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差异表达技术
生物大数据技术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方法

生物大数据技术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方法生物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其中,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方法是生物大数据技术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是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中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它的目的是找出在不同条件或状态下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的基因,从而深入研究与生物学过程相关的机制和调控网络。
在生物大数据技术中,有多种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方法可供选择。
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种主要方法。
首先,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差异表达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不同条件下的基因表达数据,运用统计学模型进行分析。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 (ANOVA)、贝叶斯统计学等。
它们在差异检验、基因表达水平的显著性评估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此外,不同的统计学方法还可以结合其他技术,如机器学习等,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其次,基因差异表达的模式识别算法也是研究生物大数据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模式识别算法可以通过对基因表达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PCA)、自组织映射 (SOM) 等,来寻找潜在的基因表达模式或特征。
其中,基于聚类分析的模式识别算法可以将样本或基因分成不同的簇,从而发现不同基因表达的模式。
这种方法有助于理解基因与生物学过程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的功能注释和生物学机制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此外,基因表达的差异分析还可以采用机器学习方法。
机器学习通过构建模型来进行预测和分类,可以将基因表达数据作为输入,利用已知的类别标签进行训练,进而对未知样本进行分类或预测。
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 (SVM)、随机森林 (Random Forest)、人工神经网络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等。
这些算法可以挖掘出隐藏在基因表达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从而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类和预测。
最后,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方法还可以结合到功能注释和通路分析中。
功能注释可以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 (Gene Ontology)、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Reactome等数据库的富集分析,来探索差异基因与生物学功能之间的关联。
基因表达差异2

那么思考一下:什么导致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调控 表达呢?
三种不同的策略指导细胞在发育过 程中表达不同的基因组合
一、mRNA定位(mRNA localization)
二、细胞---细胞接触(cell-to-cell contact)
三、分泌信号分子扩散转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mRNA定位(mRNA localization)
细胞骨架固有的极性使某些RNA在卵细胞和胚胎中 被定位化
使两个相同遗传背景的 子细胞得到不同量的调
细胞表现不同性的策略 节分子从而在发育过程
之一: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中经历不同的过程。
使关键的调节分子(mRNA) 非对称性分配。
受精
(调节分子:由RNA结合 蛋白和信号转导分子编 码常见的是转录活化子 和抑制子。)
和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都会激发相邻细胞基 因表达的变化
和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都会
基因表达差异的比较分析是在 转录水平上鉴别组织或细胞间 基因表达与否和基因表达量差 异的技术 ,是揭示生物体发育 和分化机理最有效的途径 ,在 疾病相关基因分离等研究领域 有极广泛的应用 ,是基因组学
研究的核心领域之
谢谢
未受精 均一分布的RNA
受精卵中 定位化的RNA
二、细胞-细胞接触
细胞-细胞接触的信号分子激发相邻细胞基因表 达的变化
一个细胞可以通过产生细胞外信号蛋白来影响 相邻细胞的基因表达,这些蛋白质合成后或者沉 积在细胞膜上,特定信号经由接受细胞表面的受 体识别,受体在结合了信号分子后,启动接受细 胞基因表达的变化。这种细胞表面受体到细胞核 的通讯常常涉及信号传导途径。有时,配体和受 体的结合会触发一系列酶反应并最终修饰核内的 调节蛋白(图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课件

• 引言 •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的方法 •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的实验设计 •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的结果解读 •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的挑战与展望 • 案例分享与讨论
目录
Part
01
