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咏物言志诗PPT课件(上课用)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咏物言志诗PPT (共52张PPT)

高考复习咏物言志诗PPT (共52张PPT)

陈毅《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咏物诗常以所咏之物为题,可以从题目看 出所咏之物。 咏青松,题目即为《青松》;咏梅花,题为 《梅花》;咏石灰,题为《石灰吟》…… 二、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 即形象分析。 如,写青松的“挺”“直”,这是形态描写; 写梅花像雪一样洁白,这是色泽描写;写“大 雪压”“凌寒”“出深山”“烈火焚烧”,这 些都是外部环境描写。阅读其他咏物诗,会发 现,基本上每一首咏物诗都有这一特点。
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情趣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对春天的
喜爱之情
托物寓意,表达作者的志向和节操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 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 “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 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表明了自 己的志向。
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
传统意象※事物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 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 卧听南宫清漏长。 温庭筠《更漏子》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徐再思《双调水仙 子· 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对比、衬托:为了更加突出物本身的特征,
常把所咏之物跟其他物进行对比,或者用其 他物来衬托所咏之物。“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王冕《白梅》),把梅 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

《咏物言志诗咏物诗》课件

《咏物言志诗咏物诗》课件
咏物言志诗的出现和发展,对于推 动文学的进步和创新起到了积极的 作用,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 鉴和启示。
提高了文学品质
咏物言志诗注重对自然和事物的细 致描绘与感悟,有助于提升文学作 品的品质和内涵,使文学更加贴近 自然和生活。
对读者的启示
激发审美意识
丰富精神世界
咏物言志诗通过对自然和事物的赞美 与描绘,能够激发读者的审美意识, 提高他们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提高审美意识
诗人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深入挖掘事物的美感 和意义,创作出更加优美、深刻的咏物言志诗。
拓展题材范围
未来的咏物言志诗可以尝试拓展题材范围,从自然景物到 社会现象,从个体情感到群体诉求,让诗歌更加贴近时代 、贴近生活。
促进跨文化交流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诗人交流,借鉴和吸收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诗歌元素,推动咏物言志诗走向世界舞台,为全 球诗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详细描述
在创作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将物象的特征和情感 表现得更加鲜明、具体。同时,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要贴切、自然,不要过于生硬或
牵强附会。
06
CHAPTER
总结与展望
总结咏物言志诗的特点与价值
特点
咏物言志诗以描绘事物为主,通过细 腻的笔触展现事物的形态、色彩、质 地等特征,同时融入诗人对事物的情 感和评价,表达出诗人的志向和情感 。
阅读咏物言志诗能够让读者在繁忙的 生活中得到片刻宁静,丰富他们的精 神世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品格 。
启迪人生智慧
咏物言志诗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 理和智慧,能够启迪读者的心灵,引 导他们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
对社会的价值
传承文化价值观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咏物诗指导 教学PPT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咏物诗指导 教学PPT课件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橘颂 屈原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了解咏物诗的内涵和特征
2.咏物诗的一般特点 第三,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寄托作者的情志。 从以上三首诗歌,我们可以读出青松的“坚贞不屈、傲岸高洁” 、梅花的“不畏严寒、清雅高洁”、石灰“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 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光明磊落的襟怀”。 当然,物的品质实际上也是作者的品质体现,是作者的人格写照 。
(1)这首诗中描写的蝉有什么特点?
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唱的夏蝉。
(2)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只要品性高洁,名声自然远扬,无须外在凭借。
(3)这首诗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
托物言志
咏物诗的鉴赏
《画眉鸟》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咏物诗的常用艺术手法
诗歌局部: (3)对比、衬托,为了更加突出物本身的特征,常常把所咏之物跟其他物 进行对比,或者用其他物来衬托所咏之物。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4.言理--通过具体的物象来阐明事理
咏物诗的内容分类
因“寄托”不同,咏物诗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物言志诗》课件

