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草地资源与调查规划第六章

合集下载

草地规划重点

草地规划重点

绪论草地:是指具有一定面积和牧用价值的植被及其生长地的总称。

草业:指把草业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进而变为经济优势的产业部门。

草业科学:指草业生产的科学原理、生产实践的升华、生产发展的指导及各方面的统称。

草业科学形成的标志性事件:1986年钱学森提出草业应该作为产业提出。

第一章草地成因王栋:雨量地势成因学说任继周等生物因素(核心因子),非生物因素(立地),社会因素(草原学意义)说,各要素的组成和草原学意义(人类的介入使草地有了经济学意义)1. 雨量地势成因说(1)王栋(1955)提出:“草原的形成主要原因大概由于雨量稀少,土壤贫瘠,地势高寒,生长季短促,温度冷热的变化剧烈等原因”。

要点:雨量多少与分布均匀与否:雨量250-500mm;地势是重要因子(温度)(2)王栋依据美国Weaver氏降水—蒸发比将湿度划分四级:<0.2 荒漠地带;0.2 ~0.6 干旱草原地带;0.6 ~0.8 半湿润草原地带;0.8 ~1.0 森林地带;水分与热量对草原发生与发展的关系。

2.大气、土地、生物和生产劳动因素说(任1961),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学说第二章草地植物经济类群定义类群的特点(定义分布饲用价值代表植物种类如多年生禾本科草、豆科、莎草类等草本科类群、半灌木)十种经济类群旧版课本第三章中国植被1、中国植被的分类单位:中国植被的主要分类单位有三级,即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

2.中国植被的高级类型系统:根据上述分类系统和各级分类单位的划分标准,《中国植被》将全国的植被划分为10个植被型组,29个植被型;有的植被型下又进行了亚型和群系组的划分,最后划分了群系(共560个)。

其高级类型系统如下:(1)针叶林(2)阔叶林(3)灌丛和灌草丛:常绿针叶灌丛、常绿革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4)草原和稀树草原:草原①草甸草原②典型草原③荒漠草原④高寒草原稀树草原(5)荒漠(包括肉质刺灌丛):1)荒漠①小乔木荒漠②灌木荒漠③半灌木、小半灌木荒漠④垫状小半灌木荒漠2)肉质刺灌丛(6)冻原(7)高山稀树植被:高山垫状植被、高山流石滩植被(8)草甸①典型草甸②高寒草甸③沼泽化草甸④盐生草甸(9)沼泽(10)水生植被3.中国主要植被的高级类型(重点)(1)灌丛和灌草丛的区别:灌草丛:是森林或灌丛反复砍伐或火烧,导致水土流失、生境旱化后形成的以热带、亚热带禾草为主,混生有较显著的灌木的次生植被,在一些群落中尚有稀树孤立生长的乔木,如果任其自然发展,大都可通过灌丛阶段而逐渐恢复成林。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学》实验教学讲义(修订版)【模板】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学》实验教学讲义(修订版)【模板】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学》实验教学讲义(修订版)XX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2013年8月实验一草原类型的划分-----草原顺序分类法的使用实验目的:通过练习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培养学生独立利用气候资料判断草原类的能力。

实验方法:每位学生调查其家乡所在地相关气候资料,计算湿润度,查阅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表,确定草原类。

实验材料:每位同学家乡20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均≥0℃积温,当地植被特征计算公式:草原湿润度(K)=年均降水量(r)/(0.1×年均≥0℃积温)(∑θ)实验步骤:a 基本数据的收集。

通过网络数据库收集试验地区气象、植被等数据b 湿润度计算c 查表得到草地类名称d 完成试验报告:包括所有基本要素实验二农村草业经济调查实验目的:掌握收集农村生产资料和统计资料的方法,初步尝试分析资料实验材料:自己家庭(来自农村的学生),自己所在县的某农户、某村、某乡或县(来自城市的学生)实验内容与方法:a 人口和劳动力状况调查:通过直接调查访问农户认真仔细的收集人口资料和劳动力资料,完成表一。

表一农户家庭基本状况调查表调查地点:经纬度:户主姓名:家庭人口:b 农业生产和经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调查各种作物种植情况,家畜、家禽、鱼类养殖情况,完成表二和表三表二种植结构调查表表三养殖调查表实验三草地游憩地资源功能评价实验目的:掌握草地不同功能的评价方法,使同学们具有能独立完成评价的能力。

