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绿地设计中宅间绿地的定义
居住区绿地率计算规则

居住区绿地率计算规则居住区绿地率计算简介居住区绿地率是指在居住区内绿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是衡量居住区绿化质量和生活环境的重要指标。
下面将介绍居住区绿地率的相关规则及计算方法。
相关规则1.绿地定义:绿地包括各类公园、绿化带、庭院、草坪等未被建筑物覆盖的土地或水域。
2.总用地面积:计算居住区总用地面积时,需包括所有居住用地、道路、停车场、商业用地等。
3.绿地面积:计算居住区绿地面积时,需按照绿地定义,剔除建筑物、道路及其他人工设施所占地面积,在此基础上计算绿地总面积。
4.计算公式:居住区绿地率 = 绿地面积 / 总用地面积× 100%。
解释说明举例说明居住区绿地率的计算方法:假设某个居住区的总用地面积为10000平方米,绿地面积为2000平方米,根据上述规则,可以计算出该居住区的绿地率:•绿地面积 = 2000平方米•总用地面积 = 10000平方米根据绿地率的计算公式,可得:绿地率 = 绿地面积 / 总用地面积× 100% = 2000 / 10000 × 100% = 20%因此,该居住区的绿地率为20%。
居住区绿地率的计算可以帮助评估居住区的绿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计算注意事项1.准确测量:在计算绿地面积和总用地面积时,需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和统计,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绿地定义遵循规定:在确定绿地面积时,需要按照规定的绿地定义进行界定,避免将非绿地区域计算在内。
3.数据来源可靠:绿地面积和总用地面积的数据来源应可靠,可以通过地籍资料、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
4.更新频率:绿地率应定期更新,以反映居住区绿化水平的动态变化。
结论居住区绿地率的计算是衡量居住区绿化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计算绿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可以评估居住区的绿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准确测量绿地面积和总用地面积,遵循绿地定义和数据来源可靠的原则。
_居住区规划居住区绿地与与外部环境

1、宅旁(宅间)绿地面积计算: 1)绿地边界对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算到路边,当 小区路设有人行道时,算到人行道边; 2)临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时算到道路红线; 3)距房屋墙脚1.5米。
2、道路绿地面积计算:以道路红线内规划的绿地面积为 准进行计算。 3、组团绿地与其它公共绿地面积计算: 1)绿地边界距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路边1.0米, 当小区路设有人行道时,算到人行道边; 2)临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时算到道路红线; 3)距房屋墙脚1.5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街道绿化(行道树等)
居住区绿地指标
(1)平均每人公共绿地面积 住宅组团 不少于0.5 m2/人 居住小区 不少于1 m2/人 居住区 不少于1.5 m2/人 带状、块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小于8米、面积不小于400平米。 旧区改建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70%。 (2)绿地率 新区不低于30% ,旧城改造不低于25%。
——配合总体:综合考虑与绿化体系的关系 ——位置适当:方便居民使用 ——规模合理:集中与分散布置 ——布局紧凑:场地要有分隔,功能相近的活动集中布置 ——利用地形:利用和保留原有习染地形和原有植物
居住区小游园布置形式
小游园规划设计实例:枣庄市龙兴里居住区小游园
小区绿地系统:几何式
小区绿地系统:自然式
空中花园
专用绿地分类与规划设计要点
道路绿地
——侏行距要根据书馆和苗木树龄的大小来确定。 ——考虑其他因素,如在一些重要的建筑前不宜遮挡过多, 株距应加大或不种行道树。 ——绿化带宽度视路幅宽度而定,一般每侧1.5到4.5米,绿 带长度以50-100左右为宜,过短时易引起行人穿越。
林荫步行道
城市居住区规划原理
绿地分类标准

