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表

合集下载

项目部制梁场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

项目部制梁场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

项目部制梁场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制梁场生产期间制梁台座、存梁期间存梁台座的沉降观测,预制箱梁梁体徐变变形观测。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2.2外业技术准备电子准仪、两米条码尺均经过相关检测部门鉴定合格。

3.技术要求梁场建立独立的水准网,共布设6个工作基点,定期对水准网进行复测,若高差值之差在1mm以内,则认为工作基点稳定。

制存梁台座各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制梁台座:如连续观测的当次沉降量小于2mm时,可判定其沉降稳定。

以后每台座每生产10片梁进行一次观测。

存梁台座:有相邻两次的沉降量均小于0.5mm,并且不均匀沉降量小于2mm,则判定沉降已稳定。

4.施工程序和工艺流程4.1梁场水准监测网的建立;4.2制、存梁台座沉降观测标的埋设;4.3预制箱梁梁体徐变变形观测标的埋设;4.4生产期间制梁台座的沉降观测;4.5存梁期间存梁台座的沉降观测;4.6预制箱梁梁体徐变变形观测。

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检查工作基点完好情况,定期对水准网进行复测。

5.2施工工艺5.2.1水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梁场建立独立的水准网,共布设6个工作基点,定期对水准网进行复测,假如高差值之差在1mm 以内,则认为工作基点是稳定的。

5.2.2存梁台座观沉降观测(1)观测点布设在存梁台座设置4个观测点,台座浇筑前预埋直径18钢筋,钢筋外露混凝土面2cm 。

观测点位于横桥向台座中心线,距离存梁台座地基端部10cm 处,见图5-1。

图5-1 存梁台座沉降观测点布设示意图(2)观测周期每个存梁台座在首次存梁前进行观测并记录标高,落梁后立即观测,1h 、2h 各观测一次、第2天观测两次,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各观测一次;之后3天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汇总整理沉降观测记录。

(3)沉降评定相邻两次的沉降量均小于0.5mm ,并且不均匀沉降量小于2mm ,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则判定沉降已稳定,可停止连续观测。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
⑶涵洞自身沉降观测需要在涵洞边墙两侧布置沉降观测点,测点不少于4个。涵洞 填土沉降观测参照路基地段沉降观测点布置方式,采用涵顶线路中心位置埋设沉降板 进行观测的方式。
⑷桥涵变形观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依据变形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变形观测点布点图(《关于发布沉降 观测测量标志技术要求的通知》沪昆浙工函〔2010〕115号),确定其位置。 ②首次观测应连续进行两次观测,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观测值。 ③变形观测中应符合以下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尺量;监理单位见证检查。 2. 沉降变形观测装置的规格、材料及埋设深度应符合《客运 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 158号)的相关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第8页/共27页
6. 严禁采用单一附和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
第24页/共27页
7. 低矮墩身无法观测,应将承台观测标挖出,埋入127PVC管 且露出回填土10Cm,并加护盖,观测承台观测标即可。
8. 桥梁铺架段应严格按照沉降观测细则要求的频次,对架梁 前、架梁后、运粱车通过三个阶段进行观测。 9. 应及时完成连续梁徐变观测数据的处理工作,并应尽快对 已完成的连续梁进行初始徐变观测。
第7页/共27页
5.观测期内,墩台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 应及时会同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 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 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二)主控项目 1. 桥涵沉降变形观测标布设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高速铁路工 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的规定。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
第1页/共27页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3、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1-4、监测方法及要求-6-5、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7-6、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8-7、路基工程沉降评估-11-8、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12-9、本施工段沉降观测范围-13-附表-14-路基沉降观测方案1、编制依据(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5)《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6)娄底至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设计文件;(7)铁道部有关规定。

2、工程概况3、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3.1观测断面设置原则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一般情况下沿线路方向每间距50m设置一个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软土及松软土和岩溶及采空区地基地段沿线纵向每30m左右一个沉降观测断面;桥路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地段应适当加密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及路堑可放宽到100m。

3.2观测点设置原则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偏差不超过土5cm。

沉降监测桩:采用C15混凝土圆桩(直径80mm)。

其中埋设直径16mm钢筋一根,桩长0.8m~l.0m,埋入一定深度,确保稳固和测量的需要。

完成埋设后采用水平仪按二级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铁路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要求

铁路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要求

路基工程1、路基沉降变形观测(1)路基沉降观测控制标准无砟轨道地段路基可压缩性地基均进行沉降分析。

按照《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4.1.4条:路基在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的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求。

