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表(全套-带公式)

合集下载

建筑工程主要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建筑工程主要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钢板重量=钢板面积×钢板每平方米重量
钢管重量=钢管长度×钢管每米长重量
式中钢板每平方米重量及钢管每米长重量可从有关表中查出,
也可以按下式计算
钢板每平方米重量=7.85×钢板厚度
(1)方形钢板(δ=8)
每平方米重量=7.85×8=62.8kg/m2
钢板面积=0.3×0.3=0.09m2
重量小计=62.8×0.09×2(2块)=11.3kg
并入---------制动梁、制动板、制动桁架、车档钢吊车梁工程量
不规则或多边形钢板以其外接矩形面积乘以厚度乘以单位理论质量计算。
4.压型钢板楼板、墙板
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铺设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不扣--------柱、垛及单个0.3m2以内的孔洞所占面积
金属构件工程量=构件中各钢材重量之和
从图中可以看出,钢管柱工程量需计算钢板和钢管的重量。
构造柱一般是先砌砖后浇砼。在砌砖时一般每隔五皮砖(约300mm)两边各留一马牙槎,槎口宽度为60mm
一字形S=(d1+0.06)×d2 L形S=(d1×d2 ) +(d2+d1)×0.03
十字形S=(d1×d2) + (d1+d2)×0.06 T形S= (d1×d2) + (d1+2d2)×0.03
当错台层数位奇数时:S单=(a+1)b×〔1/2(a-1)×(h1+h2)+h2〕=0.0625·(a+1)×〔0.0945·(a-1)+0.126〕
式中:a为层数;h1、h2为不等高层数的二个高度;b为每层外放宽度。
折加高度(米)=大放脚断面面积(平方米)÷墙基厚度(米)
记忆公式:
等高大放脚增加面积:

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表(全套)

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表(全套)