实验材料:三块不同的休憩草地(榆中校区),三位或三位以上专家,打分标准,打分表等实验方法:在榆中校区或附近选择三块不同的游憩用草地,请三位同学作为专家,按照打分标准的要求给这三块草地的功能进行评价,然后根据所等的分数和项目,撰写评价报告草地游憩资源潜力评价指标草地功能评价表专家姓名:时间:实验二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测定实验目的:学习和练习草地地上量的测定方法,理解地上生物量和草地产草量的关系。

实验材料:1m×1m样方框,剪刀,信封袋或布袋,记录纸,烘箱(恒温干燥箱),天平实验方法:在萃英山上,选择具典型地段,用样方法测定草地地上生物量,4次重复。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六章草地植物资源评价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六章草地植物资源评价

(五)凋落物量的测定 五 凋落物量的测定
凋落物收集器
(六)动物采食量的估算 家畜的放牧采食量可以根据放牧家畜的头数、放牧时间、 家畜的放牧采食量可以根据放牧家畜的头数、放牧时间、 家畜的增重和产品的数量, 家畜的增重和产品的数量,按照家畜营养物质需要表逆算为牧 草干物质量。 草干物质量。 (七)一年生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生长季末可以得到下列各个成分的植物量的话,那么 生长季末可以得到下列各个成分的植物量的话, Pn=P花序十P绿色部分+P枯死部位+P根 (八)草地生物学产量与经济产量的区别
• 简便的方法通常把粗蛋白质、粗纤维与维生素 简便的方法通常把粗蛋白质、 以胡萝卜素为代表) (以胡萝卜素为代表)作为饲用植物评价营养价值 的指标。当分析项目不全时, 的指标。当分析项目不全时,也可以以其中的一种 或两种成分作出评价,但其中必须包含蛋白质。 或两种成分作出评价,但其中必须包含蛋白质。
一、草原基况的评价
• 草原基况是指草原发育和发展的健康状况。对草 草原基况是指草原发育和发展的健康状况。
原基况的评价就是对草原进行的生态学鉴定, 原基况的评价就是对草原进行的生态学鉴定,以 说明和比较草原实际和潜在生态- 说明和比较草原实际和潜在生态-生产能力的差 异。
• 根据原生或顶极植被成分的多少对其基况进行评价,共划分为4个等级 4个等级: • 优良: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75%-100%由群落中减少的种或增多 优良: 的种所构成,或总盖度的0%-25%是由侵入的种和增多的种构成; • 良好: 良好: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50%-75%由原生或顶极植被构成; • 中等: 中等: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25%-50%由原生或顶极植被构成; • 低劣: 低劣: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0%-25%由原生或顶极植被构成。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第六章——草原与草地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第六章——草原与草地

岩石园疏林草地
• 在实地调查与评价过程中,应对疏林草地的群落 类型、种类组成、气候特征、植物立体空间关系、 栖居动物及其珍稀程度、周围环境等进行详细描 述,重点采集疏林草地面积、乔木的净空高度、 乔本植物或灌木的平均高度、动物数量、动物栖 居规律等基本特征项数据。
谢谢@-@
高寒草甸
实地调查与评价
• 在实地调查与评价过程中,应对草地的群落类型、 种类组成、形态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观 赏花卉、演化历史、典型物候景观、栖居动物、 周围环境等进行详细描述,重点采集草地面积、 正常年份覆盖度、植冠平均高度、生长期等基本 特征项数据。
二、疏林草地
• 疏林草地,又称为稀树草原,是指生长着稀疏林 木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干湿季节比较明显的热带 地区。因为植物以旱生草类为主,草丛高大,禾 本科植物地上高度均高于1米(通常为2~3米), 并混杂生长耐干旱灌木或非常稀疏的乔木。 • 同时,此类乔木往往具有伞形树冠,叶小坚硬, 常为羽状叶。这种草木生长繁盛、乔木稀疏开阔 的生境使食草动物具有明显优势,以地栖种类多, 穴居、善跑特征突出,如斑马、羚羊、长颈鹿等, 同时还有一些大型食肉动物,如非洲狮、非洲象 等,它们共同构成了热带疏林草地特有的自然景 观。
第地是温带和热带干旱区中的 一种特定的自然地理景观,是以多年 生旱生草本植物为主组成的一种植被 类型,一般分为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
天然草原
人工草地
一、草地
• 草地是指以多年生草本植物或小半灌木组成的植 物群构成的地区。 • 草原景观是指生长有一定高度和密度,景观较好 的草本植物地域综合体。 • 根据其位于气候带的不同,可以分为热带稀树草 原、温带草原和高寒草甸三种类型。
干湿季对比非常明显的热带地区。主要见于东非、南美巴西高原和印度等地。

