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厚度计算(程序版)

合集下载

弯沉计算分析与路面计算流程

弯沉计算分析与路面计算流程

对影响路面结构设计厚度的因素进行分析1、实地测定弯沉时应严格控制试验车辆后轴重10吨,同一条路应用同一辆车进行测定;保证百分表的灵敏度;轮胎符合规定充气压力0.7Mpa;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以及两轮中心距的规定;测定过程中后轴重不得变化。

2、影响弯沉大小的还有最重要的三个系数,分别是季节影响系数、温度修正系数、湿度影响系数。

温度修正系数可按照《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中的规定进行或根据条文说明或当地的实测资料进行修正;季节影响系数和湿度影响系数都是要根据当地经验确定,而且目前又没有做任何调查、试验性统计资料,所以取值比较困难。

路面结构或混合料的设计应考虑其最不利状态,在计算厚度时应考虑路面材料、路基回弹模量在一年的季节变化中处于强度最低的状态为最不利。

所以,在弯沉测定时也应考虑其最不利状态,对路基而言,冰冻地区系指春季冻融时期,非冰冻地区系指雨季。

当我们设计时,是针对不利季节的,而实际施工中往往由于工期影响,有可能在非不利季节进行弯沉测定,应考虑季节修正。

3、现在我们所设计的项目几乎都不是当年设计当年开工建设,而公路接近使用年限时,承载能力急剧下降,破坏速度极其迅速。

在施工时所测定的弯沉值无疑比设计时测定的弯沉值大。

这样就造成了项目设计和开工建设中间存在一个时间差,这说明时间因素对弯沉值的测定也有着较大影响。

4、目前,我们在四级路设计时,很难准确的调查到交通量,而是单单根据业主给定的路面结构厚度,来反算满足给定路面结构层厚度所需要的交通量,这样是完全不合理的,应根据实测弯沉及交通量来确定路面结构层厚度。

5、我们在设计过程中,由于考虑业主的意见和项目资金情况,一味的从节约资金的角度来控制工程量,减薄路面结构层厚度。

对于我们设计方来说,应该根据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路面结构层,并向业主说明实际情况,而不是完全按照业主意见执行,从理论上讲也是不合理的。

沥青砼路面计算的流程1.弯沉计算:根据实测弯沉值计算实测路段的平均弯沉及代表弯沉值,得出路基回弹模量。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新规范混凝土板厚度计算示例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新规范混凝土板厚度计算示例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新规范混凝土板厚度计算示例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是公路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路面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道路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

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新规范中,混凝土板厚度的计算是一个关键步骤。

下面将通过一个示例来详细介绍混凝土板厚度的计算方法。

假设其中一道路路段要新建一条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基础土质为II类路基,交通量为1000辆/日,设计寿命为20年。

现在需要计算该路段的混凝土板厚度。

首先,根据新规范的要求,需要计算设计车辆组合的轴重、作用系数和总轴重。

1.设计车辆组合的轴重计算根据交通量和设计寿命,需要确定设计车辆组合。

假设设计车辆组合为:轿车(设计重量2t)、货车(设计重量8t)和重型卡车(设计重量10t)。

根据交通量和车辆类型,计算重型卡车的设计车辆比例:重型卡车设计车辆比例=重型卡车日交通量/总交通量=100辆/日/1000辆/日=0.1轿车和货车的设计车辆比例为:(1-0.1)/2=0.45根据设计车辆组合,计算设计车辆组合的轴重:轴重=轿车轴重系数*轿车设计重量+货车轴重系数*货车设计重量+重型卡车轴重系数*重型卡车设计重量假设轿车轴重系数为0.2,货车轴重系数为0.4,重型卡车轴重系数为0.6轴重=0.2*2+0.4*8+0.6*10=11.6t2.作用系数的计算作用系数是根据路面结构、排水状况等因素来确定的,不同的路段有不同的作用系数。

假设该路段的作用系数为1.23.总轴重的计算总轴重=轴重*作用系数=11.6*1.2=13.92t4.混凝土板厚度的计算根据总轴重和基础土质等因素,可以使用新规范提供的表格来查找混凝土板厚度。

