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导学案
文言文阅读导学案

文言文阅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特点和翻译方法。
3、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文意,概括文章的主旨。
4、培养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如“之”“而”“以”等。
(2)掌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2、难点(1)理解文言文的文意,尤其是一些较为复杂的篇章。
(2)对文言文作品进行赏析和评价,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2、归纳法对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等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3、翻译法通过翻译文言文句子,提高对文言词汇和句式的理解能力。
4、比较法将不同的文言文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加深对文言文的认识。
四、知识储备(一)实词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在文言文中,实词的数量众多,需要我们重点积累。
1、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如“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仅指男子的配偶。
2、一词多义例如“兵”,可以指兵器、士兵、军队等。
3、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意为驻军。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在语法和表达上起着重要作用。
1、常见的虚词“之”“而”“以”“于”“其”等。
2、虚词的用法“之”可以作代词、助词、动词等。
(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标志有“……者,……也”“……,……也”等。
2、被动句“于”“为”“见”等常用来表示被动。
3、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五、阅读技巧(一)结合注释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充分利用注释,帮助理解文中的生僻字词和疑难语句。
(二)理清思路先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脉络和层次。
(三)联系上下文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测词义和理解文意。
六、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
文言文原文(二)题目设置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初中文言文阅读】《黄生借书说》导学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黄生借书说》导学案《黄生借书说》导学案学习目标[电子邮件保护]{;seq?6qz#zx0(1)了解说的有关知识和作者。
(2)通过朗读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背诵课文。
(3)结合工具书、课堂练习题、文下注释、逐《黄生借书说》导学案学习目标[emailprotected]{;seq?6qz#zx0(一)了解““说”的有关知识和作者。
(2)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工具书、课堂练习题、文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
(4)理解这篇文章,并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澄清。
”书非借不能读”写下真相,珍惜今天优越的学习条件。
学习过程:一、明确的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时间提前学习学习计划,预习课文并感受。
)(一)背景描述和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一、作者简介袁梅(1716-1798),子才,简斋,绥远大师,清代钱塘(浙江杭州)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乾隆年间,他是一名进士,曾在江宁服役(江苏江宁)和其他县。
辞职后,他住在南京小仓山,修建了一座配套花园,过着奢华的生活。
他的诗清新而巧妙,主要描写日常生活。
他著有《小仓山方文集》、《绥远诗话》、《子步语》等。
2作品简介一)内容:这篇“说”就青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人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奋发向学。
(2)“说”:这是一种古老的风格,可以发表评论或记录事件,都是为了解释真相。
3一、相关背景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得到书比现在难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借,但旧时没有公共图书馆,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
由于有书的人不多,得书又不易,加上私有观念重,自然不愿借出。
还由于当时书借出后损坏甚至丢失的情况也不少,旧时就流传着“借书一痴”,“还书一痴”的俗语,所以书就更难借了。
正因为如此,借来的书就更能激发人们勤奋阅读。
(二)文本预览h?f[#w~!`c*j0一、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看拼音,写汉字或加上一些注音)件()斋)等待 ()辄 ()薪水 ()吝 ()忧虑 ()摩玩 ()庋隐藏 ()()二、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文言文阅读说课导学案

文言文阅读说课导学案一、说教材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文言文阅读。
通过阅读经典文言文,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字的特点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包括句式结构、词语用法等;- 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如分析句子结构、猜测词义等;- 熟悉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独立阅读能力。
- 解读古代词汇和文言文的长句结构;-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推理和思考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用一段文言文短文或古诗唐诗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 教学环节(3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的特点,包括句式结构、词语用法等。
解读古代词汇和文言文的长句结构,并通过例句进行讲解和讨论。
同时,提供一些实用的阅读技巧,如分析句子结构、猜测词义等。
3. 实践活动(4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
分发文言文短文或古诗唐诗,要求学生独立进行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4.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提醒学生关注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和技巧。
五、说教学手段和学时安排- 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投影仪或电脑教学软件呈现文言文短文或古诗唐诗的内容;- 教师讲解:通过讲解文言文的特点和解读文言文的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理解和思考。
学时安排:- 导入:10分钟;- 教学环节:30分钟;- 实践活动:40分钟;- 总结归纳:10分钟。
六、说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教学资源:- 文言文短文或古诗唐诗;- 投影仪或电脑教学软件。
九年级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导学案附答案

