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3.1《旅游资源评价》名师教案一鲁教版选修3

高中地理:3.1《旅游资源评价》名师教案一鲁教版选修3

第三单元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规划3.1 旅游资源评价教案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2、通过实例分析,初步了解对旅游资源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从而更好地欣赏旅游资源。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重点:旅游资源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

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主备教案[复习]1、旅游资源评价对促进旅游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2、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评价的内容有哪些?3、旅游资源评价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导入新课] 旅游资源评价是一项极其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但就其评价内容来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评价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对旅游资源的自身的游览价值有了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旅游资源的外部开发条件。

[讲授新课] 第一节旅游资源评价一、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教师讲解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一项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部门、多领域的系统工程。

它受许多外部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必须对其外部影响因素进行评价。

组织学生自学教材,思考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1、区位条件和可进入性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2、如何评价客源市场条件?3、区域环境背景是如何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4、经济背景是如何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5、结合图3-1-3“上海浦东新貌”,学生小组讨论上海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6、什么是旅游容量?教师可分别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很多,总之,要做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最优化。

活动组织学生探讨四川九寨沟与河南龙门石窟在旅游资源特色、旅游价值和旅游功能上有何不同。

承转了解了旅游资源评价内容,下面我们来学习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回答:1、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有哪些?二次备课2、什么是旅游资源的定性评价方法?有何优缺点?3、组织学生阅读知识窗,了解旅游资源定性评价的两种基本方法,并分别举例说明。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 第三节 我国的旅游资源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 第三节 我国的旅游资源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地理教学

第三节 我国的旅游资源[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的主要旅游资源;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遗产,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

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 (1)山岳风光①五岳名山:□01东岳泰山、西岳□02华山、北岳□03恒山、□04南岳衡山、中岳□05嵩山。

②四大佛教名山:某某□06五台山、□07某某九华山、某某□08普陀山、□09某某峨眉山。

(2)水域风光:如某某□10某某山水、长江三峡、某某西湖、某某某某□11太湖、某某□12日月潭等。

2.人文旅游资源(1)文物古迹与古代工程建筑:如万里长城、□13京杭运河、故宫、某某□14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某某□15园林建筑、敦煌壁画等。

(2)风土民情:如汉族的春节、傣族的□16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17火把节等。

二、我国的世界遗产1.状况:我国于1985年加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截至2018年7月已有53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01二位。

2.分类(1)世界自然遗产。

(2)世界文化遗产。

(3)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3.开发与保护我国的世界遗产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我国□02旅游业的发展,在开发时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

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

建筑结构设计风格也体现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

读下列四幅民居景观图,回答1~3题。

1.按旅游资源的分类来说,民居建筑应属于( )A.自然景观旅游资源B.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C.文化景观旅游资源D.园林建筑旅游资源答案 C解析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说,民居建筑是人类建造的,主要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应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2.随着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来此地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图③就是著名的“乔家大院”,它所在省区被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的有( )A.龙门石窟、少林寺 B.云冈石窟、平遥古城C.五台山、恒山悬空寺 D.北岳恒山、王家大院答案 B解析“乔家大院”位于某某省,该省被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的有五台山、某某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第二节 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学案 中图版选修3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第二节 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学案 中图版选修3

第二节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初步学会景观特点的描述方法。

运用资料,描述若干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1.山地景观——中国黄山(1)位置:位于安徽省东南部。

(2)特点及成因①特点:号称天下第一奇山,是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地旅游风景名胜区,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赞语。

a.“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b.是我国南方珍贵的植物宝库和天然生物园。

c.气候宜人,夏季凉爽,是避暑胜地;冬季则能欣赏到如同置身北国冰雪的风光。

d.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②成因:黄山美丽的自然风光是由地质、地貌、气候等多种自然因素共同造就的。

2.海域景观——美国夏威夷(1)位置:夏威夷是太平洋北部的一个群岛,是美国的第五十个州。

(2)特点及成因①特点:以热带风情和火山景观闻名于世;也是多种文化汇集交融的大熔炉。

②成因a.热带风情——地处热带,但受海洋环抱,气候适宜,雨量丰富。

b.火山景观——较频繁而宁静地火山喷发活动,没有强烈的爆炸过程。

c.多种文化汇集交融的大熔炉——种族多样,民族构成复杂。

3.历史遗产——中国长城(1)景观特点①长城雄伟壮观,其建筑年代之久、规模之大、历史价值之高举世无双。

②从地理学的角度考察,长城的构筑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思想。

(2)成因: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建筑体系。

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前后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秦、汉、明朝是修筑长城的三个高峰。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长城主要是由明代修建而保留下来的。