假设基础土质为II类路基,根据表格查找到的混凝土板厚度为35cm。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到该路段的混凝土板厚度为35cm。

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板厚度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气候条件、路面结构等。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路面厚度标准差计算公式

路面厚度标准差计算公式

路面厚度标准差计算公式路面厚度标准差计算公式1. 背景介绍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路面的厚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

厚度标准差是一种度量路面厚度变异性的指标,用于评估路面的均匀性和质量。

计算路面厚度标准差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测量数据样本的数量、均值和离差平方和。

2. 路面厚度标准差计算公式路面厚度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如下:标准差= √(离差平方和 / (样本数量 - 1))其中,离差平方和是每个测量值与均值之间差值的平方和。

样本数量是用于计算标准差的测量值的数量。

3. 举例说明假设我们有10个测量值的路面厚度数据:14, 15, 16, 14, 15, 17, 15, 16, 14, 16首先,我们需要计算这组数据的均值。

均值 = (14 + 15 + 16 + 14 + 15 + 17 + 15 + 16 + 14 + 16) / 10 =然后,计算每个测量值与均值之间的差值,并求平方和。

离差平方和 = (14 - )^2 + (15 - )^2 + (16 - )^2 + (14 - )^2 + (15 - )^2 + (17 - )^2 + (15 - )^2 + (16 - )^2 + (14 - )^2 + (16 - )^2= (-)^2 + (-)^2 + ()^2 + (-)^2 + (-)^2 + () ^2 + (-)^2 + ()^2 + (-)^2 + ()^2= + + + + + + + + +=最后,根据路面厚度标准差的计算公式,计算标准差。

标准差= √(离差平方和 / (样本数量 - 1))= √( / (10 - 1))= √( / 9)= √≈因此,这组路面厚度数据的标准差约为。

结论路面厚度标准差是衡量路面厚度变异性的重要指标。

通过计算离差平方和和样本数量,可以得到准确的标准差值。

这个指标可以帮助评估路面的均匀性和质量,对道路建设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4. 注意事项在计算路面厚度标准差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确保使用的测量值具有代表性,要尽可能覆盖整个道路段的不同位置和区域。

路面厚度计算(共6页)

路面厚度计算(共6页)

枣潜高速公路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hòudù)计算一、主线(zhǔ xiàn)路面1、基本(jīběn)资料枣潜高速公路(ɡāo sùɡōnɡ lù)地处Ⅴ1区,双向四车道,根据工可研究报告可知路段所在地区近期交通组成与交通量及轴载换算,见表1。

预测交通量增长率见表2。

表1 近期交通组成与交通量及轴载换算表2 预测交通量年增长率1)、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2636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1.905121E+07属重交通等级2)、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969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7003270属中等交通等级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重交通等级2、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根据本地区的路用材料,结合已有工程经验与典型结构,初步拟定路面结构组合与各层厚度如下: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2×20cm水泥稳定碎石+ ? cm级配碎石。

以级配碎石为设计层,设计层最小厚度:20cm。

该结构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基层类型(lèixíng)系数为1.0,经计算(j ì suàn),路面(lùmiàn)设计弯沉值为21(0.01mm)。

利用计算程序计算得出(dé ch ū),当级配碎石厚度为20cm时同时满足设计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的要求。

表3 路面材料设计参数1)、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H( 6 )= 200 mm LS= 19.1 (0.01mm)由于设计层厚度 H( 6 )=Hmin时 LS<=LD,故弯沉计算已满足要求 .2)、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H( 6 )= 200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200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200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200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200 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3、交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1)、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9.1 (0.01mm)第 2 层路面(lùmiàn)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0.7 (0.01mm)第 3 层路面顶面交(miàn jiāo)工验收弯沉值 LS= 23.2 (0.01mm)第 4 层路面顶面交(miàn jiāo)工验收弯沉值 LS= 27.1 (0.01mm)第 5 层路面顶面交(miàn jiāo)工验收弯沉值 LS= 54.2 (0.01mm)第 6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70.6 (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32.9 (0.01mm)(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2)、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 第 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 )=-0.185 (MPa)第 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 )=-0.017 (MPa)第 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3 )=-0.032 (MPa)第 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4 )= 0.032 (MPa)第 5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5 )= 0.111 (MPa)二、枢纽互通(hùtōng)路面1、基本(jīběn)资料根据(gēnjù)工可研究报告可知路段所在地区近期交通(jiāotōng)组成与交通量及轴载换算,见表4。

