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逼老师放弃你的孩子
别逼老师“放弃”您的孩子

别逼老师“放弃”您家孩子二中附小靳月香一位资深的班主任曾说:“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
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
”孩子走进学校,老师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被老师重视的孩子,成绩更优秀,自信心更强。
无论在智力还是性格的发展上都会更好一些。
而一旦被老师忽略,孩子不仅会成绩下降,出现自卑情绪,在人际交往上也容易有障碍,有些敏感的孩子甚至还可能会自暴自弃。
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并不仅仅取决于孩子,某种程度来说,甚至受家长影响更大一些。
孩子在学校最大的悲哀不是成绩差,不是常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不是常被请家长,而是老师不再注视他,他做了什么都不会在意,被老师完全放弃的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绝对是灰暗的。
但是,很多时候孩子在学校被放弃不是因为孩子,大多数被老师“放弃”的孩子是因为家长们不经意间的一件事。
很多时候,不是老师想放弃孩子,而是被家长们逼得放弃孩子。
下面的几种行为,你有吗?一、搞清楚事情之前不要和老师吵闹甚至动手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一时冲动愤怒是很正常的。
可是在去学校“讨说法”之前,一定要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如果是自己孩子错了,那就主动道歉;如果是别的孩子的错,可以去和老师反应一下情况,让老师来协调处理;如果是学校和老师处理不得当,可以先跟学校和老师协商下一步处理办法。
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要表现出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这样会给老师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日后自然会对孩子另眼相待。
如果在没搞清楚状况之前就去大闹学校和老师,只会让老师觉得家长无理取闹,给老师留下的这样的负面印象,自然对孩子很不利。
二、不把学校、老师的规定当回事对于学校和老师的规定,最好的方法就是配合。
比如很多学校会规定不让学生带手机,不管家长是否赞同,最好都要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定。
如果家长对一些规定很有意见,默许甚至鼓励孩子违反规定,这会让学校和老师非常为难。
聪明家长绝不这么做,否则就是逼老师放弃你的孩子!

聪明家长绝不这么做,否则就是逼⽼师放弃你的孩⼦!写在前⾯每个孩⼦都是⽗母100%的希望,举全家之⼒来帮助⼀个孩⼦的健康成长是很多家长⼼⽢情愿做的事情。
但有时候事与愿违,当孩⼦出现各种问题时,烦恼接踵⽽来……可是,作为家长,⾝为⽼师,我们的真的尽⼼尽⼒了吗?⽂|Jan特殊照顾还是公平对待?在我们的⾝边,这样的声⾳不绝于⽿:拜托⽼师多照顾我家孩⼦。
我家孩⼦调⽪,还请⽼师多费⼼啊!最近孩⼦成绩下降,⽼师帮忙观察下是什么原因!……相信很多⽼师都听过这些话了吧,更有⽼师反应到,“20%的家长从不与我交流,70%家长都在拜托我费⼼,只有10%的家长会和我认真⼀起思考孩⼦的问题”。
我们的⼤部分家长陷⼊这么⼀个怪圈:要么不和⽼师交流,要么⼀交流都是请求照顾。
的确,每个孩⼦都是⽗母百分之⼀百的希望,有些家长为了让⽼师更关⼼⾃⼰的孩⼦,甚⾄会采取给⽼师送礼的⽅式,觉得多送礼给⽼师,⽼师总会对碍于情⾯多照顾⾃⼰孩⼦。
可这些“特殊照顾”真的好吗?未必是好的!且不谈这种照顾会不会带来效果,即使是⽼师的特殊照顾的确让孩⼦的⼀些问题有所改善,⽐如成绩进步了些。
但更可怕的隐藏在“特殊照顾”下阴霾:⽼师的特殊照顾可能在⽆形中对孩⼦造成压⼒,更有可能让孩⼦会遭受其他同学的排挤和⾮议。
最可怕的是,⼀旦家长将这种“特殊照顾”视为绝招,并不断运⽤在孩⼦成长求学道路上。
家长习以为常,孩⼦⼼安理得,表⾯上来看是皆⼤欢喜!但现实很残酷,孩⼦今后进⼊了社会该怎么办呢?总有家长你照顾不到的地⽅吧,那时候孩⼦该如何⾃处?特殊照顾保护不了孩⼦⼀辈⼦。
⾝为家长我们得承认,虽然我们愿意将孩⼦呵护在⽻翼下,免他苦,免他忧;但是收起我们的翅膀,和⽼师共同帮助雏鸟起飞,这样孩⼦才会茁壮成长,也会飞向更⼴阔的天空。
其实,家长想要⽼师多给⾃⼰孩⼦⼀些“特殊照顾”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师更需要对孩⼦公平对待。
⽽所谓让⽼师更关⼼⾃⼰孩⼦,实际上是指家长和⽼师能保持畅通的交流,更多、更及时地了解到孩⼦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教师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教师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教师篇1近期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国”理念,以及国家对教育惩戒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对祖国下一代的精心呵护,也是国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施教育改革的新举措。
通过认真学习《规则》相关条款内容,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的一种具体方式,也是其履行义务的充分体现。
