化工厂•黄豆市场买来
•1~14 pH广范试纸上海三爱思试剂有限公司•阿司匹林(50mg/片)
•高锰酸钾(C.R)广州化学试剂厂•100mL、200mL、400mL烧杯(20℃)•50 mL量筒、药匙、物理天平、集气瓶、玻棒、培养皿、滤纸
•“手持技术”仪器(包括:数据采集器、CO2探头、pH探头)
1.探究光对黄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实验设置
采集速率:1个/秒
采样总数:1000个
本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1) 挑选出大小一致颗粒饱满,各部分结构完整且健康无病的种子,用0.1%的KMnO 4溶液消毒10~15min ,以去离子水冲洗数次,备用。
(2) 将冲洗干净的种子取九份,每份50粒,分别用去离子水浸泡16h ,并置于室温环境下。
(3) 将浸泡后的种子置于400ml 的烧杯内培养,烧杯底铺有细砂,并将九份样品编号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将①、②、③号种子置于光照下,④、⑤、⑥号种子置于暗处,⑦、⑧、⑨号置于室内。
每天上午和下午用“手持技术”中的“二氧化碳”探头测它们的呼吸速率,并记录种子的相应生长现象。
数据处理:
表一 光对黄豆种子发芽的影响情况表
传感器
数据采集器
图2 光对黄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0.0
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00.0
时间(秒)
80
161
242
323
404
485
566
647
728
809
890
971
室温暗处光照
编号发芽种子数平均发芽率平均发芽指数
光照
19
36% 3.6
21
15(封口)
暗处
34
67% 6.7
29
37(封口)
室温22
37% 3.7 18
16
分析与思考:
从表一和图2可以看出,经过暗处理的种子其发芽率优于光照和室温条件下的种子。
光照和室温条件ΔCO2的释放量差不多,从总体上看,光照和室温的区别并不是非常明显,两者比较接近,说明光照与否对黄豆种子的发芽率影响并不大,但暗处理对种子发芽率有明显的提高。
2. 探究酸碱度对黄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实验设置
采集速率:1个/秒采样总数:1000个
实验步骤
(1)挑选出大小一致颗粒饱满,各部分结构完整且健康无病的种子,用0.1%的KMnO4溶液消毒10~15min,以去离子水冲洗数次,备用。
(2)将冲洗干净的种子取十份,每份50粒,每两份为一组,分别用pH=3(稀盐酸溶液)、pH=5(稀盐酸溶液)、pH=7(蒸馏水)、pH=9(碳
酸钠溶液)、pH=11(碳酸钠溶液)浸泡16h,并置于
室温下。
(3)将浸泡后的种子置于400ml的烧杯内培养,
烧杯底铺有细砂,并将十份样品置于室温环境中。
每天上午和下午用“手持技术”中的“二氧化碳”探头测它们的呼吸速率,并记录种子的相应生长现象。
数据处理:
表二 酸碱度对黄豆种子发芽的影响情况表
分析与思考:
黄豆种子在不同酸碱度环境下生长的情况比较复杂,如表二和图3,在测量时除了pH=7,其余各组的起始浓度和终点浓度的变化比较不正常,有些ΔCO 2的变化较大,这说明黄豆种子受酸碱度的影响比较大,并且不同的酸碱刺激下,种子的生长也极不稳定。
从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来看,绿豆种子在pH=5~7范围时生长得最好,酸性或碱性太强都不利于种子的生长。
3. 探究生长激素(阿司匹林)对黄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实验设置
采集速率:1个/秒 采样总数:1000个 实验步骤
(1)挑选出大小一致颗粒饱满,各部分结构完整且健康无病的种子,用0.1%的KMnO 4溶液消毒10~15min ,以去离子水冲洗数次,备用。
(2)将冲洗干净的种子取十份,每份50粒,每两份为一组,分别用用0mg/L 、25mg/L 、
50mg/L 、75mg/L 、100mg/L 的Asp 水溶液下浸泡16h 。
(3)将浸泡后的种子置于400ml 的烧杯内培养,烧杯底铺有细砂,并将十份样品置于室温环境中。
每天上午和
下午用“手持技术”中的“二氧化碳”探头测它们的呼吸速率,并记录种子的相应生长现象。
数据处理:: 图4 生长激素对黄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50010001500200025003000时间(秒)
70
141
212
283
354
425
496
567
638
709
780
851
922
993
C=0
C=25C=50C=75C=100
经处理的种子
表三生长激素对黄豆种子发芽的影响情况表
分析与思考:
实验说明(如表三和图4):一定浓度的生长激素有利于黄豆种子的发芽,不仅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加强种子的呼吸强度,还可以缩短种子的发芽时间。
说明生长激素有利于种子发芽,其适合的浓度范围是0~25mg/L。
4. 探究温度对黄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实验设置采集速率:1个/秒采样总数:1000个
实验步骤
⑴挑选出大小一致颗粒饱满,各部分结构完整且健康无病的种子,用0.1%的KMnO4溶液消毒10~15min,以去离子水冲洗数次,备用。
⑵将冲洗干净的种子取八份,每份50粒,分别用去离子水浸泡16h,置于室温环境下。
(3)将浸泡后的种子置于400ml的烧杯内培养,烧杯底铺有细砂,并将八份样品编号为①、
②、③、④、⑤、⑥、⑦、⑧,将①、②号种子置于冰水浴中,③、④置于温水浴中,⑤、⑥号种子置于热水浴中,⑦、⑧号置于室温。
每天上午和下午用“手持技术”中的“二氧化碳”探头测它们的呼吸速率,并记录种子的相应生长现象。
表四温度对黄豆种子发芽的影响情况表
分析与思考:
图5和表四表明:种子的发芽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
由于实验时采集数据的时间太短,所以曲线区别不是很明显,但可以看出室温条件下CO2的释放量最多,说明该条件下种子的萌芽最旺盛,适宜的温度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但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5、结论
从选做的几个条件来看,种子发芽除了受其内在因素的制约外,还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而且,某些外界条件对其发芽的影响还比较大。
比如,在强酸性或强碱性的土壤环境就不利于种子的发芽。
另一方面,经适量浓度的外界生长激素作用或适宜温度或经暗处理过的种子的发芽率都有明显提高。
从实验数据还可以看出,黄豆种子与其它物种不一样,发芽时受光照的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杨小杰、孙志琳,阿司匹林和复方新诺明对大豆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植物生态学报).
2. 孙敬三等.植物细胞学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3. 韩贻仁等.分子细胞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4. 杨继. 植物生物学实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 杨汉民. 细胞生物学实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刘祖洞,江沼慧. 遗传学实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