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
(新)冀教版生物八上《第2节 种子萌发的条件》公开课(教案) (3)

课题: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第 2 周第1课时教学目标:1简述种子萌发的外界和内部条件2会测种子发芽率。
3会应用变量单一,设计比照实验。
重点:种子萌发的内、外界条件。
难点:探究各种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途径的过程教学过程复习检测:1. 种子的胚具有的结构是、、、。
2.在菜豆种子的结构中,能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的是 ( )A.胚根 B.胚芽 C.胚轴 D.子叶3.种子萌发应具备的内在条件是〔〕A.适宜的温度B.一定的水分C.充足的空气D.完整的活的胚预习检测:1、种子萌发应具备的外界条件是、、。
知识点拨:一、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完整的活胚,通过休眠期二、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三、实际用:1、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方式:松土、浇水、覆膜等2、测定种子萌发率:发芽率=萌发种子数/全部被测种子数×100%发芽率在以上才可播种测一测〔1〕要确定某一因素是不是种子萌发所必须的外界条件,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
〔2〕种子萌发必须有适当的外界条件,即、和。
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此外,有些种子的萌发还受着光的影响。
〔3〕大多数农作物在春天播种,是为了满足这一萌发条件,在播种之前要松土,是为了使种子得到,如果长期不下雨,还要。
2.子叶或胚乳里贮存的营养物质,能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必需条件是〔〕A.种子含水分多B.空气枯燥C.温度适宜D.阳光充足3.种子萌发时需要空气,其根本原因是〔〕A.种子在不停地吸收水分B.种子在不停地提供养料B. C.种子在不停地进行呼吸 D.种子在不停地运送养料4.在适宜的条件下,以下种子能够萌发的是〔〕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B.虫蛀空了的水稻B.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5.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随机选出了1000粒小麦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有40粒种子未发芽,则这批种子的发芽率为 ( )A.9.6% B.96% C.4% D.90.6%6.以下四项是已经测得的某种子的发芽率,最适宜播种的是( )A.60% B.70% C.75% D.94%7.我国北方在早春播种后,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俗称地膜覆盖〕的方法来促进提早出苗的原因是 ( )A.种子萌发需要避光B.防止虫害破坏C.保温、保湿、有利萌发D.防止风沙8.大米和豆瓣在肥沃的土壤中不能长出幼苗的原因是( )A.没有种皮B.土壤肥料缺乏C.没有胚根D.没有完整的胚能力提高9.玉米种子在萌发出幼苗后变得空瘪的原因是胚乳里的营养物质〔〕A.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掉B.胚根吸收掉C.胚吸收发育成幼苗D.土壤动物吃掉10.分别咀嚼几粒萌发的小麦种子和枯燥的小麦种子,你会发现萌发的小麦种子有甜味,这是因为〔〕A.种子中的淀粉是有甜味的糖分B.种子中的淀粉分解成有甜味的糖分C.幼苗光合作用产生了糖分D.萌发过程中制造出了糖分第二课时一、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勤于动手,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体验和领悟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重点)②进一步复习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概念。
(难点)2、能力目标:①训练学生作假设的能力;②培养学生学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③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
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教学过程:一、创情导入:农民播种的季节及播种前需做哪些准备工作?我们知道许多农作物一定要在春天播种,而在天寒地冻时不适宜播种,播种时要浇水,松土等。
由此你能推测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二、合作探究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知识点一:萌发的外部条件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做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材料用具:绿豆种子(或小麦);玻璃瓶,纱布(或吸水纸)清水、标签纸等运用所学知识我们来设计对照实验应设计三组;温馨提示:(1)设置对照实验,在实验中变量只能有一个,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
(2)所选种子的数量不能太少和大小相似。
(3)控制不变量不发生变化。
对照实验,控制水、空气、温度三个变量。
操作方案:1、取4只大小相同的瓶子,在每只广口瓶底铺上两层纱布,将4只瓶子依次编号为1234号。
2、分别向瓶中放置数量相同的种子。
3、1号瓶内不洒水。
向2、3号瓶中倒入适量的水,使纱布变得湿润;向4号瓶中倒入1/3的水,使水没过种子;4、将124三只瓶放在温暖的地方。
3号瓶放在冰箱中;实施计划:我们依据探究计划完成实验。
1、一周后观察实验结果,1号瓶子里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子里的种子萌发了,3号瓶子里的种子没有萌发,4号瓶子里的种子也没用萌发;2、1瓶子里的种子没有萌发,因为缺少水分;3号瓶子里的种子没有,因为温度低,4号瓶子里的种子没有萌发,因为缺少空气;3、1和2号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适量的水分,3和2号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适宜的温度,4和2号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充足的空气。
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案

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教案标题: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目标:1. 理解种子萌发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掌握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种子萌发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1. 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教学板书。
2. 种子样本和种植土。
3. 温度计、湿度计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起学生对种子萌发的兴趣,可以分享一段关于植物生长的有趣视频或图片。
2. 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发芽的吗?请简单描述一下。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板书,介绍种子萌发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包括种子吸水膨胀、根的生长、幼苗的出土等。
2. 解释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水分、光线和氧气等。
Step 3:实验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种子样本和种植土。
2. 学生观察并记录每组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情况,如温度、水分和光线等。
3. 学生讨论并总结种子萌发所需的最佳条件。
Step 4: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一些种子萌发失败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善种子萌发的条件。
Step 5:小结(5分钟)1. 回顾种子萌发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强调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以及改善条件的重要性。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中的植物种子,并记录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2. 要求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种子萌发的重要条件。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观察和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其他条件。
