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要点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本原则规定了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居住区绿地设计普通规定、开放式绿地设计、封闭式绿地设计、和居住区道路和停车场绿化设计。
本原则合用于北京市新建和改建居住区绿地旳规划设计和工程验收。
下列文献中旳条款通过本原则旳引用而成为本原则旳条款。
但凡注日期旳引用文献,其随后所有旳修改单(不涉及勘误旳内容)或者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原则,然而,鼓励根据本原则达到合同旳各方研究与否可使用这些文献旳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旳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合用于本原则。
GBJ 85 灌工程技术规范CJJ 48-92 公园设计规范(1993-01-01)CJJ 75-97 都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8-05-01)下列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原则。
居住区绿地在都市规划中拟定旳居住用地范畴内旳绿地和居住区公园。
涉及居住区、居住社区以及都市规划中零散居住用地内旳绿地。
开放式绿地引导居民进入,为居民提供休憩旳绿地。
普通涉及居住区公园、社区游园、组团绿地以及按开放式绿地设计旳宅间绿地等。
封闭式(装饰性)绿地以欣赏为主,不引导居民进入,重要用于改善居住区局部生态环境和美化居住环境旳绿地。
普通涉及宅间绿地和建造基本绿地。
居住区公园在都市规划中,按居住区规模建设旳,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旳配套公共绿地。
社区游园为一种居住社区配套建设旳,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旳集中绿地。
组团绿地直接接近住宅建造,结合居住建造组群布置旳绿地。
具有一定旳休憩功能。
宅间绿地在居住用地内,住宅建造之间旳绿化用地。
普通以封闭式欣赏绿地为主。
建造基本绿地在居住区内多种建造物(构筑物)散水以外,用于建造基本美化和防护旳绿化用地。
居住区道路为居住区交通服务,并用于划分和联系居住区内旳各个社区旳道路。
居住用地内旳多种绿地应在居住区规划中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配套,并在居住区具体规划指引下进行规划设计。
居住区规划拟定旳绿化用地应当做为永久性绿地进行建设。
必须满足居住区绿地功能,布局合理,以便居民使用。
居住区公共绿地的规划设计知识讲解

教材自学内容:
居住区道路绿化设计 居住区道路绿地设计实例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居住区公共绿地的规划设计
小游园绿地设计
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
居住区公共绿地功能 :
构建居住室外自然生活空间,满足居民各种休憩 的需要 ;
绿化美化净化居住环境,运用各种环境因素如树 木、花草、山水地形、建筑小品等提高环境质量 与品位 ;
为防灾避难留有隐蔽疏散的安全防备 。
一、公共绿地基本功能与布局
动设施和满足基本功能要求。用地宽度 不应小于8m,面积不宜小于0.04 公顷。
其它小型公共绿地示例:
(五)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的布置类型:
宅旁绿地的设计要点:
宅旁绿地的设计要点:
宅旁绿地的设计要点:
植物种类的选择
绿地植物配置
三、公共绿地指标及有关技术要 求
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 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不少于0.5㎡/人, 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人,居住区(含小 区与组团)不少于1.5㎡/人,并应根据居住 区规划布局灵活使用。旧区改造可酌情降 低其指标,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50%。
场、运动场、林荫道、防护绿带等。
(一)居住区公园
主要供居住区居民就近使用,其用地规模
不小于l公顷,一般为1~2公顷。要求园
内有明确的功能分区,能设量较完Fra bibliotek的游 憩活动设施,如设大中型儿童活动设施的 儿童游乐区,有老年人休息活动设施的老
年活动区等。其服务半径以步行一刻 钟左右为宜(800~1000m)。
最大的绿化面积,并使绿地内外通透融为 一体。 布置在住宅间距内的组团及小块公共绿地 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 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 ,以保证良好的日照环境,同时要便于设 置儿童的游戏设施和适于成人游憩活动。
居住区绿地

§2
六、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基础工作
1、居住区规划和部分工程图文资料 2、居住区绿地的立地条件和绿化基础 3、居住区的周围环境
§2
七、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
(一)、植物种类的选择 1.选择生长健壮、管理粗放、少病虫害、有地方特色的乡 土树种。 2.在夏热冬冷地区,注意选择树形优美、冠大荫浓的落叶 阔叶乔木,以利居民夏季遮荫、冬季晒太阳。 3.在公共绿地的重点地段或居住庭院中,以及儿童游戏场 附近,注意选择常绿乔木和开花灌木,以及宿根球根花卉和自 播繁衍能力强的 l~2年生花卉。 4.在房前屋后光照不足地段,注意选择耐阴植物,在院落 围墙和建筑墙面,注意选择攀缘植物,实行立体绿化和遮蔽丑 陋之物。 5.允分考虑园林植物的保健作用,注意选择松柏类、香料 和香花植物等;
§1
二、居住区的规模
居住区的规模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一般以人口规模为标志。
我国居住区人口规模一般为5万~16万人,少则3万 人;用地规模在50~100hm2左右。
§1
三、居住区的结构形式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为综合地 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绿地的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 织方式。目前我国居住区规划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 1 以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成居住区: 居住小区→居住区。 2 以居住生活单元(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成居住区: 居住组团→居住区。 3 以居住生活单元(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成 居住区: 居住生活单元→居住小区→居住区。 (大型规模的居住区典型模式)
§1
一、基本术语
4、居住用地(R) 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 的总称。 5、住宅用地(R01)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 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6、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 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 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7、道路用地(R03)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配建的居民小汽车、 单位通勤劳车等停放场地。 8、公共绿地(R04)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的活动设施的、 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 地及其它块状带绿地等。