引言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的定义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是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来研究基因功能、 生物体对环境或刺激的响应机制以及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方法。
加强跨学科合作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涉及到多个学 科领域,加强跨学科合作有助于 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Part
06
案例分享与讨论
案例一:肺癌中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总结词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有助于揭示肺癌的发病机制和潜在治疗 靶点。
详细描述
通过对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可以发现与肺癌发生、发展相关的 关键基因,如EGFR、KRAS等。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导致肺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 耐药性产生。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为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STEP 02
STEP 01
实验可重复性差
样本获取困难
在某些情况下,获取足够 的样本可能非常困难,特 别是在临床研究中。
STEP 03
实验设计不合理
在某些情况下,实验设计 可能不合理,导致无法准 确地检测基因差异表达。
由于实验条件、操作过程 等因素的影响,基因差异 表达分析实验的可重复性 可能较差。
数据质量控制
数据完整性
检查测序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数据没有缺失或损坏。
数据一致性
比较不同样本之间的测序数据,确保它们具有相似性和一致性,以便进行后续的 比较分析。
Part
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方法研究

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方法研究基因表达差异是指在不同生物或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基因进行的表达实验中,所测得的表达量之间的差异。
对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基因功能和调控机制,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接下来,将介绍一些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的方法。
1. 微阵列技术微阵列技术是最早被用于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的方法之一。
该技术利用DNA芯片上固定的互补DNA序列与待测RNA样品进行杂交,测定样品中各个基因的表达水平。
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样品采集、RNA提取、标记、杂交与扫描等多个步骤。
虽然微阵列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成本高、样品处理复杂和标记的局限性等问题。
2. RNA测序技术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RNA测序技术已成为一种常用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方法。
RNA测序技术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对RNA样品进行测序,可以对基因的转录和剪切等过程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定量。
与微阵列技术相比,RNA测序技术不需要依赖于基因组序列信息,同时还可以检测未知序列和新基因的表达情况。
但RNA测序技术也存在着不同的测序深度和质量、样品处理和分析方法等影响分析结果的因素。
3. 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方法,也可以用于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
该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步骤:蛋白质消化和质谱分析。
在蛋白质消化步骤中,蛋白样品被加入胰酶等酶类,将多肽生成后进行分离。
在质谱分析中,分离后的多肽样品被注入质谱仪,得到其质量和放电荷比例的信息。
由此可以推断出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和序列等信息。
质谱技术的优点包括定量、选择性和灵敏度高,同时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和鉴别分析。
4. 基因编辑技术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我们还可以通过CRISPR-Cas等技术对基因表达差异进行分析。
在这种方法中,我们可以将CRISPR-Cas系统引导的RNA处理后注入细胞内,选择性地打靶并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从而直接体现基因在表达水平上的变化。
rna-seq差异表达基因

rna-seq差异表达基因
RNA-seq差异表达基因指的是实验中,在不同的样本或条件下,具
有显著差异的基因。
RNA-seq是一种对基因表达研究方法,可以用来检
测基因的表达水平、转录多样性、基因结构的变化以及表达水平变化
的模式。
RNA-seq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主要是检测每组样本中表达较高或
较低的基因,以此来识别在条件之间表达差异的基因。
通常使用RNA-seq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时,会将基因分为上调基因和下调基因,而下调
基因指的是新的基因,表达量显着低于对照组,而上调基因指的是表
达量高于对照组的表达量。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确定基因表达
的变化以及探索基因表达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通常可以使用多种统计方法来对RNA-seq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包括T检验、ANOVA分析、多重比较等。