2. 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或实验室,进一步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探究环节的参与情况和记录的准确性。
2.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其对种子萌发条件的理解和总结能力。
教学设计: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设计横市中学朱美宇一、教材地位“种子的萌发”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本章以被子植物为例讲述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的萌发”是开篇。
与旧教材相比,就内容而言,新教材突出了植物体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突出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重在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本节课中“种子萌发的条件”重在训练学生对照实验的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照实验的设计,而对照实验的设计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
2、运用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二)能力目标:1、让学生学会有依据的进行猜想;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制定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计划,懂得设置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变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2.提高学生通过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难点:怎样设置对照实验?怎样设置空气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四、课前准备1、材料用具准备:绿豆种子、黄豆种子、花生种子、一次性水杯、吸水纸、“冰箱”、“恒温箱”、“暗箱”、“百宝箱”(可代替前面三种箱子)。
2、实验准备:由于种子的萌发需要5-7天的时间,在一个课时里想得出实验结果显然不可能,因此我带领我们本校的学生提前完成实验设计,做了五组对照实验,并把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拍成了照片,配置到了课件的相应位置。
五、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课前得到了实验结果,本课时重在完成实验设计,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全班同学完善实验方案,最后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课上6-7人一组,指导学生先明确分工,通过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式学习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从而掌握知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案-2021-2022学年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种子的萌发过程”在生物圈中完成的这一事实,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2、并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实验案方,教师出示用具并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讨论各个培养皿中都给了什么条件,并填写表格
水
温度
空气
1号
2号
3号
4号
引导学生讨论这个表格谁与谁能形成对比,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对照实验。
并设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时给予提示:
①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每组应当有多少粒?一粒行吗?
②怎样设置实验对照组,对照组应提供什么样的温度、水分、光和空气等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3、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抽样检测的方法
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实验探究报告
引导学生背诵并分析白居易的“古原草”。
教师设疑“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植物的一生从什么开始呢?
指导学生从种植菜豆的经历入手,提出有关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的问……
引导学生展示查阅的资料,结合种植菜豆的经历作出假设,并质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出示探究报告师生共同填写
《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2、能力目标:学生设计探究实验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崇尚科学探究的情感二、教学重点:设计探究过程及对照实验三、教学难点: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和活动。
四、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预习本课内容(2)准备未发芽的种子若干 2、教师准备:(1)种子萌发过程的多媒体课件。
(2)预先种植的几组的对照实验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棵: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为什么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种子是怎样萌发的?种子萌发时需要什么条件?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探究过程:(二)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1)学生结合实际提出影响大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2)学生 4 人一组通过交1 / 5流讨论提出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的假设。
(3)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条件进行探究实验。
(4)分发给每组 2--4;粒优良大豆种子。
(5)各组自己准备材料用具,如培养皿、吸水纸、标签、清水等。
(6)填观察记录表,如下表:处理方式 1 2 3 4 5 6 探究的条件预期效果实验结果水空气温度教师:做实验前,指导学生将种子分成两等份,设置对照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每天定时观察、记录,每天把实验现象及时反馈给教师。
(三)子萌发的过程学生:看关于种子萌发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观察种子的个部分结构的发育状况,回答问题:(1)种子的哪一部分结构先发育?(2)胚根、胚轴、胚芽各发育成了新植株的哪一部分?(3)子叶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学生对种子的个部分结构的功能有了更深得了解,从种子萌发过程的动画中,学生对种子萌发的过程有了形象、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补充、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的萌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阐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尝试运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通过学习种子萌发的条件,认同种子萌发的不易,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2、运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二)教学难点:抽样检测法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及原理。
三、课前准备:导学案、因自身因素不能萌发的种子6组、萝卜种子6袋、培养皿、纱布等。