惩戒不是目的,本着教书育人的大原则,要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
我们作为学生家长充分理解、支持、配合学校、教师教育和管理,对规范内容的限定性、可操作性和合法性没有异议。
在《规则》规定和授权范围内,充分征求家长意见,配合制定适合学生发展教育规律的班规或班级公约,明确教育惩治范围和分类,做到客观公正、合法合规,使教师教育惩戒学生有章可循,并对家长和学生公开公示,也可起到警示提示的效果,解决了老师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学生这一突出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开展相关工作,为更好的实施相关规则做好心理准备,共同努力创造和谐、人性化和法制化的教育生态。
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标杆树立在哪里,使得教师能够真真正正地站起来管理学生。
在教师社会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对于那些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他们知道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
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把学生治服。
还有一句话,学生犯点错误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如果一个教师能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真正服你,那么,这个教师也无需用教育惩戒权来为自己壮胆。
每一位教师也是某个孩子的家长,希望家长和校方相互信任、配合共同把一个个小幼苗浇灌、培育成参天大树的过程。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好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
老教师心声:家长的信任与认可,是我们最幸福的事

老教师心声:家长的信任与认可,是我们最幸福的事不知从何时起,老师就成了倒霉蛋,什么锅都得往身上背。
媒体热衷曝光负面消息,舆论习惯推波助澜,人们表示对教育失去信心,逐渐让老师三缄其口,连上一堂课都要小心翼翼。
若教育退了光环,教师成了小丑,孩子的未来怎么办,国家将走向何方?假设一种情况:没有了学校,没有了老师,试问家长,您还能把孩子交给谁?想对所有家长朋友说:您的信任与认可,是老师最幸福的事,也是我们不断为孩子努力的动力。
1学生的未来就是老师的未来一位从教将近30年的老教师说,现在的老师越来越不像老师了。
在她爷爷那一辈,全村只有一个私塾老师,全村人恭恭敬敬地称他为“先生”。
在她爸爸那一辈,所有人都觉得学校很神圣,进学校时满满的虔诚和敬畏。
在她上学时,不听课被打手板是家常便饭,就算不满也不敢表现给父母看,因为父母只会打得更重。
而到了如今的这一代呢?学校里有位新老师,211毕业,高分考进来的高材生,负责带一年级新生。
可家长们都不开心了,还有人叫嚷“别拿我孩子当小白鼠”。
新老师其实很努力,一有空就去听课,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下班后也很刻苦地学习。
可再努力的人,也会因为屡受质疑而寒心。
期末考前,几个家长闹到校长办公室,说如果再不换老师,就给孩子办转学。
新老师也是个有脾气的,她在考试结束后干脆地收拾好东西,转行了。
留下一群没人管的学生,还有目瞪口呆的家长。
如果家长不信任老师,最终受伤害的只会是孩子。
其实在每一位老师的心中,学生的未来,就是自己的未来。
做老师的,可不是只为了打一份工,赚一份钱,她是必须对孩子负起责任的。
几十年无休止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研学习、管理学生,只要能让学生走上更好的路,所有老师都愿意拼尽全力。
只要学生的成绩上来了,她的付出就值得了。
只要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她的教育生涯也会越走越好。
学生的未来,就约等于老师的未来,所以没有一位老师会不在意孩子,会不重视教育。
千万不要等老师心寒了,放弃了,才明白这个道理,那时候就来不及了。
致家长新学期请善待每位严厉的老师别逼老师放弃你的孩子

读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唐僧没有紧箍咒,孙悟空一辈子都是泼猴。
这就相当于如果老师放任孩子调皮捣蛋,不管不教,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不难想象。
戴在老师身上的镣铐,终究会锁住孩子的前程。
所以请善待每位教师,特别是那些为您孩子好,对您孩子严厉的老师。
老师越严厉,为孩子着想的心就越真诚。
01家长赢了老师,很可能会输了孩子。
问过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会不会因为家长的原因改变对孩子的态度?这位老师笑着说:“你是想问如果家长跟我关系好,我会不会对他孩子更上心;如果家长为难我,我会不会不喜欢他孩子?”“没错,就这个意思!”他沉默了很久才回答:“肯定会的。
”老师也是人,也有感情,与其亲近那些诋毁他、羞辱他、瞧不起他的家长和孩子,他更愿意看重那些信任他、配合他、接纳他的家长和孩子。
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并不仅仅取决于孩子,甚至可以说,受家长的影响大一些。
见过很多家长,不管老师做什么,安排什么,老是在质疑、刁难,仿佛天生就跟老师敌对似的。
在这种对峙下,孩子的教育一般都是失败的。
家长只有和老师沟通好,配合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一起把孩子的教育做到最好。
亲爱的家长们,别再逼老师放弃你的孩子了。
02对不起,老师不可能太温柔。
