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八中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理综生物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理科综合试题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个质量为2㎏的物体,在4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现同时撤去大小分别为8N 和12N 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关于此后该物体的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9.8m/s 2 B.一定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等于5m/s 2 C.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1.5m/s 2 D.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大小是6m/s 216.如图甲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1:21=n n ,且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R 1和R 2,R 1=R 2=100Ω,通过电阻R 1瞬时电流如图乙所示,则此时( )A.用电压表测量交流电源电压约为424VB .断开开关K 后,通过电阻R 1的瞬时电流还是如图乙所示C .交流电源的功率162WD .R 1和R 2消耗的功率之比为1:317.如图所示,x 轴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如图所示,场强方向与x 轴平行,规定沿x 轴正方向为正,一负点电荷从坐标原点O 以一定的初速度沿x 轴正方向运动,D.若物体a的质量小于物体b的质量,由图可知,只有④正确20.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
木板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长木板的加速度a与水平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滑块的质量m=2kgB.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C.当水平拉力F=7N时,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D.当水平拉力F增大时,小滑块的加速度一定增大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地理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综合试题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 5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第1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
西南茶区是我国茶叶生产的后起之秀,名优荼产量重心转移路径示意图。
读图回答 iiiroffi iKrm.in WL nrm ;1 •南方是我国茶树主要种植区是因为 ①多低山丘陵,利于排水②纬度较低,光照充足③土壤肥沃,多呈碱性④山地地形,昼夜温差大⑤气候温暖湿润A .①④B .②③ C . ①⑤ D .②④2. 我国茶叶生产中A .名优茶产量重心移动速度快于产量重心移动速度 2009年以来发展很快。
读 2009-2014年中国茶叶产量与20AM 自feffl wr ■ WWMLKTOOli IMP 妣 lll'WrL IIIWL H2WLA.修建中的主要难题是高温高湿B.走向主要受地形地质的影响 B •粗放的传统手工作坊方式在西部地区比较多见C • 2014年湖南的名优茶产量和茶叶产量都居首位D •由于一带一路建设使茶叶重心西移的速度加快3. 与江南茶区相比,西南茶区发展茶叶生产的优势条件有A .地价较低,生产水平高B .经济发达.市场广阔C .交通发达,运输便利D .生态环境好,多高山茶201 6年1 0月5日,中国企业组织施工的“非洲天路” 一一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首都吉布提的亚吉铁路正式通车。
吉布提境内的阿萨勒湖通过地下裂缝与海洋相连,湖面的海拔为-156m ,为非洲大陆最低点,湖水盐度高达 34. 8%。
读埃塞俄比亚与吉布提两国地形(图 2),回答4〜6题。
4. 图中众多湖泊呈带状分布,这些湖泊A .冰川融水补给,7月水量大B .多是海盆抬升,残留成湖C .因为蒸发旺盛,含盐量高D .由于断裂下陷,积水成湖5. 与内陆地区盐湖相比,阿萨勒湖盐度高的特殊原因是A .降水偏少B .气温偏高C .海水注入D .灌溉引水6•图中铁路C.成为东非腹地物资的重要出海口D.加快沿线地区水稻种植业发展如图为缅甸翡翠玉主产区分布示意。
2017年高考(623)安徽省合肥八中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

2017年高考(623)安徽省合肥八中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安徽省合肥八中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打开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
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
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
看看我们的互联网,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
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知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正如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
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
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固然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而是更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word版)

2017届合肥八中最后一卷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
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
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
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
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知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正如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
安徽省合肥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教学模拟理科综合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教学模拟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B.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仅由该物质的结构决定C.细胞器中不一定含有磷脂但一定含有蛋白质D.人体细胞免疫中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坏死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表述合理的是A.“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中,由于变量多而无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实验中,只设置一组实验但遵循了对照原则D.“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提出了测交结果是高茎:矮茎=1:1的假说3.下图是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素(由2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合成过程图。