4.城市景观——法国巴黎(1)位置:位于法国北部的巴黎盆地中央,横跨塞纳河,是世界十大名城之一,有“世界花都”之称。

(2)景观特点①是一座历史名城,名胜古迹比比皆是。

②巴黎的城市景观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历史。

③巴黎古迹的布局体现了欧洲文化特点:主要建筑大都位于城市广场的中央。

一、判断题1.各种旅游景观都是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 )2.黄山美丽的自然风光是由地质、地貌、气候等多种自然因素共同造就的。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学案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学案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学案课题: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高二地理课时:2课时班级____姓名_____【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概括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性。

2.区别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旅游资源特性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增进爱护旅游资源的意识【夯实基础】(一)旅游资源的内涵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_______,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_______效益、社会效益和_______效益的各种_______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旅游资源的核心是___________。

而吸引力则来源于旅游资源的____。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1.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划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2.自然旅游资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文旅游资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旅游资源又称:_______,是在_______中通过_______而形成3临汾二中高二地理的、具有旅游吸引力的各种自然要素和想象。

自然旅游资源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要素组成。

其中_______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

5.人文旅游资源又称_______,是在_______中通过_______而形成的,具有_______价值;或者是_______、_______的各种设施。

6.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_______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中国旅游地理——第10章华北旅游区相关习题(含答案).doc

中国旅游地理——第10章华北旅游区相关习题(含答案).doc

中国旅游地理——第10章华北旅游区相关习题(含答案).doc第九章《华北旅游区》学案⼀、学习⽬标1、了解华北旅游区的旅游地理环境与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2、掌握华北旅游区主要游览地概况及旅游线路3、掌握华北旅游区重点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的旅欧资源特点⼆、知识点梳理1.华北旅游区包括、、、、、、五省⼆市。

本区地理位置重要,⾃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同时该区⼜是华夏⽂明的主要发祥地,名胜古迹众多。

2.华北旅游区在地理上主要包括、、、、、和等⼉个地貌区域。

3.冀北⼭地包括和,它横亘于华北平原北部,西接太⾏⼭,是华北平原向内蒙古⾼原的过渡地带,它由和许多组合⽽成,总称燕⼭。

4.太⾏⼭主耍绵延于、、三省交界处,⼭势⼤致⾛向为。

5.秦晋⾼原由和两部分组成,是我国黄⼟⾼原的⼀部分。

东部是以⽯质断块⼭为主体的⾼原,西部为,是个盆地形⾼原,因黄河、渭河河⾕深切,⾼原东侧和南侧都成陡峭坡壁,使整个盆地显不出局原形态。

6.关中平原位于陕西中部断层陷落地带,主要由及其⽀流泾河等冲积⽽成,它东起,西⾄,北抵,南接O7.陕南⼭地包括由秦岭和⼤巴⼭组成的,以及其间的- 横亘于我国中部,是我国⾃然地理南北差异的分⽔岭,⼭地多花岗岩⾼峰及峡⾕, 如太⽩⼭、华⼭等,巍峨险峻,成为我国名⼭。

8.华北平原主要遍布于、—、—、—、—等省市的⼀部或⼤部地区。

平原地区经、等多条河流冲积⽽成,⼟层深厚,地势平坦,地形单调,但冲积平原上也有许多孤⼭、台地、沙丘、湖泊等分布,形成许多微地貌景观,9.⼭东丘陵海拔约为200-500 m,主要由多处断块⼭地组合⽽?成,其中是⼭东丘陵的最⾼峰,其主峰⽟皇顶⾼1545 m,平地拔起,⽓势雄伟,为我国五岳之⾸。

10.华北旅游区兼有、、和四⼤⽔系,但以和为主。

黄河穿⾏在本区的晋、陕交界的黄⼟⾼原,造成壶⼝瀑布及龙门急流,有“黄河之⽔天上来”之势。

11.华北旅游区位于⽓候区,东临渤海,西北及西南部以群⼭为屏,在东亚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形成以暖温带⼤陆性季风⽓候为主的⽓候特征,春早多风,夏热多⾬,秋⾼⽓爽,冬寒少雪。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湘教版选修三 旅游地理教案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湘教版选修三 旅游地理教案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湘教版选修三旅游地理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特点和分类;2.掌握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3.了解我国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

二、学习重点1.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2.我国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