有人问鹰:“你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鹰回答说:“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他们,那它们长大了,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老师或许就跟鹰一样,会有点凶,会很严厉,会严格要求孩子,甚至让孩子有点害怕。
可老师的严厉,正是对孩子的期待。
如果老师不严厉,完全不管孩子的学习,也不在意孩子上课不听课,回家不写作业,那么孩子只会越学越差。
教育本就是一项严肃的事业,身为老师必须对孩子严格,这是我们的责任。
正因为相信孩子能做到,老师才会严格要求,不断提高标准,为的就是让孩子做得更好。
老师的严厉,本质上是爱孩子的表达。
0老师严厉背后,都藏着最深的爱。
还记得电影《老师·好》中,那个严厉到苛刻的苗老师吗?他动手抹去女同学的口红,他罚抽烟的男同学站一整天,他没收了“武侠迷”的所有小说,他把“小混混”赶出了课堂......换做今天,这个老师可能早就被投诉,被处罚了。
与所有家长共勉人生哲理

与全部家长共勉人生哲理与全部家长共勉人生哲理1、别总拉着老师的手,说:孩子就交给你了有教无育,何谈训练?只教不养,何来教养?何况,孩子是你亲生的,他的世界只有你最懂。
2、孩子犯错了,请收起你的护犊之心,细心观看好好修剪。
孩子总有瑕疵,但父母的眼睛都自带美图功能,你庇护得了一时,庇护不了一生啊3、父母在家不要吵吵吵了,父母恩爱才是真正的富养。
在校书山题海,回家硝烟充满,你究竟要把孩子逼成哪样才善罢甘休?4、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究竟,是家长综合素养和付出心力的竞争。
平常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5、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哪个孩子的不同的时候,其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
6、同在一个班级,教是一样的教。
假如你没有根据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不要向孩子提学习要求,更没有资格责怪他们。
7、当你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充分回报的时候,要这样想:假如我不做,孩子的潜能将更不能发掘。
然后心平气和做该做的事。
8、作为训练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需自己先做读书人。
老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
9、别逼你的孩子考第一了,第一只有一个席位,人生还有万种可能。
逼到最终,孩子不是逃学就是厌世。
到时候,你放的火,老师也救不了。
10、不要张嘴就说孩子不怕我,训练是制服而不是降伏,亲子之爱何须怕?老师不能靠拍桌子塑人,父母也不能靠打孩子立威。
11、假如盼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那就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宁静地看书。
假如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12、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好像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
13、其实,无论是基础学问,阅读还是写作,提高力量的根本途径都是课外阅读。
14、所谓智力,就是阅读力量。
1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抽屉,你有我有,孩子也有。
不要总是费尽心思窥探孩子的小隐秘,等你最终发觉了,信任也就见光死16、父母不必君临天下,请与孩子公平相待,好好谈心有商有量。
孩子,你慢慢来,老师等你

孩子,你慢慢来,老师等你【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教育理念中的“孩子,你慢慢来,老师等你”的重要性。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被耐心引导,这对于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自信心十分关键。
老师等待孩子的到来,不仅是一种耐心等待,更是一种教育方式的体现。
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和老师都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引导他们学会耐心和自信。
教育方法问题也是关键,不应该急于求成,而应该耐心指导,让孩子在健康的氛围中成长。
这种教育理念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耐心,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坚定地前行。
希望能够引起社会更多对于教育方式的关注,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引言:介绍文章背景,提出主题正文:孩子,你慢慢来的重要性,老师等你的意义,与孩子共同成长,培养孩子的耐心,教育方式的问题结论:孩子,你慢慢来,老师等你的教育理念,为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关键词:孩子,慢慢来,老师等你,教育,耐心,成长,自信心,教育理念,榜样,方式,教育方式,孩子教育1. 引言1.1 介绍文章背景孩子,你慢慢来,老师等你。