四、教学过程:(-)复习:复习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
(二)讲授新课:第一步: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给每组学生分发各种因自身因素不能萌发的种子,如干瘪的花生种子、被虫蛀过的豌豆种子、加工后的水稻种子、煮熟的花生种子等。
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哪些种子不能萌发,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图片展示饱满的花生种子和干瘪的花生种子,引出干瘪的种子不能萌发。
图片展示被虫蛀过的玉米和大米,引出被虫蛀过,胚不完整的种子不能萌发。
图片展示煮熟的花生,引出胚已经死亡的种子不能萌发。
资料分析种子的休眠,讨论种子休眠的意义。
引出正处于休眠期的种子不能萌发。
通过以上学习,归纳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干瘪的种子、胚不完整的种子、胚死亡的种子、正处于休眠期的种子等都不能萌发。
过渡:这么多的种子都不能萌发,所以选种对于农民伯伯来说非常重要。
要选择发芽率高的种子播种。
那如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呢?第二步: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给学生提供学案。
学生分组合作,思考:1、测发芽率时,你能把整袋种子都用上吗?如果不能,应当怎么办?2、“为了避免浪费,用四五粒种子测一下就行了",你觉得这个建议可行吗?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出抽样检测概念。
3、有人说:“测发芽率时,应当尽量挑个大的种子”,这个想法对吗?引出抽样检测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案)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基本概念。
激发学生对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兴趣。
1.2 教学内容:种子的定义和特点。
种子萌发的过程。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种子萌发的概念。
1.4 教学活动:引入种子的概念,向学生展示不同种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种子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分享他们对种子萌发的理解。
第二章: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分对种子萌发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实验方法:观察不同水分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来分析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4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水分对种子萌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水分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种植种子,并观察和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第三章: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实验方法: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来分析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4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温度对种子萌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种植种子,并观察和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第四章: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简述种子萌发时内在和外界条件,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自主设计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自己设计完成探究实验,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萌发的内、外界条件。
难点:各种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途径。
三、教学媒体
种子萌发条件的动画,视频资料。
四、课时建议
1 课时
五、教学课程设计
(一)导入
1、由“身边事”小丽非常喜欢凤仙花,种了几粒凤仙花的种子在花盆里,可是过了半个月还没有发芽。
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条件的。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农民伯伯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什么样的土里?
(二)讲授新课
1、实验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2、种子萌发的过程放映种子萌发的视频录像和幻灯片,组织学生观看。
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1)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发育完全,完好无损,以通过休眠阶段,在种子的寿限之内。
(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3)外界因素的影响途径:
水分T使种皮变软,影响营养物质分解吸收。
氧气T进行呼吸作用的物质,分解有机物放出能量。
温度T是种子正常吸水,旺盛呼吸,顺利进行营养物质转化的条件。
(4)水分、空气和温度三个因素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可的。
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
种皮被水浸软,胚和胚乳的原生质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在适宜的温度下细胞内的各种酶活化,细胞的呼吸作用很强,种子内的养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转化成能被细胞吸收的物质,输送到胚根、胚轴、胚芽的各个部分。
水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的作用主要作用为:种子浸水后使种皮膨胀、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加强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作用的进行,同时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
种子内储藏的有机养料在干燥的状态下无法被细胞吸收,细胞里的酶也无法发挥作用,只有在细胞吸水后各种酶才开始活动。
酶的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是需要一定温度的。
一般来说,在有限范围的温度升高可以加速酶的活动,提高催化效率;如果温度降低则相反。
但是过高的温度会破坏酶的结构。
种子萌发的活动需要能量,而能量的来源只能是通过呼吸作用。
种子萌发时没有足够的氧气,呼吸作用就不能正常进行,胚细胞就不能得到足够的能量。
这样种子不能萌发。
提问:
大家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小丽应该怎样才能得到凤仙花的幼苗?引导学生思考,尽量得
到最全面的答案,比如:a、检查种子活性;b、勤浇水;c、温度适宜
3、测定发芽率
(1)引入农业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种植庄稼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提问学生,学生讨论后发言。
(2)在农业生产中要满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其中发芽率是农业上重要的问题。
引出发芽率。
发芽率=(萌发种子数)/(全部被测种子数)x 100%
六、布置作业
1、观察实验中萌发的种子,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画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
2、把萌发的种子种在土里,观察它怎样长成一棵新的植物,写观察日记。
七、板书设计
(一)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二)种子萌发的条件
1、内在条件:发育完全、完好无损、已通过休眠阶段、在种子寿限范围之内。
2、外在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三)种子的发芽率
发芽率=(萌发种子数)/ (全部被测种子数)x 100%
八、课后反思:
在实验记录的过程中要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以及数据整理能力,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