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计算

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计算

16
Ns

ADTT 3000
ni (k p,ij pij )
i
j
各类车辆的设计轴载当量换算系数


k p,k k p,ij pij
ij

车道使用初期的设计轴载日作用次数
N s ADTT (k p,k pk )
k
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最重轴载在上层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最大荷载应力 p.max
p,max kr kc pm
pm

1.45 103 1 Db Dc

h P 0.65 2 0.94
g cm
pm——最重轴载Pm 在四边自由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最大荷载应力
(MPa),设计轴载Ps改为最重轴载Pm(以单轴计,kN);
ct

6 温度应力计算----弹性地基双层板模型
在面层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温度疲劳应力σtr
tr kt t,max
最大温度梯度时混凝土面层板最大温度应力σt,max
t,max

c EchcTg
2
BL
综合温度翘曲应力和内应力的温度应力系数BL
BL 1.77e-4.48hcCL 0.131 1 CL
N S

n i 1
Ni
Pi PS
16
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Ne

Ns

1
gr t
gr
1
365
交通调查与分析
初期年平均日货车交通量(双向) 方向分配系数,一般0.5-0.6 车道分配系数 设计车道的年平均日货车交通量(ADTT) 货车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gr

新建沥青路面的结构厚度计算算例

新建沥青路面的结构厚度计算算例
4. 根据设计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
九、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计算机程序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弹性层状体 系理论的计算机程序解有拉迅速的发展,比较有名的 有Shell公司的BISAR程序,加州大学Berkely分校的 ELSYM程序;国内有GHT程序和东南大学的DRFP程 序等。
七、简化公式和查图法计算弯沉和结构层底拉应力
1. 简化公式方法 2. 查图法
在不具备电算条件时,还可以通过查弯沉和弯拉应 力的诺谟图方法进行路表弯沉和结构层底部拉应力的计 算。
八、多层路面的等效换算
路面通常为多层结构,计算多层路面弯沉最好的 方法是用弹性层状体系的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当采 用前述的简化方法进行计算时,需要将多层路面结构 按照弯沉或结构层底部拉应力等效的原则换算为双层 或三层体系。一般方法有弯沉等效换算法和弯拉应力 等效换算法。
六、结构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力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处了以路面设计弯沉为设计控制 指标之外,对高等级道路路面还要验算沥青混凝土面 层和整体性材料基层的拉应力。要求结构层底面的最 大拉应力不大于结构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力。
结构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力是路面承受行车荷载反 复作用达到临界破坏状态时的最大疲劳应力。
弹性理论中表征材料性质的参数是弹性模量和 泊松比。
工程上通常采用承载板试验或弯沉测定的方法 确定路基土和路面材料回弹模量值。
土基回弹模量是路面结构设计的重要参数,当 前确定它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现场实测发、查 表法、室内试验法、换算法。
五、路面材料设计参数数值
材料模量值是表征材料刚度特性的指标,目前我 国常用的路面材料参数测试方法有压缩试验、劈裂试 验、弯拉试验。我国现行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 定,以设计弯沉值计算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高级沥青 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材料的基层、底基层应验算拉应 力是否满足容许拉应力的要求,各层材料的计算模量 采用抗压回弹模量,沥青混凝土和半刚性材料的抗拉 强度采用劈裂试验测得的劈裂强度。

路面公式计算范文

路面公式计算范文

路面公式计算范文路面公式是指用于计算路面结构设计中各项参数的公式。

在道路工程中,路面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

因此,准确计算路面各项参数对于保障道路的性能非常关键。

下面将介绍路面设计中常用的一些计算公式。

1.路面厚度计算公式:路面厚度是指路面结构中各层厚度的总和,它用来承受车辆荷载并分散荷载到下层土壤中。

常用的路面厚度计算公式如下:H=H1+H2+H3+H4+H5其中,H为路面总厚度,H1为沥青砼层厚度,H2为沥青面层厚度,H3为砂浆层厚度,H4为碎石层厚度,H5为基层厚度。