T检验和ANOVA分析可以提供
灵敏度非常高的調控基因的识别,可以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之间
的表达水平变化。
多重比较分析可以用来評估多組样本之間表現的顯
著性差異,同時可以確定哪些基因在不同条件下比較具有差異性。
RNA-seq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可以用于疾病的研究,比如发掘肿瘤的
关键基因,以及使用不同类别的反义小核RNA(siRNA)来抑制或启动
基因表达在癌症中的作用。
另外,RNA-seq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还可以用
于探讨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如某种病毒对人体基因表达的调控,进而
研究新的疫苗或特异性治疗方案。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DifferentialExpressionGeneAnalysis,DEGA)是生物学中常用的一种技术,用于检测和确定不同生物样本或环境条件下的基因表达的差异。
本文旨在介绍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技术,它的原理及其研究应用。
第一部分,定义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是一种基因表达谱分析方法,旨在检测出样本在不同条件下有显著不同表达水平的基因。
它通过分析一系列相关的样本,明确哪些基因在不同条件下发生了显著表达差异。
第二部分,介绍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的原理。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的基础是分析样本的RNA产物,即能够表达的基因的cDNA,以确定不
同条件下某些基因的表达差异。
通过使用一种叫做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技术,可以比较多个样本的cDNA的表达水平,以确定哪些基因在
不同环境下有明显的表达差异。
第三部分,介绍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的研究应用。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基因在不同环境、疾病和药物作用下的表达情况。
例如,可以检测癌症发生中不同细胞类型的基因表达差异。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研究不同物种之间基因表达的差异,以及对特定疾病的病因及其预后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综述了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的定义、原理以及研究应用。
它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可用于生物学和疾病研究中的定量分析,为研究者提供重要的细胞和分子级数据,从而极大地推进了生物学研究。
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

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随着DNA测序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基因表达的了解也日益深入。
基因表达是指基因产生RNA和蛋白质的过程,是基因功能的重要体现。
而不同的物种在基因表达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物种间的遗传差异,同时也对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基因表达的差异基因表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RNA、蛋白质的类型、数量和活性上。
例如在同一个家族中,基因同源但基因表达会有所不同,可以从基因差异、调控元件的不同使用等角度来说明。
此外,生物的发育阶段、组织、器官、环境等条件也会对基因表达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物种间基因表达差异的原因1. 基因序列的变异基因序列的变异是物种间基因表达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在人类和黑猩猩之间存在着1.23%的DNA序列差异,其中大部分变异位于非编码区域,但也有一些位于编码区域,这些变异可能导致基因表达的差异。
2. 基因组大小和结构的变化物种间基因组大小和结构的变化也是造成基因表达差异的原因之一。
例如,人类比较适应语言方面的任务,其基因组比大猩猩多出了一些人类特有的基因,这些基因的存在可能对人类语言方面的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3. 调控元件的不同使用调控元件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种间不同的调控元件的使用也会导致其基因表达的差异。
例如跨物种转录因子实验,即将人类转录因子注入小鼠胚胎,结果发现部分人类基因表达模式被转化为小鼠的差异化状态。
三、物种间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意义研究物种间基因表达差异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首先,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物种的遗传差异和进化历程。
其次,该研究还可以揭示调控机制的差异,从而为生物界的调控元件、细胞信号通路等机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第三,基因表达差异也对医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例如通过比较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基因表达差异,可以揭示某些疾病的机理和治疗方法,为新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四、总结物种间基因表达差异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跨物种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不同生物之间的基因调控机制和基因功能的开发和塑造,从而更好地理解生物学。
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方法