《咏物言志诗》课件

晚唐李商隐《无题》
总结词
李商隐的《无题》以爱情为主题,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详细描述
《无题》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爱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通过对爱情的描绘,展现了爱情的美丽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
短暂的感慨。
05 咏物言志诗的影响与价值
对后世的启示与影响
传承文化
《咏物言志诗》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咏物言志诗的定义与特点 • 咏物言志诗的创作手法 •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方法 • 咏物言志诗的代表作品与诗人 • 咏物言志诗的影响与价值
01 咏物言志诗的定义与诗人内 心情感和志向的诗歌。
定义解释
这类诗歌通常以自然界或生活中 的具体事物为对象,通过细致入 微的描绘,展现出诗人的情感世 界和人生追求。
理解诗人情感表达
总结词
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是鉴赏咏物言志诗的关键。
详细描述
咏物言志诗中,诗人常常借助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在鉴赏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其 喜怒哀乐,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歌的主题。
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总结词
体会诗歌的艺术美,是鉴赏咏物言志诗的重要环节。
象征手法
总结词
通过象征性的事物或形象来表达某种意义或情感。
详细描述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具象化,使得读者在欣赏诗作的同时, 能够领悟到象征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
对比手法
总结词
通过对比不同事物或形象来突出表达 某种意义或情感。
详细描述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相反或相对的 事物或形象进行比较,使得读者在欣 赏诗作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 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言志诗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言志诗课件

基本内容
• 1、单纯咏物。仅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 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情色彩,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 高雅的审美乐趣。如贺知章的《咏柳》赞美春柳的轻 盈姿态,仅流露羁縻一点对自然之物的爱好之情。
• 2、托物言志(寓意)。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与抒 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 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李 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借牛任劳任怨、 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情特点,表达自 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
2、诗人借“菊”表达了什么感情?试分析。(3分)
• 1.这首宋词用了一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 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道这首词抒写的是 什么事物?(2分)
• 2.请就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 谈你的看法。
• 训练8
•菊
• 唐·郑谷 •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这首诗写菊时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 简要分析。(3分)
• 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 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 的迷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 第二级训练目标:因物缘情,找到所寄之意与 所言之志。

忆秦娥·咏桐 宋·李清照
•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 暮天闻角。
•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 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 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诗作者分别 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联想到了什么。 (4分)
• 训练2
柳 唐·李商隐
•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言志诗鉴赏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言志诗鉴赏课件
再现形象
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诗歌所 描绘的物象,形成清晰、具体
的视觉形象。
02
填补空白
发挥想象力,填补诗歌中未明 确描绘的部分,使诗歌形象更
加完整、丰满。
03
创造意境
在想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符合 诗歌主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
人的情感表达。
感悟法
体会情感
01
通过感悟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寄托

领悟意旨
02
深入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意旨,把握诗歌的核心思想和精
神内涵。
品味语言
03
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艺术,欣赏诗人运用语言的巧妙和精妙之
处。
03
高考咏物言志诗考点分析
意象与意境
01
02
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或人造物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象征意义。在 咏物言志诗中,常见的意象有松、竹、梅、菊等,它们往往代表着坚 韧、高洁、清雅等品质。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 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 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 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家国的思念。
苏轼《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 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 烛照红妆。”通过对海棠花的细 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和清雅之趣。
02
咏物言志诗鉴赏方法
观察法
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诗人可以突出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态度。同时,运用烘托手法可 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如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来烘托诗人的孤独感。
炼字与音韵
诗人注重炼字,通过选择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同时,运用音韵手法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 和节奏感,使读者在朗读时感受到诗歌的韵律之美。

高考专题复习咏物言志诗课件23张

高考专题复习咏物言志诗课件23张
C. 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 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15.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三维设计》p199)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对故居的依恋难舍
写景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
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 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 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借景物描绘一幅 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内在特征【神似】:精神品格、思想性格、志
趣追求
整体:托物言志、借物抒怀、象征
表达技巧 局部: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双关
描写角度:虚实、白描、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情志寄托
抓物与志(情/理)的“契合点”
内容情感 言志 抒愤 刺世 言理 寄趣
【课后积累过关】常见物象及象征意义 ——《大积累》p365-p379
诗歌
物象 物象特点
诗人情志 表达技巧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生长环境艰苦
虽然才华横溢, 但由于出身贫穷
托物言志
松 虽有凌云之势却 而不受赏识的愤 借物喻人
不受赏识
懑不满之情。
④刺世――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谴责统治者或贪官污 吏,寄寓对百姓的同情。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 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高考复习咏物言志诗鉴赏PPT[优秀课件资料]

高考复习咏物言志诗鉴赏PPT[优秀课件资料]

