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

合集下载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二)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二)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二)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理论是()。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二因素论D.相互作用论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A.0~3岁B.O~6岁C.O~12岁D.0~18岁3.儿童最初对世界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的集中。

A.触摸觉和视觉B.知觉发生和视觉、听觉C.口腔触觉和视觉D.动觉和机体觉4.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是()。

A.手眼协调动作B.独立性的出现C.坚持性的出现D.分离焦虑的出现5.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C.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D.选择性注意的范围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缩小6.儿童注意开始受到表象影响的年龄是()。

A.1岁以前B.1~3岁C.3~4岁半D.4岁半~6岁7.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A.抓握反射B.伸手能够抓到东西C.手的无意性抚摸D.无意的触觉活动8.成人习惯于说:“你如果不多加衣服就会感冒。

”孩子则不能接受这种预见的后果,她看到小布裙子好看,她要穿。

这说明这个小孩的思维还处在()阶段。

A.直观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前概念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9.幼儿形成数概念的关键是()。

A.掌握数的顺序B.知道数的实际意义C.掌握数的组成D.能辨数10.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

A.听故事B.练习打字C.弹琴D.练声11.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是()的出现。

A.有差别的微笑B.出声的笑C.诱发性的笑D.自发性的笑12.(),儿童动作有意性的发展出现了较大质变,可以说是意志行动的萌芽。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把一个物体当作另一个物体来使用,比如把小木棍当成马骑,这体现了幼儿思维的()特点。

A 直觉行动性B 具体形象性C 抽象逻辑性D 象征性答案:B2、幼儿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A “真香!”B “我要吃!”C “这有个苹果。

”D “这儿有个苹果。

”答案:D3、幼儿在认识“b”和“d”、“p”和“q”时容易混淆,这是因为()。

A 幼儿的方位知觉不够精确B 幼儿观察的概括性不足C 幼儿还不理解字母的含义D 幼儿没有掌握书写的技能答案:A4、幼儿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幼儿注意的()较差。

A 稳定性B 广度C 分配能力D 转移能力答案:C5、幼儿记忆的特点是()。

A 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B 机械记忆占优势,意义记忆逐渐发展C 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6、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是()。

A 无意想象B 有意想象C 再造想象D 创造想象答案:A7、幼儿期性格的典型特点是()。

A 模仿性强B 喜欢交往C 好奇好问D 活泼好动答案:A8、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是()。

A 从独立评价发展到依从成人的评价B 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发展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C 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比较细致的评价D 以上都是9、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最大特点是()。

A 情境性B 情绪性C 工具性D 目的性答案:B10、幼儿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实现的。

A 学校教育B 自身的社会化过程C 家长的教导D 社会的帮助答案:B11、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A 亲子关系的发展B 同伴关系的发展C 性别角色的发展D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答案:D12、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教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教育原则。

A 启蒙性B 发展适宜性C 活动性D 综合性答案:D13、教师通过实物引导幼儿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丰富感性知识,扩大眼界,锻炼感知觉,该教师运用了()。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多选及答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多选及答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多选及答案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方法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多选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 幼儿期是指哪个年龄段?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18岁答案:B2. 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埃里克森D. 斯金纳答案:B3. 以下哪个是幼儿期常见的心理现象?A. 焦虑B. 抑郁C. 模仿D. 竞争答案:C4. 幼儿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A. 0-1岁B. 1-3岁C. 3-6岁D. 6-12岁答案:C5. 幼儿期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是在哪个阶段?A. 婴儿期B. 幼儿早期C. 幼儿中期D. 幼儿晚期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6. 幼儿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包括哪些方面?A. 认知能力的发展B. 语言能力的发展C. 社会性行为的发展D. 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答案:ABCD7.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A. 遗传因素B. 家庭环境C. 教育方式D. 社会文化背景答案:ABCD8. 幼儿期教育的目标包括哪些?A. 促进身体健康B. 培养良好习惯C. 激发学习兴趣D. 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答案:ABCD9. 幼儿期常见的情绪问题包括哪些?A. 分离焦虑B. 同伴冲突C. 情绪不稳定D. 过度依赖答案:ABCD10. 以下哪些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方法?A. 角色扮演游戏B. 小组合作活动C. 家庭参与D. 教师引导答案:ABCD结束语: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对于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和提供适宜的教育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能够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幼师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幼师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幼师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幼儿期是指儿童的年龄阶段是: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18岁答案:B2.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 幼儿的智力发展B. 幼儿的情感发展C. 幼儿的社会行为D. 幼儿的心理发展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幼儿的认知发展B. 幼儿的情感与社会性发展C. 幼儿的道德发展D. 幼儿的生理健康答案:D4.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处于哪个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B5. 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如何对待幼儿的错误?A. 严厉批评B. 忽视错误C. 鼓励幼儿自己发现并纠正错误D. 替幼儿纠正错误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6.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_______发展的关键时期。