这些层厚度的选择需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车流量等因素来确定。

2.路面结构强度计算公式:路面结构强度主要指承受车辆荷载时各层材料的变形和应力情况。

常用的路面结构强度计算公式有:a)热胀冷缩应力计算公式:ΔS=α×ΔT×L其中,ΔS为热胀冷缩应力,α为热胀系数,ΔT为温度变化量,L 为路面长度。

b)动荷载应力计算公式:σ=P/A其中,σ为动荷载应力,P为车辆荷载,A为路面面积。

c)沥青砼层应力计算公式:σ=P/(2×H1)其中,σ为沥青砼层应力,P为车辆荷载,H1为沥青砼层厚度。

3.稳定性计算公式:路面的稳定性是指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下不发生破坏或严重变形的能力。

常用的路面稳定性计算公式有:a)荷载传递系数计算公式:K=(1-ε)/(1-ε^2)×(1-ε^3)其中,K为荷载传递系数,ε为基层弹性模量与沥青砼层弹性模量之比。

b)路面层间剪切应力计算公式:τ=q×K×H其中,τ为路面层间剪切应力,q为单位面积车辆荷载,K为荷载传递系数,H为路面厚度。

此外,根据不同道路类型和设计要求,还有其他各种路面公式可供选择和应用。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和使用适当的路面公式,并结合实际测量和试验数据进行校正和调整,以确保路面设计的安全和可靠性。

HPDS2011程序使用说明

HPDS2011程序使用说明

HPDS2011程序使用说明公路路面设计程序系统(HPDS2011)使用说明本说明由十二个部分和五个附件组成,它们是:一、系统总说明 ----------------------------------------------------------------------- 1二、系统主菜单窗口使用说明----------------------------------------------------------- 5三、改建路段原路面当量回弹模量计算程序(HOC、HOC1)使用说明(两种路面合用)----------- 6四、沥青路面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程序(HLS)使用说明---------------------------- 8五、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程序(HMPD)使用说明----------------------------------------- 12六、沥青路面及路基交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程序(HMPC)使用说明 ---------------- 17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与验算程序(HAPDS)使用说明------------------------------------- 19八、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设计与验算程序(URAPDS)使用说明-------------------------------- 23九、新建单层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程序(HCPD1)使用说明--------------------------------- 25十、新建复合式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程序(HCPD2)使用说明------------------------------- 31 十一、旧混凝土路面上加铺层设计程序(HCPD3)使用说明 --------------------------------- 35十二、基(垫)层或加铺层及新建路基交工验收弯沉值计算程序(HCPC)使用说明------------ 39附件一、沥青路面车辆参数参考表------------------------------------------------------ 40 附件二、沥青路面材料代码与材料名称对照表 -------------------------------------------- 47附件三、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垫)层材料代码与材料名称对照表 ---------------------------- 50 附件四、版权声明-------------------------------------------------------------------- 51 附件五、作者简介 -------------------------------------------------------------------- 51现分别叙述如下:一、系统总说明1.本系统是根据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以及《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的有关内容编制的,共包括如下十一个程序:(1)沥青路面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程序HLS(2)改建路段原路面当量回弹模量计算程序HOC(适用于沥青路面设计)(3)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程序HMPD(4)沥青路面及路基交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程序HMPC(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与验算程序HAPDS(6)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设计与验算程序URAPDS(7)改建路段原路面当量回弹模量计算程序HOC1(适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8)新建单层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程序HCPD1(9)新建复合式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程序HCPD2(10)旧混凝土路面上加铺层设计程序HCPD3(11)基(垫)层或加铺层及新建路基交工验收弯沉值计算程序HCPC12.系统的特点(1)采用Visual Basic 6.0 for Windows 语言编程,在Windows系统下运行,有良好的用户界面;(2)功能齐全,凡公路路面设计与计算所需的程序应有尽有;(3)计算速度快,精度高;(4)数据输入采用可视化、全屏幕的窗口输入方式,操作简单方便,一目了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