草地调查规划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草地调查规划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绪论单元测试1.下列草地植物中是灌木的为()。

A:羊草 B:大针茅 C:冷蒿 D:小叶锦鸡儿答案:D2.下列草地植物中是半灌木的为()。

A:贝加尔针茅 B:冷蒿 C:线叶菊 D:无芒隐子草答案:B3.下列草地植物中是多年生根茎禾草的为()。

A:羊草 B:贝加尔针茅 C:寸草苔 D:糙隐子草答案:D4.以下属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有()。

A:气体调节 B:土壤形成 C:水调节 D:干扰调节答案:ABCD5.草业的四个生产层包括()。

A:植物生产层 B:动物生产层 C:前植物生产层D:后生物生产层答案:ABCD6.“饲草”所包含的内容比“牧草”所包含的内容多。

() A:对 B:错答案:A7.萨王纳(Savanna)草原只分布在非洲大陆。

() A:错 B:对答案:A8.大针茅和贝加尔针茅都是多年生丛生禾草。

() A:错 B:对答案:B9.草地是指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木、稀疏乔木,可以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可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以及其他生物产品等多种功能的土地。

() A:错 B:对答案:B10.草地的初级生产指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从日光能及无机物转化为植物有机体(牧草)的过程叫初级生产。

() A:对 B:错答案:A第一章测试1.在草地形成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A:植物因素 B:人类活动因素 C:非生物因素 D:生物因素答案:D2.下列因素在草地形成过程中起间接生态因子作用的是()。

A:水文 B:植物C:土壤 D:地形答案:D3.下列属于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是()。

A:水平结构 B:物质循环 C:垂直结构D:种类组成答案:B4.下列是草地非生物环境的为()。

A:家畜 B:水文 C:气候 D:土壤答案:BCD5.与草地形成相关的生物因素有()。

A:地形 B:微生物 C:植物 D:动物答案:BCD6.基质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水分、温度、养分),从而影响土壤对植物养分和水分的供应。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习题集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习题集

《草原资源调查与规划》习题集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2006年4月20日《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习题集习题一1 专业术语解释轮牧草原生产能力载畜量畜产品单位草地地上现存量草地动态产量草地基况家畜当量斯太普(steppe)综合顺序分类法2 填空⑴草地分类方法根据分类的主要依据有()、()、()、()、()等几类(请列出5项)。

⑵载畜量的表示方法主要有()、()、()3种。

⑶非洲把干旱而灌丛较多的草原称为(),拉丁美洲把稀树高草草原称为(),南美洲大草原通常称为(),北美大草原常称为()。

⑷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中,热量的测算用()的积温。

在我国,当湿润度K值为0.29-0.85时,热量为3700℃时,草原类型为()。

⑸我国北方,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等草地类型。

⑹草原的“生态平衡”主要指()、()、()三者之间的大致平衡。

⑺测定牧草产量,如果按时间特性来归纳,包括()、()、()。

⑻草地生产能力构成的三要素分别是()、()、()。

⑼草原调查的工作一般程序分为()、()、()。

⑽影响草地发生与发展的三项因子群是()、()和()。

3 简答题⑴草地调查与规划所遵循的原则⑵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特点⑶以某一牧场为例,说明载畜量估测的一般方法⑷举例说明草地资源的多功能性⑸结合黄土高原地区草地利用现状,试简单予以规划设计提示:可以考虑天然草地、栽培草地和粮食作物相结合,放牧与舍饲相结合习题二1 专业术语解释家畜单位载畜量草地退化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流过程草地类型草地基况畜产品单位草业总体规划畜群周转单位2 填空⑴在气候因素中,()和()较为关键,经常用作草地分类的依据。

⑵综合顺序分类发把()和()作为草地分类的基本依据。

⑶载畜量的三种主要表示方法为()、()和()。

⑷我国约有天然草地()公顷,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为(),在世界各国排名第()位,其中()省(区)的天然草地面积排第一位。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教学大纲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教学大纲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教学大纲《Grassland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d Planning》学时:36学时2学分理论学时:27学时实验学时:9学时适用专业:草业科学课程代码:BB011011大纲执笔人:姜曙千大纲审定人:陈为峰一、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是一门阐述从总体上认识和管理草地资源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它主要以草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认识草地资源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并据以提出人类从总体上合理利用与改造草地资源的生产设计的科学。

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介绍草地成因与分类、草地资源属性与评价、草地资源调查与制图、草业规划等理论知识的一门学科,其理论性较强,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与基础课和专业密切相关,诸如植物学、牧草经营学等,因而该课程开设宜在第学期。