答案:心理7.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更好地_______幼儿,促进其全面发展。

答案:理解8. 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于_______岁。

答案:2-39. 幼儿期的道德发展主要表现为_______的发展。

答案: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10.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幼儿的_______,鼓励他们自主探索。

答案:个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案:幼儿心理发展具有快速性、可塑性和模仿性等特点。

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学习能力迅速,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12. 描述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答案: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他意识到自我意识,从具体意识到抽象意识。

通常在2-3岁时,幼儿开始使用“我”来表达自己,这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开始。

13. 论述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应如何促进幼儿的道德发展。

答案:教师应通过榜样示范、情感教育、道德讨论和实践参与等方式,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14. 论述幼儿教育中游戏的重要性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试卷2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试卷2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试卷2(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精神胚胎”“有吸收力的心智”等概念是谁提出来的?( )A.蒙台梭利√B.亚里士多德C.昆体良D.苏格拉底解析:解析:蒙台梭利提出“精神胚胎”“有吸收力的心智”“敏感期"等概念,以说明儿童有自动成长的本能,有天赋的自动成长的根基。

故本题选A。

2.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是( )。

A.后天环境B.教育C.遗传素质√D.自然环境解析:解析:遗传素质是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

其奠定了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3.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

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解析:解析:皮亚杰把人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其中,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

故本题选A。

4.在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发展变化中,词语的作用( )。

A.基本不变B.越来越大√C.越来越小D.始终很小解析:解析:在思维发展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不断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2)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边做边说,语言和动作不分离;(3)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可见,在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发展变化中,动作的作用是越来越小,而语言的作用是越来越大。

5.儿童语言形成的可能性是指( )。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语言环境D.遗传素质√解析:解析: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因此;遗传素质为儿童语言形成提供了可能性。

6.依据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采用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是( )。

A.机械识记√B.形象记忆C.意义识记D.语词逻辑记忆解析:解析:机械识记是指对材料不理解,依靠反复复述的方式进行的记忆。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0套)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0套)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0套)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问卷法B.谈话法C.观察法D.实验法C【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的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3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A.5分钟B.10分钟C.15分钟D.20分钟B【解析】2~3岁婴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

3.视觉发展的敏感期为()。

A.O~4周B.4~8周C.O~3个月D.O~6个月D【解析】0~6个月是婴儿视觉发育的敏感期。

4.眼手协调动作发生于()。

A.2~3个月B.3~4个月C.4~5个月D.5~6个月D【解析】6个月左右的新生儿会出现眼手协调。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C【解析】幼J1It 寸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D【解析】新生儿的习惯化也是学习得到的。

7.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A.有些孩子经常会生造一些词语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C【解析】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

幼师专业学前儿童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二

幼师专业学前儿童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二

幼师专业学前⼉童⼼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幼师专业《学前⼉童⼼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说明:1、全卷共七个⼤题,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2、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要求字迹清楚。

适⽤专业:学前教育考试形式:闭卷班级学号姓名⼀、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10 分)1、⼼理实质是对的反映。

2、表象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和。

3、是天⽣的,是靠后天培养的。

4、幼⼉掌握⾔语的过程,也就是幼⼉的过程。

5、幼⼉园的基本体操以为主。

6、独⽣⼦⼥的社会性如何发展,关键在于。

7、幼⼉期是最快的时期。

8、⼉童⼼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的⼼理特征。

9、是⼼理活动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0、记忆是以、、再认、回忆的⽅式对经验的反映。

11、想象的基本材料是。

12、⼩名记东西记得快,忘得也快,说明他记忆的品质较好,⽽较差。

13、根据幼⼉视⼒发展特点,幼⼉读物中,应该年龄越⼩,图和字⼆、单项选择题:下⾯各题均有⼏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下表相应的题号下⾯。

(每题1 分,共 20 分)定,他的⽓质类型是(C 、20分钟3、上课时,窗外⼀声巨响,幼⼉的注意转向窗外,这是C 、理解事物主要依靠具体事物的形象1、明明⼩朋友直率热情、活泼好动、反应快、动作迅速,兴趣不稳A 、多⾎质B 、抑郁质C 、胆汁质D 、粘液质2、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 4 岁幼⼉能集中注意( A 、10 分钟B 、15 分钟A 、内部注意B 、有意注意C 、⽆意注意4、奶奶提着⼀⼤篮⼦菜回家,说: “我的胳臂好酸呀。

