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发展史简介
白酒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白酒的起源与发展历史白酒是我国传统的酒类产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
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白酒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旨在了解白酒的演变过程和它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起源——古老的酿造技艺白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白酒制作技艺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相传,在夏朝时期,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使用发酵的方法制作酒类。
那时的酿酒技艺比较简单,主要是将米、黍等谷物经过加工后放入坛中发酵,再用蒸馏的方法提取酒精。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白酒起源要追溯到汉代。
在汉代,人们开始采用糯米和小麦等杂粮酿造白酒,并在长江流域地区广泛流传。
那时候的白酒虽然与现代的白酒有所不同,但已经具备了诸多的特点,如高浓度、醇厚口感等。
发展——历经磨难的演变经过汉代的初步酿造技术,白酒的制作工艺在隋唐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隋唐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碾、水磨等仪器,提高了白酒的酿造效率。
同时,乳饮文化对于白酒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人们开始将白酒融入到乳浆中饮用,并发展出了一系列的乳酒制作方法。
然而,在宋代,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变动,白酒的发展遭遇了阻碍。
当时,南宋政权提倡茶文化,白酒逐渐被边缘化。
这一时期,白酒的制作技艺几乎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酿造方式上。
直到明清两代,白酒的发展重新走上轨道。
在明代,酒坛的烧制工艺得到改良,增强了酿酒坛的密封性能,进一步提高了白酒的质量。
到了清代,由于水力工程和蒸馏技术的进步,白酒的酿造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白酒逐渐成为了主要的饮品。
现代化——白酒进入新时代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白酒的制作工艺也随之发生了革新。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的酒精发酵技术,将酿造工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现代的白酒生产将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变为机械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白酒的消费市场也逐渐扩大。
传统的白酒品牌在推出多款口感不同、适合不同需求的产品时,更便于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白酒的发展历程

白酒的发展历程白酒作为中国传统的酒类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是中华民族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酒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起源阶段:白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开始出现用陶器来制造酒的现象。
这些陶器在出土的时候,里面会有残留的酒液,证明古人已经开始酿制酒类。
2. 曲米时期: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人开始使用食用谷物中的曲米(一种发酵剂)来酿制酒类。
这种酿酒方法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白酒开始逐渐发展成熟。
3. 精酿时期:到了唐宋时期(公元7世纪至13世纪),中国的白酒酿造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高粱等特定的谷物来酿酒,并研究了酒的陈酿技术,使白酒的质量和口感得到了显著提高。
4. 工业化时期:近代白酒工业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这个时期,中国的白酒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工业酿造,并引入了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了酿酒效率和产品品质。
5. 品牌崛起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白酒的品牌开始崛起。
一些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品质的白酒品牌,如茅台、五粮液等,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和市场份额。
6. 现代创新阶段: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白酒品质和口感的要求不断提升,白酒行业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
一些企业开始注重产品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推出了多种口感和风味的白酒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总的来说,白酒经历了起源、曲米、精酿、工业化、品牌崛起和现代创新等阶段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酒在质量上和口感上都有所提高,成为中国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白酒发展史简介

中国白酒发展史简介中国白酒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和技术的变迁。
以下是对中国白酒发展史的简要介绍:1.起源和早期发展:中国白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
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曲酿酒,这是白酒酿造的关键技术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酿酒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多种酿酒方法,如以黍米为原料的曲酿法等。