含花色素的花为红色,否则为白色。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花传粉得F1中红花和白花植株比例为9:7,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F1红花植株自花传粉,后代可能出现白花植株的约占8/9B.将F1白花植株相互杂交,所得的F2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C.将F1白花植株自花传粉,根据F2的表现型不能推测该白花植株基因型D.用酶A的抑制剂喷施红花植株后出现了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不变4.下图表示温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30℃条件下植物有机物积累最快B.40℃条件下植物有机物总量下降C.55℃条件下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D.60℃条件下植物不再进行呼吸作用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和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织液中某些物质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浆B.组织液中K+浓度明显降低可导致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下降C.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既受激素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抗利尿激素通过调节渗透压来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6.某种食蚜蝇的幼虫以蚜虫为食,雌性食蚜绳一般会将卵产在蚜虫的附近;长瓣兜兰为吸引昆虫前来帮助其传粉,花瓣基部长有形似蚜虫的小突起,吸引雌性食蚜蝇前来产卵,但长瓣兜兰不能为食蚜蝇幼虫提供食物。
2017年高考试(安徽卷)理综生物部分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综生物部分第Ⅰ卷1.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B. 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率色的细胞质C. 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线粒体D. 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实验的应用,用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做材料,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细胞质应该被染成红色,细胞核应该被染成绿色,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经苏丹Ⅲ染色,看到的应该是脂肪,而不是蛋白质。
2.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B. 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C. 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D. 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和神经调节,神经元上动作电位是由Na+的内流造成的,顺浓度梯度运输,此过程没有消耗能量,为被动运输,而恢复静息电位时,Na+排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为主动运输。
3.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竞争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简历链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脊椎动物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B.一个存活的神经元只与一个靶细胞建立连接C.神经元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D.神经元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自动的细胞死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脊椎动物的细胞凋亡发生在生长发育的任何时期,所以A错误;一个存活的神经元可以连接几个靶细胞,所以B错误;由题干可知,神经元凋亡受到了环境——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C错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的D正确。
安徽省名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考生物最后一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名校联盟高考生物最后一卷一、选择题1.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分离出来的青蒿素的主要作用是干扰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的功能,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从而使疟原虫“释放”大量胞浆而死亡.从上面的叙述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疟原虫“释放”大量胞浆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B.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与细胞的寿命密切相关C.疟原虫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中,应该属于分解者D.青蒿素干扰了疟原虫生物膜系统的功能,致使疟原虫的能量来源受阻2.下列指标中,在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过程中都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B.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C.酶的种类 D.含量最多的化合物3.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病毒表面覆盖有两种不同的纤突,纤突具有抗原特性.纤突中的一种是红细胞凝集素(HA),现已发现十几种,另一种是神经氨酸酶(NA),至少有9种,它们都是蛋白质.禽流感由H5N1、H7N9、H9N2等多种类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A及NA出现多种类型是单链RNA发生改变的结果B.H5N1、H7N9、H9N2等多种类型的出现于染色体变异无关C.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侵染人体后,可在人体内环境中繁殖D.禽流感病毒和其他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4.细胞色素c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的线粒体中,由共同的祖先进化形成的不同物种的细胞色素c在第14位和第17位上均是半胱氨酸,在第70位和第80位上是一串相同的氨基酸序列,这部分氨基酸序列称为高度保守序列,其余部位的氨基酸序列差异较大.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物种间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差异主要由基因突变导致B.高度保守序列对应的基因位置上突变频率比其他部位更低C.高度保守序列对应的基因位置上的突变对细胞色素c的影响更大,更易被淘汰D.根据物种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大小,可判断不同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5.下列关于赤霉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赤霉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代谢来促进细胞分裂B.在植物体内,赤霉素等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组控制C.高等植物的赤霉素能促进成熟细胞纵向伸长和节间细胞伸长D.赤霉素有抑制成熟的作用,与乙烯之间存在拮抗关系6.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分析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不加碳酸钙,滤液呈淡绿色B.“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若细胞呈长方形,则细胞不分裂C.“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若观察到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开,说明细胞正在质壁分离D.