明明马上说;让我闻⼀闻。

”这说明了幼⼉理解的特点( A 、孤⽴理解事物B 、理解表⾯化、简单化5、先苦后甜,味更甜,这是(A 、感觉对⽐B、感觉的相互作⽤C、适应6、汽车司机既要调节车速和⽅向盘,⼜要注意来往车辆和⾏⼈,这是注意()A 、分配好B、转移快C、范围⼤7、幼⼉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是()A 、劳动B、游戏C、学习8、()可以促进亲社会⾏为的发展。

幼教考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幼教考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幼教考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18岁答案:B2. 幼儿期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要表现为:A. 自我中心B. 自我意识模糊C. 自我意识强烈D. 自我意识缺失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A. 模仿性强B. 好奇心强C. 思维具有逻辑性D. 想象力丰富答案:C4. 幼儿期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 情绪表达的多样性B. 情绪稳定性的提高C. 情绪调节的自主性D. 情绪反应的强烈性答案:C5. 以下哪项不是幼儿期认知发展的特点?A. 具体形象思维B. 直觉思维C. 逻辑思维D. 记忆能力的发展答案:C6. 幼儿期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是:A. 环境刺激B. 遗传因素C. 营养状况D. 语言天赋答案:A7. 幼儿期社会性发展的核心是:A. 同伴关系B. 家庭关系C. 师生关系D. 亲子关系答案:A8. 以下哪个不是幼儿期道德发展的特点?A. 道德认知的发展B. 道德情感的丰富C. 道德行为的模仿D. 道德判断的成熟答案:D9. 幼儿期游戏的主要作用是:A. 娱乐B. 学习C. 社交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10. 以下哪个是幼儿期心理健康的标志?A. 情绪稳定B. 行为规范C. 人际关系良好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答案: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自我中心,即幼儿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以自己的视角和需要为中心,缺乏对他人视角的理解和考虑。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开始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和需要。

2. 描述幼儿期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过程。

答案:幼儿期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过程从情绪表达的多样性开始,逐渐过渡到情绪稳定性的提高,最终实现情绪调节的自主性。

幼儿在早期往往情绪反应强烈,难以自我控制。

随着成长,他们学会使用不同的策略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如转移注意力、自我安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理论是()。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二因素论D.相互作用论1.D【解析】相互作用论认为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导致发展。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A.0~3岁B.O~6岁C.O~12岁D.0~18岁2.B【解析】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3.儿童最初对世界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 )的集中。

A.触摸觉和视觉B.知觉发生和视觉、听觉C.口腔触觉和视觉D.动觉和机体觉3.B【解析】儿童出生后就开始认识世界,最初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知觉发生和视、听觉的集中。

4.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是()。

A.手眼协调动作B.独立性的出现C.坚持性的出现D.分离焦虑的出现4.B【解析】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是人生头两三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也标志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

5.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C.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D.选择性注意的范围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缩小5.C【解析】学前儿童的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是:①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②无意注意的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展。

6.儿童注意开始受到表象影响的年龄是()。

A.1岁以前B.1~3岁C.3~4岁半D.4岁半~6岁6.B【解析】1.5~2岁,儿童表象开始发生,从此儿童的表象和注意密切联系起来。

7.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A.抓握反射B.伸手能够抓到东西C.手的无意性抚摸D.无意的触觉活动7.B【解析】眼手协调动作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拿到东西。

8.成人习惯于说:“你如果不多加衣服就会感冒。

”孩子则不能接受这种预见的后果,她看到小布裙子好看,她要穿。

这说明这个小孩的思维还处在( )阶段。

A.直观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前概念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8.A【解析】幼儿的判断往往受情绪情感的影响,做事只凭直觉、只凭喜好,属直观行动思维。

9.幼儿形成数概念的关键是()。

A.掌握数的顺序B.知道数的实际意义C.掌握数的组成D.能辨数9.B【解析】明白数的实际意义是形成数概念的关键。

10.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

A.听故事B.练习打字C.弹琴D.练声10.A【解析】言语是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和结果,可见只有A选项中使用了语言。

11.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是()的出现。

A.有差别的微笑B.出声的笑C.诱发性的笑D.自发性的笑11.A【解析】有差别的微笑是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

12.( ),儿童动作有意性的发展出现了较大质变,可以说是意志行动的萌芽。

A.6个月左右B.8个月左右C.10个月左右D.11个月左右12.B【解析】4个月左右,儿童行为出现了最初的有意性和目的性。

8个月左右,幼儿动作有意性的发展出现了较大质变,可以说是意志行动的萌芽。

13.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防止任性、粗暴,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