汉代,白酒开始成为一种商品,出现了专门的酿酒作坊和酒肆。
2.唐宋时期的繁荣:在唐代,白酒开始成为一种大众化的饮品,并且出现了很多名酒。
例如,剑南春、泸州老窖等名酒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白酒的酿造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工艺和配方。
在宋代,白酒的消费量更加庞大,出现了很多有关酒的文学作品。
3.元明清时期的技术进步:在元代,白酒开始使用蒸馏技术,这使得白酒的产量大幅提升。
同时,白酒也开始出口到国外。
明代时期,酿酒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红曲”这个新品种,它对当时的白酒酿造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清代,酿酒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出现了很多新的酿酒作坊和名酒。
4.近代以来的变革和发展:在近代以来,中国白酒也经历了很多变革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白酒实行了专卖制度,这使得白酒的生产和销售得到了统一管理。
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白酒开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总之中国白酒发展历史是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和文明史。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在酿酒技术上的不断进步和突破,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利用的过程。
同时它还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社会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白酒行业的发展历程

白酒行业的发展历程白酒是中国传统的酒类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酒行业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成为了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对白酒行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分类介绍。
古代白酒古代白酒是以粮食为原料,通过发酵和蒸馏制成的。
早在商代时期,就有了酿造酒的技术。
到了唐代,白酒已经成为了官方礼仪和民间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时期,白酒的酿造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一种高度精细的工艺。
近代白酒近代白酒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当时,白酒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主要酒类之一。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白酒行业也开始了现代化的转型。
20世纪初,一些白酒企业开始引进西方的酿酒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白酒的品质和产量。
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白酒行业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
1980年代初,国家开始实行市场经济,白酒行业也开始了市场化的转型。
一些白酒企业开始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手段,推出了一系列新品牌和新产品。
同时,国家也开始加强对白酒行业的监管,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促进了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
现代白酒现代白酒是指在传统白酒的基础上,引入了现代科技和管理理念,实现了白酒行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现代白酒的生产过程更加精细化和标准化,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和可靠。
同时,现代白酒也注重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将白酒推向国内外市场。
总结白酒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从古到今、从传统到现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白酒行业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不断适应着时代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白酒行业也将继续发展和创新。
中国白酒发展史

中国白酒发展史一、起源中国白酒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早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已经开始酿造酒了。
当时的酒主要是以谷物为原料,采用发酵的方式制作而成。
这种酒被称为“黄酒”,是中国白酒的前身。
二、发展1. 历史时期在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白酒的制作技术逐渐发展完善。
尤其是在唐朝时期,白酒的酿造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唐朝时期的酿酒师傅们对酿造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使得白酒的质量和口感得到了大幅提升。
2. 传统工艺中国白酒的酿造工艺有着悠久的传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谷物为原料,采用“固态发酵”方式酿造的工艺。
这种工艺需要将谷物经过研磨、糖化、发酵、蒸馏等多个环节,最终得到白酒。
这种工艺制作出的白酒,口感醇厚,香气浓郁,具有独特的风味。
3. 现代化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白酒的生产工艺也发生了变革。