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扣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15mm;沉降比较均匀、长度大于20m的路基,允许的最大工后沉降量为30mm,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半径应能满足下列要求:R sh≥ 0.4V sj2式中:R sh——轨面圆顺的竖曲线半径(m);V sj——设计最高速度(km/h)。

(2)一般规定1)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必要时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砟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砟轨道结构的安全。

2)路基上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沉降变形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

3)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4)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3)沉降观测的内容路基变形监测的内容主要有:路基面沉降变形监测、路基基底沉降监测、既有线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地基土深层沉降监测。

(4)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装置应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根据经验,埋设的观测设施的有效性以及对其保护是否得力是决定整个观测工作成败的关键。

各部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及观测断面的观测点的布置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布设,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地形地势的起伏情况、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观测方法和工期要求核对设计资料,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路基工程沉降观测细则

路基工程沉降观测细则

目录一总则 (1)二技术依据 (2)三组织管理 (2)四职责 (2)1.职责 (2)2.测量阶段 (3)五沉降变形测量 (4)1.基本原则 (4)2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4)3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4)4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5)5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7)6 测量过程具体要求 (8)六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1)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1)2 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7)七附表 (17)路基工程沉降观测实施细则一总则新建昆明铁路枢纽东南环线工程路基的沉降观测、评估过程是确定铺设有砟轨道的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是评估工作的基础。

因此,观测工作尤其重要,必须加强“零周期”(即初始值)的过程控制。

为适应昆枢东南环线工程对路基(含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的统一,为路基工程提供完整详实、准确可靠的评估依据,特制订本细则。

二技术依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2009-12-01实施《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交桩资料表》中铁第二勘察设计院提供《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285号)《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 J447-2005)新建昆明枢纽东南环线工程设计文件铁道部有关规定;三组织管理中铁七局昆明枢纽东南环线工程指挥部测量组负责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测量管理工作。

沉降变形观测配备专职人员2~3名组长沉降变形观测组。

各测量组配备专职测量工程师和专职测量员。

四职责1.职责1. 中铁七局昆明枢纽东南环线工程指挥部测量组职责:负责本标段测量工作的统筹和协调;代表本标段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沉降观测报验表

沉降观测报验表

施2002--14 工程名称:长沙联力实业二期生产基地综合楼编号:致:长沙东泰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我单位已完成二层梁板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工作。

现报上该工程报验申请表,请予以审查和验收。

附件: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及续表承包单位(章):项目经理:日期:2015年月日审查意见:项目监理机构:总/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年月日施2002--14 工程名称:长沙联力实业二期生产基地综合楼编号:致:长沙东泰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我单位已完成三层梁板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工作。

现报上该工程报验申请表,请予以审查和验收。

附件: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及续表承包单位(章):项目经理:日期:2015年月日审查意见:项目监理机构:总/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年月日施2002--14 工程名称:长沙联力实业二期生产基地综合楼编号:致:长沙东泰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我单位已完成四层梁板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工作。

现报上该工程报验申请表,请予以审查和验收。

附件: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及续表承包单位(章):项目经理:日期:2015年月日审查意见:项目监理机构:总/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年月日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 报验申请表工程名称:长沙联力实业二期生产基地综合楼 编号: 致: 长沙东泰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我单位已完成 五层梁板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 工作。

现报上该工程报验申请表,请予以审查和验收。

附件: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及续表承包单位(章):项目经理: 日 期: 2015年 月 日审查意见:项目监理机构:总/专业监理工程师:日 期: 年 月 日湘质监统编 施2002--14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 报验申请表工程名称:长沙联力实业二期生产基地综合楼 编号: 致: 长沙东泰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我单位已完成 六层梁板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 工作。

第四篇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

第四篇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

第四篇沉降变形观测及无砟轨道铺设评估分析第一章沉降变形观测设计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路基长度16.3公里/6段,占全线长度的14%,工程分布于北京市二环内、新建的亦庄、永乐、武清车站及天津市内。

桥梁长度100.5公里,占全线长度的86%,有五座特大桥,杨村特大桥长度最长达35.812公里;40座连续梁,其中主跨最大跨度128米。

全线设七个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跨度32m、24m、20m)预制场。

为了满足全线铺设无砟轨道的技术条件,京津城际铁路公司组织施工单位对路基、桥梁的沉降和梁体变形进行了系统观测,铁三院对重点地段进行了平行观测,在对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铺设轨道板之前结合工程实际,对工程变形进行了评估分析;轨道铺设后继续进行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直至移交运营单位,对沉降变形观测资料以评估报告附件的形式进行归档。