“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若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上清液的放射性都会较强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7.人们对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生命现象的发现及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以下是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几个经典实验,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密闭玻璃罩+绿色植物+蜡烛/小鼠→蜡烛不易熄灭/小鼠不易窒息死亡(1)本实验缺乏组,应该如何改进?.实验二:萨克斯的实验黑暗中饥饿处理的绿叶(2)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因变量为,实验组是(填“曝光组”或“遮光组”).(3)实验中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实验三:鲁宾和卡门的实验(4)鲁宾和卡门应用了法追踪CO2和H2O中的氧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5)写出光合作用总反应式,并标明同位素(如18O):.8.接种疫苗是一项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无意间,手指碰到灼热的物体会立即缩回,来躲避刺激,这个反射活动的中枢位于;而接种疫苗时,人却没有躲避,这说明.(2)接种疫苗的实质是向被接种者注射,引起机体产生,为机体迅速抵抗病原体打下坚实的基础.(3)用一定浓度的福尔马林或其他化学试剂处理病毒,使之失去致病性,可以制成灭活疫苗,(填“能”或“不能”)用加热杀死病毒的方式制备灭活疫苗,理由是(4)健康人注射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填“能”或“不能)对H7N9流感病毒产生作用.9.某种二倍体植物的花色有红花和白花两种,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和b控制.己()红花和白花的显隐性关系是(2)F1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和.(3)实验2采用的育种方法为;实验2的结果说明(填配子)致死.(4)在实验2的育种过程中可通过的方法,判断所获得的植株是否为二倍体.(5)科研人员发现实验2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得的二倍体植株中,存在“嵌合体”的问题:即植株中有的细胞中有1个染色体组,有的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最可能是.10.图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必需营养物质的浓度,图中两条折线分别为生物A、B对营养物质X、Y的最低浓度要求线,m为交点,①~⑥表示六个不同的营养供应区域,据图回答问题:(1)两种生物都无法生存的区域是;A生物能生存,B生物不能生存的区域是.(2)在区域③A生物和B生物竞争营养物质,竞争结果是.(3)在区域,A、B生物可实现长期共存,并在m点达到平衡,因为在m点A生物将受到营养物质的限制,B生物受到营养物质的限制,两种生物都不可能大量增长而排斥对方.(4)如果系统中出现一个新的物种C,C生物对营养物质X和Y的最低营养浓度要求线比A生物和B生物的都低,其竞争结果是.所以我们保护环境时,要防止.【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根据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分离纯化大肠杆菌的关键步骤是,该步骤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和,其中一种方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定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2)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因此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处理,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洁和.(3)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中要以尿素为唯一(填“碳源”或“氮源”).【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回答下列有关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问题:(1)基因工程中能连接两种末端的“分子缝合针”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2)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时,化学法一般是用作为诱导剂来诱导细胞融合.用动物细胞制备的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3)胚胎工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是.(4)囊胚时期可发育成胎儿各种组织,个体较大的细胞是细胞,而细胞可以用于性别鉴定,该处细胞将来会发育成.2016年安徽省名校联盟高考生物最后一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分离出来的青蒿素的主要作用是干扰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的功能,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从而使疟原虫“释放”大量胞浆而死亡.从上面的叙述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疟原虫“释放”大量胞浆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B.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与细胞的寿命密切相关C.疟原虫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中,应该属于分解者D.青蒿素干扰了疟原虫生物膜系统的功能,致使疟原虫的能量来源受阻【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1、疟原虫有细胞结构,是一种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疟原虫吞噬食物的过程为:细胞外的生物大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细胞膜发生变化,向内凹陷,内侧形成外被蛋白,然后进一步形成有被小泡进入细胞内,该过程中存在细胞膜形态的变化,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解答】解:A、疟原虫“释放”大量胞浆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B、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与细胞的寿命密切相关,B正确;C、从题干不能看出,疟原虫在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C错误;D、青蒿素干扰了疟原虫生物膜系统的功能,致使疟原虫的能量来源受阻,D正确.故选:C.2.下列指标中,在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过程中都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B.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C.酶的种类 D.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5、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解答】解:A、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A错误;B、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改变,B错误;C、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过程中,细胞中酶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C错误;D、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过程中,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没有发生改变,都是水,D正确.