三、学习难点1.了解旅游资源的不同分类及其特点。

四、课程内容4.1 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4.1.1 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是指供游客观光、避暑、休闲、度假、观赏、研究等用途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其他资源要素的总和。

4.1.2 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可根据其属性和特点分为以下几类:1.自然景观资源:如峡谷、瀑布、湖泊、山峰等。

2.人文景观资源:如古建筑、历史文化遗址、人文风情等。

3.社会经济设施资源:如酒店、机场、公路、铁路、港口、会展中心、购物中心等。

4.休闲娱乐设施资源:如主题公园、温泉、高尔夫球场等。

4.2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4.2.1 旅游资源的形成旅游资源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1.地质条件及地貌特征2.气候条件及气候特征3.人文和社会经济条件4.2.2 旅游资源的分布我国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区域:1.桂林山水风景区:以硕鼠山 - 银子岩为代表,以奇峰秀水,柳暗花明,韵味悠长的山水风光著称。

2.黄山风景区:以云海、怪石、松林、温泉、冬雪五绝闻名于世。

3.泰山风景名胜区:以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的美誉,是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代表。

4.红旗渠水利工程:是以水利工程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境内有大量的古代水利工程遗址和壮观的水利工程群。

5.雁荡山风景区:以宏伟的山体峰林、优美的水系、奇特的动植物为特色,有着远古传说和千年民俗文化的底蕴。

五、答疑解惑1.你知道其他国家的旅游资源吗?2.你认为经济因素对旅游资源的影响有哪些?六、课后作业1.阅读《中国旅游地理》相关内容,进一步了解中国各个旅游景点的习俗风情。

2.收集一些国外的旅游景点介绍,分析其旅游资源特点。

1.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

1.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

1.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

2.了解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自主学习一、旅游资源的形成(一)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自然地理条件对旅游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决定性的影响。

1.名山旅游资源:不同的______形成的旅游资源不同。

玄武岩山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地:如华山、黄山;砂岩山地:如________、________。

2.山水组合旅游资源:__________往往形成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如九寨沟、黄龙、长江三峡等。

(二)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1.人类活动对优美自然资源的________、提升其__________,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对一些旅游景点、景区的形成起到______作用。

(1)在____________因素共同塑造的旅游景区中,很清楚地看到__________的影响作用。

(2)____________是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人类活动居__________形成的旅游资源。

2.红色旅游资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________和________,及其所承载的________、英烈事迹和献身精神,是宝贵的革命财富,也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客体。

二、旅游资源分布(一)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1)地质基础①依托____________形成的旅游资源,如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都分布在深大断裂上。

②断层湖:主要分布在高原的__________上,如非洲的____________、坦噶尼喀湖,我国的青海湖、______、洱海等。

(2)自然地理条件①主要依托于气候条件的旅游资源表现出明显的________。

冬季欣赏冰、雪、雾凇、冰雕艺术,从事冰雪运动等的旅游胜地主要分布区在________和________。

②__________和______因素影响海景旅游资源。

高三一轮复习 人教版 选修三 旅游地理 学案设计

高三一轮复习 人教版 选修三 旅游地理 学案设计

【考点分析】考点一旅游资源的类型、特性、价值与分布考点二旅游景观的观赏考点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考点四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考点五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框架】1.旅游资源类型2.旅游资源特性知识拓展黄山四绝的成因(1)奇松:是因为黄山松根部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和植物向阳的特性。

(2)怪石:是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

(3)云海:是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云雾变幻诡谲。

(4)温泉:是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而形成。

3.观赏距离的选择4.观赏角度的选择5.观赏时机6.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2)市场交通(3)基础设施 7.旅游资源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8.旅游活动设计1)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2)收集旅游信息 3)确定旅游目的地 4)选择旅游线路 5)保证旅游安全9.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0.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利和不利)1.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有保护自然与人文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

(1)促进了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2)为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推动力。

(3)采取行政法规和规划措施使保护环境成为可能。

2.负面影响分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社会环境的破坏两个方面。

11.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旅游活动的开展和措施的实施必须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前提。

(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污染自然环境;破坏生态系统;损毁自然资源。

(2)对社会环境的破坏:如外来文化入侵,传统文化消亡;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城市景观破坏;景点保护和管理压力大,安全系数下降,旅游质量下降;对当地人们生活进行冲击;等。

【练习】西夏王陵位于贺兰山东麓冲积扇,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湘教版·选修Ⅲ1.3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旅游资源的形成是由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两部分组成的。