现代化的酿造设备和技术的引入,使得白酒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时,白酒的品质和口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三、品牌崛起1. 茅台酒中国白酒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牌之一就是茅台酒。
茅台酒源于贵州茅台镇,始于明朝,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茅台酒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优质的原料,成为中国白酒中的瑰宝。
茅台酒的品牌价值和知名度也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认可。
2. 古井贡酒古井贡酒是中国白酒中的另一大品牌。
古井贡酒源于四川绵竹市,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古井贡酒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成为中国白酒市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国际影响力中国白酒作为中国的传统酒类文化的代表,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越来越多的国际消费者开始认识和品尝中国白酒,中国白酒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
中国白酒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使者,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五、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白酒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在未来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白酒发展史简介

中国白酒发展史简介一、中国白酒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酒文化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芳香独特,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色,斗酒诗百篇的激情,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比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洒脱,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气概,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绿酒一杯歌一遍的心情,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妙喻,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无奈,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悲哀,红酥手,黄藤酒的苦痛,一醉方休的痛快。
酒成就了文人墨客的无数佳作,给了英雄豪杰不凡的壮举,赐予文化浓厚的生活气息,历史与文化给了酒全新的注释,酒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
我国酒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上古时期。
其中《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等,都表明我国酒之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酒的起源可分为三类:1. 上天造酒说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在《月下独酌•其二》一诗中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的诗句;东汉末年以"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自诩的孔融,在《与曹操论酒禁书》中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之说;窦苹所撰《酒谱》中,也有酒"酒星之作也"的话,意思是自古以来,我国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
然而,酒自"上天造"之说,既无立论之理,又无科学论据,此乃附会之说,文学渲染夸张而已。
2.猿猴造酒说猿猴不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这在我国的许多典籍中都有记载。
清代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作中记叙道:"琼州(今海南岛)多猿……。
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石六辄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
明代文人李日华在他的著述中,也有过类似的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娄百步。
中国白酒发展简史

中国白酒发展简史
中国白酒是中国传统的酒类之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白酒的酿造和品尝方式都有所不同。
下面是中国白酒发展的简史:
1. 古代:中原地区的酒文化始于约4千年前。
古代的白酒是用米或麦芽制成。
2. 明朝:明朝时期,白酒的酿造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使用传统的专用淀粉材料,例如大米、糯米、玉米和小麦等等。
3. 清朝:清朝时期是中国白酒蓬勃发展的时期,不同的地区和村庄都在酿制自己的特色白酒。
如茅台酒、洋河镇酒等。
4. 民国:在民国时期,许多白酒厂开始生产工业化白酒,并使用现代化的技术和工艺。
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白酒开始走向大众市场和国外市场,
如茅台酒、习酒、洋河酒等白酒品牌成为国内主流品牌。
6. 当代:目前,中国白酒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谷物酒(包括白酒、黄酒、米酒等)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白酒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白酒的起源与发展历史白酒,作为中国传统的酒类饮品,拥有久远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口感和浓郁的香气,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白酒的起源开始,探讨白酒的发展历史,并介绍一些与白酒相关的文化和传统。