❖ 答案:1有两点作用: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 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 暗示出作者幽寂陈孤独的心理。
❖ 2奇在古人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 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 睡去,因此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此为巧。
鸟虫咏物诗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 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 答案:(1)其诗眼是“孤”,诗骨是“飞鸣声念 群”。
❖ (2)颔联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 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与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 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把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 雁的怜悯之情。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孤雁、同伴 难寻的凄苦之情。
❖ 1、形象分析
❖ 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 寒荒凉。(环境烘托)
❖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 此志不渝。(正面描写)
❖ 2、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 3、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 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1)分别说出两首诗中“蝉”的形象特点。 (2) 这两首诗借咏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答案:
❖ (1)《蝉》:生性高洁、啜饮清露、居高声 远。《在狱咏蝉》:身处恶劣的环境,但品 性高洁。
❖ (2) 《蝉》:寓贤能之人,并不需要某种 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在狱咏蝉》: 感伤自己经历了种种政治上的磨难,青春已 逝,自己有着蝉一样的高洁品性,却不为时 人了解。
❖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的理由, 并作具体分析。
❖ 答案: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 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 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 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 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4、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境烘托。
咏物诗常见意象
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
自然形象 色彩描写
绝句(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江 碧绿 碧白相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1、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 的夏蝉。
2、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 须任何外在凭借。
3、手法:托物言志
咏物诗赏析方法
1.关注有效信息:诗题、注释、作者生 平经历。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 在品性。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
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
对比、衬托:为了更加突出物本身的特征,
常把所咏之物跟其他物进行对比,或者用其 他物来衬托所咏之物。“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王冕《白梅》),把梅 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
环境烘托:写到物生长的外部环境往往就是
用环境来物的品质。“冰雪林中著此身,不 同桃李混芳尘” (王冕《白梅》),以冰雪 林烘托梅,突出梅的坚毅耐寒;“大雪压青 松,青松挺且直。”用大雪来烘托青松。
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情趣
咏柳
唐-贺知章 对春天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喜爱之情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托物寓意,表达作者的志向和节操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 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 “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 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表明了自 己的志向。
一般意象
绝句(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日江山
阳关普照 四野青绿 溪水映日
风花 草
春风和畅 百花竟放 风送花香
融泥 燕子 暖沙 鸳鸯
泥融土 湿
衔泥筑 巢沙滩暖和 鸳鸯静睡

明净
丽绚
阔丽
远的


温 馨 和 谐
风 景 图 画
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
一般意象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比喻:写物的特征时使用比喻往往更形象生
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眼中,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 万 千条柳枝都垂下绿色的丝条。
拟人:常常会使物带上人的色彩。如:荷花
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 热游荷池上》),“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 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 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 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表达技巧的高妙。
陈毅《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凉月 柳湾
月色秀朗,凉爽宜人 光泻兰溪细柳弄影 溪月辉映
山色 月光皎洁溪面
平静水色清澈
桃花雨 春水漾漾
鲤鱼
鱼抢新税 涌上浅滩
明澈 秀丽 生机 勃勃
以清心灵妙的笔触,写出山水之美,渔家之乐。
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
传统意象 植物 动物 其他
菊花 梅花 梧桐 梅子 松 莲 草 柳 杜鹃鸟 鹧鸪鸟 鸿雁 鸳鸯 蝉
一、咏物诗常以所咏之物为题,可以从题目看 出所咏之物。
咏青松,题目即为《青松》;咏梅花,题为 《梅花》;咏石灰,题为《石灰吟》……
二、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 即形象分析。
如,写青松的“挺”“直”,这是形态描写; 写梅花像雪一样洁白,这是色泽描写;写“大 雪压”“凌寒”“出深山”“烈火焚烧”,这 些都是外部环境描写。阅读其他咏物诗,会发 现,基本上每一首咏物诗都有这一特点。
鸟 洁白 映生辉 景象清新
山青
青红互 赏心悦目
花 葱火红 为竞丽
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
一般意象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意象: 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 意象,创设出一种孤 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 自甘寂寞的恬 淡胸襟
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
三、由物到人,由实到虚,把握作者在描摹事 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从以上三首诗歌,我们可以读出青松的 “坚贞不屈、傲岸高洁”、梅花的“不 畏严寒 、清雅高洁”、石灰“不怕牺 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光明 磊落的襟怀”,当然,物的品质实际上 也是作者的品质体现,是作者的人格写 照。
四、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言志诗
咏物诗
咏物诗是借对自然界中万物的 细致描摹,寄托诗人自己的思想感 情。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 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 或咏物怡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 歌。
咏物诗的特点
1.咏物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 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 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 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 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 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 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 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月亮 浮云 冰雪
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
传统意象※事物 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屈原《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
唐人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人 一种 人格 的写 照。
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 依前金靥照泥沙
郑思肖《寒菊》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百花中
赏析示例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 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形象分析:
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 (正面描写)
2、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