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地理中考必背知识考点,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中地理会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会考必考知识点总结1.地理基本概念:地理是研究地球及其上的人类活动的学科。
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2.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呈近似球体的椭球体,其半径约为6371公里。
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
3.地球运动与地理坐标:地球的运动有自转和公转两种。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现象,公转使得地球产生四季变化。
地理坐标是以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地点位置的一种方式。
4.地理分区:地理分区是根据地球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进行的区域划分。
常见的地理分区包括大洲、国家、行政区、地形区和气候带等。
5.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壳运动: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地壳、地幔和地核等。
地壳运动主要包括板块构造和地震、火山的形成。
6.气候与水文地理:气候是指地球上其中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水文地理研究水的循环和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情况。
7.自然灾害与防治: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台风等,研究其成因和对人类的影响。
防治灾害是减轻灾害影响的一种重要手段。
8.人口与城市地理:人口地理研究人口数量、分布和迁移等。
城市地理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城市化过程。
9.农业与工业地理:农业地理研究农田分布、农作物种植和农业生产问题。
工业地理研究工业布局、工业发展和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
10.交通与通讯地理:交通地理研究交通工具和交通网络的布局和发展。
通讯地理研究通讯设施和通讯网络的布局和发展。
11.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播。
12.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地理研究环境资源的分布和保护。
可持续发展研究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13.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地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资源的破坏等。
因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地球。
14.地理技能:地图阅读和制图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技能,包括地图的符号、比例尺、经纬度、等高线等的理解和掌握。
2020会考地理必背重点知识汇总

2020会考地理必背重点知识汇总士满河、黑海、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②非洲和欧洲:加纳角、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③北美洲和南美洲:巴拿马地峡④南美洲和南极洲:德雷克海峡⑤欧洲和北极洲:法兰克福群岛⑥亚洲和北极洲:白令海峡13、世界五大洲人口排名: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14、世界三大经济体:XXX、美国、中国15、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16、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意大利17、世界七大奇迹: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奥林匹亚神庙、摩索拉斯陵墓、罗得岛巨像、亚历山大灯塔18、世界三大宗教:XXX、XXX、XXX19、世界三大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京杭大运河20、世界三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塔拉马卡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1.水路交通要道世界各地有四个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它们分别是:①欧洲和亚洲:土耳其海峡(连接黑海和地中海)、海(世界最大的湖泊);②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③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④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北冰洋)。
2.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3.六大板块世界上的陆地被分为六个大板块,它们分别是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4.人口分布世界人口集中分布于中低纬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例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
而人口稀疏区则包括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等。
5.人口增长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人口增长过慢则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6.人种分布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以及大洋洲;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有很多同学在备考初中会考地理时,因为之前没有对知识做过系统的总结,导致复习时整体效率低下。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1:地球的公转周期:一年(约365天)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四季的变化;b、昼夜长短变化(a)任何一天,赤道地区均昼夜平分。
(b)任何地点,春秋二分均昼夜平分。
(c)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越向北方向昼越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越向南方向昼越长。
(D)凡太阳直射的地区都昼长夜短(除赤道外);c、五带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影子长短变化)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2:世界的气温和降水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海拔等。
1. 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如:孟买与莫斯科)。
2. 夏季离海洋越远气温越高. 离海洋越近气温越低;冬季离海洋越远气温越低,离海洋越近气温越高。
3. 暖流经过的地方气温高,寒流经过的地方气温低。
(如:南非东西两侧)4.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低气温越高。
(如:横断山脉山顶与山脚)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3:地形类型有5种:地形区是以某种地形类型为主的一片区域平原:地面平坦,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坦荡,边缘陡峻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周围高,中间低,没海拔要求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4:南亚1、位置和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南亚次大陆2、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3、两大河流:印度河(注入阿拉伯海)和恒河(注入孟加拉湾)4、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乞拉朋齐为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5、农作物:水稻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孟加拉国西部;小麦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黄麻(加尔各答)以恒河下游地区种植面积最广;棉花(孟买)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部地区6、宗教: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7、主要国家: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首都新德里,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5:各大洲的分界线①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②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③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④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2020中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大全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2020中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大全七年级上册与同学们谈地理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⑹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2020年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汇总