A.胆汁质的孩子B.多血质的孩子C.黏液质的孩子D.抑郁质的孩子13.A【解析】对胆汁质类型的儿童进行教育时,既要触动思想,又要避免触怒他们;在着重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时,又要防止任性、粗暴。

14.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A.父母的惩罚B.榜样C.强化D.挫折14.D【解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

15.幼儿在教室里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15.B【解析】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是注意的分配。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

共36分)16.简述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6.【答案要点】3~4岁是幼儿园小班年龄。

这时期的主要特征是:(1)活动范围扩大;(2)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执行;(3)情绪作用大;(4)模仿性很强,模仿是他们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17.幼儿观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7.【答案要点】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幼儿已初步形成水平不高的观察力。

幼儿的观察具有如下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幼儿初期还不能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观察,观察常受无关事物或细节的吸引或干扰。

到了幼儿园中班、大班,幼儿开始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较系统的观察。

(2)观察缺乏持久性。

幼儿初期集中观察的时间较短,容易转移注意的对象。

到了幼儿园中班、大班,观察持续的时间逐渐增长。

(3)观察不够细致。

幼儿园小班儿童观察事物只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有趣的部分,到了中班、大班,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注意事物比较隐蔽的、细微的特征。

18.简述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8.【答案要点】3~6岁儿童的记忆发展的特点:(1)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正在发展;(2)形象记忆为主,词语逻辑记忆正在发展;(3)意义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19.学前儿童的无意想象有哪些特点?19.【答案要点】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

其特点有:(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3)想象内容零散、无系统;(4)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20.儿童句型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答案要点】儿童句型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2)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21.简述幼儿期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21.【答案要点】(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而争吵、吵架;(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3)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比女孩更多地怂恿和更多地卷入攻击性事件。

三、论述题22.【答案要点】理解就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理解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前提下,用这些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新的事物、发现新的联系。

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征:(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主要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3)从对事物比较简单、表面的评价发展到复杂、深刻的评价;(4)从自我中心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23.【答案要点】学前期是儿童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

因为幼儿期儿童心理活动的完整性、独特性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同时作为个性组成部分的两大方面都已有了明显的表现。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幼儿期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开始表现齐全,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开始形成一个完整的主观世界。

(2)心理独特性形成,儿童间的个别差异日益明显,并渐趋稳定;(3)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开始形成。

自我意识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个性的发展水平。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在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心活动,并且能够恰当地评价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由此逐渐形成自我满足、自尊心、自信心等性格特征。

四、案例分析题24【答案要点】社会环境是指儿童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教育社会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家庭状况、周围的社会气氛,等等。

其中,教育是儿童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最有目的性、方向性最强、最有组织地具体引导儿童发展的环境。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因素主要有亲子关系的疏离和家庭教育力量的薄弱。

家庭教育的“缺位”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人格发展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学校因素表现为: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学校教育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开放社会结构带来的价值体系混乱;处于“真空”状态的社区教育。

这些因素都对留守儿童的发展具有不良影响。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

共24分)22.请论述学前儿童对事物的理解的趋势。

23.试举例论述学前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24.试从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角度,剖析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可能受到消极影响的原因。

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相互作用论认为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导致发展。

2.B【解析】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3.B【解析】儿童出生后就开始认识世界,最初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知觉发生和视、听觉的集中。

4.B【解析】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是人生头两三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也标志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

5.C【解析】学前儿童的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是:①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②无意注意的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展。

6.B【解析】1.5~2岁,儿童表象开始发生,从此儿童的表象和注意密切联系起来。

7.B【解析】眼手协调动作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拿到东西。

8.A【解析】幼儿的判断往往受情绪情感的影响,做事只凭直觉、只凭喜好,属直观行动思维。

9.B【解析】明白数的实际意义是形成数概念的关键。

10.A【解析】言语是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和结果,可见只有A选项中使用了语言。

11.A【解析】有差别的微笑是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

12.B【解析】4个月左右,儿童行为出现了最初的有意性和目的性。

8个月左右,幼儿动作有意性的发展出现了较大质变,可以说是意志行动的萌芽。

13.A【解析】对胆汁质类型的儿童进行教育时,既要触动思想,又要避免触怒他们;在着重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时,又要防止任性、粗暴。

14.D【解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

15.B【解析】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是注意的分配。

二、简答题16.【答案要点】3~4岁是幼儿园小班年龄。

这时期的主要特征是:(1)活动范围扩大;(2)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执行;(3)情绪作用大;(4)模仿性很强,模仿是他们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17.【答案要点】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幼儿已初步形成水平不高的观察力。

幼儿的观察具有如下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