1. 白酒的起源白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
古代的中国民间传说中,《山海经》中就提到了一种名为“醴”的酒。
据传说,醴是神仙们的饮品,可以使人长生不老。
然而,真正的白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
商朝时期,中国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
酿酒过程中使用的原料主要是大米和小麦,而发酵产生的酒精则是白酒的主要成分。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酒,白酒因其独特的工艺和口味而备受推崇。
2. 白酒的发展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白酒在中国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繁荣期。
这一时期,许多地方开始涌现出自己独特的白酒文化。
其中,茅台镇的茅台酒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浓郁的风味而闻名于世。
另外,五粮液、剑南春等地方酒也成为了中国白酒市场的重要代表。
不仅如此,白酒的发展也引领了中国酒业的发展。
在国际市场上,白酒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国白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文化内涵,逐渐被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接受和喜爱。
3. 白酒与中国文化白酒不仅仅是一种酒类饮品,它还承载着丰富的中国文化。
从酿酒技术到饮酒礼仪,白酒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中国的重要场合,如婚礼、宴会等,人们往往会以白酒作为庆祝的标志。
饮酒过程中,还有一系列的礼仪和传统。
例如,敬酒、对饮、举杯邀明月等行为,都代表着友谊、团结和美好的祝愿。
此外,白酒还在中国文学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许多古代的文人墨客都以饮酒写诗,将白酒作为创作的灵感来源。
白酒因其独特的风味和历史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4. 白酒与健康除了文化方面,白酒还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适量的饮酒可以带来一些益处。
白酒中的酒精成分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适量的白酒饮用可以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适量的饮酒是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白酒发展史简介白酒在我国有一定的历史,很多人想了解白酒发展史是怎么样的,习啦小编给你具体讲解一下中国白酒发展史简介吧。
白酒发展史一、自然界造酒自然界中的含糖野果是猿的食物,它们在成熟之后掉落下来,积集于坑洼之处,或者被猿摘下,将没有吃完的野果放在石洼中,天长日久,这些野果被附在它们表皮的、空气雨水中的或土壤中的野生酵母发酵,变成了香气扑鼻、酸甜爽口的原始果酒。
《篷栊夜话》中有一段类似的记载说到了这一自然过程: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这种现象,推测在旧石器时代就被我们的祖先注意到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始学会了原始的牧业生产,在存放剩余的兽乳过程中他们又发现了被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发酵而成的乳酒。
在农耕时代前后,人类认识到野生植物的含淀粉种子(谷物等)可以充饥,便搜集贮藏,以备食用。
由于当时的保藏方法原始,谷物在贮藏期间容易受潮或受雨淋而导致发芽长霉,这些发芽长霉的谷物若继续浸泡在水里,其中的淀粉便会受谷芽和野生霉菌、野生酵母菌等微生物的作用而糖化、发酵,变成原始的粮食酿造酒。
另外,当有煮熟的谷物吃不完时,他们用树叶等包盖起来,或存放在树洞等中,过后这些熟粮因受根霉、酵母等野生微生物的作用变成了酒酿。
这是另外一种方式的原始粮食酿造酒的发现。
这一阶段大概在7000至10000年前,由于自然界的作用造出酒来,逐步被人类所发现和认识。
但人类还没有去模仿、去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来造福。
二、利用天然微生物造酒农业生产开始以后,谷物有了富余,加上人类发现了原始的酒,尝起来又香又甜,喝过后浑身发热、精神兴奋,有心人便开始模仿起来,有意识地让谷物长霉发芽,用它来酿酒,从而进入了利用天然微生物造酒的阶段。
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农业作物,从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与甲骨文酒字形状相似的尖底贮酒容器。
由此可以推测这一阶段大概始于6000年前。
《淮南子》一书说:清醠之美,始于耒耜。
耒和耜都是古代的农具。
即美味可口的酒,开始于农业生产出现之时。
而且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了尊、斝、高脚杯、小壶等陶制的酿酒和饮酒的专用器具。
因此,到夏代初期出现掌握一定技巧、能酿出香甜美酒的仪狄这样的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到商代,出现了专门的酿酒作坊。
如郑州二里岗及河北藁城台西村就发现了商代酿造作坊的遗址,酿酒技术也有了发展。
由此,谷芽(蘖)和长霉的谷物(麹)的利用开始分家。
《尚书说命篇》中有若作酒醴,尔惟麹蘖的论述,反映了当时已用糵来制造糖化度高、酒化度低的醴,用麹来酿造酒化度较高的酒这种状况。
到周朝,统治阶级不但设置了专门掌管酿酒的官职,如酒正、酒人、浆人、大酋等,对酿酒的要点也作了经验总结。
《礼记月令仲冬》中便有记述:仲冬之月,乃令大酋,秫稻必齐,麹蘖必时,湛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无有差贷。
意思即是在冬季到来之后,酒正向大酋发出命令,把优质均匀的高粱和稻米准备好,及时提供新鲜的麹糵,粮谷的浸泡和蒸煮要注意清洁卫生,用水应选择纯净的好水,酿酒器具必须精良,火候(发酵温度)要控制得当,大酋要加强监督管理,把这六件事都做好,就能做出好酒来。
这些要点即使从现代的酿酒工艺要求来看也是较为全面的,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工艺规程。
由于醴的酒度低,口味淡薄,因此逐渐被淘汰,而用麹(qu)酿造的酒却日渐得以发展。
秦汉以后制麹技术有了很大进步,麹的品种迅速增加。
仅《方言》中记载的就有近10种,酿酒技术也随之提高,风味各异的酿造酒在各地纷纷出现。
北魏人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系统地、详细地总结和记述了当时的各种制麹方法和酿酒工艺,后人也有不少关于制麹酿酒的记述。
