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机电系统控制基础2014秋-习题课第三章答案

合集下载

机械控制系统工程课后习题解答

机械控制系统工程课后习题解答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答案提示第二章 系统的数学模型2-1 试求如图2-35所示机械系统的作用力)(t F 与位移)(t y 之间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t F )(t y f图2-35 题2-1图解:依题意:()()()()22d y t dy t a m F t f ky t dt b dt⋅=⋅-⋅- 故 ()()()()t F b at ky dt t dy f dtt y d m ⋅=+⋅+22 传递函数: ()()()kfs ms b as F s Y s G ++==22-2 对于如图2-36所示系统,试求出作用力F 1(t )到位移x 2(t )的传递函数。

其中,f 为粘性阻尼系数。

F 2(t )到位移x 1(t )的传递函数又是什么?m 2m 1k 1 f k 2F 1(t )F 2(t ) x 2(t )x 1(t )图2-36 题2-2图解:依题意:对1m : ()()()()212121111dt t x d m dt t dx dtt dx f t x k F =⎥⎦⎤⎢⎣⎡---对两边拉氏变换:()()()[]()s X s m s sX s sX f x k s F 12121111=--- ①对2m : ()()()()()222222212dt t x d m t x k dt t dx dt t dx f t F =-⎥⎦⎤⎢⎣⎡-+ 对两边拉氏变换:()()()[]()()s X s m s x k s sx s sx f s F 22222212=--+ ②故: ()()()()()()()()⎩⎨⎧=+++-=-++S F s x k fs s m s fsx s F s fsx s x k fs s m 222221121121 故得:()()()()()()()()()()()()()()⎪⎪⎩⎪⎪⎨⎧-+++++++=-+++++++⋅=22221212212122222121222211fs k fs s m k fs s m k fs s m s F s fsF s x fs k fs s m k fs s m s fsF k fs s m s F s x 故求()t F 1到()t x 2的传递函数 令:()02=s F()()()()()()()()()2122211122432121212211212x s fsG s F s m s fs k m s fs k fs fsm m s f m m s m k m k s f k k s k k ==++++-=+++++++求()t F 2到()t x 1的传递函数 令:()01=s F()()()()()()()()()1122221122432121212211212x s fsG s F s m s fs k m s fs k fs fsm m s f m m s m k m k s f k k s k k ==++++-=+++++++2-3 试求图2-37所示无源网络传递函数。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左健民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左健民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引论1.题目问题:简述机电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答案机电控制工程是一个交叉学科,它涉及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控制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技术。

其基本概念包括机电系统、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系统。

机电系统由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和控制设备组成,用来完成特定的运动任务。

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用来监测和控制机电系统的运行状态。

传感器系统负责采集、测量和传输机电系统的运行数据。

机电控制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机械、电气和控制等学科独立发展的阶段,各自在不同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第二个阶段是机械、电气和控制等学科开始相互交叉融合的阶段,机电系统的概念逐渐形成。

第三个阶段是机电控制工程逐渐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第二章:电气与电子技术基础2.题目问题:简述直流电路的基本特点和常用电路元件。

答案直流电路是指电流方向恒定的电路。

其基本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流方向不变。

在直流电路中,电荷只能沿着一个方向移动,电流的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电压稳定。

直流电源提供的电压一般是恒定的,不会发生明显的波动。

•电阻内部不产生能量损耗。

电阻元件在直流电路中,不会消耗电能,只会产生热能。

常用的直流电路元件包括电容器、电感器和电压源。

电容器用来存储电荷,具有储能效果。

电感器则用来存储磁能,具有阻尼和滤波效果。

电压源是直流电路中常用的电源元件,用来提供稳定的电压。

第三章:电路理论与分析3.题目问题:简述电路的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答案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方法,用于简化电路的计算和分析。

•戴维南定理:戴维南定理又称为戴维南-诺顿定理,它指出:任意一个由电压源、电流源和电路元件组成的线性电路,可以用一个等效的电流源和等效的内阻表示。

通过计算戴维南等效电流源和内阻,可以将复杂的电路简化为一个更容易分析的等效电路。

•诺顿定理:诺顿定理是戴维南定理的一种特例,它用电压源和等效的电阻来表示电路。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作业答案-3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作业答案-3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第3次作业第4章一、判断1.根轨迹法就是利用已知的开环极、零点的位置,根据闭环特征方程所确定的几何条件,通过图解法求出g K 由0→∞时的所有闭环极点。