通过学生本课程,应掌握草地资源分类、草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其方法;草地资源调查技术以及草地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为新上草业科学专业开的一门课程。

与指定教材相比,压缩了草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部分内容,加强了遥感和计算机技术在草地调查与规划中的应用部分以及新的规划思想的内容。

在教学手段方面,加强了多媒体教学。

二、大纲内容1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时)主要介绍该课程的概述、目的、任务及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1学时)一、草地资源概念与价值1、草地与草原的概念2、草地资源的概念3、草业、草业生产与草业科学的概念二、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任务与工作发展1、草业资源调查规划的目的任务2、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发展过程三、草地资源调查规划的指导原则四、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课程内容与学习方法1、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的建立与发展2、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课程内容与学习方法重本章重点、难点:理解草地、草地资源、草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内涵,明确草地调查与规划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教学大纲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教学大纲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教学大纲(总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教学大纲《Grassland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d Planning》学时:36学时 2学分理论学时:27学时实验学时:9学时适用专业:草业科学课程代码:BB011011大纲执笔人:姜曙千大纲审定人:陈为峰一、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是一门阐述从总体上认识和管理草地资源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它主要以草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认识草地资源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并据以提出人类从总体上合理利用与改造草地资源的生产设计的科学。

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介绍草地成因与分类、草地资源属性与评价、草地资源调查与制图、草业规划等理论知识的一门学科,其理论性较强,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与基础课和专业密切相关,诸如植物学、牧草经营学等,因而该课程开设宜在第学期。

通过学生本课程,应掌握草地资源分类、草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其方法;草地资源调查技术以及草地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为新上草业科学专业开的一门课程。

与指定教材相比,压缩了草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部分内容,加强了遥感和计算机技术在草地调查与规划中的应用部分以及新的规划思想的内容。

在教学手段方面,加强了多媒体教学。

6二、大纲内容1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 (1学时)主要介绍该课程的概述、目的、任务及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1学时)一、草地资源概念与价值1、草地与草原的概念2、草地资源的概念3、草业、草业生产与草业科学的概念二、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任务与工作发展1、草业资源调查规划的目的任务2、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发展过程三、草地资源调查规划的指导原则四、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课程内容与学习方法1、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的建立与发展2、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课程内容与学习方法重本章重点、难点:理解草地、草地资源、草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内涵,明确草地调查与规划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斑块种类 斑块数量 多样性指数 优势度指数
27 42 2.633 0.663
(1.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生态研究所,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 兰州 730020; 2 甘肃农业大学计算机系,兰州 730070; 3 肃南鹿场,肃南 744000)
摘要:1999-2001 年调查了肃南鹿场甘肃马鹿的基本情况。鲜茸产量随鹿龄增长分为产茸量 快速增加阶段(1-6 岁)、产茸量缓慢增加阶段(6-11 岁)和产茸量下降阶段(11 岁以后), 总体上呈凸抛物线变化,11 岁达到产茸高峰,鲜茸产量与体重、饲养群数量与鹿茸总产极 显著正相关(p<0.01)。甘肃马鹿体型在我国 8 个马鹿亚种中属中等偏下,幼鹿的体长指数 和头长指数低于成年鹿,肢长指数和管围指数高于成年鹿,幼公鹿的胸围指数和体躯指数高 于成年公鹿,但幼母鹿则低于成年母鹿,成年鹿体尺指数的性别差异大于幼鹿。1999 年和 2000 年适龄母鹿的繁殖率和繁殖成活率平均分别为 61.5%和 55.6%,母鹿繁殖率在 3-5 岁间 逐渐增加,5 岁马鹿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 6-9 岁之间下降幅度 较小,意外伤害和疾病是影响繁殖成活率的两大因素。甘肃马鹿饲养群结构基本呈正金字塔 型,不合理出售是甘肃马鹿饲养群性比和年龄结构失调的主要因素。公鹿在 6 岁以前体重随 年龄呈指数增加,1 岁公鹿的体重可达 60kg 左右,屠宰后产出/投入比为 4.26,具有发展成 为肉用型家畜的潜力。肃南鹿场高山草原-甘肃马鹿生产系统通过完善生产层次,经济效益 提高 3.3 倍,效益波动降低 2.7 倍。根据调查结果,提出 6 项研究与生产建议。 关键词:肃南鹿场,甘肃马鹿,鹿茸,体尺性状,繁殖,畜群结构,体重,生产系统效益
C 规划步骤
调整目标或
子目标,优
化设计方
调 试
案,系统最
优后实施
规划目标 资料分析 目标分解 规划设计 模拟运行
实施
建立河西草地农业系统
收集和分析河西地貌、气候、生物、土壤、人 口、生产等资料
建立山地放牧系统,绿洲肥育系统,荒漠生态 保障系统
提出斑块、廊道、模地等景观要素和社会保障 系统布局
量化运行方案,输入初始参量,模拟系统运营
正确否?