总之,在这一阶段,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已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模仿、实践,不断总结改进,掌握了制麹酿酒的基本规律,已经能够比较有效地去利用天然微生物来酿酒了。
三、白酒的出现秦汉以后,随着酿酒技术的发展,酿酒、饮酒的普及,为白酒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另一方面,历代帝王为了寻求不死之药,不断发展炼丹技术。
不死药虽然没有炼出来,却积累了不少物质分离、提炼的方法,创造了种种设备(包括蒸馏器具),为白酒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由此将蒸馏器具试用来蒸熬酿造酒,就出现了白酒,这是毋庸置疑的。
至于究竟是为了想从好酒中提炼出令人兴奋愉快的精华,以作长生之妙药,试着用好酒蒸熬取露而产生了白酒?还是想处理贮存酸败的酿造酒以减少损失,试用了蒸馏设备,从而造出白酒,并得出了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的经验?则尚待进一步考证。
关于白酒的出现年代,也有不同的见解。
有些人根据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的说法,认为白酒始于元代。
但随着对历史研究的深入,现在认为白酒出现在唐代的人越来越多了。
1975年在河北承德青龙县出土的一套金代铜烧酒锅,敦煌的西夏酿酒蒸馏的壁画,北宋田锡的《麹本草》中关于经二三次反复蒸馏而得到酒度高、饮少量即醉的美酒记载,这些事实都说明白酒的出现要比元代早得多。
目前有关烧酒的文字和文物出现的最早时代是在唐代。
唐代的白居易(772846年)曾有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的诗句;雍陶(805年)也有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的名句。
这两位诗人的诗里不仅说到了烧酒,而且表明当时的烧酒已有密闭陈酿,使之老熟的工艺。
在已发现的贵州少数民族的文献资料中,对烧酒也有所反映。
《西南彝志》第15卷《播勒土司论雄伟的九重宫殿》一文,在论述隋末唐初之事时,有酿成醇米酒,如露水下降这样简单蒸馏工艺的记载。
因此,可以推测,白酒的出现是在唐代或稍早于唐代,只是当时还未普及,到元朝则已传播开来。
1343年朱德润在他的《轧赖机酒赋》中则对白酒蒸馏器的构造和蒸酒状况就作了写实。
但元朝的这篇文献所记述的蒸馏方法都是用酿造酒为原料直接蒸熬的液态蒸馏;而明代李时珍(15181593年)的《本草纲目》所说的是用浓香和糟入甑,蒸令汽上的蒸馏方法。
无疑后者的蒸馏效率比前者更好,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也许是《本草纲目》中白酒出现年代较晚的原因所在。
以上是我们从白酒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阐述了对白酒起源的认识。
但是,关于白酒究竟在我国何时起源,至今仍然没有定论,说法不一。
一说唐代起源,二说元时传入,三说元代始创。
第一种说法有诗词为证。
除上面讲到的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和雍陶的名言外,还有李肇的酒则剑南之烧春等绝句,就是最好的说明。
因为,在唐代将酒统称为春,显然烧春系指烧酒,其名在民间已广为流传。
第二种说法认为白酒是元时从印度传入我国的一种阿剌古的酒。
1328年元朝饮膳太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中谈到过这种叫阿剌古的酒,称之谓蒸馏酒。
现已查明,阿剌古和阿剌吉,还有阿剌奇这三个产品名称是同一种酒Arrack的译音,系用稻米和棕榈汁酿造的蒸馏酒。
第三种元代始创说法的依据,是明代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的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一段话。
这三种不同说法虽各有其理,但有一共同点即白酒是蒸馏酒(或称烧酒、烧春),均确证无疑。
这里,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既然白酒是蒸馏酒,那么,它是用什么样的器具进行蒸馏的呢?1975年12月河北省出土了一套金代烧酒锅,专家们用此锅作了2次蒸馏实验,证明行之有效,只是出酒率偏低。
因此,可以说至少在金代或金代以前就有白酒了。
进而也说明元时传入和元代始创的白酒起源说难以成立。
而且从已出土的隋唐文物中的15~20ml小酒杯和北宋田锡所作《曲本草》中关于蒸馏酒度数较高,饮少量便醉的论述来看,白酒起源于唐代乃至唐代以前的说法,终将得到确证。
从白酒的由来可以看出,我国是世界上利用微生物制曲酿酒最早的国家,要比法国人卡尔迈特氏用根霉曲制酒精、德国人柯赫氏发明固态培养微生物法早3000年左右。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蒸馏技术创造蒸馏酒的国家,要比西方威士忌、白兰地等蒸馏酒的出现早六七百年。
我们的祖先对酿酒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的创造、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白酒酒曲分类在固态法白酒中主要的种类为:(1)大曲大曲酒,以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大曲的原料主要是小麦、大麦,加上一定数量的豌豆。
大曲又分为中温大曲酒曲、高温曲和超高温曲。
一般是固态发酵,大曲酒所酿的酒质量较好,多数名优酒均以大曲酿成。
(2)小曲小曲酒是以稻米为原料制成的,多采用半固态发酵,南方的白酒多是小曲酒。
小曲又称酒药,有无药小曲和药曲之分。
小曲的品种很多,所用药材亦彼此各异。
但其中所含微生物以根霉、毛霉为主。
(3)麸曲这是解放后在烟台操作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别以纯培养的曲霉菌及纯培养的酒母作为糖化、发酵剂,发酵时间较短,由于生产成本较低,为多数酒厂为采用,此种类型的酒产量最大。
以大众为消费对象。
(4)混曲主要是大曲和小曲混用所酿成的酒。
(5)其它这是以糖化酶为糖化剂,加酿酒活性干酵母(或生香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白酒。
固液结合法白酒的种类有:(1)半固、半液发酵法白酒这种酒是以大米为原料,小曲为糖化发酵剂,先在固态条件下糖化,再于半固态、半液态下发酵,而后蒸馏制成的白酒,其典型代表是桂林三花酒。
(2)串香白酒这种白酒采用串香工艺制成,其代表有:四川沱牌酒等。
还有一种香精串蒸法白酒,此酒在香醅中加入香精后串蒸而得。
(3)勾兑白酒这种酒是将固态法白酒(不少于10%)与液态法白酒或食用酒精按适当比例进行勾兑而成的白酒。
液态发酵法白酒又称一步法白酒,生产工艺类似于酒精生产,但在工艺上吸取了白酒的一些传统工艺,酒质一般较为淡泊;有的工艺采用生香酵母加以弥补。
此外还有调香白酒,这是以食用酒精为酒基,用食用香精及特制的调香白酒经调配而成,其典型代表是半球王白酒看过中国白酒发展史简介的人还看了:1.白酒公司简介范文3篇2.白酒销售公司简介范文3.白酒公司简介范文6篇(2)4.酒水类商贸公司简介范文5篇5.互联网发展史简介6.状元酒有什么历史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