这是一句温暖的话语,蕴含着对孩子们的呵护和鼓励。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孩子们往往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
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耐心,需要被理解和支持。
而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也需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不同的时间和方式。
有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和掌握知识,有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来面对困难。
孩子,你慢慢来的重要性就体现在了这里。
当老师等待孩子慢慢来的时候,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你有能力去克服困难,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前行。
这种等待不是消极的态度,而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和信任。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慢慢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心,他们会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呵护和关爱。
当我们拥有了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耐心和自信心,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1这份由教育部保驾护航的征求意见稿,终于落实了广大教师与家长期盼已久的心愿——为教育拨乱反正。
再一次证明了——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
成就孩子最好的方式,必然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一起为了孩子的教育而发力!01今天老师退一小步,明天孩子掉一大步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
一个妈妈发帖求助,说老师不管她孩子了,该怎么办?原来,她孩子学习一向不自觉,成绩不好,老师为了帮孩子提高成绩花了很多心思。
上周,老师因为孩子没做作业,让他留下来补做。
家里的老人知道了,直接跑去学校闹了一场,骂得老师都哭了。
这下好了,老师也不管孩子了,急坏了他妈妈。
帖子下有网友评论:“老师心里都有阴影了,真是逼着老师不管。
”;“这得多伤心啊!任何一个老师都不敢管了。
”确实,家长的无理取闹,有可能逼得老师不管孩子。
每个老师的初心都是为了孩子好,给他们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功课等等,都尽可能发现孩子没学好的地方,帮他们巩固。
老师不仅是孩子学习上的良师,更是孩子生活中的守护者,嘘寒问暖,规范行为,德育教导,样样到位。
然而,现在的老师却被逼得一再对孩子让步。
打比方说,有学生推倒了另一个学生,老师该怎么做?从前的老师想都不用想,直接批评,让孩子知道推人是不对的。
现在的老师,却是三思而不能行。
管吧,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回去找家长告状。
不管吧,万一孩子下次在马路横冲直撞,危及生命怎么办?对孩子的不断让步,正在逼得老师节节败退。
如果教育只是为孩子开脱,那最终受害的只会是孩子。
如果家长舍不得管孩子,学校不敢管孩子,最终能管的就只有监狱了。
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教育,千万不要轻易向孩子让步。
02老师再不管,熊孩子就没救了前段时间,一条“小孩故意把孕妇推倒”的新闻刷屏。
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小孩竟然回答:“我看电视上孕妇摔倒会流产,所以我想看看她会不会流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逼老师放弃你的孩子
人们说真正美好的关系是相互支持的,那最美好的三角关系应该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
一位资深的班主任曾说:“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
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
”
孩子走进学校,老师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被老师重视的孩子,成绩更优秀,自信心更强。
无论在智力还是性格的发展上都会更好一些。
而一旦被老师忽略,孩子不仅会成绩下降,出现自卑情绪,在人际交往上也容易有障碍,有些敏感的孩子甚至还可能会自暴自弃。
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并不仅仅取决于孩子,某种程度来说,甚至受家长影响更大一些。
孩子在学校最大的悲哀不是成绩差,不是常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不是常被请家长,而是老师不再注视TA,TA做了什么都不会在意,被老师完全放弃的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绝对是灰暗的。
但是,很多时候孩子在学校被放弃不是因为孩子,大多数被老师“放弃”的孩子是因为家长们不经意间的一件事。
很多时候,不是老师想放弃孩子,而是被家长们逼得放弃孩子。
下面的几种行为,你有吗?