正确2. 根轨迹是根据系统开环零极点分布而绘制出的闭环极点运动轨迹。

正确3.绘制根轨迹时,我们通常是从g K = 0时的闭环极点画起,即开环极点是闭环根轨迹曲线的起点。

起点数n 就是根轨迹曲线的条数。

正确4. 根轨迹是根据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的某个参数为参变量而画出的开环极点的 根轨迹图。

错误5.开环传递函数的分母阶次为n ,分子阶次为m(n ≥m),则其根轨迹有n 条分支,其中m 条分支终止于开环有限零点,n-m 条分支终止于无穷远 。

正确 6. 在开环系统中增加零点,可使根轨迹向左方移动。

正确7. 在开环系统中增加极点,可使根轨迹向右方向移动。

正确 8. 实轴上二开环极点间有根轨迹,则它们之间必有汇合点。

错误 9. 实轴上二开环零点间有根轨迹,则它们之间必有汇合点。

正确 10.系统的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 。

二、已知某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11p s p s z s K s D s N K s H s G g g +++==,式中g K >0,1z >1p >2p >0。

试求其根轨迹的分离点和会合点。

书99【解】 由于 ()1z s s N +=,()()()21p s p s s D ++= 上式对s 求导后得()1='s N ;()212p p s s D ++='代入式(4-9),得 ()()()()0221211=++-+++p s p s p p s z s 由此得分离点和会合点分别为 ()()21112,1p z p z z s --±-=三、设某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41++=s s s K s H s G g试计算其根轨迹的渐近线倾角。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练习题答案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练习题答案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练习题答案一、填空1、输入端;闭环控制系统2、形成控制作用的规律;被控制对象/3、叫做系统的数学模型4、稳定5、输出量的拉氏变换;输入量的拉氏变换6、2222)(nn nb s s s G ωζωω++= 7、4)2(2++s s8、)(a s F +9、单位脉冲信号 10、0.111、初始状态;无穷12、正弦输入信号的稳态 13、φj e A B14、线性控制系统 15、∑∞-∞=*-⋅=k kT t kT f t f )()()(δ二、选择ADCDA ACBCC 三、判断1、正确2、正确3、错误4、错误5、错误6、错误7、正确8、错误9、正确 10、正确 四、综合 1、解答:解答:将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得:)()1()()()()()()()()1()()()()()()())()(()(54534321321s N Ts s x s N s x s C s x s x s x Ts s x s x s x s sx s sR s x s c s R k s x +=-=+=+-+=τ=-=)()(s R s C =)1)(1(1)1)(1(+++++τS TS K S TS s=KS TS sK +++τ+)1)(1(2、解:1) ω<ω1的低频段斜率为[-20],故低频段为K/s。

ω增至ω1,斜率由[-20]转为[-40],增加[-20],所以ω1应为惯性环节的转折频率,该环节为1111+s ω 。

ω增至ω2,斜率由[–40]转为[–20],增加[+20],所以ω2应为一阶微分环节的转折频率,该环节为112+s ω 。

ω增到ω3,斜率由[-20]转为[-40],该环节为1113+s ω,ω>ω3,斜率保持不变。

故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应由上述各典型环节串联组成,即)11)(11()11()(312+++=s s s s K s G k ωωω2) 确定开环增益K当ω=ωc 时,A(ωc )=1 。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考试题库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考试题库

一、简答1.什么是自动控制?就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生产过程或被控对象的某一物理量(输出量)准确地按照给定的规律(输入量)运行或变化。

2.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归结为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

3.什么是自动控制系统?指能够对被控制对象的工作状态进行自动控制的系统。

它一般由控制装置和被控制对象组成4.反馈控制系统是指什么反馈?反馈控制系统是指负反馈。

5.什么是反馈?什么是正反馈?什么是负反馈?反馈信号(或称反馈):从系统(或元件)输出端取出信号,经过变换后加到系统(或元件)输入端,这就是反馈信号。

当它与输入信号符号相同,即反馈结果有利于加强输入信号的作用时叫正反馈。

反之,符号相反抵消输入信号作用时叫负反馈。

6.什么叫做反馈控制系统系统输出全部或部分地返回到输入端,此类系统称为反馈控制系统(或闭环控制系统)。

7.控制系统按其结构可分为哪3类?控制系统按其结构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和复合控制系统。