绿地分类标准绿地,是城乡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以及规划和建设意义。
为了统一绿地的分类标准,绿地分类标准是构建城乡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绿地定义:绿地是指以植物覆盖和适当的功能设施为主的建筑空间,具有较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服务功能。
绿地可以分为公共绿地、私人绿地以及其他特有绿地,其中公共绿地是指供广大市民共同享用的建筑空间,私人绿地是指独占的建筑空间,其他特有绿地是指具有特殊用途的建筑空间。
二、绿地分类标准:1、公共绿地:主要指城市街道、公园、体育场馆、公共游乐场等公共建筑空间。
2、私人绿地:指私人建筑空间,如住宅小区、居民楼、别墅等。
3、其他特有绿地:指山地运动场、草场、耕地、除公共绿地外的其他建筑空间等。
三、绿地功能:1、环境保护:绿地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的化学污染和改善城市的气象条件,维持城市水土的平衡,净化城市空气和水体等。
2、生态功能:绿地能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为城市提供美化景观,可以承载一定的植物生态系统,增加城市的气质。
3、社会功能:绿地可以为社会提供居住、休闲、文化等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四、绿地管理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原则,为不同的绿地指定不同的管理行为。
2、坚持把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保障绿地的生态系统完整性、美观性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3、坚持绿地精细化管理的原则,科学规划绿地内部布局,促进绿地功能地层式发展和多元化发展。
4、及时更新绿地管理方法,以应对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的需求。
五、绿地建设落实措施:1、加强绿地资源开发利用,按照规划设计,安排绿化带、绿地系统、景观系统等,加强绿地环境改善。
2、加强绿地服务功能开发,构建全城游园休闲系统,完善社会社区管理机制,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空间。
3、加强绿地文化建设,遵循“绿色、绿地”理念,在建设中弘扬绿地文化,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四、总结:绿地是城乡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绿地分类标准对于统一绿地的分类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谈城市居住区宅间绿地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居住区宅间绿地景观设计摘要:居住区宅间绿地是住宅外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使用较频繁的绿化空间,本文概括了宅间绿地景观设计的特点、要点及设计手法。
关键词:居住区;宅间绿地;景观设计Abstract: Residential area homesite greenbelt residential exterior spa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sidents, is the more frequent use of green spac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homesite greenbelt landscape design features, elements and design methods.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residential green space; landscape design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从生态功能看,住宅小区的公共绿地具有释氧固氧、改善气候、保持水土等多项功能;从景观角度看,绿化产生的美化效果从古至今都受到高度重视,优美自然的绿化与精美的人工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形成住宅小区美感的基础;从游憩功能看,住宅小区的公共绿地不仅要满足居民对环境的要求,还要满足居民尤其是儿童、老人日常活动的需求。
因此,宅间景观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宅间绿地的特点1.1多功能性宅间绿地是送到家门口的花园绿地,是住宅小区绿化的最基本单元,与居民各种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居民在这里进行邻里交往,开展各种家务活动。
宅间的绿化布置可创造住宅区的生活气息,改变现代住宅楼封闭疏远的人际环境,同时又是改善生活环境,为居民提供清新空气和优美、舒适居住条件的重要因素。
1.2领有性领有是宅间绿地的占有与被使用的特性。
领有的强弱取决于使用者的占用程度和使用时间的长短。
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和各类绿地的布置

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和各类绿地的布置一、居住区绿地得类型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居住区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用建筑所属绿地与道路绿地等。
而居住区内得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得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得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与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乐场与其她块状、带状得公共绿地。
根据我国一些城市得居住区规划建设实际,居住区公园用地在10000㎡以上就可建成具有较明确得功能划分、较完善得游憩设施与容纳相应规模得出游人数得公共绿地;用地4000㎡以上得小游园,可以满足有一定得功能划分、一定得游憩活动设施与容纳相应得出游人数得基本要求。
所以居住区公园得面积一般不小于1 hm2,小区级小游园不小于0、4hm2。
我国各地居住区绿地由于条件不同,差别较大,总得来说标准比较低。
各类公共绿地得设置内容应符合表6-2得要求。
居住区绿地规划应与居住区总体体规划紧密结合,要做到统一规划,合理组织布局,采用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得原则,形成以中心公共绿地为核心,道路绿地为网络,庭院与空间绿化为基础,集点、线、面为一体得绿地系统。
二、居住区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共绿地就是居民公共使用得绿地,其功能同城市公园不完全相同,主要服务于小区居民得休息、交往与娱乐等,有利于居民心理、生理得健康。
居住区公共绿地集中反映了小区绿地质量水平,一般要求有较高得设计水平与一定得艺术效果,就是居住区绿化得重点地带。
公共绿地以植物材料为主,与自然地形、山水与建筑小品等构成不同功能、变化丰富得空间,为居民提供各种特色得空间。
居住区公共绿地应位置适中,靠近小区主路,适宜于各年龄组得居民前去使用;应根据居住区不同得规划组织、结构、类型布置,常与老人、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场地相结合。
公共绿地根据居住区规划结构得形式分为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以及儿童游戏场与其她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
宅间绿地名词解释