【导语】地理这门学科属于⽂科类,要记、背的内容⾮常多,对于中考⽣来说,如何提⾼地理的复习效率呢?⾸先是要对地理知识点进⾏归纳总结,下⾯©⽆忧考⽹就来给⼤家分享2020年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1、地球的形状和⼤⼩ 地球是⼀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向,环绕地球仪⼀周的圆圈,叫做纬线,⾚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点。
纬线指⽰东西⽅向。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午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指⽰南北⽅向。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西向东旋转,这叫做地球⾃转。
⾃转⼀周的时间⼤约是24⼩时,也就是⼀天。
⾃转产⽣了昼夜交替。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转的同时,⼜围绕着太阳⾃西向东公转,公转⼀周的时间就是⼀年。
地球的公转,产⽣了季节变化。
6、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7、地图三要素 ⽐例尺、图例与注记。
8、海拔和相对⾼度 地⾯某个地点⾼出海平⾯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某个地点⾼出另⼀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度。
9、等⾼线 把海拔⾼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线。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积占了71%,⽽陆地⾯积仅占29%。
11、陆地地形 分为⼭地、平原、⾼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12、促使地形变化的⼒量 地球内部所产⽣的作⽤称为内⼒作⽤,如地壳运动、⽕⼭、地震等,都是地球内⼒作⽤的表现形式。
来⾃地球外部的⼒叫做外⼒作⽤,如流⽔、风、海浪和冰川等。
初中地理会考必备考点大全

初中地理会考必备考点大全2024初中地理会考必备考点大全资料1、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路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2、渤海附近有我国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的渔场——舟山渔场。
3、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4、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5、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35人/km2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39人/km2)的3倍多。
6、我国以黑河—腾冲为界,东部人口分布密集,西部人口分布稀疏。
7、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数最多。
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最多。
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8、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自西向东:一、二、三。
9、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10、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1、一个地方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12、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我国的雨季。
13、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14、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
它是我国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15、长江三峡(自西向东):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16、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可再生资源。
(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17、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
(石油、矿产资源等)18、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2020年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专题13份

专题1.1 世界地理总论(地球和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3)麦哲伦环球航行;(4)卫星照片。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四、经纬网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及其相对位置。
A确定地球上一点的地理位置(a)确定度数。
根据横纬纵经的原则,按照题目要求写出经纬度。
(b)确定东西经和南北纬。
首先回忆符号:东E西W;南S北N。
然后根据度数变化规律确定符号。
(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E,向西度数越来越大为西经W,向北度数越来越大为北纬N,向南度数越来越大为南纬S)B确定地球上两点的相对位置依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确定四个方位。
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断两点位置。
五、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引起现象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长短不同;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
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五带形成(各地一年中获得太阳热量不同,自北向南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60°——-90°N(S)为高纬度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余东经E在东半球,西经W在西半球)太阳直射点移动:春分——夏至,冬至——春分;(直射点向北移)夏至——秋分——冬至(直射点向南移)五带划分(依据:根据各纬度接受太阳热量差异)(赤道)00 (北回归线)23.50(南回归线)23.50(北极圈)66.50(南极圈)66.5090900热 带南 温 带北 温 带北寒带 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无无极昼极夜、直射现象,四季分明有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春分3.21夏至6.22秋分9.23冬至12.22次年春分夏至 6月22号秋分 9月23号冬至 12月22号3月21号公转运动图六、地图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020年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汇总_初三学生地理复习资料

2020年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汇总_初三学生地理复习资料地理这门学科属于文科类,要记、背的内容非常多,对于中考生来说,如何提高地理的复习效率呢?首先是要对地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2020年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年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汇总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
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6、五带的划分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8、海拔和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0、世界海陆的分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11、陆地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