68 有板矩形梁模板(25以内) 4.5米高 ㎡
69 有板矩形梁模板(25以外) 4.5米高 ㎡
有板矩形梁模板(25以内) 5米高

有板矩形梁模板(25以外) 5米高

70 有板异形梁模板 米高

71 弧形梁模板 米高

72 过梁模板 4.5米高

73 电梯井剪力墙模板 米高

74 屋面消防水池模板

88 满堂脚手架 米

89 里脚手架 米

90 靠脚手架安全挡板

91 电梯井脚手架 米

92 垂直运输

93 砼泵送费
m3

备注 93% 7%
矩形梁+板
㎡ 总按41KG/平方
板-(梁底+柱位+剪力墙位)+矩形梁 需要扣除梁底模板67.51
所有砼相加

63 矩形柱模板(1.8米内)3.6 米高

64 矩形柱模板(1.8米外) 3.6米高

矩形柱模板(1.8米内)4.5 米高

矩形柱模板(1.8米外) 4.5米高

矩形柱模板(1.8米内)5 米高

矩形柱模板(1.8米外) 5米高

65 异形柱模板 米高

66 构造柱模板 米高

67 无板基础梁模板
40 C25小型构件(窗台板)
m3
41 C10台阶
m3消防水池
m3
44 C10砼散水
m3
45 C15砼坡道

46 室内地坪 C 砼

现浇构件圆钢 Ф10内

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大全

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大全

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大全
1.地基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
-回填土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
土方回填量=(坝宽+底宽)×平均填方构筑物高度×断面长度
-地基处理层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
地基处理量=工地平均标高与基准标高之差×断面宽度×断面长度
2.混凝土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
-混凝土用量=施工平面面积×施工高度
-砼配合比计算公式:
水灰比=水的用量/水泥用量
砂率=砂的用量/石子用量
骨材用量=(水泥用量+砂的用量+石子用量)×堆积系数
3.钢筋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
-钢筋用量=筋筋根数×钢筋根数长度
-钢筋重量=钢筋用量×钢筋单位重量
4.砌筑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
-砌筑砂浆用量=砌筑面积×抹灰层数×砂浆配合比
-砌筑砖块用量=砌筑面积×砖块单位面积
5.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
-涂料用量=涂料面积×涂料厚度
-瓷砖用量=贴瓷砖面积×瓷砖单位面积
-大理石用量=铺大理石面积×大理石单位面积6.木工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
-木工用量=木板面积×木板厚度
-木方用量=木方立方数×木方长度
7.油漆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
-油漆用量=油漆面积×油漆厚度
-油漆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侧面积
8.给排水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
-给水管道长度=总分支管道长度+总阀门长度-排水管道长度=主管道长度+分支管道长度9.电气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
-电缆用量=总线长度×电缆单位长度
-电线用量=工程长度×电线单位长度。

建筑工程量(钢筋砼粘模面积等自带计算公式)

建筑工程量(钢筋砼粘模面积等自带计算公式)

通 进货钢筋长度 抗震等级 搭结长度 锚固长度 用 是否为屋面梁


构 跨 跨度值 宽 1 2 3 4 件 5 6 7 8 名 9 10 11 12 13 称 14
上部通常钢筋 下部通常钢筋 上部纵筋 保护层 规格 根数 规格 根数 规格1 原位标注数 规格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位标注数 规格1
主筋2 主筋3 根数 直径 加长 根数 直径 加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下部纵筋 箍筋 原位标注数 规格2原位标注数 规格 @ 加密@
序号
名称 数 量 1 2 1
编 等 构件尺寸 号 级 构件长m宽 高 保护层m 垫层 Ⅱ 220.77 0.20 0.18 0.025 Ⅱ 233.41 0.20 0.18 0.025 Ⅱ 251.48 0.30 0.18 0.025 构件尺寸 高
脚手架 高 长
平法梁钢筋量计算表 主筋1 箍筋 直径 间距m 加密根 根数 直径 加长 0.76 6.5 0.20 4 12 0.50 0.88 6.5 0.20 4 12 0.50 0.96 6.5 0.20 4 12 0.50 下部纵筋
梁 梁底面 梁侧面 砼量 面积 面积 7.95 44.15 79.48 16.81 46.68 84.03 13.58 75.44 90.53 38.33
垫层 砼量 0.00 0.00 0.00
脚手架 主筋1总重 主筋2总重 主筋3总重 箍筋总长 箍筋总重 M2 ㎏ ㎏ ㎏ m ㎏ 0.00 786.20 0.00 0.00 838.9 218.69 0.00 1662.24 0.00 0.00 2054.0 1070.89 0.00 895.34 0.00 0.00 1207.1 314.67 3343.78 1604.25

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表格

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表格

过梁支座长度(m):0.250.2 1.260.50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AAAB24、直形砖墙拉结筋间距m:钉钢丝网宽(m):拉结筋长度m:拉结筋直径mm:过梁支座长度(m):0.250.2 1.260.5024、直形砖墙拉结筋间距m:钉钢丝网宽(m):拉结筋长度m:拉结筋直径mm:过梁支座长度(m):0.250.2 1.260.5024、直形砖墙拉结筋间距m:钉钢丝网宽(m):拉结筋长度m:拉结筋直径mm:砖墙计算表格说明:1、 表头部分,“过梁支座长度”需输入,一般是每端0.25m,“钉钢丝网宽”栏,是输入钢丝网宽度的。

