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发展专项工作计划通用范本
2024年农机工作计划3篇

农机工作计划3篇农机工作计划篇1为了更好地推广先进、使用的农机具,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有力的提高全镇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全镇农机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特制定度农机推广工作计划如下:一、提高重视,成立推广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统筹安排全镇农机推广工作,促进推广工作更好进行,成立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副镇长张继田担任,成员有:王永波、周易山、赵彦成。
二、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
在三月中旬组织召开村主任工作会议,扩大推广工作的影响,使推广工作在全镇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推广工作覆盖面。
充分利用村广播、张贴通知等形式进行宣传,把上级的好政策传达给广大农户四、认真审核,及时上报。
在报名的农户中认真进行审核,帮助他们准备各种手续和材料,手续齐全后及时的上报县农机管理站。
五、做好购买补贴农机具农户的培训和管理工作。
继续做好以购买补贴农机具的农户的后续培训和管理工作,帮助他们早日熟练操作机具,掌握农户机具的使用和保养常识,熟练地进行农机作业,早日收回投资,以带动其他农户购买先进、适用农机具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推广的目的。
农机工作计划篇2为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圆满完成全年安全生产工作任务指标,确保本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县有关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和要求,全面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二、加强领导,加大管理力度。
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各级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安全机构,始终把安全放在重要工作日程,增加人员和经费,全面进行监管。
三、做好安全生产责任状的.签订工作,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增强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签状率要达到100%。
四、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各单位制度必须上墙并严格执行。
2024年农机化发展专项工作计划(3篇)

2024年农机化发展专项工作计划【引言】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农机化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机化发展,本文将从改善农机装备、提高农民农机化水平、加强农机管理等方面出发,制定2023年农机化发展专项工作计划。
【一、改善农机装备】1. 更新农机装备。
引导农民购买新型农机装备,对老旧农机给予补贴,提高农机装备更新换代速度。
2. 推广农机精准化技术。
积极推广农机智能化技术,在农机装备中加入精准施肥、智能植保等技术,提高农机作业的精度和效率。
【二、提高农民农机化水平】1. 加强农民农机化培训。
组织农民参加农机运行和修理培训班,提高农民对农机操作和维护的技能水平。
2. 鼓励农民联合经营农机。
引导农民组建农机合作社或农机经营专业合作社,共同购买、使用和维护农机装备。
【三、加强农机管理】1. 建立农机装备台账。
完善农机装备管理系统,建立农机装备的台账,记录和监控农机的使用情况、维护情况等。
2. 加强农机维修技术队伍建设。
培养和引进一批农机维修人员,提高农机维修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完善农机保险制度。
建立农机装备保险制度,为农机装备提供保险保障,减轻农民的经济风险。
【四、加大资金投入】1. 政府加大对农机化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
增加对农机装备更新换代、农机智能化技术推广等方面的财政补贴。
2.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机领域。
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机装备制造、农机运营等领域,促进农机产业的发展。
【五、推进农机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1. 适应农业发展需求,调整农机装备结构。
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需求,优先推动具有生产力提升效果的农机装备发展。
2. 支持农机化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
鼓励农机装备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农业向农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六、加强农机化宣传和培训】1. 加强农机化宣传。
通过举办农机化知识讲座、发布农机化政策文件、制作宣传材料等方式,提高农民的农机化意识和参与度。
2024年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范本

2024年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范本一、项目概况2024年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项目旨在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效益的增加。
项目将以现代化农业机械装备为核心,结合信息化技术、智能化装备和农田灌溉设施等方面,打造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引领全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全程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2.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加农产品产量;3.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水平;4. 推动农村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提升农民技术能力。
三、项目规划1. 地区选址:选择具备先行条件和示范基础的地区作为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包括优质农田面积、农业机械设备配套服务能力、信息技术支持水平等。
2.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完善农田排水系统。
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确保农田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
3. 推进农机装备升级: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推动农机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鼓励农民购置新型农机设备,并提供相应的财政资金补贴和政策支持。
4. 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建设农田信息化监测平台,实现农田生产信息全程化、可视化。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
5. 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支持:组织开展农民农机培训班和技术研讨会,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补贴。
四、项目实施方案1. 制定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规划,明确项目目标和工作重点。
2. 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项目的统筹协调和管理工作。
3. 组织开展项目前期调研,全面了解示范区现状和发展需求。
4. 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项任务和责任分工。
5.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包括农业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财政部门等。