1.没搞清楚状况就吵闹/动手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一时冲动愤怒是很正常的。
可是在去学校“讨说法”之前,一定要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如果是自己孩子错了,那就主动道歉;
如果是别的孩子的错,可以去和老师反应一下情况,让老师来协调处理;
如果是学校和老师处理不得当,可以先跟学校和老师协商下一步处理办法。
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要表现出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这样会给老师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日后自然会对孩子另眼相待。
如果在没搞清楚状况之前就去大闹学校和老师,只会让老师觉得家长无理取闹,给老师留下的这样的负面印象自然对孩子很不利。
2.不把学校、老师的规定当回事
对于学校和老师的规定,最好的方法就是配合。
比如很多学校会规定不让学生带手机,不管家长是否赞同,最好都要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定。
如果家长对一些规定很有意见,默许甚至鼓励孩子违反规定,这会让学校和老师非常为难。
也会给老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因为对于家长来说,只需要面对自己的孩子,但是对于学校,需要面对几百几千的学生。
很多看起来不合理的制度,往往就是为了保护大部分孩子的安全和学习环境。
3.不参加家长会、不和老师沟通
孩子的教育,第一负责人应该是家长,而且最了解孩子的也是家长,老师希望能和家长建立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好能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因此家长不管工作再忙,也一定要抽时间去参加家长会。
如果实在无法抽身,也最好定期和老师沟通。
否则老师不确定你是否对孩子的教育关心,也不确定你孩子出现问题后自己的处理方式你是否能接受,更不会知道孩子在学校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否与家庭问题有关。
孩子最终教育成什么样,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决定的。
不与老师沟通,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自然很难因材施教。
4.拿社会和整个教育的问题来评判老师
就像这个世界最想让病人健康的是大夫,这个世界最想让孩子优秀的就是老师了!!能把学生教得个个优秀,是每个老师最大的梦想。
有些家长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视,一旦社会上出现一些教育事件,都会认为整个教育行业出了问题,对自己孩子的老师也大加指责。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教育确实有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否定所有的老师。
这会让绝大部分怀揣教育理想,兢兢业业的老师们伤了心。
如果家长能对老师的工作多一分理解和体谅,老师自然也会报之以对孩子的宽容和鼓励,这种良性循环,最终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5.以领导姿态面对老师
在几年前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老师最厌烦那种家长?以领导姿态面对老师的家长排在了首位。
现在很多家长会觉得,教育是服务行业,我交了学费,老师就应该给我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服务。
但是教育不是服务,它是心灵层面的引导和滋养。
对待老师最好的态度是尊重和信任,因为也只有这些才能激活老师内心最崇高的情感,才能让老师用心去对待孩子,给孩子一份最优质的教育。
请家长多一分宽容和理解,多给老师一些尊重和信任,老师一定会加倍珍惜你的孩子。
6.甩手掌柜,全不管
“孩子我交给您了,你就该说说,该骂骂,我们都交给您了。
”
这句话是家长最爱说,但是老师却往往不爱听。
这句话看似是客套,但是话语中更有点推卸责任的意思。
教师关心学生不等同于“母爱”,希望教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是对教育的误解。
想要让老师“更加关心”自己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关心自己的孩子。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或在学校的表现漠不关心,家长与学校之间不配合,那么老师即使再用心也是徒劳。
所以,孩子成绩不理想、孩子在学校里遇到挫折,家长光着急或只把责任推给老师,要求老师多加照顾,都没有任何作用。
重要的是,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班主任!整个教育过程,家长也得有参与,合作、配合才能事半功倍!
那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的家长能够做些啥?才能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呢?
1
首先,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老师是一种职业,生活中他们也是孩子的家长,或未来是孩子的家长。
他们在工作的时候一般会提前换位思考,绝大多数的老师都是爱学生的,是“恨铁不成钢”的,说话的时候可能不注意选择用词,有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但是,家长要认识到,批评也是一种教育方式,是老师认真履行职责的表现。
合理的赏识可以给学生极大的促进,恰如其分的批评也能促使学生改正错误。
家长对学校、老师的各种教育举措,不要断然排斥,应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关心。
2
同时,要注意维护老师的威信
有些家长会当着孩子的面贬低老师:孩子犯了错,怪老师处理方法不当;孩子成绩差,怪老师不认真教;孩子评不上“三好学生”,怪老师偏心……这些言行对老师的威信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作为家长,应该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积极支持、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自觉维护老师的威信。
3
再次,对孩子进行积极理性引导
如果老师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家长不宜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的不是,而是要和孩子淡化老师的批评方式,强化老师的批评目的。
如果老师批评错了,家长应冷静下来,不仅要听孩子的陈述,也要向其他同学和老师了解情况,并及时和老师交换意见,切不可在孩子面前发泄对老师的不满。
对于孩子的一些小错误、小毛病,老师批评后,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找老师沟通,向老师承认错误,强化印象,避免再犯类似错误。
总之,当孩子受到老师批评时,爸爸妈妈不要卑微隐忍,但也别恶语相向。
老师不会无缘无故地批评孩子,家长要学会从中听出问题来,如果仍然觉得老师的批评不妥,和老师再沟通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