施工规范规定,凡不同材质相接处的抹灰,要钉钢丝网,避免以后抹灰开裂,砼柱、梁与砖墙相接处,需钉钢线网,墙的两面都需要钉。

钢丝网的宽度一般是0.2m宽,一般施工图中没有说明此点。

“拉结筋长度”是砼柱预埋的拉结筋,长度一般伸入墙内1米,再加锚固在砼柱内0.2米,所以可以输入1.2,此点在结构说明中一般都有涉及。

2、 “砖墙宽度”栏输入砖墙的宽度。

3、 “长”栏输入砖墙轴线长度,没有扣除中间的砼柱等需扣除的宽度。

4、 “支座”栏输入需扣除中间的砼柱等需扣除部分宽度之和。

5、 “柱面钢网条数”栏,输入这堵墙所有柱子钉钢网的条数。

端部砼柱与砖墙接触线有1条,中间的柱与砖墙接融线有左、右2条。

6、 “层高”栏输入楼层的层高,从±0.00面(或楼板面)到上一层楼板面。

7、 “梁高或板厚”栏输入砖墙顶砼梁或板的厚度(如果砖墙中间有通长梁,将此梁高度加在一起)。

8、 “外装饰面数”输入外装饰面数,一堵墙有2面,如果2面都是外装饰,例如阳台隔墙,则输入2,内装饰面为2-2=0,如果只有1面是外装饰,则输入1,内装饰面为2-1=1,如果是内墙,则输入0或空白,则内装饰面为2-0=2。

通过该栏经筛选可分别汇总外墙和内墙的面积。

9、 “梁面钢网条数”输入墙与砼梁共计接融线的条数,顶端的梁与墙接融线只有1条,中间的通长梁与墙接融线有上、下2条。

工程量计算表

工程量计算表
LL12
(0.24+(0.35-0.12)×2)×(2.6-0.24)=1.65
总梁模面积=每个梁模之和=265.76
10
二层板模

按与板接触面积以㎡计算
399.67
板总面积=(板长-0.12)×(板宽-0.12)-0.24×梁长
(37.9-0.12)×(12.6-0.12)-0.24×299.28=399.67
11
一层楼梯木模

按与楼梯接触面积以㎡计算
13.84
楼梯段实际长度平方=(2.97²+4.54²),楼梯段实际长度=5.43
底面积:
(1.13+0.24)×5.43=7.44
侧面积:
0.165×5.42-0.25×0.165×16=0.23
上表面积:
0.25×1.13×17=4.80
休息平台面积:
1.13×1.21=1.37
CT4
(1.5+0.2)×(1.5+0.2)×0.1×11=3.18
CT5
(1.9+0.2)×(1.9+0.2)×0.1×5=2.21
CT6
(2.4+0.2)×(1.5+0.2)×0.1×1=0.44
埋入垫层中的桩的体积:
0.25×0.25×0.1×180=
1.13
垫层总体积=CT3+CT4+CT5+
KZ11
(0.4+0.4)×2×(3.9-0.12)×3=18.14
KZ12
(0.4+0.4)×2×(3.9-0.12)×4=24.19
总柱模面积=每个柱模之和=285.61


分部分项

建筑工程量计算方法(含图及计算公式)

建筑工程量计算方法(含图及计算公式)

工程量计算方法一、基础挖土1、挖沟槽:V=(垫层边长+工作面)×挖土深度×沟槽长度+放坡增量(1)挖土深度:①室外设计地坪标高与自然地坪标高在±0.3m以内,挖土深度从基础垫层下表面算至室外设计地坪标高;②室外设计地坪标高与自然地坪标高在±0.3m以外,挖土深度从基础垫层下表面算至自然设计地坪标高。

(2)沟槽长度:外墙按中心线长度、内墙按净长线计算(3)放坡增量:沟槽长度×挖土深度×系数(附表二 P7)2、挖土方、基坑:V=(垫层边长+工作面)×(垫层边长+工作面)×挖土深度+放坡增量(1)放坡增量:(垫层尺寸+工作面)×边数×挖土深度×系数(附表二 P7)二、基础1、各类混凝土基础的区分(1)满堂基础:分为板式满堂基础和带式满堂基础,(图10-25 a、c、d)。

(2)带形基础(3)独立基础1、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1)独立基础:V=a’× b’×厚度+棱台体积(2)条形基础:V=断面面积×沟槽长度(1)砖基础断面计算砖基础多为大放脚形式,大放脚有等高与不等高两种。