6.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项目的认识和积极参与度。
农业机械自动化与智能化项目计划书

农业机械自动化与智能化项目计划书一、项目背景在我老家,有这么一块农田,每年农忙的时候,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
我记得有一年秋收,天气特别热,大家弯着腰在地里收割庄稼,汗水湿透了衣裳。
那时候,我就在想,如果能有一些机器来帮忙,那该多好啊!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机械自动化与智能化已经成为可能,我们有机会改变传统农业的劳作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研发和推广一系列农业机械自动化与智能化设备,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高效化和智能化,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1、研发自动化播种机能够根据土地的肥力、湿度等条件,精准控制播种的深度、间距和数量。
配备导航系统,确保播种路线的准确性,避免重复播种或漏播。
2、智能化收割机安装智能识别系统,能够自动分辨庄稼的成熟度,只收割成熟的作物。
具备自动调整收割高度和速度的功能,适应不同地形和作物类型。
3、自动化灌溉系统利用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和气象数据,实现精准灌溉,节约用水。
可以通过手机 APP 远程控制灌溉时间和水量。
4、智能化施肥机根据土壤养分检测结果,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精准施肥。
具备自动搅拌和均匀施肥的功能,提高肥料利用率。
四、项目实施步骤1、市场调研(第 1-3 个月)深入了解农民的需求和痛点,以及现有农业机械的优缺点。
分析市场竞争情况,确定项目的定位和特色。
2、技术研发(第 4-12 个月)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包括机械工程师、电子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
开展技术攻关,解决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的关键技术问题。
3、产品测试(第 13-18 个月)在试验田进行产品测试,收集数据,优化产品性能。
邀请农民试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4、批量生产与推广(第 19-24 个月)建立生产基地,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通过农业展会、网络平台、经销商等渠道进行产品推广。
五、项目预算1、研发费用:X万元人员工资:X万元设备购置:X万元实验费用:X万元2、生产费用:X万元原材料采购:X万元生产线建设:X万元质量检测:X万元3、推广费用:X万元广告宣传:X万元参加展会:X万元销售渠道建设:X万元4、其他费用:X万元办公场地租赁:X万元水电费:X万元总预算:X万元六、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1、技术风险可能遇到技术难题,导致研发进度延迟。
农机化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工作方案

农业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效果评估
资源利用效率
分析农机化对农业资源(如水、肥、土等)的利用效率,计算单位面积或单位产量所需 资源量的变化情况,反映农机化对资源节约的贡献。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评估农机化在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方面的作用,如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处理等,分析其 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
应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将农作物秸秆用于生物质发电、生产生物质燃料等,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加强农业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
建立农业废弃物回收体系,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和处理。
农机化政策与措施保障
3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优化
加大补贴力度
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标准, 鼓励农民购买先进适用的 农业机械。
扩大补贴范围
将更多种类的农业机械纳 入补贴范围,满足农业生 产多样化需求。
优化补贴方式
推行差额购机、全额购机 等多种补贴方式,简化补 贴程序,提高补贴效率。
农机作业补贴政策实施
明确作业补贴标准
根据农机作业种类、面积、质量 等因素,合理确定作业补贴标准
。
加强作业监管
建立农机作业监管机制,确保作业 补贴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
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展示生态 农业技术和成果。
推广生态种植模式
采用有机肥料替代化肥,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等生态种 植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
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监 测和评估。
精准农业技术应用
机械化作业覆盖率
统计各类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 使用情况,计算机械化作业占总 作业量的比例,反映农机化对农 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
农机中心农机化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机中心农机化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农机中心农机化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一、农机化工作总结:在上半年的农机化工作中,农机中心坚持以推动农业现代化为核心,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农机化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农机技术创新和农机装备升级。
通过加强与农业主管部门、农民合作社以及农业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农机化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加强技术创新:农机中心不断加大对农机技术创新的投入,组织开展农机装备的改造和升级,推广新型农机设备,如智能化喷粉机、GPS定位导航系统等,提高农机化水平,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2. 扩大服务范围:农机中心不断拓展服务网络,与农民合作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农业企业合作推广现代化农机装备,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农机化服务。
3. 提高服务质量:农机中心加强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服务水平,确保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农机化服务。
4. 建立农机化示范点:农机中心与农业主管部门共同合作,建立了一批农机化示范点,推广先进的农机技术和设备,为广大农民树立了榜样,带动了农机化进程。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 加强市场推广:农机中心通过参加农机展览会、农业技术培训等形式,加强与农业企业的对接,推广农机设备,促进其销售,推动农机化的发展。
二、下半年的工作计划:下半年,农机中心将继续深入开展农机化工作,围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加大农机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
1. 加强技术研发: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加强对新型农机设备的研发和改造,推进农机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提高农机化水平。
2. 拓宽服务范围:与更多的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农机化服务的覆盖范围,为更多的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农机化服务。