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方法摘要寻找差异表达基因成为目前基因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寻找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有消减杂交法、mRNA 差异显示、代表性差异分析法、基因表达的序列分析、抑制消减杂交、表达序列标签、cDNA微阵列、半定量PCR、定量PCR。
特综述以上各种方法的原理、方法过程、优缺点及其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会更加完善。
关键词基因;差异表达;消减杂交;差异显示;研究方法在真核生物的生命现象中,从个体的发育、生长、衰老、死亡,到组织、细胞的分化、凋亡或肿瘤的恶化以及细胞对各种生物、理化因子的应答,本质上都涉及基因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选择性表达,即基因的差异表达。
基因的差异表达与组织、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和功能密切相关,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潘美辉等,1997)。
比较不同细胞或不同基因型在基因表达上的差异,不仅是研究生命过程分子机制的基础,亦是分离克隆目的基因的前提(胡昌华,2001)。
寻找差异表达基因成为目前基因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差异表达的基因通常用稳定状态下mRNA的丰度高低有无来比较。
差异表达基因有2个含义,即表达基因的种类改变和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通过它能找到疾病不同阶段、不同状态下表达不同丰度的基因,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分离和鉴定差异表达基因是了解各项生命活动和疾病分子调控机制的重要手段(梁自文,2001)。
笔者拟对目前现有的寻找差异基因的方法作一综述。
1消减杂交法(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消减杂交在1984年由Palmer和Lamer(Lamar EE et at.,1984)提出,其目的是分离出两类同源分子间差异表达的基因,关键是利用分子杂交原理去除共同序列,保留差异序列,通过PCR多次循环扩增而分离,从而能进一步研究其差异表达基因。
具体做法:首先以oligo-dT为引物,从tester中制备放射性标记的单链cDNA 文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差异表达技术真核生物中,从个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到组织的得化、调亡以及细胞对各种生物、理化因子的应答,本质上都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高等生物大约有30000个不同的基因,但在生物体内任意8细胞中只有10%的基因的以表达,而这些基因的表达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有序地进行着,这种表达的方式即为基因的差异表达。
其包括新出现的基因的表达与表达量有差异的基因的表达。
生物体表现出的各种特性,主要是由于基因的差异表达引起的。
由于基因的差异表达的变化是调控细胞生命活动过程的核心机制,通过比较同一类细胞在不同生理条件下或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差异,可为分析生命活动过程提供重要信息。
研究基因差异表达的主要技术有差别杂交(differential hybridization)、扣除(消减)杂交(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of cDNA,SHD)、mRNA差异显示(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DD)、抑制消减杂交法(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代表性差异分析(represential display analysis,RDA)、交互扣除RNA差别显示技术(reciprocal subtraction differential RNA display)、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电子消减(electronic subtraction)和DNA微列阵分析(DNA microarray)等。
一、差别杂交与扣除杂交差别杂交(differential hybridization)又叫差别筛选(differential screening),适用于分离经特殊处理而被诱发表达的mRNA的cDNA克隆。
为了增加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后来又发展出了扣除杂交(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或扣除cDNA克隆(subtractive cDNA cloning),它是通过构建扣除文库(subtractive library)得以实现的。
(一)差别杂交从本质上讲,差别杂交也是属于核酸杂交的范畴。
它特别适用于分离在特定组织中表达的基因、在细胞周期特定阶段表达的基因、受生长因子调节的基因、以及在特定发育阶段表达的或是参与发育调节的基因,同时亦可有效地用来分离经特殊处理而被诱发表达的基因。
目前,差别杂交筛选法在克隆基因的分离工作中有着相当广泛的用途。
差别杂交的技术基础十分简单,它不需要任何有关的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信息,而重要的是耍拥有两种不同的细胞群体:在一个细胞群体中目的基因正常表达,在另一个细胞群体中目的基因不表达。
在这种情况下便可制备到两种不同的mRNA提取物。
其一是含有一定比例的目的基因mRNA类型的总mRNA群体,其二是不含有目的基因mRNA类型的总mRNA群体。
因此,可以通过这两种总mRNA(或是它们的cDNA拷贝)为探针的平行杂交,对由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总mRNA构建的克隆库进行筛选。
当使用存在目的基因的mRNA探针时,所有包含着重组体的菌落都呈阳性反应,在X光底片上呈现黑色斑点,而使用不存在目的基因的mRNA探针时,除了含有目的基因的菌落外,其余的所有菌落都呈阳性反应,在X光底片上呈现黑色斑点。
比较这两种底片并对照原平板,便可以挑选出含目的基因的菌落,供作进一步研究使用。
差别杂交筛选技术已被成功地用于分析爪蟾和粘菌的发育问题。
这两个应用例子表明,处于不同发育状态或阶段的丰度相差5倍的特异的mRNA种是能够被检测出来的。
生长因子调节基因(growth factor-regulated gene)的克隆,是差别杂交成功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