故选:D.3.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病毒表面覆盖有两种不同的纤突,纤突具有抗原特性.纤突中的一种是红细胞凝集素(HA),现已发现十几种,另一种是神经氨酸酶(NA),至少有9种,它们都是蛋白质.禽流感由H5N1、H7N9、H9N2等多种类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A及NA出现多种类型是单链RNA发生改变的结果B.H5N1、H7N9、H9N2等多种类型的出现于染色体变异无关C.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侵染人体后,可在人体内环境中繁殖D.禽流感病毒和其他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病毒无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器,不进行细胞呼吸,需利用寄主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其蛋白质在寄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这是密码子的通用性.【解答】解:A、HA及NA出现多种类型是单链RNA发生改变的结果,A正确;B、禽流感病毒是RNA病毒,没有染色体,故H5N1、H7N9、H9N2等多种类型的出现于染色体变异无关,B正确;C、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繁殖,故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侵染人体后,不能在人体内环境中繁殖,C错误;D、禽流感病毒和其他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这是密码子的通用性,D正确.故选:C.4.细胞色素c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的线粒体中,由共同的祖先进化形成的不同物种的细胞色素c在第14位和第17位上均是半胱氨酸,在第70位和第80位上是一串相同的氨基酸序列,这部分氨基酸序列称为高度保守序列,其余部位的氨基酸序列差异较大.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物种间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差异主要由基因突变导致B.高度保守序列对应的基因位置上突变频率比其他部位更低C.高度保守序列对应的基因位置上的突变对细胞色素c的影响更大,更易被淘汰D.根据物种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大小,可判断不同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据此答题.【解答】解: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不同生物体内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核苷酸序列不同,导致产生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不同,A正确;B、高度保守序列最可能的原因是密码子的简并性,与突变频率无关,B错误;C、高度保守序列对应的基因位置上的突变对细胞色素c的影响更大,更易被淘汰,C正确;D、根据物种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大小,可判断不同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D正确.故选:B.5.下列关于赤霉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赤霉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代谢来促进细胞分裂B.在植物体内,赤霉素等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组控制C.高等植物的赤霉素能促进成熟细胞纵向伸长和节间细胞伸长D.赤霉素有抑制成熟的作用,与乙烯之间存在拮抗关系【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使水稻患恶苗病.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解答】解:A、植物激素并不是直接参与代谢,而是调节代谢,再有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A错误;B、赤霉素的合成受基因组(赤霉素的合过程需要一系列酶的催化,酶的合成基因调节控制)调节控制,还受光照等因素的影响,B正确;C、高等植物的赤霉素能促进成熟细胞纵向伸长和节间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C正确;D、赤霉素有抑制成熟的作用,乙烯促进成熟,二者之间存在拮抗关系,D正确.故选:A.6.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分析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不加碳酸钙,滤液呈淡绿色B.“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若细胞呈长方形,则细胞不分裂C.“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若观察到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开,说明细胞正在质壁分离D.“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若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上清液的放射性都会较强【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1、提取绿叶中色素时,收集到的提取液呈淡绿色,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一是选取的叶片含色素少;二是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三是提取液太多,使色素提取液浓度降低;四是未加碳酸钙,造成研磨过程中叶绿素分子被破坏.2、观察:先低倍镜:据细胞特点找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后高倍镜:先找中期细胞,后找前、后、末期细胞(绝在多数细胞处于间期,少数处于分裂期.因为间期时长远大于分裂期.【解答】解:A、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未加碳酸钙粉末,叶绿素分子被破坏,会导致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A正确;B、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若细胞呈长方形,说明出于伸长区,则细胞不分裂,B 正确;C、“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若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观察到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开,说明细胞正在质壁分离,若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观察到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开,说明细胞正在质壁分离复原,C错误;D、在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太长细菌细胞裂解或太短噬菌体没有完全侵入均可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D正确.故选:C.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7.人们对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生命现象的发现及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以下是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几个经典实验,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密闭玻璃罩+绿色植物+蜡烛/小鼠→蜡烛不易熄灭/小鼠不易窒息死亡(1)本实验缺乏对照(空白对照)组,应该如何改进?将点燃的蜡烛和小鼠分别单独置于密闭玻璃罩内,作为空白对照.实验二:萨克斯的实验黑暗中饥饿处理的绿叶(2)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的有无,因变量为叶片颜色变化(有无淀粉生成),实验组是遮光组(填“曝光组”或“遮光组”).