科目:九年级语文学案课题:文言文阅读时间:年月日主备人:授课人:课型:复习课复习目标1、了解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
【重点】2、熟练运用,灵活解题。
【难点】回顾梳理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9~12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节选)【乙】①“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置酒洛阳南宫。
高祖曰:高祖④②③下者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等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⑤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因以予之,与天下⑥;”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此所以失天下也。
⑦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王陵: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降:投降。
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
⑦连:率领。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先帝称之曰能吾能用之 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此其所以为我擒也....C.此皆良实皆人杰也 D.悉以咨之决胜于千里之外....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1)志虑忠纯。
译文:(2)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译文: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个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A.【甲】文段,诸葛亮向刘禅举荐文臣武将,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九年纪下册文言文 导学案

九年纪下册文言文《公输》《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课型:反馈课班级:_____ 学习小组:____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编号一、《公输》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①公输盘不说.:②请说.之:③知而不争.:④不可谓知类..:⑤吾义固不杀人:⑥将以攻宋:2.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3.翻译下面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4.(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2)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
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①与鲁班有关的成语:②与墨子有关的成语:5.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6-9题。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吾知子之所以距我(2)于墨子之守圉.有余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七年级上册《卖油翁》导学案 答案及参考教案

七年级上册《卖油翁》导学案答案及参考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卖油翁》的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对国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卖油翁》的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和特殊用法。
2. 分析课文中的寓意和道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3.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4. 课堂讲解:对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和特殊用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寓意和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批改: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生字词和文言文句子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分析能力。
七、课后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考虑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
八、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提供课文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 生字词表:列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导学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导学案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导学案得于课内,用于课外——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考什么【研读说明,有的放矢】《2013年临沂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的考查要求: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1.理解 B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⑵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之)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E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怎么考【典型例题,考点梳理】▊2012.临沂市考试样卷(一)③(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④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⑤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①②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 .——节选自《明史? 宋濂传》【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翼日:第二天。
?翼?同?翌?。
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
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
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
类似于?怎么,哪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2分)(1)悉召廷臣诘责 (2)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①坐客为谁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 ①濂具以实对②为坛而盟,祭以尉首..信心专心用心恒心 1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导学案C ①或指其书曰②安陵君其许寡人..D ①彼尽忠于陛下耳②舜发于畎亩之中..3.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导学案