第一节路基工程沉降观测设计全线路基宽度(含车站)13~38.5m,路堤高度在0~10m,路基通过地段涉及地表杂填土、素土;主要岩性有淤泥质黏土、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粉砂、细纱等地层。

为了给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线路提供一个高平顺性、均匀和稳定的轨下基础,控制路基变形,路基设计中结合地质和环境条件采用CFG桩与C30钢筋混凝土板,或PHC管桩与C30钢筋混凝土板连接的复合地基加固方式,桩间距一般1.5×1.5m矩形,CFG桩长一般8.5~28.3m不等,PHC管桩长22~30m。

在桩顶混凝土板或加筋垫层施工完毕后,路基填筑前埋设“TGCY-3-100滑动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剖面沉降管,路基基床表层不小于0.4m范围填筑级配碎石,基床底层及以下填筑A、B组土或改良土,并按照要求进行分层压实。

堆载预压前于路基横断面中部设置沉降板,并采用堆载高度3.5m或进行超载预压(堆载高度加高1m)的预压方式促进路基工前沉降发生。

路基扶壁式挡墙上,无砟轨道HGD层上均设观测标(见图一),全线结合路基具体设计情况共设337个观测断面。

基坑沉降观测记录表

基坑沉降观测记录表

基坑沉降观测测量记录注:如果竣工验收时观测点的沉降、变形尚未稳定,应交待清楚有关继续观测直至稳定为止的事项。

固定水准点应按规定设置、保护好;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应布置合理,水平间距符合规定要求,并在平面图上标注其尺寸。

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5月1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5月15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5月22日观测记录员:基坑沉降观测测量记录说明:ABC 线在距基坑坡顶线Im 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CD 线在距基坑坡顶线Im 处沿线布置3个点,D-J 线 在基坑坡顶线In1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A 线在基坑坡顶线In1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

施工单位观测结果:监理(建设)单位核查结论:注:如果竣工验收时观测点的沉降、变形尚未稳定,应交待清楚有关继续观测直至稳定为止的事项。

固定水准点应按规定设置、保护好;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应布置合理,水平间距符合规定要求,并在平面图上标注其尺寸。

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项目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监理(建设)项目部(章)年月日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6月5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6月12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6月19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6月26日观测记录员:基坑沉降观测测量记录说明:ABC 线在距基坑坡顶线Im 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CD 线在距基坑坡顶线Im 处沿线布置3个点,D-J 线 在基坑坡顶线In1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A 线在基坑坡顶线In1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

施工单位观测结果:监理(建设)单位核查结论:注:如果竣工验收时观测点的沉降、变形尚未稳定,应交待清楚有关继续观测直至稳定为止的事项。

固定水准点应按规定设置、保护好;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应布置合理,水平间距符合规定要求,并在平面图上标注其尺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森林为例,木材、药品、休闲娱乐、植物基因、教育、人类住区等都是森林的直接使用价值。高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还规定:“建设项目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简称“三同时”)。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三同时”制度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从广义上讲,也属于环境影响评价范畴。(m)
A.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范围,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本次观测
(2)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高程
表三:周围环境概况和工艺流程与污染流程;(m)
(三)安全评价的内容和分类本次沉降数
(1)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观测高差)
(m m)
累计沉降数
(m m)
0.800
0
0
8
23*Q轴
0.800
0
0
9
24*1/L轴
0.800
0
0
10
27*1/L
0.800
0
0
11
24*C轴
0.800
0
0
12
27*C轴
0.800
0
0
专职测量员:
观测记录员:
年月日
监理(建设)单位核查结论:
项目专业监理工程师
(建设、变形观测测量记录
第次观测共页第页
工程名称
长沙理工大学外教楼
观测日期
年月日
观测时施工形象进度:基础全部完工(活动室、宿舍)
观测点
编号
观测部位
3.评估环境影响的价值(最重要的一步):采用环境经济学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方法,对量化后的环境功能损害后果进行货币化估价,即对建设项目的环境费用或环境效益进行估价。前次观测
市场价格在有些情况下(如对市场物品)可以近似地衡量物品的价值,但不能准确度量一个物品的价值。三者的关系为:备注
1
1*D轴
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0.800
0
0
2
1*7轴
0.800
0
0
3
1*2轴
0.800
0
0
4
7*H轴
0.800
0
0
5
3*J轴
0.800
0
0
6
3*Q轴
0.800
0
0
7
23*J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