居住区绿化注意事项

居住区绿化注意事项
居住区绿化是指在城市居住区内进行的植被覆盖和绿地建设,
是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在进行居住区绿
化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我们考虑:
1. 植被选择,在居住区绿化中,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
件的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同时要考虑植物的观赏性、适应性和生长速度,以及是否对人体健康有害。
2. 绿地布局,合理规划和布局绿地,使其能够满足居民的休闲、健身和社交需求。
在绿地布局上要考虑到交通便利性、景观效果和
空间利用率。
3. 绿化养护,定期修剪、浇水、施肥和除草是保持居住区绿化
景观的关键。
同时要注意植物病虫害的防治,避免对居民健康和环
境造成影响。
4. 生态平衡,在进行居住区绿化时,要考虑生态平衡,保护和
促进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避免引入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威胁的外来
物种,同时要注重保护和利用当地的天然资源。
5. 绿化管理,建立健全的绿化管理制度和规章,明确绿化责任主体,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绿化工作的持续和有效进行。
总之,居住区绿化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
希望以上提到的注意事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基本要求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基本要求引言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环境的美观与舒适度。
本文将介绍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空间布局、绿地类型、功能划分、景观设计等方面。
空间布局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空间布局应合理、科学,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以下是几个基本要求:1.绿地分布均衡:绿地应分布均衡,覆盖范围广,避免局部区域过度集中或缺乏绿地的情况。
为了方便居民,绿地应尽量靠近住宅区。
2.大绿地与小绿地结合:绿地规划中应考虑大面积的公园和小区居民的需求。
大绿地可以用于集体活动和休闲娱乐,小绿地可以提供居民日常散步和户外运动的空间。
3.绿地连通性:绿地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到绿地之间的连通性,便于居民在不同的绿地之间进行活动。
连通性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以及绿地间的景观廊道等。
绿地类型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功能需求,绿地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公园绿地:公园绿地是居住区内的大面积绿地,其设计应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的需求。
公园绿地应包括开放的草坪、花坛、游乐设施、运动场地等。
2.社区绿地:社区绿地是服务于小区居民的绿地,其设计应考虑到居民的日常需求。
社区绿地可以包括休闲广场、健身器材、花园等。
3.沿街绿地:沿街绿地是沿着道路设置的绿化带,可以美化环境,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沿街绿地可以包括行道树、花坛、长椅等。
4.小品绿地:小品绿地是居住区内的零星绿地,用于装饰和点缀环境。
小品绿地可以包括雕塑、水景、景观石等。
功能划分绿地规划设计中,根据不同绿地类型的需求和功能,可以进行以下划分:1.活动区域:活动区域可以用于户外集体活动、休闲娱乐等。
活动区域应包括足球场、篮球场、游乐设施、健身设施等。
2.休闲区域:休闲区域应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设施,方便居民放松身心。
休闲区域可以设置长椅、草坪、花园等。
3.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绿地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到居民的出行需求,设置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方便居民步行和骑行。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居住区绿地作为居民日常休闲、娱乐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其设计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好的居住区绿地设计,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居住区绿地设计的规范。
一、绿地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设计应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使用习惯,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绿地空间。
例如,设置足够的休憩设施,如长椅、亭子等,方便居民休息;规划合理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满足居民的运动需求。
2、生态优先注重保护和利用原有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选择本土植物进行绿化,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成活率,降低养护成本。
同时,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营造多样化的生态群落,增加生物多样性。
3、功能性与美观性相结合绿地不仅要美观,还要具备一定的功能。
如设置儿童游乐区、健身区、老年活动区等,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
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景观设计手法,如地形塑造、水景营造、植物搭配等,提升绿地的美观度。
4、整体性与协调性绿地设计应与居住区的整体规划相协调,包括建筑风格、色彩、布局等。
同时,要考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绿地布局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在居住区内,应设置一定规模的集中绿地,作为居民主要的活动场所。
同时,在各个组团或楼间,分散布置小型绿地,方便居民就近使用。
2、均匀分布绿地应在居住区内均匀分布,确保每个居民都能在较短的距离内到达绿地。
这样可以提高绿地的使用率,让更多的居民受益。
3、与公共设施相结合将绿地与居住区的公共设施,如幼儿园、学校、社区中心等相结合,既可以为公共设施提供良好的环境,又能方便居民在使用公共设施的同时享受绿地带来的舒适。
三、植物配置1、多样性选择多种植物进行配置,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形成丰富的植物层次。
不同植物的花期、叶色、形态等各不相同,可以营造出四季有景的效果。
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原则