宅间绿地名词解释
宅间绿地是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既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又可以满足社会公众的休闲需求。
它是指为居民提供休闲休养和景观服务的绿地,它的地块大小很小,典型的地块尺寸可以从几十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不等。
绿地服务包括技术服务和环境服务两个方面,其中技术服务体现在绿地设计、建设和维护,而绿地环境服务主要体现在提供休闲休养和景观服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等。
宅间绿地是社会绿地类型的一种,它位于居住小区内,是为小区居民提供休闲休养和景观服务的一种绿地形式。
它主要以绿色植被、溪流、小池景及景观座椅、游乐设施等元素组成,面积一般不大,景观空间不太宽阔。
它的特点是规模小、节点多、特色明显,能给周边居民带来舒适的休闲空间。
宅间绿地的设计应遵循以五“均”为原则,即“均质、均丰、均美、均健、均足”,具体而言,就是植物要均质、绿化要均丰、景观要均美、环境要均健、设施要均足。
由于宅间绿地是为小区居民准备的绿地,因此,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
比如,设置的项目有的可以尽量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例如建设小木屋门廊、花池、游乐场等;此外,除了要满足休闲娱乐需求之外,还可以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文化休闲需求。
宅间绿地是受普遍欢迎的一种绿地形式,它不仅能增强城市环境
美观度,还能改善居住环境,净化空气,为居民提供休闲休养、景观和文化活动空间。
因此,政府及企业在绿化设计、建设和维护宅间绿地时,要科学设计、正确建设,并长期维护,以使宅间绿地达到它应有的社会效益。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第二节
居住区绿地的组成及定额指标
三、根据绿地中市政设施布局和具体环境条件 进行绿化设计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要遵循城市园林绿化设计 的一般原则。 首先,应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的自然条件、特色 景观和绿化基础; 其次,应根据当地气候生态特点和用地的土壤条 件,结合立地环境的适当改造,选择适生的绿化材料; 同时,居住区绿化中既要有统一的基调,又要在 布局形式、绿化材料选择等方面做到多样而各具特色。
1、居住区绿地的功能 具体作用如下:
①居住区绿地以植物为主体,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 噪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②居住区绿地是形成居住区建筑通风、日照、采光、防护隔 离、视觉景观空间等的环境基础,富余生机的园林植物作 为居住区绿地的主要构成材料,绿化美化居住区的环境, 使居住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和谐统一,绿化还可以遮盖 不雅观的环境物。 ③居住区绿地优美的绿化环境和方便舒适的休息游嬉设施、 交往场所,吸引居民在就近的绿地中休憩观赏和进行社 交,满足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户外活动的要求,有利于人 们的身心健康和邻里交往。 ④居住区公共绿地在地震、火灾等非常时候,有疏散人流和 隐蔽避难的作用。
①满足功能要求,划分不同功能区域。 ②满足园林审美和游览要求,以景取胜,充分利用地 形、水体、植物及园林建筑,经营园林景观,创造 园林意境。 ③形成优美自然的绿化景观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居住 区公园应保持合理的绿化用地比例,发挥园林植物 群落在形成公园景观和公园良好生态环境中的主导 作用。
居住区绿地

居住区绿地发表日期:2004/8/13 信息来源:信息中心点击:3157 字体大小:[大中小]居住区绿地系统居住区绿地系统是指按照统一的规划目标和居住外环境创造意图,对居住区范围内可以绿化的空间实施绿色植物规划配置、栽培、养护和管理的系统工程模式建立起来的绿地体系。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绿地的生态作用在城市和居住聚居地越来越大,并已引起各方的普遍关注。
按生态系统工程营建和管理居住区绿地系统是发展的必然趋向。
居住区是人工建造的部分城市居民的集聚居住的环境空间。
居住区的空间范围有限,人工实施技术方面控制比较容易。
居住区绿化系统工程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目前在我国均属开发阶段,应积极推进其发展。
居住区绿地系统包括若干个子系统。
若按绿地规划组织结构子系统分,如图2-2所示。
居住区绿地绿地即种植绿色植物的场地,还包括绿地上的活动场地、小建筑、小品和步行小径等。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城市用地中占比例大,其布置直接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居民在居住区内生活、休息、活动的时间最长,直接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居住区绿地是居民利用率最高的绿地。
居住区绿地配置相对简单,养护管理比较方便。
近年来我国居住区绿地的分布与绿化水平发展很快,使得居住区外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居住区绿地包括居住区游园、居住小区游园、组团绿地、宅旁绿地、居住区公建庭园绿地和居民区道路绿地等。
居住区绿地作用 1.丰富生活。
绿地是居民户外活动的载体,居住区绿地中设有为老人、青少年和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使居民在住宅附近能进行运动、游戏、散步和休息等活动。
2.美化环境。
绿化种植对建筑、设施和场地能够起到衬托、显露或遮隐的作用,还可用绿化组织空间,美化居住环境。
3.改善小气候。
绿化使相对湿度增加而降低夏季气温,能减低大风的风速。
在无风时,由于绿地比建筑地段的气温低,因而产生冷热空气的环流,出现小气候微风。
在夏季可以利用绿化引导气流,以增强居住区的通风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绿地设计中宅间绿地的定义
居住区绿地设计中的宅间绿地,同居民关系最密切,是使用最为频繁的室外空间。
宅间绿地是居民每天必经之处,使用十分方便,且宅间绿地具有“半私有性质,满足居民的领域心理,而受到居民的喜爱与爱护。
同时宅间绿地在居民日常生活的视野之内,便于邻里交往,便于学龄前儿童较安全地游戏、玩耍。
另外宅间绿地是直接关系居民住宅的通风透光、室内安全等一些具体的生活问题,因此备受居民重视。
宅间绿地因住宅建筑的高低,布局方式,地形起伏,其绿化形式有所区别时,绿化效果才能够反映出来(图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