8.举例说明什么是随动系统。

这种系统的控制作用是时间的未知函数,即给定量的变化规律是事先不能确定的,而输出量能够准确、迅速的复现给定量(即输入量)的变化,这样的系统称之为随动系统。

随动系统应用极广,如雷达自动跟踪系统,火炮自动瞄准系统,各种电信号笔记录仪等等。

9.自动控制技术具有什么优点?⑴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⑵提高了产品的质量;⑶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使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更有效的劳动;⑷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生产过程依靠人们的脑力和体力直接操作是难以实现的,还有许多生产过程则因人的生理所限而不能由人工操作,如原子能生产,深水作业以及火箭或导弹的制导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自动控制更加显示出其巨大的作用10.对于一般的控制系统,当给定量或扰动量突然增加某一给定值时,输出量的暂态过程可能有几种情况?单调过程衰减振荡过程持续振荡过程发散振荡过程二、判断1.自动控制中的基本的控制方式有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复合控制。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控原理习题答案(第三章)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控原理习题答案(第三章)
令 , ,
则根据系统框图可得
代入 ,得
另 ,得到系统的干扰输出
则误差表达式为
若积分环节加在扰动点之前则
, ,
可求得 。
若积分环节加在扰动点之后,则
, ,
可求得
由此可见在扰动点之前的前向通道加入积分环节,才能消除阶跃扰动产生的稳态误差。
3.23

则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误差为
将 及 得
闭环特征方程为
又因为 故系统稳定,与参数a,b无关。

则有系统的稳态误差
则求出待定系数为
3.29
当a=0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则根据
得 。
当 ,根据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则根据
得a=0.25
3.30
由图3.30所示的单位阶跃响应 ,可得系统的超调量和峰值时间为
又有参数间的关系:
因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则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得到参数为
3.34
列Routh表可得
3.12
由系统框图可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因为是单位反馈,可得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如果要求闭环传递函数的特征根全部位于s=-1垂线之左,可令s=z-1,并代入特征方程,得
建立Routh表
Z3115
z21140K-27
z1 0
z040K-27
令第一列的元素全部为正,可得不等式组
解得K的取值范围为
3.14
由系统框图可以求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3.1
图3.1(b)所示的单位阶跃响应具有等幅振荡特性,说明系统的阻尼比 。这与系统主反馈取“-”及内反馈取“0”相对应,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该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图3.1(c)所示单位阶跃响应具有发散特性,说明系统不稳定。这与系统的主反馈取“-”及内反馈取“+”相对应,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该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机电自动控制课后习题答案

机电自动控制课后习题答案

机电自动控制课后习题答案机电自动控制课后习题答案机电自动控制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机械、电子、自动化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机电自动控制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基础知识1. 什么是自动控制系统?答案:自动控制系统是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反馈回路组成的系统,用于实现对某个物理过程或工业过程的自动控制。

2. 什么是反馈控制?答案:反馈控制是指通过对被控对象输出的信息进行测量,并与期望输出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控制器的输出,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3. 什么是传感器?答案: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被测量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输出的装置。

4. 什么是执行器?答案:执行器是一种能够接受控制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相应的动作或输出的装置。

第二章:传感器与执行器1. 常见的传感器有哪些?答案: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等。

2. 常见的执行器有哪些?答案:常见的执行器包括电机、气缸、液压马达等。

3.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案: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物理量与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

常见的工作原理包括电阻、电容、电感、光电、压力等。

4. 执行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案:执行器的工作原理根据不同的类型而有所不同。