1.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的选项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顺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兵之手也②兵之腹也③兵之足也④兵之首也
A.④②①③B.④①②③
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
2.本篇提出将帅必须具备____________等品质。从文中可以看出,要求义是为了____________,使士卒效死;要求仁是为了____________。(3分)
(2)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四、(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6分)
将者不可以不义①,不义则不严,不严则不威,不威则卒弗死②。故义者,________。将者不可以不仁,不仁则军不克,军不克则军无动。故仁者,________。将者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力,无力则三军之利不得。故德者,________。将者不可以不信,不信则令不行,令不行则军不槫③,军不槫则无名④。故信者,________。
【夯实词句】
3.下列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威则卒弗死卒获有所闻
B.不仁则军不克彼竭我盈,故克之
C.故仁者温故而知新
D.不信则令不行弗敢加也,必以信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义则不严,不严则不威。
(2)无力则三军之利不得。
(《资治通鉴·卷一》)
【注释】①使:致使,让。②霸者:指春秋战国时代称霸四方的诸侯。③为:治,治理。④商君:商鞅,战国法家代表人物,为人刻薄狡诈。⑤畜其民:收服民心。商鞅在变法初期立木为信,使得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确保了新法的顺利实施。
1.请结合文章内容,将下列字词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正确顺序为:________。(4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阅读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文言词语含义及用法2、掌握基本的文言句式。
3、掌握翻译句子学习过程:(一)考点一:实词以中考题为例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走送之走:跑 B.自念所赠颇不粗劣念:思念,怀念C.手自烹进手自:亲自用手 D.贵官执盏一拱曰执:拿着,握着方法点拨:第一种方法:温故迁移法第二种方法:组词联想法第三种方法:语法迁移法(二)考点二:虚词常考查的文言虚词:之、以、其、而。
7.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命名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重点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整理归纳:“以”的用法1、介词(+名、代):①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②表示凭借,译为“凭、靠”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2、连词(+动词):①表示目的,译为“来”;②表结果,译为“以致”“以致于”;③有时相当于“而”3、动词(+句子或与为连用):译为“以为、认为”4、通假字:表示时间,可译为“已”“已经”“之”的用法之:助词①的②无实义(宾语前置标志、定语后置标志、主谓之间、补充音节)代词(动词+之)代人、事、物动词(某人之某地(到、往)“其”的用法1、通常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那”等。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3、语气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问、愿望等语气的: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等,或不译。
“而”的用法: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顺承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3.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4.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直击中考1.下列语句,句式与“吾谁与归?”相同的一项是()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贤能为之用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忌不自信2.下列句子中,与“马之千里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 B贤能为之用 C其两膝相比者 D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三)考点三:文言句式常见文言句式:1、倒装句 2、判断句3、省略句 4、被动句 5、固定句式8.下列句子中,与“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B、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D、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直击中考1.下列语句,句式与“吾与谁归?”相同的一项是()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贤能为之用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忌不自信2.下列句子中,与“马之千里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B、贤能为之用C、其两膝相比者D、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四)考点四:翻译句子中考评分细则: 1.句子大意正确;2.重点词语译正确;3.表述文从字顺;4.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直击中考⑴向有友人馈朱鲫于孙公子禹年。
(2分)译文:⑵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译文:明确翻译句子方法:1. 以直译为原则,特别是重点字词一定要翻译出来。
2. 体现句式特征(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反问句、省略句)。
3. 语句通顺、连贯,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4. 带上标点。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2015年青岛中考)故事两则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②,家无慧仆,以老佣往。
走送之,及门,倾水出鱼,索盘而进之。
及达主所,鱼已枯毙。
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飨③。
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答曰:“欢甚。
”问:“何以知之?”曰:“公子见鱼便欣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
”主人骇甚,自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人。
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
”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人④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恐筲斗不文⑤,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详也?”主人骂而遣之。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⑥皆精。
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贵官默然。
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饮已将尽,并无赞语。
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取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注释】①朱鲫:红鲫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
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清代顺治年间兵部尚书之子。
③飨:用酒食款待。
④非人:不懂事理的人。
⑤筲斗(shāo dǒu)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
筲斗,小水桶。
⑥铛臼(chēng jiù):煮茶用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走送之走:跑 B.自念所赠颇不粗劣念:思念,怀念C.手自烹进手自:亲自用手 D.贵官执盏一拱曰执:拿着,握着7.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命名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8.下列句子中,与“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B.山峦为晴雪所洗出(《满井游记》)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D.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佣人把鱼摆在盘中献给孙公子,公子很高兴,但没说话,让人拿酒烹鱼款待老佣人。
B.老佣人认为自己做得很有礼节,对主人的责备很不满意,极力辩解,主人非常生气。
C.灵隐寺有位以茶闻名的僧人,存了不同等级的茶叶,用来招待不同的客人。
D.僧人煮了上等好茶献给贵官,希望得到称赞,哪知这位贵官却不懂得茶叶的优劣。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向有友人馈朱鲫于孙公子禹年。
(2分)译文:⑵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译文:(一)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石崇与王恺争豪石崇①与王恺②争豪③,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武帝④,恺之甥也,每助恺。
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⑤,世罕其比。
恺以示崇。
崇视讫⑥,以铁如意⑦击之,应手而碎。
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
崇曰:“不足恨,今还卿。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⑧甚众。
恺惘然自失。
选自《世说新语·汰侈门》【注释】①崇:字季伦,西晋时渤海南皮人,是当时的大富豪,大恶霸。
②王恺;、:字君夫,西晋时东海人,晋武帝司马炎的舅父。
③争豪:比赛富有。
豪,豪华奢侈④武帝:即晋武帝司马炎⑤扶疏:树枝茂盛的样子。
⑥讫:完毕⑦指供玩赏的一种器物,多用竹、玉、骨等制作。
⑧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穷:穷尽B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许:左右、上下C、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悉:都D、条干绝世绝:尽8、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并穷绮丽,以饰舆服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B、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唐雎不辱使命》C、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通过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反映了晋富豪穷奢极欲的生活。
B、晋武帝将稀世珍宝随手赠与手下的行为反应了朝政的无道。
C、石崇随手击碎珊瑚的行为表现出他的豪爽、蔑视权贵。
D、本文表现出这些富人的攀比之心和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心态。
10、将下列语句翻译成汉语(4分)①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
②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苏秦之楚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谈卒,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三日乃得见乎王得:得到B.不远千里而临寡人临:到C.愿闻其说闻:听D.今令臣食玉炊桂食:吃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苏秦之楚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那不染(《爱莲说》)3、下列各句与“楚国之食贵于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不戚戚于贫贱B.若为佣耕,何富贵也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D.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4、对下列文章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楚王很虚心,在听苏秦的话之后立刻请苏秦暂歇宾馆,说明他是个比较容易采纳意见的君王。
B.苏秦做事有耐心,说话有技巧。
C.苏秦到楚国去,过了许多天后才见到楚王。
D.苏秦向楚王告别,只要是因为楚王的怠慢。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2)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1、整理归纳课堂笔记。
2、《初中复习指导》 113页《关羽传》 114页《完璧归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