是 结束
系统仿真的一般步骤
系统动力学
—河西草业系统组成
A 问题分析
功能错位:高山草地—放牧、单纯的动物 盐化草甸—开垦、单纯的植物生产 荒漠草地—樵采、单纯的植物生产。
功能缺失:局限于植物生产层和动物生产层, 生态防护体系设置单调。
功能抑制:名胜古迹—初级开发 林地 —水土保持
草地和林地效益比较
修正因果关系
关系正确

是 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SD 流程图)
专家咨询
收集数据,确定参数,编写计算机程序模型


仿真运行试验
方 案
重 新
分析结果

析 问
符合实际



设计对策方案



运行仿真方案

选择优化方案
符合实际



达到目的
是 付诸实施
系统动力学分析 确定变量及其因果关系,修正 收集数据,确定模型参数,修正 运行仿真方案,修正 实施
构造模型,决策变量,参数,约束条件, 目标函数 收集资料,各类技术参数 求最优解 灵敏度分析,不确定性,关键因素 解的检验和实施
系统动力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工作模式 发现问题 锁定 目标 收集材料提出 方案 仿真运行 优化 方案 解决问题 生产 运用
分析生产问题,确定系统目标
确定系统边界
确定变量及相互关系,绘制因果关系图
系统仿真
建立和运行系统的计算 机仿真模型,模拟实际 系统的运行状况及其随 时间变化的规律,观察 和统计仿真运行过程, 得到被仿真系统的仿真 输出参数和基本特性, 以此来估计和推断实际 系统的真实参数和真实 性能。
系统定义
构造模型
可信否?

是 数据准备
仿真建模
仿真模型校验
否 正确否?
是 仿真运行
仿真结果分析
实施
交行政主管部门或生产单位。 制订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 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实施。 修订。
二、 草业规划方法原理
1、 以系统工 程原理为 指导
坚持系统观念 遵循系统分析准则,整体最优原则, 而非各子系统最优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定量化、模型化 (专家系统化)和最优化
2、 系统工程 的基本方 法
线性规划法
例1,草地资源区划
例2,草业总体规划
例3,草业总体规划
例4,草业生产规划
第 13 卷 第 1 期 Vol.13, No.1
草业学报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肃南鹿场甘肃马鹿生产性能研究
11-17 2/2004
侯扶江 1, 李广 2, 常生华 1, 于应文 1, 安玉峰 3
(优选)草地资源与调查规划 第六章
2、 草业规 划的基 本方针
可持续发展 优化配置,发挥整体效益 资源属性优化利用:可更新资源,
多功能属性 社会环境优化利用
3、 草业规 划系统 的组成
草地资源区划,宏观性规划,针对国家、 省 草业总体规划,针对草地资源区划的某 一区域,市、县级 草业生产规划,针对草业总体规划区域 内的生产实体
D 方案设计
保留质量尚可的原生植被和物种丰富的群落类型—物 种多样性和系统稳定 灌水和排水良好的地段建立人工或半人工草地 调整围栏和控制饮水点,优化家畜放牧路线,避免过 度采食和践踏造成植被退化 优化道路配置,避免草地景观破碎化,防止以道路为 径流通路而导致的水流侵蚀
E 仿真运行结果
指标
规划前 规划后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拦蓄地 截流泥 起作用 耗水量 成本 开始获
表径流 沙量 年限 (t/d) 元/ha 益年限
(%) (%) (年)
(年)
草地 34 70.3
2 88/ha 750- 2 1500
林地 54
37.3 5-10 0.29/ 高若 8-14 株 干倍
B 规划原则
生态建设产业化 慎重改造 整体性与个性相结合 尺度对应性
4、 草业 规划 工作 步骤
准备
成立工作机构,多 学科的专业人员与 辅助人员。
制订工作计划,任 务、内容、方案与 技术路线,工作进 度、物质设备、经 费预算。
组织技术培训,统 一认识。
收集、整理、分析 资料,考察、访问。
编制
资源与生产现状。 方向与目标,生产潜力。 发展规划,资源配置,产业 结构,生产经营,基础设施。 效益测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