等高大放脚是以墙厚为基础,每挑宽1/4砖,挑出砖厚为2皮砖。

不等高大放脚,每挑宽1/4砖,挑出砖厚为1皮与2皮相间(见图10-18)。

基础断面计算如下:(见图10-19)砖基断面面积=标准厚墙基面积+大放脚增加面积或砖基断面面积=标准墙厚×(砖基础深+大放脚折加高度)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一、现浇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混凝土工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均按图示尺寸实体体积以m3计算。

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及墙、板中0.3㎡内的孔洞所占体积。

1、基础(1)有肋带形混凝土基础,其肋高与肋宽之比在4:1以内的按有肋带形基础计算。

超过4:1时,其基础底按板式基础计算,以上部分按墙计算。

(2)箱式满堂基础应分别按无梁式满堂基础、柱、墙、梁、板有关规定计算,套相应定额项目。

建筑工程预算( 统筹法计算工程量)

建筑工程预算( 统筹法计算工程量)

建筑工程预算一,统筹法计算工程量基数名称;L外,L内,L中,S底简称;三线一面3外墙外边长L外4 底层建筑面积S底一;构件混凝土换算1.换算原因;当设计构件采用砼强度等级在定额中没有相符合的项目时就产生砼强度等级或石子粒径换算。

2.换算特点;换算后的定额基价;=原定额基价+定额混凝土用量×(换入砼基价-换出砼基价)二楼地面混凝土换算1.楼地面面层砼(沙浆)定额单位一般是平方米,因此设计与定额厚度不同产生定额基价换算。

2.目标特点;同抹灰面层厚度的换算特点;3.换算公式;换算后定额基价=原定额基价+(定额人工费+定额机械)×(K-1)K=人工,机械费换算系数K=砼设计厚度/定额砼厚度。

换入混凝土用量=定额砼用量/定额砼厚度×设计砼厚度。

换出砼用量=定额砼用量。

3 乘系数换算;乘系数换算是指使用某些预算定额项目时定额的一部分或全部乘以规定的系数。

定额基价换算总公式;1.换算定额基价=原定额基价+换入费用-换出费用2.定额基价换算通用公式;换算后的定额基价=原定额基价+(定额人工费+定额机械费)×(K-1)+∑(换入半成品用量×换入半成品基价-换出半成品用量×换出半成品基价)挖土方工程量计算矩形工作面有放坡的基坑;V=(a+2c+k.h) ×(b+2c+kh) ×h+1/3k2h3a= 基础垫层宽度b=基础垫层长度c=工作面宽度h=基坑深度k=放坡系数。

常用横截面计算法和方格网计算法;V=F1+F2/2×L V=相邻两截面的土方量F1.F2相邻两截面,填,挖方截面(M2) L=相邻两截面的距离。

1.方格网计算方法;挖方+填方-X=施工标高至零零碎碎界点的距离;H1 H4挖土和填土的施工标高。

X=h1/F1 +F4×a a=方格网的每边的长度2四点均为挖方或填方;1V=h1+ h2+ h3+ h4/4×a2 a=方格网边长h N各边的标高2二点为挖土,二点为填土;+v=(h1+h2)2/4(h1+h2+h3+h4)×a2-v=(h3+h4)2/h1+h2+h3+h4)×a23三点挖土和一点填土或三点填土一点挖土;+v=h23/6(h1+h2)×(h3+h4)×a2-v=+v+a2/6(2h1+2h2+ h4-h3)+h2二点挖土和二点填土成对角形,中间不挖不填,所以只要计算四个三角锥体公式为;+.-V=1/6底面积×施工标高为检查计算精确度用K值表示;K=0.75-1.35精确度5%K=0.8-1.2时计算精确度3%;一般精确度5%.方格网,a=30M 上点h1=0.16 下点h2=-0.26 单位;M施工标高=实测标高-设计标高(括号为设计标高,无括号为实测标高) 先求零点再连结零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