例如,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产生转矩,从而实现机械运动。

第三章:控制器1. 常见的控制器有哪些?答案:常见的控制器包括PID控制器、PLC控制器、单片机控制器等。

2. PI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案:PID控制器根据当前的误差、误差的变化率和误差的积分值,计算出控制器的输出信号。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部分的组合,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3. PLC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案:PLC控制器通过输入模块获取外部信号,经过逻辑运算、计算和控制输出模块,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 期末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 期末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适用类别:电大成人脱产、成人业余一、选择题:1.作为控制系统,一般()AA.开环不振荡 B. 闭环不振荡 C. 开环一定振荡 D. 闭环一定振荡2.当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已知时,求系统结构与参数的问题,称为()BA.最优控制B.系统辩识C.系统校正D.自适应控制3.反馈控制系统是指系统中有()BA.惯性环节B.反馈回路C. 积分环节D. PID4.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最本质的区别是()AA. 开环系统的输出对系统无控制作用,闭环系统的输出对系统有控制作用B. 开环系统的输入对系统无控制作用,闭环系统的输入对系统有控制作用C. 开环系统不一定有反馈回路,闭环系统有反馈回路D. 开环系统不一定有反馈回路,闭环系统也不一定有反馈回路5.若f=sin5(t-2),则L [ f(t) ]=()AA.22525ses-+B.2225sses-+C.2225sses+D.22525ses+6.L [ t2e-2t ] =()CA.123()s-B.1a s a()+C.223()s+D.23s7.若F(s)=421s+,则Limf tt→0()=()BA. 4B.2C. 0D. ∞8.下列函数既可用初值定理求其初始值又可用终值定理求其终值的为()DA.5252s+B.ss216+C.12s-D.12s+9.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CA. 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系数为常数,而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系数为时变函数B. 线性系统只有一个外加输入,而非线性系统有多个外加输入C. 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D. 线性系统在实际系统中普遍存在,而非线性系统在实际中存在较少10. 某系统的微分方程为25()2()sin ()t x t x t t y t ω+⋅=,它是( )AA.线性时变系统B.线性定常系统C.非线性系统D.非线性时变系统 11. 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G s Ts =+,它是( )CA .积分环节 B. 微分环节 C.一阶积分环节 D. 一阶微分环节 12. 下面因素中,与系统稳态误差无关的是( )DA .系统的类型 B. 开环增益 C.输入信号 D .开环传递函数中的时间常数 13. 系统方框图如图示,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DA.1051s + B. 2s C. 10251s s ()+ D. 2051s s + 14. 图示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BRLC u 2u 1A.1()1L R Cs ++ B.211LCs RCs ++ C. 2()1L R Cs ++ D. 21L R Cs ++ 15. 二阶系统的极点分别为s s 12054=-=-.,,系统增益为5,则其传递函数为( )B A.2054(.)()s s -- B. 2054(.)()s s ++ C. 5054(.)()s s ++ D. 10054(.)()s s ++16.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341002s s ++,其无阻尼固有频率ωn 是( )BA. 10B. 5C. 2.5D. 2517. 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100(0.11)(54)s s s ++,则系统的开环增益以及型次为( )A A .25,Ⅱ型 B. 100,Ⅱ型 C. 100,Ⅰ型 D. 25,0型 18.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2)KG s s s s =++,则系统稳定时的开环增益K值的范围是( ) DA .0 < K< 2B .K > 6C .1 < K < 2D .0 < K < 619. 利用奶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时,Z=P-N 中的Z 表示意义为( )DA .开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 左半平面的个数B .开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 右半平面的个数C .闭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 右半平面的个数D .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在S 右半平面的个数20. 若要增大系统的稳定裕量,又不能降低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精度,通常可以采用( )CA .相位滞后校正B .提高增益C .相位超前校正D .顺馈校正 二、填空题:1. 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0()(10.5)sG s s s +=+,则系统的幅频特性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习题课答案
3-1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4
()(s 5)
G s s =+,试求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脉冲响应。

解: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24
(s)44(s 5)
4(s)54(s 1)(s 4)
1(s 5)
o i X s X s s s +===++++++ (1)当()1()i x t t =时,1()i X s s
=
41
()411
33()()()(4)(1)14
o o i i X s X s X s X s s s s s s s ===-+++++g
则 441()1()1()1()33
t t
o
x t t e t e t --=-⋅+⋅ (2)当()()i x t t δ=时,()1i X s =
44(s)4
33(s)(s)1(s)(s 4)(s 1)14
o o i i X X X X s s ==⨯=-++++
则 44()()1()3
t
t o x t e e t --=
-⋅
3-2 系统结构图如图3-70所示。

已知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σ%3.16=%,峰值时间
1=p t s 。

(1)求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s G ; (2)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s Φ;
(3)根据已知的性能指标σ%、p t 确定系统参数K 及τ; (4)计算等速输入s t t r )(5.1)(︒=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解 (1) )110(10)
1(101)1(10
)(++=++
+=ττs s K s s s s s K s G
(2) 2
2
22210)110(10)(1)()(n
n
n s s K s s K
s G s G s ωξωωτ++=+++=+=Φ (3)由 ⎪⎩
⎪⎨⎧=-===--113.16212ξωπσςξπn p o
o
o
o t e 联立解出
⎪⎩⎪⎨⎧===263
.063
.35
.0τωξn
由(2) 18.1363.31022
===n K ω,得出
318.1=K 。

(4) 63.31263.01018
.1311010)(lim 0=+⨯=+=
=→τK s sG K s v 413.063
.35
.1===v ss K A e
3-3 设图(a )所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图(b )所示。