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原则1.生态原则:绿化设计应当注重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功能。
例如,选择本地的植物物种,以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并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2.可持续性原则:绿化设计应当注重可持续性,强调植物的水源管理和土壤保护。
例如,使用雨水收集系统来提供浇水水源,并合理规划排水系统,以防止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土壤侵蚀。
3.功能性原则:绿化设计应当注重功能性,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活动。
例如,在居住区内设置休闲区、游憩区、运动区等,以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和户外活动的需求。
此外,还可以考虑在居住区内设置防护带,以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的影响。
4.美学原则:绿化设计应当注重美学效果,提升居住区的整体形象。
例如,在居住区内合理布局植物和景观元素,以增加视觉效果和景观层次感。
同时,考虑使用不同形状、颜色和纹理的植物,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
5.安全性原则:绿化设计应当注重安全性,确保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例如,避免在居住区内种植有刺植物或有毒植物,以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此外,还应合理规划植物的高度和树冠的覆盖范围,以避免对居民的视线、通风或光照产生不利的影响。
6.社区参与原则:绿化设计应当注重居民的参与,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并鼓励居民参与绿化管理和维护。
例如,可以设立居民志愿者组织,共同参与植树、花草苗木的养护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7.可访问性原则:绿化设计应当注重可访问性,确保居民能够方便地使用绿化空间。
例如,在居住区内设置足够的步行道、自行车道和桥梁,以方便居民的行走和交通。
总之,居住区绿化设计应当综合考虑生态、可持续性、功能性、美学、安全性、社区参与和可访问性等多个因素,从而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生态友好的居住环境。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居住区绿地设计是指在城市和乡村居住区内,为满足居民的休闲、健身、游玩等活动需求而设置的绿化和景观空间。
合理规划和设计居住区绿地,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居住质量,还可以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下面我们将从景观规划、绿化设计和功能设置三个方面介绍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一、景观规划1.制定景观设计总体规划。
根据居住区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特点和人口需求,制定清晰的景观设计总体规划,明确绿地的位置、范围、结构和功能。
2.考虑人流线和视觉景观。
合理设置人流线,使居住区绿地与居民的生活区域相连通,方便居民的出行和活动。
同时,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视觉景观,合理布局花草树木、水体等景观元素,打造美丽宜人的绿地环境。
3.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在景观规划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地形和植被,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合理设置湿地、水系等生态景观,促进水循环、空气净化等生态功能。
二、绿化设计1.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和水源等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确保植物的生长率和成活率。
同时,根据居住区的不同区域和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打造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2.合理布局绿地空间。
根据居住区的空间布局,合理分配绿地区域,确保绿地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同时,考虑到居民的需求,尽量将绿地设置在居民活动频繁的区域,例如社区广场、公园入口等。
3.加强绿地养护管理。
制定完善的绿地养护管理制度,定期对绿地进行修剪、除草、施肥等养护工作,以保持绿地的整洁和美观。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病虫害防治,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三、功能设置1.设置休闲娱乐设施。
根据居民的需求和喜好,设置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例如健身设施、儿童游乐设施、休闲长廊等,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需求。
2.设置文化活动场所。
合理设置文化活动场所,例如公共广场、露天剧场等,举办各类文化演出和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加居住区的凝聚力和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要点
居住区绿地设计在内容设置上要健全,同时应充分考虑各级绿地的服务半径。
除中心绿地,其他绿地应尽可能的均衡布置,点、线、面有机结合。
另一方面还应注意方便居民前往,并尽可能和公共活动场所和商业中心结合。
平面布局与立面设计
(1)平面布局:平面布局在划分上可分为规则式和均衡自由式。
规则式即有明显的主轴线、对称或不对称,或者呈规则的几何图形;均衡式则布局灵活,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自由分区,但在总体上要给人一种均衡合理的感觉,自由活泼但又不失严谨。
平面设计中要注重色彩的处理,绿地虽然要以"绿"为主,但也不能太单一,可利用有色植物如红叶小檗、金叶女贞等或成片草花使绿地有一定的色彩变化。
(2)立面设计:立面设计应以满足功能为基础,与平面布局有机结合。
设计中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必要的可进行人为塑造)、乔灌木、建筑小品、花架立体绿化等来塑造立面效果。
大片绿地则可利用成片乔灌木、竹林等来塑造。
同时立面设计也应考虑到动态透视效果,以取得移步换景的良好效果。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绿地的绿化效果主要靠植物来实现,为创造出舒适优美的居住区环境,植物选择与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1)以绿为主,采用常绿树与阔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不同花期的草花与木本花卉相结合,使绿地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2)植物栽植要避免过于杂乱,要有重点、有特色,在统一中求变化,在丰富中求统一。
(3)植物的选择要注意适合当地条件,便于日后管理。
应选择病虫害少,有地方特色的树种,如法桐、白蜡、银杏、毛白杨、国槐、垂柳、女贞等。
草花可选择宿根生及自播繁殖能力强的,如美人蕉、波斯菊、虞美人、葱兰等。
在立体绿化面可利用地锦、紫藤、爬山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