(3)实验中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使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淀粉)被消耗掉,排除对实验的干扰,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实验三:鲁宾和卡门的实验(4)鲁宾和卡门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追踪CO2和H2O中的氧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5)写出光合作用总反应式,并标明同位素(如18O:CO2+H2O(CH2O)+18O2.【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光合作用的发现(1)1648比利时,范•海尔蒙特: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于水,而不是土壤.(2)1771英国,普利斯特莱:植物可以更新空气.(3)1779荷兰,扬•英根豪斯: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并且需要阳光才能更新空气.(4)1864德国,萨克斯: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5)1880美国,恩吉(格)尔曼:光合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6)1940美国,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水.(糖类中的氢也来自水).(7)1948美国,梅尔文•卡尔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14C标记的CO2追踪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行踪,进一步了解到光合作用中复杂的化学反应.【解答】解:(1)在设计探究性实验是应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而本实验缺乏对照(空白对照)组,应将点燃的蜡烛和小鼠分别单独置于密闭玻璃罩内,作为空白对照.(2)分析实验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的有无,因变量为叶片颜色变化(有无淀粉生成).常态下一般为对照组,即曝光组为对照组,遮光组是实验组.(3)实验中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使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淀粉)被消耗掉,排除对实验的干扰,增强实验的说服力.(4)鲁宾和卡门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追踪CO2和H2O中的氧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5)光合作用总反应式,由于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标明同位素(如18O)为:CO2+H2O(CH2O)+18O2.故答案为:(1)对照(空白对照)将点燃的蜡烛和小鼠分别单独置于密闭玻璃罩内,作为空白对照(2)光的有无叶片颜色变化(有无淀粉生成)遮光组(3)使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淀粉)被消耗掉,排除对实验的干扰,增强实验的说服力(4)同位素标记(5)CO2+H2O(CH2O)+18O28.接种疫苗是一项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无意间,手指碰到灼热的物体会立即缩回,来躲避刺激,这个反射活动的中枢位于;而接种疫苗时,人却没有躲避,这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2)接种疫苗的实质是向被接种者注射灭活的抗原,引起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为机体迅速抵抗病原体打下坚实的基础.(3)用一定浓度的福尔马林或其他化学试剂处理病毒,使之失去致病性,可以制成灭活疫苗,不能(填“能”或“不能”)用加热杀死病毒的方式制备灭活疫苗,理由是加热可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影响其抗原性(4)健康人注射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能(填“能”或“不能)对H7N9流感病毒产生作用.【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注射疫苗后,疫苗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疫苗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从而具有抵抗某些疾病的能力,这种免疫力是后天获得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是特异性免疫;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注射疫苗的目的是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措施在预防传染病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解答】解:(1)无意间,手指碰到灼热的物体会立即缩回,来躲避刺激,这个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接种疫苗时,人却没有躲避,这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2)接种疫苗的实质是向被接种者注射灭活的抗原,引起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为机体迅速抵抗病原体打下坚实的基础.(3)用一定浓度的福尔马林或其他化学试剂处理病毒,使之失去致病性,可以制成灭活疫苗,不能用加热杀死病毒的方式制备灭活疫苗,原因是加热可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影响其抗原性.(4)健康人注射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能对H7N9流感病毒产生作用.故答案为:(1)脊髓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2)灭活的抗原抗体和记忆细胞(3)不能加热可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影响其抗原性(4)能9.某种二倍体植物的花色有红花和白花两种,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和b控制.己()红花和白花的显隐性关系是红花对白花为显性(2)F1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Bb和bb.(3)实验2采用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实验2的结果说明含基因B的雄配子(填配子)致死.(4)在实验2的育种过程中可通过的方法,判断所获得的植株是否为二倍体.(5)科研人员发现实验2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得的二倍体植株中,存在“嵌合体”的问题:即植株中有的细胞中有1个染色体组,有的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最可能是细胞分裂不同步.【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1、由实验1可知,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既有白花也有红花,说明红花对白花是显性性状,亲本红花的基因型是Bb,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1:1,相当于测交实验,因此可能出现含有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能受精的现象;分析实验2,红花植株的花粉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所获得的幼苗全部为白花,说明含有B的花粉致死.2、单倍体育种的过程: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形成而抑制细胞正常分裂使染色体加倍,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因此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解答】解:(1)由实验1分析可知,红花对白花是显性性状.(2)实验1亲本的基因型是Bb,由于含有B基因的花粉致死,因此可育花粉的基因型是b,雌配子是B:b=1:1,因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Bb:bb=1:1,其中Bb红花,bb是白花.(3)实验2的育种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是单倍体育种方法;由分析可知,实验2的结果说明含有B基因的雄配子致死.(4)单倍体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二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确定,与二倍体相比,单倍体植株弱小,因此也可以通过观察植株形态确定是否是二倍体.