试确定系统参数,1K 2K 和a 。

解 由系统阶跃响应曲线有
⎪⎩⎪
⎨⎧=-===∞o
o o o
p t h 3.333)34(1.03)(σ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2
2
2
2122
12)(n
n n s s K K as s K K s ωξωω++=++=Φ (1) 由 ⎪⎩⎪⎨⎧
===-=--o o o o n p e
t 3.331.012
12
ξξπσωξπ 联立求解得 ⎩⎨
⎧==28.3333.0n ωξ 由式(1)⎩⎨⎧====22
21108
2
1n n a K ξωω
另外 3lim 1
)(lim )(21
22100
==++=⋅
Φ=∞→→K K as s K K s s s h s s 5.21
)(lim )(0
=⋅
Φ=∞→s
s s h s
第4章习题
4-1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
10
)(+=s s G K ,当系统作用以下输入信号时,试求系统的稳态输出。

(1) )30sin()(0
+=t t x i
解: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11
10
)(1)()(+=+=
s s G s G s G K K B
11
arctan 2121101110)(ω
ω
ωωj B e
j j G -⋅+=+=。

此题中,1=ω,得频率特性为: 02.5122
10
1110)(j B e j j G -⋅=+=ω,由此得:
4-2 绘出开环传递函数为)
105.0)(1()
2(5)(+++=
s s s s s G 的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

解:将)(s G 中的各因式换成典型环节的标准形式,即
)
105.0)(1()
15.0(10)(+++=
s s s s s G
如果直接绘制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其步骤如下: (1)转折频率1ω=1,2ω=2,3ω=20。

(2)在ω=l 处,dB K L 2010lg 20lg 20)(1====ωω。

(3)因第一个转折频率1ω=1,所以过(1ω=1,dB L 20)(=ω)点向左作一20dB /dec 斜率的直线,再向右作一40dB /dec 斜率的直线交至频率2ω=2时转为一20dB /dec ,当交至3ω=20时再转为一40dB /dec 斜率的直线,即得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如图5—47所示。

)8.24sin(905.0)2.530sin(122
10
)(0001+=-+=
t t t x oss
图5—47 例5—10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
系统开环对数相频特性:
ωωωωϕ05.05.090)(1110----+--=tg tg tg
对于相频特性,除了解它的大致趋向外,最感兴趣的是剪切频率c ω时的相角,而不是整个相频曲线,本例中5==c ωω时的相角为
011105.114505.055.0590)(-=⨯-⨯+--=---tg tg tg c ωϕ
4-3 试确定下列系统的谐振峰值、谐振频率:2
X ()5=
X ()
25
O i j j j j ωωωω++ 解:2
2
22()5(5)1()()2()5()5(5)5
o i X j X j j j j ωωωωωω==++++ 则5,5
n ωξ==
2
2 1.2511
212
1()55
r M ξξ
=
==--
22
112512(
) 1.73rad/s 5
r ωωξ=-=-= 4-4 根据下列给定的最小相位系统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图写出相应的传递函数。

解:4-5(a)
(1)求结构
从图中看出,低频段斜率为0,是0型系统,由渐近线的斜率变化: 第1个转折频率处斜率变化20/dB dec -,是一阶惯性环节; 第2个转折频率处斜率变化也是20/dB dec -,也是一阶惯性环节; 因此传递函数结构为
12()(1)(1)
K
G s T s T s =
++
(2)求参数
从图中看出,低频段与零分贝线水平重合,因此
1K =
对第1个一阶惯性环节,转折频率11ω=,则:
11
1
1T ω=
=
对第2个一阶惯性环节,转折频率24ω=,则:
22
1
1
0.254
T ω=
=
= 综合得:
()(1)(0.251)
K
G s s s =
++
解:
4-5(b)
(1)求结构
从图中看出,低频段斜率为20/dB dec -,是1型系统,由渐近线的斜率变化: 第1个转折频率处斜率变化20/dB dec -,是一阶惯性环节; 第2个转折频率处斜率变化也是20/dB dec -,也是一阶惯性环节; 因此传递函数结构为
12()(1)(1)
K
G s s T s T s =
++
(2)求参数
从图中看出,低频段延长线与零分贝线交点频率:0100ω=,因为是1型系统,由式(4-67)
100K =
对第1个一阶惯性环节,转折频率10.01ω=,则:
11
1
1
1000.01T ω=
=
= 对第2个一阶惯性环节,转折频率2100ω=,则:
22
1
1
0.01100
T ω=
=
= 综合得:
12100
()(1)(1)(1001)(0.011)
K G s s T s T s s s s =
=++++
4-6 已知某二阶反馈控制系统的最大超调量为25%,试求相应的阻尼比和谐振峰值。

解:已知2
10.25p M e ξ-==
解得0.4ξ=
则2
2
1.362120.410.4
r M ξξ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