3. 加强培训力度:加大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力度,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农民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农机化服务。
4. 建立示范基地:与农业主管部门合作,建立更多的农机化示范基地,推广新型农机设备和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带动农机化在全市的发展。
2024年农机化与畜牧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农机化与畜牧工作计划____年是深入____,我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黄金期,是全县农机化持续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为____年中央和省、市、县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和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的部署,现就做好____年全县农业机械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工作思路及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
深入____,落实____,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县人代会精神为指针,着力推进农机技术创新、农机组织创新和农机制度创新,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着力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机使用和操作水平,进一步加大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____为指针,狠抓推广促发展、安全生产保平安、加速提升农机化,努力实现“521”。
即:争取购机补贴专项资金____万元,推广各类机具____台套,农机总动力新增____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力争达到____%;农机监管工作“三率”创新高(即监管率、持证率、检审率)达标,具体为____%,事故死亡率控制在省定范围以内;争取____年培训农机驾驶员和农机维修专业技术人员____人。
二、工作内容及工作措施1.全力抓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积极争取省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及其它惠农政策,大力引进新机具和新技术,不断提升我县农机装备水平和农田作业水平,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
____年,全县新增农机总动力____万千瓦以上,新增农田作业及农产品生产加工机械____台以上,其中:小型拖拉机____台,微型耕整机械(柑桔田园管理机械)____台,新增农产品生产加工机械、茶叶修剪、加工、采摘机械____台,农业植保机械____台,其它各类机械____台,新增节水灌溉设施____平方米,水稻机插秧____亩,“四园”(烟、菜、果、茶)机械化田管面积达____万亩。
农机化发展专项工作计划

农机化发展专项工作计划农机化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机械化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水平的过程。
与传统的手工劳动相比,农机化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并且可以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因此,农机化对于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结构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减轻农民工作负担,促进农村就业,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农机化发展专项工作计划。
一、农机化发展规划1、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规划。
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市场结构等方式,加快农业机械和农机化服务和保障。
2、重点推进农机化配套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通过制定、实施农业机械化配套标准,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市场规范。
二、农机化设施建设1、加大农机装备更新换代力度。
通过淘汰老旧设备,推行新一代农机装备,实现机器替代人力的目标。
2、加强农机化设施建设。
通过加强农机服务站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农机服务。
三、农机化人才培养1、加强农机化人才培养。
通过制定培养计划,加强人才培训,提高农业机械化人才和技术队伍的素质,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加强农机化宣传教育。
通过深入农村宣传、培训工作,增强农村农民对农机化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农机化工作。
以上就是农机化发展专项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
随着农业生产工艺的不断更新和机械设备的升级,农机化发展将越来越成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因此,加强农机化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编号:AN-QP-HT686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Problems, Propos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Cost Planning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Follow-Up And Interactive Correction, Summary, Etc.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农机化发展专项工作计划通用范本
农机化发展专项工作计划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计划文件可用于对自我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
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继《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发布后,9月28日,农业部发布《全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规划》《全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规划》等五个专项规划。
这五个专项发展规划分别以农机化科技、农机化教育培训、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机试验鉴定和设施农业等五个领域为对象,总结发展主要成就,分析了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明确了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了实施的保障措施。
五个专项规划与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配套衔接,丰富、细化了规划的内容,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的针对
性和指导性。
未来五年,农机化科技发展要以主要农作物机械化共性技术等研究为重点
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指出,今后五年农机化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农机农艺相结合,产学研推相结合,努力改善农机化科技保障条件,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技术转化能力,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要以农机化技术有效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农机化科研条件逐步改善,农机农艺融合、产学研推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农机化科技人才队