(6)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由于细胞分裂不同步,因此用秋水仙素幼苗获得的二倍体植株中,有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有的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故答案为:(1)红花对白花为显性(2)Bb bb(3)单倍体育种含基因B的雄配子(4)光镜下观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或观察植株形态(5)细胞分裂不同步10.图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必需营养物质的浓度,图中两条折线分别为生物A、B对营养物质X、Y的最低浓度要求线,m为交点,①~⑥表示六个不同的营养供应区域,据图回答问题:(1)两种生物都无法生存的区域是①;A生物能生存,B生物不能生存的区域是⑥.(2)在区域③A生物和B生物竞争营养物质,竞争结果是B生物排斥A生物(B生物竞争获胜).。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届合肥八中最后一卷理科综合(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与下列生物的代谢活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蓝藻和绿藻的光合作用都要依赖于类囊体薄膜上的叶绿素和藻蓝素B.硝化细菌和发菜都是自养生物,它们将CO2和水制造成有机物所需能量来源不同C.酵母菌和醋酸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都是线粒体D.酵母菌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2.高中生物实验中,有关酒精和盐酸的使用不正确的是()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盐酸的作用相同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酒精的作用相同D.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再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3.雾霾中含有多种病菌,部分病菌会引起机体过敏和呼吸系统疾病。
雾霾中的PM2。
5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侵入肺部细胞后,免疫系统通过效应T细胞可诱导被侵染的肺部细胞凋亡B.PM2。
5进入人体的肺泡细胞内就进入了人体的内环境C.一些微粒引起的过敏反应比较强烈,一般容易引起组织严重损伤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4.下列不能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活动是()A.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上升,pH明显下降B.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C.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D.炎热的夏天,人体出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5.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B.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记物脱落C.32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共培养时间过长,搅拌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强度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6.很多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会产生某些化学物质,用以抵御植食性动物的取食,如芥子油苷就是十字花科植株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2017届合肥八中最后一卷理科综合生物(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与下列生物的代谢活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蓝藻和绿藻的光合作用都要依赖于类囊体薄膜上的叶绿素和藻蓝素B.硝化细菌和发菜都是自养生物,它们将CO2和水制造成有机物所需能量来源不同C.酵母菌和醋酸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都是线粒体D.酵母菌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2.高中生物实验中,有关酒精和盐酸的使用不正确的是()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盐酸的作用相同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酒精的作用相同D.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再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3.雾霾中含有多种病菌,部分病菌会引起机体过敏和呼吸系统疾病。
雾霾中的PM2.5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病毒侵入肺部细胞后,免疫系统通过效应T细胞可诱导被侵染的肺部细胞凋亡B.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细胞内就进入了人体的内环境C.一些微粒引起的过敏反应比较强烈,一般容易引起组织严重损伤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4.下列不能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活动是()A.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上升,pH明显下降B.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C.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D.炎热的夏天,人体出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5.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B.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记物脱落C.32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共培养时间过长,搅拌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强度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6.很多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会产生某些化学物质,用以抵御植食性动物的取食,如芥子油苷就是十字花科植株产生的。
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对多数昆虫都是有毒的,但却能吸引菜粉蝶前来产卵,其幼虫(菜青虫)也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为食。
由此无法推断出()A.十字花科植物和菜粉蝶发生了共同进化B.菜青虫能消除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C.用芥子油苷人工诱杀雌性菜粉蝶,可降低种群出生率D.芥子油苷可以吸引菜青虫的天敌前来捕食29.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重要的生理过程,图甲是某真核生物细胞内的相关过程,图乙是某植物相关过程的曲线图。
(1)图甲中:C和J (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物质;过程③进行的场所是;L为(填物质名称);在一定条件下,当G>I、D>K时,产生ATP的场所有;一定含3个碳原子的物质有(用字母表示),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称为。
(2)图乙中: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下,该植物25℃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从图形看,15℃的温度下,C点限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增大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30.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