并能分析掌握自然地理条件对旅游资源形成的决定性影响。

2、了解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

并能具体分析某一旅游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

3、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2、学会分析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补充知识:
1、怎样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成因:
①太阳辐射因纬度分布不均,引起地理环境产生纬度地带性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带。

②水分因海陆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引起地理环境产生经度地带性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③由于地表组成和结构不均,地势起伏不同,引起地理环境产生非地带性差异,形成千姿百态的自然旅游景观。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旅游资源造成的影响
因为景观差异的存在,才有旅游者从一种景观地到另一景观地的流动,才有旅游现象的产生。

这些景观自身也因有差异性的特点成为吸引旅游者的旅游资源。

实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形成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

2、我国的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受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等因素地域分异的影响,我国的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1)旅游资源分布的东西差异:
大致以大兴安岭—鄂尔多斯高原—六盘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为界。

此线东部地区降水较多,植被生长较好,自然旅游资源清新秀丽,人文旅游资源以汉族文化为主;此线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植被生长较差,自然旅游资源一般宏伟粗犷,人文旅游资源则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

(2)旅游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西北地区以昆仑山和祁连山为界可分为南、北两部分。

南部的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峻,气候寒冷,藏族文化特色突出;北部的新疆、内蒙古地区,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土地广袤,绿洲文化、草原文化突出。

东部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也可分为南、北两部分。

南部多丘陵山地,水热充沛,气候条件好,自然景观以“秀”为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中的民居建筑、私家园林、田园风光等也具“秀”的特色;北部虽然植被景观及水体景观逊色于南部,但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等自然景观雄冠全国,人文旅游资源中巍峨的宫殿、宏大的陵墓、气派的皇家园林等给人以“雄”的感受。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一、旅游资源的形成
1、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1)影响:对旅游资源的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的影响。

(2)体现
(1)宏观上看,人们往往选择相对理想的地方,以便营造良好的。

(2)微观上看,人们在修建园林、寺庙、宝塔、陵墓时,强调与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创造了大量经典之作。

(3)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旨在保持______,发扬_____,促进地方__________。

二、旅游资源分布
1.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因素:包括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①构造地貌旅游资源的分布与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旅游资源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

③海景旅游资源的分布明显受到________和_________的影响。

(2)人文地理因素
①古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影响当代旅游资源的分布。

②人类一些重大行为所留下来的地理“痕迹”,本身就是旅游资源。

③人类的__________________提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

(3)______;随着时代的进步,旅游资源的________和总体旅游资源的分布密度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2.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1)分布广泛。

(2)集中分布于。

(3)旅游点或旅游区呈显的或带状分布。

(4)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密切相关。

思考:
旅游资源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合作探究:
思考:影响旅游资源的分布因素有哪些?
活动:归纳总结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反馈检测
1、下列旅游资源中依托于构造地貌形成的是()
A.万里长城
B.海南岛海滨
C.科罗拉多大峡谷
D.哈尔滨冰雪雕塑
2、不属于常说的“三S”旅游资源组合的是()
A.大海
B.沙滩
C.阳光
D.鱼类
自然地理条件对旅游资源的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据此回答3~4题
3、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上,岩浆活动强烈,在岩浆出露地表的地方,形成的独特火山地貌景观是()
A.美国夏威夷的火山景观
B.我国黑龙江的五大连池
C.冰岛的火山景观
D.日本的火山景观
4、“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大部分属于()
A.火山地貌
B.山地风光
C.宗教建筑
D.风土民情
人文地理因素对旅游资源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回答5~6题。

5、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历史上人类重大行为留下的地理“痕迹”的是()
A.万里长城
B.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
C.吉林雾凇
D.黑龙江的冰雕
6、历史上,下列审美活动提升了庐山旅游价值的是()
A.许多高校地质、地理专业将庐山作为野外实习基地
B.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等的赞美
C.庐山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D.杜甫、刘禹锡的登临,范仲淹名篇的赞美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喀斯特地貌的一句名言。

人们将其自然景观归纳为“四绝”,即“簪山、带水、幽洞、奇石”。

据此回答7~9题。

7、“簪山”地貌指的是()
A.石钟乳
B.石笋
C.石柱
D.峰林
8、下列著名风景名胜区中,与材料所述地貌相似的有()
①长江三峡②台湾日月潭③云南路南石林④湖北利川县腾龙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下列因素与桂林山水成因无关的是()
A.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
B.气候温暖,降水丰沛
C.位于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D.植物生命活动旺盛,生长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