伍素质不断提高为目标,围绕制约不同区域、不同作物机械化的共性技术,重点开展机械化耕作、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农机鉴定与检测技术研究;突破主要农作物机械化关键技术,完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加快设施园艺、设施养殖、渔业和农产品初加工装备与技术研究;加快牧草和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加强农机化软科学研究。
要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创新体系;加强政策扶持,保障经费投入;加强联合协作,健全创新机制;实施重点工程,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深化技术交流等方面为农机化科技发展提供保障。
未来五年,农机化教育培训要以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
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以农业机械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创新教育培训内容,改进教育培训方法,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优化教育培训队伍,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期间,规划每年培训农业机械化管理、科技和实用人才550万人次以上,其中管理人才队伍每年培训20万人次以上;科技人才队伍80万人次以上;实用人才队伍,450万人次以上。
要以提高政策执行能力为目标,加大农业机械化管理干部培训力度;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为目标,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人员培训步伐;以提高作业服务能力为目标,增强农机实用人员培训效果;以提升教育培训能力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和师资
队伍建设;以提高实用技能为目标,加快农业机械化职业技能开发。
要继续实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的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管理制度,营造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良好氛围。
未来五年,农机化技术推广要加快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普及应用
要以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机械化技术推广为重点,加强体系建设、创新推广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努力实现薄弱环节机械化突破。
总体目标是:农机化技术创新能力、技术集成能力、推广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0%提供技术支撑。
xx期间,要重点推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经济作物机械化
关键技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机械化技术,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丘陵山区农机化技术等。
要通过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农机企业、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农民等加大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的论证和立项工作力度,科学谋划项目,增加项目储备。
加强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以全程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加强先进的农机化和农艺技术集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完善农机科研、教学、推广、生产单位协作机制,进一步促进产学研推结合。
加强农机、农艺等部门的合作,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机械化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融合。
未来五年,农机试验鉴定要大力提升鉴定
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规范化水平
总体目标是:到年,形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特色突出、管理规范”的全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体系,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制度更加完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工作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更加协调,技术支撑保障更加有力,服务“三农”的作用更加突出。
全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能力实现新突破,部级鉴定能力范围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50%,部省两级鉴定能力覆盖14大类57种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制度进一步健全,程序进一步规范,管理更加科学;试验鉴定人员依法鉴定意识明显加强,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技术规范和标准健全,特色更加突出;农业机械产品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
可靠性评价等基础理论及方法研究取得新突破,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技术科技含量明显提高。
重点加强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50-70马力节能环保型水田拖拉机、高地隙拖拉机,高性能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收获机、甘蔗收获机、油菜收获机、棉花收获机及大中型配套机具的实验室建设。
合理规划,整合资源,有重点、分层次地进行部省两级鉴定能力建设。
进一步加大基本建设投入和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及试验鉴定基地建设。
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的国际影响力。
未来五年,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年我国园艺设施面积超过350万公顷;生猪、蛋鸡、肉鸡、奶牛和肉牛的规模化养殖比例分别达到64.5%、78.8%、85.7%、46.5%和41.6%。
年设施蔬菜总产量超过1.7亿吨,占蔬菜总产量的25%。
规模化养殖场猪肉、牛奶产量分别达到3270.9万吨、1662.6万吨。
设施水产品产量达到780万吨,约占水产品总产量的15%。
未来五年,我国要积极推进设施农业科技创新,提高设施农业的装备水平、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设施规模稳定增长,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设施园艺生产的耕种、灌溉、植保等作业机械装备及温室智能化环境控制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环境明
精制计划系列编号:AN-QP-HT686 显改善,劳动强度有效降低;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工艺装备的成套化水平不断提高,工程防疫设施设备配套比例提高20%以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比例达到100%。
为此,要注重新技术和新装备的研发,提高设施园艺、设施畜牧、设施水产的技术水平。
通过将设施农业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认真落实设施农业有关投入保障政策,形成较为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
充分调动企业、农民投资和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格局和保障机制。
可在此位置输入公司或组织名字
You Can Enter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Here
第11页/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