我们知道,血清中含有生长因子,因此用血清处理处于静止期的细胞时,便会迅速诱发生长因子调节基因进行表达。
所以,分别从静止期细胞培养物和经血清激活3小时的细胞培养物中提取的poly(A)mRNA制剂,在mRNA种类上是有差别的,至少后者比前者多出了一种生长因子调节基因的mRNA类型。
用从激活细胞中分离的poly(A)mRNA反转录合成的cDNA 与λ噬菌体载体重组,构成cDNA文库,并同时复制两份硝酸纤维素滤膜。
A组滤膜同血清激活细胞制备的cDNA探针杂交,B组滤膜同静止期细胞制备的cDNA探针杂交。
将所得的放射自显影图片进行仔细的比较,从中鉴定出只同激活细胞探针杂交而不能同静止期细胞探针杂交的噬菌斑位置。
这些克隆便有可能是带有受血清诱发表达的生长因子调节基因的DNA编码序列。
(二)扣除杂交差别杂交可有效地对于因特殊处理而被诱发产生的mRNA的cDNA克隆的分离,或是在细胞中具高表达效率的mRNA之cDNA克隆的分离,但对于低丰度的mRNA的cDNA克隆的分离则有相当的困难。
为了进一步提高差别杂交的筛选效率,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应用扣除杂交筛选法构建富含目的基因序列的cDNA文库。
扣除杂交法的本质是除去那些普遍共同存在的、或是非诱发产生的cDNA序列,从而使待分离的目的基因的序列得到有效的富集,提高了分离的敏感性。
下面以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有时亦称之为T细胞抗原受体)编码基因的分离为例子,说明扣除杂交筛选法的基本原理与简要过程。
T细胞和B细胞来自共同的前体细胞,两者都能够识别特异的抗原。
但与B细胞不同,T细胞不能识别游离的抗原,而只能识别在其它细胞表面的抗原。
T 细胞的这种抗原识别特异性是由TCR基因决定的。
TCR基因只能在T细胞中表达,而不能在B细胞中表达。
那么从T细胞mRNA制备来的单链cDNA,同大大超量的B细胞的mRNA 在有利于发生DNA-RNA杂交的条件下保温,其结果会是所有的能够在T和B两类细胞中同时表达的T细胞基因的cDNA分子(约占98%),都能与B细胞的mRNA退火形成DNA-RNA杂交分子,而不能在B细胞中表达的、T细胞特有的cDNA(约占2%),由于B细胞中没有相应的mRNA,故不能形成DNA-RNA杂交分子,仍然处于单链的状态。
将此种杂交混合物通过羟基磷灰石柱(hydroxylapatite column),于是DNA-RNA杂交分子便结合在柱上,而游离的单链cDNA则过柱流出。
回收到的T细胞特异的cDNA被转变为双链cDNA之后,与适当的λ噬菌体载体重组并转染给大肠杆菌寄主细胞,这样便得到了T细胞特异cDNA高度富集的扣除文库。
然后再按照同样方法制备扣除的cDNA探针,即被B细胞mRNA杂交扣除了的T细胞特异的cDNA探针,筛选文库,可成功地分离到了T细的TCR基因。
扣除杂交法同样也可以用来分离缺失突变基因。
从野生型植株制备的染色体总DNA,用一种适当的核酸内切限制酶(比如Sau3A)切割成小片段。
同时从缺失突变体植株制备的染色体总DNA,经随机切割之后,用生物素(biotin)进行标记,作为非同位素标记探针使用。
取大大超量的此种探针,同Sau3A酶切的野生型染色体总DNA片段混合,经变性、退火处理,溶液中的无生物素标记的野生型的DNA分子便同生物素标记的突变型的DNA探针杂交。
将杂交反应混合物通过生物素结合蛋白质柱(avidin column)。
这种柱是用包裹着生物素结合蛋白质的专用的细小磁珠装填的。
大部分野生型植株的DNA分子都同突变型植株的生物素标记的DNA探针杂交,便被结合到柱上。
而野生型植株的DNA片段由于在突变型DNA中缺失了相应的片段,故没有相应的生物素标记的探针与之杂交,经洗脱便过柱流出。
随后将洗脱收集的DNA同超量的生物素标记探针再杂交,再过柱。
如此经过多次重复富集之后,用PCR法扩增DNA片段,并予以克隆。
最后用Southern杂交法进一步鉴定出,只同野生型DNA杂交而不能同突变型DNA杂交的含有突变基因的阳性克隆。
(三)差别杂交的局限性和扣除杂交的缺点实践表明,应用差别杂交技术分离克隆的目的基因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局限性。
首先,差别杂交的灵敏度比较低,特别是对于那些低丰度的mRNA而言,这个缺点就显得更加突出。
这是因为在差别杂交中所使用的杂交探针是mRNA反转录成的cDNA群体。
在这些同位素标记的探针中,真正能与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完全互补的仅占很低的比例,以至于那些低丰度的mRNA之cDNA克隆,是很难用此法检测出来的。
其次,差别杂交需要筛选大量的杂交滤膜,鉴定大量的噬菌斑或克隆片段,因此是十分耗费时间和金钱的工作。
况且两套平行转移的滤膜之间,DNA的保有量往往是有差别的,这样所得的杂交信号的强度也就不会一致,需要重新进行点杂交,以作进一步的阳性克隆鉴定工作。
所以说重复性差是差别杂交筛选法的又一个缺点。
扣除杂交技术在理论上很具吸引力,但实际操作并不容易。
首先是回收cDNA量有限,并仍存在重复性差、敏感度低的缺点,这些均限制了这一技术更广泛的使用。
二、mRNA差别显示技术(DDRT-PCR)随着PCR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一系列基于基因分离的新技术新方法。
如mRNA差别显示技术(DDRT-PCR)、以及进一步改进的代表性差示分析(RAD),抑制性扣除杂交(SSH)和交互扣除RNA差别显示技术(RSDD)。
差别显示PCR是根据绝大多数真核细胞mRNA的3′端具有的多聚腺苷酸尾(polyA)结构,因此可用含oligo(dT)的寡聚核苷酸为引物将不同的mRNA反转录成cDNA。
该方法的创始人Liang P和Pardee A根据Poly A序列起点前2个碱基除AA外只有12种可能性的特征,设计合成了12种下游引物,称3′-锚定引物,其通式为5′-T11MN;同时为扩增出polyA上游500 bp以内所有可能性的mRNA序列,在5′端又设计了20种10 bp长的随机引物。
这样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能产生出20000条左右的DNA条带,其中每一条都代表一种特定mRNA类型,这一数字大体涵盖了在一定发育阶段某种细胞类型中所表达的全部mRNA。
回收不同组织所特有的差别表达条带中的DNA,再扩增至所需含量,进行Southern blot或Northern blot或直接测序,从而对差异条带鉴定分析,以便最终获得差异表达的目的基因。
差别显示技术自1992年建立后,一直在不断进行着改进。
如在1994年,Ito等对3′端锚定引物的设计由固定两个碱基变为一个碱基固定的引物,这就使原来12种引物减至3种即可(5′T12G,5′T12A,5′T12C),这样做减少了每个mRNA样品对逆转录反应种类的需要,并且把由于简并性引起的某些RNA的代表性差和RNA数量过多现象降低到最低程度;在随后的两年中,研究人员有在3′端引物和5′随机引物末端分别加上了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如Hind III酶切位点),使得5′端引物条数改为8条,长度为13 bp,而3′端引物则由18个碱基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