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注: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
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
(1)1、2试管构成的对照实验,自变量是____________。
(2)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
(4)赤霉素合成的部位主要是___________(填“成熟”或“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5)生产生活中往往使用人工合成的赤霉素进行相关操作,人工合成的赤霉素可以称为。
31.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ABO血型和Rh血型是其中的两种。
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 A,I B和i)决定;Rh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另l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两种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回答有关问题:(1)控制Rh血型的基因_________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9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某对夫妇,丈夫和妻子的血型分别为A型-Rh阳性和B型-Rh阳性,且已生出1个血型为O型-Rh阴性的儿子。
儿子为O型血________(填“是”或“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若这对夫妇再次生育,则二孩与哥哥血型性别完全相同的可能性为_______。
(3)已知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基因用H或h表示),上述夫妇及他们的父母均不患此病,但妻子已生的儿子患有此病,则该男孩的血友病致病基因来自于________(填“祖父”、“祖母”、“外祖父”或“外祖母”)。
该男孩成年后与一位AB型-Rh阳性血友病携带者婚配,从两种血型和血友病方面分析,将来所生女儿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__种。
32.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其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
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有寄生卵赤眼蜂、各种寄生细菌以及捕食性天敌瓢虫。
红蜘蛛也取食玉米,常见的捕食天敌有瓢虫和蛙。
(1)请按照捕食关系,绘出该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
(2)依靠所绘食物中的所有生物,该生态系统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完成碳循环的过程。
(3)下图是玉米螟所在食物链的相关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的统计数据,分解者通过这条食物链得到的能量总和为5kJ/(hm2·a)。
[图例分别代表不同种群,数值表示能量,单位为kJ/(hm2·a)。
]据图分析,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量的______%(保留1位小数),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保留1位小数)。
(4)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但两种玉米螟可以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生殖隔离,这体现了_________信息在保障生物种群繁衍中的重要作用。
(5)在不同田块种植糯性玉米和非糯性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_____________(填“遗传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选考题:共45分。
请考生从2道物理、化学、生物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常见的酿酒酵母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木糖,但自然界中的某些酵母可以分解木糖产生酒精,但对酒精的耐受能力较差,科学家们利用人工诱变的技术获得了能利用木糖且对酒精耐受力强的酿酒酵母突变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获得上述突变型酿酒酵母的方法是:人工诱变后,使用_________________的液体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
(2)获得上述突变型酿酒酵母后,需要进行分离纯化,操作步骤如下图:制备以上过程所需的培养基时需要倒平板操作,平板冷凝后需要倒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图乙是图甲过程A纯化培养的结果,接种时划线的顺序是________,图丙是图甲过程C纯化培养的结果,推测接种时主要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
(3)为测定突变型酿酒酵母的活性,用适宜浓度的海藻酸钠溶液将活化的酵母细胞固定化后发酵无菌麦芽汁制酒,实验中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细胞活力较低原因是。
若发酵条件符合操作要求。
10天后检查发酵液发现麦芽汁几乎无酒味,发酵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
(4)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从红细胞中释放出血红蛋白常用的方法是,纯化蛋白质常用的方法是。
38.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体内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一种糖蛋白,可用于治疗肾衰性贫血等疾病。
由于天然EP0来源极为有限,目前临床使用的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来自于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生产流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所指的技术中,需要在进行过程中补充的物质是_______。
图中②所指的物质是,检测细胞能否表达出③的方法是_______技术。
(2)受体细胞选择仓鼠卵巢细胞系,主要是基于这种细胞的________特性。
培养重组CHO 细胞时,除适宜的温度及无菌条件外,还需要保证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应。
(3)科学家经过努力现已研制出了可以口服的EPO,为培育出乳汁中含有此类EPO的转基因牛,需选择__________作为受体细胞,在操作中可能涉及的胚胎工程技术主要有______________(要求填两项)。
高三《最后一卷》生物答案BCAADD29(8分,每空1分)(1)不是细胞质基质水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E、H卡尔文循环(2)大于温度30(10分,每空2分)(1)半粒种子是否去胚(2)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3)GA浓度高对a-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4)未成熟(5)植物生长调节剂31(11分,每空2分)(1)不位于(1分)两对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说明两对基因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答案合理即可得分)(2)不是1/32 (3)外祖母4或8(答不全不得分)32(10分,每空2分)(1)(2)不可以(1分)(3)45.0 20.0 (4)化学(1分)(5)遗传多样性37.(15分,每空2分)(1)木糖为碳源且添加一定浓度酒精的(2)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①③②(1分)涂布不均匀(3)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包埋不紧密,酶分子容易漏出,数量不足将海藻酸钠熔化时未冷却就将活化的酵母菌液倒入(4)将红细胞放在蒸馏水和甲苯溶液中吸水胀破凝胶色谱法(或电泳、透析法、离心沉降法) 38.(15分,每空2分)(1)原料和引物mRNA(1分)抗原——抗体杂交(2)可无限增殖气体条件(5%CO2浓度)定时更换培养液(定期换瓶)(3)受精卵体外受精、体外胚胎培养、胚胎移植、胚胎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